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腳踏一枝梅

    努爾哈赤採取的破敵戰朮正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正所謂任你幾路來,我只往一路去。清軍抓住明軍分路合擊戰術的破綻,以4.5萬對3萬的優勢先在薩爾滸殲滅明軍東路軍主力,接著打時間差,又分別擊敗了明軍的三路(西南北)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此役後,明清攻守易勢,清軍轉守為攻取得戰略主動權,想在哪裡什麼時候打就怎麼打,而明軍轉攻為守處處被動挨打,上帝將戰勝的天秤傾斜指向了努爾哈赤,25年後清軍入關開創清朝二百多年統治的歷史。

  • 2 # 論史

    我先說說此次會戰兩軍兵力,此次明軍調動兵力約九萬人,加上朝鮮、葉赫軍各約萬人,共是十一萬餘人,而後金八旗兵約為六萬餘人。

    此次戰役本身,首罪當為遼東經略楊鎬,其將十萬大軍,分散於兩百餘里寬廣之正面上,只在時間、地點上漫為約定,而忽略天時、地利等重要戰爭因素。又在大軍前進間,自留瀋陽,任憑各軍獨斷專行,毫不講求各軍聯絡之道,籌劃非常疏忽,此為主帥之失矣!

    而各軍主將亦有失誤,就比如杜松如能稍微克制一下自己,遵守節制,協調馬林、李如柏二軍,齊頭並進,則努爾哈赤絕對沒有先擊破明軍一軍的機會。在杜松被擊破之後,如果馬林軍一心採取守勢,此時戰局也尚未可知矣!只可惜歷史沒有假設了。

    在這場戰役中,明廷分兵而進,將人數優勢分而不專,大軍武斷輕進,造成被敵人各個擊破的時機。

    而此次明軍的火器相對於後金最有優勢,但是未能發揮相應戰鬥力。就如薩爾滸山之戰適在雨後初晴,溼度最濃時,不生火烤乾,便無法射擊,竟不如弓弩之威力。

    明朝的遼東軍也是有很多問題,在當時戰備弛廢,糧餉補給,士氣低落,貪汙成風,這些也都嚴重削弱了邊軍的戰鬥力。

    當然,此次八旗軍在戰鬥力方面也是相當強,軍士強悍驍勇,部隊建制嚴明,戰鬥力相對統一,正如徐光啟所言“奴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

    總之,此戰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個是站在明軍一邊的,怎能不敗。

  • 3 # 公益與你常相隨

    發生在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2-3月)“薩爾滸戰役”,是大明朝與後金在薩爾滸地區(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進行的一場決戰。當時明朝投入約11萬軍隊,號稱20萬,人分四路進攻;後金努爾哈赤親率2萬步騎兵迎戰,釆取集中優勢兵力,防衛反擊、各種擊破的戰略戰術,全殲明軍。此戰以明軍大敗而告終,也是明清戰爭史上的轉折點,明軍由主動變為被動,後金集團由防守轉為進攻,改變了原有的戰略態勢。那麼在“薩爾滸會戰”中,數量佔絕對優勢的明軍,卻被人數少的後金軍打得片甲不留,一敗塗地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原因:一,雙方所處的社會背景狀況。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東北設官置治,建衛設防。到了萬曆年間,從鴨綠江至嘉峪關設定了9個重鎮,加強對遼東地區的統治和管理。明朝對北方女真部落的管理,採用恩威並施,籠絡與打擊並存,也透過內部分化手段,來達到分而治之目的。明朝晚期,朝廷政治腐敗嚴重,社會矛盾衝突激烈,國防鬆懈。駐紮在遼東的明軍,裝備陳舊,訓練荒廢,再是缺糧缺餉情況嚴重,導致軍隊的戰鬥力日趨下降。反觀努爾哈赤統領的後金,約在1588年,盤據在長白山一帶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姓氏),在統一建州部落基礎上,又擴張合併了從海西至東海的廣大區域。確立了以軍事、政治、農業生產為一體的後金政權(八旗軍制)。八旗軍制:戰時為兵打仗,回時為民生產;後金軍制初始劃分,黃、白、紅、藍四旗,後又增加鑲黃、鑲白、鑲紅和鑲藍等四旗,共八旗(史稱八旗軍)。女真各部人分編於八旗內,各期屯兵7500人,總兵力約6萬人左右。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年號天命,以赫圖阿垃為都城。其間,後金積極備戰,訓練八旗士兵,儲備戰馬糧草。二,雙方的戰前準備與兵力部署。後金(清)的八旗軍,經過幾年的練兵,其(步騎兵)戰鬥素質明顯提高。1618年2月,努爾哈赤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和精心策劃部置,歷數明朝對後金的七大罪狀,喊出了“七大恨”誓死反明的口號,率2萬步騎攻擊明朝撫順、清河後,準備長驅直入擴大戰果,因其後方出現襲擾,又得知明軍主力將至後,後金軍才主動撤回。明神宗面對遼東撫順等地失陷的情景,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委派兵部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戰備防務。又增餉200萬倆,從南方四省抽調兵力增援遼東,又通知朝鮮、葉赫等方面給予配合。經過數月準備,大部分軍隊到達指定位置,但由於朝廷內部腐敗嚴重,出現了糧餉缺乏,官吏將帥互相掣肘和士兵脫逃等情況,造成軍心渙散,戰鬥意志不強。三,雙方決戰過程。1619年2-3月,大明聚集號稱47萬兵力(實際不到20萬),由兵部侍郎揚鎬指揮,分四路進攻後金(清)。揚鎬在瀋陽坐陣指揮,其中,由總兵馬林率約2萬人從北面進攻;由總兵杜松率兵3萬為主力,從西邊進攻;總兵李如柏領兵2.5萬由西南進攻;總兵劉綎率1萬餘,加上朝鮮出軍萬餘,合計2萬餘人,從南面進攻;另有若干軍隊駐紮遼陽、廣寧等地,負責部隊機動增援和後勤保障等。咋看,明軍這次戰略進攻、排兵佈陣也算“完美”,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明軍,為何會被後金打得一敗塗地呢?努爾哈赤的軍隊利用先前佔領的撫順、清河等地,審時度勢地屯兵築城,廣積糧草,積極訓練備戰,隨時迎戰。面對明軍的四路進攻,努爾哈赤果斷作出,集中主力各個擊破,即“任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針,把6萬軍隊部置在都城附近,作好隨時應戰的準備。在交戰過程中,努爾哈赤抓住西路軍杜松孤軍深入的機會,一方面派小部隊分散迎敵,一方面集中6個旗4.5萬主力,在薩爾滸破襲杜松明軍。雙方戰至夜晚,後金軍利用杜松軍放炮的火光照亮陣地之機,集矢四射,明軍成片倒下。隨即努爾哈赤率主力越過塹壕猛衝猛打,迅速擊潰杜松明軍主力,將士傷之甚大。後金駐吉林涯的守也得了及時增援,打敗了其他幾路明軍的進攻。此戰,西路明軍主將杜松、保定總兵王宣等均戰亡,西路明軍全部覆沒。努爾哈赤殲滅明軍主力後,及時調整戰術,利用山地戰的長處,從東、南兩面夾攻馬林的北路明軍。馬林的軍隊抵不住八旗軍的攻擊,落荒而逃,其中大部分明軍被殲滅。不久努爾哈赤又率兵擊敗與全殲了劉誕的東路軍和南路潰逃的明軍。薩爾滸戰役,以明軍完敗、後金完勝而告終,也是中國歷史以少勝多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著名戰役之一,同時也拉開了後金(清)戰略進攻的序幕。

  • 4 # 生生不息鋼鐵俠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發生在明朝與後金在薩爾滸附近地區的戰爭,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努爾哈赤從戰略防守轉入戰略進攻的里程碑!

    讓我們從頭到尾深入瞭解一下戰役的發生、發展、及結果吧!

    金國的戰略構想及戰場形態

    1618年努爾哈赤審時度勢、縱觀全域性,經過細心觀察發現明朝內各派系爭鬥激烈、朝綱管理混亂,國家財力匱乏,邊界防禦鬆懈,因此準備對明朝動兵。其戰略步驟是:先打遼東明軍,後打葉赫部,最後佔據遼東。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努爾哈赤帥步騎兵二萬嚮明朝發動進攻,先後攻陷撫順以東大多堡壘,初步實現第一步戰略構想。

    明朝的戰役準備及戰略方針

    明朝得知於是派兵部左侍郎楊鎬迎戰。由於多年來忙於鎮壓關內農民起義缺糧缺餉,財力匱乏,政治腐敗,實有兵不過數萬。為對付努爾哈赤全國調兵遣將,勉強湊足了經費。萬曆四十七年,號稱十一萬討伐大軍終於組成。

    楊鎬的戰略步驟是:分四路出擊,分別從北邊鐵嶺方向、南邊清河堡方向、西邊瀋陽方向,居中,有誘敵深入的杜松部有三萬多人。並有楊鎬部協調機動。其戰略構想是,誘敵深入、引君入甕、紮緊口袋、然後分進合擊、南北夾攻、中心開花一舉把努爾哈赤消滅在中心地帶。實乃一盤好棋!

    戰役的開始與結束

    可是任何事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戰場上的形式瞬息萬變!戰役一開始並沒有按自己打算髮展。首先努爾哈赤接到情報杜松部進展過快、已成孤軍所以親率六旗兵4萬5千人進攻薩爾滸的杜松軍。明軍點燃火炬進行炮擊,後金軍則由暗擊明,用箭射殺,明軍傷亡慘重。時過中午金軍攻佔了明軍營壘,杜松全軍覆滅。

    努爾哈赤取得殲滅杜松一部後,即將八旗主力北上,迎擊馬林軍。在金軍猛烈的攻擊下終於攻破馬林部大營。除總兵馬林自己逃走北路明軍大部被殲。而南邊一路明朝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動困難,未能按期進入戰場,後來劉綎先頭部隊遭到伏擊,兵敗身死。至此三路大軍被金軍消滅。

    明軍失敗的原因

    一、整個軍隊由南方軍隊和北方軍隊組成。由於受北方的嚴寒氣候影響、以及水土不服、故戰鬥力下降。二、各個軍隊之間由於語言不通、將與將之間用兵策略、作戰習慣不同缺乏協調、磨合。三、指揮官指揮不力,各個部隊協調不好,致使杜松部提前被消滅破壞了整個部署。四、指揮官不能根據戰場形勢調整兵力,收縮兵力,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一把好牌叫楊鎬這個笨蛋打的爛糊糊!

    努爾哈赤勝利的原因

    努爾哈赤有得天獨厚的有力條件:一、本土作戰,環境、氣候適應北方人作戰。二、先天就有作戰條件,具有一隻戰鬥力極強的輕騎兵。馬快、箭快、快進、快退長途跋涉、阻擊牽制、轉戰各個戰區得心應手。三、熟練運用兵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此戰役成為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

  • 5 # Me我叫MT

    只要清軍不犯錯,你不分兵也贏不了!明軍只有11萬,且來自不同地方,軍事素質底下,很難配合,清軍接近7萬,兵力並不算少,考慮到明朝勞師遠征,明軍戰力反而不如清軍,那些說大炮轟的就是啥,當時大炮技術落後,野戰很難用。假設明軍不分兵,清軍也可以在正面組織四五萬人防守,派一兩萬騎兵襲擾明軍後勤補給,一旦得手,十萬大軍一個也別想回去!松錦之戰就是這麼輸的。步兵遠征太難了,後勤是死穴。

  • 6 # 我不是賀南星

    穩操勝券?說實話,這11萬大明軍隊就算是正面和後金6萬對抗都是死輸!分兵帶來的結果就是後金各個擊破損失小而已罷了。

    這十一萬軍隊,戰鬥力參差不齊。最能打的也就杜松的西路軍,杜松被蒙古人稱為杜太師,說明其兇悍程度可見一斑!而其所率領的部隊也是九邊精銳中的精銳,大同鎮和宣府鎮的三萬官兵,這些官兵長期和蒙古人打仗,非常兇悍,而且還有趙夢麟等名將輔佐,所以他們也是這次明軍的主力、核心軍。

    但就是這麼一支被寄予厚望的軍隊,因為冒進,被皇太極6萬合圍全殲。而八旗軍損失極低,這說明了什麼?明軍根本就不是後金的對手。

    馬林軍隊戰鬥力本來也還行,但是太少,一萬多人,聽說杜松陣亡,嚇得都不敢前進了,然後列陣被全殲;劉鋌是名猛將,但是所率領的部隊不是他的四川軍,而是一些南方軍(受不了嚴寒)和朝鮮軍〈朝鮮軍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劉鋌的東路軍戰鬥力也一般般。最差的算是南路李如柏的軍隊了,雖說他爸和他哥威震遼東,但是他可不是一路人,無勇無謀,薩爾滸之戰基本上沒參與就逃跑了。

    所以說,薩爾滸之戰,明軍毫無勝算可言。怎麼打都是輸

  • 7 # 野草的沉思

    明朝發展到萬曆年間,政治上日趨腐敗。而政治上的腐敗必然會影響到軍隊的素質。後金方面則正如初升的太陽,蓬勃興起,勢不可擋。

    軍事上,明軍主帥楊鎬昏庸無能,胡亂指揮,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他對敵方的戰力和戰術毫無瞭解,機械地採取四路出兵,以求包圍的戰法,結果被後金主帥,精明強悍的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終至全面潰敗。

    薩爾滸戰役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一個,國家軍事上要強大,必須政治清明。其次,逢敵作戰,擇將是至關重要的。主帥無能,徒害三軍。

  • 8 # 慕容飄渺

    政治上有巨大問題,明朝文人黨爭誤國,普遍看不起後金,本身腐敗窩裡鬥,戰前沒有足夠全域性性的瞭解對方情況,戰爭動員不夠充分,物資匱乏,南方軍裝備無法禦寒,軍隊指揮官輕敵冒進,古代沒有即時通訊裝置,多路進攻出現協調時間失誤很容易改變結果,(他們不是李靖),心理上大明是掃蔻立威,後金保命一博,可見後金戰鬥力有加成,說到底就是政治上的腐敗,體制上的僵化,軍備紀律的鬆弛,還有自大得意的立功心理,一個王朝要亡,什麼倒黴的事都會出現在它身上,天意也

  • 9 # 從小愛踢球

    這仗是總指揮太屎,把別人當傻逼,不考慮戰場實際情況,想當然了。在實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就是要求穩,打擊後金最重要的是打擊其經濟。在每年收穫的季節大軍壓境,破壞農田,工具,掠奪人口,拿你漁獵民族沒辦法?老子往你水裡投毒都可以吧?派小股部隊騷擾你都行吧?這麼拖五年,你不垮也得退老遠。最不濟你十一萬軍隊分兩路,齊頭並進,注意聯絡,也穩操勝券。

  • 10 # 沉思的托克維爾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此戰,不僅扭轉了明朝在遼東的優勢地位,還從側面反映了明朝的種種弊病。這場戰役的種種細節,已經顯示出明王朝的江河日下,其最終覆亡的結局,似乎已經略顯一二。

    一、外強中乾的明朝討伐軍

    努爾哈赤,本是建州女真一個小部落的酋長,藉助明遼東總督李成梁的寵信,努爾哈赤逐漸做大,在李成梁死時,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併合並了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成為了一方梟雄。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明朝曾誤殺努爾哈赤父親、祖父)率軍攻陷撫順城,並多次擊敗明朝派來的援軍。於是到1619年,明朝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女真問題,便動員全國的兵力來征伐努爾哈赤,並令曾參加過抗日援朝戰爭的楊鎬為統帥。

    楊鎬手下的兵力,名義上有遼東兵9萬,各地援軍11萬,但是實際上,真實的兵力遠沒有這麼多。如楊鎬兵分四路,杜松一路,名義上有兵6萬,但根據當時監軍張銓的統計,實際兵額只有2萬5000人,不足名義上的一半。可見,當時明軍的吃空餉現象已經十分的嚴重,明軍的將領為了獲取朝廷更多的軍餉,往往以少報多,虛報名額,軍隊的實際人數往往遠在名義之下。

    這種現象曾因為張居正和戚繼光的改革予以遏制,但是張居正死後,他的一切成果全被廢除,腐敗與吃空餉又像陰霾一樣籠罩了天朝的軍隊。根據史學家的考證,楊鎬號稱47萬的大軍,紙面上則只有20萬,而實際可能只有8萬3000人,加上朝鮮和葉赫女真派來的援軍,勉強能有10萬左右。也就說朝廷花的錢,只有不到一半用在了實處,其中的腐敗與貓膩令人汗顏。

    除了兵力上的水分,明朝的武器也十分差勁,朝鮮人回憶說明軍武器鄙陋,人員奇缺。而徐光啟也說明軍鎧甲鄙陋,就連杜松、潘宗顏這樣的大將也沒有精良的鎧甲,以至於被後金弓箭輕易射殺。將領尚且如此,士兵則更是慘不忍睹。

    (明初時鎧甲精良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

    而至於明朝的火器,質量更是不敢恭維,在戚繼光剛剛對軍隊進行改革時,就曾提到明軍的火器質量低劣:士卒或將鉛子先入,或忘記下鉛子,口原是歪邪大小不一,鉛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一……此類皆放不出,已有二十杆矣。放出高下不準,潤溼不燃者,又有四十餘杆。得中者,不過二十餘杆。戚繼光提到,軍隊火器的質量往往不達標,彈丸塞不進槍管,槍管還有炸膛的危險,使得士兵不敢握銃。從各地方上交的火器,平均60杆只有20杆合格,合格率僅為1/3。

    (大明劫中表現了明朝火器質量低劣的問題)

    明軍的火器多為各鄉村作為賦稅的抵押物上繳,往往質量低劣(至於為什麼以後會專門講)。所以,名義上明軍擁有鳥銃、弗朗機等新式火器,但往往只是一堆質量不合格的廢品。

    張居正、戚繼光在時,透過改革與嚴厲的監察曾使明朝軍隊迴光返照,恢復了初期的戰鬥力,正是靠著改革遺留的成果,明軍才打贏了萬曆三大徵。但到了1619年,張居正、戚繼光改革的紅利已經完全用盡,明朝軍隊又開始腐化墮落,而薩爾滸,不過是長期以來的積重難返罷了。

    二、甲具精良的後金軍隊

    與人數缺額,武器低劣的明軍相反,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卻裝備精良,無論是明朝人還是朝鮮人,都對其讚不絕口。

    朝鮮的《李朝實錄》記到:別抄者,著水銀甲,萬軍之中,表表易認。當時隨明軍一同參戰的朝鮮人回憶後金兵的鎧甲最為精良,其次為朝鮮軍隊,而明軍則最差。

    (朝鮮軍隊)

    而徐光啟則說,根據他所得的情報,努爾哈赤要塞以北的軍器製造廠裡有許多能工巧匠。從遼東逃亡來的百姓來說,該地鐵匠鋪綿延數里,後金軍隊披掛優質頭盔,盾牌和鎧甲,作戰是甚至敢於冒著明軍的槍炮撥開阻撓的障礙,而明軍的鎧甲則早已生鏽,多年未曾更換。

    薩爾滸之後,遼東總督熊廷弼記到:遼東的明軍不僅缺乏鎧甲,連棉衣都沒有,看著冬天士卒裸體穿甲,不禁潸然淚下。

    根據現今的遺物,後金的鎧甲幾乎完全仿照明朝,後金的重甲兵內穿鐵甲,外套棉甲,防禦效果十分突出。但是,明朝因為財政原因卻不能給士兵裝備足夠的鎧甲。

    (後金鎧甲,外面棉甲,裡面為鐵片)

    在戰術上,與很多人想的相反,努爾哈赤的軍隊主力並不是騎射,女真人除了葉赫女真等少數人外,大部分也不是遊牧民族,而是以打獵打魚種地維生的漁獵民族,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就是住在山林中的漁獵民族,以優良的重步兵和步兵弓箭手聞名。因此,後金更習慣於正面打陣地戰而非蒙古人的游擊戰術。

    努爾哈赤的騎兵,一部分來源於靠近蒙古的女真部落,一部分依靠以前從明朝換來的馬匹來支撐,其騎兵數目與明朝相差不遠。至於人數,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時可以調動的兵力大約為6萬人,但只有4萬人參與了對明軍的突襲,後金軍隊,更多是依靠優良計程車兵素質和裝備取勝,而非人數和馬匹。

    三、慘不忍睹的戰爭過程

    明朝軍隊表面上看人數眾多,實則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如果楊鎬合兵一處,或還有勝算,但楊鎬卻執行了最為愚蠢的分兵策略,將兵馬分為四路,試圖合圍後金老營赫圖阿拉。明軍本來實力就弱,現在還分兵四處,其失敗已是不可避免,但是令人驚訝的,不是明軍的失敗,而是明軍敗的如此之快,給後金軍的殺傷如此之低,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最先被擊垮的是杜松,明朝對於杜松的戰敗記載甚少,但是後金卻記載的十分詳細。努爾哈赤將1萬5000名步兵作為誘餌引誘杜松,在杜松上鉤後,努爾哈赤親率騎兵突襲其後方,杜松軍用火器予以還擊,但沒有任何作用。2萬5000明軍瞬間全軍覆沒。杜松也被射殺。

    (後金重步兵)

    杜松死後,另一支明軍馬林部也被擊潰。馬林部雖有4萬之眾,但其1萬騎兵由於監軍被後金射殺陣腳大亂,四散奔逃。喪失騎兵的馬林挖掘了三排壕溝阻止後金軍,但是努爾哈赤讓500騎兵下馬從容撥開了障礙,即使明軍槍林彈雨,也沒能擊潰他們。由於地形不利,努爾哈赤命令所有騎兵下馬步戰,並跟隨其他步兵一起衝鋒,最終,後金軍魚貫而入,明軍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後金軍參戰的只有1萬人,卻消滅了4萬明軍,只用了4個時辰。

    (明軍有缺陷的火器的沒能發揮作用)

    接下來是劉綎,他率領3萬軍隊(包括1萬3000朝鮮軍隊,多為火炮手)據險死守,但是當努爾哈赤迂迴到其後方後,劉軍便大敗。其中一支由明朝和朝鮮火器部隊組成的部隊還在抵抗,但由於突然風向不利,努爾哈赤隨即消滅了他們。而最後一路李如柏看其他幾路皆戰敗,竟不戰而逃,薩爾滸之戰,由此徹底失敗。

    四、山河日下的大明王朝

    薩爾滸之戰,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戰役,他不僅決定了明朝在遼東優勢地位的結束,更反映了明朝的種種弊病。一些關於薩爾滸之戰的記載,著實讓人觸目驚心。

    除了前面講到的虛報人數,還有一些細節值得深思。比如,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賴以為生的火器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500後金重甲兵面臨槍林彈雨依然可以從容撥開障礙,而滿文資料還記到一名後金軍的頭盔接縫處中了一槍,但頭骨依然沒有受傷,可見明朝火器的質量之低。

    (同時期歐洲的長矛加火槍)

    戚繼光曾經埋怨北方士兵保守頑固,不使用更為先進的鳥銃,而喜好三眼銃這種連發火器。三眼銃雖然連發,但是精確度、射程、殺傷力極弱,鎮壓農民軍尚可,但面對身披兩層甲的後金軍則毫無作用。再比如火炮,明軍由於炮兵缺乏訓練,不懂數學計算,火炮的效力大幅下降,使得火炮沒能抑制滿洲人的衝鋒。而同一時期的歐洲,火器的應用早已將遊牧騎兵、重甲騎士、重甲步兵等冷兵器時代的兵種淘汰,而明朝面對技術依然相當於中世紀的後金軍隊,依然遭遇如此慘敗,足見其問題之大。

    (努爾哈赤的軍隊只相當於中世紀水平)

    而這些表象又牽扯到背後極為複雜的制度,薩爾滸之戰的戰敗,表面上看,是楊鎬的指揮愚蠢,但實際上,確是大明王朝制度的沒落。實際上,從朱元璋開始逆歷史潮流開始,明朝已經部分註定了今天的結局。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就這樣,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決定了以後幾代中國人的命運。

  • 11 # 明天的戰鬥

    很簡單,分兵冒進被各個擊破。但如果我是總指揮,也會分兵,故意一路冒進,看似孤軍深入,卻配備足夠的防禦裝備,一旦被圍,立刻放出信鴿,其他三路兵馬極速合圍靠攏。並派出精銳部隊不顧一切多路直插敵人後方,讓前方敵人無心戀戰,後方敵人心驚膽戰。金軍再驍勇,也無法抵擋內外夾擊,後方被擾。

  • 12 # 度勢

    一場戰爭將領的指揮能力,是決定戰爭首要因素,而明軍,在戰前,對敵人作戰意圖,敵人作戰特點,都沒有認真研究,敵我優劣勢,都不明朗,這種情況用兵可謂盲從作戰,盲目用兵,不輸才怪

  • 13 # 左右神武軍

    萬曆三大徵前後晚明徵伐所貫穿的模式就是各省精兵會剿。加之北方九邊機動精銳騎兵大多喪於土木堡後一直未有大的振作和恢復,尤其是善於關外野戰的邊軍在寧夏孛拜叛亂中耗盡,導致薩爾滸之戰依舊要集結各省精銳會戰,因為指揮集結等等因素導致各路被逐個擊破。就其本身來說對付關外機動超強的後金軍,則必需以機動對機動! 大規模會戰實不可取。一開始的征討方略就是大錯特錯焉能不敗?!

  • 14 # 老貝家的小翊翊

    評價薩爾滸之戰,先要了解明軍主帥楊鎬。楊鎬,字京甫,萬曆年間進士。雖然是個讀書人,卻一直喜好軍事。年輕時曾率領軍隊在大雪夜翻山越嶺,襲擊擾邊的蒙古人,所獲頗豐。

    著名的萬曆壬辰戰爭,明軍抗日援朝主帥就是楊鎬。其與時任遼東總兵的李如梅相交莫逆,關係非常鐵,在壬辰戰爭的關鍵戰役中,對戰日本戰國名將小西行長。因不想讓名將陳寅的軍功超過李如梅,在陳寅即將取勝時突然鳴金收兵,導致陳寅功虧一簣,錯失良機。結果日本援軍趕到,裡外夾擊,明軍大敗。為私交而廢國事,楊鎬為人可見一斑。李如梅攤上這麼個至交,也沒落到好處,事後被朝廷責罵,羞愧自殺。

    萬曆以貽誤戰機罪奪楊鎬之職,但楊鎬這人跑關係能力極強,沒過幾年,又被重用,復為遼東巡撫,總督軍政。

    萬曆46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反明,奪撫順,撫順千戶李永芳投降,萬曆命楊鎬從甘、陝、浙、閩、川、滇等地抽調精銳,並命朝鮮、女真葉赫拉娜部等出兵,共11萬,號稱47萬,征討努爾哈赤。

    這裡就有明廷第一個戰略失誤,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兵不滿萬,軍械不整,實力還非常弱小。如果以遼東邊軍加朝鮮葉赫部全力圍剿,不用一個月就能搞定。可惜大明兵部勢力錯綜複雜,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的手下分潤點軍功,扯了一個月皮,才從天南地北調去各路大軍,那會又沒飛機高鐵,等各地軍隊走到遼東,快一年了。

    努爾哈赤利用這個時間差,不斷的擴充實力,軍隊已經壯大到六萬餘人,而楊鎬對此卻毫不知情。

    大軍齊聚後,明軍諸將仍自以為有絕對的兵力優勢。楊鎬也在這種心理下犯了第二個致命失誤,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目標直指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探知明軍動態後,聽取降將李永芳之策,放棄之前奪取的撫順、遼陽等地,既拉長明軍補給線又驕縱明軍,給大明將帥製造敵人望風而逃的假象。

    首先上當的就是西路軍主帥杜松,杜松部在這次戰役中是明軍戰鬥力最強的,本身就有點驕兵悍將的味道。再加上努爾哈赤的驕兵之計,更是不可一世。西路軍孤軍深入,在其他三路友軍還在數百里之外時就已經抵達赫圖阿拉附近的薩爾滸。

    抵達薩爾滸後,杜松愚蠢的再度分兵,將主力安置於薩爾滸,自己則帶萬餘人進攻戰略要地吉林崖。努爾哈赤教時機成熟,一面增援吉林崖,自己則親率五萬大軍進攻薩爾滸部。

    戰場上,杜松部犯下明軍第四個致命失誤。因當天天陰且有霧,視線不佳,杜松部愚蠢的點燃火把。後金軍以暗攻明,明軍則一個個猶如活靶子,自然不可能是對手,旋即潰敗,全軍覆沒。再回頭夾擊進攻吉林崖的杜松,自然是手到擒來。西路軍自此全軍覆沒,主帥杜松,總兵王宣、趙夢麟皆戰死沙場。

    擊敗杜松後,後金又利用資訊不對稱、地形熟悉的優勢,分別全殲北路軍馬林,東路軍劉綎,劉綎戰死,馬林僅以身免。只有南路軍李如柏部得知訊息後立即撤軍,躲過一劫。

    至此,明軍四路伐金以慘敗收場,陣亡近五萬,被俘也近五萬。是明代自土木堡以來最慘重的失敗,也是大明與後金戰爭的轉折點,明代自此進入全面防禦,明軍則由此落入了不敢與後金軍野戰的心理。

  • 15 # 三橫兩豎的毛

    1.遼東軍裡通外敵,戰中出功不出力。2.國內商人暗中支援建州叛軍,以對抗明王朝中央的商稅政策。3.資本主義萌芽成了明朝衰弱的根源,明王朝中央的有力強悍讓商團體沒有像英國那樣爆發資本主義革命戰爭的能力,因此轉而支援外敵入侵自己的國家以保證自己的團體利益。

  • 16 # 螞蟻騎鯨魚

    “這場戰役,後金軍參戰的只有1萬人,卻消滅了4萬明軍,只用了4個時辰。”,只要這個屬實,再加前幾次討伐都失敗,這足以說明明軍的軍心、戰術素質、將領的才能特別是判斷力基本處於三流水平,努爾哈赤也高不到那裡,主要他熟悉明軍(幕僚起家,瞭解明軍各種弊病),而又用簡練實用的戰法,每個厲害環節都契合的擊中要害,打什麼有什麼,明軍成了教科書式的配合表演,哪有不輸的道理。

  • 17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輸在指揮,其實實力沒問題,明代遼東的指揮體系相比後金差距不小。不過不論是在萬曆朝鮮之戰中還是在薩爾滸戰中,都很重視火器的使用。

    在火器使用率上面,後來從萬曆末到崇禎,特別是針對東北女真犯境這段時期,無論是孫承宗、熊廷弼還是袁崇煥,都十分重視火器的作用。尤其是孫元化在針對遼東軍事一直上疏奏請加大火器的製造、火器手的訓練。這些措施在後來的戰爭、尤其是寧遠一役得到了顯著的效果。

    《明實錄》中,對寧遠一役有過記載:“城中用紅夷大砲及一應火器諸物,奮勇焚擊,前後傷虜數千,內有頭目數人,酋子一人,遺棄車械鉤梯無數”。此戰,明軍獲得了以少勝多的巨大勝利,並且擊退了努爾哈赤親自帶兵的進攻,要歸功於火器的支撐,這在《明季北略》一書中得到了證實。此戰中新式紅夷大炮的地位在明軍心中大大提升,此炮傳自在澳門通商的葡萄牙,其製法較之之前的火器,炮筒更結實,射程更遠,炮長炮重比例更加科學,紅夷大炮在寧遠之役後的戰役中一直作為抵抗女真的重要武器,大量應用和製造。 由此可以看出,就前後時間明軍對火器的使用上並無巨大差異。甚至在對後金的戰鬥中,明軍對火器的使用上更為成熟。造成戰爭的失敗,不在於武器的先進性和使用上,而在於決策和戰鬥指揮上。

  • 18 # 這些歷史要讀

    不能說穩操勝券,畢竟俗話說得好,赤腳的不怕穿鞋的。明軍什麼都有,有裝備、有軍向,又仗著人多,看似很厲害,其實戰鬥意志反而比不上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

    而且,事實上明軍雖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優勢與後金軍並不懸殊。據史料記載,是役,明官軍八萬六千人,外加女真葉赫部一萬人,朝鮮軍一萬三千人,四路大軍加起來總兵力,也不過十一萬而已,根本不是所吹的四十七萬這麼多。

    而後金的兵力,則是實打實的擁有整整六萬多人馬,達到明軍的一半以上。

    當然,如果明軍不分兵,那麼兵力上還是佔優。但明軍卻分成了四路,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就可以採取優勢兵力集中擊潰明軍一路,再逐一擊破各路。

    在這次戰役中,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主力四萬五千人集中攻擊明軍主攻部隊總兵杜松部的約3萬人。要注意,此時明軍主力在兵力上已處於劣勢了,而且杜松還再分了兵,並處於突出位置。因此,杜松部其實是在兵力劣勢和不利的情況下,與後金軍主力直接硬碰硬的接戰。

    最終,這種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相當成功,將後金軍強悍的戰力得以集中爆發,2天內擊敗明軍主力杜松部;在5天之內,後金更是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明軍慘敗!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明軍在人數不佔絕對優勢之情況下分兵四路,都是相當致命的錯誤,也是導致明軍最終大敗的首要原因!

  • 19 # 天才在左我在中間

    分進合擊本是很好的策略,能夠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薩爾滸之戰失敗的原因並不是這個原因,除了明軍戰鬥力不高以外,最主要的是情報洩露,各部出擊的路線提前知曉,才有各個擊破的可能。沒有情報的支撐,滿清多半會顧此失彼,而不是後來的戰場單向透明,各個擊破。

  • 20 # —只道是尋常

    感謝邀請回答,首先,看到穩操勝券我就笑了,這樣一支軍隊怎麼會穩操勝券呢,部隊來自全國各地真正的東拼西湊,總指揮楊鎬的作戰方案極其荒謬且不切合實際,以四路大軍分兵進攻這是兵家大忌,明軍地形不熟,有被後金軍各個擊破的危險,努爾哈赤本來就是騎兵部隊為主機動力極其強悍,怎麼會呆在一個地方不動等著你過去打呢?如果4路大軍集中一處或許還能堅持一陣,分兵的話每一路都不會具備任何優勢。加上4路帶隊的作戰將領指揮能力也十分有限,他們根本玩不過狡猾的努爾哈赤,只能被各個殲滅。看似明朝出動了10幾萬軍隊花費上千萬軍餉,後金只有幾萬山溝裡的游擊隊穩操勝券但在實際戰爭中根本不是那個樣子,這次的進攻方案以及楊鎬指揮水平將領的素質註定了這樣一支倉促出擊毫無準備的明軍是不可能戰勝努爾哈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濤演過哪些著名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