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21 # 心想事能成

    積貧積弱”是後世史學家對北宋的重要評價,所謂的“積貧”指的是中央政府財政緊張,國家沒有多餘的錢財,而“積弱”指的是北宋那孱弱的軍事實力。在我們印象當中,北宋在對外戰爭當中總是勝少敗多,造成北宋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那孱弱的軍事實力。那麼為何趙匡胤時期還能南征北戰的宋軍,自打趙光義後便不堪一擊呢?

    矯枉過正的經驗教訓

    “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這種軍事政變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時常發生著。趙匡胤本人就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正因如此,在北宋建立之初,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們成為了趙匡胤的心腹之患。

    為了收回兵權,趙匡胤用了一招“杯酒釋兵權”成功地架空了那些開國猛將,而那些次一級的軍官則用一些資望較淺容易駕馭的人物充任。但是這些手段在趙匡胤看來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為了徹底斷絕武將們造反的可能,防止出現唐末藩鎮割據的重演,避免成為五代十國之後第六個短命的朝代,趙匡胤開始著手軍事制度的改革。

    “更戍法”是宋朝特有的軍事制度,按照“更戍法”的規定將士需常加以易置和調換,如此一來便可以做到“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藉以防範士兵和將領之間發生深厚的關係。徹底了消除唐末五代軍事將領以武力稱雄一方,威脅到朝廷的隱患。但這樣一來也造成了將領們尤其是主將並不熟悉所率領各部隊的特性與戰鬥力,對下屬部隊亦無威嚴可信,勢必影響作戰效果。

    “崇文抑武”政策與尚武精神的衰弱

    趙匡胤除了進行軍事制度改革之外,還明確提出了“興文教,抑武事”的方針,廣開科舉文選,重用文人,以至於個人科舉的成功勝過任何軍功,成為踏上仕途的最重要的途徑。“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成為了當時的社會寫照。

    除此之外,文武官員所受到的待遇也是天囊之別。北宋名將狄青因出身行伍而備受歧視,當時曾與其共事的韓琦儘管官階和他相等,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無可奈何之下的狄青發出了“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的感慨。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越來越多的人棄武從文,古代漢人身上的尚武精神日漸衰弱,北宋的軍事實力也逐漸被遼、西夏、金所超越,最終導致了北宋國土淪喪,老百姓家破人亡。

    消極防禦的對外政策

    宋太宗曾經提出“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唯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的觀點,在宋太宗看來“內患”遠比“外憂”更可怕、也更重要。所以有宋一朝實行的對外防禦政策都是“守內虛外”。這種防禦政策固然能夠避免國內發生重大的叛亂,但是卻造成了一旦對外防禦失敗,就只能是議和妥協,苟且偷安。

    宋真宗時期的“澶淵之盟”拉開了宋王朝和議的歷史,在這之後的每一次議和當中,北宋喪失的不僅是大量的歲幣和絹,還有宋王朝的尊嚴。卑躬屈膝的稱臣稱侄,雖然換來了短暫的和平,但是卻也造成了宋軍將士的怯戰、怯敵心理。一支失去自信的軍隊,自然是難以在戰爭當中取勝。

    鬆弛的軍法以及腐敗的軍政

    北宋的俊發鬆弛,在歷朝歷代可是出來名的。雖然趙匡胤自稱軍法嚴格,但是這僅限於軍士和普通將校,宋初大將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破後蜀時犯法,經百官集議定罪,一致認為應當處死,宋太祖卻特令赦免。自從趙匡胤開啟了這種以法殉情的先河後,後世皇帝在處理武將的問題上便都犯起了執法鬆弛的毛病,一支紀律鬆弛的軍隊,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除了鬆弛的軍法外,北宋時期軍隊腐敗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北宋中後期武將貪財黷貨、兼併土地成風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參與貪汙腐敗的將領依舊沒有受到朝廷的懲罰。

    宋朝軍政腐敗還體現在私役軍事和刻剝軍士。據史書記載,當時上層將領私役軍士的勞作範圍極廣,如修造地宅,伐薪燒炭,種植蔬菜,織造緞子、坐褥,做木偶戲人,刺繡,奏樂等等,堪稱無所不有。公器私用,讓這支軍隊疏於訓練,軍不成軍,極大損傷了軍隊的戰鬥力。

  • 22 # 社會我明哥

    這個問題其實很特殊,他要辯證的去思考,也就是相對的去比較。相對於中原的反叛勢力而言是強大的,但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也越來越強大比如契丹,女真,蒙古,党項人建立的政權都對宋朝的國家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並且後來的事實也證實了這個現象,宋在與女真和蒙古的交戰中不斷失敗,造成了靖康之恥和宋朝滅亡。所以相對於少數名族政權而言他是弱的,但對於宋朝內部的反叛勢力而言他又是強大的。

  • 23 # 俺是農民天天平安

    當年的南宋多孤獨、多絕望:

    公元1221年,蒙古大軍滅佔花剌子模;

    公元1223年,蒙古征服東歐保加爾王國;

    公元1227年,夏末帝李晛被誅,西夏滅亡;

    公元1231年,迫使高麗臣服;

    公元1234年,金哀宗自盡,金朝覆滅;

    公元1237年,蒙古佔領莫斯科;

    公元1239年,拔都攻佔克里米亞;

    公元1240年,蒙古大軍佔基輔,進兵波蘭;

    公元1241年,擊潰神聖羅馬帝國聯軍;

    公元1242年,拔都三兄弟建立三大汗國;

    公元1245年,蒙古佔據底格里斯河上游;

    公元1247年,吐蕃諸部臣服蒙古;

    公元1254年,大理國滅亡;

    公元1256年,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

    公元1258年,旭烈兀滅阿拉伯帝國。

    很多人認為,當年南宋的滅亡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認為南宋力量太弱,但實際上並非南宋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蒙古攻伐諸國,都沒用太長時間,滅西遼花了1年,滅阿拉伯帝國花了2年,滅當時實力相當強悍的花剌子模,前後加起來也不過12年,至於滅金與西夏,即便斷斷續續,也未耗費太久,唯獨在攻南宋的這方面例外。從1235年蒙古初次伐宋,到1279年崖山海戰,伶仃洋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南宋徹底覆滅止,世人眼裡弱小不堪偏安一隅的南宋,硬抗了44年之久。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當年的形勢圖,南宋人的心中,不知有多麼絕望。

  • 24 # 深藍妖火

    宋朝的軍事實力,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北宋存在了167年。就算宋朝再怎麼重文輕武,人家還是存在了一百多年。南宋就不多提了,南宋時期主要是皇帝太窩囊了。

    宋朝的武力值,在靖康時期可以說是最低迷的時候,因為當時是童貫高俅這樣的弄臣們來領兵打仗,這就是再好的精銳部隊給他們也是完蛋啊!所以當時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但是其實在這之前,一直都是不錯的。

    在宋朝前期宋太祖時期,宋朝的軍隊還是很威武的。當時的趙匡胤作為開國皇帝可以說是英勇無比。但是到了趙匡義手裡的時候軍隊就有點下滑了,明顯就是主子的問題,不是軍隊的問題。

    雖然說在趙匡胤之後的皇帝,用兵能力都不是很棒,但是人家用人的眼光卻不昏庸啊!後來北宋的大將們有:李繼隆,狄青,曹瑋,王韶,呂大防,章楶,劉仲武等等一些將軍,打的還是不錯的,雖然不是壓倒性的勝利,但是很多時候還是很佔據了很大優勢的。不管怎麼樣都是擔得起國家軍隊的重任的。

    但是到了徽欽二帝上臺之後,軍事實力就是急劇下滑,國內形勢也是一日不如一日。首先是面對遼國進攻的時候,就已經是損失了宋朝大多數的精兵強將。當時也不是沒有將領方面的人才,大宋中興戰將,當時幾乎是都參加了宋朝對遼國的戰役當中,但是最後被打的真是損失慘重,直接被打的是潰不成軍。

    在面對遼國的時候,宋朝還具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的時候都會被打的這麼慘,那麼在面對金軍的時候就更不用提了。因為金軍是能給遼國打的直接滅國的存在,而遼國是能給大宋打的潰不成軍的存在,這就能很直接的看出所存在的差距了。

    那難道宋朝打不過遼國是因為宋朝的軍事實力不行嗎?很顯然,不是的,其實就是因為領袖不行的問題。畢竟老鼠在厲害也是老鼠,即使是擁有一群獅子在背後給他撐腰的老鼠,也是打不過老虎的。因為就老鼠的膽量以及謀略來看,是在指揮不明白獅子跟老虎作戰的。

    那麼宋朝失敗的根本在哪裡,難道真的就是單純的因為徽欽二宗的謀略方面不行嗎?這鍋就都要徽欽二宗來背嗎?其實也不是的。

    首先,宋朝的軍事能力並不弱,不管是在面對契丹,還是女真,還是最後大金的時候,都能顯示出來宋朝的邊境將士們是有不錯的戰鬥力的,雖然不是壓制著這些部落,但是打個五五開,保證大宋不落下風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其實宋朝在軍事作戰方面總是會輸的基本原因,也是跟趙匡胤的基本祖訓有關。因為趙匡胤自己是開國皇帝,深知武將這一因素對開國的重要性,但是他只想到了防止自己國家內的武將變得強大,卻忘了自己國家外面還有其他的政權在虎視眈眈。

    在宋朝初期,每次在開戰之前,宋朝的官家就會先給宋朝的將領以及士兵們帶上腳鐐。後來整個宋朝的文官集團,直接就是給宋朝的將士們都帶上了腳鐐。咱先不說帶腳鐐作戰到底麻不麻煩,能不能影響發揮。但是腳鐐這個東西畢竟是給犯人才會帶的,這樣的形式來對待將領和士兵們,人家還能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去為你拼命嗎?

    還有就是,即使宋朝已經到了瀕臨滅國的地步了,宋朝皇室還在想辦法忌憚自己國家的將軍,生怕人家手裡有兵權了就要造反,還要忌憚防著人家,人家為你拼命,還要沒事懷疑猜忌別人,還指望人家能打勝仗,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就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宋朝的所有皇帝都算上,沒有一位皇帝知道外交的重要性的。在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當中,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有政治胸懷的皇帝之外,其他的皇帝的胸懷真的都是小到了極致。不單單是胸懷不夠寬廣的問題,後面皇帝更是連膽量和才智都拿不出手,人家都是歷代皇帝為江山更好的發展來奠定基礎,一代更比一代完善。他們是一代更比一代慫,這也是逐漸的為宋朝的覆滅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至於後面的南宋就更不用提了,就連定都復位的時候多要看金軍的臉色,都要祈求金軍留條活路的存在,實在愧對“皇帝”的這個位置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民俗習慣看似荒謬卻有一定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