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至少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稱中國桐油為世界級的戰略物資並不為過。

    對於桐油的戰略價值,早在抗戰前期的1939年就有媒體刊文稱其是“唯一救國的寶貝”,甚至認為“一株桐樹抵得過一支機關槍, 一個桐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 一粒桐籽抵得過一發子彈”。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誇張,但在當時的國內外大環境下倒也不算太離譜。

    桐油與絲、茶一樣,皆為中國特產,從古代至近代,一直作為防水防腐材料用於粉刷船隻,製作油篾、煙墨或充當照明燃料。但隨著鴉片戰爭後國門開放,工業技術突飛猛進的西方發現中國桐油的乾燥、防水、防腐、酸鹼效能均優於他們過去所用的亞麻籽油,於是從1894年開始從中國進口桐油。

    20世紀初,歐美航空工業蓬勃發展,桐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因為機身只有塗以桐油,才能確保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完全杜絕溼氣進入,從而避免生鏽。由此一來,桐油遂逐漸成為中國出口大宗貨物之一。

    據統計僅1935年,桐油大省四川產量就超過6萬噸,按當時市價可換取外匯2000多萬美元。而在1936至1937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統計當中,桐油均名列榜首,1936年出口額達7338萬元,佔全國出口總值10.4%。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戰前後美國綜合實力激增、經濟發展迅速,其對中國桐油的依賴性非常大,據統計最多時美國有850種工業製成品需要用到桐油,1935年時美國桐油消費量佔到全球近75%。而且需要說明的是,在1937年之前中國是桐油的唯一出產地。

    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導致中國桐油輸出業一落千丈,而起初對華援助不太積極的美國隨著進口桐油量大幅下降,加上亞太形勢吃緊,也逐漸傾向於聯華抗日,而美方答應給中國提供援助貸款的主要條件就是換取桐油。

    1938年底《中美桐油借款合約》簽署,美國向中方提供2500萬美元貸款用於購買美製汽車、和整修滇緬路交通大動脈,而中方則要在期限內向美方出售22萬噸桐油。再之後,中美錫礦借款、鎢砂借款相繼達成,中方利用上述美援資金購買了4.5萬支手槍、航空汽油、汽車和其他大批軍用物資,有力地支撐了本土抗日戰爭。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對華政策變為敵視態度的美國政府還一度在香港市場上高價搶購桐油,為的就是儘量減輕因東北亞地緣格局變化而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

  • 2 # 虎賁軍huben

    說到桐油,就必須要說一說二戰時,中國兩大壟斷產品——桐油、豬鬃。豬鬃,也就是豬背脊樑上面的硬毛,由於哪個年代中國本土土豬散養,豬毛質量那可是槓槓的。

    而桐油在當時更是壟斷地位,當時全球的90%左右的桐油都來自中國,而中國的桐油又以四川為首。憑藉桐油的耐酸性、速乾性、燃燒性,因此廣泛被應用在軍艦、飛機、潛艇等軍用武器上面。(當然沒有桐油,也一樣會打仗,只是有桐油可以提高效能和延長壽命)

    另外當時由於中國缺乏柴油、汽油,並且東部沿海已經被封鎖,能得到的石油並不多。然而我們硬是把路走直了,利用桐油提煉,也算是以解燃眉之急。這個當年希特勒利用煤炭煉油,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現在不用,因為價效比太低。戰爭年代一切為打仗服務,不在乎價格。)

    並且由於當時的我們積貧積弱,沒有啥可以賣的,即使有可能也沒有競爭力,因此賣給外國桐油成了一條路子。另外由於盛產桐油,也讓我們第一次利用經濟借款《桐油借款合約》,換取了美軍援助,打破美國中立局面。

    所以說二戰時,桐油是美國的戰略物資,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物資。

  • 3 # 薦商12345678

    桐油是一戰,二戰時期重要的工業、軍需原材料,一戰時期很多國洋大國具有很多帆船木質戰艦,戰艦的外層表面需要桐油作防腐劑,抵禦海水的浸襲腐蝕,就現代來講大多數造木船必用桐油作船體表層;二戰時期軍艦大量採用鋼鐵做船體,泡在海水裡容易腐蝕生鏽,因此船體外層要刷多層防腐漆,而桐油是製造戰艦防腐漆的必用原材料;軍事上所有的裝備,小到步槍、機槍、火炮,大到飛機、汽車、坦克等都必須刷防腐漆,防腐漆基礎原料是桐油,因此桐油是所有軍事裝備必不可少的原料,步槍泡在水裡,埋在地下,只有刷上保護漆或桐油,放多年仍然可正常使用。中國是桐油棕主國,原產地,數量眾多,中國國民黨從德國購買了多種武器,如抗日戰場的“德械師”,其實中國是用多種德國緊缺的原材料換的,如錫礦、鋁礦、桐油等等,桐油是中國出口創匯的寶貝!

  • 4 # 軍武資料庫

    不請自來,主要是很多答主都說了我國和桐油的關係,但是並沒有說桐油為什麼是戰略物資。所以W君來補充一下下。

    先說下什麼是桐油:

    上圖這種類似於大豆油的油脂就是桐油,桐油是一種極其優秀的乾性油。所謂“乾性油”是指一大類油脂,這類油脂內的高分子物質在空氣中可以經過氧化進一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乾性油”幹了並不是說這種油脂裡面的水分蒸發了,而是說這種油裡面的酯物質經過氧化結合成分子量更大的高分子聚合物了。

    我們從唐代開始到今天,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桐油的主要生產國。中國桐油主要由三年桐和油桐的種子壓榨而成。

    樹上的種子剝下來就是下圖的樣子了。

    不要小看這些其貌不揚的種子——劇毒!只要吃下一顆就絕對死翹翹。

    從工業革命開始,世界上的機械裝置取代了傳統的工具,大量鋼鐵製造的裝置不斷的出現。這時世界各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防水防鏽。這樣一來汽車上需要桐油、火車上需要桐油、軍艦上需要桐油、飛機上需要桐油、槍炮上需要桐油、只要有機械的地方都需要桐油。

    為什麼是桐油?這主要是桐油中大量的桐油酸(C18H30O2)的作用,桐油酸是一種18碳基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迅速的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緻密的漆膜。在加入了一氧化鉛作為新增劑後,以桐油為基底的油漆甚至可以在十幾分鍾內就乾燥完成。

    桐油在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迅速的取代了亞麻油(另一種乾性油)成為了世界油漆之王。可以說只要需要上油漆的地方都有桐油的身影。至此,鋼鐵是工業的骨架,桐油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工業的面板。

    由於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大面積的種植油桐,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桐油種植國、生產國和出口國。在1922—1936年的14年時間裡,全國桐油產量由54940噸增加到145700噸,增長了2倍多;桐油出口量由450910公擔增到867783公擔,1937年出口量突破100萬公擔,達到1029789公擔,桐油價值出口創匯近億美元,是中國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也就成了大家常說的重要戰略物資了。

  • 5 # 科普大世界

    說起桐油,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這種東西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質,桐油是桐樹果裡面的籽實榨出來的油,這是一種優良的帶乾性植物油,工農業和日常使用上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是製造油漆、塗料、油墨等的主要原料。

    桐油在我國的生產歷史很悠久,至少從唐代就開始了,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是桐油生產大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國生產的桐油可說是全世界軍工機器的保養劑,因為無論是坦克,軍艦,火車、飛機、裝甲車還是大炮,機槍乃至手槍等,其防水防鏽保養都離不開桐油,因為桐油中桐油酸塗抹到器具上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這樣就生成了緻密的漆膜,就是說很快就能形成保護層,對鋼鐵等物的防鏽和怕水的東西的防水作用很快就能實現。

    二戰的時候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桐油種植國、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的90%以上,抗日戰爭初期,我國對武器和汽車等有著迫切的需求,但是國內又不能生產,沿海很多地方又被日軍封鎖,此時的美國還在戰爭中執行著中立政策,這時候金融家陳光甫與學者胡適赴美求援,遊說美國政要與金融家繞開政策,採用經濟借款的形式得到了亟需的軍事援助,這就是1939年2月8日簽訂的《桐油借款合約》——我們以五年內向美國出售22萬噸桐油為抵押,獲得美國進出口銀行向中方公司貸款2500萬美元,由此獲得了一批急需的抗戰物質。

    我國桐油在當時還被當作過石油的替代品,由於當時日本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國外的原油和成品油都運不進來,我國的四川湘西等桐油產地將桐油提煉作為汽車和飛機的燃油使用,著名的飛虎隊飛機反擊日軍時就曾經使用過這種燃油。

    據說桐油還為抗戰作出過殺傷日軍的直接貢獻,在日軍進攻湘西的時候,在一些農戶家裡發現有一大缸黃澄澄的油,以為是食用植物油,就拿去油炸食品,結果吃了之後全部放躺下了,另外還有個日軍大隊犯了同樣的錯誤,吃了之後喪失戰鬥力一天半時間,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桐油是有毒的,包括桐樹籽都是不可以食用的哦。

    桐油可分生桐油和熟桐油兩種,生桐油主要用於醫藥和化工,比如製造肥皂、農藥和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塗料,直接用於金屬機器的防水防鏽保養和木質器具等防水防護保養等,從直觀上判斷,熟桐油較生桐油粘稠,且顏色呈深咖啡色。熟桐油分兩種一種為熟純桐油,另外一種屬混合熟桐油,總之桐油及其副產品在工農業乃至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時至今日仍是如此。

  • 6 # 湖畔觀荷聽雨品茗

    過去湖南這邊,尤其是農村做完傢俱,門窗,農具只要是木製的,基本上都要上一遍桐油,然後曬乾,再上一遍桐油讓木頭吸飽,乾透後木頭便像塗了層保護膜,一股濃濃的桐油味個把月才消散。上了桐油的木器比沒上桐油的木器要耐用得多,有防蟲,防腐蝕,防潮,防乾裂的作用,在湖區,河道的木船上,新船一定要刷夠桐油,上岸維修保養時也要刷桐油的,木頭做的水桶,澡盆,洗臉盆,米櫃,穀倉,椅子桌子,房梁門窗凡是跟木頭有關的卻是要上桐油的,總之過去用量非常大,不過今天很少用也很少見桐油了,連外婆家前面池塘邊的桐籽樹也不見了,隨著各種新材料的出現桐油的消失是很正常的事。另外水桶不刷桐油就會漏水,木船漏的話修補要用竹絨桐油石灰,二戰時軍艦包括航空母艦甲板都是木製,在海上這種高鹽,高溼風吹日曬易腐蝕的惡劣環境下,桐油自然就派上大用場了,成為戰略物資也就順理成章]。

  • 7 # 澹奕

    除了豬鬃,近代另一種意想不到的寶物就是桐油。“一棵桐樹抵得過一杆機關槍,一顆桐油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桐油的價值可見一斑。

    桐油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種用於防水防腐的特殊材料,尤其近代西方列強入侵以後,西方人發現這種東方特產,比亞麻籽油效果好太多,瘋狂進口,使得中國桐油大行於世界。

    由於桐油的防水、防腐蝕、乾燥效能非常優越,同時耐酸、耐鹼、耐熱、不導電,而且在當時化學工業並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桐油是無法用現代工業手段進行合成的,只能用天然桐油。

    然而1937年之前,中國是全球唯一的桐油產地,而美國是全球最大桐油消費國,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桐油均由美國消化。

    近現代軍事工業發展起來以後,並沒有人工合成材料能夠給軍艦、飛機、槍膛、炮膛等塗刷防腐,所以桐油成了黃金一樣的寶貝。

    二戰的時候,日本大規模發動侵略戰爭,導致美國的桐油供應受到了巨大影響,本來對西南地區戰事還不那麼上心的美國人,一下子緊張起來。要知道,當時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的美國,超過350種工業品需要用到桐油。

    所以,很多人並不會想到,中國人平常都已經司空見慣的豬鬃、桐油,曾經在近代世界歷史上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 8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桐油又叫桐子油,是一種優良的植物油,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在工業、軍事領域運用廣泛。桐油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應用於機械、兵器、車船軍艦的防腐、防水和防鏽,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戰爭中應用廣泛。 推動桐油貸款的陳光甫

    我國西南和華中地區是桐油的主要產地,桐油主要產地集中在四川、重慶、雲南、湖南、湖北、河南和貴州;中國也是桐油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向國外出口桐油,用土產品換取急需的抗戰軍用物資。1938年底,中國駐美大師胡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一起,推動美國對中國借款,以幫助中國的艱苦抗戰。

    1938年12月12日,中美簽訂了抗戰爆發後第一筆貸款協議,協議規定,美國進出口銀行向中國貸款2500 萬美元,年息4.5 釐,期限5 年;中國此間向美國出售22 萬噸桐油。這次借款史稱“桐油貸款”。

    桐油貸款雖然數額不大,但對中國抗戰影響極為深遠。這次貸款讓中國軍民感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增強了國民政府和全體國人長期抗戰的信心。

      

  • 9 # 歷史三日談

    其實與桐油配套使用的還有豬鬃,這兩種物品都是當時保養武器的不可替代的材料,戰爭時期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向各式各類的武器製造傾斜,造是一方面,養是另外一個方面。

    當時中國區生產豬鬃、桐油大宗物品的省份主要在西南地區,雲、貴、川地區都是重要的產區,桐油的特性前面說了,中國區產的豬鬃,由於這豬是散養,因此豬毛長的不但長,而且柔韌性還很好。

    耍炮膛那簡直就是更合適不過的東西了,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豬鬃還是桐油,他都是中國區特產,具有獨一無二的替代性,當時的重慶政府也是1組織了大批的人力物力進行收購,當然中國雖然有一定的槍支彈藥的製造能力,但比起美國這類軍事大國,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普遍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的美援幫助中國解決了不小的燃眉之急,但是蔣介石也不白要,這大宗的豬鬃、桐油大部分都透過駝峰航線運到了美國,因為美國與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競爭,對於艦船的需要是空前的。

    而桐油對於艦船的防海水腐蝕至關重要,因此,雖然說蔣介石沒少要美國的槍支彈藥,但中國的這兩種獨佔性物資,也基本上都給了美國,因此,看起來美國幫了中國大忙,其實這忙都是相互的,中國的豬鬃桐油是世界範圍內的緊俏貨,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

  • 10 # 兵器知識譜

    戰略物資概念始見於20世紀30年代,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從擴軍備戰的需要出發,積極儲備或控制鋁、鉻、石油等重要物資,從而逐步形成了戰略物資的概念。最初,戰略物資專指用於製造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的原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確定戰略物資的著眼點已不侷限於軍事方面,而是基於國民經濟的總體需要,因而戰略物資的種類不斷增加,範圍不斷擴大。

    世界列強各自擁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即能造槍造炮,又能造軍艦飛機,但是有兩樣東西他們造不了,那就是桐油和豬鬃。桐油是利用桐子樹的果實壓榨出來的油,具有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它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築、機械、兵器、車船、漁具、電器的防水、防腐、防鏽塗料,並可製作油布、油紙、肥皂、農藥和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用途十分廣泛;而豬鬃則是豬背上的剛毛,主要用作擦拭槍炮的和塗抹油漆的刷子,這兩種戰略物資都是我國獨有的。雖然本文著重講述桐油,但是二者相輔相成,所以順帶提一下。

    桐油分為生桐油和熟桐油兩種,生桐油用於醫藥和化工,熟桐油用於機械保養。桐油是工業發展和機械裝置不可取代的特種用油,在軍事上的主要用途是擦拭槍炮用油和汽車、坦克、飛機、船舶以及其他機械裝置的變速箱潤滑油以及電器防水。和豬鬃一樣,世界上優質桐油只出產於我國,所以第二世界大戰期間我國依靠出口桐油和豬鬃換取外匯來買槍買炮打鬼子。

    由於美、英、蘇等盟國對桐油需求量巨大,而我國的桐油產量卻十分有限(盛產桐油的湖北湖南相聚淪陷,產區只剩雲南和四川),因此三國首腦在美國達成桐油和豬鬃的分配方案,並要求中國每年為盟國供應不低於22萬噸的桐油,為了保證桐油和豬鬃的供應量,美國派出特使來華專門監理桐油和豬鬃的收購和運輸,美國國內更是對桐油和豬鬃的使用進行限制——所有戰略物資都優先供應軍事用途。

  • 11 # keydog

    重要塗料,防腐材料。

    坦克抹油,航母抹油,槍支抹油,飛機抹油。

    機械零件保鮮,提味重要原料,類似食物中的辣椒。

  • 12 # 鏡鑑青年

    桐油的戰略價值有多重要?最有說服力的,當屬中國抗日戰爭——現代年輕人眼裡分外陌生的桐油,卻是對當時艱難困苦裡的中國,有著救命意義的重要底牌!

    中國人種植桐樹開發桐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這以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桐油一直是領跑全世界的特產。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時,塗有中國桐油的中國建築和中國船舶,更把諸多西方探險家看得眼熱,眼熱後就紛紛砸錢爆買。低調的桐油從此與瓷器茶葉等“古代中國製造”一道,持續熱銷西方世界。甚至,在鴉片戰爭轟開中國國門,諸多中國傳統手工業被衝得七零八落後,中國桐油的價值,卻是逆風而上。

    因為,拜19世紀中葉起如火如荼的科技革命所賜,電力等新科技工業高速發展,擁有極強幹燥性和抗腐蝕性的桐油,身價也就暴增。從電機電纜生產到電器製造,甚至代用汽油提煉和醫藥製造。先前只是“好塗料”的桐油,都是絕不能缺的寶貝。越是工業發達的西方強國,對這“寶貝”的需求越急迫。可哪裡去找這寶貝?直到20世紀30年代,全球唯一的桐油出口國,依然是桐油的“故鄉”:中國!

    於是,從風雨飄搖的清末,到多災多難的民國。不起眼的桐油產業,就這樣多年如一日,為貧弱的中國輸血。到了二戰前夜,在全球軍備競賽加劇的緊張空氣下,中國桐油貿易更是火爆。全球第一強國美國,就是中國桐油的首席買家。美國國內八百五十種工業品,都直接依賴桐油進口。美國桐油消費量佔到全球的百分之七十四。中國桐油出口量,也全面抗戰爆發前,達到空前的十萬噸。僅1936年一年,就為國家賺取法幣七千三百多萬。

    可以說,支撐中國全面抗戰的“家底”,相當多一部分,就是靠“賣桐油”掙來的。

    而在抗日戰爭打成一鍋粥,中國東南沿海近乎全面淪陷,石油等戰略物資幾乎全被封鎖的困境下。植根西南大後方的桐油產業,卻是盡顯英雄本色,聰明的中國桐油業者們開動腦筋,竟創造性的從桐油裡提煉出“能源替代品”。僅是貴州銅仁一地,每年生產的三千噸桐油裡,就可以提煉出兩千多噸“替代汽油”“替代柴油”“替代煤油”。抗戰相持階段的多次正面戰場大捷,就是靠這些“替代能源”打出來!

    更重要的意義是,在當時互坑成風的二戰外交舞臺上,桐油出口,卻是中國外交打破孤立局面的“底牌”。

    雖說在十四年抗戰史上,與日本有著更多貿易利益的西方列強們,不止一次打過“犧牲中國滿足日本”的算盤。尤其是常把“自有公平”掛嘴上的美國,抗戰爆發後,也是扮足了攪屎棍角色:1938年,美國一邊多次拒絕中國的求援,一邊敞開了向日本甩賣武器。特別是日軍扔在中國土地上的炸彈,更是“美國貨”扎堆。但是,隨著中國東南沿海被打爛,中國桐油出口幾乎斷絕,美國工業,也跟著自食其果,陷入桐油稀缺的局面裡。

    於是,面對國內工業界的洶湧反對聲,困於“桐油問題”的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關係。更主動放下身段,與中國探討“援助問題”。1939年2月,經過五個多月的討價還價,中美雙方達成了著名的《桐油借款和約》,中國以桐油貿易為籌碼,承擔每年四釐半的利息,換取了多達2500萬美元的“商業性貸款”。

    儘管在美國的“強盜風格”下,《桐油借款和約》也充滿著大量屈辱性的內容,但意義卻十分重大,一是在抗戰最困難的1939年,獲得了一筆解燃眉之急的援助,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自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獲得的第一筆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的“援助”。縱是條款內容十分趁火打劫,卻也是中國外交“破冰”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而桐油的貢獻,也正如當時一句流行語:“一株桐樹抵得過一支機關槍, 一個桐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 一粒桐籽抵得過一發子彈”。”確實,艱難重重的抗戰博弈裡,桐油,確實是中國最困難時段的開路先鋒。

    也正是隨著《桐油借款和約》的履行,抗戰相持階段的中國外交局面,從此大為改善。這以後,以桐油為籌碼,中國與美國進行了多次交涉,促成了美國對日本的一次次“制裁”。珍珠港事件後,二戰範圍的擴大,更讓桐油成為整個同盟國的稀缺資源。透過桐油貿易與擔保,中國源源不斷獲得前線急需的軍火援助,有力支援了抗戰。甚至,中國在抗戰最困難時期,從未停歇的桐油生產,更是反法西斯聯盟,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以這個意義說,桐油,還有千千萬萬桐油生產者們,就是為中國贏得這場戰爭的,永遠值得紀念的無名英雄。

    而這在那苦難前代,為民族負重前行的桐油生產,更證明了一個顛沛不破的真理:堅韌的中華民族,無論在怎樣的絕境下,無論面對兇殘的刀兵,還是無煙的戰場與傲慢的圍堵,都會自信站立,永不倒下。

    參考資料:《中國桐油種植史》

  • 13 # 綠色契約

    桐子樹還記錄著我們的童年,因其枝繁葉茂,樹型散開如傘狀,樹幹並不高大,樹枝柔韌性好,童年時那是我們玩空中捉迷藏的的場所

  • 14 # 使用者黃山路老芋頭

    桐子樹葉是大葉,樹冠大且樹高不超過5米。配圖中有疑似與"樟樹"相鄰。

    一九六八年上山下鄉時,生產隊山前山後屋前屋後都有"桐子樹"!當時隊長安排我們去"摘果實"後,才知"桐油"?就是這"傢伙″變來的!

  • 15 # 薩沙

    很多人不知道,桐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商品。

    所謂桐油,是桐樹果的籽實榨出來的油。這種油在空氣中,會有化學反應,生成非常嚴密的漆膜。

    中國有幾千年的桐油使用歷史,主要用來塗抹保護木器、製造油布、油紙等防水材料,也用來調製油泥鑲嵌縫隙。

    現在基本見不到了,但民國時期南京有很多桐油製作的油紙、油布,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用很多年,就是味道不是很好聞。

    進入工業時代以後,桐油的價值突然猛增了百倍。

    它成為製作油漆、油墨、製造合成樹脂等必須材料。

    現代軍隊根本是離不開油漆的,幾乎所有大型武器裝備都必須使用油漆,不然很快成為一堆廢鐵。

    所以,桐油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

    當時中國是桐油出口大國,早在一戰之前,就佔我國出口商品的第七位。到了一戰爆發時,列強都瘋狂擴軍備戰,大量購買中國的桐油。

    中國桐油出口量猛增,成為出口前三位的重要商品。

    當時中國的桐油產地主要是四川和長江流域,四川出口量約佔三分之一。

    因為 桐油的重要性,國民政府對於桐油非常重視,大肆鼓勵各省種植油桐樹,並且設立專業研究所進行研究,由國家指導桐油的生產工作。

    於是,從20年代到30年代,10多年內產量提高了2倍以上。

    到1937年,桐油出口創匯過億,成為中國財政的支柱。

    抗戰初期,財政步履維艱的國民政府,開始向美國遊說,試圖以實物換取美國現匯,來購買戰爭最需要的物資。

    到了1939年,著名的民間銀行家陳光甫作為特使,用盡所有手段,終於談成了一批2500萬美元的貸款。

    而中國方面只需要分5年償還22萬噸桐油即可。

    自然,2500萬美元不算高,但卻是美國的第一筆貸款。

    無論美國出於什麼目的借錢,哪怕僅僅是為了重要的戰略物資桐油,仍然是對中國抗戰的支援。

    這裡多說一個事件。因為桐油的外表很像普通植物油,侵華日軍曾經多次出現過誤食現象。

    比如著名的浙贛會戰中,宿營金巖村的日軍搶劫村民的桐油,當做植物油炒菜使用。結果整整一箇中隊士兵強烈嘔吐瀉肚,幾天不能行動。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甚至還有因此中毒而死的。

    其實誤食桐油死亡也不容易。主要是你吃下去以後,很快會引起劇烈嘔吐,起到一定的催吐效果。

  • 16 # 花木童說史

    民國時期,中國有兩個世界上最稀缺的戰略物資——豬鬃和桐油。這兩個寶貝為民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要了解怎麼回事,先說說豬鬃和桐油在軍事上的用途。豬鬃剛韌富有彈性、耐潮、不易變形,是工業用刷的最佳選擇。

    對於軍事上來說,小到清刷機槍、大炮,大到刷飛機、軍艦油漆,都離不開豬鬃。抗日戰爭前,中國豬鬃的供應量佔世界75%以上。

    而桐油的供應量更高,達到90%以上。桐油防水、防鏽、耐腐蝕,所以武器裝備的保養都離不開桐油。

    一戰德國戰敗,為了一雪前恥,大力發展軍工業。而當時又被歐洲孤立封鎖,於是他選擇同親蘇的國民政府建立了合作關係。

    德國盯上中國,除了礦產資源外,最主要的就是為了桐油和豬鬃。當時中、德都沒有多少外匯,於是選擇以貨易貨。中國以戰略物資獲取德國的武器裝備及工業技術。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各大港口相繼淪陷,及主要對外通道都被日軍控制,桐油和豬鬃都運不出去,導致全球價格飛漲,成了當時最稀缺的戰略物資。

    1939年2月,美國打破中立,同國民政府簽訂了《桐油借款合約》,中國以五年22萬噸桐油作為抵押獲得了美國2500萬的貸款。

    同時以壟斷中國豬鬃為條件,向國民政府提供無償軍事援助。中國獲得了好處,但美國也得以掐住了其他國家的脖子。

    為此蘇聯、英國還專門在華盛頓成立了戰略物資機構,同美國協商怎麼分配豬鬃和桐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將桐油和豬鬃列為A級戰略物資。為保障供應,還專門成立了“駝峰航線”,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負責往中國運送武器裝備,回程時攜帶豬鬃和桐油。

    整個抗戰時期,豬鬃和桐油不僅幫國民政府獲得大量的武器裝備,還獲取了高達11億美元的貸款。其中美國佔6.16億美金,蘇聯佔2.53億美金,英國佔2.31億美金。

    桐油除了上述貢獻外,還在抗戰中直接殺傷過鬼子。日軍在進攻湘西時,因那裡盛產桐油,當時幾乎家家都有。

    小鬼子看到桐油黃亮亮、又很香,誤以為是食用油,就搶回駐地炒菜吃。結果四肢抽搐、嘔吐不止,有些昏迷甚至死亡。

    這是為啥?因為桐油還有另一大特點,毒性很大。據現在研究的資料顯示,誤食桐油死亡率高達10%。

    綜上所述,桐油和豬鬃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最終抗戰的勝利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7 # 度度狼gg

    問題的關鍵在於,世界上其它國家對油桐樹的“引種”極難成功,當時的中國幾乎是“獨家經銷”。桐油,顧名思義就是用“油桐樹”的果實壓榨而出的植物油,由於其耐高溫、耐腐蝕和能夠迅速乾燥的特性,因此在工業產品當然也包括軍工產品生產中作用巨大,成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抗日戰爭時期,桐油和豬鬃毛成為中國出口換取外匯和武器裝備的兩大支柱產品,《桐油貸款》更是人盡皆知。

    (陳光甫先生)

    油桐樹的原產地就是我國。

    油桐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樹種,其栽培歷史甚至可以上溯至魏晉時期,尤其是雲南、廣西和四川等省種植面積最大,隋唐朝代已經有了桐油廣泛用於造船業的文字記錄:隋唐古船“外塗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而且“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其工業價值在幾千年前便已顯露出來。

    二戰爆發之前我國是桐油的主產區,年產量約佔全球的90%,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壟斷地位,即便是現在,在40多個引種的國家當中,也只有巴拉圭和阿跟廷算是成功了,但質量仍然不如國產的,乾燥時間比大約是8分鐘對12分鐘。而美國和蘇聯等其他國家乾脆就一直沒有引種成功,那就只能掏錢購買,1937年民國出口桐油達到10萬噸,居所有土特產之首。

    (陳光甫、胡適和摩根)

    桐油在軍工生產上的重要性

    桐油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油,具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比如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以及不導電等等,工業產品塗裝之後乾燥快、光澤度好、附著力強,廣泛用於機械、兵器和車船的塗料,在科技並不發達的二戰時期,是難得的優良產品,當然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的抗戰爆發後,其實二戰的陰雲已經籠罩世界主要國家,紛紛都在抓緊軍工生產,對桐油的需求量大增。

    別走進誤區,並不是說沒有桐油就生產不了武器和車船,而是沒有比它更好的防腐和防鏽塗料,自然令主要工業國家趨之若鶩。正是由於軍事、機械工業中特種油漆的需要,桐油的國際需求不斷加大,使民國的桐油出口量直線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桐油居出口貿易第七位,到二戰前後,桐油貿易已經躍居中國出口總值的三甲,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由於民國石油產量低下,桐油還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燃料,總之緊缺的很。

    (用桐油刷木船)

    銀行家陳光甫和“桐油借款”

    陳光甫何許人也?他在民國時期被海內外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和“中國的摩根”等稱號,1914年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分支機構遍佈全國,並由此成為上海銀行公會會長,一度是上海金融界的領袖,也是支援蔣介石的江浙財閥重要人物。早年即為北伐軍籌辦軍餉,1927年出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兼任多家銀行的董事。

    抗戰爆發後軍費大增,國民政府脆弱的財政能力已近崩潰,嚴重需要外援,而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對援助中國卻不甚熱心,陳光甫臨危受命,出任戰時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主任。掛中將軍銜,負責與美國談判借款事宜。經過他和駐美大使胡適的不懈努力,最終促成了數額為2500萬美元的貸款。而當時的中國已經沒有什麼好抵押的了,連海關稅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於是出口桐油便成為了擔保物資,史稱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他又促成了兩筆總額為4500萬美元的貸款,為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那個年代桐油生產工藝複雜

    桐油是用油桐數的果實壓榨出來的,過程比較複雜,桐樹果採收之後要放在潮溼的地方,放個十天半個月桐樹果的外殼會自然腐爛,然後要用鐵勾去掉外殼取出桐子,再把桐子曬乾和碾碎,一般在西南山區都是送到指定的榨油廠去壓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做起來確是非常繁瑣的,僅僅取殼這道程式都非常不易,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農村還沒有機器化,就只能完全依靠手工生產。

    對於這樣重要的戰略物資,當時的國民政府是統購統銷的,雖然大片領土已經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好在油桐的主產區都集中在西南大後方,因此對產量影響不是特別大。當然,日本鬼子也非常需要這種戰略物資,搶奪和走私每天都在發生著,豬鬃毛雖然也算戰略物資,好歹哪裡都可以養豬,而桐油產量的集中性,使其成為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重要的經濟來源,意義不凡,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說明了我國抗戰的艱難。

    (桐油武裝運輸)

  • 18 # 中國歷史研究所

    桐油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先使用和發現的,中國人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發現了桐油的價值,而且已經開始掌握了熬製桐油的方法,也開始利用桐油製作塗料了。戰國時代已能用生漆和桐油復配塗料,開創了在塗料中使用助劑的技術,推動塗料發展到一個新時代。

    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也是最聰明的,桐油即使到了現在在農村還是能看見的,比如說以前在農村打魚的小船就塗的桐油,還有很多的帆布等等,可以說船,帆布這些塗了桐油之後壽命會大大增加,西方航海時代開始的時候發現中國人使用桐油塗船的時候也是瞪大了眼睛。

    桐油的價值也是非常大的,在古代的時候,那時候基本上的工具都還是木具,使用桐油的量不是很大,但是進入工業時代開始之後,桐油的價值就大大的體現了,桐油具有迅速乾燥、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桐油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廣泛用於建築,油漆、印刷(油墨)、農用機械、電子工業等方面。別說在近代一戰二戰的時候,就是現在桐油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物資。

    可以說中國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桐油也是為中國立下了大功的,中國取得第一個西方援助就是因為桐油,當時美國答應給中國援助2000多萬美金,而條件就是給美國20多萬噸桐油,這個就是《桐油借款合約》,也是中美合作的開端。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桐油也是一度是石油的替代品,當時在我國四川地區,湘西地區都是桐油的生產大區,而當時由於日本的封鎖,所以石油很難運進來,當時就是從桐油裡面提煉出汽車和飛機的燃油使用的。

    無論是飛機,坦克,火車,裝甲車,大炮,機槍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桐油來保養的,這些東西都離不開桐油,桐油的防水性也是讓它成為戰略物資的主要原因之一,桐油中桐油酸塗抹到器具上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這樣就生成了緻密的漆膜,就是說很快就能形成保護層,對鋼鐵等物的防鏽和怕水的東西的防水作用很快就能實現。

    所以可以看到如果這些武器離開了桐油,那麼過一段時間就是一堆鏽鐵了,所以說桐油是不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呢?而且到了現在在各種工業,電子產品裡面依然需要大量的桐油,即使現在已經是合成塗料的時代,但是桐油依然是不能離開的重要塗料。

    但是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就是桐油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而且外部和普通食用油是沒有多大區別的,但是桐油的味道是很特別的,但是在歷史上也是發生過食用桐油的情況,那就是日本當時在湘西的時候就食用過桐油,結果就是中毒。

    現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一般的老百姓是很少看到桐油了,不過前面說了在工業生產中,桐油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

  • 19 # 來思酒鋪

    相信現在的人很少聽到過桐油了,對桐油也是沒有什麼瞭解的。但是老一點的人會知道桐油,在以前雨傘上面用的便是桐油,桐油還被作為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桐油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在抗戰中被列為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呢?桐油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桐油是帶乾性的植物油,桐油有非常好的耐酸性,而且還耐熱、防鏽、腐蝕,桐油的作用是十分廣泛的,桐油在武器上的保養機械上的保養還有很大的防鏽的作用。桐油中還含有一種叫桐油酸的礦物質,桐油暴露在空氣中的時候會喝氧氣發生反應形成“保護膜”,因為這個性質桐油還是能防水的。 桐油也是能提煉成汽油柴油沒有的,飛虎隊曾經用桐油狠狠的統計了日軍。桐油自身也是有毒的,日本湘西的時候因為不能辨認桐油,他們便把桐油當成食物油來炸小吃天婦羅。因此當時也是導致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事情連日本的高層都震動了。 日本的高層還多次強調一定要分清桐油還有食物油的區別,桐油是不能吃的吃了是會死人的。這也可以說是桐油為抗戰做的貢獻。桐油現今還在某些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在建築業機械的保養上面還有印刷電路化上都有桐油的影子。 桐油是什麼東西?為何在抗戰中被列為戰略物資?它的作用是什麼?桐油作為天然的植物油也是一種生物質的能源和綠色的能源。桐油在今後的需求量也是會增加的,桐油還是能代替能源回到曾經的舞臺上的!

  • 20 # 長安城不良人

    中國人種植桐樹開發桐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這以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桐油一直是領跑全世界的特產。桐油是指從油桐樹所產之桐子中榨取出來的植物油,屬於中國特產。傳統上用來塗抹保護木器、製造油布、油紙等防水材料,調製油泥鑲嵌縫隙,中醫用來調和膏藥等外用藥。近代隨著科技的發展桐油賦予了新的作用,桐油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築、機械、兵器、車船、漁具、電器的防水、防腐、防鏽塗料,小到槍彈,大到艦船,防鏽都得靠桐油(槍械防鏽直接塗油,艦船車輛則是刷油漆)

    早在隋唐時期我國就已經廣泛利用桐油。不過在中國大規模出口桐油之前,桐油多用作燃料和塗料,人們能在鄉野山嶺經常見到油桐樹。晚清時期,桐油的巨大價值被發現,國際市場上對中國桐油需求非常旺盛,因此桐油成為一種國際商品,並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的大宗出口產品。民國初期,由於油漆在軍事、機械工業中的特殊需要,桐油的外需不斷加大,致使我國桐油的出口量直線上升。“一戰”前,桐油位居我國出口貿易第七位,由於各國急於擴軍備戰,桐油需求量更加迫切,中國桐油生產迅速上升。到大戰後,桐油貿易已經躍居中國出口總值的三甲,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我國桐油產地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四川是我國最主要的桐油產區,約佔我國桐油產量的1/3。漢口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桐油集散地。

    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桐油的巨大需求,大大刺激了油桐種植業生產的發展。各主要桐油生產省紛紛採取措施鼓勵促進油桐種植業和加工業。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設立植樹節、頒佈桐油生產相關法律和政策,大大促進了桐油生產。30年代,國民政府還先後設立廣西油桐研究所、重慶油桐研究所等桐油生產研究機構、農林部中央林業實驗所油桐苗圃科研基地,並設立油桐研究委員會(由中華林學會發起),對全國油桐的科研和生產活動進行指導。我國桐油產量迅速增長。1922—1936年的14年時間裡,全國桐油產量由54940噸增加到145700噸,增長了2倍多;桐油出口量由450910公擔增到867783公擔,1937年出口量突破100萬公擔,達到1029789公擔,桐油價值出口創匯近億元,是中國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在中國抗戰的前三年,由於中立法的存在,中國無法從美國直接獲得軍事援助,國民政府因此把爭取財政支援和貸款作為求援重點。突破口就是——中國的桐油出口。

    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國與美國達成抗戰期間的第一筆貸款協議,即桐油借款。桐油貸款協議規定,美國進出口銀行將向中方公司貸款2500萬美元,年息4.5釐,期限5年,中方公司在此期限內向美方公司出售22萬噸桐油。這筆貸款主要的用途是購買汽車及改善滇緬路運輸。

    桐油借款數額不大,代表國民政府赴美接洽貸款事項的是著名的民間銀行家有著“中國摩根”之稱的陳光甫(1881年-1976年),他說,“為數甚微,不足解我困難”,但它是美國政府援助中國抗戰的第一筆借款,政治意義顯然遠遠大於它的經濟意義。有關各方,美國、中國、日本都毫不懷疑,這是一筆政治借款。

    為達成此項貸款協議,蔣介石曾專門致電羅斯福,強調美援對中國抗戰的重要性。蔣介石說:

    一筆數量可觀的美國貸款將立即加強我國人民的信心,並使我們能更有力和更有效地抵抗日本的瘋狂進攻。

    這筆貸款正值汪偽投敵叛國之時,極大程度上鼓舞了中國抗戰士氣。在貸款協議簽訂後,蔣介石又一次致電陳光甫說:

    借款成功,全國興奮。從此抗戰精神必益堅強,民族前途實利賴之。

    桐油貸款進一步表明美國在遠東逐漸放棄中立姿態,逐漸轉向支援重慶政府。桐油貸款的成功很快在國際上引起連鎖反應。

    英國隨後宣佈對華提供50萬英鎊貸款,支援中國購買英國卡車,並追加貸款500萬英鎊作為中國法幣的平準基金。

    美國再次為中國提供價值2000萬美元的“華錫借款協議”和價值2500萬美元的鎢砂借款協議。雖然按照合同的條款,中方不能購買中立法禁運的軍火,但事實上中方利用這兩筆貸款不僅購買了汽車、兵工物資、航空汽油等軍需物資,還採購了價值268.47萬美元的4.5萬支手槍及其他軍事器材。

    國民政府用桐油打開了美國對華援助的大門,改變了美國對華的政策,極大改變了中國孤立無援的處境。

    桐油貸款對中國抗戰而言無疑是成功的,但美國方面更是獲益良多。美國各方面生產所需桐油原本就是由中國進口,協議的簽訂意味著美國商人實際壟斷了中國的桐油銷售,也同時壟斷了世界桐油市場的價格,只要美國商人在國際市場將桐油轉手銷售就可以輕鬆獲利。對於美國國內而言,對增加就業、恢復和繁榮經濟更是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桐油出口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1947年達805373公擔(相當於80537.3噸),1948年達760925公擔(76092.5噸),1946-1950年,平均年輸出量62686噸。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油桐生產的發展,油桐種植業生產步入了黃金時代。

    抗戰期間美國的財政援助(及以後的軍事援助)具有雙重的性質:它從物質上壯大了中國的抗戰力量,從道義上鼓舞了中國的民心士氣,對支撐國民政府堅持抗戰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這種援助是僅僅給予國民政府的,這個政府是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機構,它具有既抗日,又限共、反共的兩重性。美國的援助也使國民黨頑固派在實行反共方面感到有恃無恐,因而在客觀上增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不安定、不團結的因素,增加了國共分裂、內戰的危險。這雖不是援助者的本意。但卻是歷史的真實。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49)·第五章:走向結盟抗日》(上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停在樓下,第二天有刮蹭找不到肇事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