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羽書遲
-
22 # f夢飛翔f
賈詡,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的開國功臣、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重要人物。陳壽在《三國志》對其評價極高,稱他“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賈詡憑藉智謀與戰略眼光,使得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亂世中縱橫捭闔。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設計助董卓進京;董卓死後,鼓動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賈詡投靠曹操,到達許都之後,發現此地藏龍臥虎,荀彧、荀攸叔侄,郭嘉,程昱等人無不是治國整軍之大才,於是便自甘退隱到官場一角,收斂起所有的才氣,非因曹操親問而不敢輕示於人。官渡之戰時,賈詡力勸曹操與袁紹決戰,並獻計於曹操助其統一北方;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賈詡能夠在董卓入京時風光無限,又能在李傕郭汜之亂中獨善其身;起初他作為曹魏政權的敵人,能夠數次擊敗曹操;又在投降曹操後,得到曹魏政權的重用,官拜太尉,位列三公,高壽而終。這使人不禁折服於賈詡的智謀。可見,賈詡具有非凡的洞穿人心與通曉權變的能力,計謀過人,料敵決勝。他作為一個處於政治、軍事鬥爭旋渦之中的謀士,自身的存在價值首先在於為主人謀劃時,能正確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和態勢,揚長避短,運用出神入化的謀略克敵制勝。賈詡明悉事理,韜略出眾。在小說中首次出場,便挽狂瀾於既倒,隻手扶輪,扭轉了歷史的程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的政治秩序幾乎被顛倒了過來,士人階層對以皇帝為象徵的中央集權統治的向心力大大減弱,傳統的倫理道德也喪失了以往那種引導人們思想行為的統治地位。在群雄割據、弱肉強食的社會背景下,“君君臣臣”等原本極為牢靠緊密的人身依附關係也發生一定程度的削弱和鬆動。從權達變,擇主而事;見機行事,不拘一端,取代“士為知己者死”一類傳統信條,成為士人階層。把握住人的思想情感是一切行動的關鍵,認清人的性格特點無疑是提前把握住其發展與戰略走向,這保證了戰略的前瞻性,也保證自身能在事態變化之前就提前做出正確的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案,保證“算無遺策”。道德仁義已經無法維繫人心,要想在亂世中立足,就必須通曉時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在戰火不斷、道德淪喪的時期,稍有差池便身首異處,那一時期的道義思想在生命面前蒼白無力。
在群雄割據、禮崩樂壞的時代,這一決定人與人關係的準則表現得尤為明顯。謀士階層中以賈詡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拋棄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倫理規範,而信奉“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的新觀念,正是將個人切身利益的考慮置於抽象的傳統倫理道德之上,“利則行之,害則舍之”(《戰國策·秦策三》)。他們遊離趨赴於各個地方軍事割據勢力之間,見機而行,擇主而事。“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又於我言聽計從者,便可依附託身(《鬼谷子·忤合》)。《孫子·計》裡提到,“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賈詡正是憑藉著這戰略思想和核心精神,才能保證其在亂世之中獨善其身,並以高壽善終。
賈詡因為三條毒計入選三國演義目錄三次,分別是
第九回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第五十九回 賈詡抹書問韓遂
除去諸葛周瑜等儒將,方面軍司令,作為純謀士才出現在目錄三次
第三十二回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賈詡佔一半,毫無疑問在民間是三國毒士
-
23 # sunjin6278
所謂的“毒士”,歹毒之士也。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賈詡賈文和,之所以被人稱為毒士,是因為他出的三條計策,都給國家及相關人帶來了很大毒害。
賈詡原本是董卓部將,王允呂布設計殺了董卓奪得朝權後,在如何對待董卓西涼軍問題上出了一個重大失誤。王允不知董卓西涼軍的歷害,不懂大變後的安撫,就與呂布設定了一個解散西涼軍,並追罪西涼軍將領的決定。該決定讓西涼軍人人自危,惶恐不安,西涼軍將領李傕郭汜等人也準備離軍逃跑。這時賈詡也是西涼軍一員,為了自保,他就勸李傕郭汜等要放棄逃跑,如果離軍逃跑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他們,要及時利用西涼軍心不危之情,鼓動將西涼軍召集起來,攻打長安。李傕郭汜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這一建議,集西涼軍攻打長安。誰知長安守軍不經打,西涼軍馬上就攻破長安。王允被逼死,呂布逃走。後來西涼軍佔據長安,李傕郭汜控制了皇帝。在沒有了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二人發生了內鬥,最終漢獻帝逃出長安,漢朝控制地方的能力大弱,從此天下陷入混亂紛爭,進入三國形成時期。李傕郭汜內亂,賈詡離開二人,跟了南陽張繡。因曹操勢大,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聽從賈詡,就投靠了曹操。曹操接受張繡投降,住在宛城。因曹操醉酒夜裡讓人招來張繡的嫂子相陪,張繡大怒,發誓報仇,問計於賈詡。賈詡就給張繡獻了條計策。由於事出突然,曹操絲毫沒有防備。張繡軍畏懼曹操手下護衛歷害,事先盜走了典韋的雙戟。然而典韋英勇,在沒稱手兵器的情況下,以犧牲自己,掩護曹操逃走了。張繡也趁機向曹軍發動進攻,大敗曹軍,曹操的侄子也因此喪命。接著在賈詡的謀劃下,張繡第二大敗曹操,讓曹軍死傷無數。因曹操日益壯大,賈詡還是勸張繡投降了曹操,賈詡從此也成了曹操的謀士,並助曹丕爭得了世子之位。曹操統一北方後,西北馬超、韓遂反,曹操親往平叛,卻被馬超殺得割須斷袍,十分狼狽。在平叛局勢非常不利之際,賈詡為曹操出了一個離間馬超、韓遂之計,讓曹操製造親韓遂的假象,成功讓馬超對韓遂起了疑心,最終二人反目成仇,曹操率軍乘勢進攻,大敗了馬超,順利平定了馬超韓遂之亂,馬超也從此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先投張魯,後投劉備,雖名義上得到劉備的重視,給予高官厚祿,但終究寄人籬下,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了,死年僅四十多歲。
賈詡的毒計雖在一定程度上儲存了自己,給自己掙來了榮光,卻也因此亂了天下,害了別人,當不愧三國“毒士”之稱的。
-
24 # 湘水微波
《三國演義》中,賈詡有“毒士”之稱。
他早年在董卓女婿牛輔之下為參謀,董卓死後依李傕郭汜,李傕郭汜滅亡後投靠張繡,他勸張繡投降了曹操。後張繡因曹操佔有其嬸孃而憤怒,突然反叛並突襲曹操,殺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明,大將典韋為掩護曹操逃命也被戰死。後來,賈詡又一次勸張繡投降曹操,並據當時形勢賈詡估計曹操不會計前嫌。果然被其言中,曹操再次接納並重用張繡。賈詡在曹操帳下多建奇功,直到走完一生。他除了"毒士"之名外,又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之美稱。下略舉幾例來佐證。
一、賈詡最毒辣的一計
賈詡原為董卓女婿牛輔手下任職。當時王允設連環美人計,使董卓與呂布結仇,最終董卓被呂布所殺。牛輔隨後來也死了,賈詡已無固定歸屬,涼州集團行將瓦解。王允把持朝政並大赦天下。董卓被殺後其舊將李傕郭汜十分害怕,上表請求赦免其罪,但遭到王允拒絕。王允恨他兩人為董卓作惡多端,所以大赦天下唯獨不給他兩赦免。
李傕郭汜見求生無望便想潛逃,賈詡得知後,對他們說,如果你兩脫離現有的這點軍隊,那就再也沒有勢力了,即便是一個亭長也能抓捕你。既然現在無路可走,不如拼死一搏,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招集人馬殺入長安或許能自救。李傕郭汜依其計散佈謠言,說王允不放過所有涼州兵將,將要血洗涼州,因而引起當地人極大恐慌,很多軍士集於李傕郭汜旗下。李傕郭汜聯合張濟樊稠等董卓舊部,組成十萬人馬攻破長安城,打敗呂布,殺王允並控制漢獻帝和朝廷。賈詡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國家政權。
後李傕郭汜反目,李傕控制皇帝,郭汜控制王公大臣,他兩率軍在長安城廝殺,並互逼對方交出皇帝或大臣。也是因賈詡一計,使皇帝朝臣如同賭博籌碼,為兩軍閥任意爭搶掠奪。賈詡此計堪稱最為毒辣一計。
二、賈詡最料敵如神的一計
因張繡勢力弱,在賈詡的勸說下聯合劉表共同抗曹。這讓曹操十分忌憚。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率大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不得已只能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欲乘機率兵追擊曹操,遭到賈詡制止,認為追則必敗。但張繡不聽勸告率軍追殺曹操,結果曹操親自斷後,殺得張繡大敗而回。張誘對賈詡說,不聽先生之言果有此敗。賈詡卻說,現在再率軍追擊必定全勝。張繡很奇怪,說追擊已經失敗為何還要追,但賈詡堅持說,現情況變化了,追擊必勝。這次張誘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再整兵馬追擊曹操,結果大勝。張繡很不解,向賈詡請教原因。賈詡解釋說,曹操在沒有失敗的情況下突然撤退,肯定是後方出了問題,所以退兵必有章法,曹操會親自斷後。你非曹操對手,追擊難免失敗。曹操打敗了你後必會放鬆警惕,將重點放在前面開路,不會再親自斷後,後方空虛,所以你再次追擊就能勝了。張誘聽後十分佩服。
賈詡計謀老道,對曹操用兵都能揣摩到位,眼光老辣,可見"毒士”之稱不是浪得虛名。
三、賈詡最睿智的一計
曹操晚年開始籌劃培養兒子接班,長子曹丕與三子曹植都很優秀,他們暗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明爭暗鬥,曹操一時難於決斷。
曹操知賈詡眼光毒辣,私下徵求賈詡意見。象這一類的意見是極難表態的,往往會留下很大隱患,歷史上常有位高權重者參與廢立之事而毀掉前途甚至塔上身家性命,對此賈詡何嘗不知。但曹操一問不能不答。他故作沉思不語,曹操問他在想什麼,他說想劉景升和袁本初之事。惹得曹操大笑,心裡直罵他個老滑頭。
原來劉表和袁紹都是立幼不立長,死後兒子互相殘殺,因內亂而滅亡。賈詡明顯表示了應立長子曹丕為世子,但又什麼都沒說出來,可謂睿智過人,用心良苦。然而他卻押寶押對了,曹操確立了曹丕為世子,妥妥的接班人。
賈詡被稱為“毒士”並非他心底歹毒,而是他經常出一謀而造成一場大變故,或構成一個新的格局,而他在這其中卻安穩於泰山。他一生能平安走下去並長壽而善終,與他精明的謀略和睿智不無關係。
-
25 # 六福雅士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
賈詡不僅是三國時期的“毒士”,而且是第一“毒士”!
為什麼?因為他於亂世中求生存,眼光毒辣,計謀毒辣,識人心,懂人性,知進退。
具體例子如下:
一、眼光毒辣,能夠判明局勢,利用人性,揣度人心。
(一)判明局勢,賈詡是第一個提出“奉國家以徵天下”的三國謀士。
當時王允利用美人計,謀殺了董卓,頓時西涼軍群龍無首,節節敗退,李催和郭祀主張退守西涼,但賈詡卻反其道而行之,居然鼓動本已經打算作鳥獸散的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西攻長安。並且來了一番頗為令人心動的說辭: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如果棄軍而奔,則一個亭長也能活抓你們。不如殺進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幸運成功的話,“奉國家以徵天下”;如果不行,再逃不晚。在這裡,賈詡首先提出了“奉國家以徵天下”的口號,賈詡在行大不義之事的時候還不忘假以“奉國家”的名義,足見此人的戰略眼光何等毒辣。
(二)利用人性,賈詡雖身陷猜忌,卻能略施小計,從容保身。
李傕、郭汜相鬥於長安時,賈詡就離開李傕投靠段煨。賈詡素有威望,段煨雖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但在心裡卻十分害怕賈詡奪其兵權。賈詡內心深知此情,但佯裝無事。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賈詡欲前去投靠張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對我深有猜忌,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持久,早晚會被他所害,若我主動離開,他一定會很高興,又指望我結連外援,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賈詡“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三)揣度人心,賈詡吃透曹操,撥雲見日,勸先降後叛的張繡,再次降曹,竟得到曹操重用。
宛城之戰,張繡用賈詡瞞天過海之計,先降後叛,大敗曹操。後又在賈詡的勸說下再次出人意料的舉軍投降曹操。當時張繡問:“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降曹後,曹操竟然和賈詡攜手笑語:“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然而,反觀當年,從土地的規模、人才的數量、州郡的人口、戰將的勇猛、兵員的眾多、領域的富庶等六個方面,袁紹對曹操都是碾壓的優勢,一般人都會選擇袁紹,但是賈詡偏偏選擇曹操,認為曹操一定能夠戰勝袁紹,且曹操也一定會不記前仇,接納張繡,這種眼光的毒辣實屬罕見,賈詡揣度人心的本領由此也可窺見一斑。
二、計謀毒辣,能夠一招制敵。
(一)狐假虎威,保全性命。
據三國志記載,賈詡有一次在今天陝西隴縣一帶被正在造反的氐族人抓住了,同行的數十人全成了俘虜。氐族人就打算把他們全活埋了。這時賈詡就公然聲稱自己是當朝太尉段熲的外孫,並宣揚家中會出巨資來贖自己。要知道段熲是以殘酷鎮壓西羌先零部落、沈氐部落而出名的,所以這幫氐族人不但不敢殺賈詡,還恭恭敬敬和他盟誓後把他送走了。看到這裡,不禁要為賈詡拍案叫絕。同樣是身為囚虜,賈詡一招狐假虎威,便能全身而退,保全了性命,而“其餘悉死!”。
(二)將計就計,擊敗曹操。
曹操興兵討伐張繡,久攻宛城不下。於是曹操自己騎馬繞城觀察,見宛城東南角磚土新舊不等,多半毀壞,容易攻城,便讓士兵去西北角積蓄糧草,虛張聲勢,假裝從西北角入城。這一切都瞞不過賈詡的眼光,他勸張繡將計就計,把百姓假扮士兵佯守西北角,而令主力埋伏在東南角。果然不出賈詡所料,曹操中計,被殺得大敗而歸,宛城之困得以解除。
(三)假痴不癲,知進退,暗助曹丕立儲成功
賈詡覺得自己是降降,並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投入到曹操陣營後,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但立儲君一事,曹丕主動上門來問計於賈詡,賈詡就躲不過去了,必須要謹慎站隊了。賈詡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賈詡建議曹丕應低調做人,恭謹處事,以孝為先,不違子道。等曹操諮詢他立儲君一事的時候,賈詡也不挑撥離間,更不信口開河,而是假痴不癲,閉口不答,等曹操再次追問時,才佯裝若有所思,弱弱的說了一句:哦,我剛剛想起了您的老同學袁紹和老相識劉表來了(袁紹和劉表均因為廢長立幼,導致分裂,最後迅速破滅)。賈詡雖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暗中點撥”,曹操立即頓悟,並最終選定了曹丕。
曹丕即位後,便立即給予厚報,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候。賈詡於77歲高壽去世後,更是與王朗、曹真等人一同供奉在魏文帝廟內,享受香火的祭祀。
縱觀賈詡的一生,身處漢末亂世,雖言語不多,關鍵時刻卻能屢出奇計,算無遺策;雖是一介書生,卻攪動諸侯紛爭;雖輾轉投靠於多個諸侯,卻能夠明哲保身,謀得善終,真堪稱三國時期的第一“毒士”也!
回覆列表
賈詡,字文和,他曾經投奔過多個勢為,最終投曹,成曹操著名的謀士。《三國志》把賈詡與荀彧、荀攸併為一傳,認為他們都是謀則必中的人。與曹操其他謀士相比,賈詡的名聲並不好。連孫權聽說賈詡進入三公的行列,都予以嘲笑。
就因為賈詡有“毒士"之名。何為毒士?肯定不是誣陷賈詡,有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獻了一條是非不分,善惡不辯,荼毒天下之計。
公元192年,董卓意外被他信任的呂布刺殺,之後王允聯合呂布控制了長安。王允和呂布推翻董卓的舉動是得人心符民望的,因為董卓專權兩三年間罪惡滔天,世人都恨不得他滅亡,卻無奈他何。
董卓雖然死了,但他的餘部李傕郭氾等仍有很大力量。王允拒絕給董卓部將發敕令。正當李傕郭氾等人準備遣散軍隊逃亡時,賈詡站岀來,建議他們反攻長安,等失敗了再逃亡不遲。李傕郭氾接受建議反撲長安成功。
賈詡的計策等於世人好不容易擺脫了董卓的禍害,又遭遇了董卓部將李催郭汜的禍害。後來關中地區在他們禍害下幾無人煙,長安被毀,皇帝流離失所。
故而成就賈詡毒士之名。當然賈詡認識到自己的錯,他拒絕了李郭給自己加官進爵。後來又尋找機會跳岀他們的陣營,與很多助紂為虐的謀士又有很大區別。但汙點終歸是汙點,洗也洗不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