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快樂剪輯喵
-
22 # 卓雅看歷史
要論起清朝後宮的八卦,多爾袞和孝莊那檔子事,那絕對名列三甲。但實際上,這事到底發沒發生,到現在也沒有定論。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多爾袞生前位極人臣,享受榮華富貴。連輔佐的小皇帝順治都覺得攝政王已經不足以表達他心中的敬仰之情,非要在攝政王之前加上兩字“皇父”。
但是現實總會給人一個大嘴巴子。後來的順治會對多爾袞恨之入骨,在多爾袞死後還會將他的墳墓挖開,將他挫骨揚灰。
無論滿族還是漢族,都是極為注重身後事的。順治此舉,無非表明一點,希望多爾袞永世不得超生。
多爾袞到底做了什麼令順治如此痛恨?是人就有功有過,而多爾袞也不例外。
一、軍功卓著在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之前,多爾袞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他爹努爾哈赤是一代梟雄沒錯了,但他媽阿巴亥就是一個比較作死的人了。
清史稿記載,“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這阿巴亥長得很美,妒忌心很強,想的有很多,天天想著怎麼折騰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看著嬌妻幼子,又不好發火,就當她撒嬌。
誰知這姐妹拿著三分顏料就開了染坊,還跟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搞起了緋聞。這頭上的一道綠光徹底終結了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愛情。努爾哈赤下令,讓阿巴亥死後殉葬。
攤上一個多情的媽和絕情的爹,還有十幾個兄弟爭搶那皇帝寶座,多爾袞只好拼了命打仗,以保證自己在他爹面前有點存在感。
清朝前期八旗騎兵還是橫行天下的,不跟後面慈禧太后那樣的垃圾。多爾袞也是憑藉驍勇善戰成為八旗中的佼佼者,他這一生最輝煌的三次勝利,恰好也是清軍入關的最重要的三次戰役。
第一場的對手就是蒙古察哈爾部落。
公元1628年,當年僅17歲的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出征,便是面對蒙古的察哈爾部。
後金政權興起時,蒙古族主要有三大勢力,分別是漠南、漠北、漠西。察哈爾部落最強盛,屬於漠南,是明朝的聯盟者。清朝如果除掉察哈爾這個眼中釘,就意味著明朝再也沒有優良的戰馬。
冷兵器時代,騎兵是一個國家最有震懾力的武器,如果沒有戰馬,那等於現代國家沒有飛機坦克和大炮。
漠西最出名的就是準噶爾部落,這一直是橫亙在清朝皇帝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康熙、雍正都曾多次圍剿未成,乾隆執政中後期,集中全國力量對陣準噶爾,終於消除了這個心腹大患。
這次多爾袞並沒有受到多麼大的關注,但很快他就迎來了展示得舞臺。1633年,多爾袞為主帥攻打察哈爾部,大獲全勝,並獲得傳說中的傳國玉璽。
第二次勝利就是對朝戰勝利。
從朝鮮納入史書以來,幾乎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漢武帝時期的衛滿朝鮮,一個衛滿就讓漢武帝打空了半個國庫。隋煬帝時期,三次東征高句麗,費時費力還沒有任何勝利。
元朝擁有多麼強大的戰鬥力,號稱王朝覆滅機,國家推土機,幾乎將整個亞歐大陸收入囊中,卻也沒能讓朝鮮納入版圖。
倒不是元朝戰鬥力不行,對朝戰役都勝利了,朝鮮國君卻躲到小海島中。騎兵打水戰就是一弱雞,朝鮮主動歸附,所以元朝就整一睜眼一閉眼過去了。
到了明朝,朝鮮學乖了,主動送上美女求和,明成祖朱棣還是朝鮮族後裔。那後金和明朝打起來了,朝鮮是肯定向著明朝的。
1636年,多爾袞拉起八旗軍隊,就等著和朝鮮開戰。這回,朝鮮國君又跟元朝時一樣躲到小海島裡了。多爾袞又不傻,想打消耗戰,那來吧,島上也沒多少淡水和糧食,我看你們撐多久。
如多爾袞所料,朝鮮國君樹了降旗。
第三次,便是明朝。
1629年,剛上位的後金和明朝繼承人都很忙。崇禎忙著處理魏忠賢,忙著處理各地的起義軍。而皇太極忙著拆明朝的長城。
皇太極命令後金分三路攻打明朝。一路攻打入大安口,一路攻入龍井關,一路攻打洪山口,年輕的多爾袞就隨著皇太極,在主線攻打龍井關。
龍井關守將逃走,皇太極很快就打下龍井關。多爾袞和莽古爾泰一起率軍,打到通州,眼看就到了紫禁城的腳下。
名將祖大壽、袁崇煥都敗在八旗騎兵之下,這一場戰役一直打到1630年。
1640年,清軍圍困錦州,著名的松錦會戰打響。剛開始,皇太極冒進攻打寧遠失敗,多爾袞獻上圍困為主,逼迫其投降的計策。
1642年,洪承疇被俘,明軍失去東大門的守護,離國破指日可待。
二、擁立輔佐福臨之功勞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清史稿》記載,皇太極上午還活蹦亂跳,下午忽然身體不適掛了。皇太極當時不到五十歲,身體一向康健,作戰勇猛。他的死給清朝的統一大業蒙上了一層未知的陰影。
事發突然,清朝內部已經亂成一鍋粥。等清朝貴族們鎮定下來,就發現一個重要問題,皇太極沒有指定繼承人。
很快,各方勢力均加入了皇位爭奪戰,大家都試圖在這場混戰中分得一杯羹。
認可度比較高的皇位繼承人,主要有兩位。一位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位是皇太極的弟弟,努爾哈赤的幼子多爾袞。
第一點,便是父死子繼位,是最正常的繼位方式。皇太極一生共有11個兒子,看著很多,當皇太極去世時,除了豪格成年以外,老二老三均早逝,皇四子僅有15歲。老四也只是剛剛懂事的毛頭孩子而已。所以,皇太極真正能夠冊立的兒子,其實只有豪格一個。
第二點,便是皇太極的偏愛。和弟弟有那麼大的年齡差距,對豪格是十分有利的。和明軍的對戰中,能助皇太極一臂之力的兒子,只有豪格一個。也正因為此,皇太極對他十分器重,年紀輕輕的豪格已經被封為最高等的親王一級。
第三點,便是豪格本人也是十分出色。他作戰勇猛,軍功赫赫。在著名的寧遠之戰中,僅有19歲的豪格率軍狙擊明軍,為此戰勝利起到重要作用。其它戰役,豪格更是一馬當先,從未逃避。
長子,盛年,父親偏愛,果敢剛毅,這些都是皇子派擁立豪格上位的重要原因。八旗中,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均支援豪格。
但是擁立多爾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多爾袞出身要比豪格好很多,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幼子,母親是努爾哈赤愛妃阿巴亥,後又成為努爾哈赤正妃。而豪格母親雖然是皇太極的繼妃,卻並不受寵,她的品級都不如後來的孝莊太后高。
努爾哈赤執政後期,廢棄了大貝勒代善的太子之位,曾讓多爾袞等人代理執政。論執政能力,多爾袞更勝一籌。
多爾袞雖然是努爾哈赤孩子,是豪格的叔叔,但比豪格還要年輕兩歲。與豪格一樣,多爾袞也是軍功卓著。年紀輕輕的多爾袞已經是正白旗旗主。
出身優渥,戰績不俗,多爾袞也得到了正白旗、鑲白旗和鑲紅旗的支援。此外,多爾袞的兄弟阿奇格和多擇也公開支援多爾袞。
如果當時要打起來,後金會立刻陷入內亂,說不定剛剛興盛起來的政權就被明朝盯上了。
多爾袞對皇位當然感興趣,但是也希望江山永固,於是便提出了讓福臨登基,
中間派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
順治登上歷史舞臺後,實際掌權就是多爾袞。很多人都以為多爾袞是光顧著風花雪月了,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多爾袞沒兒子,只有一個女兒,還沒嫁給順治,還是真心對待順治的。
政治上,多爾袞輔佐順治,廣開科舉,提高人才的數量;沿用明朝的六部制度,確定朝廷能夠正常運轉。
外交上,多爾袞對蒙古採取一貫聯姻制度,暫時保證了清朝大後方的穩定性。
即使沒有太后下嫁的事情,二人過從甚密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於一個剛剛失去父親的孩子來說,這絕對是在傷口上撒一把鹽。
孝莊是一個蒙古族女漢子,想必也知道孀妻弱子的苦難,也只能寄希望於多爾袞。
權力其實一瓶硫酸,任你是鐵打鋼鑿的,也會腐朽。這大概是一個定理,無論古今中外還是以後,都不會出現例外。
多爾袞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所以也很快嚐到了權力的好處。濟爾哈朗很快就被擠出朝廷,這老頭很有眼色的跑了。
處理政事時,順治還小,自然不能單獨的列聖旨,多爾袞常常代為發號施令。這點多爾袞以為是好事,大家都省事,可在順治的眼裡就變成了威脅。就算他在小,也是一個皇帝。
順治剛開始叫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這其實很符合多爾袞的身份。不久後,孝莊便令順治改口,叫皇父攝政王。
作為一個血統高貴的皇子,叫一個搶自己位置的人為父親,這不就是一個奇恥大辱嗎?
就算多爾袞有再多的功勞,兩個字就足以判死刑,那就是僭越。
順治七年,多爾袞騎馬而死,同年順治親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的皇父攝政王挫骨揚灰,以解心頭之恨。
-
23 # 經典守望者
關於多爾袞的生平,各位賢達已經論述準確,不再贅述。現僅對順治皇帝為什麼在多爾袞死後對他罷黜爵位,抄沒家產,鞭屍掘墓作出分析。
首先是要確定法統。多爾袞死後曾有一段時間被追尊為成宗義皇帝。這樣清朝的法統就從大宗變成了小宗和大宗共尊的一種地位。蒙古,包括滿清對於王朝的繼承規範發展的並不完善。特別是在王朝建立的早期,作為小宗的多爾袞能夠被追諡為皇帝,這是明確不符合宗法的。同時,多爾袞雖然有大功於國家,但是從等級上來看,他還是屬於臣子。由於少數民族在繼承方面存在特殊性,早期由於收繼婚的影響,多立幼子為首領。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幼子,追尊多爾袞為皇帝,就容易造成某種錯覺。而且加上民間傳說的影響,更容易對於順治的法統產生動搖。多爾袞死後,多爾袞的同輩兄弟當中還有像鄭親王濟爾哈朗等手握重兵,立有大功的貴族。如果不在這時打擊多爾袞,很容易引起諸王之間對於權位的爭鬥,對於順治本身的統治不利。
第二,禮制問題,滿清早期的禮制和入關之後的禮制大有不同,其轉折點,大約就是在多爾袞死後一段時期內。由於順治皇帝喜愛漢家文化,便逐漸將滿洲原有的舊俗,轉變為漢朝的禮制,而傳統機制當中是不允許多爾袞這種皇父攝政王存在的。而且,禮制問題是一切規章制度的前提,如果禮制不能夠順利地確定下來,將影響一系列政策的實行。所以確立禮制,打擊多爾袞也是理所當然。
第三,權勢問題,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逐漸開始對於其他的王公貝勒收回許可權,解除職務,實行了包括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損害滿洲貴族利益的行為,以加速滿族的漢化。所以作為滿洲原有舊貴族的代表,多爾袞就成為了一個標靶。順治帝對於多爾袞的種種嚴酷行為都是為了向其他的貴族宣示自己的權威,同時也要各位貴族以多爾袞為戒。明確尊卑,改變原有滿洲舊俗,加速滿足的漢化,確保對於中原的統治更加有效。
-
24 # 曉磊愛文史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十四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愛新覺羅.多爾袞可謂是清朝入關統一中原的第一大功臣,在皇太極為後金可汗時,就以是軍功赫赫,在很多重要戰役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天聰九年,多爾袞招撫察哈爾部眾時,得到了傳國玉璽,上面有,制誥天寶,四個字,此玉璽是當年始皇帝時期,用和氏璧所刻成,為中國曆代正統黃帝的證憑,象徵其“受命於天”多爾袞將玉璽獻給皇太極,後與群臣奏請皇太極稱帝,皇太極稱帝后,改國號大清,論功行賞,封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五子福臨即帝位,其實皇太極之死比較突然,當時也並無留有遺言,多爾袞有心想自立,只因當時統治集團內部,各方勢力多爾袞還不能完全左右,任其控制,再有孝莊皇后福臨的生母與多爾袞的關係微妙,至此多爾袞權衡利弊後以輔政王身份立福臨為帝,隨後多爾袞與吳三桂聯手,滅掉了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當時他們以攻克北京城,至此大清王朝正式入主中原,開啟了長達268年的統治。
入主中原後,多爾袞先後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一時間權傾朝野,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膨脹,於是歷朝歷代的戲碼又在次上演,功高蓋主之臣,開始無視皇權,多爾袞手握實權,任人唯親,隨意罷免和提升官員,凡一切政事,不在有恭敬請示之舉,在禮儀排場也與皇帝看齊,這等舉動怎能不叫順治皇帝心懷憎恨,但世事無常,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時,不幸墜馬摔傷,於十二月初身亡,年僅39歲,多爾袞死後其政敵與他妄尊自大時看不慣其行為的人,開始揭發其的種種罪過,宣佈了其的十四條罪狀,隨後順治皇帝撤去其的尊號,掘其墓,鞭其屍,削首示眾。看來做人做事還是要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趨吉避凶呀。
-
25 # 清史宴
大明帝國即將坍塌之際,皇太極驟然駕崩了,而且是毫無徵兆的,所以未能留下任何的隻言片語,面對突然空出的至尊之位,愛新覺羅氏凡是有點實力的男人,都是躍躍欲試,因為皇權的誘惑力太大了。
由於皇太極的汗位是靠實力爭取來的,所以當皇太極駕崩之後,愛新覺羅氏的皇子、王爺、貝勒們也都想像皇太極一樣,靠實力來贏取皇位,也就是說誰實力強,誰就做皇帝,經過第一輪的淘汰賽之後,只有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和其長子豪格進入了決賽。
當皇位的競選,進入決賽時,雙方雖然沒有兵戎相見,但也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皇太極是無論如何不能讓豪格上臺,因為一旦豪格上臺,他多爾袞以及他所代表的實力必然都沒有好下場,反之豪格亦然,所以在皇位的最後爭奪賽上,雙方都是賭上了全部身家,無論誰上臺,都必然會發生血戰。
此時的大清帝國,國力正蒸蒸日上,肯定是不能發生內訌的,一旦發生內訌,國力必然會大減,況且現在的大明正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傾覆之危,為了大清帝國的未來,多爾袞選擇了讓步,他提出自己可以不做皇帝,皇位要由皇太極的皇子繼承,但不是豪格,要從其他皇子中來選擇,多爾袞的提議,立馬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援,豪格心中是一百個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
皇太極的諸多皇子中,福臨能夠被多爾袞選中,是因為福臨的母親孝莊與多爾袞自由就相識,本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無奈長大後的孝莊被皇太極看中了,所以硬生生的拆散了這對鴛鴦。
福臨繼位之時,只有六歲,所有的軍國大事剛開始是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掌握,但隨著多爾袞功績的增長,濟爾哈朗慢慢的被排擠出局了,多爾袞一人獨掌乾坤。
隨著福臨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他懂得了皇帝是做什麼的,也知道了他是誰,可多爾袞由於長期的掌權,已經習慣了自己獨斷乾坤,所以他未能注意到福臨的心理變化,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誰威脅到了皇權,必然是沒有好下場的,古往今來,從未出現過例外,無論你曾經有多大的功勞。
多爾袞不但手握大清帝國至高無上的權利,還逼著孝莊太后下嫁給他,嫂子嫁給小叔子在滿人眼裡,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在漢人眼裡,尤其是文人眼裡,是無法容忍的,尤其是母儀天下的太后和攝政王之間,這對順治皇帝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當大清問鼎中原之後,多爾袞不止一次的想過廢掉福臨,由自己來做皇帝,但一方面中原戰火未息,另一方面就是孝莊的極力維護,不使這曾薄薄的紗窗被撕破,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年僅四旬的多爾袞沒有兒子。
時刻如履薄冰,隨時都有被廢的危險,年幼的福臨是經常被惡魔驚醒,他不想做漢獻帝,但又無能為力,因為他的十四叔太強悍了,可以說比曹操還要彪悍,對於他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隱忍,等待時機的到來。
回覆列表
他成了自己不徹底的政治犧牲品。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皇太極繼續命令多爾袞開疆拓土。多爾袞憑藉自己的驍勇善戰經過幾次大型的戰役,為大清的開疆擴土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坐上皇位沒有幾年的皇太極卻因一場大病死掉了,皇太極死時並沒有留下由誰繼承皇位的遺言,因此在大清初年上演了一場明爭暗鬥的皇位爭奪戰。
其中兩個人擁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權利,第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豪格作為皇長子又有軍功在身繼承皇位看似理所當然。第二個是睿親王多爾袞,他軍功磊磊,八面威風又有兩個掌握兵權的親兄弟支援,擁有極大的優勢。然而此時鄭親王濟爾哈朗站出來建議由皇太極6歲的兒子福臨來繼承皇位,福臨也就是日後的順治皇帝。在福臨的母親(後來孝莊太后)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的爭取下,讓福臨得到了皇位。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佐,並封多爾袞為“攝政王”。由於皇帝年幼一切朝政都由多爾袞代為處理,因此多爾袞成了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
1、鞏固自己皇權的地位。多爾袞曾做過攝政王,在這期間,權力及勢力過大,這樣儼然觸犯到了皇權,所以自從多爾袞當了攝政王,順治小皇帝就感受到了威脅而且這種威脅並不是一次兩次而是長期的所以導致順治只有在多爾袞死後,對他的視力進行清算。
2、為了強化自己的政治出生權威。大家知道孝莊進宮前曾經和多爾袞有過一段很深的感情,更有甚者傳言孝莊為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下嫁給了多爾袞。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