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秋風吹落葉飛
-
22 # 農村來的哈桑
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兩次變法
1、商鞅變法:確定全民參軍(要知道那是隻有貴族才有參軍的權力),參軍受爵(此項是一大壯舉)的軍國主義文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但這是主因;
2、范雎改革:加強君主集權、確定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
秦國滅亡的原因:
1、忽視了帝國的複雜性,沿用刻板的秦國制度,導致了全國的反抗。舉個例子:陳勝、吳廣由於遇到大雨,耽誤了行軍期限,本來是不可抗力,但還是要被處以死刑。在原來領土只有2~3個省那麼大的秦國裡,軍隊按時到達指定地點,並不是困難的事,所有才有,失期當斬的規定。但是,當統治範圍從小小的秦國變成全天下時,這種律法規定,顯然就不合時宜啦,但是秦朝卻沒做出任何改變。
2、朝堂與地方觀念的衝突,吳不識楚,楚不認秦。
-
23 # 漫天L
自古封建王朝的興衰,主要是能不能得民心,秦朝後期的暴政,苛捐雜稅兵役,導致民不聊生,一個政權失去施政基礎,怎能不滅亡!
-
24 # 真的王美麗
秦朝滅亡有很多原因。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興土木,溝通水系、修建交通、修建長城等大工程,雖功在千秋卻也勞民傷財。律法過於嚴苛,百姓苦不堪言。陳勝吳廣起義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孕育出來的。秦始皇在世時對反抗力量的駕馭力足夠沒有人造反。
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和胡亥勾結假傳遺照,刺死秦始皇長子扶蘇,讓秦二世繼承皇位。秦二世對各地的反抗力量沒有什麼震懾力。所以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被迫起義聲勢浩大,隨後各地紛紛響應,叛軍越來越壯大。秦朝的正規部隊也沒有響應朝廷的號召出兵平叛。還有數十萬秦朝部隊造反自立為王。趙高又相繼殺害李斯和秦二世。秦朝政權大受打擊。項羽在鉅鹿之戰一舉將秦軍主力消滅殆盡。自此秦朝已經接近滅亡。然後劉邦打進咸陽,秦朝徹底滅亡。
-
25 # KobeGianna24
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秦朝的法制體系已經僵化秦朝是一個以法家理念為治國原則的國家,但是在統一六國之後,原有的制度開始出現僵化,而秦朝卻因循守舊,不思變通。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大雨延誤了戍期,這本是一個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秦法卻不問經過,只看結果,最終迫使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二、秦朝的暴政使得人民無法忍受秦朝的基本制度是以耕戰立國,力求將全國所有的資源都供給到軍事上,這在六國紛爭的大爭之世非常有效,但卻不適合於統一後的長期發展。尤其是秦朝在統一後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秦皇陵等耗費巨大的工程。同時秦朝的官吏也殘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眾負擔過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三、秦朝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後也不過是一群亡命徒,但是就是這樣的亡命徒在起事之後,以數百人那麼多,就能“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由此可見秦朝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四、秦朝的大軍多在邊疆,內部空虛在陳勝、吳廣起事之時,秦朝的大軍不是在邊疆抵禦匈奴的入侵,就是在嶺南一帶,內部的兵力極其空虛。這主要是因為秦皇在收繳了天下武器後,自以為沒有人敢再起兵作亂了,所以放鬆了對國內的防禦,而將目光放到了對外擴張上。五、秦始皇的突然死亡秦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斃。因為事出倉促,根本來不及安排後事。他完全沒想到奸臣趙高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敢篡改遺詔,處死扶蘇和蒙恬,讓昏庸無能的胡亥登上了皇位。此外,六國的後裔從未放棄復國的目標,他們一直在默默等待著一個推翻秦朝的時機,尤其是同秦朝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楚國後裔,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最終秦朝也正是滅亡於楚國後裔項羽。
-
26 # 真誠海豚
如果沒有外來勢力的侵佔,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離不開內部的社會矛盾,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天下的王朝,自然亦不例外。
所以,要了解秦朝的滅亡,就必須要了解秦朝的社會矛盾都有哪些?都是怎麼引發的?
秦始皇居功至偉,不惜勞民傷財
統一六國秦始皇前後花了十年時間。
十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戰爭結束後,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社會安定、休養生息。
安定暫時是有了,但休養生息卻沒有。
為了鞏固邊防,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眾修築長城。對於防守北疆和保衛黃河流域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修築長城確實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同時,秦始皇又大肆修建自己居住的宮殿和死後的皇陵,阿房宮和驪山陵工程之浩大,空前絕後。據說單這兩項工程,就徵用了民間七十萬的勞力。
天下初定,人心未穩,如此過早過急地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無疑是給老百姓加重負擔。沉重的賦稅與勞役,讓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天下苦秦久矣。"
陳勝吳廣,因為大雨延誤了去戍邊,按照秦朝律法,誤勞役受罰,誤兵役受死,橫也是死,豎也是死,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帶頭起義。雖然起義失敗,但卻拉開了反秦的序幕。
劉邦,小小一亭長,秦朝最小的官。他奉命押解一批人去驪山服徭役,半路上跑了很多,他想著反正到了也交不了差,便索性把餘下的人都放了,帶著願意跟隨他的人逃進山裡,後來也響應起義軍,投奔項梁,逐漸成為反秦主力。到最後更是取而代之。
可以看出,民間的起義都是因為秦朝過於嚴苛的律法以及沉重的苛捐雜稅。
如果統一六國後的秦始皇,能夠多關注百姓的疾苦,給老百姓喘息的時間和空間,獎勵農耕,讓利於民,減少剝削,減輕稅賦。秦朝必然也能有一段安定和發展的歷程,不至於這麼快就有人起來反抗,更不至於那麼多的人都積極地加入反秦的隊伍。
當然,也不會那麼快地走向滅亡。
用人不當,防不勝防
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沙丘,他一直追求長生不老,大概從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早喪命,因此生前也一直沒有立太子。病危之時,才緊急下詔命公子扶蘇回京治喪。但他更沒想到的是,有人膽大包天竟敢私下纂改詔書。
這個人就是秦始皇身邊的趙高,趙高掌管著皇帝的玉璽,他深知公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一旦扶蘇即位,必會重用身邊親信大將軍蒙恬,自己則會失勢。
他不想就這樣失去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勢,於是說服丞相李斯,偷偷纂改了詔書,改立公子胡亥為繼承人,並賜死公子扶蘇。
彼時,公子扶蘇正在大將軍蒙恬的協助下監修長城,接到詔書後大哭,隨後自盡。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輔佐公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如果秦始皇早立太子,如果沒有趙高纂改詔書,據史書中對公子扶蘇的描述,大機率會好過於後來即位的秦二世。
秦二世殘暴昏庸,奸人得勢,守業無望
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以後,窮奢極欲。
他效仿秦始皇到處出巡,大擺排場。又繼續大修阿房宮,收集天下奇珍異寶於宮內,供自己玩賞。
他聽信趙高的讒言任其擺佈,先後誅殺了有功之臣蒙恬蒙毅兄弟,然後又殘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據史書記載,趙高在咸陽一次殺掉了胡亥12個兄弟,並將10位公主碾死於市東。
胡亥把朝野大權都交給了李斯,自己只圖尋歡作樂,沉迷於酒色而不能自拔。
朝中已經危機四伏,民間又已水深火熱。
丞相李斯雖然參與了纂改詔書事件,但他對國家還是一片忠心。他試圖勸阻胡亥暫停修建阿房宮,減少邊區戍守,緩解民憤,卻惹得胡亥不滿。
趙高對丞相之位更覬覦已久,早想取而代之。
經過他的精心策劃,終於給李斯編排好了罪名,李斯死前曰:"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遊於朝也。"
他已嗅到了秦朝滅亡的氣息。
歷史的結局是天註定
趙高後來想篡位,殺了胡亥,立子嬰為帝,子嬰不想做傀儡,又殺了趙高。
奸人雖死,但埋下的禍根已深。
子嬰無法招架各路民間起義和六國舊貴族的反叛,在劉邦攻入咸陽後只能匆匆投降。
…………………………………………
秦始皇妄想自己能長生不老,妄想帝業能千秋萬代,但最終,這一夙願望卻未能實現。
他應該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費那麼大勁打下來的江山,會二世而亡。
天下安定,必先民間安定。民不聊生,天下亦不久也。
-
27 # 大魏惠王
秦帝國的滅亡是多種原因所造成的:秦的統一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在大規模的地域時空由權貴政治向平民政治過渡的嘗試。常年征戰人心思安,帝國中央政府的職能沒有及時的完成轉換。帝國繼承製度及繼承人沒有及時確立讓陰謀家野心家有機可乘。濫用民力嚴刑峻法,喪失民心。大一統的帝國根基太淺,中央集權的觀念沒有深入人心。帝國本身缺乏翻黎屏障。六國餘孽地方豪強盤庚錯節賊心不死,嚴重阻礙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威,因而天下一旦有風吹草動六國餘孽皆反,使得秦對山東的統治全面奔潰。內失民心,外有強賊。因而強大的秦帝國在皇帝政離世後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者後迅速轟然崩塌。
-
28 # 一元當千
商鞅變法是屬於黃金變銀法。歷朝歷代的變法都是這樣。一個國家的崛起離不開保皇派,他們以後就是保守派。一個國家的興盛離不開激進派,他們也是新興的改革派。目的都是為了吃蛋糕。保皇派自身擁有實權,但也有很多老鼠,保守派依靠皇權生存,但自身沒有底蘊。保守派吃的多,皇權地位下降,國家地位穩固。新興派吃的多,皇權地位上升,國家地位堪憂。這是一個平衡。秦國變法是打破了這一個平衡,雖然快速強大,但保皇派幾乎消耗殆盡。包括戊戌變法,王安石變法,都是一樣的。清朝末年慈溪說的好,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變法。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國家離滅亡也就不會太遠了。變法不是強國法,是續命法。
回覆列表
1.對六國的錯誤仁慈
秦始皇對儒和原六國遺留貴族的仁慈為六國的反撲埋下了種子。一般說來,持續時間長久的王朝在滅亡後仍會殘留有大量的不甘心失敗的舊朝遺民。這些舊朝遺民在王朝覆滅前是王朝的堅定擁護者和新生力量的鎮壓者;在王朝覆滅後則是時刻準備反擊的復辟者,只要時機成熟,他們就會採取行動復辟舊王朝。中國古代歷史上這樣的情形出現過很多次,商朝復辟、秦末六國復辟、劉備復辟漢朝、明朝復辟、清朝復辟等,只不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2.低估了六國的仇恨
秦統一的過程幾乎全是靠武力來完成的,因而在統一的過程中同六國人積下了血海深仇,如楚國、趙國、魏國等同秦都有幾百年也解不開的世代仇恨。仇恨的化解是需要時間的,秦與六國間的仇恨要想徹底消除至少兩、三代人,五、六十年的時間。秦至六國復國戰爭爆發時才統一了十二年,這麼短的時間仇恨是無法消除的,所以戰爭爆發後,才會有那麼多的原六國百姓追隨各諸侯軍反秦。
3.法治並未深入人心
法治的推行、站穩腳跟和深入人心也至少需要兩、三代人花費五、六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六國復辟戰爭爆發時,法治還未能徹底深入人心,被仇恨迷住雙眼的百姓根本無法體會到法治所能給他們帶來的美好。被法治所限制的最厲害的人有三類。第一類人是原六國貴族特權階層,這類人在法治實施後其特權被徹底剝奪,不能再過著原來那種天生富貴、不勞而獲和窮奢極欲的生活了。第二類人是那種依附於貴族的儒家讀書人和門人食客等,這類人依靠著空談闊論亦過著不做實事便可富貴終生的生活。法治之後,所有人的生活必須靠自己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來獲取,所以這類人的那種靠空談過活的途徑被徹底堵死了。第三類人是社會上那種整日東遊西蕩、遊手好閒和無所事事之人。法治要求人必須自食其力,不能懶惰,所以這類人會感到極其不舒服。人治環境下這類人遍地皆是,劉邦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這類人和前兩類人一樣,都對法治恨之入骨,所以也會積極地參與反秦運動。最可悲的並不是在秦統一後這三類人還大批存在,而是在於這三類人一直都能掌控著社會的輿論。復辟戰爭開始後,這三類人就全都跳了出來,蠱惑人們起來反秦。老百姓總是愚昧的,加之仇恨迷心和被人蠱惑,就心甘情願地跟著六國貴族去反秦、滅秦。這就是原六國故地遍地皆反秦的真正原因。
最後,六國復辟軍團的實力太過強大,尤其是戰神項羽的存在,使得已經失去統帥和戰神的秦軍根本抵抗不住,成為了壓垮帝國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