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評論熱點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多麼美好的一幅圖畫,有種原始的純淨。

    孔子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思無邪。

  • 2 # 西南之境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一番迷離美景,教人心生嚮往。詩歌重在意境的整體象徵。讀者可以從這裡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裡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

  • 3 # 帝君的糖醋魚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喜歡這首是因為,古代的女子嫁人,應該是很悲慘的事情,但是,這首詩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姑涼很幸福,過得很好,丈夫很愛她,這首詩帶給我的這個感覺讓我很喜歡。

  • 4 # 綰心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有賁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以《桃夭》為題,就此二字,使女子的青春洋溢與女人的清麗嫵媚撲面而來。詩歌連環復沓,一嘆三唱間,寫盡了女子從青蔥年華到子孫滿堂的經歷,本詩以桃樹的開花結果暗示女子美滿的一生,是對女子最平實,最真誠的祝福。

  • 5 # 無兩書房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6 # 我們的時光ppg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者永遠最美!獻給武漢人民!

    秦風·無衣 

    先秦 · 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氣氛。按其內容,當是一首戰歌。全詩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

      當時的秦國位於今甘肅東部及陝西一帶。那裡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質直。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中說秦地“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朱熹《詩集傳》也說:“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確實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他們就一呼百諾,緊跟出發,團結友愛,協同作戰,表現出崇高無私的品質和英雄氣概。

      由於此詩旨在歌頌,也就是說以“美”為主,所以對秦軍來說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於是一舉擊退了吳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這首詩中則以氣概勝。誦讀此詩,不禁為詩中火一般燃燒的激情所感染,那種慷慨激昂的英雄主義氣概令人心馳神往。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藝術效果,第一是每章開頭都採用了問答式的句法。一句“豈曰無衣”,似自責,似反問,洋溢著不可遏止的憤怒與憤慨,彷彿在人們復仇的心靈上點上一把火,於是無數戰士同聲響應:“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第二是語言富有強烈的動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戰士們在磨刀擦槍、舞戈揮戟的熱烈場面。這樣的詩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稱激動人心的活劇。

      詩共三章,採用了重疊復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並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複,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如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與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這才是行動的開始。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行訓往,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這種重疊復沓的形式固然受到樂曲的限制,但與舞蹈的節奏起落與迴環往復也是緊密結合的,而構成詩中主旋律的則是一股戰鬥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樂曲的節奏與舞蹈動作,正所謂“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禮記·樂記》)

  • 7 # 雨彤文武燴

    喜歡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出自這首詩。

  • 8 # 涵藝文化

    詩經嘛都喜歡,比如《蒹葭》、《采薇》、《采葛》、《碩人》等等,非要獨選一個的話,那就《蒹葭》吧,覺得意境最美。

  • 9 # 言角度

    年少總喜歡矯情,所以我喜歡《蒹葭》。

    這是一首表達思念的詩,用押韻的方式描繪出朗朗上口的思念。一個字,美。原諒我對這畫一般的詞句只有這麼一個用到俗的形容詞。古詩文的美,是我窮盡大腦也不得其門而入的境界。

    言歸正傳,想象一下,一個人在水邊邊走邊望,隨著水岸的變化,思念的那個人啊,彷彿在對面,走著走著,好像在水中央,又好像在綠洲之上,若非相思入骨,緣何處處都是心上之人呢?

    如今,這樣的年代,雖說愛情早已不似這般模樣了,但相思總是有的,即便大多數人的思念已經是濃不過一句“我想你了”,至少還有有心之人可以翻翻詩經,讀讀史籍。習習前人留下的這些古色古香的思念。

  • 10 # 南山禪月

    《國風•周南•關雎》

    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葦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一,我喜歡詩里美麗、清新的風景。

    你看那關關鳴叫的雎鳩,在流淌著清澈河水中的那個綠綠的小洲上相依相伴,雙宿雙飛,共築愛巢,這是一幅多麼美的畫卷。

    第二,我喜歡詩裡那純真、爛漫的愛情。

    你著那美麗賢淑、窈窕多姿的女子,是多少君子做夢都想追求的愛情,又是多麼難得的好妻子。水裡滿是參差不齊的荇菜,她抱起褲腿,站在水裡,從左到右去撈它。

    自從見到那美麗賢淑的女子以後,我徹夜難眠,無論是醒了還是睡了,都想追求到她,把她娶回家。追求她卻無法得到她,不管白天黑夜,心裡夢裡腦海裡全是她,總是思念她。密密麻麻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也難入睡。

    第三,我喜歡詩裡那個年代的女子。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我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我敲起鐘鼓來取悅她。因為,我是多麼的喜歡她。

  • 11 # 無理數娃娃魚

    自然是最愛《關雎》。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夥,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裡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

      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絡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裡“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

      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

      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慾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慾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慾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剋制到什麼程度為合適,卻是複雜的問題,這裡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採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 當一個社會處於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範,是“正夫婦”並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 12 # 人生在世詩酒花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古代詩歌的開端,共305首,又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也就是所謂的正聲雅樂;頌主要是宗廟祭祀的音樂,內容多為歌功頌德。

    我認為最貼近生活的大多出自風樂,以民歌為主。

    《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如。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註釋】

    ①蔓:延。

    ②零:滴落。漙:露水多的樣子。

    ④邂逅:無意中相見。

    ⑤瀼:露水多的樣子。

    ⑥臧;善,美好。

    【譯文】

    野外青草蔓蔓,露珠盈盈沾滿草葉。有一個美麗的姑娘,眉目清秀,美好動人。

    不期而遇見到她,正如我心中所願。

    野外青草蔓蔓,露珠盈盈沾滿草葉。有一個美麗的姑娘,美眉清秀,美好動人。

    不期而遇見到她,與她同行相言甚歡。

    【賞析】

    《詩說解頤》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間,樂而賦此詩也。”是一首男女邂逅的情詩戀歌。在一個清晨,白露未晞,男子與女子在田野蔓草間偶遇,一見傾心。大概就像張愛玲在《愛》中所描繪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不期而遇,浪漫而唯美。

  • 13 # 易合國學講堂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14 # 夜孤城Sun

    春秋 《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註釋:

      九皋:皋,沼澤地。九:虛數,言沼澤之多。

      渚:水中小洲,此處當指水灘。

      [(tuò):酸棗一類的灌木。一說“[”乃枯落的枝葉。

      錯:礪石,可以打磨玉器。

      b(gǔ):樹木名,即楮樹,其樹皮可作造紙原料。

      賞析:

      此詩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後兩章共用了四個比喻,語言也相似,只是押韻不同。關於詩的主題,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毛詩序》認為是“誨(周)宣王也”,鄭箋補充說:“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舉例證明魯詩、齊詩、韓詩都與毛詩觀點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詩集傳》則說:“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認為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詩經譯註》祖毛、鄭舊說而加以發展,說:“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這種說法較易為今人所理解。

      先談朱熹的說法。他分析第一章說:“蓋鶴鳴於九皋,而聲聞於野,言誠之不可R(掩)也;魚潛在淵,而或在於渚,言理之無定在也;園有樹檀,而其下維[,言愛當知其惡也;他山之石,而可以為錯,言憎當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理,其庶幾乎?”他將詩中四個比喻,概括為四種思想:即誠、理、愛、憎。並認為從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說法看起來很辯證,都是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而且兼顧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然而他卻是用程朱理學來說詩,這一點從他對第二章的解釋中看得更加清楚。

      《詩集傳》釋第二章結句引程子曰:“玉之溫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而義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說詩與朱子說詩,如出一轍,皆為引申之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磨製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為喻。然而是否為詩的本義呢,似乎很難說。

      再談今人程俊英關於此詩的解釋。程先生在《詩經譯註》中說:“詩中以鶴比隱居的賢人。”“詩人以魚在淵在渚,比賢人隱居或出仕。”“園,花園。隱喻國家。”“樹檀,檀樹,比賢人。”“[,枯落的枝葉,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別國的賢人。”“毛傳:‘b,惡木也。’喻小人。【《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全文翻譯賞析】文章《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她從“招隱詩”這一主題出發,將詩中所有比喻都一一與人事掛鉤,雖不無牽強附會,倒也自成一說。

      其實,就詩論詩,不妨認為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在廣袤的荒野裡,詩人聽到鶴鳴之聲,震動四野,高入雲霄;然後看到游魚一會兒潛入深淵,一會兒又躍上灘頭。再向前看,只見一座園林,長著高大的檀樹,檀樹之下,堆著一層枯枝敗葉。園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詩人因而想到這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礪玉器的工具。詩中從聽覺寫到視覺,寫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條意脈貫串全篇,結構十分完整,從而形成一幅遠古詩人漫遊荒野的圖畫。這幅圖畫中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滿了詩意,讀之不免令人產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讀詩,讀者便會受到詩的藝術感染,產生無窮興趣。若刻意求深,強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測之感。

      “鶴鳴九皋”出處於春秋時代《詩經·小雅·鶴鳴》詩集上的田園畫卷,敘述了上古堯舜時代,這裡是碧波萬頃,蘆葦盪漾的“汝洋江”伊侯國。成群結隊的仙鶴翱翔在藍天白雲之下,棲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巔,擒食於汝洋江面之上,呈現出與當地樵夫、漁民和睦相處之景象。先民們以巍峨壯觀,煙霧繚繞,仙鶴長鳴的皋峰,用九層天之高來比喻崇敬仰止它,故稱謂“九皋山”。

      隋朝酈道元的《水經注》載:商代盤庚時的宰相胡昭,年老隱居伊河東岸的九皋山,就是來尋找古時的堯、舜、伊尹等聖人,當年在此養生樂道之妙法的。後孔子把和睦盛世之景編入《詩經》寶典,廣泛流傳後世。由此引來了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歐陽修、司馬光、邵雍等歷代詩人和文學家遊聖山而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詩篇。

      “鶴鳴”取自《詩經》:“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鶴鳴湖位於鶴山南麓,方圓十餘畝,荷蓮芬芳,楊柳依依,湖光山色,碧波盪漾。觀景最宜在春雨綿綿的季節,煙雨朦朧,濃淡相宜,恰似一道風光秀麗的水墨畫。正所謂:“輕風陣陣送清香,群鶴翱翔十畝塘。三畫青山一面海,西湖無此好風光。”

  • 15 # 一籠小籠包呀

    必須是《齊風 雞鳴》,裡面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被床封印的人!

    全詩以夫妻對話的形式寫就:

    雞既鳴矣,朝即盈矣。(雞叫了,快給老孃滾去上班。)

    匪雞則鳴,蒼蠅之聲。(夫人你聽錯了,不是雞叫,是蒼蠅再叫,為夫再睡會兒。)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閉嘴!你睜大眼睛看看,太陽都照到屁股了,快給老孃滾去上班。)

    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夫人你看錯了,那不是日光,是月光,讓為夫再睡會兒。)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那你就和蟲子睡吧。)

    ……(丈夫徹底被床封印,妻暴走。)

    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朝會都快散了,你是不是想讓我們招人恨?快給老孃滾去上班!)

  • 16 # 遼陽雨峰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17 # 青紫Kiki

    當然是詩經中的《關雎》這首。因為這首詩告訴人們追女孩子的正確姿勢,進而教育人們對待世間每一件事,都要有這樣中正的方式。

    因此,這首詩被放在首位,由此奠定了詩經305首的基調——溫柔敦厚。"溫柔敦厚,詩教也。"

    詩經存在的目的就是教化每一個人都成為溫柔敦厚的人。如果你是偏激的,刻薄的,尖銳的,欺騙的,憤怒的,怨恨的人,那都不能稱其為是一個有教養的人,詩經就是要把人的教化成為有教養,有修養的人,從而造就一個和諧的社會。

    這首《關雎》,充分體現了溫柔敦厚的精神面貌,小夥子在面對人類最原始、最洪荒的力量、最無法抗拒的力量衝擊下,仍然表現得那樣剋制,寧願半夜睡不著,輾轉反側,也不會採取粗鄙的行為。

    他不會死纏爛打,這很粗鄙!

    他不會在女孩樓下大喊大叫,呼喊人家女孩的名字。回憶一下,凡做這種事情的人,段位都很低,因為這很粗鄙!

    他更不會因女孩不同意,而尋死覓活,以死相逼,因為這很粗鄙!

    他也不會因女孩不同意,而拔刀相向、柴油待侯,因為這不僅粗鄙,而且粗鄙到犯罪。犯罪是粗鄙思想的反映,是粗鄙行為中的戰鬥機,其他所有的粗鄙都得為它讓路。

    詩中小夥子的情感表達方式是哀而不怨,樂而不淫,用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優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我們體會到中正的力量,是多麼的優雅和美好。同時,為我們用這樣正確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事情,提供了板。

  • 18 # 九門提督1980

    國風·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

    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這首出自秦風的詩 蒼涼 悲壯 於不屈不撓中彰顯出一種豪邁。一種甘苦與共 同舟共濟的精神信仰。這不僅讓我想到當前的疫情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 我們每個人 每個家庭 每個吐槽 團體 在天災面前 絕不放棄自己的每一位同袍,患難與共 同舟共濟,人人挺而出 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與子偕行 我們一定能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

  • 19 # 暖陽hong

    這首詩就是《詩經》的第一篇,也是最為經典的一篇——《國風·周南·關雎》!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內容,看是否能勾起大家的某些回憶,是不是大家都會背開頭兩句!內容如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看完本詩,大家是不是醍醐灌頂,而言似曾相識?因為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面聽到這句臺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很多人都不懂《詩經》的高雅,但都會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隨口便來!《國風·周南·關雎》成了詩經的代表作,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也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經典詩句!

    說完大家都熟悉這段詩句,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國風·周南·關雎》所表達的整個意境和涵義!

    詩的第一句是說:雌雄雎鳩二鳥在河邊,互相發出“關關”的鳴叫聲,感情非常友好。我突然想到了日思夜想的美麗賢淑女子,她才是所有君子都喜歡追求的好配偶。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看到鳥兒”你儂我儂“後,聯想到自己思念的窈窕淑女,思念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

  • 20 # 南京陳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裡面的第一首。反映了一種文化。詩言志 歌永言!古漢語的美就在這裡。真的感情。不遮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在農忙的時候中午不回家在地裡能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