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歷史畫中人

    北洋三大軍閥脫胎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袁世凱死後形成三大派系、也就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此三個軍閥派系是當時中國最具軍事,經濟,政治實力的三個,因此被並列三大軍閥。

    他們三個也曾經統治過北京政府。所謂的北洋政府指的就是他們。直系與皖系完全袁世凱的班底。奉系應該是屬於自己“發家致富”。

    國民黨北伐就是為了消滅這些軍閥。也就是說他們都基本上被國民黨消滅和同化。

    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很多同學對北洋軍閥的概念很模糊,不明白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今天,縱橫就跟大家聊聊北洋軍閥的含義,以及它的發展簡史。

    “北洋”一詞,實際上是相對“南洋”而來的,在清朝時期對海域的劃分,不是我們現在所瞭解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這樣細緻,而是隻有南洋和北洋,大概以長江口為分界點,北面的海叫北洋,南面的海叫南洋,也就是說,北洋實際上包括了現在的渤海和黃海以及東海的一部分,而南洋包括了南海和東海的一部分。

    1875年清廷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分別任南北洋大臣,隸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將北洋和南洋區別開來進行管理。

    從海岸線的長度來說,南洋的跨度更大,跨越浙江、福建、兩廣、海南等地,但是北洋是京畿的門戶,因此,清廷優先選擇發展北洋水師,從1875年到1894年建造起的北洋水師號稱世界前十的海軍。

    由於清廷“重北輕南”的策略,使得北洋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南洋,儘管在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但是清廷後來讓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此即為北洋新軍的前身。

    在清朝被推翻前,北洋新軍一共編練六鎮(相當於六個師),這一階段可以算作是北洋草創階段,在清政府被推翻後,袁世凱徹底掌握了北洋軍閥,儘管袁世凱在不久後就去世了,但是北洋軍閥主宰中國政壇長達二十年,在1928年之前,一直算作是民國的中央政府。

    袁世凱去世後,在民國未來十二年中主宰中原的有三大力量,他們都與北洋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巧合的是,他們像商量好了似的,都是四年一換上臺執政,其順序排列如下:

    段祺瑞的皖系主政,1916—1920;

    馮國璋的直系政權,1920—1924;

    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奉系父子配,1924—1928。

    當然,北洋軍閥其實也是一個群體軍閥組合,在袁世凱1916年去世後,北洋軍閥內部也進行了分裂,並且形成了較為有影響力的皖系、直系、奉系三個派系。

    其中,皖系在1916-1920年主導北洋政府,皖系執政期間,由於袁世凱死後造成極大的混亂,一方面是南方革命派的捲土重來,另一方面是北洋派系的傾軋,段祺瑞雖然為總理,但是並不能完全左右政權。

    甚至還發生張勳復辟事件,在南北問題上,與直系又有著很大的衝突,因此1920年爆發了第一次直皖大戰,直系以軍事上的優勢最終打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儘管直系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不得不面對奉系崛起帶來的困擾,奉系本來不是北洋嫡系,不屬於北洋新軍,而是東北邊防軍,只不過奉系極力向袁世凱靠攏,在崛起後,也開始爭奪北洋政府的主導權。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儘管奉系被打敗,但是並未傷及根本,在整軍經武后,於1924年捲土重來,取代直系,一直到1928年之前,都算是奉系主導的北洋軍閥時代。

    在奉系當政期間,也是北洋軍閥最後的輝煌,一方面是南方革命派組成北伐軍後,氣勢洶湧的向北方進攻,先後擊敗後孫傳芳和吳佩孚後,奉系已無力抵抗,因此決定撤到關外。

    另一方面,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張作霖撤出關外的列車被日本人炸燬,張作霖因此而死。

    此後少帥執掌奉系政權,由於不願與日本人妥協,而積極向南京國民政府靠攏,於當年改旗易幟,標誌著北洋政府的徹底終結。

    總結:對北洋軍閥的毀滅性打擊,來自於國民革命軍北伐。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的國民革命,以“打倒軍閥”為主要目標之一。1926年後,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很快消滅了直係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在南方的主力。1928年蔣介石舉行“二次北伐”,打敗奉系軍隊,進而佔領北京。奉系首領張作霖乘坐火車撤回東北時,在皇姑屯路段被日本關東軍密謀炸死。1928年12月,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加入南京國民政府,奉軍被改編為東北邊防軍。至此,北洋軍閥三大派系徹底瓦解,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 22 # 迷茫小年輕

    很多同學對北洋軍閥的概念很模糊,不明白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今天,縱橫就跟大家聊聊北洋軍閥的含義,以及它的發展簡史。

    “北洋”一詞,實際上是相對“南洋”而來的,在清朝時期對海域的劃分,不是我們現在所瞭解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這樣細緻,而是隻有南洋和北洋,大概以長江口為分界點,北面的海叫北洋,南面的海叫南洋,也就是說,北洋實際上包括了現在的渤海和黃海以及東海的一部分,而南洋包括了南海和東海的一部分。

    1875年清廷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分別任南北洋大臣,隸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將北洋和南洋區別開來進行管理。

    從海岸線的長度來說,南洋的跨度更大,跨越浙江、福建、兩廣、海南等地,但是北洋是京畿的門戶,因此,清廷優先選擇發展北洋水師,從1875年到1894年建造起的北洋水師號稱世界前十的海軍。

    由於清廷“重北輕南”的策略,使得北洋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南洋,儘管在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但是清廷後來讓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此即為北洋新軍的前身。

    在清朝被推翻前,北洋新軍一共編練六鎮(相當於六個師),這一階段可以算作是北洋草創階段,在清政府被推翻後,袁世凱徹底掌握了北洋軍閥,儘管袁世凱在不久後就去世了,但是北洋軍閥主宰中國政壇長達二十年,在1928年之前,一直算作是民國的中央政府。

    當然,北洋軍閥其實也是一個群體軍閥組合,在袁世凱1916年去世後,北洋軍閥內部也進行了分裂,並且形成了較為有影響力的皖系、直系、奉系三個派系。

    其中,皖系在1916-1920年主導北洋政府,皖系執政期間,由於袁世凱死後造成極大的混亂,一方面是南方革命派的捲土重來,另一方面是北洋派系的傾軋,段祺瑞雖然為總理,但是並不能完全左右政權。

    甚至還發生張勳復辟事件,在南北問題上,與直系又有著很大的衝突,因此1920年爆發了第一次直皖大戰,直系以軍事上的優勢最終打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儘管直系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不得不面對奉系崛起帶來的困擾,奉系本來不是北洋嫡系,不屬於北洋新軍,而是東北邊防軍,只不過奉系極力向袁世凱靠攏,在崛起後,也開始爭奪北洋政府的主導權。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儘管奉系被打敗,但是並未傷及根本,在整軍經武后,於1924年捲土重來,取代直系,一直到1928年之前,都算是奉系主導的北洋軍閥時代。

    在奉系當政期間,也是北洋軍閥最後的輝煌,一方面是南方革命派組成北伐軍後,氣勢洶湧的向北方進攻,先後擊敗後孫傳芳和吳佩孚後,奉系已無力抵抗,因此決定撤到關外。

    另一方面,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張作霖撤出關外的列車被日本人炸燬,張作霖因此而死。

    此後少帥執掌奉系政權,由於不願與日本人妥協,而積極向南京國民政府靠攏,於當年改旗易幟,標誌著北洋政府的徹底終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冠王子銘建功,國安客場1:0擊敗泰國清萊聯,國安新賽季首場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