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基本上李世民的勢力是要比太子李建成強的,準確來說只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李建成的勢力才對李世民開始佔據上風,因為當時李世民幾乎被架空了。

    李世民因為功勞太大,唐高祖李淵封其為天策上將,自置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差不多,可以正大光明的招攬人才。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站隊李世民的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張公謹、公孫武達、李孟嘗、高士廉、秦叔寶、程知節、屈突通等等。

    外援則是洛陽張亮和幽州王君廓。

    太子李建成在擁有齊王李元吉支援下,自己的支持者是:薛萬徹和馮立等,還有李元吉派系的謝叔方。

    外援則有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和河北的前宮千牛李志安。

    認真來說雖然太子李建成是法定的儲君,所以很多人圍繞在他身邊支援他。但秦王李世民畢竟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在南征北戰過程籠絡了不少人才,對比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個聯盟,他都穩佔上風。

    當然這一切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發生了變化,因為李世民勢力太大,李淵開始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打壓李世民。

    於是武德後期的大戰役統帥,李淵開始有意起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擔任,刻意不用李世民。

    發展到玄武門之變前夕,齊王李元吉負責抵禦突厥犯邊,是“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是要藉著這個機會奪取李世民的秦王府精銳,來架空李世民。

    而在此之前,太子和齊王就公開招降李世民派系之人,拉攏好了就不說了,拉攏不成,就陷害。比如說將尉遲敬德下獄,還有將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頂級謀士逐出秦王府。

    所以說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和齊王的勢力才開始穩壓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已經處於被架空的邊緣。不過李世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趁自己還沒有被徹底架空,號召舊部,孤注一擲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 2 # 歷史知識加油站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世民功勳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讓他取代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當日和高祖及大臣會面,李淵的三個兒子都在。但當時朝中的大臣都替李世民說話,李淵也就順著臺階下了,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的是,朝中許多大臣其實都站在李世民一隊。而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

    首先李世民在情報工作上做的很好。太子李建成身邊就有著李世民的眼線,比如在東宮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東宮的大事李世民都是瞭解的,可以隨機應變。而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是他的權力主要是來自於皇權、依附於皇權,可以說主要就是他身為儲君的身份。

    其次是太子的大意,玄武門守將是太子府的人,使得李建成放鬆了警惕。而李世民在政變發生前安插了幾個骨幹力量在重要位置,比如玄武門的守將常何,也正是這樣的安排之下,才能無聲無息的發動政變,而這時不僅是李建成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就連李淵也是什麼都不知道就發生了,而在得知訊息的時候已經晚了。李世民僅靠700餘人,就取得了政變的勝利。

    政變的位置也頗有講究,玄武門是宮城北門,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面見李淵的必經之地,而且在這裡,並不能帶領過多的護衛。當然這裡離太子的東宮也很近,一旦有事情發生,那麼護衛是可以及時的到達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似乎太子沒有太多的防備。

    綜上所述,李世民發動政變得以成功,取決於對情報的掌控,對他人心理的掌握,以及對軍將領的安排。

    李世民登上帝位後,立即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並下詔按照王子之禮將兩人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僅允許兩宮舊部前去弔唁,他還親自參加了葬禮。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李世民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出其不意。

    李家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大可稱作“人中龍鳳”。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建成在歷史上的痕跡比較少,彷彿他真是一個無能太子,只會暗害大有聲望的李世民。

    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建成也為大唐做了許多事。

    李建成是李家的嫡長子,李淵對他極其倚重。當年起兵前,李淵是太原留守,李世民和他一起在太原,李建成則帶著李家族人居住在河東。不管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怎麼勸說,李淵都猶豫不決,沒有下定造反的決心。

    直到李建成到了太原,也勸他反,他這才同意了。可見李建成對李淵的影響很大,如果李建成不靠譜,李淵不會這麼看重他。

    晉陽起兵,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去招募義兵,是以李建成為主,李世民為輔。李建成不負父望,招募到了許多義兵,並且整頓軍紀訓練新兵,極有成效。

    李世民軍功赫赫,李建成也極有軍事才能。那時西河郡丞高德儒不肯降李家,李建成只用了9天就平定西河,並且這9天還包含來回往返的時間。

    攻克長安、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這些都是李建成的功績,只是後來李淵稱帝,立李建成為太子,他認為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應該再親上前線,李建成這才從軍事轉向政治。

    政治方面,李建成更是個中好手,可以說唐朝初年的很多政策都有他的影子,極得大臣的擁戴。雖然此時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在軍中威望極高,但在朝中,眾臣認可的是李建成。

    至於李淵,更是從一開始就將李建成視為繼承人,他雖然寵愛李世民,對李建成卻更好。

    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因為在政治上、父親的寵愛上,他都沒有勝算,只能透過武力政變,從肉體上消滅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能成功,在於出其不意。無論是李建成、李元吉或者李淵,他們都想不到李世民會做出這種事,也就沒有防備。簡單來說,這就是個意外。

    如果李建成事先知道,勝利的是誰很難說。

  • 4 # 隱者康司馬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唐高祖李淵就讓太子李建成來處理朝廷的一些事情了而李世民只管帶兵在外打仗,後來李世民帶領秦瓊等一批戰將打了幾次大的平叛戰役後,李淵非常的滿意並且重賞了李世民並且重建了秦王府秦王李世民的勢力逐漸的做大,一些有才能的文臣武將都聚在秦王府——從此在朝廷上基本是太子李建成主內秦王李世民主外的格局朝廷的大臣門們也分成兩派相互攻訐誰也不服誰,唐高祖李淵也很是擔心將來有一天兄弟骨肉相殘的局面——後來感情的天平逐步的向太子傾斜了,突厥派兵進犯邊境齊王李元吉請命出征而且把秦王李世民的一大批精兵良將調動隨他出徵——把秦王李世民來個釜底抽薪架空了,後來李世民為了扭轉對自己不利的局勢策劃了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做太上皇從此不問朝政。

  • 5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這個事情只能這樣說,玄武門之變以前,在長安城內,李世民的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長安城外,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李世民致所以能夠取勝,得益於他的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當機立斷的勇氣。

    一,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政變。<<李建成>>

    二年前的楊文幹謀反事件,雖然,唐高祖李淵沒有查到幕後的推手是誰,也沒有采取更過激的處理方法,但是,雙方都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才對。

    唐高祖李淵雖然表面上採取的還是一碗水端平的手法,實際上還是偏向李建成的。事實上,他也只能如此,別無他法。

    太子李建成一方面小心地處理太子應該做的日常工作,不致出錯。因為平靜對他來說最重要,致少在他沒有登上皇位以前必須如此,這對他有利。

    另一方,對於李世民的進攻,他己經多方面多角度地展開。

    李世民在夜宴上吐血後,李淵曾經有意把李世民放到洛陽去。李建成立刻動用各種力量勸學李淵放棄了這個想法,李建成的意圖,就是要把李世民困在長安城內,只有在這裡,李世民才能是一隻困在籠中的猛虎。一但讓李世民回到洛陽,無疑於龍入大海,虎放深山,到那時,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李世民>>

    李世民羽翼眾多,只有把這些人一一剪除,讓他變一個光桿司令,才能徹底消處威脅。給尉遲敬德,段志玄送禮拉不動,就告他謀反,把尉遲敬德關進大牢。把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杜如晦調離秦王府,不能私見李世民,否則格殺無論。

    武德九月六月的突厥人犯邊,更是一個絕佳的時機。李建成佈置了一個更大的網。他奏請李淵讓李元吉帶兵出征,附帶著把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一眾武將全部帶走,然後,找機會全部除掉。最重要的是,李建成借給李元吉餞行的機會,準備在昆明池把李世民殺掉。

    李建成給李世民做了一張大網,這張大網己經張開,只准備收網了。

    二,李世民的絕地反擊。<<李世民>>

    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世民是心知肚明,但卻苦無良策。他就象人家板上的魚,看著即將落下的刀,卻又躲不開。

    程知節冒死去見李世民,說:大王羽翼全部被剪除,身軀還能活多久?知節寧死不去康州,希望大王早定大計。

    尉遲敬德也說:大王若不用敬德之言,我將離開王府,流浪江湖,不能束手就擒。

    長孫無忌說:不接受敬德之言,無忌亦要相隨而去,不能再侍奉大王了。

    其實,李世民就是要逼他們說出這些話,來觀察一下他的手下是什麼心思。畢競,下一步做的是謀逆,是要殺頭的。雖然,這些人以前忠於他,然而,那個時候,他順風順水的,看不出真心。

    看到眾將群情激憤時,李世民知道攤牌的時候到了。

    所以,當李淵招他進宮說太白經天一事時,李世民當庭反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果然,李淵大怒之下,決定讓他們第二天進宮對質。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李世民要畢其功於一役,在玄武門發動一場政變。但凡有軍事家目光的人,都能看出,控制了玄武門就控制了皇宮,控制了皇宮就能撐握長安城,進爾撐握大唐的天下。

    李世民早在二年前就把住守玄武門的禁軍頭領常何,呂世衡收到了麾下,放了一顆冷棋子,現在派上用場了。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李世民獨特而又長遠的戰略目光有多麼獨到深遠。如果,沒有這個預先置入的棋子,想在守備森嚴的皇宮發動一場,突然的,時間又不能長斬首先動,無疑於白日做夢。

    武德九年六四日,玄武門政變爆發,李世民成功了。

    李世民絕地反擊成功了,致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有一批忠心的部下,和他的超凡的勇氣和智慧。

  • 6 # 宅男看影視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李世民在貞觀之治取得的突出成就,人們往往都十分稱讚於他,而選擇性地忘卻了當年他弒兄逼父的黑歷史。與此同時,李淵和李建成也被刻畫為腐朽無能之人。其實李世民當年的豪賭能贏實屬僥倖,李建成的個人能力和實力在當時都很強。

    首先,人們印象中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只是坐享其成,而李建成更是沒有什麼戰功。其實在唐軍建立初期,李建成的戰功遠在李世民之上,比如唐軍出關第一戰,是李建成獻策在霍邑擊敗了兩萬隋軍精銳,潼關之戰也是他打敗了屈突通,最後率先登上城頭的也是他的部下,所以李淵定都長安後,就立即立其為太子。

    只是到了後期,李建成開始坐鎮後方排程,少了親臨戰場的機會,由於在他在後方排程有方,李世民才能夠在外安心的討伐各路諸侯,這也是李淵為了培養他日後的執政能力。正是由於李淵將其作為接班人培養,所以李建成的身邊依附了很多豪強貴族。他的妻子是滎陽鄭氏,太子府的成員李綱、王珪等人也是當時的名門望族,而李世民身邊的都是些常年跟隨其打仗的將領和所謂的十八學士,大部分都是出身寒門。

    隨著李世民戰功的日益增長,還野心勃勃地建立了天策府,李建成感覺到了威脅,於是在李淵的支援下再次出兵平定了劉黑闥,威信大漲。逼得李世民以及他手下那些渴望徹底改變命運的人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李建成雖然知道二弟有奪嫡的想法,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的行動會如此之快,而且這麼地不怕死,區區800人,就出其不意地在玄武門成功實施了斬首行動。

    李世民不愧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人,決策力和反應力都在太子之上,李建成坐擁皇帝的支援和太子的身份,卻沒有能夠鬥過二弟,是因為運氣不佳,也是註定的,畢竟他作為太子,不可能先下手滅掉李世民,這就讓自己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加之李淵自認為可以平衡二人的力量,沒有對李世民的勢力及時予以打壓,結果玩火自焚。

    李世民即位後,對於史書記載一定是有所改動的,主體思想就是突出李世民的能力和強調李淵、李建成父子的無能,至於改動了多少,還有待史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 7 # 揚帆起航874

    玄武門之變前,唐朝已立國8年有餘,雖說秦王戰功顯赫,但也禁不住太子黨的排擠與挖牆角,導致秦王勢力有所衰減,雙方力量失衡。再加上高祖李淵日漸老去,權力之爭愈發激烈,雙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既然不得不發,那就先發制人。因此,太子李建成的悲劇就上演了。

  • 8 # 經典守望者

    簡單地說來,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打的是陣地戰,李世民論實力和戰法是遠遠不如李建成的。而李世民是當機立斷採用閃電戰法打敗了李建成,簡單來說就是偷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純戰術上的勝利,乾淨利落一勞永逸。

    李世民在之前的鬥爭中屢處下風,李建成在前朝削減李世民左膀右臂、文臣武將。同時在後宮讓后妃進李世民的讒言,向李淵吹枕頭風。最嚴重的一次,就是武德九年李元吉要帶兵抵禦突厥,要抽調走天策府的大部分主力戰將,也正是這次激發了李世民的反擊之心,這才釀成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在之前的鬥爭中很失利。因為他過分的戰功,一直是李建成的心腹之患,也是太子府謀士的眼中釘。太子中允王圭、洗馬魏徵說太子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今劉黑闥散亡之餘,眾不滿萬,資糧匱乏,以大軍臨之,勢如拉朽,殿下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因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基本上就是從這裡開始,李建成正式開始確立了優勢地位。但是,他在軍隊中的力量一直不穩,這也是他最終落敗的直接原因。

  • 9 # 細說簡史

    熟讀唐朝歷史的都知道,玄武門事件之前,李世民的實力明顯不如李建成,那麼李世民是以什麼取勝的呢?

    資訊為王

    1、玄武門不是一個單純的偶發事件,背後涉及到唐朝的開國戰爭過程、賞罰分配問題、甚至從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地域集團和世族寒族之間的爭鬥站隊史,許多史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展開過論述,這裡就不多說了,要說就實在太長了。就說一個最小的角度:諜報。

    2、權謀也好,戰爭也好,基本都是遵循“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套路,獲勝方不必在每條戰線上都優於對手,任何優勢或劣勢都有可能成為最終勝利或失敗的理由。唯獨在“情報”這條戰線上,從來就沒有輸掉了它卻能獲勝的例子。因為李世民武德年間征戰較多,因此,地方上李世民比較佔優勢

    李淵的態度

    1、在武德年間,李淵對李建成和李世民,採取的是平衡政策。李淵一方面維護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是,對於李建成的一些違規動作,李淵也予以嚴厲的處罰,以隨時敲打李建成。比如楊文幹事件流放王珪、韋挺,比如解散李建成私建的長林軍,比如流放可達志。另一方面,李淵雖不給李世民太子之位,但是在軍事方面充分依靠李世民,武德年間出徵多由李世民掛帥。

    2、直到武德九年五月太白經天事件發生後,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淵,“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這一現在看來很普通的天文現象,把李淵嚇壞了。直到此時,李淵的立場才暫時倒向李建成。而且這隻持續了很短時間,六月初三日,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李淵態度再次發生變化,又開始搖擺不定,召李建成進宮問詢,次日即發生玄武門之變。

    主要原因

    1、由於李建成無法透過正常手段維持自己的地位,因此,李建成也在尋找機會幹掉李世民。武德九年五月太白經天后,機會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斷勸說李淵誅殺李世民,李淵沒有同意,但是對他們也沒有采取制止措施。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劃了昆明池兵變計劃,計劃利用李元吉率軍增援烏城的機會,在餞行時暗殺李世民,同時誅殺尉遲敬德等秦王府骨幹。但是這個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得知,密報李世民。

    2、李世民緊急安排反擊,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李世民反殺成功了呢?最關鍵的在於周密安排和人心向背。從安排上看,李世民把伏擊地點選在了太極宮內的臨湖殿,在很大程度上麻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為他們都覺得,他們已經整備好了軍隊,“兵備已嚴”,在此情況下,到李淵的太極宮裡,應該問題不大,但恰恰在這裡中了埋伏。

    3、從人心向背,主要是軍心向背上看,李世民把秦王府的伏擊部隊調入太極宮,必然要經過宮門,但是,宿衛宮門的府兵們,居然不阻攔,也沒人通風報信,李淵也好,李建成也罷,都全然不知。反倒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東宮齊府兵,在後來試圖進入玄武門救援的時候,遭到玄武門部隊的阻攔,併發生交戰,駐屯部隊的敬君弘、呂世衡還戰死了,人心向背,可見一斑。

    歷史背景

    1、李世民早有奪嫡的野心,李淵也一直用太子之位吊著他,讓他去打天下。李世民帶領開國功臣集團打下了大唐江山,得到的卻是李淵的不斷猜忌和打壓。功臣集團對李淵非常不滿,軍心動搖。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會重用秦王府派開國功臣嗎?不會的,很多自己打天下的皇帝,都想方設法除掉功臣。李建成沒有什麼功勞,心虛得很,能不猜忌、打壓、害死開國功臣嗎?李靖等非秦王府派的開國功臣,立下了大功,李淵卻只給了他一個小小的縣公,高官厚祿全給了沒有什麼功勞的人。

    2、李靖被李淵不斷猜忌,怕李淵幹掉自己,急忙對李世民表示,希望李世民幹掉李建成,自己當皇帝。李靖覺得李淵、李建成這種沒有什麼軍功的人,必然不自信,說不定要幹掉自己;李世民功勞那麼大,軍事水平那麼好,猜忌自己的可能性很小。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大唐開國功臣們得不到應得的待遇,還擔驚受怕,怕李淵現在撤掉他們,怕李建成上臺後撤掉他們,所以他們扶持李世民,希望李世民把李淵趕下臺,還他們一個公道。

    結語

    李世民聽聞李建成又在策劃昆明池之變,打算害死自己和部下,忍無可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把李淵趕下了臺,並把高官厚祿都分給了真正的開國功臣們,穩定了軍心。得到大臣的支援,獲得一手諜報,功高蓋主,這就是李世民取勝的主要原因。

  • 10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說李建成的實力比較強是對的,但是說李建成完全強過李世民的勢力卻也不準確。

    玄武門之變之前,太子李建成擁護者其實不少,而且其中不乏能臣,大家熟悉的就有太子洗馬魏徵、左翊衛大將軍羅藝、副護軍薛萬徹、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詹士裴矩、太子衛率韋挺等人,在政治和軍事實力上的資本可以說是很雄厚的。嚴格來說,秦王李世民的實力要遠遠強於李建成,原因就在於李世民在軍隊裡的威望很高,倘若沒有李淵的插手,李世民集團真的硬碰硬跟李建成集團幹起來,李建成還不行!

    但是問題來了,這是在宮城之內啊!李世民勢力再大,也不可能率領大規模軍隊進宮,這跟擺明了造反有什麼區別?所以,如果只看兩兄弟在宮城內的紙面實力,李建成是要強過李世民的。

    然而,李世民還是贏了,在玄武門一舉挫敗李建成,最終得了天下。其中,他能夠成功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幾個:

    第一、精心策劃。史書都是為尊者諱,李世民當了皇帝,總不可能史書說他是篡權上位的吧。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應該與史書記載不是很相符。我認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集團應該是蓄謀已久的,他們知道了李建成何時進宮,經過何地,甚至連他們帶領的護衛規模都一清二楚。要真是李建成先發難的,他會傻到就憑著幾十號人就想拿下縱橫天下的李世民和尉遲恭?

    他是太子哎,不是傻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李建成事先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對他的不利企圖,在毫無防備下,被李世民守株待兔了。

    第二、實力懸殊。這個實力懸殊,我們僅僅說在兵變時候雙方的實力。李建成方面,也就是李元吉和幾十個護衛軍了,行不成像樣的戰鬥力。而李世民這邊呢?動用了天策上將府的兵力,領兵的將軍呢,每一位都是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大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玄武門九將)。不要說還有足夠的兵力了,單單是這幾個人湊一塊兒,打敗李建成率領的護衛也足夠了!

    第三、最及時爭取了李淵的支援。

    其實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才是最危險的。李建成李元吉是被控制了,但是他們的手下卻沒有,玄武門之變之後,訊息一傳出,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衛率韋挺立即率領幾千大軍圍攻秦王府,秦王府岌岌可危,李世民更是危在累卵。要不是尉遲恭及時親自進宮面見李淵,最大程度上使得(也可以說是迫使)李淵承認了既定現實,李世民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

    第四、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已經投靠了李世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有了常何作內應,兵變才能如此順利,勝利才有了保證,如果沒有常何,那麼就算李世民拿下了李建成李元吉,恐怕也會被立即聞訊趕來的太子宮勢力碾壓掉。有了常何,才替李世民守住了玄武門,為爭得皇帝支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11 # 這個歷史不簡單

    玄武門事變經過:

    當初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認為李世民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一心想要除掉李世民,不斷針對李世民,搶奪李世民手中的權力以至於想要殺死李世民,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玄武門事變。在事當天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將兵力埋伏在玄武門。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大意,急忙前去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叫來商議此事,李元吉建議統率好東宮與齊王府中的軍隊,託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李建成卻認為軍隊的防備已很嚴密了,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訊息。於是,二人一起入朝,向著玄武門走來。

    當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發生了變故,立即掉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見李建成掉頭要走,於是在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直接拉開弓箭射向李世民,一連兩三次,都沒射中。於是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卻將李建成射死了。這時尉遲敬德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將李元吉射下馬來,尉遲敬德追著射他,將他射死了。

    李世民派人守住玄武門,阻止太子的人進入玄武門。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李建成死去訊息以後,與副護軍薛萬徹、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玄武門。把守玄武門計程車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準備進攻秦王府。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因而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逃進終南山。就此玄武門事變結束。

    玄武門事變結束後,李世民進宮直逼李淵讓位,李淵退位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從此李世民走向權力巔峰執掌大唐江山。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取勝原因:

    1.李世民很早以前就在未這次事變做準備:

    發動事變需要人,而當時李世民的權力已經被擼乾淨了,軍權又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奪取,李世民已經調動不了軍隊了。李世民能調動的只有秦王府的衛隊,但這些衛隊的行動又都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嚴密監視下,一有調動李建成跟李元吉立馬就會得到訊息。所以可以看出其實在玄武門事變當天李世民身邊的那批人應該不是秦王府的衛隊,也不是軍隊的人,那隻能是李世民暗中秘密私養的一批私兵。

    其實在很早以前李世民就已經開始招募私兵,在為以後做準備了。當初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結下嫌隙以後,李世民擔心會發生變故,認為洛陽地勢優越便利,打算離京防守此地,所以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山東的傑出人士,等待時勢的變化,並拿出大量的金銀布帛,任憑他們使用。

    2.找理由讓李建成進宮:

    在玄武門設伏事變的前一天,李世民暗中參奏李建成與李元吉yín亂後宮嬪妃,還表明自己絲毫沒有對不起哥哥與弟弟的地方,現在他們卻打算殺死自己,似乎是要為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李世民在李淵面前訴苦了一翻,李淵看著李世民,驚訝不已,決定明天就審問此事,讓李世民最好及早前來朝參。

    說巧不巧的這件事讓張婕妤知道了,張婕妤還就去通知了李建成。為何張婕妤會知道這事?其實這就是李世民故意透露給張婕妤的,起目的是想透過張婕妤的嘴把訊息透露給李建成。因為李世民知道張婕妤跟李建成是有一腿的,以前撞見過,也只有透過張婕妤的嘴把訊息透漏給李建成,李建成才不會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說白了張婕妤就是李建成在皇宮的眼睛,如果換做其他任何人把訊息透露給李建成,李建成不會那麼輕易相信李世民秘奏詆譭自己必經李淵沒有找自己前去問話。正是李建成相信張婕妤,張婕妤把訊息透露給了李建成,李建成才會急著進宮,李建成進宮正中李世民的圈套。

    3.選擇玄武門設伏:

    玄武門是李建成進宮的必經之地,屬於皇宮與外界的交界地段,也是李建成最容易放鬆警惕的地方。進了玄武門就算是進入皇宮了,李建成認為沒有誰會傻到在皇宮內設伏,皇宮禁衛那麼多。可李世民恰巧就抓住了李建成的這個心理,還就在李建成認為最安全的皇宮設伏,打的李建成措手不及,李建成才會敗得那麼徹底。

    李世民功勞蓋過李建成,招致李建成的恐慌、猜忌,李世民太能幹同時也遭到李淵的猜忌。逼得李淵多次表明讓李世民做太子,導致李建成對李世民懷恨在心,後來越演越烈以致最後雙方都想治對方於死地。李世民功高蓋主,才導致的這一切。

  • 12 # 禎心不改

    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公元626年7月2日,發動者是當時仍為秦王的李世民,這場史無前例的流血性政變,徹底改變了初唐的格局。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清除了競爭皇位的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皇位,繼而才有了日後輝煌無比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取勝的原因主要得益於其做到了如下幾點:

    首先,李世民不打無準備之仗,懂得利用父皇李淵的權力來制衡他的親哥親弟。

    其次,李世民在那個朝代堪稱“間諜術”玩得最好的,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李世民先期暗中花重金收買李建成手下將領常何和太子率更丞王晊,這兩位守衛玄武門的禁軍統領常何以及報告內幕訊息的王晊都絕對是功不可沒。

    其二人最典型的貢獻就是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王晊偷偷到秦王面前,告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計劃。說李建成打算與秦王在昆明池為李元吉餞行,讓勇士刺殺秦王,上奏父親李淵說秦王暴病身亡,讓皇帝把國事託給太子。讓李元吉把尉遲敬德等人悉數活埋。驚聞此事之後,李世民才下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而另一件事是政變前李世民讓尉遲敬德統領的70名精兵,這支隊伍就是由常何提前放進宮的,並將高祖及大臣議事地點包圍了。對上述情況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卻一直矇在鼓裡。李世民又調集其餘人馬兵分兩路,另一路投入圍剿建成、元吉援兵的戰鬥,要畢其功於一役。

    後來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而李元吉又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被尉遲恭快馬追上,也將他射死了。

    其三,李世民利用重臣說服高祖交權。當日七位重臣除裴寂外六位大臣都傾向世民,高祖見大勢已去,只好順勢下詔:“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

    雖然透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取了皇位,開啟“貞觀之治”的歷史新局面。但是玄武門之變同時也對唐朝後世產生了消極的不良影響,那就是:李世民後輩兒孫都覺得原來皇位可以透過鬥爭奪取,並不是嚴格按照長子繼位的原則傳承,破壞了皇位更迭的正常規律。因此,初唐後期皇位的傳承,大多是伴隨著骨肉相殘、明爭暗鬥,巧取豪奪等方式進行的。

    在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利益面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歷史事件讓人既心痛又無奈。

  • 13 # 阿康同學

    人才數量

    雖說李世民的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但是在軍事實力的比拼中,除了兵力是重要的,武將謀臣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先從謀臣方面來看,李建成有東宮洗馬魏徵、中允王圭,左衛率韋挺等心腹,而李世民府中則有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十八學士”,由此一來,就算李建成加上他的盟友李元吉的謀臣張胤等,怕上也頂不上李世民強大的智囊團。其次,從武將方面來看,太子李建成有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他的盟友李元吉有車騎將軍謝叔方等戰將,但李世民在歷次東西征戰中收羅於羽翼下的大批猛將: 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長孫無忌、張公瑾、侯君集等,他們都既具備躍馬上陣的實戰能力,這就是李建成所無法比擬的。

    正確的鬥爭策略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先率領率尉遲敬德、長孫無忌、張公瑾、侯君集等幾位猛將伏兵於玄武門,玄武門經過陳寅恪先生考證唐時宮廷政變屢次血染“玄武門”,發現李世民選擇此地發難並一舉成功,這足以顯示出他精到的謀略眼光。其次,在“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收買了當日值班的守門將領常和,這為他的成功做了鋪墊。接著,在戰爭發動後,李世民能立即拍馬陷陣,親自射殺敵方的首腦人物太子李建成,為“玄武門”一役事態明朗化立下首功。最後,在危機關頭,秦王府將士表現的“知機識變”,又為贏取全域性勝利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戰鬥臨近尾聲,李世民立即派尉遲敬德取得唐高祖手敕穩定局面,這就使秦王李世民的儲君地位變得不可動搖了。

    個人的軍事才能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把握雙方的強與弱,從而用己所長,攻敵所短。除此以外,他也具有冷靜的策略頭腦,頑強的忍耐精神,當機立斷的魄力,在瞬息萬變的複雜形勢下,他思維敏捷判斷迅速,對於什麼時候該勇猛出擊,什麼時候該堅壁固守,總是掌握得比較準確。比如,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大敗竇建德,徹底奠定了天下的大局。

    總結

    雖然在玄武門之變前期,李世民的勢力不如太子李建成,但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展示了創造戰機、利用戰機的軍事才華, 無論戰前計劃,戰鬥情況,或所取得的戰果,都在其嚴密控制下。所以我們可以說,李世民的成功不僅僅是一代英主的勝利,更是一代卓越的軍事家的勝利。

  • 14 # 薛白袍

    靠突襲啊。

    在李家爺們打天下時,大家是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李建成和李淵坐鎮京城,李世民在外面開疆拓土。

    這就像一個公司,董事長李淵總經理李建成在後方坐鎮,公司百分之八十的業務都是業務經理李世民拉來的。

    但是公司穩定後,董事長和總經理一商量,業務經理掌握著公司百分之八十的業務,這樣不行啊,咱的挖他的牆角,給他團隊摻沙子。

    於是房玄齡杜如晦被趕出秦王府,程咬金,尉遲恭等武將被調離,李世民的團隊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擺在李世民面前的兩條路,坐以待斃,或者奮起反抗,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皇家奪權和公司不同的一點是,公司被奪權了,還可以東山待起,如果先前掙得錢夠了,也可以買個遊艇,周遊世界,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會有性命之憂。

    皇家則不同,勝者全勝,一把拿走桌上所有籌碼,敗者不只輸光籌碼,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一併送上,傾家蕩產都是最理想的結局。

    所以在戰場上廝殺過來的李世民很快判斷清楚自己所面對的局面,就是一個死局。

    這局面就是個死結,怎麼破?

    古代那些牛人,亞歷山大大帝,高洋都給出了完美解釋,只要一刀,一刀斬去,快刀才能斬亂麻。

    從死人堆裡混出來的李世民,決定放手一搏時,眼裡心裡瞬間沒有了親情,友情情,他眼裡心裡只有一個目標,那把最高的椅子。

    這就像戰場上,一旦定了戰略目標就不再猶豫,千軍萬馬如臂使,目標只有一個,勝利。

    所以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家一家人全部上線,連獨孤皇后都出來給士兵鼓舞士氣。

    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所以當中知道房玄齡杜如晦因為畏懼李淵的旨意,不敢來參與謀劃玄武門的事情時,李世民給了尉遲恭一把劍,來,就是朋友,不來,一刀兩斷。

    玄武門是李世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招險棋。

    具體這步棋能不能成功,誰知道,幹了才知道。

    其實事變當天,玄武門前,李世民差點失敗,大戰開始他不小心落馬了,被追上來的李元吉用弓弦差點勒死。

    我一直覺得,李元吉是那種很猛的猛人,只不過他的歷史被人為抹去了。

    李世民為啥非要殺死單雄信呢,因為單雄信給李元吉拋過媚眼。

    單雄信和李元吉有過一場大戰,兩人互相欣賞,後來李世民抓住單雄信,堅決殺了他,因為李世民怕這種猛將投靠齊王太子門下,那將是自己的勁敵。

    玄武門前,如果李世民早點被李元吉追上,大機率會被勒死,大約大唐的歷史將會改寫,多虧了尉遲恭救了李世民。

    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

    所以,李世民在劣勢情況下,逆襲了太子李建成,憑藉的是什麼?

    倆字,運氣。

    如果再加倆字的話,那就是勇氣,只要有勇氣去做,最後成敗誰知道呢,只有交給老天裁奪。

    對李世民來說奪權這事兒做了未必成功,不做一定是死,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大約如此吧。

  • 15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兩方勢力也不能說是差距很大吧,李建成只是多了一個父親李淵的支援和太子的頭銜,其他的地方和李世民也相差不大。

    比如,李建成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攬人才,李世民也可以;再比如李建成這方有人支援,李世民那方也有。

    當然,玄武門之變前夕如果沒有一個叫王晊的人,那麼接替李淵位置的就不是李世民了,而是李建成。

    所以,我感覺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之變上取勝有以下兩個原因:

    王晊的情報是一方面

    王晊其實是李世民安排在李建成身邊的眼線,他在李建成的東宮擔任更丞一職 。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的計劃是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

    並且李建成的計劃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因為他曾經去收買過尉遲恭,但是卻被拒絕了。

    李建成被拒後便開始誣陷尉遲恭,最後還是由李世民再三請求李淵,尉遲恭才得以倖免。

    除尉遲恭之外,李建成還誣陷了秦王府的程咬金、房玄齡和杜如晦。

    又譖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出為康州刺史。又以金帛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志玄不從。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皆譖之於上而逐之。《資治通鑑》

    所以,李建成也算是控制了李世民的兵馬,那他之後的步驟自然就是暗殺李世民了。

    但是讓李建成沒想到的是;他的計劃早就被王晊告訴給了李世民。

    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資治通鑑》

    正是因為有王晊,李世民才能明白李建成那一方的進度,才能掌握先機。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世民掌握先機後,先下手為強。

    世人都說李世民弒兄逼父是他人生的一個汙點,但我不這麼認為。

    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況了,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那死的肯定是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李世民在玄武門外一箭射死李建成這一事件。

    當然,雖說李世民當時是佔盡了先機,但是他當時在玄武門外的情況也是異常危險,差點也被李元吉的箭射死。

    總之,李世民能取勝,可能有運氣這一因素,但是和他前期的佈局有著重要的聯絡,就比如那位被他安排在東宮的王晊。

  • 16 # 舊書齋

    玄武門之變雖然不能說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也算是很有名氣的事件,加上隋唐演義這些民間文學的渲染,以及後世的研究,玄武門之變的細節正在不斷地被人們所熟知。也更加激發了人們對背後故事的分析和探究。對於問題上說的李世民勢力明顯不如李建成,我並不完全認可。這兩方勢力,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實際上屬於勢均力敵,並沒有哪一方佔有絕對優勢。但在勢力的發展方面,李世民和李建成走上了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也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應。

    李世民(劇照)

    勢力範圍和劃分和擴張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都渴望著發展自己的勢力,而這種擴張,絕對不能明目張膽,而是潛移默化。在最初的時候,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天賦,選擇了自己的擴張路線。李世民選擇了軍事路線,而李建成選擇了政治路線。

    在史書記載上,李建成雖然比較不堪,但從為政方面看,他的天賦是很高的。他有著很強的治國理政的能力,再加上自己是太子的先天優勢,讓他處理內政相對輕鬆很多。相比之下,李世民的用兵水平,在征戰過程中嶄露頭角,一系列的勝仗,不但讓李世民在軍中的地位不斷穩固,也讓絕大多數將領甚至是士兵,非常認可李世民。於是,在唐朝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心照不宣的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很清楚自己現在是“偏科”的,要想最終奪權,必須要在對方的勢力範圍內安插棋子,於是,李建成接受了魏徵的建議,主動請纓,指揮唐軍平定了劉黑闥叛亂,也積累了一定的軍隊基礎。與此同時,李世民也開始侵入內政中,他的棋子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的身份,非常特殊,不但非常有能力,而且,非常有背景,根正苗紅的皇親國戚。長孫無忌歸入李世民帳下,讓李世民獲得非常豐厚的政治資源。雙方再次打成平手。

    直到這時候,李世民和李建成在軍事內政等方面的勢力,變得犬牙交錯,依然沒有分出勝負。

    李建成(劇照)

    上層路線和下層路線的對決

    勢均力敵的態勢一直持續著,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在小心翼翼的挖對方的牆角,也在小心翼翼為自己鋪路。李建成選擇了上層路線,李世民選擇了下層路線。

    在上層路線中,李建成可以說混的風聲水起,他的太子身份,讓他獲得和很多支援,其中包括朝廷的重臣以及後宮的妃嬪。這些貴人的相助,讓李建成的越來越正面而光輝。面對這種局勢。李世民發揮了軍事天賦,選擇了攻取薄弱環節的方式,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而他的路線,就是下層路線。

    下層路線很簡單,就是拉攏在李建成帳下,非核心人士以及李建成首先不入流的侍從。這些人不被李建成重視,突然間被李世民重視了,頓時覺得非常榮耀,於是,紛紛倒戈,成了李世民的間諜。這種策略,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最著名的就是玄武門的守衛常何。如果沒有常何死守玄武門,抵擋李建成親信的進攻,玄武門之變的結果,很難想象。

    從這一局來看,李世民的眼光,要比李建成更為獨到。看似李建成上層路線走的風生水起,實際上只是虛胖。因為,絕大多數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最珍惜的就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叛亂的風險太大,成功了,自己提升的空間也不是很大,失敗了,那就什麼也沒有了。因此,李建成的上層路線,頂多會獲得一些聲援,卻無法獲得實際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世民顯然要棋高一籌。

    王珪(劇照)

    太子“失血”的一場動亂

    太子和秦王的明爭暗鬥一直持續著,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湧動,但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事變的發生,還要從武德七年的一個小事說起。

    這件事,被稱為楊文幹兵變,幾乎所有史書上,都寫了這次兵變,但幾乎所有史書上,都只是一筆帶過。因為這件事情發生的有些匪夷所思,史料上記載,楊文幹是李建成的鐵粉,李建成為了拉攏他,送他盔甲。這件事其實是很敏感的事件,因為私藏甲冑,可以被看成謀反。就算是李建成為了拉攏楊文幹,也不至於蠢到送盔甲,哪怕送銀子,都要好很多。而楊文幹更是昏了頭,居然誤以為這是讓自己起兵的訊號。於是,就開始起兵暴亂。

    楊文幹兵變,可以看成政治天平倒向李世民的前兆,李淵開始不信任李建成,安排李世民派兵圍剿。無論是帶兵水平還是實力,楊文幹在李世民面前就是個炮灰。很快,叛亂平定,太子李建成失去了一個鐵粉。

    但楊文幹兵變的影響,還不止這些。在楊文幹兵變被平定後,李建成手下,又一個重量級人物被貶謫。這個人叫王珪。

    在太子集團中,王珪的地位,可以說是最高的,也是李建成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魏徵也只能排到第二位而已。王珪被貶謫,導致李建成失去了最重要的膀臂,而王珪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也沒有回到長安。

    結語

    雖然玄武門之變是武德九年發生的,事實上,在武德七年楊文幹兵變後,李建成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優勢,漸漸為李世民所超越。雖然這種超越,頂多算是微小的優勢,但經過李世民一年多的苦心經營,這種優勢慢慢變大。

    在歷史紀錄上,玄武門之變的確帶有幾分突發性質,但毫無疑問,李世民當機立斷,決意發動玄武門事變,除了箭在弦上,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這時候的李世民,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完成這次政變並且在極短時間內穩定局勢,不至於讓大唐陷入分裂之中。

  • 17 # 載洛

    李世民當皇帝以前,不叫唐太宗。

    那個時候可以叫他:

    天策上將 上柱國 涼州總管 雍州牧 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陝東道大行臺 中書令 尚書令 大司徒 太尉 秦王李世民。

    這麼一大串,分別代表什麼官爵職位呢?

    天策上將(掌管、統領天下一切戰事),上柱國(唐代十二等級功勳的最高階),涼州總管(以武威為中心的涼州地區最高長官),雍州牧(涼州總管加強版),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即統領天下一切兵馬),陝東道大行臺(以洛陽為中心的陝東行政區最高長官),中書令(首席宰相),尚書令(宰相),大司徒(掌管天下一切教化、土地、財賦),太尉(主管軍事一號人物),秦王(皇室親王,王爵一等)。

    而且他還有自主發行貨幣的權力。

    這些官職、爵位、特權放到一個人的身上

    這個人還能是個普通臣子嗎?

    要命的是這些統統是李世民自己打出來、拼出來的。不是皇帝賞的隨時可以輕易拿走,天策上將是封無可封專門為他想出來的封號。

    李世民到了這個程度,已經不是他想不想當皇帝了,而且必須當!

    那麼問題來了,誰碾壓誰呢?     

  • 18 # 嗔痴歷史觀

    這個世界上最後取得勝利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注重細節,並且在一開始就已經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把握好每一個機會,最後方可一舉拿下自己想要的東西,取得成功。

    毫無疑問,李世民的勝利也是如此,玄武門之變看似是一個最後的亡命之賭,可是他對玄武門之變做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可以說不成功都實在困難。有人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其實實力不及李建成,他最後是如何透過自己努力取得勝利的呢?且聽我一一分析。

    一、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智鬥勇

    李世民是一個聰明之人,在他的父親與隋朝軍隊開始作戰時,李世民就已經對國家未來進行規劃,多次勸誡父親李淵自立,可是李淵一直猶豫不決,直到最後李世民想方設法將楊廣的妃子弄到李淵床上,李淵才被迫無奈造反。

    在造反過程中,李世民是最厲害的一員猛將,不管是擊敗王世充、竇建德還是劉黑闥,李世民都立下汗馬功勞,在取得大唐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基本拿下一半以上江山,原本李淵答應建立唐朝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最後李淵食言立了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從李建成成為太子之後,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實力逐漸有懸殊,一開始李世民比李建成實力更強,因為李建成成為太子,得到正統支援,一些牆頭草大臣也轉去支援李建成,還有一部分持中立觀望的態度,促使李世民實力不及李建成。

    李建成已經在實力上對李世民形成壓制,但是李世民依舊是一個影響李建成太子實權的最大障礙,所以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想方設法要收拾李世民,曾經多次採取行動,比如用烈馬想要害死李世民、還有派人刺殺李世民,甚至想用毒酒毒死李世民,好在李世民福大命大,最終逃過危險存活下來。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李世民開始不斷策劃,想要藉助玄武門之變進行最後的較量,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玄武門之變順利進行,並且取得成功,李世民因此得到李唐江山,成為唐朝第二個皇帝,開創貞觀之治。而李建成則就此去世,留下諸多遺憾。

    二、李世民為何取得勝利

    關於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取得勝利這件事情,其實並非偶然,而是一場有預謀的長時間策劃,最終取得那樣的成功並不奇怪,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為何這麼說呢,主要就在於以下三個原因。

    1、李世民得人心

    李世民從開創唐朝疆土開始,一直帶兵打戰,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與那些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大家在後來對李世民比較支援,尤其是尉遲恭等老將,更是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後來玄武門之變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正因為李世民得民心,所以即使經過玄武門這樣殘忍的政變獲得勝利,最後也沒有人反對他,除了李建成舊部羅藝出來造反一下,其餘大臣還是紛紛歸順李世民,就連魏徵這種級別的人物,也乖乖歸順李世民,可見李世民多麼得民心。

    要是換一個人,估計經過這樣的政變,很難恢復穩定,必然會有很多人打著各種各樣討伐的旗幟對其進行討伐,畢竟古代對於爭奪皇權的正義性還是看得比較重。

    2、李世民善於用人

    玄武門之變中的主要人物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大臣,都是一路追隨李世民的,李世民懂得每個人的優缺點以及利益關心點,巧妙知人善用,讓大家發揮自己的優點。

    此外,李世民還去給遠在邊疆手握重兵的李靖與徐茂公兩人帶話,希望兩人支援自己,雖然歷史資料上沒有明確記載兩人支援李世民,但是從後來的種種事實來看,兩人已經默許。

    李世民就是這樣有魄力,哪怕玄武門之變前夕,杜如晦與房玄齡遲遲不願出來與大家匯合,李世民也不著急,他派尉遲恭帶著劍去請兩人前來,兩人見此陣勢,立即跟隨尉遲恭前往。

    試想當時李世民要是稍微猶豫一下,估計杜如晦或者房玄齡就會洩密導致整個事件失敗,所以說李世民在用人方面確實很厲害,他能夠清楚知道人的優缺點,知人善用,巧妙利用人性對不同的人進行制約,讓其最後只能好好聽從李世民的安排。

    3、果斷堅決

    李世民是一個果斷堅決的人,他決定的事情就一定果斷處理,不像李建成那樣猶豫不決,魏徵多次提醒建議李建成要對李世民下手,可是李建成一直沒有下手,在猶豫不決,才導致李世民養精蓄銳,有充足時間策劃玄武門之變,最後將李建成一舉拿下。

    成大事者都應該果斷一些,很多時候時間決定了機遇,一旦猶豫不決錯過最佳時機,想要再次得到機會,就十分困難,更何況有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過永遠也無法找回。

    結語

    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是研究唐朝歷史的一個十分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繞不開,也很難完全搞清楚當時雙方的真實想法與實際情況,畢竟很多記載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只能從歷史碎片中窺探到當時一些點滴!

  • 19 # 長安旭哥

    正如題主所言,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已經在和李建成的鬥爭中處於明顯的劣勢,而且形勢已經岌岌可危,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李世民的搏命一擊。

    在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李世民是如何取勝的呢?

    一句話總結,李世民是個情報高手,正是李世民策反了本屬於李建成親信的兩個小人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旭哥將從玄門之變前的形勢和李世民取勝的主要原因,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玄武門之變前的形勢

    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唐朝建立的過程當中,分別形成了以李建成為首和以李世民為首的兩股勢力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唐王朝建立,李淵隨即冊封李建成為太子,也就是李建成成為了李淵之後,唐王朝政權的合法繼承人;加之,李建成長期留守長安協助李淵處理政務。由此,圍繞李建成形成了一股以文官集團為主要力量的龐大政治集團。

    李淵稱帝時,天下遠沒有平定,唐朝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因李世民素來善於用兵,平定天下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李世民肩上,李世民也不負眾望,先後平定了隴西的薛仁杲集團、擊敗劉武周、在虎牢關一戰殲滅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的集團。

    可以說,唐朝的天下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以至於李淵也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封賞李世民,只得創造一個“天策上將”的官職封給李世民,並允許李世民自置官屬。由此,圍繞李世民也形成了一股以武將為主要力量的政治軍事集團。

    第二階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長期鬥爭中,李建成逐步取得鬥爭的主動權。

    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之間的爭鬥,就像兩支實力基本相當的足球隊,在踢一場漫長的足球比賽,而裁判員就是李淵。

    從公元622年起,雙方就不斷出招,作為裁判員的李淵,時而偏向李建成,時而偏向李世民,雙方雖然劍拔弩張,但比賽還可以照常進行,一切都還在裁判員李淵的掌控當中。

    到了公元626年,雙方已經精疲力盡,都沒有再踢下去的興趣了,準備搏命一擊。而此時,李淵也逐漸偏向了李建成,不斷打壓李世民集團的核心人物,將房玄齡、杜如晦等貶黜離京。

    到此時,李建成在雙方的爭鬥中逐步掌握了主動權,李世民處於明顯的劣勢。

    第三階段,李世民形勢岌岌可危,搏命一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實際上在李世民處於明顯的劣勢後,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恭等人,就不斷勸說李世民採取果斷行動,奮力一搏,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李世民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公元626年6月29日,發生了一件大事。

    突厥鬱射設帶領數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南,突入長城邊塞,李淵採取李建成的建議,讓李元吉掛帥出征,並讓李世民的心腹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瓊等人隨行。這樣李世民在京城,就成了光桿司令。

    同時,李世民獲取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利用蘭池為李元吉踐行的機會,對李世民動手。

    由此,李世民不得不下定決心,率先動手,將秦王府將士和已經被貶離京的房玄齡、杜如晦秘密召回,策劃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取勝的主要原因

    談起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取勝的原因時,人們通常會想到李世民的精心佈局、雄才大略、以及李世民搶先下手佔得先機。

    但旭哥認為李世民取勝的主要原因,是李世民是個情報高手,策反了李建成集團看似不顯眼、卻十分重要的兩個小人物。

    第一個人物是王晊,當時在李建成的太子東宮擔任率更丞,也就是主管計時的官員,算得上李建成身邊人士,雖然官位不高,但時常在李建成身邊,能夠掌握李建成的動態。

    李建成和李元吉謀劃利用蘭池踐行的機會,殺害李世民,這個至關重要的情報就是王晊送給李世民的,這才有了李世民謀劃玄武門事變,搶先下手。

    如果沒有王晊,可能也就沒有了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在蘭池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第二個人物是常何,當時擔任的職務是禁衛總領,也就是宮城衛隊的指揮官,常何本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早已被李世民策反。也就是說玄武門事變時,宮城衛隊已經倒向了李世民。

    李建成對此事卻毫不知情,這也是李建成敢於大搖大擺的走玄武門進宮的原因,這也是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策劃伏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基礎。

    所以,常何雖然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卻在玄武門事變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歷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相結合,偶然性往往決定了歷史的發展趨勢,而偶然性通常是由小人物決定的。

    結語: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玄武門事變的真相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成王敗寇,正是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李世民才能夠展現他的帝王之才,以非凡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冊。

    如果回看玄武門事變的發生,作為父親的李淵,是負有重要責任的,正是他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搖擺不定,一手培植了雙方的勢力,才釀成兄弟相殘的悲劇。

  • 20 # AL世界觀

    看似屬於李建成的狂歡,倒不如說是為李世民奠基。

    實力只是相對而言,勢力的大小也要視情況而定,但是政治鬥爭,除了明奪,當然離不開志智取,李建成實力確實強,但是呢?李世民一點也不孬,而且很顯然,在整個朝政之中,李建成的擁護者顯然更多,勢力範圍也更廣,但是絕大部分取決於他本身太子之位的威望。

    整個朝廷之中的太子皇權之爭,也就相當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看似李建成擁有諸多優勢,但是這些優勢也可以轉瞬即逝,只要李建成發生意外,所有人就會瞬間倒戈,而李世民則不一樣,由於他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手握重兵,早年為整個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當然少不了擁護者與支持者,而這些人更多的是共患難,生死與共的兄弟。

    當時的玄武門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李建成本來勢力範圍很大,但是他還是對李世民不放心,畢竟如果即使自己取得了皇位,但如果不拿回李世民手中的軍權,也會有很大的潛在威脅,所以以期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李建成終究還是對李世民首先下了手。其實本來對於太子之爭,李淵自然是心知肚明,只要鬧得不太過分,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怪就怪在李建成太貪心,也太不自信了。

    其實當時的李建成在拉攏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同時,也和李元吉犯下大錯,晚年的李淵,為了彌補前半生的缺憾,自然也在眾多嬪妃面前,亂花漸欲迷人眼,所以為了進一步擴大李家皇室的天下,也主動扛起子孫滿堂的重任,與眾多嬪妃生下小王子,但是這些嬪妃娘娘們肯定知道,將來的天下肯定是會掌握在太子李建成,或者是秦王李世民手中,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前途,也就提前想辦法與這兩位攀附關係,李建成當然比較好說話,而且李建成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當然也樂意與這些貴妃娘娘們打好關係,而且還時不時的拿金銀珠寶賄賂她們,李世民則不然,他有自己的謀劃與打算。

    李世民越是安靜,李建成就越是恐慌,畢竟軍權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只要自己的父親不在了,那麼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李建成打算和李元吉兩人,主動出擊,合謀削弱李世民的兵權,當時正好趕上突厥入侵,所以李建成也就藉此機會向父親諫言,認為應該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一來可以藉機表現,二來當然是變相從李世民手中要兵權,對於李建成的這點心思,李世民當然明白,自然是不肯輕易妥協的,這樣一來,李建成又找到了機會,他就趁機向自己的父親表明心意,說李世民此舉顯然是有想要造反的嫌疑。

    當時李淵面對李世民與李建成太子之爭,確實有點燒腦頭大,所以李淵也就召見李世民詢問此事,但是李世民當然不會輕易認輸,而且反將了李建成一軍,藉著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嬪妃們的關係,李世民告訴自己的父親,說李建成他們穢亂後宮,這可得了,李淵當然接受不了這一現實,所以也就最終決定第2天與李世民,李建成當庭對峙。

    怎麼說?李建成對於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所以也正想著第2天一舉拿下李世民,但是哪裡想到,第2天事情的變化讓李建成更懵了,第2天一大早,李世民派出的將士們,就已經埋伏在了李建成李元吉所出現的必經之路,等到二人剛一露頭,李建成就已經被提前殺死,而李元吉反應過來之時,也為時已晚,只能對李世民聽之任之。

    而此時的李淵,顯然對於這件事毫不知情,正在此時,渾身是血的尉遲敬德闖了進來,李淵大驚失色問道:外面究竟發生了何事?接下來尉遲敬德也就一五一十稟告了李淵,太子李建成造反被秦王李世民一舉拿下,此時的李淵儘管知道這其中有變故,但是事已至此,不將皇位傳給李世民,又能給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提升西紅柿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