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21 # 醉伊笑紅塵

    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天國起義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也可以說是農民起義的一個巔峰之作,前後共堅持14年,最後以慘敗而結束,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缺乏領袖氣度和前瞻思想,如果不是打著宗教旗號,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和李自成起義沒什麼不同,但明顯洪秀全要比李自成更缺乏統御部眾的能力,而且洪秀全的領導才幹也實在平平,因此在太平天國中期,就出現了天京之變,直接導致核心領導班底的幾個有能力的王互相殘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而且自從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就開始不理朝政,深鎖後宮樂不思蜀了,並且疑心更重,經常不信任並撤換有能力有威望的部下,這都是導致太平天國領導核心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太平天國的執政理念和執政綱領愚弄了起義部眾。無論是前期的《天朝田畝制度》還是後期的《資政新篇》,太平天國自從建立政權後,都沒有將自己起義過程中承諾給人民的願望兌現。沒有均分田地,反而集中吃大鍋飯,就連夫妻也要分營房住,無論是對人民生產力和創造力的積極性的傷害都是無法挽回的。

    其三,沒有正確處理好與西方各國之間的關係。太平天國起義打著西方宗教色彩的口號,但是太平天國內的核心領導人都十分厭惡洋人,這點可以理解,但是當外國大使來合作訪問,甚至提出幫助太平天國共同奪取清政府政權時,太平天國領導人拒絕的卻太過輕狂了,以至於後來洋槍隊和西方列強調轉槍口,只能幫清政府圍剿太平天國,導致其雙面夾擊,處處被動。

  • 22 # 木山文

    多年前,見到一個小冊子,介紹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從廣西打來,幾乎是摧枯拉朽,當時的清朝武備鬆懈,不堪一擊。太平軍越來壯大。一直打下南宋京,前鋒已到山東,向北京挺進。

    在洪秀全乘船過江時,一位白鬍子老頭乘小船求見,洪秀全看他象一位世外高人,也就請上船相談,他勸洪秀全收兵,不要向北了。並講了一大堆南京有王氣,應該在此建都,鞏固後方,封官,建制等等。洪秀全聽信了他的話,停止北伐,建都南京,封官建制。給了清廷喘息之機,建湘,準軍,予以反撲。

    據分析當時雙方的戰鬥力,如太平軍一鼓作氣打上北京,很可能就能推翻清廷。

    太平軍起事時的幾位老弟.兄中,有位馮雲山,此人是弟兄團結的粘合劑,他自己不求高官,弟兄們偶有嫌隙,他都給調和好。可惜他早死,如果不死,不會發生"天京之變"。這是個太平天國失敗的重要原因,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東王楊秀清是太平天國中最有才能的一個人,被稱為"太平天國的長城"。北王韋昌輝軍事才能相對較差,太平軍起義之前,他是廣西的大財主,他出資在山中大批製造兵器,為太平天國立過功。到天京(南京)後,在一次戰役中有失誤,有損失,被楊秀清在東王府的軍事會議上當眾批評,他覺得面子上受不了,就出口頂撞,被楊秀清當場令人打了屁股。楊秀清回府,點起人馬,殺向東王府,將楊秀清及家下人等全部殺光。

    後翼王石達開憤而領兵出走,太平天國的力是大受挫折。

    當曾國荃的軍隊逼向南京,形勢危急,所有的人都勸洪秀全出走。如果出走的話,還有李秀成,陳玉成的軍隊,還可與清軍周旋,後事尚不可知。洪秀全以一種讓人不可思議的堅決態度留在宮中,最後也死在宮中。天王死了,對於太平天國以後的損失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評論洪秀全的這個表現是:鎮靜,愚蠢,大無畏。

  • 23 # 唐哥攝圖文專

    太平天國自廣西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時,其聲勢浩大足以震震驚大清王朝。其失敗的原因有許多,個人歸納幾條寫上。1封王之多,歷史之最。造成王多令行不通,縱然成功也為以後爭權奪利埋下隱患。2,權力地位之爭的內亂削弱了自已。韋昌輝殺東王揚秀清開始,便讓清得以捲土從來。石達開出走帶走十萬精銳,不歸路覆沒於大渡河。以至南京保衛戰無兵可守,三乾女兵自焚身死。3.南京保衛戰固守是個錯誤,若洪秀全聽用李秀成之言,天國有一線希望。而洪秀全是個道家出身,其才不行。靠口號團結起耒,而得勢時制定的天父令實為刑法之過餘。4,洪秀全沉迷女色,王宮女人為歷史之最。所以它最後哪肯讓京,享受著富貴,忘了當初。5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帝國主義的列強虎視我華夏。狼孑野心魔爪讓太平軍腹部受敵。以至進攻天津功敗垂成。雖然後期鬥爭長達二十年,強大的清政府寧願賣國也將太平軍以長毛剿滅。

  • 24 # 魚羊史話

    太平天國落後性,空想性,欺騙性太多,後來軍事優勢又喪失了,所以他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史稱金田起義,沒有人知道,這次不起眼的起義,會在後來的幾年瞬間席捲中國大地,併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

    1853年,起義剛剛兩年,太平軍佔領南京,並定都於此,改名為天京。這正是這一年,太平軍發動北伐,北伐軍前哨曾一度進入天津附近。4月份,英國法國等國派軍艦進入長江水面,英法兩國公使紛紛向太平天國示好。1856年,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的全盛,沒人能想到,短短几個月之後,如此強盛的太平天國,會開始隕落。

    為什麼要說太平天國落後呢,從階級上看,它是農民階級,軍隊將領也多是農民出身。除了洪秀全是個秀才外,其他的領導者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這也就表明它們是沒有一個科學的綱領指導的,沒什麼規劃藍圖,只知道自己要去搶奪清朝的土地,去奪權,把清朝統治者都拉下來,換自己上位。沒有全域性觀念,他們的侷限性也很快就在定都天京後,暴露出來。這些主要的領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治國的本領,一進天京,就被他的繁華給震撼了,紛紛開始收羅奢飾品。比如聖庫制度還有比清朝更加嚴酷的等級制度。

    後來的將領之間,也因為權利的分配不均,而引發了內亂,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到時的天京城內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天父打天兄,江山打不通,早日收包裹,回去做長工。”天京事變中,兩萬太平軍因為自相殘殺而死。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雖然依然穩定,但是裂痕早已出現,翼王石達開西政就是一個重要事件,太平軍的軍事力量因為內鬥,被削弱不少。

    在外交上,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也充分暴露了他們的無知。由於他們前期宣傳基督教,西方的列強是對太平天國多少有些好感的,而這時的清政府又遲遲不肯和列強擬訂新約,大有想把太平天國代替清政府的想法,所以在戰爭期間,列強們走私了許多武器給天平天國。但是太平天國並沒有把握好這個外交機會,定都天京後,它的狹隘思想甚至甚於清朝,比清政府更加的排外和封閉。所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就繼續支援清政府了。

    思想上的主動權太平天國也沒有抓住。清政府鎮壓的理由之一就是,太平天國打壓儒學,視太平天國為異端。太平天國在軍事鬥爭中,所到之處,有關儒學的東西都會被摧毀,這就讓已經受儒學影響的人民接受不了。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甚至還創造了一套類似邪教的思想,來控制人民。如此的不倫不類思想,正好被清政府抓到了思想主動權。

    太平天國頒發過兩部施政綱領,一部是《天朝田畝制度》一部是《資政新篇》。但是這些施政綱領都像口號一般,並沒有真正的實施過。許多施政口號,不過是太平軍為了吸引人們加入太平軍,為了蠱惑人心而創造出來的。在天京又兩千多個大大小小的王,著必然不是傳說中的大同社會。聖庫宣傳的平均分配,一夫一妻耕者有其田等分一系列口號,都被統治者自己一一打臉,在天京洪秀全有八十個妃子,天京最好的那些房子全都是各路王爺的。太平天國只有空想性,還有欺騙性。百姓發現自己被騙之後,自然會對太平天國失望。

    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的強大,也是壓垮太平天國的稻草。攻陷天京的戰役,就是湘軍的曾國荃完成的。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初,他們所面臨的政府軍隊主要是綠營兵和駐紮在地方的八旗兵,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告訴我們,這些人的戰鬥力是極其底下的。後來面對太平軍的強大進攻,咸豐帝也感覺已經快沒有想樣的軍隊能阻擋他們,於是便下方權利到地方,地方可以自己組織武裝來對抗太平軍。湘軍和淮軍由此應需而生。

    湘軍淮軍計程車兵多是當地曉勇,從當地的民團中抽取出來,擁有一定的軍事基礎。同時這些又朝廷授予權利的地方大員們,招兵買馬。大批猛將投入他們的麾下,李鴻章就曾經是曾國藩帳下的一名將領。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他們又得到了列強提供的大量新式武器,還有洋槍隊的幫助。很快,他們就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慢慢的佔了上風。

  • 25 # 田間菜農

    領導人洪秀全、楊秀清等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取得一定成就後就追求權利、貪圖享樂,後期更是腐敗透頂。而滿清雖然也很腐敗,但根基尚未完全受損,加強一班給力的漢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紛紛湧現,最終剿滅太平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時,民間的流行文化是什麼?就是說,民間喜歡玩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