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西府趙王爺

    關於桐油這種東西,可能現在的年輕人比較陌生。

    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資,實質是由桐樹上結的果子壓榨而成,它的比重比較輕,方便儲存的,而且是不導電的體質,為製造油墨的主要原料之一。

    桐油在實用中,又被歸為生熟兩類,雖然為同一產品但卻有不同的作用。生桐油被用於醫藥和化工,比如製造肥皂、農藥等等。而熟桐油有保養機械的作用,可以延長機械使用時間,比如其製造的油漆,那是工業裝置的一個必須品,沒有油漆那些機器用不了多久的。兩者都是工業發展,機修裝置中,不可替代的東西。

    當然,其用途不僅僅是工業,因為這種油再空氣中會生成一層嚴密的漆膜。所以咱們的古人很早就開始用桐油桐油來保護木器、製造油布、油紙等防水材料。

    工業革命以後,桐油因為其工業用途,需求量猛增。特別是再戰爭時期,桐油更是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

    別的不說,就像坦克、軍艦這些武器裝備,如果沒有油漆保護,那很快用不了多久就得報廢!

    而當時我國是桐油的出產大國,被稱為桐油的“故鄉”,更是全球唯一的桐油出口國。在那個清末到民國那個內外交困的時代,桐油為咱們帶來了大量的外匯,使得這個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在艱難困苦中踽踽獨行。

    特別是在二戰前夕,各國瘋狂的軍備競賽,把桐油的價值推上了頂峰。比如當時的美國,其國內850種工業品,都直接依賴桐油進口,需求量達到了數萬噸。而這些給當時的國民政府帶來了每年近億元法幣的外匯收入。

    到了二戰時期,桐油更是成為了咱們與盟國聯絡的一個重要籌碼。

    1939年的《桐油借款和約》,為中國拿到了美國高達2500萬美元的貸款,而我們只需要分5年償還22萬噸桐油即可。

    這筆貸款可是救命錢啊,其為處在危亡之中的中國,帶來了大量的戰爭物資,有力的支援了抗戰。

    當然,不僅僅是出口創匯,對於工業基礎較弱的咱們,桐油依然有其特殊的用處,其被生產成“能源替代品”,成為了柴油、煤油等物資的替代品,在抗日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國內流行這樣一句話:“一株桐樹抵得過一支機關槍, 一個桐果抵得過一顆手榴彈, 一粒桐籽抵得過一發子彈”。”

    當然,隨著戰爭的結束和科技的進步,桐油逐漸走下了歷史舞臺。但其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其實歷史君小時候見過桐油,那時候每到桐子成熟的季節,家裡人都會背上揹簍去“打筒子”,然後集市上有專門收桐子的。這個桐子拿去就是榨桐油。那時候我們一放學,就就是找桐子,可以賣錢賣冰棒兒的!

  • 22 # 手機使用者南春

    桐油是自古以來的戰略物資,也是民用物資,造船需要大量桐油,自古造船都用木材造船涮上桐油防水浸泡,造成負重,民用很多水桶油桶門窗都會涮上桐油,還有照明。

  • 23 # 俗雅科學

    戰爭與日常生活是完全不同的,絕不能用平常思維去思考戰爭問題。就像桐油、豬鬃,平常時期,完全沒有存在感,但他們卻是戰爭物資。就像一些地區,比如徐州,比如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屬於戰略要地,對普通人而言,完全看不出,對於軍事家,卻是必爭之地。

  • 24 # 大別山鷹

    應該說桐油是過去的重要戰略物資,因為當時工業技術落後,許多物資還依賴傳統的土特產品,桐油作為一種土特防腐材料和潤滑劑,在過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曾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之一。

  • 25 # 歷史知事

    為什麼桐油在戰爭中能成為戰略物資?甚至成為中國經濟命脈?這個問題說起來可就長了。

    桐油是中國特產。早在隋唐時期,中國人民就已開始廣泛利用桐油。《文物》刊物中的《川楊河古船發掘簡報》中說, 隋唐古船“外塗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而且“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這說明,早在隋唐時期,桐油就廣泛應用於造船業之中。不過,近代以前,桐油的用途比較小,主要用於油飾木器、用具、油布、雨傘、船艇及制煙墨等。不僅如此,桐油也沒有形成一定產業,始終只是西南地區農民的副業,沒有受到重視。

    真正發現桐油價值的,是法國人克魯茲,此人發現桐油有很強的乾燥性,防水及防腐等效能均優於亞麻仁油,於是取代亞麻仁油作為油漆主要原料。從此以後,僅僅出產於中國的桐油,一下子名揚世界,其中七成以上出口美國,在中國絲綢、茶葉兩大產業衰敗後的的替代平。1937年之前,我國桐油出口佔出口總量的一成以上,為我國帶來了7000萬元以上的巨大經濟利益。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桐油依舊沒能實現對世界工業用幹油的統治權。以美國為例,全面抗戰前,美國自產、進口亞麻仁油價值達6000萬美元,進口桐油價值1500萬美元。可見,中國的桐油,並不能滿足世界所需。

    美國作為桐油的主要消費國,自然不願意把這個把柄交給中國,於是他們開始從中國帶回桐樹種子,在佛羅里達州等地試種,但是收效甚微。以佛羅里達州為例,1920年佛羅里達州有3000株,1923 年增至14000株,1930年又增至60萬株。可是,與中國桐樹種植的852500畝龐大面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因此,隨著戰爭威脅的迫近,美國進口中國桐油,開始大幅攀升,到1936年直接增加到了12760萬磅。恰在此時,日本入侵中國,長江航運切斷,桐油貿易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讓美國無法購買到優質且足量的桐油。

    對於美國來說,主要的貿易伙伴毫無疑問是日本,這決定了在中日戰爭中美國自然而然會站在日本一面拉偏架。1935年美國在日本的貿易總量是對華貿易的3倍以上。美國在日本有直接投資3.87億美元,在中國只有1.32億美元。正因如此,美國為日本侵華戰爭提供了53%以上的軍需物資,美國的鋼鐵、火藥、軍服和罐頭,源源不斷輸送到日本支撐起日本龐大的戰爭機器。

    不過,隨著桐油貿易的日益緊張,美國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的價值,開始對中國抗戰提供支援。1939年2月18日的“桐油借款”開闢了美國支援中國抗戰的先河。

    桐油借款中,美國的世界貿易公司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借款,這些借款主要用桐油進行償還。中國拿著這些借款可以購買大量美國的農產品和工業品。這樣,以桐油貿易為掩護,美國終於猶抱琵琶半遮面開始了對華援助。

    美國人挺精明的,一方面賺了中國的錢,一面又不得罪日本,在中日之間大發戰爭橫財,這算盤打得可真精。

    隨後的幾年,中國的海上陸上通道被日本堵死,無法從外國進口原油。於是桐油成了替代性的產品,不少企業用桐油提煉成汽油、柴油、煤油來使用,緩解了我國油料短缺的問題。

    你難以想象,作為一個貧窮的農業國,與日本這樣一個發達工業國對抗,幾乎是沒有勝算的。而桐油這個不起眼的農產品,居然成了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一個王牌,對我國扭轉抗日敗局起到了一定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停在樓下,第二天有刮蹭找不到肇事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