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餘侃大山
-
2 # 曉曉曉
袁崇煥守城,抗拒堅壁清野命令,打死後金500左右,損失無數糧食和幾W人,毛文龍騷擾瀋陽了後金才退兵,結果還吹噓了個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可是在寧遠大戰後8個月才掛的,跑了幾千裡去打毛文龍,還有林丹汗,因為這2人在老奴寧遠大戰的時候分別去騷擾後金和打後金盟友去了,讓袁崇煥有了吹牛的機會。老奴70歲的老人了,跑幾千裡打仗數場,一個身數重傷的人能行嗎?毛文龍還說是老奴去跑溫泉,毛文龍去騷擾,老奴連夜逃跑,結果不久就死了,毛文龍老拿這個說老奴是被他嚇死的,引起了袁崇煥的嫉恨。等袁崇煥當權,馬上對毛文龍防區進行經濟封鎖,禁糧禁餉,同時賣糧食給後金盟友,幫助後金渡過饑荒。
在袁崇煥的防區,後金第一次打到北京城下。朝廷教袁崇煥攔截後金軍,結果袁崇煥帶的關寧軍不敢一戰,路上發生了2萬被200後金軍嚇住半天的戰爭奇蹟。
袁崇煥故意誇大敵情,想議和,引起的崇禎的懷疑。
北京城下,袁崇煥9000騎兵被後金的2000蒙古護兵打的落花流水,靠京營出擊才救了袁崇煥。城裡的人看袁崇煥拿著這麼多軍餉,結果練的兵不堪一擊,而且把後金軍隊放到北京城下,對袁崇煥恨之入骨。
結果袁崇煥一下獄,後金軍隊看議和沒希望了,也就退了。
-----------------
以上全是史實,那幾個吹噓袁崇煥的,是不是閻崇年的電視看多了?麻煩多看點歷史書,當然不熟現代人寫的歷史書。
-
3 # 有趣靈魂伴侶
袁崇煥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在明朝末期。但是光靠一個將領一支軍隊完成收復失地或者殲滅整個女真部族來說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明朝的最終失敗更多的原因是內部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明朝的覆滅始於萬曆而始終於崇禎。
萬曆多年的懶政造成君臣之間離心離德,更造成軍事力量和制度的缺失,抗倭時期的力量及最終結果的對比完全說明一切。軍事力量雖然在數量上佔明顯優勢,但非正常的軍事制度卻造成吃驚的結果,數量的優勢起不來多大作用。而這樣的情況持續到南明抗清。而結果不言而喻。
-
4 # 子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首先說一下袁崇煥的遼東鐵騎總體而言防禦有餘而進攻不足!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和北京保衛戰戰功卓越那麼我們分析一下這幾場戰的特點
首先說一下寧遠大捷;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免職,親率大軍圍攻寧遠,袁崇煥堅壁清野,力戰不降金軍連續攻擊兩天未能攻下寧遠城下令退兵史稱“寧遠大捷”。
其次;天啟六年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保衛久攻不下,又攻寧遠,袁崇煥和劉應坤,畢自肅親率士兵登城防守,在壕溝內排兵,城牆上用炮遠距離轟擊,城外大將滿桂,祖大壽等於城外與金軍搏殺,同樣久未攻克,傷亡慘重,六月被迫撤軍,史稱,“寧錦大捷”
最後;崇禎二年十一月,金軍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繞過薊遼防線突入長城直撲北京,袁崇煥問詢未經調令直接入關回防北京,與後金決戰與北京城下,金軍大敗明軍傷亡同樣很大,最終金軍敗退!
總上所述,可以看出袁崇煥的遼東鐵騎戰勝後金基本屬於防守為主,野戰勝績很少,主動攻擊後金城池土地基本沒有或者基本停留在直面上,成功與否是在不好說!
結語
袁崇煥的遼東鐵騎雖強大但還不足以到主動攻擊後金的實力或者說條件,所以說不是不想是實力還不允許
-
5 # 94310417小云
不可否認袁崇煥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絕非一個優秀岀色的將領和戰略家,一個小小的四品文員,僅心狠毒辣的殺了大將毛文龍,形同於自毀前程損了龍脈。從此以後大金無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勇往支前。袁祟煥話說的太滿,豈會成勢,隨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身為攻不破的堅城肉磊,必僅有內憂外患。其一糧草不濟,住住半年以上不發餉銀,軍無士氣,將無戰心。加之高第與其不和,朝庭內部東林黨和宦官們爭鬥不休。崇禎無用人之賢,用人多凝加之國力不濟,人心惶恐不安。豈可能以偏師而一掃關東的。言滿則盈,水足則溢。他是內憂外患的犧牲品。天喪英才。如果有多幾個向盧向升,曹文召,孫承宗那樣的智勇雙全,謀略過人之將,吳三桂祖大壽,滿桂那樣的將領。如果耿精忠,尚可喜不投降後金,大明王朝的遼東戰事不足為慮。但前堤是君明帥正,錢糧充足。否則正如當年,天神也無力迴天。
-
6 # 只如初見25508256
袁崇煥是東林黨人!
袁崇煥這個人了,歷史評價不好說,金庸的碧血劍主角袁承志就是袁崇煥的後代。
當時,明朝已經沒錢了,無論如何都收不上稅來。魏忠賢已經被幹掉,怎麼辦呢?
自然是第一像商人收稅啊,商人有錢嘛,但東林黨,浙黨,楚黨等肯定不幹,因為他們是代表商人利益的。
所以這時候崇禎也無奈,傻缺的開始壓榨農民,農民本來在天災人禍下已經生存很困難了,還去收農民的稅,這不是蠢麼。
我們的袁崇煥之前就給魏忠賢修建了生祠,而且可以說袁崇煥能站上歷史舞臺,也多虧了魏忠賢。
好巧不巧,本來碰上小冰河時期,天災人禍,崇禎又愚蠢的去加重農民的負擔,這時候李自成帶頭起義了。
然後,這個國家已經千瘡百孔了,努爾哈赤帶著族人也開始在東北外地去搞事情了。
怎麼辦了?
袁崇煥很自信的說了一句千古名言“五年平遼”,當時沒人信的,崇禎這蠢貨還真信了!
後面當時的兵部尚書許譽滕事後問袁崇煥,五年真能平遼嗎?袁崇煥說:“聊蔚上耳”意思就是說安慰皇帝的。
然後了,袁崇煥身居要職,前往山海關以外去幹努爾哈赤,拿著本來就沒錢的國庫使勁大把花錢。
打造了著名的關寧鐵騎,也搞出了著名的寧遠大捷等等。
關寧鐵騎看起來很牛逼,實際上了沒卵用,消耗著大量的錢財,鐵騎本來是出城野戰的。
但清朝的軍隊戰鬥力太強了,我們的關寧鐵騎一碰到清兵就龜縮不出,這尼瑪也是搞笑了。
所謂的寧遠大捷等等,就是傷亡慘重,勉強打死了幾百個清兵,居然都能大吹特吹。
這時候袁崇煥更傻了,居然幹掉了毛文龍,毛文龍這個人品德怎麼樣不說,但絕對是個能打硬仗的人。
他所統轄的東江鎮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在清朝的大後方,並且也是明朝唯一能跟清兵打硬仗的軍隊。
毛文龍
當時毛文龍也是一品大員,並且實權很重,袁崇煥在職位上跟他是評級,袁崇煥仗著崇禎的寵信,居然先斬後奏,直接斬了毛文龍!
這結果就是導致毛文龍手下心寒,叛變的叛變,然後最高興的當屬努爾哈赤,因為袁崇煥替他們除掉了最大的後顧之憂。
這時候啊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滅掉了朝鮮,開始直接殺到北京城來。
袁崇煥了,督三鎮,一路打造的防守體系居然臥槽,形同虛設。
皇太極硬是繞道從內蒙透過張家口直接殺到北京,而袁崇煥居然毫不知情。
這時候罵聲一片,袁崇煥帶著關寧鐵騎趕緊來回救,廣渠門大戰就是這麼來的。
好死不死,袁崇煥一路被皇太極簽著鼻子跑,無能!
袁崇煥
袁崇煥說是漢奸,這個有點過了,忠心絕對是忠心的,但他就是典型的東林黨文人,文人在亂世很少有能經國救世的!
但袁崇煥絕對是一個誤國庸臣!
從他一開始吹牛逼說五年平遼,結果把遼兵平到了北京城下!
從他拿著本就虛空的國庫的鈔票大肆練兵打造體系,卻換不來成績的時候還不自知。
從他一時之怒,居然幫助滿清消滅了毛文龍,足以證明其軍事眼光差到極致。
從能讓皇太極繞過他的防線,繞道內蒙透過張家空直逼北京,居然不知道,這是嚴重的無能失職!
從他虛報戰績,還一炮打中了努爾哈赤,結果三個月後努爾哈赤又活蹦亂跳的出現了,這看出文人就是文人。
所以袁崇煥該不該殺,該殺,而且早就該殺了!
所以袁崇煥被千刀萬剮,老百姓飲其血,食其肉,確實也能說明很多問題。
何況袁崇煥的親弟弟也是著名頂頂的大商人,就是不交稅的那種商人。
但其實最該死的就是崇禎,崇禎是個大蠢比,幹掉魏忠賢,卻又無法收拾東林黨人,最後演戲演的好。
當國破家亡的時候,吊死在煤山就是無能,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陪伴!
當年殺熊延弼還傳首九邊,寵信洪承疇這種大漢奸,足可見朱由檢的愚蠢和無能!
崇禎如果當時不自殺,跑路去南京,其實還有一戰之力,後面的那名小朝廷正是缺乏主心骨,同室操戈,爭權奪利才被徹底殲滅!
而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沒幹死幾個人清兵(有心的可以百度學習下),最後滅南明小朝廷自己人的時候,確實勇猛難當啊!
時也,命也,腐儒文人誤國不淺,平時裡這些讀書人身居要職,打打嘴炮,站在道德制高點抨擊國政,但危難時期,一點辦法都沒有。
最後清兵入關,這些平日裡自稱愛國文人,一個個跑的比誰都快,投降的非常多,反倒是太監體現了血性!
-
7 # 皓月臨峰
強大嗎?一直只能以守為攻,全然沒有主動權,談何強大,如果和明朝其他地方的明軍比起來的話,其他地方部隊戰鬥力為1,袁崇煥的軍隊為5,那清軍則為7了
-
8 # 小龍教育平面設計交流
糾結袁崇煥沒有意義。明末的問題根本不是軍事上的問題。一直到崇禎17年3月19日(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國滅,後金仍然只是在遼東發展,而山海關仍然掌握在明軍的手裡。
遼東只是大明公司倒閉的導火索,而非根本原因所在。
大明公司的破產,因素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大明的體制年久失修,出了問題。”世兵制”和“衛所制”的衰亡,導致了大明的軍隊事實上淪為各種利益團體,而失去了基本國防功能。為此大明不得不借鑑“平倭”經驗,發展募兵制和徵兵制,從而不但使得軍隊私有化,而且還增加了朝廷當然用兵成本,使得本身就被“世祿制”拖得不堪重負的大明公司更是雪上加霜。最終導致了錢沒少花,但軍隊更傾向於“聽調不聽宣”。
但是袁崇煥的死,使得遼東軍隊“自保”傾向愈為嚴重,使得朝廷對遼東軍隊徹底失去鉗制手段。
遼東軍隊種的代表”關寧鐵騎”就是一個利益集團。由於其邊防的重要性,他發展成為一個遊離於大明軍事體制之外的一個怪物。”關寧鐵騎”的前身(或母版)是李成梁的遼東鐵騎。
為了提高戰鬥力的需要,這支部隊享受著各種特殊待遇,比如雙餉;比如戰利品按等級分紅;比如收復的遼土的重新分配。使得這支部隊善打硬仗、苦仗。成為實力可以與八旗部隊相抗衡的軍隊。因為對於“關寧鐵騎”而言,打仗意味著不是單純盡義務,而是創收的必要手段,有了這層利益關係,朝廷想用”關寧鐵騎”沒有那麼順手了。
而當袁崇煥督師遼東的時候,在遼東的明軍事實上大都處於私人軍隊性質,而且派系關係複雜。袁崇煥首要做的事情就是整頓遼東的各支部隊,使得各支部隊都完全聽命於袁崇煥個人。
在這個過程中,擅殺毛文龍,設計陷害趙率教,炮打滿貴,都是出於這個邏輯。袁崇煥就是想要成為遼東乃至北方邊軍的事實上的統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事實上這個邏輯的出發點也沒有錯,如果你無法使得自己的手下的軍隊令行禁止,你又如何保證自己有能力打敗皇太極?
但是袁崇煥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不懂得,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取信崇禎,反而一連串的舉動,使得君臣之間嫌隙叢生。
崇禎2年(1629年)10月,皇太極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避開關寧錦防線,直奔京師而來。這導致了崇禎對袁崇煥當然信任蕩然無存。
當平臺召對,當著祖大壽和滿貴等人的面,崇禎下令將袁崇煥打入死牢的時候,就註定了祖大壽日後的降金。
而崇禎最終要殺袁崇煥,事實上更可能是因為除開袁崇煥沒人能“追回”關寧鐵騎。大明的天子調不動大明的軍隊,而一個死囚在獄中僅憑一個手札就可以“叫回”關寧鐵騎。
這不只是面子問題,更是深深的恐懼。
所以這是一個死結,袁崇煥再厲害,也只工於謀國,拙於謀身。但如若袁崇煥工於謀身,那麼他最終也只是利益團伙中的一份子。
所以根子問題解決不了,袁崇煥活著無非最終不是洪承疇就是孫承宗而已。
-
9 # 謝金澎
袁崇煥原本是書生拜將,督師薊遼。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不是前指統帥,到更像是主抓行政的政委之類的職位。
為了獲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一展胸中抱負,他貿然的開出了五年平遼的藥方。這要是遇上一個明主,雖然最終不能完成目標,念其有功,任上兢兢業業,將後金軍擋在了寧錦防線,也不至於被凌遲處死。可惜他遇上的是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政治上還有些天真幼稚的崇禎帝。
所以最後橫遭慘死,更落下一個通敵叛國的汙名。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始終相信,袁崇煥是忠於明朝的,絕對沒有叛國之舉。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太過書生意氣,為了快速的實施自己的方略,掌握薊遼,冒失的擅自殺了皮島守將毛文龍立威,不但落人口實留下後患,也沒能對失去毛文龍的皮島做周全安排。實際上把毛文龍的力量推給了後金,為後金北上提供了便利。
那麼袁崇煥真的掌握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嗎?其實不是的,只是相對關內分崩離析的形勢而言,袁崇煥訓練的關寧鐵騎還算是有些戰鬥力。
但是這支軍隊就是單挑也未必是後金騎兵的對手,就更不用說在規模上關寧鐵騎的兵力也遠少於後金的八旗軍了。袁崇煥從接手薊遼督師,到訓練出關寧鐵騎,到被冤殺於市,從來沒有主動出擊打擊過後金騎兵,對於急切想實現五年平遼策建功立業的袁崇煥來說為什麼不主動出擊進攻後金騎兵?只有一個答案,打不贏。
從明軍和後金的事實的攻守態勢也可以看出,明軍一直處於守勢,後金一直處於攻勢,即便是能夠訓練出關寧鐵騎、有科學精神懂得利用紅夷大炮的袁崇煥來說,也只能加固城池、嚴防死守,不敢稍有鬆懈。
這正說明袁崇煥的平遼策高估了明軍低估了後金的戰鬥力甚至高估了明朝的國力,也就是說,他並不是真正瞭解前線形勢,五年平遼純屬意氣之作,閉門造車。
由此可見,從始至終,袁崇煥手上掌握的軍隊都不夠強大,尤其是面對後金八旗軍的時候,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就這家底,他能夠防住寧錦一線,不使後金入寇,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何消滅後金?
再說從後來後金軍進入山海關展現出來的戰鬥實力也可以看出,那真不是蓋的。不但在北京城郊以不足十萬的兵力擊潰了李自成的六十萬闖軍,更是秋風掃落葉,飲馬江南,廓清南明。
-
10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崇禎皇帝朱由檢最大失誤就是誅殺秉筆太監魏忠賢,因為明王朝己經日落西山,夕陽西下,國庫空虛,銀子被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把持佔有,2%的稅收怎麼也收不上來,沒有銀子拿什麼養活軍隊,魏忠賢掌控朝政,明王朝不缺銀子花,也能足額髮放軍餉,殺掉魏忠賢,朝政立刻失去平衡,東林黨執政馬上拿掉2%工商稅,朝廷失去管理朝政的鐵腕人物,魏忠賢能千方百計為朝廷撈銀子,崇禎皇帝要是有一點政治頭腦,就是自己在幕後指揮,崇禎沒有這個能力為朝廷撈銀子,朝廷有銀子才能訓練鐵軍鐵騎,以後還有機會滅掉滿清,當時的軍事實力朝廷沒有能力消滅後金。
-
11 # 位卑未敢忘憂國
袁崇煥是個賣國賊,漢奸。理由我發過很多次了。
袁崇煥被認為漢奸:
一、犧牲覺華島換來的“勝利”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在後金糧食緊缺陷於困境之時,袁崇煥抗命不遵,執意不將覺華島上的大批糧食、物資、輜重、船隻撤往後方安全地區,而且還將島上軍民滯留在危險的地方不管不顧,自己龜縮於寧遠城內,連事先將覺華島軍民撤入城中的動作都沒有,最終導致了覺華島上數萬軍民被屠殺,糧食、物資、輜重、船隻被洗劫、焚燬一空。而實際上袁大人是早就接到了後金入侵的諜報,所以他有意放棄覺華島的舉措非常可疑。實質上整個過程中是袁大人“喪軍無算,掩敗為功”。
二、面對空虛的瀋陽拒不策應友軍和盟友
後金為了打破明朝對其經濟和軍事封鎖圈,攻擊朝鮮之時,袁大人再次抗命不遵,在瀋陽空虛的情況下,執意不援救朝鮮,拒絕策應東江鎮,按兵不動實施“觀望養敵”,在朝廷連續兩次催促下才敷衍了事,不僅讓後金使朝鮮向其屈服,還導致了地處“明、金”中間的蒙古部落對明朝失望和寒心,為最終投靠後金埋下了伏筆,還讓東江鎮蒙受了損失,失去了朝鮮的提供屯田土地,並被斷絕了朝鮮提供的軍械和糧餉,使東江鎮安置流民、出擊後金失去了絕大部分後勤給養,而這些費用將來得由明朝朝廷來承擔,給當時已經很拮据的明朝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且離散了明朝的盟友,又讓後金獲得了拓展空間。袁大人一意孤行的態度和造成的惡劣影響是十分可疑的。
三、離奇緩慢的修城進度
為了“儘快”將城池修築完成是袁大人放棄策應友軍和盟友的理由,可他的“進度”卻跟不上他自己說大話的速度。東江鎮和朝鮮遭受攻擊是從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到四月,在此之前袁大人就開始修築大淩河和右屯衛,又過了兩三個月,當後金來襲擊袁大人的城池時右屯和大淩河城池竟然還沒有修完……若從後金襲擊東江鎮和朝鮮算起,都足足有半年有餘的時間,若從寧遠之戰之後算,時間可長了得不得了。
從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後金圍攻寧遠、焚燬覺華島算起,到來年正月,整整一年時間,期間後金並沒有南侵。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後金曾征討過一次蒙古,之後因為毛文龍抄襲鞍山而折回,努爾哈赤於同年八月十一日死,死前還被毛文龍在瀋陽周遍和薩爾滸追殺過。努爾哈赤死後後金內部為爭奪汗位而耗了幾個月時間,期間後金沒有精力對外作戰,次年正月(1627年)侵略朝鮮,並沒有對袁大人這邊有什麼動作,而且此時袁大人還在和後金“議和”,所以他修城池的時間應該很充分,前後加起來足有一年半之多,但當後金進攻時他卻還沒有修完。
後金軍先輕取明軍修築未完的大淩河、右屯衛兩城,在攻寧遠之時候又佔領了塔山等地,撤退之時一併毀之。袁崇煥雖然守住了“寧、錦”,但他用“議和”拖延時間爭取修築的城池幾乎都報廢了,且還犧牲朝鮮和東江鎮。袁崇煥所謂“敵知,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化為了泡影;袁崇煥所謂:“倘城不完而敵至,勢必撤還,是棄垂成功也”倒是成為了現實,而“故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成為了一大敗筆,皇太極根本沒有議和的誠意,反倒是先把袁大人的兵給“緩了”,攻打東江、朝鮮後馬上就來襲擊錦州、寧遠。袁大人離奇緩慢的修城進度使他犧牲了東江鎮和朝鮮換來的時間,也沒有能將城池修築完成,這跟他之前拒絕策應盟友和友軍聯絡起來,不禁讓人懷疑他以修城池而不策應的真實動機。
四、刻意將明軍引入死地
袁崇煥因為“寧錦大戰”時不救錦州而遭非議,“暮氣難鼓”而辭,其職務由關內的王之臣接任。此時,總督薊遼的閻鳴泰上疏要求放棄了錦州,而且朝廷中也不少人反對設“寧錦防線”。與此同時,明朝前線將領也對守錦州提出異議,駐守該地的總兵尤世祿稱錦州“城池遭雨崩頹,萬不可居”(《三朝遼事實錄》卷17)要求撤往杏山。駐塔山守將認為塔山不是可守之地,想要“移置別所”
(《三朝遼事實錄》卷17)。兵部侍郎霍維華雖然認為錦城不能輕易放棄,根據眾將的異議他也不能不總結為:“賊至,則堅壁清野以待。”
在諸多提出放棄錦州的意見中,總督薊遼的閻鳴泰上疏的力度最強硬,用辭也最為嚴厲說:“錦州遐僻奧區,原非扼要之地。當日議修已屬失策,頃以區區彈丸幾致撓動乾坤半壁,雖幸無事,然亦岌岌乎殆矣。竊意今日錦州止可懸為虛著,慎弗狃為實著,止可設為活局,慎弗泥為死局。”《天啟七年七月實錄》。
其實眾多的將領和大臣都認為錦州不可守主要是因為錦州的特殊地形。錦州地處小淩河和大淩河之間,由寧遠至錦州時又必須經過塔山、松山、杏山才能到小淩河,如果任何一處被制約,那錦州就和後方斷絕聯絡了,袁崇煥在“寧錦大戰”時無法有效增援趙率教,洪承疇在“松錦大戰”時救援不了祖大壽都是因為這個地理缺陷。解放戰爭期間蔣委員長的海陸空絕對優勢也在塔山受阻,最終無法增援錦州而吃了敗仗。可見錦州實在太不容易增援了,一旦被圍困則無法救援,“寧錦大戰”時若非毛帥攻打後金重鎮遼陽,皇太極是不會那麼快撤軍的,後來“松錦大戰”中明朝軍隊的失敗將提前上演。所以當時的督臣閻鳴泰在評價“寧錦大戰”時曰:“雖幸無事,然亦岌岌乎殆矣”,而他主張“錦州止可懸為虛著,慎弗狃為實著,止可設為活局,慎弗泥為死局”。他的斷言完全預見到了今後兩位將錦州“慎弗狃為實著”最終淪為“死局”之人物的結果,他們分別是袁崇煥、洪承疇~!
到了崇禎元年三月,明軍已放棄完全錦州、塔山、杏山一帶。該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極派阿巴泰、嶽託等率兵三千,破壞了錦州、高橋、杏山三城,並毀掉十三山以東臺站三十一處,《滿文老檔》太宗朝第10冊記錄了這一事件。另有《清太宗本紀》記載:“五月辛未,明人棄錦州。貝勒阿巴泰等率兵三千略其地,隳錦州、杏山、高橋三城,毀十三站以東墩臺二十一。”
從後金佔領錦州也放棄的舉動來看,為了攻打錦州付出了沉重代價的皇太極其實根本不想要錦州,他攻打錦州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消滅明朝軍隊和劫掠城池裡的糧食而已,這足以說明錦州並不是什麼“扼要之地”,閻鳴泰的斷言成為了現實。
“寧錦大戰”之前,袁崇煥為了錦州這個“非扼要之地”空耗國家財力、犧牲戍邊將士,且放棄策應而導致友軍重大損失、盟友向敵人妥協已經是罪大惡極了,而袁大人重新上任之時卻以“且守且戰,且築且屯”的“守為正著”則可“五年平遼”之荒謬說辭哄騙崇禎,在明朝軍隊主動放棄錦州迴歸正確選擇以後,又一次在重新在錦州大興土木,耗費國家極為有限的財力、物力,用銀子堆砌錦州這個巨坑,最終導致了“松錦大戰”明軍在錦州被圍點打援的全面失敗。袁大人的所作所為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漢奸行為。
五、有意削弱危險的薊門
天啟七年(1627年)林丹汗西遷,召城大戰後薊門外的蒙古部落朵顏束不的部投降後金。崇禎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曾作過一次努力拉攏朵顏三十六家但失敗了。此時,薊門外就顯得形勢就緊張起來了,於是朝中許多大臣都提出薊門防務緊要,必須切實加強。
可袁大人卻在此時調動兵力充實關外,絲毫沒有加強薊鎮的意思。《崇禎長編》中有這樣的記錄:“關內兵五萬五千三百四十五員名,關外七萬八千三百四十員名。”但到了十二月,關內關外的兵力“關外官兵七萬一千餘員名,關內官兵四萬二百餘員名”。所謂“關內”就是薊鎮,所謂“關外”就是遼東鎮,薊、遼設督師就是總領兩鎮。關內兵減少就是抽調了薊鎮兵力一萬多到遼東鎮,遼東鎮的兵沒有增加反而略有減少是因為當時關外已經在搞“清汰”,把老弱的兵卒淘汰掉用關內的精銳來充實,所以沒有形成大量“減額”。這個“汰兵減額”的方略是袁大人提出來的,《崇禎實錄》中有記載:“冬十月己丑,召廷臣於文華殿,以錦州軍譁、袁崇煥請餉疏示;閣臣求允發。上責戶部尚書畢自嚴;又曰:‘崇煥前雲汰兵減額,今何仍也’?王在晉曰:‘減汰,當自來歲始’。”由《崇禎實錄》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薊鎮的汰兵是袁大人力導的,而且袁大人提前調動了兵力,以薊鎮的精銳充實關外寧錦防線。
事實上若袁大人不大興土木修建錦州,並增加錦州的駐軍,明朝是有時間和財力提高薊鎮防禦能力的。而袁大人作為薊、遼兩鎮的督師不思增加薊鎮的兵力,卻選擇了臨時抽調寧錦的守軍以“增戍關門”的方式“往備順天”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完全是敷衍的態度,當皇太極真的從遵化入塞之時,在山海關的趙率教僅能帶上三五千人去增援,足以說明袁大人這種部署的虛偽。
許多人討論薊鎮是否屬於袁大人直接統轄的問題,其實並不重要,朝廷不是不知道薊鎮薄弱,但兵員和糧餉都優先滿足袁大人的錦州了,想加強薊鎮也沒有辦法,在朝廷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執行袁大人方略必然導致“厚”錦州而“薄”薊鎮,有了這樣的傾斜朝廷上上下下自然有許多人都提出薊鎮應該加強。
但袁大人不是調整方略,而是上疏和危險的薊鎮脫離關係,袁大督師上奏崇禎,曰:“若順天等處,則聽督撫為政,臣不敢越俎而議者也。”
是很卑劣的做法,他的不負責任最終才導致了薊鎮被突破,應該說袁大人“厚”錦州而“薄”薊鎮的方略是一個非常離譜的敗筆。
若袁大人不修建眾人都反對而之前剛剛放棄且後金佔了也不想要的錦州,明朝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強薊鎮的防禦,薊鎮的防禦也沒有任何理由被削弱,而修錦州以後明朝有限的財力和兵力都耗在錦州了,薊門自然空虛了。
六、不惜一切的以糧資寇
天啟七年(1627年)林丹汗西遷,召城大戰後朵顏束不的部就正式降後金。在袁大人督師薊、遼時已經是崇禎元年(1628年)了,該年崇禎曾作過一次努力拉攏朵顏三十六家,這是崇禎元年九月的事情,但後來失敗了。袁大人在次年,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又提出要給喀喇沁部開馬市,要用糧食接濟朵顏束不的部,這完全是以糧資寇。
崇禎在袁大人上奏要開馬市後認為這是以糧資寇,於是連發詔書斥責曰:“據報西夷市買貨物,明是接應東夷,藉寇資盜,豈容聽許?”
袁大人抗辯提到薊門防禦但重點卻是開馬市,袁大人的核心意思是若不開馬市“萬一夷(喀喇沁)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同時,袁大人還保證他接濟的這些蒙古部落“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但崇禎駁回袁大人的上疏,崇禎強調:“西夷通奴,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買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著該督撫嚴行禁止。”可袁大人還是置若罔聞。後來崇禎勉強同意,但告戒袁大人只能以口糧形式接濟,不餓死就行了,而且撫賞和剿滅相結合,如果有什麼異常直接撲殺掉,而袁大人始終認為他撫賞的蒙古部落“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均以撫賞和接濟。而不幸的是薊門外的喀刺泌部不僅為皇太極入塞帶路,並且為其籌備糧草。
《明史記事本末補遺》中記載了翰林院編修陳仁錫在寧遠的見聞,其中提到朵顏束不的部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來寧遠買糧食,其中還有四百滿人諜哨——“建洲哨在束不的部內計四百餘人,不將弓矢”,這不是為後金買糧食還能幹什麼?這在當時的遼東已經是世人皆知了,陳仁錫提到當時的士紳“寧遠武進士王振遠、陳國威”等都知道此事,並且要求乘之“卒不及備,可夜掩而殺之”,可此時的袁大人不顧崇禎的斥責,明目張膽的在寧遠賣糧食給後金,這是多麼惡劣的漢奸行徑。談遷的《國榷》也有如下記載:“朵顏三衛及建虜大飢,三衛夷半入於建虜,束不的求督帥開糶於前屯之南臺堡,互市貂參。邊臣俱不可,獨崇煥許之。蓋束不的為建虜積穀,謀犯薊西,雖有諜報,崇煥不為信。”
綜上所述,可以說袁大人是頂著崇禎連續兩次駁斥,對所有邊臣的反對置若罔聞,還壓制要求剿滅為後金採辦糧食的諜哨之意見,一意孤行為饑荒中的後金置辦糧食,完全不惜一切的以糧資寇,是非常可疑的漢奸行為。
七、斷絕東江鎮的給養以“配合”後金蠶食明在遼南、遼東的控制區
袁大人申請將東江鎮的軍餉、糧餉由他來發送,崇禎予以同意,於是袁大人拿到了東江鎮的給養,但袁大人非但沒有及時撥發給東江鎮,反而下令渤海各港口,不得發一舟一船往東江,不得售一米一魚與東江。與此同時,皇太極發兵猛攻東江鎮,到崇禎二年,東江鎮在遼南、遼東領土幾乎全部喪失,至四月,東江原本在遼東、遼南的數十堡只保有海州、橫山、鎮江、蓋州。
在斷絕東江鎮的給養以“配合”後金蠶食明在遼南、遼東的控制區後,同年六月,袁大人斬毛帥於雙島。當時一共羅列了十二條罪名,其中最後一條名是:“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這簡直顛倒黑白到極點了,就東江鎮現佔據的堡和島不說,這個東江鎮原本就是毛帥帶領兩百餘個家丁白手起家的,這個“鎮”都是從無到有的,怎麼能叫“不能復寸土”?袁大人在崇禎二年三月把糧食用來“資寇”、“養敵”,而轉過臉來卻把整個東江鎮餓得“人皆菜色”,在友軍遭受攻擊之時袁大人採取“觀望”態度,可最後居然還以“觀望養敵”的罪名汙衊東江鎮,袁大人這種“厚”敵人而“薄”友軍、顛倒黑白的漢奸行為顯得十分的詭異和可疑。
八、擅殺毛帥而為後金解除西征的後顧之憂
早在廣寧失陷以前的1621年,正在練兵的遊擊毛文龍就受王化貞、熊廷弼派遣深入敵後,聯絡遼民,以牽制和分散後金的兵力,當時他僅率家丁、軍士二百餘人,按照許多網友的說法真比李雲龍還不如,可後來毛文龍就是用這個班底在敵後策動了聲勢浩大、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被後金視作心腹大患,他所建立的東江鎮巍然屹立於敵後,成了牽制後金遠途作戰的一顆釘子,長期制約著後金南侵的步伐。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毛文龍攻克櫻桃渦、渦站。
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毛文龍的部隊攻克滿浦、昌城。
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部攻克永寧等堡。
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與後金軍在涼馬佃大戰,雙方都付出了重大傷亡。
天啟三年(1623年)春,後金反攻旅順毛文龍部被擊潰。
天啟三年(1623年)毛文龍不斷派人深入後金,進行“煽惑”,致使大批遼民“叛去”,投向明朝。後金的許多貝勒大臣都認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毛文龍沿鴨綠江秘密北上,進入長白山區,在高嶺、沙松牌大戰中大敗後金,後金僅軍官就有16人被俘。
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毛文龍又於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嶺三場大戰,三戰三勝。
天啟五年(1625年),海州(遼寧海城)所屬張屯的漢人秘密聯絡明將毛文龍派兵,襲擊本屯的滿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4,8頁),同時在這一年,鎮江、鳳城、岫巖、長島、雙山、平頂山、海州、鞍山、首山、彰義等十餘處掀起了反抗後金的武裝鬥爭。
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攻寧遠時毛文龍襲擊永寧,後金被迫回師。
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之戰後努兒哈赤於四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毛文龍隨即進攻鞍山,因後方吃緊努爾哈赤被迫回師。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至四月,後金以空虛瀋陽為代價精銳盡出,以重兵對毛文龍的東江鎮和朝鮮發動了“丁卯之役”,毛文龍奮起反抗在鐵山、瓶山、昌城、鴨綠江取得的“五戰而五勝”,但終因袁大人兩次抗命、拒絕策應、最終敷衍了事而貽誤了抄襲瀋陽的戰機,致使關寧軍在四個月的時間裡未能有效策應朝鮮和東江鎮,導致朝鮮和後金結為“兄弟之盟”,毛帥被朝鮮驅逐而退守皮島。
天啟七年(1627年)六月,皇太極攻“寧、錦”時毛文龍襲擊昌城、遼陽,迫使了後金再次回師。袁大人在“寧錦大戰”以後還特為毛帥請功:“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八,天啟七年八月,遼東巡撫袁崇煥奏言;《兩朝從信錄》卷三十一,天啟七年八月,遼東巡撫袁崇煥上言。)
毛文龍象一顆釘子死死的牽制住後金的尾巴,致使其不能遠距離、長時間的在外作戰,後金數次想根除毛文龍都沒有成功,但他卻死在了袁大人的手裡,讓後金能遠征林丹汗以及繞道千里長期襲擾關內。以前,每次後金主力出動毛文龍都會率領東江鎮乘勢出擊搗其後方,一旦沒有了東江鎮這個牽制,後金則可長途奔襲,進行遠距離長期的在外作戰。所以,皇太極在毛帥於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於雙島被殺的七天以後,即可宣佈“整旅西征”,並且讓薊門外的蒙古部落馬上趕造船隻,準備用其在老哈河轉運糧食隨大軍沿河入塞,這個部署在六月之前還沒有,而這即是將入塞的地點確定為薊門的標誌。
袁大人先削弱薊鎮的兵力,把重兵放在錦州使關內兵力空虛,再開馬市為後金南侵準備好糧草,最後殺了毛帥毀了東江鎮解決了後金的後顧之憂,這一系列舉措親手促成了後金首次從薊門入塞,將他自己苦心經營的“寧錦防線”徹底的變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馬其諾防線”。而後金不僅於崇禎二年(1629年)繞道蒙古入塞,而後還有1634年、1636年、1638年、1642年四次繞道蒙古入塞,而這其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毛帥被戮、東江瓦解,這種自毀長城的漢奸行為非常值得懷疑。
九、薊西防禦戰中不可思議的失敗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由遵化附近入塞。次日,山海關得警趙率教馳援遵化,但由於袁大人對皇太極的舉動絲毫沒有準備,且有故意防空薊門之嫌,所以山海關的兵力並不多,趙率教只帶領了三五千人趕赴遵化。
十一月初二至袁大人才從寧遠趕到前屯營,得報後金已經在圍攻遵化了。十一月初四,袁大人率兵到山海關,此時趙率教戰死於三屯營。十一月初五,袁崇煥率軍入薊,並以周文鬱為掌旗官,周文鬱曾是孫承宗身邊的人,他以第一人稱“餘”所寫《遼西入衛紀事》是描述“己巳之變”的一篇紀實,其中有許多第一手資料,透過裡面的記錄能印證一些關鍵問題。十一月初六,袁大人到了永平,此時遵化已於十一月初三陷落,由袁大人之“汰兵方略”裁撤下來的汰兵開啟城門,巡撫王元雅死。袁大人於榛子鎮接到崇禎聖旨,得排程指揮各鎮援兵之權,這個情節也很重要,為薊遼總督劉策洗清了不小的冤情,因為後來的解讀多說劉策不會用兵,才導致薊西失守且還冤枉了袁大人……
十一月初九,袁大人到了薊州順天府。十一月初十,袁大人上疏崇禎,曰:“入薊州稍息士馬,細偵形勢,嚴備撥哨,力為奮截,必不令敵越薊西”。(《明實錄》十一月丙申)其中這個“必不令敵越薊西”是袁大人繼“五年平遼”、“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後又一經典……
袁大人上疏後便開始部署薊州防禦。此時,薊遼總督劉策和各路兵馬彙集薊州。薊遼總督劉策駐地是在密雲,昌平總兵尤世威原來是駐守昌平的,十一月初九,劉策率軍援守薊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薊州兩地之間。但袁大人卻將兵力分散佈防於薊西各地,他令劉策回守密雲,命尤世威回防昌平,許多史料都記載了袁大人這個部署:
“保定總督劉策兵亦至,令其守密雲。”崇禎二年十一月已醜《懷宗實錄》
“保定總督劉策兵亦至,令還守密雲。”崇禎二年十一月已醜《崇禎實錄》
“令劉策著還鎮,排程諸將,分信防守密雲。”《崇禎長編》
朝野對袁崇煥戰守佈置非議甚多,孫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緊守薊州三河一線為要務,否則敵人越薊州三河則可直撲北京。事實證明,由於保定兵和昌平兵的遠去,薊州防備兵力嚴重不足,連起碼的偵防也做不到,結果皇太極輕易越過薊州直趨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才發覺方提兵追趕,被朝庭寄與厚望的薊西防線竟不經一戰便完全失效。
袁大人的掌旗官周文鬱所寫的《遼西入衛紀事》中提到了此事:
“十三日,侵晨,報奴全軍過石門驛,公令馬步兵盡出城外列營。營甫定,有奴騎二百餘,分四隊扎我軍之東南,相持兩時,並不件賊大兵。公令我發炮,賊聞炮即四隊排為一字,忽退去。竟日無一騎復至,使我欲戰而無可戰。
十四日,乃探奴大隊潛越薊西矣,公即督遼將士西追……”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防禦戰是袁大人豪言壯語下開打的,而地形又對袁大人有利。薊州,古屬幽燕,亦稱漁陽,歷史悠久,上溯周商:燕山北靠,渤海南望,地“扼東北入京之要衝,控中原與壩上之險塞”,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畿東鎖鑰”之稱。薊縣西有盤山、南有湖泊、東北方向有九龍山和八仙山,因為這麼多天塹中留出的通道如同一道往來必經的門戶而故稱薊門,自古設定兵鎮和關城,是北京東北的要衝。可袁大人在這個地方都沒有堵住後金軍,而且是不戰就任其越過,自己第二天才發現,那可真叫“無能”啊,難怪後金韃子喜歡這樣的“英雄”了……
袁大人自己保證“必不令敵越薊西”而又分散明朝已經聚集的兵力,導致後金軍不戰而“潛越薊西”,浪費了這麼一個決好的堵截機會,讓後金軍順利的直撲北京而去,這確實十分值得懷疑。
總結:
在瞭解了袁大人如此眾多的疑似漢奸的作為以後,我們不禁要懷疑,袁大人到底居心何在?若袁大人是漢奸那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若袁大人不是漢奸,那他在懷揣一顆“忠君報國”的“赤子之心”時還幹下了這麼多漢奸勾當,那他可真算得上是天字第一號的蠢材,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但在事實面前,雖然我們有理由懷疑袁大人有可能是漢奸,雖然他要愚蠢到幾乎不可能的地步簡直匪夷所思,但經過客觀冷靜的分析他應該不是漢奸,而確實是一個難得的蠢材。
在剛才我們分析大漢奸劉愛塔的時候,他在那封被錯歸為毛帥與後金通書的信函中:“遂以毛總兵官蓄意叛逆,即密告袁都司殺之。”一語證明了袁大人不是漢奸,否則何苦用奸細去誣告毛帥?所以,在客觀冷靜的思考以後,應該得出袁大人只不過是一蠢材而已,並非漢奸的結論。
這個虛構的“冤案”就是要說明朝是個“黑暗腐朽”的王朝,所以才出了“冤枉”袁大人的“冤案”,滿清御用文人為此還不惜捏造“反間計”來顯示真有“冤情”,而實際上袁大人的每一條罪名都是真切成立的。袁大人被凌遲的罪名在《崇禎長編》裡記載得很詳細:“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其中把袁大人出關以後為後金張羅的一切都包括進去了,但就是沒有“通敵”、“謀叛”等字樣,絲毫沒有提及那個虛構的“反間計”足以說明那個“反間計”是滿清御用文人胡謅的。
明朝是一個胸襟開闊的帝國,有著遠大的志向和驚人的成就,是中華文明的正朔,所以才有那麼多滿清御用文人用各種卑劣的手段予以詆譭,以達他們標榜滿清才是天命所歸的目的。
雖然袁大人不是漢奸,但他那子虛烏有的“冤案”和“光環”卻是別有用心之人用來詆譭中華文明正朔的一塊磚頭,挺袁的人,想想你們到底是在幹什麼?把這樣一個滿清御用文人用偽史和謊言裝點出來的人作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來推崇實質上是對整個民族的褻瀆
史書上說死於反間計,試問,崇禎有那麼白痴嗎?倆太監就辦了袁崇煥?
袁崇煥什麼時候成為民族英雄的,是清朝,清朝歷史誰寫的,是清朝的喉舌。透過把袁崇煥塑造成一個民族英雄反襯出明朝的無能,從而為滿人的統治提供依據。
-
12 # 斜月我就吟風
袁崇煥這個人,既不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也未必就是能拯救明朝的民族英雄,準確來說,他是一位有爭議的民族英雄。
具體說來,袁崇煥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寧遠大捷,而他採用的作戰方針就是堅壁清野。但,寧遠大捷這場戰役的勝利除了有後方毛文龍的牽制外,更重要的是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給他送來了祖大壽、滿貴、趙帥教等一干猛人,還有各種火器、紅衣大炮等先進武器。
而等到崇禎上位後很是讚賞袁崇煥,給了他明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官:薊遼督師!而袁崇煥在第一次平臺召對時就把牛皮吹破了:五年之內可平遼。比對歷史,這事不現實的,遼東當時是什麼情形?能夠固守現有的地盤就燒高香了,所以當時袁崇煥的好友問過他如何平遼,袁崇煥卻說:“聊慰上意”,意思是我只是安慰一下皇上他老人家……很是忽悠了崇禎一把。崇禎老闆卻是個很認真的人,好,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連崇禎自己的私房錢都拿出來給了他,手下人選袁崇煥可自已任命,但有一點,說好五年平遼就是五年平遼,平不了?哼哼!
袁崇煥上任以後做了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皮島總兵毛文龍,袁崇煥什麼級別?他憑什麼殺死毛文龍?崇禎得知這一訊息很是震驚,但到最後竟然嘉獎了袁崇煥。而平遼一事呢,一年啥事沒幹不說,還讓皇太極直接幹到了北京城下,更奇葩的是,袁崇煥和皇太極幾乎是一前一後一起來的,怎麼看都像是袁崇煥把皇太極給引來的。
其實袁崇煥的本意我們知道:堅壁清野。但這裡是北京!在京城下玩堅壁清野?腦袋秀逗了吧!更讓人無語的是袁崇煥竟然申請入城休整!真是沒救了,明朝規定在外軍隊無詔不得回京,袁崇煥此時在北京城下列兵已經等同謀反了,還要入城休整,崇禎當然果斷拒絕了。袁崇煥做的這一切都被崇禎記下了,待打退皇太極後緊接著就幹掉了袁崇煥。
至此,我們大概瞭解了,袁崇煥的軍事水平並沒有多麼卓越,而他的政治水平更是一聲嘆息。那麼,為什麼袁崇煥會成為民族英雄呢?大清入關時的口號就是為崇禎報仇,因為清朝很是同情崇禎的,據說順治後來還在崇禎墳前很是哭了一把,還認了兄弟。當然,這只是清朝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等到後來,日子穩定了,越尋思就越不對勁了,崇禎皇帝那麼好那為什麼要大清來統治漢人呢?但哭也哭了,兄弟也認了,再要抹黑崇禎也不是那麼回事了。於是,袁崇煥被拉出來了,清朝到處鼓吹袁崇煥的能力,放大袁崇煥功勞,袁崇煥是如何如何的偉大,崇禎是如何如何的昏庸,若袁崇煥在明朝的前途將會如何如何的光明。到最後昏庸的崇禎殘忍殺害的偉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齊活了!
僅此而已。
-
13 # 使用者174629721
不知道你說的強大來自何方?袁崇煥所謂關寧鐵騎主要是祖家的家丁組成,防守可以打野戰就夠嗆了!後世對袁崇煥及其軍隊吹噓的成分居多,當小說看看可以。
-
14 # 琪姐說歷史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不可否認袁崇煥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絕非一個優秀岀色的將領和戰略家,一個小小的四品文員,僅心狠毒辣的殺了大將毛文龍,形同於自毀前程損了龍脈。
從此以後大金無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勇往支前。袁祟煥話說的太滿,豈會成勢,隨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身為攻不破的堅城肉磊,必僅有內憂外患。其一糧草不濟,住住半年以上不發餉銀,軍無士氣,將無戰心。
加之高第與其不和,朝庭內部東林黨和宦官們爭鬥不休。崇禎無用人之賢,用人多凝加之國力不濟,人心惶恐不安。豈可能以偏師而一掃關東的。言滿則盈,水足則溢。
他是內憂外患的犧牲品。天喪英才。如果有多幾個向盧向升,曹文召,孫承宗那樣的智勇雙全,謀略過人之將,吳三桂祖大壽,滿桂那樣的將領。如果耿精忠,尚可喜不投降後金,大明王朝的遼東戰事不足為慮。但前堤是君明帥正,錢糧充足。否則正如當年,天神也無力迴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陶式防務評論
袁崇煥軍隊強大?他能統御的人馬最多也就四五萬吧。
明朝在薩爾滸之戰,遼瀋之戰,廣寧之戰都有十萬兵力,尚且被五六萬後金軍隊擊敗。袁崇煥這點兵力遠不如那時候,後金軍隊反而增長到十萬以上。
明軍想要在軍事上壓倒後金,只能從自身的改變開始。提高軍隊素質,改變基本戰術,這是關寧軍正在做的。
袁崇煥也就開了個頭,給關寧軍打了個底子而已。由於袁崇煥之死,再加上崇禎動不動朝令夕改,明軍的改革到死也沒完成。
-
16 # 百粵天話史
袁崇煥以進士文人身份被分到兵部,從這裡就已經看到了他的能力了。一個文人出身的將領,多少都受到當時的條條框框的影響而沒有大的作為。
而大明從張居正做首輔開始就已經看到了滅亡的影子了,張居正任內,不斷的打擊有能力的人,無論是在京城的重要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員任用,全部都是要投在他門下,給他送禮,聽命於他才能任用。這樣就使得很多有能力的人受到了排擠,所以這些人就搞了一個東林黨來和他對抗。所以明朝很多不得志的人都隱居起來去給古史作註譯去了。當時東南沿海所謂的抗倭,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沿海民眾受鎖國政策影響做了海盜,抗倭英雄也是給張居正送禮之人。
說這些,主要是要引出,明朝在張居正時,官場已經非常黑暗,已經到了病入膏肓之時,就連當時的所謂的抗倭軍隊內也是腐敗嚴重,其他軍隊更是不堪一擊的。
而提拔袁崇煥的孫承宗本來是明朝的最後一張王牌,最後被害,從而斷送了最後的防線。
孫一死,袁崇煥作為自的嫡系,當然這受到重視,但一個半路入伍的,怎麼打的過出生於軍中的皇太極??
所以說袁崇煥根本就沒有強大的部隊去滅掉真正是強大的後金。袁崇煥個人無論如何強大也打不過後金強大的集體。
-
17 # 劍和酒
這個問題,從以下幾點分析。
首先,從綜合實力來看。明朝當然整體實力是要比後金強大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當時的明朝處於崩潰的前夜,到處有災荒流民,李自成在陝西躍躍欲試,崇禎國庫空虛,連軍餉都發不出,幾十萬大軍開拔萬花多少銀子?皇帝號召官員們捐款,結果無人響應。總體上,明朝處於沒落期,也可以說是臨死期,好像一把沾滿汽油的火把,一點就激烈燃燒。
再看後金方面,雖然人少地少,但在努爾哈赤手裡建成的八旗軍戰鬥力正處於最強的時候,這個軍隊軍民合一,打仗的時候是軍人,不打仗的時候開墾耕種,經濟有保障,政府清廉,滿人團結一致,打仗以一當十。正好比旭日初昇,生機勃勃。
明朝也想過一下子把後金這把火撲滅,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是在薩爾滸之戰中,十幾萬明軍幾乎被努爾哈赤幾萬清軍打得全軍覆沒。這次戰役以後,明朝就從攻勢轉為了守勢。
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山海關一線能守住就不錯,想消滅後金,實力是不允許的。
袁崇煥建立了強大的錦寧防線,採取步步為營,堅壁清野的主動防禦戰術,打傷了努爾哈赤並致死,後來皇太極繼位,雖然互有勝負,總的來說清軍沒能突破錦寧防線。袁崇煥建立的這條防線,成了明朝的新的長城。
至於後面,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就是後話了。
-
1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戰場的勝負,體現出來的是政治水平的優劣。雖然努爾哈赤的政治能力也不怎麼樣,可是末期的明朝更爛。
後金不管是從發跡過程、經濟形態、軍事制度、政府組織等各個方面都與西夏國有很相近的地方,而明朝保有的傳統漢地則與宋朝基本上類似。努爾哈赤充其量是李元昊的水平,而崇禎卻連宋徽宗的水平都達不到(起碼宋徽宗能搞到錢,更不用說宋神宗了。
(後金的發跡歷程與西夏相似)
北宋起初在面對西夏的挑釁時,也是失敗居多。後來宋朝利用經濟制裁的手段逼迫西夏求和,同時在軍事上利用堡壘戰略逐步蠶食西夏的土地,最終將其打得奄奄一息。在宋神宗時期,北宋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夏攻勢,一度逼迫西夏幾乎亡國。如果不是金國突然崛起,北宋的國運戛然而止,西夏就可能被宋朝滅亡。
可是同樣的情形,在明朝面對後金的時候就出現了逆轉。
明朝的文臣武將,在面對後金的步步緊逼時,他們肯定也從史書上得到了啟發。在薩爾滸之戰之後,以孫承宗為首的主戰派開始在遼西走廊到遼東的土地上大規模的修築堡壘。
(明朝三面包圍後金)
這種方式本來也是很有效果的,因為經過北宋一朝的驗證,西夏幾乎被打死。努爾哈赤非常恐懼明朝的這種做法,往往在明朝開始動工修建城堡的時候,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趕來破壞。
敵人所害怕的,正是我們要做的。
於是,明朝開始了修築堡壘的戰術,逐漸壓迫蠶食後金的生存空間的不歸路。
既然這個堡壘政策看起來是很有效果的,為什麼要將它稱作是不歸路呢?
因為明朝與宋朝相比,他的經濟財政與宋朝相比,差了一個唐朝的距離。宋朝是重商主義,經濟非常活躍,尤其經過王安石改革之後,北宋的財政收入,基本上每年都達到一億緡。明朝時又迴歸到了小農經濟,雖然屢次改革,可是明朝的稅制、錢制都有問題,財政收入一直上不來,末年的稅收多數是一年只有900萬兩。雖然宋朝由於貨幣超發,銀貴錢賤,一億緡大概相當於5000萬兩,這也要比明朝的900萬兩銀子的歲入高出五倍以上。
北宋的財政收入,有70%是工商稅,這是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所以北宋玩得起這種修築堡壘拼經濟的戰術,而明朝就拖不起。明朝朝廷為了支付遼東戰局的軍費,在全國加派的三餉,每年徵收700萬兩,幾乎是一年財政的80%。明朝皇帝也帶頭開源節流,皇后都要自己紡織,皇帝拿自家的錢充實軍費,可是這樣也是杯水車薪。尤其讓明朝雪上加霜的是裁撤了驛站,逼的李自成造反。
(明軍後期欠餉嚴重)
所以明朝的堡壘戰術是斷斷續續。
在後金均擁有紅衣大炮之前,他們對於攻克城池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辦法的。他們能夠攻克遼東的城池,最重要的辦法是依靠內應。
當時明朝內部出現了很多叛徒,他們大多數是在科舉路上不得志的人,如范文程等,但是他們的經世致用的能力很強。這和西夏建國中用宋朝的落榜生是一樣的道理,當時宋朝皇帝聽說西夏是因為重用了宋朝的科考落榜生才順利建國之後,不無感慨地說是因為我朝工作不到位,人才外流。因此宋朝就大力放開科舉之路,爭取野無遺賢。
明朝就沒有這樣的覺悟,他們搞八股,把那些官樣文章做得漂亮的人升官加爵,朝堂形成了東林黨、清流派,可是他們可以對執政治國卻沒有什麼洞見,有的只是地域偏見和自私自利。
宋太祖認為南方人由於地域偏見太重,不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所以不願意讓他們做宰相。這與南方的經濟開發程度有關,由於南方雨熱同期,物產富饒,經濟發達,宗族勢力強大,所以南方的地域偏見比較強烈。明朝在崇禎元年之後大量啟用江南人居多的東林黨,江南士紳由此連工商稅都難能交了。
朝廷只能夠把增加的軍費都分攤在已經沒有餘糧的農民身上,因此激發了大規模的民變,朝政繼續往更壞的境地演進。
(文官壓制武官的明代)
所以,袁崇煥為什麼搞不定後金呢?
五年平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經濟、軍事、政治方面都不具備條件。北宋搞殘西夏用了80多年,後金已經成了氣候,連蒙古人都拿他們沒辦法,而明朝也一樣搞不定蒙古,因此明朝應當把後金當作與蒙古一樣的敵人。明朝太這麼急功近利了,關寧軍再能打,那也是銀子喂出來的,朝廷內外交困,喂不出來太多。隨著戰爭的損耗,關寧軍越來越難以補充。袁崇煥為啥要殺掉毛文龍?因為他想省錢,他覺得毛文龍待在那裡浪費錢,想讓他們挪個地方被拒絕,袁崇煥就把他殺了,省出來的錢用來練關寧軍、練炮兵、修城堡。
關寧軍跟後金軍接了幾仗。在寧遠城打了一場小仗,算是關寧軍初次亮相,給後金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後金軍繞道蒙古打河北,趙率教的4000騎兵急於趕路回援,被後金埋伏包了餃子。袁崇煥帶著9000騎兵到達北京城下,與後金打的旗鼓相當,戰成平手。
(後金的八旗勳貴)
再後來,袁崇煥就被殺了,隨後就是東江兵變,亂兵首領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帶著袁崇煥練的炮兵投降後金,遼東局勢更加糜爛不可收拾。
後來的日子裡,後金搞定了朝鮮、蒙古,完成了對明作戰的強盜聯盟,明朝在此期間一直被民亂擾的疲憊不堪。後金為了防止明朝經濟恢復過來又搞堡壘政策,還一連五次繞道打進關內,大肆破壞華北經濟。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在明朝手中了,至於關寧軍在這段期間也沒有特別亮眼的軍事行動,除了被民軍消滅的曹文詔的3000精銳騎兵,其他關寧軍一直在處於半荒廢狀態下的遼東堡壘戰術下,與後金對峙。
當時明朝沒有利用好自己的經濟優勢,雖然明朝自己千瘡百孔,可是後金(滿清)的經濟更是糟糕。當時小冰河期,明朝日子難過,後金更是陷入了大饑荒。如果明朝能夠做好自己,不讓後金打秋風,後金(滿清)自己都能玩脫。這就是北宋對西夏的經濟制裁戰術。
明朝可以把防線撤回山海,不再浪戰耗費國力,憑關固守,將省下來的軍費賑濟災民,減弱民亂的實力。同時,開設各地厘金、海關稅入,增加工商稅收入,改善財政狀況。在關內組建新軍,以民軍為練兵場,針對後金軍的特點重新打造一支“戚家軍”。
(袁崇煥無力迴天)
先立於不敗之地,而後制敵。
明朝什麼也不想放棄,既要遼西、又要遼東、還要內境安穩如常。在那個互相比爛的時節,在戰略上過於貪心了。大病之後的明朝(魏忠賢亂政),需要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期,剋制自己的慾望,急切不得。五年復遼明明就是一劑猛藥,把後金搞了個方寸大亂,也讓自己陷入到了崩潰的邊緣,一點火星都能釀成大火燎原。
明朝之敗,表面在軍事,內裡是經濟,根子是政治。可能,“君王死社稷,天子守護門”的剛烈口號害了明朝,不能對外妥協,做不到韜光養晦。一個在各個層面都面臨沉痾的明朝,單憑一支萬餘人的精銳武裝是無法起死回生的。
-
19 # 半畝先生
袁崇煥的部隊並不強大,關寧鐵騎在八旗子弟面前還是略遜一籌,更何況袁崇煥本身就是文官,他只能靠防禦戰抵擋後金部隊,而且防禦戰的利器是紅衣大炮,加上寧遠城池堅固。若是單純的野戰或者對峙攻防,袁崇煥必死無疑!袁崇煥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為他哀兵扭轉頹勢,利用紅衣大炮僥倖把努爾哈赤擊敗並受傷而亡。歷史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和諧統一。
-
20 # 良仔學習融媒
當時後金的力量已經強大。而明朝無力發起全域性殲滅戰。只能打區域堅守戰。不讓後金入關,讓他們內部消耗,戰略合圍,才是袁的策略
回覆列表
袁崇煥能在遼東多次大勝甚至重創後金,主要是因為有紅衣大炮,而且都是守城戰役,其部隊戰鬥力並不見的多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