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塵觀

    因為諸葛亮的兒子是一路盯著父親諸葛亮的光環成長起來的,而孫子則不同,孫子上戰場殺敵,在綿竹一戰中,隨同父親諸葛瞻一起戰死。

    諸葛亮軍事能力差。這一點可以從綿竹的安全戰爭中看出,鄧艾的進攻是平的之後,諸葛亮率領軍隊抵抗,但在到達目的地後,下屬建議他立即搶佔有利地形,做好戰鬥準備。然而,這時候的諸葛瞻卻突然猶豫不決起來,最終錯失了有利戰機。最後,諸葛瞻死在了戰場之上。臨戰前,諸葛瞻大哭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

    “三國演義”記載了這句話,但歷史學家質疑諸葛亮說過這句話,問題是,誰會承認他是個好人呢。有人懷疑這句話是陳壽故意新增的,因為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底下任職,還曾被諸葛瞻責罰過,他一肚子意見無處發洩,所以借《三國志》批評了老領導一通。諸葛瞻有個兒子叫諸葛尚,隨父親一起戰死了綿竹,年僅十九歲。

  • 22 # 依稀說史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嚴密,諸葛亮的兒子絕對不能說是“如此庸才”,諸葛亮的孫子也沒有沒有達到“如此生猛”。

    蜀漢政權的五虎將和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都可以稱之為當世豪傑,他們的能力在當時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流。但是他們的生育能力卻不敢恭維。整體上說蜀漢的二代將軍成色要低於曹魏和孫吳兩國。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只有兩個孩子,其他不少將領只有一個兒子,甚至沒有兒子。諸葛亮也只有一個兒子。諸葛亮當年一度以為自己沒有兒子,所以才會從長兄諸葛瑾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諸葛喬。本來諸葛亮已經放棄生兒子,沒有想到的是,公元227年諸葛亮生下長子諸葛瞻。

    諸葛瞻算是諸葛亮的老來子,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因此溺愛這個兒子,而是嚴格要求諸葛瞻。諸葛瞻年紀輕輕就具備“人才”的不少特點,比如諸葛瞻記憶力超強而且才思敏捷,但是諸葛瞻並不是一個天才。諸葛瞻從小就展現了記憶力超強的一面,諸葛亮卻擔心諸葛瞻過於早熟,恐怕難成大器。諸葛亮在給長兄諸葛瑾的信中曾經說:“瞻今已八歲, 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在臨死之前曾經做《誡子書》,希望諸葛瞻能夠做一個品德高尚而且謙虛好學的人。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只有八歲。

    諸葛亮雖然沒有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卻也是一個頗具才華的人,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就娶了公主。諸葛瞻18歲的時候擔任了羽林中郎將、後又擔任射聲校尉、侍中等職位。當時的諸葛瞻年紀輕輕、風華正茂,精通書法繪畫,加上超強的記憶力和敏捷的反應力。這樣的諸葛瞻頗有幾分當年諸葛亮的神韻。加上蜀漢老百姓感念諸葛亮,所以不少人認為諸葛瞻就是活著的諸葛亮,不少人認為諸葛瞻和諸葛亮一樣充滿才華。每當蜀漢有較好的利民政策,蜀漢老百姓都會認為是諸葛瞻所倡議。老百姓還會相互告訴說:葛侯之所為也。但是諸葛瞻並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諸葛瞻雖然也身居高位,但是總的來說諸葛瞻的能力並不算一流,甚至連二流都算不上。諸葛瞻在蜀漢政權雖然名聲非常響亮,實際上卻沒有做出太多為人們所稱道的事情。諸葛瞻在朝堂之內沒有及時制止黃皓專權,在朝外也沒有能夠阻止姜維消耗蜀漢國力。

    鄧艾大軍偷渡陰平之後,劉禪接受他人建議,任命諸葛瞻為綿竹守將。諸葛瞻到達綿竹前線之後,展現了他在軍事才能不足一面。由於諸葛瞻並沒有任何實戰經驗,所以在戰場上也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諸葛瞻拒絕了黃崇快速搶佔各地險要的正確建議。戰爭還沒有開始,諸葛瞻大軍就已經失去了決戰的先機。結果鄧艾軍隊長驅直入,順利達到了綿竹。當鄧艾到達綿竹之後,諸葛瞻也沒有能力挽救危局,最終敗給了鄧艾。不過諸葛瞻戰敗之後,展現了自己完美的品德。諸葛瞻死戰不降,最終戰死在綿竹。

    諸葛瞻揹著諸葛亮之子的光環,他的能力確實比不上他的名聲和品德。諸葛瞻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蜀漢百姓和歷史卻總是拿他和諸葛亮對比。如果拿他和諸葛亮相比的話,諸葛瞻確實是一個庸才,但是當時又有幾個人和諸葛亮相比不是庸才呢?雖然諸葛瞻在臨死之前反思自己:在內不能除掉黃皓,在外面不能限制姜維,打仗不能守衛國土。但是不能完成這三樣也不能全怪諸葛瞻。如果諸葛瞻處於姜維或者黃皓的位置,他說不定能制約對方。黃皓和姜維兩人可以說是當時蜀漢最有實力的兩個人,諸葛瞻“制”不了他們兩個非常正常。我倒覺得諸葛瞻沒有那麼不堪,諸葛瞻的能力應該偏向於政治而不是軍事。如果諸葛瞻的能力偏向于軍事的話,他之前不會沒有戰爭經驗。諸葛瞻畢竟不是諸葛亮,我們不能要求他第一次初戰就大獲全勝,更何況對方還是鄧艾。我們這隻能說諸葛瞻在某些方面不擅長,並不能說諸葛瞻是個“如此庸才”。

    諸葛亮對養子諸葛喬的管教也非常嚴格,可惜的是諸葛喬英年早逝。公元228年,諸葛喬去世,時年只有二十五歲。諸葛喬去世之前曾經在蜀漢軍中任職,和普通士兵一起參加與督運軍糧等工作。由於史書中關於諸葛喬的記載比較少,所以我們也很難知道諸葛喬的才能如何。

    諸葛亮的兒子不多,孫子也不多。諸葛瞻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尚、次子諸葛京。諸葛喬就只有一個兒子諸葛攀。諸葛恪在孫吳被滅族之後,諸葛攀又重新做回諸葛瑾的後代。所以我們只看看諸葛瞻的兩個兒子。

    諸葛瞻鎮守綿竹的時候,諸葛尚跟隨父親一起抵禦外敵入侵。諸葛尚作戰非常勇猛,諸葛尚率領軍隊曾經擊退鄧忠和師纂兩人。諸葛尚擊退鄧忠和師纂算是綿竹之戰中蜀漢軍隊為數不多的“戰果”。後來諸葛瞻死後,諸葛尚本來可以趁亂逃走,但是諸葛尚選擇繼續迎敵作戰。諸葛尚感嘆道:“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諸葛尚再一次衝入敵陣,最後寡不敵眾力戰而死。諸葛尚的表現非常不錯,最終也做到了為國捐軀。因此不少人認為諸葛尚的表現要遠遠好過諸葛瞻。比如李漁曾說:“諸葛尚以三顧問父,而父方醒司,可謂瞻有子,而亮無兒矣。”鍾敬伯曾經評價道:“諸葛尚少年忠義,為臣則忠,為子則孝,為孫則慈,跨父軼祖,可見孔明於地下矣。”

    諸葛尚的表現確實非常壯烈,但是並不能說他“如此生猛”。諸葛瞻的表現確實差強人意,但是也不能就此判定為“如此庸才”。蜀漢滅亡之際,諸葛瞻父子的表現為蜀漢滅亡增添了幾分壯烈色彩。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兩人先後為國捐軀的行為確實讓人佩服。幹寶曾經評價諸葛瞻說:“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曾經用古詩讚揚諸葛瞻父子:“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諸葛瞻戰死綿竹的時候,次子諸葛京年齡尚小,也沒有多少表現自己的機會。蜀漢滅亡之後,諸葛京和諸葛攀遷至河東一帶。西晉時期,羅憲曾經推薦過諸葛京擔任郿縣縣令。後來諸葛京還曾經擔任過江州刺史。所以諸葛京也談不上什麼“如此生猛”,諸葛京也只能說是一個能力一般之人。

  • 23 # 歷史紅塵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其“多智近乎妖”,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文學上都是一把好手,還是個發明家,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改造連弩,成了後世小說推崇備至的人物,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將蜀漢治理的井井有條,改善了蜀漢民生,蜀漢老百姓對諸葛亮感恩戴德,在諸葛亮死後為諸葛亮戴孝,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到現在還有頭戴白布的習慣,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流傳下來的風俗。

    諸葛亮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養子諸葛喬,一個是親子諸葛瞻,諸葛喬是諸葛瑾的次子,諸葛亮因為年齡很大了還沒有生子,就向兄長諸葛瑾請求讓諸葛喬做養子,諸葛瑾是吳國重臣,為這事還特意稟告了孫權,諸葛亮將諸葛喬視為親生兒子,深恐其成為庸人,管教甚嚴,讓諸葛喬跟著士兵一起吃苦,可惜諸葛喬英年早逝,在建興元年(223年)就過世了,時年二十五歲。

    諸葛瞻生於建興五年(227年),當時諸葛亮已經46歲,絕對的是老年得子,不過諸葛亮也沒有溺愛諸葛瞻,也是嚴格要求諸葛瞻,後世的人覺得諸葛瞻是個庸才,或許是因為他在綿竹之戰中的失策表現,讓鄧艾軍可以長驅直入,最終在漢魏最後一戰中失敗,兵敗被殺,綿竹失守後劉禪開城投降,蜀國滅亡。

    當時鄧艾軍奇襲陰平,從景谷道攻入,諸葛瞻臨危受命,帶著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李恢的侄子李球率軍前往抵抗,當時黃崇勸他要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軍進入平原,諸葛章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錯失良機,鄧艾軍長驅直入到達綿竹後,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不過最終也沒有能力挽回危局,被鄧艾軍打敗,不過諸葛瞻卻是死戰不降,以死報國,展現了完美品德。

    如果以其軍事才能來跟諸葛亮對比,難免有一種庸才的感覺,畢竟是因為他的錯誤讓敵人深入,還打不過鄧艾軍,以至蜀國被滅,都說虎父無犬子,諸葛瞻嚴格來說並非庸才,他也是十分聰明的人,而且記憶力超強、才思敏捷,精通書法繪畫,不過諸葛亮對這個兒子卻是頗為擔憂,諸葛亮老年得子,在諸葛瞻8歲的時候,諸葛亮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對這個兒子的評價是聰明可愛,只是過早成熟,將來怕是成不了大器。

    就在這一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在臨終前作《誡子書》給諸葛瞻,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在他逝世的時候諸葛瞻才8歲,諸葛瞻雖然有諸葛亮這個神人老爸,卻是無緣得到他親自教育,再說遺傳基因這種事也是神奇的很,並不是說老爸多厲害兒子也是如此。

    諸葛瞻雖然也是聰明之人,只是還算不上“天才”,又得不到諸葛亮的指導,因此在軍事才能上並不是很擅長,只是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老百姓感念諸葛亮,對諸葛瞻也是愛屋及烏,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諸葛瞻臨危受命卻因失策最終戰敗身死,因此落了個庸才的名聲,卻也不能說諸葛瞻是“如此庸才”,畢竟跟諸葛亮相比,又有幾個人不是庸才?

    諸葛瞻有兩個兒子,在綿竹之戰時他的長子諸葛尚出任先鋒,諸葛尚是個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的人,諸葛尚跟隨父親為國而戰時才19歲,諸葛尚是諸葛亮的孫子,卻不是文將,從小喜歡習武,在跟隨諸葛瞻抵抗鄧艾軍時,兩次衝鋒陷陣重創敵軍,還獨自奮力殺退鄧忠、師纂二將,可以說是生猛的很,在諸葛瞻戰死後,諸葛尚本來可以趁亂逃跑,諸葛尚卻是嘆氣說道:“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說完策馬衝入魏軍陣中,血戰一番後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沙場。

    諸葛瞻雖然智謀難扶危主,其表現也確實差強人意,但也不能因此被說成“如此庸才”,他們父子寧死不降,秉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家訓,為國捐軀,為後世所敬仰,羅貫中為此贊曰:“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諸葛一門“三世忠貞”,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的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媳婦講婆婆這不是、那不好?為什麼她不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