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執業藥師小宸宸

    多數人認為李建成並非庸懦無能之輩,他有著相當出色的政治軍事才能,在隋末唐初複雜動盪的時代風雲中留下過不可磨滅的印記。他應該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在歷史上應該佔有一定的地位。 李建成“庸劣”之謎的關鍵,是對史料真偽的研究和斷定。

    李建成在太平盛世的時候應該是個能錦上添花的好皇帝,當初李淵傳位給李建成而不傳個李世民,主要的原因是建成是仁慈有才的人,在歷經戰亂後的大唐開國初急需一位以仁慈為主的皇帝來休養生息,而李世民是個武將。

    李建成決不是舊史書描寫的“建成殘忍,豈主申易之才,而是有勇有謀的軍事統帥。

  • 2 # 閒看秋風999

    現西安博物院藏有李建成墓誌,從中可以略知一二。。李建成墓誌蓋為盝頂形,陽文篆書“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志為方形,邊長52釐米,高11釐米,四側無紋飾。其志文僅55字:“大唐故息隱王墓誌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內容僅記載死者名字、諡號、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沒有一般墓誌應記載的生平、功績、評價等。

    《舊唐書.建成傳》說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其實,與其說要評價李建成,還不如說如何評價李世民以及"玄武門之變"。至於李建成,猶如武則天的無字碑,平庸也好,睿智也罷,只能在上天的某個地方靜靜的看著他親兄弟的所作所為了。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玄武門之變屬於唐初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具體而言,有的說是“爭奪皇位的鬥爭”,有的說是“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皇位繼承的鬥爭”,有的說是因“儲位之爭”而導致的“家庭變故”,還有的說是“殺兄逼父”的行為。但也有些學者把玄武門之變看作一種社會政治鬥爭,說是“進步傾向代替腐朽傾向”的“行動”,又說是“改革”勢力戰勝“保守”勢力的鬥爭。還說是主要由“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謀臣猛將”組成的李世民集團“同主要由宗親貴戚和隋舊官僚組成的李建成集團”之間的政治鬥爭。另有一種折衷的說法,認為就其性質而言是爭權奪利的,但唐太宗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所以,既不能籠統地加以完全否定,也不可簡單地加以全面肯定。

    愛也好,恨也罷,這就是歷史。

  • 3 # 七月影視M

    其次李建成還算仁慈,至少表面還算仁慈,例如李元吉要殺李世民,他還阻攔了,把李元吉氣急了,典型皇帝不急,太監急。其三李淵很看好他,政績,軍功也不少,只是沒李世民強,他死後,還有人為他造反,說明他還是很會御人的。其實他們兩兄弟間的人倫悲劇,基本上是皇權繼承製度造成的。

    他們兩兄弟都做了站在他們自身立場上應該,且是正確的事,結果卻是一個悲劇。如果不是棋逢對手,也許他還能活。按道理講玄武門李建成贏面是要大些的。當然我說這麼多,也不是要黑李世民,其實李世民下決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房玄齡也對他舉棋不定抱怨過不少次,甚至後來都不和李世民玩耍了,李二是勸也勸不住,拉也拉不回,最後直接讓發小長孫無忌帶李二佩劍,密召房玄齡。

    我讀書時老覺得這段是假的,當然李二身上神奇的事太多,比如李二有軍神之稱,你看他的戰績嘛!感覺他就是個超人,以我小人之心,事出反常必有妖,但歷史大家基本都是肯定李二的,太祖也是很肯定他的,雖然太祖也說過,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總之我從書上,有這麼一看,也就這麼一說,君全當有這麼一聽,關於李二的事,我也分不出真假來,反正盛名之下無虛士,他肯定是個牛人,這點假不了。

  • 4 # CC走過的小路

    謝謝邀請,對於歷史我知道的真不多,也不怎麼感興趣。但是說到怎麼看待一個人,那就一定有多面性了,人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有說李建成是一個好酒色又居安不思危的人,他在皇位上有著天然的優勢,所以可能就沒那麼上心。但是作為這個皇子,他的才能和本事肯定是有的,只是跟李世民相比還差那麼點。而且根據記載,李建成也是要決策很多事的,並不是真的那麼的嗜酒好色。再說成王敗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些湮滅在時光的長河中的人,現在的我們再怎麼想知道,也只能從他們遺留下來的東西中一點一點的提取揣測。

  • 5 # 三觀粉碎機

    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人,由於當初李世民弒兄之後為了絕天下悠悠之口,對關於李建成的部分進行了篡改,以至於我們如今已經無法還原一個真實的李建成。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部分史料中證實一件事,那就是李建成:

    在李家起兵的過程中,不管是功績還是來自父親的信任都遠勝李世民,即使在政事的能力上也毫不遜色,並且僅目前所知來說,李建成為人相當和藹善良,並不是《史書》中那個心機叵測的人。

    這是怎麼回事呢?

    章太炎曾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

    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換句話說說,李世民怕以後別人罵他,所以叫當時的宰相重修了《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這兩本史記,真是一點可信度都沒有。這說的就是李世民把原本記錄李淵事蹟的《起居注》刪定成兩本實錄,說白了就是完全改頭換面了。其中,修改最重的當然就是關於“李建成”的記載。

    而根據跟隨李淵起兵的書佐溫大雅所著《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李建成文治武功皆為不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淵最聽這個大兒子的話,同時也是最器重這個大兒子。比如說李淵最早暗結突厥準備起步的時候,當時突厥和李世民等皆勸李淵乘早起兵,並取楊隋代之。但是由於李建成還在河東老家,正在趕往太原的路上,李淵就死活不同意。直到六月份李建成趕到太原的時候,李淵同其商議後才決定起兵。

    之後,李建成一邊幫李家訓練新兵,一邊帶兵打仗。並且李建成帶兵對百姓秋毫不犯,每每都約束部下,維護城內安危,得百姓和將領的愛戴,功績遠在李世民之上。

    如果說李淵這輩子唯一的錯,那就是對這個大兒子太過於喜歡,以至於李世民心裡不平衡,封太子也封的太早,李世民才下的殺心。

  • 6 # 孤獨瘋行

    李建成也是有才能之人!在李源發兵伐隋期間立下汗馬功勞之人,此人性情偏溫和(缺令殺伐果斷),是守成之人,而不是創業之主!因歷史由勝利者主寫,有許多可能為虛構故事!魏徵極具才華,特別適合目前所謂體制內之人的特徵,而選擇擁護李建成,除李建成為長子,側面也說明李有可圈可點之處!

  • 7 # 毛劍傑

    李建成,李淵和竇皇后長子,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李淵晉陽起兵之前,命李建成在河東結交人才以備起兵。密謀反隋之事是十分謹慎的,最可靠的莫過於自己的兒子。李淵起兵時李建成25歲,李世民才18歲。李建成是嫡長子,長期跟隨李淵,剛健有為又深沉寬容,史稱他“任性直率,寬仁容眾”。

    李淵起兵之後,唐軍由李淵的兒子、女兒、女婿分別領軍,分幾路作戰。李建成也一直唐軍重要的領導之一,攻取西河之戰,霍邑之戰、潼關之戰、長安之戰中,李建成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建成治軍嚴謹,又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而且果敢有謀略。如潼關之戰中,李建成奉命留守永豐倉,防備屈突通,李建成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奪取關中後顧之憂,為順利佔領長安打下了基礎。

    唐朝建立之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主要留守長安幫助李淵處理政務。當太子期間的李建成禮賢下士,善於納諫,籠絡人才,他的東宮府聚集了大量人才,魏徵、王珪、韋挺等。歷史上的魏徵以諫諍出名,若李建成真如後來史書中所寫“荒色嗜酒,畋獵無度”,魏徵這樣的人怎麼會願意侍奉這樣的太子呢。作為太子,李建成後期更多的是留守後方,這就使得他的一些政績被前方戰場上的兄弟掩蓋了。李建成平時要協助李淵處理繁重的軍國要務;李淵外出“巡幸”,李建成要坐鎮長安“監國”,代替李淵處理朝野日常事務。所以,李建成在唐朝立國後的統一戰爭中很少率兵出征,基本上是坐鎮長安。在戰爭中,李建成大多數是管理後勤補給、兵員徵收、軍籍管理等軍務工作,以服務於戰爭,只是在個別情況下奉命出征,抵禦突厥、鎮壓劉黑闥。

    而且縱觀李淵和竇皇后的五個孩子,除了三子李玄霸十六歲早逝之外,其他的長子李建成,女兒平陽公主,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均在反隋建唐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可見在這方面李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成功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而可以刪去或歪曲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淵的功績為人。這一點,首先是李世民本質就是個非常腹黑的人,說一套做一套,擅自篡改歷史,在奪位歪曲、抹黑李建成、李元吉是必然的。所以,兩唐書可信度不高,特別是太宗本紀和武后本紀。

    然後,在《興唐傳》、《說唐演義》中李建成、李元吉也被醜化成妒賢嫉能、陰險卑劣、荒淫無道的無能奸王,從此在民間的形象一直是著名反派,沒有翻過身。

  • 8 # 指縫間的歷史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偉光正”形象,開啟了皇帝干涉史官記載的惡劣先例。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和李世民相關的內容,幾乎都來自於李世民的起居注,所謂起居注是由史官負責記載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因此,起居注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

    暴力奪權登上皇位的李世民為了證明自己奪權的合理性,便對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等人進行有組織的抹黑,將他們塑造成無能、無德的反面角色,這樣才能反襯李自己的“偉光正”。

    在李世民的授意和監督下,起居注還隱瞞了自己的很多惡行,也對很多事情進行曲筆描述,這樣的起居注真實性實在不高!

    李世民是第一位看過並且篡改自己起居注的帝王!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資料中關於李建成的記載,可信度極低!

    但幸運的是,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大將軍府記室參軍溫大雅寫了一本《大唐創業起居注》,溫大雅曾經親身經歷了李淵自晉陽起兵到稱帝這一年多時間內所有重大事件,而且,溫大雅還是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的,確保了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在這本書中,溫大雅記錄了一些李建成鮮為人知的事蹟:

    李淵晉陽起兵之後的第一仗西河之戰,就是李建成打贏的,後來,李建成堅守住潼關,阻擋隋朝名將屈突通西援首都大興城,大興城久攻不下,又是李建成的部隊最先攻入城內,為李淵登基創造了條件。

    武德三年,李世民東征王世充之時,李建成鎮守蒲州,防禦突厥,解除李世民進軍的後顧之憂,不久又和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敗了梁師都與突厥聯軍。

    武德四年,李世民迎戰竇建德鏖時,稽胡部首領劉屳成率領數萬大軍侵擾大唐,李建成領軍在鄜州大破稽胡軍主力,並最終徹底消滅了稽胡部。

    同一年,李建成又平定了劉黑闥的第二次叛亂,劉黑闥是竇建德部下,竇建德死後,劉黑闥起兵反唐,幾個月就恢復了竇建德的全部地盤,後被李世民擊敗,逃到突厥的劉黑闥借兵再次攻佔竇建德原來的地盤,這次被李建成平定。

    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和統一的過程中,功勞雖然比不上李世民,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廢柴,李世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9 # 記憶的復甦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失敗者,李建成被歷史黑得慘不忍睹,說李建成禍禍後宮,是個完全無能的昏庸之徒,在李淵耳邊不幹好事,吹吹風,反正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實這話,就算是不相干的人看來,也是缺少最基本的公正,李建成也很委屈。

    李建成出生於公元589年,死於公元626年,是唐高宗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其實非常有才能,同時也是一個內斂、寬厚、仁慈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一些電視劇中將他塑造的那麼無能。李淵起兵造反的時候,李建成身負重任,就是幫助李淵招攬人才,李建成憑藉自己的能力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得到李淵的高度讚揚。

    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迅速奪取西河,在戰鬥之前,李建成進行了認真周密的部署,制定了嚴格的軍紀,並且親自檢視西河地形,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他的行為使唐軍將士受到很大的鼓舞,將士們軍心大振,個個奮勇殺敵,僅用了9天的時間便攻克了西河。李建成也因此被封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

    李建成在貞觀二年改葬於隱陵,後來墓誌被盜。在2012年時警方破獲文物盜竊案將他的墓誌追回,於2013年的時候將他的墓誌藏入西安博物院。關於李建成墓誌的形狀,墓誌的蓋呈現的是盝頂形,陽文篆書“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志為方形,邊長為52釐米,高11釐米,它的四側沒有任何紋飾。墓誌內容只有55個字,僅記載了死者名字、諡號、死亡時間、以及下葬時間和地點,並不像一般的墓誌那樣記載的生平、功績、評價等。

    李建成犯了個什麼錯誤呢? 他犯了個最低階的錯誤——私自募軍。 也不知道他出於什麼考慮,可能是剛走出不久,居安思危,他這個堂堂太子竟然私自徵兵,而且徵的全是棒小夥子,竟達兩千人,藏於府內,號為“長林軍”。這已經非常惹人注目了,可李建成好像毫無顧慮,他又犯了個更大的錯誤,這個錯誤足以致命。 他竟命令當時的慶州總管楊文幹繼續徵兵,且要偷偷的把徵集的兵員送到京城。

    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究竟誰是這場政變的罪魁禍首則很難說。雖然從形式上看這是一場兄弟殘殺的悲劇,然而悲劇不一定就有惡果。李世民登基後在歷史上的貢獻是歷代公認的,他的偉大功績有目共睹,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 10 # 丁強888

    李建成顯然是被後世史書抹黑的歷史人物之一,畢竟千古一帝李世民要證明自己逆取順守,只能多去抹黑自己父兄,把更多功勞放在自己身上。

    說幾個現在基本可以確認的事實,大業十三年(617年)建成28歲,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時李建成攜領家屬在河東居住,李淵令李建成在河東秘密結交有才能的人。同年李淵起兵之前必須等著建成從河東趕來匯合才正式行動,足證起兵之初建成的作用。

    李淵起兵初期的主將是建成,西河之戰建成獨自領兵九天功成,霍邑之戰建成,世民,李淵各領一軍,功勞相當。攻入長安的戰鬥中是建成的部下第一個登上長安城。

    唐朝建立後建成作為太子主要是坐鎮中樞,明面上的軍功不多。但建成在世民與王世充和竇建德大戰於關東時鎮守蒲州,有效的防備了突厥入侵,避免了兩線作戰。

    建成於公元622年徹底平定劉黑闥。於魏州大獲全勝,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後在防備突厥入寇方面作用不小。比較漢朝,劉邦以主抓後勤的蕭何為首功,其實建成作為太子於後謀劃的功勞不小。

    李淵其實一直很滿意建成作為太子,後期為保證建成順利接班開始削弱秦王府勢力。秦王府兵將陸續劃給元吉節制,並把秦王府謀士如房玄齡杜如晦等外放。玄武門之變是世民在合法手段已經沒有機會扳倒建成的情況下孤注一擲的選擇,只不過成功殺死建成元吉,控制李淵。

    綜合來說建成是一個優秀的開國太子和,只不過人生遇到了開掛的世民而已。

  • 11 # 馳騁歷史的騎士

    提起李建成我們就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能夠成為皇帝是靠著一個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如果看到這裡我們發現他與隋煬帝楊廣有及其相似的地方(當然他倆本是親戚,楊廣與李淵是表兄弟)。楊廣本是隋文帝第二子,本來也不是太子,後隋文帝廢掉其大哥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並且傳說他是弒君殺父登上皇位的。楊廣繼位後,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並且在位期間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使他成為了暴君的典型。

    看似會成為下一個楊廣的李世民卻調轉方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李世民也就成為正統思想儒家思想的明君的代表,所以“玄武門之變”這樣弒兄殺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全部殺光)也就既往不咎了,李建成也就成為隱太子了,對李建成也就抹黑了。

    真正的李建成並不是等閒之輩。在李淵起兵反隋的戰爭中,李建成輔佐父親,多次立下戰功。唐朝建立以後,李建成太子府任用的很多人才都為大唐作出了重要貢獻。

  • 12 # 張傑談史

    從後世的各種歷史文獻來看,李建成的真實水平和真實經歷都被有意識地進行了改編,但是也由於部分史料的互相出入、史料成文關係等原因,還是可以讓我們對李建成的真實水平和能力有個瞭解。

    簡單而言,在李淵反隋過程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李淵定都建唐後,李建成作為一個太子也是比較靠譜的。只不過他有一個弟弟,恰恰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中很難一見的傑出人才。

    李建成和李世民遲早要圖窮匕見,因為大家都掌握著及其多的資源和人際網路,哪一天李淵掛了,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當政,都不會舒服。所以這兩個人中必有一死。李建成被殺,確實可惜,但是歷史也不能假設,如果是李建成就一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

    不知道李淵人生的最後幾年,做著太上皇,天天悠哉悠哉的時候,內心究竟做如何感想?

  • 13 # 歸藏易數硃紅兵3519

    1、開始李淵造反也是李世民積極鼓動,在後期更是身先士卒去完成造反,推翻了隋朝政府。可以說李世民在這個事情上更積極更多付出。李淵也承諾讓李世民成為太子。這衛玄武門之變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2、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有胡人的血統,後期才學習儒家文化。骨子裡是爭強好勝是我們這些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3、儒家思想的群臣。是激化矛盾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推崇嫡長子為太子。才讓李建成擔心,招募私兵。群臣也積極參與。李世民被逼無奈才決定採用極端手段。

    4、李建成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他預料到了過程,但是沒想到年輕人的底線。

    5、越年輕底線越低。手段也會越惡劣。這點成為歷史程序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儒家文化的參與,所以我也說說自己的觀點。

  • 14 # 歷史在記錄

    其實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業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至於政事上,《舊唐書.建成傳》說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 15 # 布夫舟

    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從歷史上看,李淵是在公元617年11月成為了唐王,李建成便是世子。第二年5月,李淵稱帝,李建成6月就成為了皇太子。從時間點上來看,李淵對李建成是滿意的,否則不會馬上立他為世子、太子。

    由於李建成是皇太子,是國家的儲君,因此多是深居京城以輔佐李淵。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在外建功立業,立下了不世之功。

    即使如此,李淵依然無意廢除李建成。站在李淵的角度來看,李建成是長子,有沒有明顯的過錯,能力也不差(當然比不了李世民)。因此,他是支援李建成的,所以一直在居中調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

    從古代的禮法來看,李建成是長兄,又是儲君,是名正言順大唐的繼承人,加上還有皇帝李淵的支援,等待下去對他有利,所以史書中記載李建成如何透過各種陰謀手段謀害李世民多半不符合事實。

    對於這一點,從李建成的洗馬魏徵和李世民的對話就能夠看出來:

    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魏徵曾經勸說李建成殺掉李世民,可是李建成並不願意這樣做。可見,在李建成看來,是有辦法解決兄弟之爭的,不必採取最極端的方式——殺掉自己的弟弟李世民。

    實際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的關係上,李世民是不利的,處於被動的。因為名義上李淵和李建成的權力比李世民大,可以解除李世民兵權,慢慢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只要天下慢慢太平下去,隨著時間的增長,他的勢力越來越弱。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要鋌而走險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李世民不光殺了李建成,並且某種意義上軟禁了李淵。不過這件事情始終是違背禮法的,因此李世民一直有沉重的精神負擔。

    過去史官秉筆直書,皇帝是不能看史官關於自己的記錄的。不過李世民一直想看,後來還命人修改了自己的實錄,這就是為什麼李建成評價不好的重要原因。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16 # 隴嘉

    李建成能力是不錯的!但是因為常年坐鎮中樞!很少領兵打仗!所以手下缺少武將!在就是為人或許心慈手軟!讓李世民奪得先機

  • 17 # 虎嘯一生

    李建成是一個好兒子,好兄長,卻不是一個好太子。

    李淵任隋朝千牛衛期間,生下建成,世民,建成作為兒子,處處遵守父親的命令,不敢有違,作為兄長,呵護世民。李淵後來脫離隋煬帝的監控,到了太原做留守,從此有了自己的本錢,不在為生存而戰戰兢兢。

    李建成是一個好兒子。

    李建成作為家裡的長子,不僅僅提父親分擔了照顧弟妹的責任,而且在起義之後追隨父親,帶領左軍,攻打送老生,討伐劉黑闥等等,立下了不少戰功。因為起義後立為世子,作為大業繼承人,他不能再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可是他研習政務,保障後勤,留心人才,替父親處理政務,也為大唐的建立不世功勳。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個好兒子。

    李建成是一個好兄長。

    李建成是看著弟弟妹妹長大的,不管是世民,玄霸,元吉,平陽公主等,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起事之處,遠赴中原迎接妹妹,跟世民一起帶領起義軍隊,攻打宋老生,軍隊接連大雨,都有歸心,建成確能夠鼎力支援世民。後來世民帶領軍隊馳騁沙場,建成一樣在後面鼎力支援。即便李淵多次表露要把帝位傳給戰功更大的世民,建成一樣顧忌兄弟情義,而遲遲沒能夠對世民儘早下手。

    李建成不是一個好太子

    李建成作為太子雖然總體是一個守成之君。可是身處亂世,卻存在著很多不稱職的地方。主要有三點。第一,留在父親身邊,沒能夠統領天下兵馬,建立絕對的軍隊威信。戰亂年代,軍隊才是最重要的,可李建成確以為留在父親身邊,研習政務,孝敬李淵,就能夠坐穩江山,導致世民有機會收攏一大批的人才。且自身軍事才能得不到有效的鍛鍊和提生。第二,憂患意識比較差,不能夠儘早佈局和防範。未能夠儘早的看出自己所處的困境,在戰爭後半期,才想著在戰場上立功,並結交軍隊。第三,優柔寡斷,小恩小義。看出世民勢力膨脹,功臣名將環繞的李建成沒能夠儘早下手,導致李世民搶先。又顧忌名義太多

  • 18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

    李建成絕對不是史書裡面的樣子,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若李建成人品不堪,如何做到府內人才濟濟,綜合實力不亞於秦王府的。再者說李淵不是傻子,若李世民功勞遠大於李建成,李淵也不可能直接立李建成做太子!我分析認為,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和功勞應該在伯仲之間,只是李世民棋高一著奪得皇位,改寫了歷史!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 19 # 賓賓說情感

    李建成 , 唐高祖 李淵 長子, 隋朝 末年, 隋煬帝 無道,李淵起兵反隋,而他的兒子李建成、 李世民 等則追隨其後。在起兵伊始,李建成與李世民分別在河東、晉陽等地招募將才,隨後李建成幫助李淵一路殺敵,直取長安。後來,李淵稱帝,建國號唐,李建成為嫡長子,故立為皇太子。之後與李世民爭奪 皇帝 繼承權中,被李世民於玄武門斬殺。李建成時年僅三十八歲,兒子等一併被李世民殺害,史稱“ 玄武門之變 ”。從此,李建成退出歷史舞臺,後於貞觀年間被李世民追封為“ 隱太子 ”。

    很多人看過不少 唐代 年間的電視劇,都有一種極力讚揚李世民而貶低李建成的傾向,李建成在許多人心中就是一個縱情聲色、殘忍無道的庸才。然而,這都是錯誤的想法,李建成不僅不是不是如此,反而才能並不亞於李世民。此話怎講?下面一一道來。

    眾所周知,大唐的江山大部分都是秦王李世民打來的,李世民文武雙全,手下有不少的著名文臣和武將,如 長孫無忌 、 房玄齡 、程咬金、尉遲敬德等,成為唐軍的領導人物,被唐高祖李淵封為“天策上將”,權力極大。因此,由於擁有眾多的謀士與大將,秦王李世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權力集團,太子李建成感受到了其巨大的威脅。因此,才會有李建成想要除去李世民的後話。可此時的李建成並不是無所事事,雖然沒有李世民那麼高的威望,可並不遜色於李世民,這是有原因的。

    李建成作為太子,最重要的工作當然是處於深宮,幫助李淵處理重大政事,於是大部分帶兵領將的事情就落到了文武雙全的李世民手上。因此,客觀上讓李世民得以募集將士形成威望。但這並不代表李建成的謀略就遜於李世民,攻打劉黑闥就是明證。 竇建德 曾經是大唐統一天下的一大阻礙,後來被唐軍滅掉之後,其部將劉黑闥仍負隅頑抗,並形成一股勢力。後來,李世民奉旨剿滅劉黑闥,透過使用高壓嚴酷的鎮壓,殺死許多士兵,並擄掠他們的妻子,絲毫不接受劉黑闥的投降,可是李世民的軍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依然沒能完全剿滅這一股勢力,其後劉黑闥經過一年又 東山再起 ,並稱漢東王。此次由李建成帶兵出戰,然而他並沒有像李世民那般殘酷對待敵人,而是採用謀士的建議,使用安撫的手法,不僅不殺俘虜,還將他們送回家,使百姓 心悅誠服 ,最終劉黑闥眾叛親離,被李建成活捉。此事給李建成樹立的不少威望。試問,一個如此有智慧善於聽取謀士意見的李建成若像李世民那般常年征戰,功績並不一定差於李世民。

    當然,李建成也有自己的缺點。

  • 20 # 時光山人

    史書上評價李建成“荒色嗜酒,畋獵無度,所從皆博徒大俠。”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其實,翻看李建成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李建成不是這樣一個紈絝子弟,他的身邊也不是些酒囊飯袋。

    促李淵起兵

    歷史上都把李淵起兵的功勞歸於李世民,而對李建成隻字不提。那麼,晉陽起兵李建成真的無所事事嗎?

    在晉陽起兵之前,李淵坐鎮晉陽,安排長子李建成攜帶家眷在河東居住,這時候的李建成就遵李淵之命在河東秘密結交天下英才。

    眼看天下大亂,各地義軍此起彼伏,裴寂、劉文靜和李世民等都勸李淵起兵自立,李淵對此卻嚴詞拒絕。直到李建成從河東地區趕來,李淵非常高興。有了李建成的勸言,李淵才同意起兵。

    為什麼李淵如此重視李建成的意見?晉陽起兵之時,作為長子的李建成29歲,而李世民只有20歲,成熟長子的意見肯定更為重要。

    能文能武,才智非凡

    李建成在起兵後的第一仗是平定西河。西河攔在李淵攻取長安的必經之路,李建成帶領新招募的義軍奉命攻取西河。面對未經訓練的新兵,李建成嚴明軍紀、整肅三軍,並且與戰士們同甘共苦。西河軍民在李建成的恩威之下紛紛投降,往返僅僅九天時間就平定了西河。

    平定宋老生顯現了李建成的戰術謀略。李淵攻打霍邑,擔心守將宋老生避而不出。李建成進言說宋老生雖然之前可以平定盜賊,但他出身寒微,有勇無謀,可以引誘他出戰。李淵採納建成之言帶幾百騎兵出戰,果然宋老生以為李淵勢弱率軍出城應戰,最後被唐軍斬於城外。

    在李淵建國後,建成被封為太子。據載“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也就是說李淵把建成作為儲君去培養,非軍國大事都有建成裁決,說明李淵對他能力還是肯定的。

    賢才雲集,非博徒大俠

    李建成的幕府也是人才濟濟,武有薛萬徹、馮立,文有王珪、魏徵等。薛萬徹在貞觀時期曾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被李世民評為是與李勣和李道宗並列的貞觀三大名將。王珪也是唐初四大名相之一,而魏徵則更是家喻戶曉得名臣。

    陳寅恪曾評價李建成說“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這句話來評價李建成是相當客觀的。如果不是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李建成應該也會是一位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想打好籃球,但是沒有球權不會打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