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蒙正教育

    文景之治,文即漢文帝,景即漢景帝。文帝繼位時,自己的基本盤是代國的勢力,在長安勢力並不佔優,只有發展社會經濟才能穩住自己的位置。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同樣顯示出中央沒有那麼強權,社會發展明顯要高於政治鬥爭。但到了漢武帝時期,中央強權就凸顯出來了,用於軍事行動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所以百姓手裡有錢的時候被稱為文景之治,但個人覺得漢武帝時期的集權才是強盛的表現。

  • 22 # 戶外榴芒教授

    你好,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文景之治,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飛速發展的一個時代,他也是漢武帝攻打匈奴的一個物質經濟基礎的一個儲存時期。

    文景之治,它有著很多年穩定富裕的現象,當時生活的水平提升很大,漢朝的基礎也非常強大,是中國帝國時代後第一個大盛世。

    文景之治百姓非常的富裕,國家也非常的發達,政府的國庫裡面金錢很多年都不用,導致了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總之散了很多錢都無法計算。

    文景之治,文景二帝在農業方面也非常的重視,甚至他自己親自下地農作給老百姓樹立榜樣,漢文帝非常的勤儉節約,更是下令,讓其不準貢獻奇珍異寶,讓手下的官員也不準奢侈無度的生活,這樣就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之治,他是西漢漢景帝和漢文帝統治的時候出現的一大盛世

    希望大家能關注,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歷史知識

  • 23 # 晨風曉月趣歷史

    “文景之治” 是指西漢王朝在文帝、景帝在位時期,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國家政策,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富足,歷史上將這段時期稱之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平盛世,不僅僅為漢王朝四百多年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更是對中華民族後來的興旺發展,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對於“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很多人將其侷限於文帝和景帝的功勞,實在是有失偏頗和缺乏大歷史觀。“文景之治” 的出現,有許多深層次的歷史原因,文、景兩帝承襲惠帝呂后以來的既定國策,勵精圖治,功不可沒,但也只是許多原因中的一部分。在筆者看來,“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秦朝政治對“文景之治”的影響分析

    秦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割據混戰局面。秦雖二世而亡,但其歷史意義重大,對於二十餘年後的西漢王朝,特別是“文景之治” 的盛世,更是影響深遠。

    一是設立郡縣制。廢除長期以來的諸侯分封制度,將全國分設為三十六郡,一郡設定守、尉、監三個主要官員管理,郡以下設縣,一縣設定令、氶、尉三個官職。

    二是統一度量衡。戰國時諸侯各國的長度、重量和體積單位都不統一。秦朝建立後,在“商鞅量”的基礎上,統一了全國的鬥、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還統一規定了車輛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實現 “車同軌”。

    三是統一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丞相李斯等人對原六國的文字進行整理,對全國的文字實行統一的標準,即全國文字統一為秦書六體: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等,實現“書同文”。

    四是統一貨幣。秦朝統一使用一種貨幣,分為二等: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合20兩);銅質錢為下幣,單位“半兩”。珠、玉、龜、貝等,都只能是器飾寶藏,不再流通為貨幣。

    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強化了中央集權,避免了地方各自為政的局面,中央的政策方略,才得以不折不扣地執行到基層的郡縣;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極大地便利了百姓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力推動了全國經濟的發展。漢承秦制,對漢初的影響意義深遠,更是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制度基礎。

    漢初剪除功臣為“文景之治”創造條件

    要出現盛世,國家統一、政權穩定是前提條件。劉邦打敗項羽之後,統一了全國。對於新興的政權,最大的不穩定隱患,就是一幫功臣悍將的蠢蠢欲動。劉邦登基稱帝后,一鼓作氣,先後消滅了韓王信、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陰侯韓信、燕王盧綰、趙相陳豨、淮南王英布等異姓諸王和軍事將領。與此同時,還與滿朝重臣,殺白馬向天下盟誓 “自此之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不但從形式上徹底消除了異性諸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同時還在法理上斷絕了功臣宿將稱王亂政的可能。

    正是劉邦的這一舉措,保障了漢王朝在建國初期的社會政治穩定。後來雖然發生了陳平、周勃等一幫元老重臣誅滅諸呂的流血事件,但影響僅限於皇室高層,對底層的百姓,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穩定的政治環境,為後來“文景之治”的出現,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和親綏靖的外交國策贏得和平環境

    太平盛世的出現,除了穩定的內部政治社會環境,還需要一個穩定友好的外部環境,兩者缺一不可。大漢王朝剛剛建立,百戰之師,兵精將廣。在初期劉邦也是信心滿滿,打算一舉擊敗外部的主要敵對勢力——匈奴。但是,當劉邦親自率領幾十萬大軍,在平城迎戰匈奴時,反而被敵人打得大敗,在白登山上被圍困了七天。後來還是用了謀士陳平的奇計,才僥倖逃脫。

    從此以後的大漢王朝,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國家,百廢待興、物資匱乏、實力積弱,從而徹底改變了對匈奴的外交國策,實行將皇室公主嫁給匈奴單于的和親政策。同時每年贈遺匈奴大量的財物,以避免與匈奴的戰爭,維持外部的和平環境。之後的惠帝和呂后當政期間,雖然匈奴多次挑釁侮辱,但呂后仍然選擇了隱忍負重,不改既定的和平國策。這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創造了和諧的外部環境。

    惠帝呂后的清靜無為

    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繼承皇位。惠帝年幼且羸弱,皇太后呂雉實際掌握朝政大權。呂后雖然對待劉邦的女人和兒子非常狠毒,但對待天下百姓卻仁愛有加,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國家政策。

    一是推行王道仁政。徹底廢除秦朝時的法家治國思想和一切嚴刑峻法,推行王道仁政,讓 “苦暴秦久矣”的天下百姓,享受寬鬆自由的政治環境,極大地激發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二是與民休息。認真吸取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的教訓,一改秦朝時的橫徵暴斂,強徵民力,大力修建長城、阿房宮等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再大規模徵用民力,讓老百姓有充足的人力和精力從事勞作生產。

    三是清靜無為國策。朝廷不再人為干擾百姓的生產生活,讓天下百姓有充分自由和自主權,極大激發了百姓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觀能動性。

    久經天下戰亂之苦的百姓,人心思定、人心思安,一旦擁有了穩定寬鬆的環境,迸發出來驚人的勞動生產激情和活力,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史記—呂太后本紀》)

    文景二帝的勵精圖治

    文帝劉恆、景帝劉啟,繼續堅持沿襲惠帝呂后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堅持與民休養生息,大力鼓勵農耕發展生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百姓生活日漸富足,國家實力逐步強盛。

    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史記—平淮書》)

    一是輕徭薄賦,減輕負擔。漢朝剛建立時,漢高祖劉邦約法省禁,減輕田賦稅率,實行“十五而稅一”,後因中央財政困難,很快就廢除了這一優惠政策。惠帝呂后時,堅持“減田租,復十五稅一”。漢文帝時,進一步降低田租的稅率,按“三十稅一”徵稅。景帝時仍然堅持文帝時的稅收政策,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激發了百姓的生產熱情。

    二是鼓勵生產、發展經濟。文帝“弛山澤之禁”,開放國家所有的山林川澤,讓沒有田地或田地不足的老百姓從事農副業生產。文帝十二年又廢除了過關用傳制度,促進商品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交往。

    三是厲行節約,禁止浪費。文帝從寒苦之地的代國登上帝位,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當上皇帝后大力提倡節儉,稍大一點的宮廷開支,都堅決取消,朝廷的禮儀服飾,都力求簡約。漢景帝繼承了文帝的優良傳統,多次下詔不接受地方貢獻錦繡等奢侈物品,明文禁止地方官員購買黃金珠玉,大力推行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

    綜上所述,“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現,得益於秦始皇打下的政治基礎,得益於安定穩固的內部政治環境,得益於對匈奴的和平國策,得益於惠帝呂后清靜無為的治國方略,得益於文、景二帝的堅守承襲和勵精圖治,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

  • 24 # 如史如畫

    “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它的出現與漢文帝劉恆的勵精圖治是有很大關係的。

    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因為連年的戰亂,老百姓們生活非常悽慘。那時,沒有足夠的食物,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景,更別談發展經濟。

    漢文帝繼位之後,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他會在一定範圍內設定三老和力田若干員,來鼓勵大家勤勞耕地。到春天時,當地的官員們一定會陪著百姓們耕地,這很大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漢文帝自己生活也非常節儉,他從不鋪張浪費,官員們每次上貢的禮品他都有要求。漢文帝的皇后竇氏有一次穿的裙袍很長,尾裙掉在地上,漢文帝遇到了,直接拿剪刀剪斷她的袍子。有漢文帝這樣節儉的君主作為表率,漢朝上上下下的官員還有老百姓肯定也做得很好。

    漢初實施的政策是無為而治,輕徭薄賦。這樣一來,百姓們的生活不會被打擾,大家都可以安安心心發展自己的家業,朝廷徵收的稅也非常少。所以,那時的底層人民生活的壓力也非常小,幸福指數很高。

  • 25 # 薩沙

    文景之治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漢代初期,因為長達半個世紀的征戰,國家非常貧窮,人民生活 艱難。

    這種情況下,劉邦向外同匈奴打成和解,對內採用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恢復國家實力。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

    文帝時期,對於周邊國家一般不開戰,以減少國家的軍費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漢文帝重視農業,給予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

    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即位,延續了之前的政策。

    而漢景帝初期,出現了七國之亂。漢景帝迅速平定七國之亂,雖然匈奴不斷南下騷擾,依然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景帝減少刑罰,減少賦稅,興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進行重審,以免冤獄發生。

    文景之治持續了接近百年,百姓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創造了大量財富,其間百姓富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樂。

    史稱:“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也就是首都的錢太多,連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國家糧庫的糧食太多,糧庫都放不下了,一些都腐敗不能 食用。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迪麗熱巴都用什麼護膚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