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戰爭史

    《繡春刀2》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武俠電影,張震、張譯、楊冪、雷佳音都在其有精彩表現。它以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為開場白,沈煉救下杜鬆手下部將陸文昭,大雪紛紛地下著,殘陽從西邊露頭,餘暉灑在這殘酷的戰場,明軍幾萬名士兵喪命於此,史料記載明軍死傷軍兵四萬五千餘人。

    薩爾滸之戰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發生在遼東薩爾滸,大明和後金的一次戰略決戰,明軍投入兵力十二萬,後金八旗投入兵力六萬人,在薩爾滸展開了大規模對決。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準備以武力奪取大明江山。1618年,後金騎兵所向披靡,先後佔領重鎮撫順、清河。

    萬曆皇帝聞後大為震驚,馬上命令兵部委任將領守備遼東,楊鎬被命遼東經略,全權負責遼東軍務。因兵力不足,朝廷命令各省軍兵前去支援,明軍這支十二萬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各地抽調而來,遠途奔波疲憊不堪,加上遼東地區極其寒冷,南方來計程車兵更加不適應。

    (薩爾滸之戰)

    最重要的是萬曆末期的明軍素質也以大不如前,加上朝廷的軍餉還沒有籌齊,很多士兵還沒領到軍餉,就命令上戰場。楊鎬本來是想等後勤補給齊全,軍兵恢復一下體力然後再投入戰鬥,其次楊鎬也希望先過了寒冷的冬季再開戰。奈何朝廷不同意,多次催促楊鎬儘快出兵,無奈之下楊鎬只能佈置作戰計劃,出兵赫圖阿拉。

    (萬曆皇帝)

    楊鎬並非一個有能力的軍事統帥,他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就吃過敗仗,李如松已經去世,當時已經沒有什麼將領可用,楊鎬也只能硬著頭皮當這個遼東經略。在開戰之前,楊鎬就因為輕敵,犯下了大錯誤,他竟然把作戰計劃派人送給了努爾哈赤。這實在是個愚蠢的做法,本身明軍就不佔優勢,還讓後金看到了底牌,就沒有贏的可能性了。

    要命的是,楊鎬還分兵四路,雖說明軍號稱四十七萬,但實際上也就十二萬人。馬林率領北路軍,領兵兩萬;劉綎率領南路軍,領兵兩萬;杜松率領西路軍,領兵六萬;李如柏率領東路軍,領兵兩萬。杜松所部是全軍主力,1619年三月初一,西路軍到達薩爾滸,杜松是一員猛將,也有輕敵的毛病,加上喝了點酒。

    (杜松部慘敗場景)

    留下大部隊鎮守薩爾滸大營,於是命令一萬軍兵泅渡過河(渾河),河流湍急、河水冰冷,很多士兵淹死在河中,軍中也一陣大亂,但是事已至此不能回頭。杜松帶領所部人馬開始進攻吉林崖,吉林崖久攻不下。而努爾哈赤帶領援兵已經趕到薩爾滸,此時努爾哈赤分兵四萬多人進攻薩爾滸的明軍,明軍不敵,幾乎被全滅。

    另外命令代善和皇太極進攻過河的杜松部人馬,杜松明白過來已經晚了,薩爾滸大營已經被滅,剩下的只能死拼了,於是杜松率剩下的軍兵奮勇殺敵,不過奈何寡不敵眾。不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代善會和,包圍了杜松所有軍兵,最後杜松戰死,全軍覆滅。這就是《繡春刀2》明軍主力部隊杜松部的覆滅過程,努爾哈赤大勝,明軍大敗。參考資料:《明史》、《明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 22 # 蕭武

    淮海戰役國軍怎麼輸的,國軍在薩爾滸之戰中就怎麼輸的。相差四百年的兩場戰爭中,國軍和明軍的指揮居然如出一轍,也算是一大奇蹟。

    先來說淮海戰役國軍是怎麼輸的。

    淮海戰役中,國軍進入戰場的前後達到八十萬人,而解放軍華野和中野合起來,也就六十萬人。

    但結果是眾所周知的,解放軍大獲全勝,國軍被殲滅五十五萬人,黃百韜,黃維,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五個兵團被全殲,距離戰場最近的國軍李延年部觀望成敗,不敢來援。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就是因為國軍指揮不統一,雖然人數很多,但是除了徐州的三十多萬人是杜聿明統一指揮的,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都是被分別殲滅的。

    解放軍圍殲黃百韜兵團時,國軍黃維和徐州的杜聿明集團救援都不算積極,杜聿明更是認為毫無機會取勝,所以只想把部隊帶走。

    結果是黃百韜被全殲,積極救援的黃維兵團又被包圍,杜聿明業無心解救黃維兵團。

    這就是說,國軍雖然看上去人多,但是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心不齊,沒有協同作戰,所以解放軍粟裕能夠先從容圍殲黃百韜,然後掉過頭來協助中野圍殲黃維,再回過頭來圍殲杜聿明集團。

    雖然粟裕手下的解放軍數量比國軍投入戰場的數量要少,但是粟裕每次都能抓住機會,在區域性地區形成兵力優勢來圍殲對手。最後是國軍的三個部分被分而擊之,一個都沒能逃走。

    薩爾滸之戰同樣如此。

    雖然明軍名義上數量達到十二萬人,號稱四十七萬人,清軍只有六萬人。但是清軍指揮統一,兵力集中,相互之間協同做得很好。

    而明軍得十二萬人卻分為四路進兵,除了杜松一路達到六萬人之多在,其他三路都是二萬人。

    正是因為明軍分散平均配置,所以在進軍時步調不一致,進攻積極性也不一樣,推進速度不一樣。這樣,清軍就可以抓住明軍各部推進速度的時間差,形成區域性優勢,加以殲滅。

    也就是說,雖然宏觀上清軍處於明軍得包圍之中,但是明軍的攻勢並不統一,所以讓清軍有機會對四路分別發起攻擊,逐個擊破。而且,在單獨面對每一路明軍時,清軍都是有兵力優勢的。

    粟裕圍殲黃百韜兵團時,還需要中野配合進行打援,牽制黃維兵團,圍殲黃維兵團時對杜聿明集團也是圍而不殲,但是清軍在分別與各路明軍作戰時,連阻援都不需要,只需要派出小股部隊打探訊息就行。

    而作為明軍主力的杜松所部的六萬人,也在過河時被清軍分割開來,分別消滅。所以,雖然參戰總人數上,明軍始終佔據優勢,但在區域性戰場上,明軍始終處於劣勢,不僅士氣不如後金軍隊,連人數都不如對手。

    從戰術上說,明軍在薩爾滸之戰的指揮和表現只能算是浪戰,缺乏有效的統一指揮和相互協同,主次也不分明,清軍能夠輕鬆自如的穿插到明軍後背發起攻擊,這種打法,明軍輸了一點都不奇怪,不輸才奇怪。

  • 23 # 深度工場

    事實上,明軍出兵薩爾滸,開戰以前,所有人都認為穩操勝券,努爾哈赤不過是一個東北酋長,女真部落都還沒有統一。

    只有200多個牛錄,從滿文老檔看,努爾哈赤實際披甲只有2萬人。大明此戰,幾乎所有精兵強將盡出,杜松,劉廷,李如柏等人,各個都是百戰百勝,從打日本,討伐蒙古,到征戰西南地區,每一個人都是常勝將軍的角色。

    杜松和蒙古人作戰超過100多次,百戰百勝。屬下將領趙夢麟,劉遇節,王宣,桂海龍,王浩等人各個都是狠角色。劉廷就不用說了,從15歲從軍開始,就沒失手過,部下的祖天定,徐九思,康應乾,姚國輔也都是真正的勇將。

    李如柏打日本,敗蒙古,麾下戰將尤世功,張應昌,李克泰,戴先裕都是遼東明軍的精英。馬林部隊更是明軍遼東鎮精銳“跳蕩鐵騎”。明朝最精銳的軍隊,最強火器軍,最強騎兵部隊,還有幾乎所有名將都聚集在了薩爾滸大戰的戰場上。但是,結果卻是慘敗,正是這一戰精銳幾乎全滅,打掉了其他明軍計程車氣,從此開始患上了後金恐懼症。

    明軍確實勇敢,被譽為勇冠三軍的潘宗顏衝進敵營,血戰疆場,被後金軍的箭雨密集射擊,最後“骨糜肢爛”。其他明軍也是“奮呼衝擊,膽氣彌厲”,確實是精銳部隊的表現。

    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最後的蒙古大汗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在1632年,皇太極討伐林丹汗,一直從蒙古追殺到青海,林丹汗被打的毫無抵抗能力,最後死去。

    林丹汗正妻娜木鐘,被皇太極納為妃妾,此後還為皇太極生下一子一女。側室芭德瑪瑙,竇土門福晉,變成了皇太極的“衍慶宮淑妃。側室俄爾哲圖,嫁給皇太極的兄長阿巴泰,為其側室。側室苔絲娜,改嫁給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其側室。

    四十萬蒙古之主,黃金家族出身的蒙古大汗都被後金碾壓式打擊,橫穿整個蒙古逃到青海,還是被追殺而死。可以說明後金初期爆發時,確實在戰鬥力上,對蒙古,對明朝,都有著很大的優勢。

  • 24 # 滿洲人1

    明明是27萬號稱40萬,怎麼就壓縮到十一萬了呢,這也造假有意思嗎?有點軍事頭腦的人都知道,明軍打的是進攻戰,消滅戰。在冷兵器時代,大兵團作戰幾乎都是一對一的戰鬥,你沒有人數上優勢,有多大必勝把握?明軍戰鬥力又不強。明軍明明是27萬人,怎麼就不能實事求是承認呢!怎麼就不能說的實話真話呢!

  • 25 # 相忘於江湖7555

    人形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擊其一,則我眾而敵寡。……不知所戰之地,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我所與戰者,寡也。故備前而後寡,備後而前寡,備左而右寡,備右而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孫子兵法的虛實篇很好說明了明軍的要害,分兵進擊,本來整體上的數量優勢變成了戰場上的少寡,而後金卻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本來的少寡反而成了眾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濤演過哪些著名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