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雯雯聊熱劇

    大家都知道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創立的,也是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的能力統領整支北洋新軍,所有個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 建立勢力範圍,主要分為三個主要的派系:皖系,直系,奉系。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支配。

    先來看看皖系的代表人物以及下場:代表人物就是段祺瑞,他在日本人支援下,控制著皖,浙,閩,魯,陝等省。1920年的時候,直皖戰爭爆發,直皖戰爭把段祺瑞苦心經營起來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輸得精光,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慢慢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直系的代表人物是馮國璋,他在英國人的支援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1926年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當時的直系軍代表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戰爭中被國民革命軍收編或者接散。

    奉系代表人物就是張作霖,他佔據著東北三省,經營這東北,也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的,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與張作相,萬福麟聯名通電,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東三省,熱河省同時改旗易幟,幾將過去的東北懸掛的五色旗取消,改懸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奉系軍閥成為歷史。

  • 2 # 小鎮月明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分別是直系,皖系和奉系。

    直係軍閥,其軍閥領袖多出於直隸,因此稱為直係軍閥。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

    第一任老大為馮國璋,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相繼成為過直系老大。直系退出歷史的舞臺在北伐戰爭期間,當時北伐的三大目標中,吳佩孚、孫傳芳都屬於直系。

    透過北伐戰爭,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部隊被北伐軍消滅,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皖系軍閥,引起首領段祺瑞出身安徽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其中段祺瑞和徐樹錚是最為核心的人物,徐樹錚收復過內蒙古。

    段祺瑞的皖系一直以北洋正統而自居,卻是北洋三大系中最早滅亡的一個派系。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因為奉系軍閥張作霖幫助直係軍閥,導致皖系大敗。段祺瑞苦心經營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至此,基本可以看做皖系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後來在1924年間段祺瑞短暫復出過。

    奉系軍閥,因首領張作霖出身於奉天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楊宇霆等人。

    關於奉系和張作霖父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1927年,張作霖就認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最高統治者。

    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繼任奉系老大。從個人角度來說,從張作霖死的那一刻,奉系就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 3 # 四川達州人

    袁世凱死後北洋分裂,主幹是直系皖系,還有旁支的奉系。

    先說皖系。

    段祺瑞本人有能力,但沒多少直屬武裝,其餘皖系大將倪嗣沖等實力一般,尤其1920年直皖大戰後皖系精銳損失殆盡,嫡系參戰軍徹底崩潰,只剩下了浙江督軍盧永祥苟延殘喘,皖系基本退出爭霸舞臺。

    小軍閥盧永祥:

    直系

    此後中央政權唱主角的就是直系及後起的奉系軍閥。

    直系軍隊多,佔據長江流域及華北。但總體來說派系也多,尤其首領馮國璋死後繼任者的曹錕能力不足,這是硬傷。

    能力強但資歷不足的吳佩孚:

    1924年直奉大戰關口之上,馮玉祥回京發動兵變扣押總統曹錕,直系遭到重創,最終分裂為吳佩孚及孫傳芳兩部分。

    死於施劍翹報復的孫傳芳:

    北伐軍興,吳佩孚最先失敗。1927年8月龍潭決戰後孫傳芳也精銳盡失,狼狽下野。直系基本崩潰。

    奉系

    應該說,張作霖能力與實力皆強。從一個綠林好漢洗白為官軍營長,再抱袁世凱大腿掌握東北全境,擁有陸海空軍,坦克飛機甚至航空母艦的三十多萬大軍。

    自1920年開始向華北地區滲透,奉系擴張多年但也遭遇了諸多的損失,比如郭松林叛亂,被北伐軍打擊,張作霖被炸死,楊宇霆被殺等。張學良1928年宣佈易幟,標誌著奉系在理論上消失了。

    不過,第二代實在不敢恭維。

    代之而起的東北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獲得巨大的收穫,成功控制華北,可隨後就因九一八而成為喪家之犬。西安事變後,東北軍16萬武裝被分割5個軍分別東調,經藍黨摻沙子,戰損補充等更換吞併行為,東北軍基本被中央化。

  • 4 # 度度狼gg

    嚴格說來,張作霖的奉系並不算北洋軍閥 ,這個土匪出身的“張大帥”並不是袁世凱北洋軍系統,完全是靠自身的力量在關外打出一片天地,在袁世凱成為民國大總統後,已經雄踞關外的張作霖識時務地宣佈了效忠,袁世凱沒有餘力插手東三省,也就順水推舟。

    之所以將張作霖的“奉系”歸為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因為狡猾的“張小個子”一直覬覦北平政權,以軍事實力做後盾,在不到五年時間裡先後搞垮了自北洋軍分裂而成的直皖兩系,到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時,張作霖已經入主北平,成立了安國軍政府,就任安國軍大元帥,是北方最有實力的軍閥。

    第一,搞垮皖系。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統內無人再有他的權威,幾員大將雖然沒有公開分家,但是已經各有算盤和地盤,主要形成兩股勢力: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軍事領袖)為首腦的直系;以段琪瑞、徐樹錚(軍事領袖)為首腦的皖系。

    馮國璋早逝,直系曹錕當上大總統,皖系段琪瑞成為國務總理,互相爭權,互不相讓。一戰爆發後段琪瑞借成立“參戰軍”的名義開始擴大武裝力量,引起直系不滿和警覺。張作霖趁機與直系結盟,出兵關內,夾擊皖系。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段琪瑞敗北,麾下“定國軍”基本覆沒,從此皖系再無軍事實力,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搞垮直系。

    段琪瑞居然出局,北洋政權的爭奪者只剩直奉兩家,老大隻能有一個,於是曾經的盟友火速翻臉。1922年爆發第一次直奉大戰,張作霖入關部隊大敗,縮回山海關外,談和;兩年後捲土重來,在直系內應馮玉祥的配合下擊敗吳佩孚,入主北平後再次擊敗馮玉祥的國民軍,終於成為北平政權的老大。

    第三,直系消亡。

    吳佩孚兵敗山海關外逃往湖北,在兩湖和河南南部直系還有一定軍力,與另外一個直係軍閥分支“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部互為犄角,1926年9月蔣介石北伐軍自廣東出發,吳佩孚和孫傳芳盤踞的華中和華東首當其衝,到1927年初,吳佩孚被粵系北伐軍打垮,孫傳芳被黃埔系和新桂系北伐軍聯手打垮,直系退出歷史舞臺。

    第四,奉系歸順。

    北伐軍渡過長江與張作霖部接火,河南前線張學良不支,山東前線張宗昌潰敗,與此同時,西北軍馮玉祥部和晉軍閻錫山部宣佈效忠國民黨參加北伐,三打一,張作霖大勢已去,決定逃離北平退回關外老巢,被矛盾漸深的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接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後,為了能在國民政府羽翼下對抗日本勢力,1928年宣佈東北易幟,全體加入國民革命軍,奉軍改稱“東北邊防軍”,奉系這個名字不存在了。

    第五,奉系消亡。

    東北軍雖然歸順中央,實際上軍政是獨立的,奉系換湯不換藥而已。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退到關內,被蔣介石先後調往華中和西北“剿共”,直到西安事變爆發。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東北軍成為一盤散沙,被蔣介石分割混編到各個戰區,奉系作為一個單獨政治勢力才算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5 # 涼粥牧

    北洋軍閥在袁世凱死後逐漸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先後把持北京政府。但三派領袖無人能達到袁世凱的政治威望和都不具備統一中國的實力,導致中國在袁世凱死後出現了軍閥混戰的局面。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年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北洋正統自居,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1917年 主張參戰的段祺瑞與反對參戰的黎元洪矛盾激化爆發“府院之爭”。 辮帥張勳趁機進京擁溥儀復辟 段祺瑞馬廠誓師擊敗張勳“三造共和”。 重掌大權的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南方掀起護法運動。南北戰爭爆發,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積極擴軍備戰與主張和平統一的直系首領馮國璋矛盾產生分歧。同時皖系的親日政策與武力統一政策也招致全國的人民的不滿。1920年直皖矛盾激化,直系聯合奉系發動直皖戰爭。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退出了中國權力舞臺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後,皖系不在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漸被直系奉系吞併消滅。此後雖然有盧永祥聯合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1919年直系首領馮國璋病逝,曹錕吳佩孚成為了直系的新首領。1920年直系聯合奉系擊敗皖系後掌握北京政府的大權,直系在把持北京政府後迅速擴張,先後佔領直魯豫蘇陝及兩湖等地。1922年直系與奉系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擊敗張作霖。擊敗奉系的吳佩孚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掌握著直系絕大多數的軍隊。更是等上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被譽為“中國最強的男人”,被認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人。但直系同皖系一樣,其興也勃焉,敗也忽焉。直系在擊敗奉系之後倒行逆施面臨著巨大危機,對外由於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鎮壓工人運動等事件招致全國人民的不滿,張作霖在被擊敗後在關外厲兵秣馬準備捲土重來,直系內部也有越來越多反對吳佩孚的人(如馮玉祥)。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前往山海關迎擊張作霖,馮玉祥在後方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腹背受敵兵敗南逃。直係軍閥統治也宣告結束。

    與皖系不同的是,直係軍閥是敗而不亡,依舊擁有雄厚的實力,吳佩孚在失敗後退往兩湖,孫傳芳異軍突起,擊敗南下的奉系勢力挽救了直系的危機,佔據東南五省,與昔日的老上級吳佩孚平起平坐。而馮玉祥從直係軍閥中獨立出來,成為西北軍閥。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先在兩湖擊潰吳佩孚的主力,後進入東南擊敗孫傳芳。至此直係軍閥才徹底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1924年張作霖聯合馮玉祥擊敗吳佩孚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權。1925年張作霖乘勝追擊在關內再次擊敗直系。並推舉段祺瑞為臨時執政。1925年奉系軍隊佔領上海勢力到達頂峰。但面臨直系的反撲和內部危機。年底郭松齡聯合馮玉祥倒奉因日本干涉失敗,同時張作霖聯合吳佩孚開始倒馮,割據東南的孫傳芳起兵反奉,奉系的勢力被擊退。

    1926年國民軍北伐,吳佩孚孫傳芳先後被擊敗。1928年蔣介石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發動二次北伐,張作霖不敵,敗退關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東北易幟)

    1928年張作霖宣佈退回關外,宣告北洋軍閥在鬥爭中徹底失敗,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宣佈擁護三民主義和國民政府,東北易幟。自此不僅奉系軍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北洋軍閥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完成上了形式上的統一,中華民國的法統也由北洋政府轉移到了國民政府的手中。開始了蔣介石的時代。

  • 6 # 史論縱橫

    北洋十六年,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前四年從1912年到1916年是袁世凱主導北洋政府期間,第二個四年1916年到1920年是皖系段祺瑞統治時期,第三個四年是1920年到1924年是直系曹錕、吳佩孚統治時期,最後一個四年則是1924年到1928年奉系張作霖統治時期。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在袁世凱死後,三大軍閥相互爭奪北洋政府的主導權,第一個登場的就是段祺瑞,段祺瑞作為皖系的領頭人,主張武力統一南方,但是段祺瑞是因為政治手腕和公眾影響力而掌握政權的,和軍隊聯絡不是太深,1917年張勳率不足萬人的軍隊就開進北京,可見皖系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後來和直系不和,直系聯合奉系發動了直皖大戰,皖系的段祺瑞和徐樹錚都下野,雖然段祺瑞後來又活躍在北洋政府,但是已經是直系和奉系的天下了。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1920年是直系聯合奉系取代皖系的時期,直系的曹錕成為大佬,1922年直系和奉系不和爆發了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被趕出山海關,從1922年到1924年是直系的巔峰時期,直系的吳佩孚還被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中國最強人。被趕出關外的張作霖不甘心失敗,整軍經武后發動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於奉系有備而來,並且直系的馮玉祥陣前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導致直系大敗,直系雖然失去北洋主導權,但是吳佩孚和孫傳芳後來又發展起來。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一舉打入關內,勢力一度發展到江蘇安徽,然而,1925年在浙江的直系旁支軍閥孫傳芳率先發難,先後佔領江蘇和安徽等地,緊接著郭松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反奉給張作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到1926年奉系才喘過氣,而蔣介石已經開始北伐了,在相繼打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後,張作霖決定退守東北,結果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國的統一。

  • 7 # 北方木喬

    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而這三個軍閥,在當時的中國,坐擁重兵,統治一方,都擁有能夠攪動風雲變化的軍事力量。

    一、奉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其實奉系軍閥,在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之後,便開始走向沒落。尤其在張學良東北易幟以後,這也成為了奉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的分水嶺。1928年張學良通電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宣佈效命於國民政府,這也同樣為以後張學良不抵抗事件種下了因果。

    在興安嶺“中村事件”之後,日本正式加大兵力與速度,全面對東北地區進行佔領,並建立了“偽滿洲國”,至此,奉系軍閥在張學良的手上,算是逐步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二、直係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直隸省出身的一些政治頭目,如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人,組成了直係軍閥。

    然而直係軍閥的存在,一直在奉系與皖系軍閥之間做夾縫生存,一頭要對抗皖系的騷擾,一頭又非常忌憚奉系的實力。

    在1924年爆發的直奉第二次大戰中,由於馮玉祥的兵變,直系大敗,至此一蹶不振。到了1926年國共合作期間,直係軍閥已經徹底解散,退出歷史舞臺。

    三、皖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段祺瑞其實還算是個厲害人物,在袁世凱死後,也曾短暫執掌北洋大權。但由於段祺瑞是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不論是國民政府,還是各地軍閥,都非常不喜歡他。

    所以,這就造成了段祺瑞掌控的皖系軍閥勢單力薄,得不到其他勢力的支援。在直系與奉系的聯合軍事打擊下,皖系軍閥戰敗,段祺瑞下臺。至此,皖系軍閥像春冰消融,逐漸的也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之上。

  • 8 # 月曉YB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退出歷史舞臺,一言以蔽之:內憂外患。如果說在中華民國,有一段時間最讓人感到迷茫,那無疑是後袁世凱時代。老袁去世之後,北洋眾生群魔亂舞,很難找到一個聲望和實力都能與袁世凱匹敵的強勢人物,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他們內部還不團結,也就是題目裡所謂的北洋三派。袁世凱去世之後,政壇中出現的第一個強勢人物是皖系的代表:段祺瑞。段祺瑞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因此他能夠執北洋牛耳。但是也正因為他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袁世凱對他有很大的顧忌,因此他個人的武裝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皖系在初始階段,可以說是有政治而無軍事。段祺瑞對自己的硬傷也瞭然於胸,因此在他任上極力的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他的智囊徐樹錚一直在做這件事情。而擴軍這事是會引起輿論對手的攻擊的,再加之徐樹錚不擇手段,與日本人西原龜三過從甚密,因此段的倒臺,和外界的輿論壓力是分不開的。可是坦率的說,段祺瑞的政治智慧和用人的手段,和袁世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段的固執,使得他偏聽偏信,特別的護短。他任上,把他的心腹都安插國家的各個角落,而且他的人還總是患得患失。內部出現破裂,成為了老段下臺的催命符。最後一點,徐樹錚。段祺瑞是成也徐樹錚敗也徐樹錚。徐樹錚不僅能幫段祺瑞出謀劃策,也能幫他招災惹禍,最終由於得罪了曹錕,直皖戰爭,不到一週,皖系打敗虧輸,自此退出歷史舞臺。皖系之後是直系,曹錕和段祺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但是,看似相反的兩極卻殊途同歸,內部矛盾處理的相當狼狽。直系掌握政權之後,一分為三。曹錕保定派,吳佩孚洛陽派,曹銳天津派。這三派有交集也有矛盾,而曹錕這種好說話的性格,非但沒有使利益最大化,卻使得矛盾更加突出。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不摻和。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一觸即發了,吳佩孚才大搖大擺的從洛陽趕來北京。人事關係處理不好,這才有戰場上馮玉祥倒戈的一幕。再說直系之後的奉系,張作霖出身草莽,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有他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個“義”字,這個義字。但這個字也成了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時候,他敢於和日本人叫板,日本人都懼他三分。消極時候,就是人人兩面三刀。奉系內部分老派和新派,新派裡面又有陸大派和士官派之分。三者利益矛盾錯綜複雜,最終陸大派的郭松齡因不滿自己的地位,發起反奉戰爭,從而敲響了奉系滅亡的喪鐘。三者內憂雜亂紛繁,但一句話就能概括:人事工作處理不好。而他們又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他們執政時候的中國,並非一個統一的中國。

  • 9 # 秦右史

    1916年,袁世凱逆潮流而死後,北洋軍閥出現了分化整合,先後出現皖系、直系、奉系三大軍閥,這三大派軍閥在割據和互相火拼中退出歷史舞臺。

    在北洋軍閥系統中,皖系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援下,日漸擴大,控制了安徽、陝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勢力很大。直係軍閥則控制長江流域富庶地區,這時的奉系軍閥還在興起中。1917年,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問題,發生府院之爭, 段祺瑞充分顯示了其實力,一時直系落下陣來。

    奉系的名稱,是因首領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其實,大部分人和張作霖一樣是綠林出身的,張作霖用計趕走了皖系督軍段芝貴,在奉天省獨攬大權。三大軍閥之間並不和平,時常混戰。為排擠皖系勢力,馮國璋提出“ 和平統一” 口號,以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曹錕、吳佩孚成為直係軍閥的新頭目後,為了和段祺瑞相抗衡,與南方革命勢力頻頻接觸,並與英美聯絡。

    終於在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結果皖系大敗,段祺瑞下臺,直奉控制北京政府。日本失掉皖系軍閥後,又轉而支援奉系軍閥,結果又爆發了直奉戰爭。最終奉系大敗,退回東北,北京政府完全落入直系手中, 沒想到直系和皖系把持的中央政府同樣腐敗無能,民不聊生。

    曹錕、吳佩孚妄圖依靠英、美勢力, 用武力消滅異己,1924年9月,,張作霖率奉軍 15 萬,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果直系大敗,吳佩孚率殘部南下逃到長江流域。隨著進一步的分化整合,北伐前的軍閥主要有張作霖的奉系,吳佩孚的直系,控制長江中游,孫傳芳的直系,控制長江下游和津浦路南段。

    廣東革命軍的北伐,這三股勢力中孫傳芳和吳佩孚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就被消滅,1928年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獲得了統一,也宣告了北洋軍閥的消亡。

  • 10 # 大將軍威武K

    北洋三大軍閥是指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馮國璋、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

    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絕望而死。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擔任國務院總理。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總統與總理圍繞是否對德國宣戰發生爭論。段祺瑞倚仗日本支援,因此主張對德宣戰,以此獲取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擴充皖系實力。但是段祺瑞的提案遭到國會拒絕,惱羞成怒的段祺瑞企圖解散國會不成,反被得到國會支援的總統黎元洪下令免職。

    段祺瑞被免職後躲到天津,開始鼓動皖系八省督軍宣佈獨立。毫無軍權的總統黎元洪無奈之下調駐紮江蘇督軍張勳帶兵進京調停。不想張勳也被段祺瑞買通,一進北京就扶持前清廢帝溥儀復辟,將黎元洪趕下臺並解散國會。這一舉動引起舉國憤怒,國內各個階層以各種形勢聲討張勳復辟的行為。黎元洪被逐出北京後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行總統職權,同時恢復段祺瑞的總理之職,共同對付張勳。段祺瑞見形勢不妙,急忙打起反覆闢的旗號組織討逆軍進攻張勳。張勳哪裡抵擋得住全國反覆闢的浪潮,很快被討逆軍打敗,復辟行為僅12天就宣告失敗。

    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擔任總理,但中央政權完全操在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手中。在皖系軍閥統治期間,段祺瑞利用俄國十月革命和蘇俄內戰一舉收復自清朝末期就宣佈“自治”的外蒙古。

    但是段祺瑞依然奉行袁世凱在位時期依靠帝國主義勢力實行獨裁統治、武力統一全國各個階層,特別是南方那些與中央貌合神離的地方實力派。從而引發了南方軍閥以“護法”為名發起的護法戰爭。雖然最後以南北議和而告結束,但是卻埋下了下一次戰爭的隱患。

    圖謀中央政權的直係軍閥利用一戰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舉國震怒的時機,夥同奉系軍閥一道發動了直皖戰爭,一舉打垮了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迫下野,宣告了皖系軍閥統治的結束。

    直係軍閥掌控中央大權後,依然奉行獨裁統治和依靠帝國主義勢力武力統一的政策,比前兩任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直皖戰爭硝煙剛剛散盡就馬上對昔日的夥伴奉系軍閥下手,一舉將其趕出山海關外。對內,其首領曹錕不等總統黎元洪期滿就透過卑劣的賄選方式讓自己上臺取而代之,下屬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效仿,並因此製造了二七慘案。同時,直係軍閥為策動南方各派爭鬥,先後派自己系統的楊森、孫傳芳、沈鴻英派到四川、福建、安徽擔任督軍。

    直係軍閥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不僅引起了全國動盪,同時也加劇了內部的動盪。盤踞在東三省的奉系軍閥為了報當年一箭之仇,決定藉助全國此起彼伏反對直系的浪潮出兵進關,一舉奪取中央政權。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首先暗中策反了直系軍大將馮玉祥,然後與在野的皖系首領段祺瑞和在廣東由蘇聯暗中支援的孫中山結盟,共同反對直係軍閥。隨後,張作霖率奉系大軍入關,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戰爭。就在吳佩孚所部直系軍主力與奉軍在山海關、熱河一線殺得難解難分之際,已經倒戈奉系的馮玉祥突然發動政變,囚禁了直系首領曹錕,控制了北京,並將所部改稱國民軍。後院失火直接導致前線的直軍主力全線動搖,吳佩孚率部在國民軍與奉軍兩面夾擊之中殺出奪路南逃。打敗了吳佩孚,張作霖率奉軍浩浩蕩蕩開進北京,一路追殺吳佩孚直到長江北岸。隨後張作霖在眾人擁戴下擔任陸海空軍大元帥,執掌中央政權,開始了奉系軍閥的統治。

    直係軍閥雖失掉了中央政權,但是其舊部孫傳芳在東南各省逐漸坐大,逃到湖北的吳佩孚也在其幫助下在兩湖落腳,兩邊遙相呼應,一舉將進入長江流域的奉系勢力,完全控制了長江流域中南各省大部。

    而此時在廣東的國民黨勢力在蘇聯幫助下完成了黨政軍的改組,實力開始強大起來,並於1926年開始發起了旨在“推翻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大規模北伐戰爭。吳佩孚、孫傳芳首先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首個打擊目標,直係軍閥再次慘遭毀滅性打擊,吳、孫二人相繼下野,至此,直係軍閥永遠的成為了歷史。

    而還在北京掌握著中央政權的奉系軍閥面對南面如火如荼的國民革命軍北伐行動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在東三省蠢蠢欲動的行徑開始思考自己的命運。1927年上半年,完全控制長江以南的國民革命軍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隨即發動對奉系軍閥的北伐,首先掃蕩了盤踞在津浦路兩側的奉軍張宗昌所部,然後取道河南、山東進入直隸,威脅北京。同時,在第二直奉戰爭後被張作霖貶到綏遠的馮玉祥也率所部國民軍與北上的國民革命軍遙相呼應,橫掃西北各省。此時的張作霖眼見國民革命軍大兵壓境,自己的根據地東三省也被日本人滲透的越來越深。抓大放小,張作霖決定退出北京先回東三省再做良圖。誰知,張作霖剛踏進東三省在皇姑屯就被窮兇極惡的日本人暗殺,臨終前制定其子張學良接任奉系軍閥首領。

    張學良接班後,在國恥家仇面前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於1928年底宣佈改易旗幟,服從國民政府領導。從此,奉系軍閥也成為了歷史。

  • 11 # 一枚明粉

    自袁世凱死後,北洋逐漸分裂,總體分為兩大派系:直系與皖系,皖系在直皖戰爭失敗後基本退出。直系是北伐戰爭退出歷史舞臺的。完整的奉系要到了西安事變之後了。

    1、軍閥演化

    自清末軍興以來,兵歸將有已經成了常態,袁世凱節制北洋六鎮,劉鎮內部又各有歸屬。在袁世凱死後,就逐步明顯了。

    以直隸人為中心的北洋元老與督軍漸漸成為一體,這也很正常,在民國鄉誼勝過政見。主要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

    (北洋軍閥勢力圖)

    以安徽人段祺瑞為核心的督軍漸漸成為一體,主要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等。

    這兩個派系都以北洋正統自居,一直都是面下鬥,面上和。在1918年徐樹錚槍殺陸建章後,開始逐步公開化。

    2、戰爭與派系命運

    直皖戰爭的結果就是皖系大敗,其軍事主力損失殆盡,作為軍閥派系其逐步在歷史舞臺邊緣化。奉系與直系共治天下。

    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戰敗,退回關外自守。直系勢力達到巔峰。

    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戰敗,吳佩孚浮海南下,奉系達到第一次巔峰。

    孫傳芳反奉,直系旁支崛起;郭松齡反奉,奉軍暫退關外。

    (第二次奉直戰爭)

    南口作戰,奉軍掌握北方,隨著北伐軍打到河南、長江一帶,直系吳佩孚退出歷史舞臺,孫傳芳也納入奉系。一直推戴張作霖為最高統帥,奉軍達到第二次極盛。

    在二次北伐後,奉軍退往關外,改旗易幟,擁護統一。但實際上還是自成一體。

    3、奉系的第三次巔峰與瓦解

    中原大戰,張學良率兵入關,一下獲得了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平津兩市的控制權,勢力再次達到極盛。

    (三次戰爭與奉系的三次極盛)

    隨著九一八事變、熱河作戰,東北軍丟失東四省,客居河北,地盤迅速減小。

    在之後更是調發陝西。在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扣押,在善後中,東北軍逐步瓦解,不再作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集團二存在。

    總結:

    北洋三大派系,皖系退出歷史舞臺最早,直系在北伐戰爭中退出,奉系到了西安事變善後處置才瓦解。興亡聚散,歷史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彭濤,楊天宏.“另類戰爭”:北洋時期直皖軍閥的武力統一[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03):148-159.

    馮一鳴,田亮.陝西停戰問題之於1919年南北和議[J].蘭臺世界,2017(22):95-97.

    吳吉利. 北洋初年陸軍改造論評(1912-1916)[D].華中師範大學,2016.

    羅志田.轉折:1924—1926年間北洋體系的崩潰與南方新勢力的興起[J].近代史研究,2011(04):149-159.

  • 12 # 歷史軍魂

    皖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1916——1920)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同年6月在絕望中病死。繼任總統的是黎元洪,皖系首領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北京政府的實際權力掌握在段祺瑞手中。1924年的直皖戰爭,皖系戰敗,從此皖系退出了歷史舞臺。

    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1920-1924)

    直皖戰爭之後,直係軍閥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時與直系能夠抗衡的是關外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奉系軍閥張作霖不算北洋軍閥的嫡系,而是自成一系。張作霖也是有野心的,他也想控制北京政府。為此,奉系和直系發生了兩次戰爭。第一次是1922年的直奉戰爭,奉系的張作霖戰敗退居關外。張作霖退居關外後進行了改革,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戰敗,奉系的張作霖控制了北京政府,但是直係軍閥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

    北伐的物件為直系的吳佩孚、孫傳芳和奉系的張作霖,經過第一次的北伐戰爭,到1927年吳佩孚和孫傳芳才退出歷史舞臺。奉系的張作霖由於遠在關外,國民政府直到1928年才實行第二次北伐。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之後,少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舊軍閥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蔣介石、閻錫山、李宗仁等新軍閥。

  • 13 # 漩渦鳴人yy

    說起來這件事情的話要敘述起來可以列一個簡單的編年史。

    我們都知道北洋軍閥有三大派系。皖系,直系和奉系。

    我們只需要記住三個主要的人物,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曹錕和縫隙的張作霖,因為這三個人的。輝煌和落寞代表著各自不同派系的輝煌和落寞,而三個派系最終角逐的中心在北京城。

    首先崛起的是段祺瑞,當時,辮子軍入京,張勳復辟!扶植溥儀做皇帝,順手加曹錕和段祺瑞直接趕出了北京城。

    兩位大佬自然不服啦,當初袁世凱把溥儀給拉下位子的,你現在當著老主子的零錢把這個人又重新扶植上位了,你到底什麼心態?二話沒說,段祺瑞直接早日本人借錢說我要借錢,我借了錢之後我要拉軍隊拉了軍隊之後我要去幹死那個張勳。

    然後段祺瑞拉起了皖系的底子,出兵將北京城的張勳給趕了出去,並且自己親手主持北京城內的事務,由此開啟了皖系控制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一個歷史時期。

    在這個時候,三個不同的事例反映各自不一樣。首先第一個日本人。日本人說段祺瑞大佬,你借了我的錢了,你是不是該還一下錢啊?段祺瑞說我沒錢,你要跟我要中國土地和資源,我也不能給你,要不你再多借我一點錢,結果日本的銀行因為這一次貸款還自殺了好幾個人。

    曹錕自然就不服啦。當初袁世凱剛死的時候曾經指定曹錕作為主持人,你段祺瑞只不過把張勳趕出了北京城,你就這麼得瑟啦,是不是忘了老主人當時是怎麼跟你說的,結果曹錕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積攢力量組建起來,直系力量,然後和南方的革命黨一起聯合,發動了直皖戰爭,段祺瑞被趕出了北京城。曹錕入主北京城。

    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落敗,帥軍退回了關外,但是不甘心失敗的張作霖聯合的在西北的馮玉祥雙方共同出兵北京城,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奉系的勝利作為終結,馮玉祥佔領了北京城,並且軟禁了曹錕。

    奉系開始主導北京城,並且進入了稱雄北方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候,吳佩孚,孫傳芳為首的直系的殘餘力量開始在江南地區做起了地頭蛇,結果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時代。

    這個時候,北伐軍開始北伐,並且相繼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鑑於北伐軍銳利的進攻鋒芒,奉系軍團退出了北京城,退回了關外,至此,北洋軍閥掌控中國北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後來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逼迫張學良向日本人投降。張學良關外易幟,北洋軍閥徹底推出了歷史舞臺。

  • 14 # 清水空流

    北洋三大軍閥脫胎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袁世凱死後形成三大派系、也就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此三個軍閥派系是當時中國最具軍事,經濟,政治實力的三個,因此被並列三大軍閥。他們三個也曾經統治過北京政府。所謂的北洋政府指的就是他們。直系與皖系完全袁世凱的班底。奉系應該是屬於自己“發家致富”。國民黨北伐就是為了消滅這些軍閥。也就是說他們都基本上被國民黨消滅和同化。

    直係軍閥的頭領是擔任過北洋政府的代總統的馮國璋,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三傑龍虎狗),馮國璋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是袁世凱一手培養和提拔起來的將領。馮國璋的勢力主要字在以南京為中心南方地區。之所以稱作直系。因為大都出身直隸省,故稱為“直系”,政治上親英美。主要人物包括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國璋死後。曹錕吳佩孚繼任直系首領,曹錕在23年當上北洋總統,直係軍閥達到政治頂峰。就此引發皖系奉系聯軍討伐直系。也就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因馮玉祥臨陣倒戈,吳佩孚功敗北。1926年國民革命軍起兵北伐,直系到敗於國民革命軍,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皖系軍閥的頭領是以段祺瑞為首。段祺瑞也是北洋三傑之一。擔任過北洋政府執政總理,執掌北洋政府數十年。之所以稱之為皖系,是因為大多是安徽(簡稱皖)人。勢力範圍是黃河以北的地區。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皖系軍閥依靠日本為主,皖系以袁世凱接班人自詡。皖系起事最早。興盛最高,實力最強。但也敗的最早。可以說,自徐樹錚死後,皖系就走向下坡路。段祺瑞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皖系也最終在覆滅於北伐軍中,而段祺瑞晚節不虧,值得的讚賞。

    奉系軍閥完全是自己發展起來的,根基最厚,勢力最強,奉系軍閥首領是張作霖,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總統,奉系軍閥勢力範圍是東北三省。主要將領包括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張海鵬、張宗昌、馬占山、許蘭州。1928年張作霖被北洋軍擊敗退回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殺。其子張學良繼任東三省奉系首領。奉系是三大軍閥裡和平解決的,1928年張學良易幟。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全國在名義上出現了統一的局面。三大軍閥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 15 # 國史拾遺

    北洋三大派系是皖系、直系、奉系。

    段祺瑞的皖系在袁世凱死後是第一大勢力,但卻最早退出歷史舞臺。

    段祺瑞先是利用張勳復辟,驅逐了總統黎元洪。之後他又逼迫總統馮國璋辭職。但是皖系的囂張跋扈也得罪了很多人。直系馮國璋雖然下野,但是吳佩孚開始崛起,曹錕成為直系的新首領。張作霖看到皖系逐漸不得人心,也轉而投奔直系。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吳佩孚擊敗了皖系軍隊。段祺瑞下野。到1924年的時候,段祺瑞被張作霖、馮玉祥請出來,擔任臨時執政。但此時皖系的實力已經很弱,段祺瑞權力有限,相當於傀儡。1年多後,段祺瑞被馮玉祥驅逐下臺。皖系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920年,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與奉系聯手,擊敗了段祺瑞。到了1922年,吳佩孚又擊敗張作霖,將奉軍趕出了關內。之後直系開始控制中央政府。曹錕一心想當總統,驅逐了總統黎元洪,並賄賂議員,當上了大總統。直系因此大失民心。張作霖在戰敗之後,勵精圖治,精心備戰了兩年多。而直系各首領麻痺大意,對奉系掉以輕心。直系內部矛盾也開始增多,曹錕部下,就分為保定派、天津派、洛陽派,各方爭鬥不休。1924年,直系與奉系又爆發了戰爭。吳佩孚在山海關抵抗奉軍,戰事膠著,情況對直系並不利。直系大將馮玉祥,一向與吳佩孚不和。他突然帶兵返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了曹錕。直系軍隊軍心渙散,被奉軍擊潰。直系失去了北方地盤。

    但直系依然控制有南方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蘇等地,依然很有實力。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擊敗了吳佩孚、孫傳芳。從此直系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1924年張作霖擊敗吳佩孚後,控制了北京政府。之後奉軍最遠打到了上海,控制了山東

    江蘇、上海等地。但之後奉軍被孫傳芳擊敗,退出了江蘇、上海等地。1926年國民革命開始北伐,奉軍又被擊敗,丟掉山東、河北、北京等地,地盤僅剩東三省。之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九一八事變後,奉系丟掉了東北地盤,東北軍進入內地。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大將王以哲被激進派刺殺,東北軍群龍無首、分崩離析,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16 # 契闊談燕

    先後順序為皖系(1916 -1920),直系(1920 -1924)奉系(1924-1928)

    袁世凱稱帝后,遭到各方反對而被逼到絕境。之前還 西山養病 的段祺瑞立刻派其心腹徐樹錚聯絡北洋內部的反袁反帝勢力在外生火。如唆使陝西督軍陳樹藩獨立,逼走袁的親信等做法,氣的袁世凱一命嗚呼。為自己贏來了再造共和的美名,得到了南北兩方的支援,又在暗中獨攬大權組織起了責任內閣並出任總理,架空了非北洋系的大總統黎元洪,成為了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段祺瑞將黎總統看作一個蓋章機器,不斷擬定閣員名單,培植親信逼黎元洪蓋章同意。此時的中央大員與京畿守備部隊的將領幾乎全是皖系成員,且皖系佔據安徽,浙江,山東,陝西等內地省份,背後有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援。段祺瑞更是藉著一戰爆發,向日本借款,大肆編練參戰軍,僅其直屬軍隊就新編了四個師,全套的日式裝備,戰鬥力強悍,一直要南下武統中國。段的心腹愛將徐樹錚出任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並收復外蒙,此時皖系不論武力還是聲望達到頂峰。但其與直奉兩系的矛盾也不斷激化,終於在1920年的7月,直皖大戰爆發,皖軍雖然裝備好,但段祺瑞過於注重政治而疏於軍事,且皖系將領矛盾較大,直系聯合奉系南北夾擊,將外強中乾的皖系一舉擊潰,從此皖系淡出政治舞臺,三片自留地也被人逐步吞併,只剩浙江一省。

    此後直奉共同執掌北京,但兩派分贓不均,且因梁內閣的事產生分岐於1922年爆發直奉戰爭,奉系軍閥掌門人張作霖率12萬大軍進逼關內,直軍總司令吳佩孚分三路大軍迎敵。此時的奉軍成份混雜,戰鬥力差,主力很快就戰敗,只有張學良訓練的新式軍隊建制較完整,頂在山海關掩護張作霖逃回東北。此時奉系閉關自守,暫時離開權力中心,一心整軍紀武,發展軍備財政。直系真正掌握了中央大權又接收大量奉系潰軍,實力大增,佔有關內大部分地區。1923年直系掌門人曹錕透過賄選當上總統,吳佩孚則在洛陽練兵,此時的直系看似強大,實則貌合神離,分裂為保津派和洛陽派,內部偶有摩擦,但短暫的維持著和平。

    到了1924年,經過了兩年整軍紀武的奉軍實力大增,張作霖不甘屈居關外,便藉著江浙戰爭爆發揮師入關,吳佩孚立刻反抗,雙方在九門口血戰。其後直軍將領馮玉祥倒戈,回師北京,囚禁曹錕導致直軍大敗,吳佩孚乘軍艦逃走,奉系掌握北京政權。

    此時奉系勢力延伸至江蘇,在奉系掌握中央大權時與南方的直系將領孫傳芳產生過沖突,發生過郭松齡倒戈等事,張作霖於1927年就任安國軍陸海軍大元帥,在與北伐軍的作戰中失敗,在退回關外時被日軍炸死。其子張學良繼其衣缽,宣佈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

  • 17 # 史不知味

    北洋政府掌舵16年,始於1912年袁宮保一手柄國,終於1918年張作霖返回奉天途中遭遇意外而小張易幟。

    這16年又可大致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時期則又大致可以算作4年。

    第一個時期,也就是1912年至1916年,這一時期是袁宮保柄國時期。

    第二個時期,也就是1916年至1920年,這一時期是段祺瑞執政時期。

    第三個時期,也就是1920年至1924年,這一時期是曹錕、吳佩孚掌舵時期。

    第四個時期,也就是1924年至1928年,這一時期即為張作霖掌舵時期,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時期。

    所謂北洋三大派系,也就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先後以馮國璋和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以及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當然,和皖、直二系比起來,奉系實際上並非北洋嫡系,但是後來發展壯大之後也就以旁支取代主脈了。

    北洋系之所以會分成皖、直、奉三系,則是袁宮保死後的事。

    他在開歷史倒車稱帝之前其實一直壓得住場面,所以雖然也是小山頭林立,但終究還未各自自成一系。

    1916年袁宮保病逝之後,因為以段祺瑞在北洋系內最有聲望,所以北洋系眾推段為袁的繼任者。

    這聲望從何而來?北洋六鎮,老段出任過第三鎮、第四鎮和第五鎮的統制,曾督理北洋武備學堂,曾任陸軍行營軍官學堂總辦。

    老段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遵從老袁遺囑讓黎黃陂繼任總統一職。

    不過,北洋政府實際上仍是段祺瑞掌舵。

    1920年段祺瑞和曹錕、吳佩孚爭鬥之時,輸給了吳佩孚,所以只能通電下野,於是北洋政府“舵手”又變成了曹、吳。

    為何不是馮國璋?馮國璋在黎、段之爭以後入京當了一年代總統,但是沒能去掉頭頂那個“代”字,曹、吳又已趁他不在而崛起,所以老馮只能選擇蟄伏,但卻在1919年12月病逝於天津。

    曹錕雖以賄選的方式當上了總統,但是直系真正能做主的人卻是吳佩孚,因為兵權在老吳手上。

    老吳掌舵北洋之後,不停擴充實力,到1924年之時達到頂峰,也因此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被稱為“最強者”。

    然而,老吳卻在達到巔峰之後沒過多久就跌落到了谷底。

    1924年強勢崛起的張作霖率軍攻來,因為老馮的“配合”,吳佩孚輸給了張作霖,於是北洋舵手再度易位。

    實際上早在1922年的時候張、吳二人就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打了一次,只是那時候老張並非老吳對手。

    當然,吳佩孚在1924年也沒有徹底地輸光家當,至少退守到鄂省之後還一直撐到了1927年。

    老馮1924年在背後捅了老吳一刀之後,曾當了一段時間的北洋舵手,那段時間算是他的一個巔峰時期。

    只可惜,老馮後來還是輸給了老張,將舵手之位讓給了老張,老張也因此成為了北洋最後一個舵手。

    1926年北伐軍興,但是北洋系中的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等人仍陷於內鬥之中,最終被逐個擊破。

    1928年張作霖一時之間已是四面楚歌,於是決定返回奉天,不料卻在途中遭遇了襲擊而喪命。

    老張死後,小張成為了奉系第二任當家,但因為無力招架複雜的局勢而選擇了易幟。

    於是,張作霖的去世也就為北洋政府劃上了一個句話。

    也許是個巧合,在張作霖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1928年6月3日,黎黃陂也因此突發疾病而病逝津門。

    黎、張二人一前一後離世,算是帶走了一個時代16年的風雲。

  • 18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北伐前北洋軍閥三大派系的形勢

    1、直係軍閥

    直系嫡派的吳佩孚失敗再起後,與奉系結合打敗國民軍,據有湖北、河南兩省(湖北督軍原為蕭耀南,1926年二月,蕭氏暴死,由吳佩孚委陳嘉謨繼任,受吳節制。河南自國民軍敗去後,靳雲鶚、寇英傑皆有宰制豫省之野心,由吳佩孚調和,任寇為豫軍總司令,靳為討賊聯軍副司令兼豫省長),及直隸之保定、 大名一帶,京漢線的全部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直系後起的巨頭孫傳芳以南京為根據,宰制蘇、浙、閩、皖、贛五省,對於吳佩孚雖表示 尊崇,但已不欲居其下風,其實力亦在吳之上, 自取得五省地盤後,頗想作三國時代的孫吳。

    2、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自將國民軍趕出北京後,在關內據有京奉線及津浦線的北段,李景林為張作霖所惡被迫失勢,直督的位置由張氏授諸張宗昌的部屬褚玉璞,山東仍屬之張宗昌。孫傳芳表示不北 犯,兩張亦表示不南侵,已有放棄舊怨言歸於好之勢。此為北方的三大勢力,與國民黨絕對不能 相容的。

    3、馮、閻軍閥

    馮玉祥的國民軍困守西北,馮玉祥已赴俄國,其軍隊由部下張之江等主持,東面扼守南口與奉直軍相持,南面死爭西安與劉鎮華相持。在廣東出師北伐以前,雖已為國民黨的友軍,尚未正式加入國民黨;及國民黨進行北伐時,馮氏也知道獨力難以自存,決計正式加入國民黨了(李鳴鐘於1926年八月抵廣州,報告馮率國民軍全體加入國民黨。廣州政府即任馮為國民政府委員)。

    還有一個據守山西多年的閻錫山,論他的氣味,本與段祺瑞相接近,可以說是北洋軍閥的附庸。但自北洋軍閥分裂以來,採用一種隨風轉舵的政策,使自己的地位永不動搖,山西不受兵禍,省內的人民也非常感激他。 當國民黨出師北伐時,奉、直兩軍方在南口與國民軍作殊死戰,閻氏也在晉北與奉、直軍遙相應和,以困國民軍;既不為國民軍之友,也當然不能為廣東國民革命軍之友,不過閻氏隨風轉舵的政策,奉、直軍也不能長久靠他罷了。

    4、皖系軍閥

    而此時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軍閥,由於1920年直皖矛盾爆發,直系聯合奉系發動直皖戰爭。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已於此時退出了中國權力舞臺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後,皖系不在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漸被直系奉系吞併消滅。此後雖然有盧永祥聯合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

    上面是北方軍閥的大概形勢,此外還有一個關係最重要的湖南,以前是揭舉聯省自治的旗幟以圖自保的,實際上常為吳佩孚所支配。到1926年春間,趙恆惕被迫去職,由唐生智繼任湖南省長。唐氏前此宰割湖南,已與廣東發生秘密關係,繼任省長後,想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削奪省內其他各武人的勢力,於是葉開鑫走依吳佩孚,引直系軍入湘;唐不能支,退守衡陽,向廣東請求加入國民黨,所部軍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受其請,將唐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派桂軍先行入湘援助,於是構成由廣東出師北伐的絕好機會。

    二、北洋軍閥三大派系的覆滅

    1.北伐消滅吳佩孚軍閥的過程

    1926年六月六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於七月九日就職,舉行極盛大的授旗典禮,即日下動員令;二十七日,蔣由廣州出發。其作戰大方針初為打倒吳佩 孚、妥協孫傳芳、放棄張作霖。

    吳佩孚方在北方指揮攻打南口的戰爭;等到八月中旬南口攻下時(南口於八月十四日攻下),國民革命軍已深入 湘境,嶽州、平江一帶已將為國民革命軍所佔 領;吳佩孚匆促南下,親臨前線作戰,節節敗退;到八月底,國民革命軍已迫武昌。

    武昌省城 雖然到十月十日才攻下,漢陽、漢口則先已落入國民革命軍之手,吳佩孚初退孝感,不久復退出武勝關,湖北便為國民革命軍所有。此時吳佩孚雖未全倒,已到了將要全倒的時期。

    2.北伐消滅孫傳芳軍閥的過程

    國民革命軍對於孫傳芳已不必要妥協了;孫氏也知道妥協是靠不住的空話了。國民革命軍一面由贛西,一面由閩南,向孫氏所割據的地盤取大包圍的形勢進攻,在南昌附近經過很猛烈的戰爭,於十一月初旬把南昌攻下,孫氏由武穴退回南京;到1927年三月後旬,國民革命軍的大包圍圈將要逼近南京,孫氏再由南京退往江北,南京便為國民革命軍所佔領,於是長江以南全歸入國民革命軍勢力範圍。

    直係軍閥的兩派大勢力都已到了“日落西山”的境地。因為國民黨內部發生了重大的裂痕,成為寧漢分立之局,吳佩孚、孫傳芳復得苟延殘喘,與奉系軍閥打成一片,作最後的支撐。

    但在寧漢分立的期內,寧漢兩方仍向北進攻,西北的國民軍也由潼關出來了,閻錫山也變為國民 革命軍的朋友了(閻錫山於四月初旬令所部軍隊服從三民主義)。吳佩孚率領幾個殘兵便由江西 亡命,讓奉軍來領受國民革命軍的教訓。

    3、北伐消滅奉系軍閥的過程

    到六月初旬,奉軍大敗,河南遂為漢方的國民革命軍所佔領;寧方也佔領了徐州,孫傳芳的地盤全失,成為奉系的附屬品。

    到八月初旬,寧漢進行復合的時候,蔣中正宣告下野,孫傳芳想乘機挽回已失的地盤,與奉軍結合向南京猛進,但於八月將盡的幾天,在龍潭方面被國民革命軍打得橫屍遍野,率領殘兵仍舊退回江北,繼復退入山東。1928年春初,蔣中正再出,領導國民革命軍於三四月頃繼續進行北伐,閻錫山、馮玉祥的軍隊也從正太、京漢線出動(奉軍與山西軍已於十五年冬間在晉北直東激戰)。到四月底,國民革命軍佔領濟南,孫傳芳從此也作了亡命客了。

    張作霖於六月初三日也由北京退回奉天,次日在皇姑屯——京奉、南滿兩路的相交處,遇炸,數日後即死。北洋軍閥嫡系的兩大勢力完全消滅,奉系軍閥的繼承者張學良不久也歸化國民革命軍,於192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宣言易幟。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鬥爭至此結束。北洋軍閥三大有影響派系到此時均已被消滅。

    (正文完)

  • 19 # 鐵馬冰河wu

    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狀態,內部權力鬥爭也日趨激烈,幾經博弈,最後形成了皖、直、奉三大派系軍閥團伙,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雖然把持中央最高權力,並從日本借到了幾筆鉅款,大肆採購武器,編練軍隊,顯示出很雄厚的實力,但無力轄制整個北洋派系。

    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主要控制著直隸(今河北、京畿地區)及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江蘇等省。1919年,馮國璋病卒,直系悍將曹錕、吳佩孚掌控了直系的軍權。

    奉系首領張作霖則割據奉天(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人稱“東北王”。以唐繼堯、龍云為首的滇系軍閥和陸榮廷為首的舊桂系軍閥盤踞南方,實力亦不容小覷。此外,還有川、粵、湘、黔、晉等割據一省或一地的小軍閥。除孫中山領導的南方國民革命軍與皖、直、奉三大系軍閥長期對峙的戰爭外,各大、小軍閥集團內部為爭奪政權或搶奪地盤也連年混戰不休。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1918年,段祺瑞揮師南進,欲以武力統一中國,引發了直皖兩系的疑忌及牴觸情緒,使雙方的矛盾愈發尖銳,並逐漸公開化。

    段祺瑞欲利用直軍進攻湖南,自己坐收漁人之利。而率軍攻克衡陽的吳佩孚則偷偷與佔據兩廣 的桂系軍閥首領陸榮廷秘密談判。1918年,直系通電呼籲和平,指責皖系媚日賣國。次年秋天,因皖系大張旗鼓的擴軍備戰,直系遂聯絡奉系,組成“八省同盟”。桂系陸榮廷也決定“聯直擊皖”,私下裡秘密向吳佩孚提供了大量作戰物資。

    1920年5月,吳佩孚率部從衡陽北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入保定。同年7月,段祺瑞組建“安國軍” ,與直軍在河北北部展開激戰。雙方鏖戰正酣,張作霖的奉軍突然入關助直,“安國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大敗虧輸。此戰遂以皖軍慘敗而告終。之後,皖系淡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直奉戰爭爆發,直系擊敗了奉系,控制了北京政府。直系實力派曹錕先打著“恢復法統”的幌子,推舉無權無勢的黎元洪再次做總統,藉此將徐世昌驅逐下臺。接著花重金收買國會議員,操縱選舉。1923年10月,曹錕賄選大總統成功。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北伐的物件主要是直係軍閥吳佩孚, 盤踞在京漢鐵路沿線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有兵力20餘萬;奉系張作霖,控制著東三省以及津浦路北段的京、津一帶 ,擁兵30餘萬;還有被稱為“東南王 ”的直軍重要首領孫傳芳,佔據江、浙、閩、贛、皖 五省,擁軍20萬。北伐軍總兵力大約10萬。

    經艱苦征戰,北伐軍取得了汀泗橋、賀勝橋以及武漢之戰的勝利,基本摧垮了吳佩孚的20萬大軍。 到11月1日,在江西戰場上的第二波作戰開始,按照常凱申事先擬定的計劃,北伐軍先肅清南昌外圍之敵,孫傳芳逃到南京,隨後北伐軍兵分三路圍攻南昌,8日攻克南昌,經此一役,孫傳芳部署在江西的10萬主力全部被北伐軍殲滅。

    11月9日,駐紮汕頭的何應欽東路北伐軍奉命掃蕩孫傳芳在福建、江蘇、浙江的軍隊。12月8日,東路軍一舉搗入福州。1927年2月18日攻克杭州,3月中旬進入上海。3月24日,常凱申率中路軍攻入南京。這樣,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北伐軍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其勢力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

    1928年北伐勝利後,常凱申威望大增,遂掌握了軍事實權。1928年4月,第二次北伐開始。這次討伐的物件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北伐軍沿津浦路、京漢路迅猛向北推進。張作霖的“安國軍”接連失利,迭遭慘敗。5月3日,北伐軍攻入濟南 ,駐濟南的日軍無理進行武裝干涉,悍然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 。北伐軍不願或不能與日軍正面交鋒,於是繞道北進,6月初兵鋒逼近天津。張作霖屢戰屢敗,見勢不妙,無奈退回關外。北伐軍進入北平。張作霖撤退途中被日軍(此案存疑)炸死於皇姑屯,由其子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司令”。經過半年多的談判,張學良順應歷史潮流,於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佈東北改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統轄。至此,北洋軍閥集團皖、直、奉三大派系相繼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南北亦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插圖源自網路】

  • 20 # 張傑談史

    一般認為,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皖系、直系和奉系。下面我們就說說這幾個派系分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首先是皖系,皖系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段祺瑞,其手下干將包括倪嗣沖、徐樹錚等人,但是皖系也是最早覆滅的,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直皖戰爭,透過這次戰爭,皖系的基本盤沒了,段祺瑞也基本退出政治舞臺(雖然後續段祺瑞做過臨時執政,但是這個臨時執政的權力來源於馮玉祥的賦予)。但是第一個階段沒有把皖系徹底幹掉,因為皖系干將盧永祥還控制著浙江,直到江浙戰爭結束,皖系基本上才退出,雖然還垂死掙扎了下。

    (這位就是段祺瑞)

    再看直系,直系代表人物先是馮國璋,中期是曹錕、吳佩孚,晚期是吳佩孚和孫傳芳。直系整體來看,是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的主要操控者,名人也很多,包括馮玉祥也是直系出身。直系到了晚期,還有吳佩孚控制兩湖,孫傳芳控制江浙五省。直到北伐戰爭,直系才退出。

    (直係軍閥中,吳佩孚這個人值得研究)

    最後說奉系。奉系就是張作霖,張作霖在1928年一看大事不妙,退回東北,不料在中途被炸死,張學良繼承。但不久後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從某種意義上說,奉系這個時候就沒有了,雖然張學良和東北軍一直到九一八,還在東北保持半獨立地位,但是奉系軍閥這個名詞應該說就是沒有了。

    至此,北洋軍閥三大派系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冠王子銘建功,國安客場1:0擊敗泰國清萊聯,國安新賽季首場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