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21 # 11安之若素11

    趙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著力刻畫的人物,堪稱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趙雲是除關羽、張飛之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至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結義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戲裡乾脆就讓他成了“四將軍”。從古至今,不少評論家對趙雲忠義的評價甚至超過了關羽和張飛。

    趙雲有勇有謀,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見識過人之處。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群雄,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

    趙雲有勇有謀,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見識過人之處。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群雄,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

    但史實上的趙雲雖是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的十二位被賜予諡號的大臣之一,但他在名位上遠遠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終其一生,他的業績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後來追諡了五個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也沒有趙雲。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鬥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諡其為順平侯。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諡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藉的並不主要是戰功。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諡的宿將。時朝野輿論認為趙雲曾經救過劉禪,應當賜諡,最後終於成為十二個大臣中最後一個被賜諡的大臣

  • 22 # 煕院長

    做為常勝將軍趙雲,勇猛忠義,骨子裡卻也有著大臣格局的儒雅。勞苦功高也不爭功,能戰但不好戰。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 23 # 謀略秘籍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

    《三國演義》有贊趙雲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張。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古風一篇 當年玄德走江陵,路次當陽少甲兵。 忽被曹瞞驅鐵騎,軍民打落盡逃生。 趙雲獨仗英雄氣,捨命渾如落葉輕。 槍攪垓心蛇動盪,馬衝陣勢虎飛騰。 懷中抱定西川主,紫霧紅光射眼明。 斬將奪旗世罕比,擎天保駕功業成。 我來少歇長坂下,斑斑沙草血猶腥。 子龍子龍在何處?仰天長問三兩聲。 全忠全義真稱羨,永遠標題翰墨青。

  • 24 # 上將噯福斯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首先是一個超一流的鬥將,是著名的常勝將軍。

    將有儒將、鬥將之分。

    統領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是儒將。韓信、諸葛亮這樣的,就是儒將。

    衝鋒陷陣、所向無前,這就是鬥將。五虎上將,都是超級鬥將。

    鬥將,必須要有超強的個人武藝。才能在萬眾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趙雲就是鬥將中的鬥將,強者中的強者。一生南征北戰,遇敵無數,未嘗一敗!

    趙雲又是一個頗有戰略眼光的智者。

    他對大局的認識水平極高。從他勸阻劉備征討孫權,就能看出來,他對全國大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他處理事情思慮周全、穩妥可靠。是劉備和諸葛亮最放心的人。

    趙雲是一個道德高尚的大忠臣。

    良臣擇主而侍。認定劉備以後,誓死追隨,不避艱險。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始終頭腦清醒,謙虛低調,不爭不搶,遵歸守禮,溫良恭儉讓。

    堪稱完美。

  • 25 # 孟祥磊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是一個有勇有謀、思維縝密、講義氣的忠義將領。但他卻不被重用,聽班長我說明原因。

    有勇有謀羅貫中在書中借史官之詩評價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男擲馬前。”

    建安十三年,曹操取荊州,劉備被曹操追趕,在當陽長坂坡血戰,劉備大敗,棄下妻小南逃,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而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此時糜芳跑來報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果然,趙雲在千軍萬馬之中救出甘夫人,又懷抱幼主殺出重圍,使二人得脫於難。當趙雲雙手把劉禪遞上時,劉備接過,無限的感激無由表達。

    此事件讓我對趙雲充滿了佩服之情。

    思維縝密後來定益州,“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圍地桑田分賜諸將。雲諫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在劉備平定了宜州之後,一些人主張將成都市的房子和城外的花園分發給部下,趙雲對建議並不認可,他對劉備說:“現在全國的反賊不是隻有匈奴一個,還沒有穩定,怎麼能貪圖享樂,應等天下太平,再把人們送回家鄉耕種田地,這樣才能收服人心,才能讓他們擁護您。現在百姓們剛剛遭受戰爭的禍害,我們現在擁有的是百姓的,現在我們應該把財產歸還給人民,讓他們種植土地,創造利益,然後讓他們服兵役,這樣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劉備聽取了趙雲的建議,果然百姓們擁護他,愛戴他。

    趙雲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心思縝密。

    講義氣、忠義

    三國蜀漢時期,趙雲曾單槍匹馬的闖入亂軍中,解救劉備,這體現到了,趙雲十分的講義氣,英勇無懼,十分的勇敢。

    而趙雲60多歲的時候依舊征戰沙場,可見趙雲是多麼的忠厚。

    為何沒有被重用

    可是趙雲在跟隨劉備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最重視的就是關羽和張飛了,在劉備封為漢中王的時候,他並沒有給趙雲封多大的官爵,而是封他為左偏將軍。

    為何?

    一、趙雲太重感情,不適合當主將:當時的身份是劉備的保鏢,前文也提過,在劉備被曹操追殺的時候,趙雲卻不見了,雖然是救他的妻兒,但越是危及時刻,保鏢才更應該以主公的生命安全為第一,終究他是失職了,所以這裡我認為劉備看趙雲太過重情誼,當主將不是一個好材料。

    二、關鍵時刻再次失職:

    截江救阿斗:劉備從東吳娶回孫夫人後,隨孫夫人一起“嫁過來”的,還有許多孃家人,可這些孃家人卻是“縱橫不法”,讓劉備很頭大,所以委託趙雲掌管自己內室,整頓家務。隨後孫權派船來接孫夫人回東吳,而孫夫人卻要抱著幼主劉禪上船要一起走,而截江救阿斗的地點,是在東吳派來的大船上,也就是說,趙雲沒有在劉備家裡或是路上攔截,如果此時張飛沒有來,意味著劉禪就被帶走了,如果趙雲在家中或路上進行攔截,也就不需要張飛來了,所以截江救阿斗的功勞,其實是張飛的。

    無論何種原因,都不能排除趙雲再次失職的問題,未能盡到應有的作用。

    不重用不代表不信任

    不重用並不代表不信任,劉備臨終前,這樣囑託趙雲:

    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

    意思就是說我們兩人是患難之交,我要死了,你幫我好好照顧我的兒子。能把兒子託付給他,足以看出劉備是多麼信任趙雲。

    結束語

    我認為趙雲在整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的,且很信任劉備,當然也非常理解劉備的良苦用心,他有用有謀、心思縝密、講義氣,如果換做別人,得不到重用,早就背叛了,但是他卻毫無怨言,到了60歲,還為了劉備上陣殺敵,所以,趙雲對於劉備更像是兄長的感情,一心輔佐他,可見,趙雲真的是一個值得人敬佩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有哪些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