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137439394

    說來話長。189年董卓廢劉瓣,立獻帝劉協,自封太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192年董卓被殺,部下李傕郭汜等遣使求赦.王允不允,李郭等人便欲解散部旅,逃回西涼.

    賈詡出面對李郭等人言:“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李傕郭汜等人便以替董卓報仇為名,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王允殉國.李傕等縱兵擄掠,死傷者萬餘人。

    賈詡一言腥風血雨,亂武長安........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是為毒士

    後來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時“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 2 # 邏輯文史游

    洛陽城內腥風起,文和亂武賺群雄。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賈詡之所以被成為毒士,是因為他為人冷酷,直接與間接死於他手的人無數,但都不是他親手所殺,更要命的是賈詡出計必中,從無任何差錯,卻能造成滿城風雨。

    賈詡投靠魏國後也位列五大謀士,但其行為卻總感覺和其他幾個格格不入,你說他為臣子,卻沒什麼大的理想抱負,只求自保,無憂無慮,所以他可以縱橫馳騁地展現自己的謀略才華。

    而其他幾位出場率高的卻也活的不明不白。我們知道荀彧的觀點就是一日為漢終生為漢,骨子裡都是漢家王朝千年不朽,以致於最後君臣不合落了個悲劇下場。郭嘉倒是忠於曹操,但無奈死的太早。荀攸行事周密謹慎,但後期出場記錄太少。程昱戲份最多,但不算稱職的軍師。

    和他們幾個一比,賈詡的人生簡直精彩極了,只有他能真正看清形勢,審時度勢,選擇明主,最後善終。

  • 3 # 紫燼耀

    賈詡字文和涼州人士,遍觀整個三國前中後期賈詡的智商可能是當時最高的,尤其是其為人處世真是一門大學問啊最後好像是70多歲善終的,關於賈詡為什麼不過分的參與曹操集團內部事宜的情況是這樣,曹操不信任賈詡,而賈詡也看穿了這一點所以不與其他的謀士爭功,而在曹操需要的時候他會出來幫忙擺平。生活也是極為謹慎,不與豪門過多來往就連兒子婚姻也不準迎娶豪門,曹丕時期官拜太蔚,四個字明哲保身無過賈詡,不管在誰手底下都能幹好

  • 4 # 以史為鑑

    之前寫過多次賈詡的故事了,我個人認為賈詡是三國時期智商最高的人之一。

    但是他之所以被稱之為毒士,並不是國人說的,而是來自於日本遊戲。日本遊戲開發者為了給魏朝諸位謀士起一個和“臥龍”、“鳳雛”相當的綽號也是大費腦筋。什麼毒士賈詡、冢虎司馬懿等等,結果流傳到國內後,許多玩家都以為是真的,也是醉了。

    不過賈詡之所以能被稱之為毒士,還能被大家所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賈詡眼光毒辣。

    在亂世中雖然起步就處於必敗的董卓陣營,但賈詡硬是一步步算計,成功的脫離苦海,又帶著張繡擊敗曹操,投降曹操,最後成為曹操五大謀士之一,還跟對了曹丕。這一系列操作簡直眼花繚亂,如果沒有毒辣的眼光,萬萬沒有可能做到。

    另一個毒是計策毒辣。

    是因為賈詡一計使得王允喪身、呂布逃命,長安大亂,百姓死亡無數……這一切雖然不是賈詡所想見到的,但是畢竟緣起在他,稱之為毒士並不為過。

    我們看看賈詡這個計策到底有多毒辣。

    王允自從理由美人計殺了董卓後,就和呂布一文一武壟斷朝廷大權,然後大肆報復性屠殺和董卓有關係的人。

    董卓麾下的西涼將士們首當其衝。而且一度傳出謠言稱王允和呂布要殺光西涼人。於是西涼將士們紛紛人心惶惶,李榷郭汜等幾個主要將領也都打算趕緊逃亡。

    賈詡一看,跟著董卓女婿的他也算是董卓餘孽,要是這麼亂跑大家全完了。於是趕緊攔住這幾個有勇無謀的西涼將領,對他們說:

    現在傳言要殺光西涼人,你們這麼孤身逃跑,隨便路上一個片警就逮起來殺了。莫不如我們先把隊伍集結起來,以替董卓報仇的名義帥軍往西奔長安試試,要是失敗了,我們再逃亡也不遲。

    李榷郭汜等幾位一尋思:對啊,是這麼個事,就照你說的辦!

    然後這哥幾位帶兵一路打到長安,王允玩陰謀詭計一把好手,呂布單挑厲害。但是比起人數眾多的西涼將士們也是沒辦法。於是呂布一看打不過就逃命去了,王允沒法子跑,就被叛軍殺了全家。

    叛軍殺了王允,打跑了呂布,劫持了皇帝百官。沒有了對手的他們,於是開始爭權奪利,互相攻殺。

    賈詡這個時候也知道自己這一計太過毒辣,鋒芒畢露,引得眾人忌憚。於是乾脆跳出長安,最後投奔張繡去了。

    李榷郭汜等人沒了顧忌,於是雙方放開手腳,往死裡打。結果好好的長安之地,被打成了廢墟。短短几年時間,長安的百姓幾乎都死光了。

    這一計雖然是賈詡為了逃命被迫之下獻給西涼將領。但是畢竟此計過於毒辣,因此賈詡被稱為毒士,倒是也算準確。

  • 5 # 江山史話

    賈詡,賈文和也!毒不毒先放一邊,咱事兒上見!

    1.李傕郭汜知道吧,把搖搖欲墜的東漢又給霍霍了個稀巴爛。董卓死後,西涼軍猶如喪家之犬,李傕郭汜舉棋不定,誰給出謀劃策殺回長安的?是他!

    2.曹操招降張繡,張繡臨時反水,出其不意殺的曹操喪子失將,誰的主意?是他!張繡與曹操雖然結下血海深仇但最後還是歸順了,並且還受到重用,誰的點子?是他!

    3.官渡之戰期間,曹袁隔河對峙,就這麼耗著,曹操幾近崩潰,是誰給打壓提氣,為曹操注射了一劑強心針?還是他!

    4.馬超韓遂聯合起兵給曹操北方統一帶來危害,曹操一封信就離間了韓馬,讓他們狗咬狗,誰的高招?是他,是他,還是他!

    東漢末年流行人物點評,閻先生評價他有宰輔之才!

    陳壽評價他百出奇謀,算無遺策!這個厲害了,命中率百分之百!

    易中天先生評價賈詡三國第一智商,洞察人心洞悉人性。易老師的評價高,真高!

    縱觀文和兄一生,除了一句話導致李傕郭汜之亂,損人不利己外,由於革命立場不同,其它均有不得已而為之的理由。也因為他與曹操的磕磕絆絆導致他在曹魏謀士中謹小慎微,低調的不能再低調,幫他換來善終,死於三公之位!

    為他用,利刃出鞘

    為己用,直達病灶

    一個I&EQ雙高的稀有物種,謀不謀我說了算,毒不毒你看著辦!

  • 6 # 尋根拜祖

    賈詡的“三國第一毒士”稱號,不知道是誰“授予”的,不過確實很形象。賈詡此人智慧出眾,一生數易其主,獻計無算,每每用計極其陰毒,雖為主公解憂,往往荼毒生靈。賈詡在眾多豪傑中間,長袖善舞,他擇主,關注的第一要素就是自保,陳壽說他“經達權變”,很精準。

    賈詡的“毒”表現在“毒主”、“毒計”和“毒人”三個方面。

    賈詡第一毒——毒主,跟誰誰完蛋

    賈詡一生中,先投董卓,後隨李榷,再投段煨,又投張繡,最後投了曹操,五易其主。五人中,董卓、李榷被殺,張繡投降,段煨庸庸碌碌。除了曹操,賈詡所投之主,結局都不算太好,賈詡似乎再帶“毒姓”,他跟誰,誰就被“詛咒”。

    賈詡在董卓陣營時,大多時間跟隨董卓的女婿牛輔,還不是核心成員,董卓的結局跟他關係不大。李榷之所以在歷史上名氣那麼大,賈詡功不可沒,他是李榷的心腹。在幫助李榷控制朝政後,李榷陷入與郭汜的狗咬狗中,賈詡雖多方調停,也沒改變得了李榷的敗亡。

    賈詡投靠段煨顯得很倉促,欠思慮,很快他就發現段煨心胸狹窄,根本不是做大事的人,又倉促間投靠了張繡。

    有賈詡相助,張繡一度很兇猛,把曹操打得大敗,連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都死在張繡手中。第二年,賈詡再次用計,擊敗曹操。

    雖然暫時打敗曹操,但賈詡看出,張繡也不是個成大事的人,又力勸張繡投降了曹操。從此,他加入曹氏陣營,走向了康莊大道,這一年他52歲。

    賈詡第二毒——毒計,殺傷力巨大

    陳平曾經自我反思說,自己一輩子陰謀過多,恐怕不利於子孫。其實,跟陳平比,賈詡的陰謀要比陳平厲害得多,可以用“陰毒”來形容。

    他的第一次毒計,就是勸李榷郭汜,不要退回西涼,而應該殺回長安,奪回朝政控制權。李榷等在賈詡的建議下,強攻長安,入城後,大肆屠殺臣僚,包括王允在內的一批高官,全部死於李榷之手,導致長安城一片血腥!

    而後,李榷控制朝政,把漢獻帝玩弄於鼓掌,東漢政權再也沒有恢復的可能。可以說,三國局面的形成,賈詡的“毒計”是關鍵,正是他導致董卓之後,朝政恢復局面徹底喪失,進而引發新的軍閥混戰。

    賈詡的第二條毒計,就是鼓動張繡背叛曹操,弄得曹操折了一子一侄一大將,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歷史的程序好懸沒被改變。

    賈詡的第三條毒計,就是獻計曹操,以離間計,讓本來親密無間的韓遂馬超,叔侄倆反面成仇,最終被曹操一一擊破,西涼軍閥徹底破產。西涼破滅,曹操從此北大大定,可以專心致志地對付孫劉。

    賈詡三條毒計,一條滅西涼兩大軍閥,一條差點改變歷史程序,一條要了東漢的命,殺傷力巨大!

    賈詡第三毒——毒人,善陰謀自保

    歷史上,但凡以陰毒之謀,立下大功的人,一般都很難善終。拋開報應的迷信說法,這種人往往會受到人主的猜忌,以及仇家的報復,甚至同僚的迫害,結果都不會好。

    偏偏賈詡自帶毒性,有免疫力,一生用盡陰謀,卻能以76歲的高齡善終,其中大有訣竅。賈詡的訣竅就是善於自保,無論為誰服務,第一要則就是自身的安全。

    當初他不顧段煨對他的善待,執意改投張繡,對此他自己的解釋說:段煨心胸狹窄,在他手下效勞,早晚必定為其所害。我離開他他不但不會生氣,反而高興,甚至指望我為他結外援。果如他所料,他投了張繡後,段煨對他的家屬,照顧有加。

    賈詡多次改換門庭,他第一個要考慮的絕不是前途問題,而是自保,否則,以他的智慧,怎麼會看不出李榷、段煨、張繡等人難成大事?

    曹操曾經就立嗣問題,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知道這是一件惹禍上身的事,但又不願意放棄支援曹丕的機會。於是他來了個似是而非的回答:“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袁紹、劉表當年都因為廢長立幼,導致內訌。曹操心領神會,賈詡既投了曹丕的票,又避免了曹操的猜忌。

    如何看待賈詡的“毒”

    關於賈詡的“毒”,歷來爭議不斷,有人以為其大智慧,有人詬之以陰險。其實,這跟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儒家思想更強調五常之德,對充滿權謀機巧的人,歷來不大感冒,最典型的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被罵得體無完膚。

    其實,賈詡此舉不足為奇,一個人要發揮自己的價值,首先要懂得自保,要有生存之道,否則,極有可能浪費了自己的一身才華,只落得個一聲嘆息。

    當然,求自保雖不為過,但倘若敗壞道德以求,那就是大問題了。賈詡的自保,有道德問題嗎?

    我認為沒有,東漢末年,各路軍閥無所謂正義邪惡,為誰效力,個人的價值取向罷了。即便李榷屠殺臣民,危害朝廷,恐怕也非賈詡所能料。

    縱觀賈詡一生,他有建功立業之志,卻無個人野心圖謀,甚至連榮華富貴都未追求。他即便獲得曹氏父子的信任,也“闔門自守,退無私交”,別人家透過姻親相互攀附,他也從不效仿。既是他的生存智慧,同時也是他個人的價值取向,值得讚許!所以,從這個角度說,賈詡不該揹負“毒”名!

  • 7 # 史海觀瀾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謀士賈詡,為何被稱為毒士?

    賈詡毒士之名,並不見於後世史書,而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由於契合賈詡形象,所以被國人接受。

    賈詡之毒,其一在計策毒,損人利己,不慮國家。其二,眼光毒,分辨人事,明哲保身。

    賈詡先祖為西漢著名政治家賈誼。到曾祖、祖父、父親時,已經成為累世官宦人家,都是一方大員。既然家學淵源,賈詡受此薰陶,自然通曉軍事、學富五車。

    但賈詡年輕時,名聲並不顯赫。蠅營狗苟的衰世並不能一展平生所學。等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來臨時,已經37歲的賈詡,明白了他需等待的契機來了,那便是亂世!

    此後賈詡展示了他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的一生!

    一、賈詡先是效力涼州軍,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二、李傕等人失敗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三、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四、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賈詡建議曹丕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徵吳無功而返。

    獻計李傕時,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籠中的猛虎,本來在籠中待斃。此時董卓已死,王允當政,漢室未必沒有中興的可能。

    是賈詡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開了牢籠,使得天下大亂,朝廷百姓毀於兵火。

    賈詡雖然並未親手執刀殺人,卻難辭其咎。此謂之毒計也。

    建安三年,曹操包圍張繡據點,不料後方傳來袁紹突襲許都的訊息,曹操突然撤軍,張繡則乘機追擊。

    賈詡攔住張繡,說將軍萬萬不可追曹軍,“追必敗”。張繡不聽勸阻,結果,丟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

    張繡帶著悔青了的腸子回來,正要緩口氣、消消氣,賈詡卻說將軍趕快再追,“戰必勝”。

    張繡很信任賈詡,收拾殘兵敗將再追,結果大勝而歸,把賈詡奉若天人。

    賈詡解釋說:“第一次曹操有備撤退,你必敗。曹操已經勝了,思想放鬆,所以第二次再追就成功了。

    投奔曹操的賈詡低調而謹慎,直到曹操問賈詡:我打算立嗣,你看立哪個兒子合適呢?

    賈詡沉默好久好久,閉口不答。

    曹操有點不高興,說:“問話呢,為何不言?”

    賈詡忙說,“啊?我正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事呢”。

    結果,曹操大笑。

    這段對話,被演講與口才列入必讀課目。其中玄機在於分寸拿捏,摻和太子廢立要慎之又慎,而賈詡借用袁紹和劉表的故事,暗示曹操廢長立幼而導致滅族的慘痛教訓。

    看似啥都沒說。具體怎麼辦,曹操你自己看吧!

    可見賈詡不僅料事如神,更可以說他是料人如神。其眼光之毒,三國謀士無出其右。更難得輾轉多處,最後成為魏國開國功勳,位列太尉,享年七十七。子孫魏晉兩朝皆為高官顯貴。

    賈詡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 8 # 南方鵬

    《三國志》把荀彧荀攸賈詡列在同一傳,其實這三人論全才和品格,後兩人根本沒有資格與荀彧比,而賈詡後來更有毒士稱號,未見一言而興邦,卻見一言而誤國,裴松之在作注時就曾大加鞭撻,認為他所獻的計謀特別是勸李傕、郭汜起兵的話,正是大不仁的言語,置國家於險境,以致後來不可收拾,上下相傾“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曹操迎獻帝入許昌,南陽近在咫尺,曹操出兵攻打張繡,張繡投降,進入宛城,曹操色心大起,納了張繡的嬸母為側室,張繡大怒,就此激起宛城之戰,曹操折了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護衛典韋,大敗而回。等到袁曹交惡,袁紹派人來招攬張繡,被賈詡當場拒絕。賈詡勸張繡再投降曹操,說曹操是成大事的人,他必不會記前嫌。張繡聽從了,再降曹操,受到恩遇。但也有記載說張繡被曹丕屢次責難而死,如果真是不得善終,賈詡的毒名更添一分,為自己前途連賞識恩遇他的老闆都出賣。

  • 9 # 成武暢通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亂世之中,魏蜀吳三國鼎立,為了爭奪地盤,各國間混戰不已。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同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無數英雄在這個亂世舞臺上大顯身手,有名的如關羽、張飛、趙雲、張遼、徐晃、呂蒙、陸遜等。除了英雄,三國時期還有一種職業比較引人注目,這就是人們熟悉的謀士。說到三國的謀士,人們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無可否認,諸葛亮確實是充滿智慧的一個人,可如果要做一個三國智慧排名的話,諸葛亮頂多算是第五,那麼排名第一的究竟是誰呢?

    諸葛亮

    第五名:諸葛亮。這個人大家並不陌生,早期在南陽種地,由於名聲在外被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輔佐劉備建立蜀國,成就一番霸業。蜀國建立後,位居丞相,對蜀國內部發展生產,安撫百姓。劉備死後,諸葛亮聯合東吳;為了光復漢室,諸葛亮發揮軍事才能數次北伐曹魏,因為各種原因最後都無果而終,自己甚至病死在五丈原,平心而論諸葛亮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後世更對於如此為國為民的蜀國丞相充滿了敬佩。

    荀彧

    第四名:荀彧。此人本是潁川荀氏大家,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曹操將他比作自己的張良,足以看出荀彧在謀劃上的真實本領。荀彧早期跟隨曹操一起打天下,為曹操統一北方制定了藍圖和統一方略,謀略上獻計消滅呂布,官渡之戰獻計扼殺袁紹,在曹操執政時期還為曹操舉薦過很多人才,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的著名軍師“鬼才郭嘉郭奉孝”。

    司馬懿

    第三名:司馬懿。這個人就不多說了,看過《軍師聯盟》的都知道,有“鷹眼狼顧之相”,有奇謀,善決斷,最大的本領就是隱忍。成功幫助曹丕登上皇位,率軍對陣東吳入侵,最著名的就是成功阻止諸葛亮的北伐,將諸葛亮活活拖死。在垂暮之年更是透過裝病,成功騙過魏國大將軍曹爽,一舉掌握魏國軍政大權,可謂是三國亂世的最後贏家。

    郭嘉

    第二名:郭嘉。人稱“鬼才”。早期本是袁紹帳下的謀士,看到袁紹難以成事,就離開了袁紹。後來經過荀彧的推薦,效命於曹操。從此便成了曹操的左膀右臂。對待歷次征戰,郭嘉幾乎算無遺策。曹操對待郭嘉同樣是傾其所有,有什麼事都跟他商量,更是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他。可惜的是,郭嘉的命太短了,37歲就死掉了。後來曹操赤壁兵敗大哭:“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見,郭嘉在曹操眼中是何等的重要。

    賈詡

    第一名:賈詡。為什麼把賈詡稱為三國第一聰明的人?先看一下他的外號“毒士”,之所以這樣稱呼他,是因為他的一句話害死了非常多的人。賈詡早期本來是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後,王允等人準備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的殘餘部下李傕、郭汜打算逃命,就因為賈詡的一句話使得李傕、郭汜重新殺回長安,使得漢朝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最後鬧得名存實亡。

    賈詡

    此後不久賈詡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最後張繡歸降曹操也是出自他的計謀。張繡投降之後,賈詡也加入了曹魏陣營。在曹魏陣營中,賈詡出謀劃策幫助曹操打敗袁紹、平定關中,成功幫助曹丕實現逆襲,進而成為曹操的接班人,魏國的第一任皇帝。公元223年,賈詡以77歲的高齡在魏國逝世,諡曰肅侯。可以這樣說賈詡作為謀士在生前將才能發揮到極致,在死後也落得一世英名。可謂是既算到了生前,又算到了死後,三國第一聰明人當之無愧。

  • 10 # 趙少儼

    賈詡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賈詡可以說是三國謀士中的另類,老闆一換再換,卻始終受到重用,而且能夠以高齡善終。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保全了自己,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賈詡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精彩,不論是年輕時期還是輔佐曹操時期,亦或者是輔佐曹丕時期,賈詡最著名的只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毒辣,一個保命。毒辣不僅僅是說賈詡不獻計則以,一獻計便是毒計。還有一點是說的賈詡眼光毒辣,亂世中看人極為準確,屢試不爽。至於第二個特點:保命。可以說三國時期最擅長保命的人裡面,賈詡絕對能排到前三。

      後代學者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並稱為曹操集團的“五大謀士”,《三國志》將荀彧、荀攸、賈詡聯合作傳,可見賈詡在三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近來不少人將賈詡稱作是三國第一“毒士”,認為他洞悉人性的弱點,出謀劃策沒有底線。那麼這位“毒士”究其一生究竟獻過哪些“毒計”呢?

      一、“反攻長安”之計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李郭禍亂長安,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人被殺,長安城也像曾經的洛陽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直到西晉短暫統一才告一段落。

      作為提議人,賈詡因此被罵作“毒士”。但想想他也僅僅是為了自保,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蔡邕都殺,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二、“敗兵取勝”之計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三、“勸張歸曹”之謀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

      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幹,名正言順。第二,袁紹現在還十分強盛,我們帶這麼點人“入夥”,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第三,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之計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鬥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調皮搗蛋”“撒尿和泥”的舊事。

      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絡。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五、“暗助曹丕”之計曹操晚年身體不好,尤其愛頭痛,選誰做“儲君”的大事就擺在了眼前。選曹丕還是選曹植,曹操一直猶豫不決,這也沒辦法,誰讓有兩個“價效比”太相似的兒子呢?賈詡覺得自己是後來跟著“幹革命”的,資歷相對淺,不想跟著摻和。不想歸不想,但曹丕主動上門來“求教”,這就躲不過去了,必須要謹慎站隊了。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潛臺詞就是,寫文章你比你兄弟差點,要學著揚長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諮詢的時候,賈詡也是不明說,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開河”:我剛剛想起你的老同學袁紹和老相識劉表來了。賈詡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敲打,曹操確定最終人選是年齡更大、做事也更穩重的曹丕。

      賈詡的站隊是明智的,收穫也是重大的。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縱觀賈詡的一生,曾經輾轉效忠於多個主人,無論在誰賬下都屢獻奇計,算無遺策,是個“愛崗敬業”的好員工,唯一的汙點便是獻計攻取長安,殺戮過重。但他也只是想在亂世中保住性命,天下大亂的帷幕已經徹底拉開,作為一個小小的文人,又怎麼可能在短時期內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 11 # 小時大彬

     要說東漢末期那個謀士最毒,那麼非一言挑動天下亂的賈詡莫屬。

      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聯合呂布誅殺於長安,女婿牛輔、李儒等也全被一窩端了,之前身經百戰不可一世的涼州軍,都一副爹死娘嫁人的樣子,頃刻間樹倒猢猻散,紛紛逃離長安城,總而言之,誰也不敢帶頭反抗。眼看本來已經是大廈將傾的東漢帝國從此就將鹹魚翻身,再造日月,好死不死這時候一個叫賈詡的站出來了。

      他攔住正打算逃跑的李傕、郭汜、張濟一干人,然後號召大家繼續高舉董卓的大旗。他說道:“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而這幫涼州人居然還真就聽了這貨的了。於是,李傕、郭汜等人連忙回軍,聯絡涼州諸將,一路收攏殘兵,最終聚集起十餘萬人,然後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因為長安的城防堅固所以一直沒有攻破,但是這個時候好死不死,城內士兵叛亂,叛變士兵直接把涼州軍引進了城,僅八天,長安再次陷落。王允被殺,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樊稠為中郎將、郭汜為揚烈將軍。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至此,東漢朝廷的權威性蕩然無存,中原大亂,大小勢力混戰不休,益、涼、荊、揚等州也全都被軍閥所割據,從此斷絕了與中央政府的聯絡。

      董卓死後,西涼軍也基本人心都散了,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本來可以在獻帝和一干大臣的努力下恢復正常,然後結束亂局,可就因為賈詡的一句話,直接導致了後來十數年全國範圍內的極大混亂,直到曹操統一北方以後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也許沒有賈詡的一句話就沒影了日後的三國。

      為《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直言不諱地評價賈詡說——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南宋思想家陳亮說: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 12 # 王胖不胖

    賈栩就是典型的人狠話不多,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出得計謀條條毒辣,一開始勸李摧郭汜收集西涼人馬脅天子與長安,讓剛剛平定董卓之亂後又亂了起來,而後勸張秀反叛曹操給了曹操沉痛一擊,再勸張繡投降曹操,對於曹操的世子之位也是一句君不見袁本初劉景升乎,讓曹操把世子大位傳給了長子曹丕,話不多但句句有用,只對自己有利,與漢初的陳平有的一比,所以被稱為毒士。

  • 13 # 青石5340

    賈詡為涼州人(即今武威市),受過董卓的恩惠,卓婿牛輔為中朗將住軍陝西,詡在輔軍中謀事,董卓入洛陽後,詡任都尉之職,董卓死後,屬下的將領各自逃命,樹倒猢猻散,賈詡發表了一翻高論,成功策反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為董卓報仇,詡計實在惡毒,朝廷受害,百姓遭殃,這在當時看來不得已而為之,他輾轉又成為張秀的謀士,獻謀張秀二次擊敗曹操,官渡之戰又勸張秀歸降曹操,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認為要安撫百姓,不可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問繼承人的確立,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表示不可廢長立幼,他的毒計,有自保的因素,也有政治籌碼,聰明人自有自己的思考和決斷,無可厚非。

  • 14 # 乖哦絮Airport

    賈詡,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的開國功臣、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重要人物。陳壽在《三國志》對其評價極高,稱他“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賈詡憑藉智謀與戰略眼光,使得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亂世中縱橫捭闔。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設計助董卓進京;董卓死後,鼓動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賈詡投靠曹操,到達許都之後,發現此地藏龍臥虎,荀彧、荀攸叔侄,郭嘉,程昱等人無不是治國整軍之大才,於是便自甘退隱到官場一角,收斂起所有的才氣,非因曹操親問而不敢輕示於人。官渡之戰時,賈詡力勸曹操與袁紹決戰,並獻計於曹操助其統一北方;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賈詡能夠在董卓入京時風光無限,又能在李傕郭汜之亂中獨善其身;起初他作為曹魏政權的敵人,能夠數次擊敗曹操;又在投降曹操後,得到曹魏政權的重用,官拜太尉,位列三公,高壽而終。這使人不禁折服於賈詡的智謀。可見,賈詡具有非凡的洞穿人心與通曉權變的能力,計謀過人,料敵決勝。他作為一個處於政治、軍事鬥爭旋渦之中的謀士,自身的存在價值首先在於為主人謀劃時,能正確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和態勢,揚長避短,運用出神入化的謀略克敵制勝。賈詡明悉事理,韜略出眾。在小說中首次出場,便挽狂瀾於既倒,隻手扶輪,扭轉了歷史的程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的政治秩序幾乎被顛倒了過來,士人階層對以皇帝為象徵的中央集權統治的向心力大大減弱,傳統的倫理道德也喪失了以往那種引導人們思想行為的統治地位。在群雄割據、弱肉強食的社會背景下,“君君臣臣”等原本極為牢靠緊密的人身依附關係也發生一定程度的削弱和鬆動。從權達變,擇主而事;見機行事,不拘一端,取代“士為知己者死”一類傳統信條,成為士人階層。把握住人的思想情感是一切行動的關鍵,認清人的性格特點無疑是提前把握住其發展與戰略走向,這保證了戰略的前瞻性,也保證自身能在事態變化之前就提前做出正確的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案,保證“算無遺策”。道德仁義已經無法維繫人心,要想在亂世中立足,就必須通曉時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在戰火不斷、道德淪喪的時期,稍有差池便身首異處,那一時期的道義思想在生命面前蒼白無力。

    在群雄割據、禮崩樂壞的時代,這一決定人與人關係的準則表現得尤為明顯。謀士階層中以賈詡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拋棄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倫理規範,而信奉“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的新觀念,正是將個人切身利益的考慮置於抽象的傳統倫理道德之上,“利則行之,害則舍之”(《戰國策·秦策三》)。他們遊離趨赴於各個地方軍事割據勢力之間,見機而行,擇主而事。“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又於我言聽計從者,便可依附託身(《鬼谷子·忤合》)。《孫子·計》裡提到,“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賈詡正是憑藉著這戰略思想和核心精神,才能保證其在亂世之中獨善其身,並以高壽善終。

    賈詡因為三條毒計入選三國演義目錄三次,分別是

    第九回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第五十九回 賈詡抹書問韓遂

    除去諸葛周瑜等儒將,方面軍司令,作為純謀士才出現在目錄三次

    第三十二回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賈詡佔一半,毫無疑問在民間是三國毒士

  • 15 # 大白白野

    賈詡應具有張良、陳平、諸葛亮、王猛一樣的智慧,只是賈詡一生曲折,曾在董卓、李傕惡人陣營裡呆過,影響了後世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賈詡算無遺策,只是有的主意帶來的結果不好。

    賈詡是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涼州是民風剽悍,動盪之地。賈詡是董卓部將,董卓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壞事做絕的人物,賈詡作為董卓隊伍中一員,不可避免參與一些行動。

    稱賈詡為“毒士”,可能是有時候賈詡出謀劃策導致結果不好。例如: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結果攻入長安,導致王允身死,東漢朝廷更加混亂。如果賈詡不知道出主意,李傕、郭汜等也許不會做出那麼多壞事。

    賈詡後來加入曹操陣營,謀劃運籌,功勳卓著,尤其在大事方面頭腦清晰,判斷高明準確,讓人佩服。賈詡出謀劃策可圈可點之處特多了。因此賈詡也被稱為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 16 # 路遙lgy

    賈詡可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名士。應該是是位軍事家,政治家。是魏國的元勳。

    賈詡(公元147年—223年),甘肅武威人。原來是董卓的部將,就職在董卓的女婿牛輔下面,在陝西駐紮。董卓被殺後,牛輔也去世了。這時,在朝廷的王允掌握朝政,他下令決不饒恕董卓餘黨。

    李傕郭祀樊稠幾人打算散夥回家,賈詡勸告他們說,現在朝廷下令要殺我們,你們逃走,路上即使一個亭長看見你們,也一樣殺了你們。與其逃跑,不如集結散兵,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成功了就奉天命(朝廷)征服天下,失敗了再死不遲。

    賈詡的這番話,就是後來被稱為“毒士”的依據了。他的話使李傕郭祀樊稠張濟等,開始集結西涼大軍,最終十萬大軍犯長安。他們打敗了呂布,殺了王允等多位大臣,控制了漢獻帝。

    後來,李傕郭祀樊稠幾人之間發生矛盾,爆發了三年的互相戰爭,使得長安原來百萬人口的都市,成了荒無人煙,屍骨遍野的淒涼之地。賈詡因母親去世,辭去了官職回家了。

    賈詡後來跟隨張繡,說服了劉表聯合駐紮宛城。張繡在他的幫助下,兩次打敗曹操,其中一次曹操的兒子曹昂於典韋戰死。官渡之戰時,他又建議張繡投降了曹操。

    賈詡到了曹操名下後,極力主張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戰馬超時,曹操用了他的離間計,打敗馬超。曹操立嗣的事上,他以劉表袁紹為例,提醒曹操最好是立長子。並給曹丕出謀劃策,告誡曹丕低調做人,以孝取勝,使曹丕獲得王位繼承人。

    賈詡一生,出了不少的計謀。使曹魏獲益匪淺。他自己也是長壽得以善終。“毒士”的稱呼主要還是說他,一個計謀造成了,長安百萬百姓流離失所,生靈遭到塗炭的惡劣後果。

  • 17 # 回望歷史的青年

    賈詡,三國時期著名謀士,涼州姑臧人,是有名的三國“毒士”。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一生謀劃的計策並不多,但是每一件都影響重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賈詡”勸張繡降曹操,從而影響官渡之戰結果。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賈詡”獻計曹操,離間馬超,韓遂,助曹操平定關中。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賈詡勸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助曹丕成為世子,後“曹氏”正式稱帝。

    當然,這些只是他的主要事蹟,不管怎麼說,“賈詡”活到七十七歲高壽(三國時人均壽命26歲),笑傲其他眾謀士,被羅貫中冠以“毒龜”的稱號也算實至名歸

  • 18 # 散落君

    賈詡,一言破了大漢最後的氣運和希望。當初董卓被王允所殺,董卓的部下四處逃命,王允也準備著振興大漢,拾掇人心。

    這個時候,賈詡站出來了,跟董卓的老部下李榷、郭汜、牛輔提議道:我們現在這樣跑路了,朝廷只要派幾個城管,就能把我們抓了。不如我們集結隊伍,反攻洛陽,成了,我們就可以為董太師報仇,如果不成,再跑路也不遲。

    眾人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乎拉起隊伍反攻洛陽。不久,洛陽城破,王允等部分公卿被殺。漢獻帝被郭汜劫持,公卿被李榷劫持,二人拿漢獻帝和公卿當玩具,換來換去,至此,朝廷威嚴徹底掃地,再也沒有復興的可能了。

    但賈詡呢,卻深知明哲保身。在大夥苛刻漢獻帝和公卿時,賈詡表現出現足夠的善意,因此獲得了漢獻帝極大的稱讚和信任。後來,賈詡看出李榷、郭汜難以自保,就去投奔了張濟,張濟死後就輔助張繡,張繡對他言聽計從。

    曹操徵張繡時,賈詡又提出了投降的策略。到了曹操那邊,賈詡也深受信任,曹操立世子時,就徵求了賈詡的意見。最終,賈詡官至曹魏的太尉。

    一生計謀無數,卻能夠活到七十多歲,並官至太尉,這就是毒士的風範。

  • 19 # 我又來聊歷史了

    聊聊賈詡這個人。個人認為賈詡不是毒士,有毒士之稱的應該是李儒,咱們今天不聊李儒,只說賈詡,賈詡,字文和,我覺得賈詡是有心向大漢的,並且賈詡是個忠義之士,但是現實不允許,沒有給他發揮的餘地,而且賈詡的每次出計都是自己在劣勢的時候,應該說賈詡是被形式所逼每次在勢力中掙扎。

    一、賈詡心向大漢,無奈現實殘酷,無能為力。

    賈詡的出場比較急,他是在董卓被呂布所殺後,李傕勢力中出現的,後隨李傕攜天子走過一段時間,其中,賈詡是想幫獻帝的,無奈他身單力薄,無能為力。其演義中一段可看出賈詡的心情。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卻說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于軍中。賈詡屢諫不聽。侍中楊琦密奏帝曰:“臣觀賈詡雖為李傕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正說之間,賈詡來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諭詡曰:“卿能憐漢朝,救朕命乎?”詡拜伏於地曰:“固臣所願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圖之。”帝收淚而謝。

    此時背景是,董卓敗亡,呂布在洛陽,這李傕劫天子與郭汜劫大臣相對,此時獻帝求賈詡幫忙脫困,並命皇甫酈遊說郭汜和李催,郭汜說李催放天子我就放大臣,李催不願,皇甫酈揚言李催謀反,李催軍心渙散,這時賈詡抓住時機,勸退李催軍士。

    賈詡又密諭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遂聽詡言,都引兵去。詡又密奏帝曰:“李傕貪而無謀,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餌之。”帝乃降詔,封傕為大司馬。

    後獻帝被楊奉、董承所救,又被李催、郭汜追殺於安邑縣,逃入洛陽,被曹操救出,移往許都,可以看出賈詡是想幫獻帝的,也這麼做了,無奈手中無權無兵,只能以小計助獻帝,護住獻帝。

    二、聊聊賈詡出的一些計謀,沒全說,挑幾個我認為重要的聊聊。計賺長安

    此時是董卓新亡,所屬李傕,董卓霍亂中原的幫兇之一,西涼騎兵統領,因董卓被殺而逃,在不知何去何從時,賈詡獻計佔長安,自保無奈之計。

    原文: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然其說,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盪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願從。於是聚眾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可以看出,當時他們是要各自逃跑的,那麼小小一個亭長都能擒住他們,賈詡要他們借為董卓報仇之名殺入長安,殺王允,奉朝廷,此時賈詡沒說挾,而是用的奉,可見沒有爭天下之心,只是為了自保,此時各地君主已呈現亂世之局,不自保必被藉口殺之。

    2.計賺典韋

    此時背景是曹操欲討伐呂布,聽說張濟身亡,其侄張繡任用賈詡為軍師,結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可以看出,現在的賈詡還是想救出獻帝的。這時曹操想討伐張繡,可是怕呂布偷襲,問計於荀彧,荀彧說可給呂布加官晉爵,呂布一高興就不想著打咱們了。曹操從之,並起兵15萬伐張繡,張繡聽賈詡之言第一次降曹。

    原文:賈詡勸張繡曰:“操兵勢大,不可與敵,不如舉眾投降。”張繡從之,使賈詡至操寨通款。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效用為謀士。詡曰:“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乃辭去。次日引繡來見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紮,餘軍分屯城外,寨柵聯絡十餘里。一住數日,繡每日設宴請操。

    可以看出賈詡是個念舊並忠義的人才,並沒有再這個時候丟掉張繡而跟曹操,也為後來的曹操失典韋埋下了伏筆。有一日,曹操喝醉了,想要個女館陪她,最後睡了張濟之妻鄒氏,張繡氣之,問計於賈詡,賈詡出計,四面而圍,殺的曹操敗逃,如無典韋,曹操已經命喪宛城。

    原文:張繡家人密報繡。繡怒曰:“操賊辱我太甚!”便請賈詡商議。詡曰:“此事不可洩漏。來日等操出帳議事,如此如此。”次日,操坐帳中,張繡入告曰:“新降兵多有逃亡者,乞移屯中軍。”操許之。繡乃移屯其軍。分為四寨,刻期舉事。因畏典韋勇猛,急切難近,乃與偏將胡車兒商議…… 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

    賈詡此計本為圍殺曹操之意,不想典韋沒有了武器也這麼猛,只能說計賺典韋了。

    3.空城計敗曹操

    背景是曹操第二次討伐張繡,張繡通訊劉表幫忙,張繡在南陽城閉門不出。曹操圍城攻打,見城壕甚闊,水勢又深,急難近城。乃令軍士運土填壕;又用土布袋並柴薪草把相雜,於城邊作梯凳;又立雲梯窺望城中;曹操自騎馬繞城觀之,如此三日。城中賈詡見如此光景,便謂張繡曰:“某已知曹操之意矣。今可將計就計而行。”此時,賈詡已經看破曹操之計,將計就計,以空城計誘曹操而敗之。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今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蒙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操曰:“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輜重無數。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其後賈詡離間計破馬騰、韓遂,不參與曹操家裡奪嫡之戰等,都屬於自保而以,我就不說了。縱觀賈詡其一生,所屬勢力均為弱旅,卻沒有背離之,每次出計都是為求自保,形式所逼,並無毒計的情況,毒士之稱名不副實,真正的毒士乃是李儒。

  • 20 # 億水清

    《三國演義》中的賈詡,很多人都稱他為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生輾轉於董卓、張繡、曹操幾大軍閥之間,拖家帶口,不僅安然無恙,還為各個主公出謀劃策,建立功勳。

    賈詡起初效力於董卓,董卓被殺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導致舉國大亂,漢朝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賈詡離開李郭二人後,先後投降張繡、曹操。在張繡賬下,兩次擊敗曹操;官渡之戰之前,勸張繡投降曹操;在曹營之中,先是力勸與袁紹決戰,後使用離間計,使馬超、韓遂決裂,助曹操一舉拿下關中。

    王允設美人連環計誅殺董卓後,過於剛愎自用。他是傳統意義上的治世謀臣,對於亂世全域性的把握毫無作為。他獨斷專行,不把漢帝和眾臣放在眼裡,死活不肯赦免李郭二人。李郭二人和賈詡商量辦法,賈詡的意見是:你們如果拋棄手中的軍權,攜帶家眷逃跑,不出幾日,就是個亭長也能抓住。還不如說服手下的人馬,把他們聚集起來,攻入長安,為董卓報仇。成功了,你們就成了匡扶大漢的有功之臣,即使失敗了,再逃跑也不遲,為何不博一把!

    在賈詡的計策和謀劃下,李郭二人率軍殺入了長安,逼死王允。後來之事,想必就清楚了,李郭二人禍亂朝綱、馬騰、韓遂舉義勤王。至此,長達一百多年的諸侯紛爭開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中有必要帶單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