-
21 # 臣默讀歷史
-
22 # 玉剛Lotus
♞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史學家都稱之為軸心時代。歷史發展有其規律。社會的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由於社會矛盾,社會財富等條件發展,知識積累產生了一批大哲人,他們總結人類文明 發展人類文明。一旦人類文明進入一個大的歷史階段,其他人都是這個文明階段裡的補充和發展者。
♞就像一本說裡寫的唐詩宋詞以後再難有詩詞高峰。那是因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了說,後人在文明的發展都是再創作。思想範疇在古代先哲,聖人軸心時代已經闡述。除非時代文明發生大的創生。
♞在另一個角度去看更好理解一些在印度有佛教聖人釋迦摩尼,西方耶穌等。不同的文明創造出聖人後就很難再出聖人,這是因為文明自我發展,思想創生階段結束後就是修補和發展,如果文明創造不出聖人,也就不算成熟,很難有大發展。
-
23 # 真相很簡單
亂了就吵吵嘛!
百家爭鳴的出現,不就是社會大動亂,然後全社會迷茫,亂吵吵嘛!
吵吵了一氣,大家想明白了,就不吵吵了,生活本身的真諦是平淡天真,越是高知家庭,越不吵吵,反過來,越被生活擠壓得不知所措的,就越吵吵。
後來百家爭鳴的局面又出現了啊——
甲午戰爭一敗,全中國開始吵吵,就跟泰坦尼克號要沉沒一樣,那個現場就百家爭鳴,沒見大家喝著咖啡、心平氣和地看船翻水裡面去。
大清朝吵吵,然後就改成民國了,然後又吵吵,民國也沒了,然後,新中國建立,就不吵吵了,因為塵埃落定,社會發展方向又確立了,大家都知道往哪裡去,社會秩序穩定,就不吵吵了。
後來十年動亂結束,就又吵吵了,因為大家又覺得有問題了,然後改革開放,接著吵吵,為啥?社會往哪裡去,這是個新課題,誰也不知道呢前面的路什麼樣,那就要吵吵。
亂就爭鳴,過去百家爭鳴既沒啥神秘的,也沒啥羨慕的,規模更是小得可憐,因為現在的全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動盪,今天的網際網路,何止百家爭鳴,怎麼也是億家爭鳴!新媒體崛起是啥意思?就是全世界每天一開啟手機,都在那裡爭鳴呢!
-
24 # 美之星暖通
釋迦牟尼之後,再無釋迦牟尼。蘇格拉底之後,再無蘇格拉底。思想開天闢地,只能一次,這一世聖人輩出。
值得慶幸的是,印度在造佛,到後世淨土宗,出現金磚地琉璃樹之類。
希臘在造神,甚至蘇格拉底論證神的存在,結果證明神確實存在。[捂臉]
而百家爭鳴只相信人的力量。
墨子,赤腳走百里,用一條腰帶,擺平兩國的戰爭。
商鞅,以法治國,打造世界第一勁旅。
吳起,以兵謀國,萬人背刃,橫行天下。
鬼谷子,調教出四個徒弟,重新整合天下。
百家爭鳴之後,經天緯地之才極多。張子房、劉秀、王猛、劉伯溫,其才近於妖!
聖人很少,因為“聖人出,有大偽”。
王陽明算是“入世的聖人”,不僅創立心學,而且以軍功封“伯爵”。
不過心學很快沒落,目前只有“日本學術界”和“中國勵志培訓機構”在傳承。
-
25 # 詩魔獨孤求踹
人類歷史有兩次思想大爆炸,一次在東方,一次在西方,東方的叫做“百家爭鳴”,西方的叫做“文藝復興”。
“百家爭鳴”使東方文明領先世界兩千年,東方世界享受文明成果的時候,西方世界還在暗黑的中世紀摸索掙扎。
“文藝復興”的結果是科學代替了神學,解鎖了大航海時代,觸發了工業革命,確立了西方主導世界的話語權,直到今天。
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神奇之處,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大面積的爆發,事先毫無徵兆,也沒有原因。
有人說,這是戰國時期兵荒馬亂造成的。中國五千年來戰火就沒停過,東漢末年分三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五胡亂華更是歷史上的至暗時刻,為什麼沒有百家突然冒出來爭鳴?有人說,這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的。可是歷史上也有不尊儒的時候,割據小王朝也有尊佛的,也有尊道的,大一統的明帝國朱元璋,打壓儒學,禁止祭祀孔子,全國範圍焚燒《論語》,也沒見有百家出來爭爭鳴。不過明朝倒是出了一個偽聖人朱熹,一個真聖人王陽明,但是對今天的中國實在影響不大。還有人說“百家爭鳴”在民國時期出現過。那不過是西學東漸影響下的新文化運動,是白話文和文言文之爭。是西方先進科技生產力與東方愚昧落後現實的矛盾。繞到最後還是人家西方文藝復興的成果。百家爭鳴和文藝復興是可遇不可求的隨機事件。一旦出現就足以改變整個人類文明。你想和奧運會、世界盃一樣四年來一次,未免太貪心了吧。
回覆列表
先秦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文化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許多有影響的思想家,例如儒家的孔子,道家老子、莊子等等,這些人物都對我國曆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秦之後,再也沒有了百家爭鳴?為什麼?
一、先秦時期各國爭霸的政治局面和沒有建立統一的思想,為百家爭鳴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良好社會環境。先秦之後,大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於是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家爭鳴不復存在了。
二、由於儒家的思想有利於加強皇權,支援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儒家學說。以後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百家爭鳴的形成也失去了客觀上的條件。
唐朝皇帝特別尊崇道家,這個時期道家與儒家的地位幾乎相等,但是也沒有出現百家爭鳴。
到了北宋、南宋時期儒家的統治地位得到了加強,特別是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的儒家,又得到宋朝皇帝的賞識,明清時期,為了加強皇權也是大家推崇儒家學說,
所以,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再也沒有出現過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