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我是趙帥鍋

    很多人覺得,扶蘇接到假昭書不甄別真偽就自殺,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忠臣孝子。

    正所謂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蘇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實,因而對這個詔書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勸他先上書請求複核後再自殺,但他卻依然選擇立馬自殺。

    類似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問題是,如果趙高、李斯派人到軍隊中逼令扶蘇,甚至蒙恬兄弟自殺時,其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賴於扶蘇等人的忠孝仁厚,那趙高、李斯豈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傻子?

    因為,在生死攸關之際,忠孝仁厚這種東西究竟能產生多少作用,顯然是一個未知數。換而言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即便在怎麼忠孝仁厚,那也有個底線吧,你現在都已經要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憑什麼還好忠孝仁厚?再總而言之,即便我變壞了,那也是你不仁在先。

    從這層意義上說,如果李斯和趙高謀殺扶蘇這件事成功的關鍵,就是扶蘇的忠孝仁厚,那顯然是在把政治當童話。退一萬步說,就算李斯和趙高被權力迷昏了眼,願意為此賭一吧,但問題是,他們派到軍中給扶蘇傳達旨意的人,恐怕很難有這個膽量吧!

    因為,如果扶蘇或者蒙恬稍微有些疑慮,他們完全可以把這個使者給綁起來審問,總而言之,誰知道你這個聖旨是真是假?為穩妥起見,我先把你給抓起來審問一番,然後再親自進京面見皇帝請罪。

    在這種背景下,這個使者能活下去的機率有多大。在這種背景下,這個使者進入蒙恬的軍營後,恐怕早都已經緊張的說不出話。

    所以說,扶蘇接到假昭書不甄別真偽就自殺,更合理的解釋,主要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皇帝擁有太過強大的加害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帝的加害能力可以稱得上是無限之大,從毒刑拷打,到砍手砍腳割鼻子挖眼睛,再到身挨千刀再死,甚至滿門抄斬、誅三族、誅九族等等。在這種背景下,當皇帝只是讓你自殺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念頭,恐怕就是,真是謝天謝地! 第二個念頭,就是趕緊自殺完事。

    因為,皇帝讓你自殺,通常意味著皇帝想讓你比較體面的死,而且在你死後,此事就告一段落,不再牽涉其他人進來。在這種背景下,你真的還敢去質疑嗎?如果你去質疑,一旦這個旨意就是皇帝下的,但皇帝肯定會認為你是給臉不要臉,那接下來等待你的,恐怕就是最殘酷的懲罰。

    最簡單而言,後來秦二世把丞相李斯、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一同關進大牢,並派人暗示他們自殺完事,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也沒有去辨別真偽,當場就選擇自殺;但李斯卻不願意,他覺得是趙高從中作梗,所以上書去請求複核。

    結果呢,後來李斯在牢中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被人削掉鼻子,砍下雙腳,割掉小雞雞,最後在咸陽街市上被腰斬,屠殺三族,一世英明也毀於一旦。我想,李斯死之前,肯定會非常後悔,因為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直接選擇自殺了事。

    其實,只要我們明白這一點,就能夠理解扶蘇為什麼不敢去質疑這份詔書的真假,因為如果這份詔書是真的,那接下來等待扶蘇的,顯然是足以讓他膽顫心驚的東西。雖然扶蘇是皇子,但並不意味著他可以倖免,因為歷史上皇子被殘忍殺死並株連的全家的例子太多太多。

    所以,除非當時扶蘇有造反的實力,否則選擇接受這份詔書,就是他最好的選擇。那麼,扶蘇有造反的實力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扶蘇接到假昭書不甄別真偽就自殺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缺乏造反的實力。表面上看,扶蘇和蒙恬手下有三十萬大軍,問題是,這三十萬雖然經常被稱作是蒙家軍,但它卻並不是蒙恬的軍隊,而是大唐中央政府的軍隊,蒙恬只是一個高階打工仔而已。

    並且,這三十萬軍隊中的中高階將領,也都不是蒙恬任命的,而是大秦帝國的中央政府所任命的,他們和蒙恬並不是依附關係,甚至還隱隱存在競爭關係。

    比如,如果蒙恬被撤職,那他下面的人自然就可以趁機爬上他的位置。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蒙恬真敢背叛政府,誰敢說他的副手們不會立馬拿他的人頭來邀功?

    不僅如此,蒙恬這三十萬大軍的軍餉糧草,都是由中央政府所提供,如果蒙恬敢和政府作對,中央政府只需要斷絕他們的軍餉和糧草,然後再調動大軍圍剿他,到時這三十萬大軍,恐怕很快就會紛紛倒戈。

    事實上,不要說這三十萬大軍,就是蒙恬本人,都沒有堅決的站在扶蘇這邊,最簡單而言,他勸扶蘇時,是讓他上書請求複核,等複核無誤後再自殺也不晚。換句話說,如果這份旨意確實是秦始皇下的,那你扶蘇就可以去自殺了。潛臺詞就是,我蒙恬只忠於皇帝,不會為了你扶蘇對抗皇帝。

    在這種背景下,扶蘇敢去質疑這份詔書嗎?如果他去質疑,也就意味著他可能要承擔更可怕的後果,而蒙恬卻並不會幫他;再則,即便這份詔書是假的,但現在趙高和李斯所代表的就是帝國的中央政府,憑他和蒙恬,反抗也是死路一條,更何況蒙恬會不會反還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如果蒙恬真全力支援扶蘇,就應該像李世民的手下勸諫他發動玄武門之變一樣,總而言之,我們這些人都任由你驅使,你就放心大膽的幹,即便到時這份詔書是真的又怎麼樣?大不了咱們一起拼了。

    問題是,蒙恬哪裡敢把話說得這麼滿啊!既然如此,蒙恬自己都沒有決心和扶蘇共同進退,那扶蘇又哪裡敢去冒險呢?

  • 22 # 歷史笑春風

    在史記中記載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死後,胡亥篡位的事情。當時,胡亥在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和趙高一起密謀篡位。他們脅迫了丞相李斯入夥,先篡改了秦始皇召回太子扶蘇的詔書,讓扶蘇和將軍蒙恬自殺。

    接到詔書後,扶蘇和蒙恬的表現不同。蒙恬就不肯自殺,非要問個明白不可。使者也不敢強迫蒙恬,只是將他關押起來。蒙恬還勸說扶蘇,不讓扶蘇自殺,勸扶蘇向中央請示,核實這件事再說。但是,扶蘇在接到詔書後,沒有聽從蒙恬的勸說就自殺了。那麼,這裡就有一個疑問,扶蘇為什麼接到偽造的詔書,就不加甄別的自殺了呢?這是因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詔書是真的。

    秦始皇原先的詔書本意是讓扶蘇趕回咸陽,在自己死後參加自己的葬禮。以扶蘇的太子之位,當然順理成章的接任皇帝。可是,這個詔書被中車府令趙高給截留了,沒有發出去。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胡亥、趙高和李斯一起合謀,改立胡亥為太子。這樣一來,扶蘇便失去了太子的權力,成為普通的一名皇族。接下來,胡亥的太子之位被大臣們認可,他們又進行了下一步,偽造詔書,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雖然說,讓扶蘇和蒙恬自殺的詔書是偽造的,但偽造的只是內容。在形式上、詔書本身是真實的、合法的。掌管皇帝璽書的是趙高,他發出的詔書當然是正規的。而改立胡亥為太子的詔書得到了天下的認可,李斯作為丞相也做了擔保。那這道命令扶蘇蒙恬自殺的詔書當然也沒有人有異議。

    扶蘇作為太子,當然對宮中的禮儀,文書的真假瞭如指掌。他一看就能夠看出詔書是真的,在這種情況下,再去質疑形式已經沒有異議了,所以扶蘇選擇了自殺。

    二、扶蘇和秦始皇之間的隔閡很深。

    扶蘇相信賜死的詔書是真的,這也和秦始皇的平日裡的作風,以及兩人之間的隔閡有關。秦始皇做事的風格大膽果斷,很多超出人之常情的事情,都行之不疑。他認為對的事情,根本就不理睬旁人的非議,如果觸怒他,他根本就意氣用事,不講理智。

    他在攻下邯鄲後,首先就把當年得罪自己的人全部殺光。他在聽說儒生諷刺挖苦他後,就斷然採取“焚書坑儒”的手段。他在發現有人把他的話向外洩露後,就把身邊的人全部殺光。由於他的這種做事風格,留下了殘忍粗暴的名聲。

    而扶蘇和秦始皇的做事風格不一樣。由於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雙方產生了矛盾。秦始皇將他發往蒙恬那裡當監軍,也是對他的懲戒。可是,秦始皇還是在心底認可扶蘇的能力的,並沒有廢掉他的太子之位。秦始皇只是想懲戒扶蘇一下,然後再召回他。

    可是,秦始皇是不願意讓他人知道他的心思的。因此,這層意思無人知曉。天下人包括扶蘇在內,都認為扶蘇不如秦始皇的意願,失寵了。因此,扶蘇對下一步遭受更大的打擊已經預先有了思想準備。

    胡亥、趙高和李斯明白,秦始皇要真正的懲處扶蘇,那就首先要廢了扶蘇的太子之位。這樣,扶蘇在接到廢除他太子之位,改立胡亥訊息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這個心理暗示。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在心灰意冷之下,他根本沒有接受蒙恬的建議,一死了之。

    三、扶蘇就算是接受蒙恬的建議也是一死。

    蒙恬當時提出的疑問是這個詔書的真實性,還有這種行事的草率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這樣的異議是毫無意義的。如果要提出異議,那就必須在更換太子的時候提出來。在太子已經更換,天下也都認可的情況下,在詔書的細節上提出異議,是沒有用的。

    蒙恬勸說扶蘇的真實意圖是,勸扶蘇孤注一擲,和自己一起利用手中的幾十萬精銳軍隊,去向咸陽興師問罪。這也是胡亥、趙高、李斯他們最害怕的。因為這個時候秦始皇已死,他們秘不發喪,這段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時間一長,真相敗露,他們就面臨著滅頂之災。

    可是,如果秦始皇沒死的話,扶蘇和蒙恬就成了擁兵造反了。這是滅族的罪名,兩人都無法承擔。而他們手下的將士,也不會冒著家人受罰的風險跟他們一起造反的。

    這一點扶蘇和蒙恬都心裡明白。扶蘇知道詔書是真的,他就算是拒不執行,向上核實。那麼無非等到的是更多的詔書,更嚴厲的懲罰。在不知道秦始皇的真實情況,部下又不會跟隨自己造反的情況下,為了免去更多的懲罰,不如直接一死了之。

    四、這個事件的真實性。

    胡亥篡位這段歷史來自《史記》,但是,如果從文學角度來說,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學作品。可是,如果真的推敲起來,就有點不合邏輯。

    首先是秦始皇的死,趙高有膽子進行隱瞞,那些近身的侍衛、宦官、宮女有隱瞞的膽量嗎?如果象《史記》裡所說的,那麼秦始皇不就連自身的安全都保證不了,還當什麼皇帝?他直接讓趙高當皇帝就得了。

    而趙高脅迫李斯就更不可能。李斯對秦始皇忠心耿耿,而趙高以保住李斯的相位和榮華富貴為誘餌,更是無法說動李斯。當時秦朝設有兩個丞相之位,就算是提升蒙氏也不會危害李斯的位置。

    而秦朝的時候設定的秦法周密森嚴,如果按照《史記》所說的,趙高一個人就可以動搖國本,那簡直就成了笑話。因此,胡亥篡位是很不可能的。那麼,命令改易胡亥為太子,命扶蘇、蒙恬自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本意。我們看詔書的話語,跟秦始皇的語氣、脾氣完全吻合。不管是不是秦始皇臨死昏聵,聽信讒言,這一切都是合法的。這樣,扶蘇也就只有選擇一死了。。

    至於說胡亥篡位和扶蘇冤死這些事,只是當時流行的傳說而已。大家對胡亥登基後的胡作非為感到深惡痛絕,於是編造了這些傳說。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陳勝就說道胡亥和扶蘇的傳說,提出借扶蘇的名聲為號召,來得到百姓的響應。

    試想一下,如果這傳說是真的,這件事怎麼能夠傳出來?趙高能夠一手遮天,連秦始皇的生死都掌握在手心,能夠讓這樣機密的事傳出去?李斯到最後臨死前,已經被滅三族了,也沒有對外透露過一個字。可見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是有疑問的。

    結語:

    當扶蘇接到讓他和蒙恬自殺的詔書的時候,他能夠分辨出詔書的真假。作為過去的太子,憑著他對秦始皇的瞭解,他認為這道旨意是真實的。自從被秦始皇貶斥到這裡監軍,他就在等待秦始皇下一步的決定。

    如果扶蘇的太子之位沒有被廢除,那麼,來的詔書可能會是秦始皇回心轉意的詔書。但是,當時天下都已經知道太子改易的訊息,那麼,這個時候來的詔書十有八九代表著災難。有了這種思想準備的扶蘇,在接到詔書後,印證了自己的判斷。

    如果聽從蒙恬的勸告,他只有和蒙恬一起造反的道路。如果秦始皇還活著,他們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希望。這樣,面臨滅族的選擇,這些秦軍是不會和他們一起造反的。這就是後來蒙恬也選擇自殺的原因。因此,從以上的種種考慮出發,扶蘇選擇了死亡的道路。

  • 23 # 李時針的時針

    背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第五次巡遊,車隊行走到平原津時,始皇開始病重。但由於始皇一心求長生,他不開口安排後事,這幫大臣們誰也不敢為他張羅後事。直到始皇自己感覺快要不行的時候,才匆忙安排後事,這一匆忙就為後續的變故埋下了隱患的種子。始皇遺詔“召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這明顯就是安排扶蘇接班的節奏。但是遺詔還沒有送出,始皇卻撒手人寰。趙高眼看著這唾手可得的帝位,動了心思。

    於是他說服胡亥,拉攏李斯,一起發動了“沙丘政變”,將遺詔更改為“立胡亥為太子,因扶蘇蒙恬戍邊無功,責令二人自殺”,並將此遺詔派人送到扶蘇、蒙恬的手中。在此背景之下,扶蘇接到遺詔竟然想都沒想就要自殺,蒙恬還在加以勸阻,建議“復請”確認,再執行,結果也被扶蘇拒絕,毅然決然的選擇自殺。

    扶蘇自殺符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咱們現在看來,看到遺詔的第一感覺就是,哇靠,沒有搞錯吧,趕緊給他老爹當面去問問,犯多大的錯啊,上來就賜死。但是我們在結合當時秦朝的政治制度、歷史環境與文化氛圍來看,扶蘇的選擇又具有極大的合理性與必然性。

    秦朝統一之後,建立的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君主具有絕對的權威,他的決定不容質疑,任何對於君主命令不遵從的行為,均被定義為大逆不道。秦始皇為了加強鞏固統治,以巡遊天下與刻石頌德來神話自己,即皇帝所有的決斷都是正確的。營造出一種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氛圍。

    為了更好的鞏固統治,始皇大力推行愚民政策,全國上下只聽君主一人的聲音,只用君主一人的大腦思考,國民只管積極的去執行。事分兩面性,歷史偏偏給始皇開了一個玩笑,首先受到這種專制文化愚弄欺騙的竟然是自己的長子扶蘇,並因此葬送了秦祖先幾百年打下的基業。

    時針有話說

    扶蘇死亡宣告著“沙丘政變”取得最終的勝利,吹響了秦王朝滅亡的號角。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任何事情的發生,在看似偶然的表象之下,必然有其必然的內在因素。既然事情發生了,那麼就一定有它發生的道理。因而在後世看不懂的扶蘇自殺,在結合秦國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扶蘇本身的性格與為人來看,一切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 24 # HuiNanHistory

    扶蘇接到的詔書,格式上挑不出任何矛盾,根本無從辨別真偽。

    沙丘之變的策劃者雖然是趙高、胡亥,但他們得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外援——丞相李斯。

    作為丞相,李斯長年累月地協助秦始皇處理政務,各自詔書真是信手拈來。

    根據《史記》的記載,李斯被拉下水後,“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

    這道賜書,無論從格式還是語氣上,肯定都是挑不住毛病,其中要求“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此外,《史記》還提到:

    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由此可見,整個過程都是完美無缺的。就算是想要挑毛病,也是挑不出來的。

    扶蘇就算是回到京城,又能怎麼樣呢?無非還是難逃一死。

    這是因為李斯站在趙高、胡亥那邊。李斯是秦始皇的心腹,更是秦朝的宰相,他的話有說服力。扶蘇根本無從質疑,這就是一個死局。除非秦始皇死而復生,告訴大家那是矯詔,否則扶蘇難逃一死。

  • 25 # 君思醬

    扶蘇真的會一看到詔書讓他死他就馬上自殺嗎?扶蘇敢因為焚書坑儒在朝堂上與秦始皇爭論,會因為一道詔書就嚇得連回宮問清楚都不敢了嗎。而且扶蘇心裡清楚,之前那樣和父親對著幹,父親也只是讓他來修長城,現在突然要殺自己必然有貓膩。但是扶蘇卻沒有辦法反抗,他沒有堅定支援他的勢力,根本鬥不過那個名義上已經佔據皇位的弟弟,反而可能會因為他們之間的爭鬥讓這個已經有一些不安穩的帝國倒塌,所以扶蘇選擇了自殺,透過自己的死阻止可能出現的內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愛情公寓5》好看嗎?你如何評價這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