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閒聊

    朱元璋為什麼不選有能力的四子朱棣繼承皇位?而讓孫子繼位?

    在明朝初期,有一個下落不明的皇帝,他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本來應該是太子朱標即位,但無奈早逝,朱元璋只能重新選擇“繼承人”,那麼朱元璋為何不選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選孫子朱允炆呢?

    我們先了解下朱元璋的那些合法“繼承人”。

    朱元璋與馬皇后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除了五子周王朱橚只對醫學感興趣之外,其他四個兒子都在朝堂之上,有一定的建樹。

    太子朱標性格溫和、以仁待人,經常替自己的兄弟說好話,深得朱元璋的喜愛與重用,認為是可塑之才。

    《明史》記載: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次子秦王朱樉倒是一位有勇無謀的主兒,之前屢犯錯誤,要不是太子朱標說情,朱元璋說不上怎樣處罰他。赦免後的朱樉在征伐叛番中立下大功,而讓朱元璋改變看法,而委以重任,手上的兵權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子晉王朱棡,這個兒子也不是一個讓朱元璋省心的孩子,性格驕縱,經常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要不是太子朱標說情,估計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但後來改了性情也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四子燕王朱棣可以說是有勇有謀之人,立下的軍功無數,因為燕王受封於北邊,而多次的北征戰事,讓燕王收穫了極高的人氣,甚至可與太子朱標比拼。這對於老謀深算的朱元璋來講,卻未必是件好事,藩王人氣過高,會對太子朱標的地位造成威脅。

    我們瞭解後這四個皇子的情況之後,再來分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名不正、言不順”

    在古代在指定“繼承人”時,一般是秉著“立嫡立長”的原則,朱標是長子,成為太子完全是理所應當之事。

    在朱標死後,自然要從朱標的兒子中選擇,而朱允炆作為皇長孫,自然也是最佳的順位繼承人。

    而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即使不從孫子輩中選擇“繼承人”,從兒子中選擇也落不到朱棣的頭上,前面還有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如果選擇朱棣做太子,手握兵權的老二和老三肯定不會同意,搞不好就會兄弟相殘。

    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這就是為何不選朱棣做“繼承人”的原因之一。

    其次,“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朱元璋坐穩天下後,可是下了“血本”,開創了“洪武之治”穩定民生,同時朝廷中央改革、清理權臣,廢除丞相一職,使權力集中化,可以說為子嗣“肅清”了明室發展道路的“阻礙”,真的是用心良苦。

    《明史》記載:“明太祖初壹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而吏、戶、禮、兵、刑、工六尚書為曹官。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遂設四輔官。”

    戰亂時期自然需要有勇有謀的人來打天下,而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已經不需要像朱棣這樣勇猛之人,而是需要仁慈、心懷民生的人來治理,才能使經濟與民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選擇皇孫朱允炆無疑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最佳人選。

    所以朱元璋篤定地選擇了朱允炆做“繼承人”,只可惜他忽視了朱棣的野心,最後朱棣攻進皇城,朱允炆下落不明,成為唯一的一個失蹤皇帝。

    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了第三任皇帝,不得不說朱元璋打天下行、坐天下也行,只是選擇“繼承人”的方面就考慮不夠周全了。

    參考資料:《明史》

  • 2 # 像一陣風吹

    1、朱元璋本來定的太子朱標早亡,朱元璋內心十分痛苦,他就把自己的思念大部分轉移到朱標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朱允炆身上。所以他對朱允炆特別喜愛,把他當接班人培養。朱允炆確實達到了他的培養要求,朱元璋又為朱允炆選了幾個可靠的大臣輔政,清除一些不穩定的開國功臣開保證朱允炆可以順利繼位。最終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子,把皇位傳給他。

    2、朱棣是皇四子,當時被封為燕王,負責鎮守北平周邊地區,是很顯貴的藩王。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大殺特殺,手段毫不手軟,對自己的兒子很不錯,大部分封他們做藩王,盡享榮華富貴。明朝有規定,藩王無皇帝宣詔不得隨意進京。所以朱棣想到南京當皇帝,沒有朱元璋的旨意是不可能的,何況朱元璋本來沒打算傳位給他。再說,當時藩王很多,不止燕王朱棣一個,還有寧王等,朱元璋要傳位給藩王,很可能壞了規矩,其他藩王會怎麼想。要知道當時很多藩王手裡都是有軍隊的。最終到死前朱元璋沒有傳位給朱棣。

  • 3 # 歷史哈哈哈

    1.燕王朱棣之所以未能繼承大統主要是有兩點。其一就是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皇位繼承都會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在這種制度之下,不論嫡長子資質如何,都不會輕易改變,比如說晉惠帝司馬衷,其父親明知這個兒子有點痴呆,但是鑑於其嫡長子的地位,到死的那一刻也沒有選擇更改太子。

    2.性格則是朱元璋選擇皇長孫朱允炆的另一個原因,據《明史》載:“贊曰:惠帝天資仁厚”。朱允炆天性善良仁慈,待人寬容,這些優點是朱元璋身上比較缺乏的。大明已經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度過了動盪的年代,現在需要的是像“文景二帝”那樣宅心仁厚的皇帝來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朱允炆自幼結束儒學教育,更能體會到與民生息的重要性,選擇朱允炆可以彌補朱元璋執政時“苛政”的不足,促進大明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3.朱棣的性格則是有勇有謀,好戰、性情殘暴,這樣的性格在朱元璋看來與自己的個性一樣,適合打江山卻不那麼適合守江山。如果是朱棣繼位的話,估計百姓又會深受兵役、勞役之苦,對於此時需要休養生息的大明王朝不是那麼的適合。

  • 4 # 沙漠孤狼138609229

    1、中國自周朝始,開始奉行嫡長子繼承製,它分為兩大原則:

    第一,有嫡立嫡,嫡長子是第一序位繼承人;

    第二,無嫡立長,沒有嫡子,庶子即位,年長者優先。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長子朱標即被立為太子,從此開始了他長大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

    按照封建傳統,長子一脈才是繼承家業的正統。因此雖然皇太子已經死在朱元璋的前面,他仍然把繼承人定為皇太孫朱允炆而非其它兒子。

    2、皇帝一般都會早立太子,為的是早日在民間為太子建立民望,以方便權力交接。試想如果太子設立了十多年,皇帝去世,其他人想奪位,是得不到民望的支援的,因為在大家心裡早認定了太子應該繼位。

    所以雖然朱標早死,但他畢竟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又沒過失,民心所向都是認為他是正統繼位者,即使死掉,也應該由他這一支來繼承。加上建文帝確實也很得朱元璋歡心,在公在私,把帝位傳給他都是最佳選擇。

  • 5 # 潑屎

    簡概:

    1.朱棣的老母親不是皇后;2.朱棣不是長子;3.朱元璋非常喜歡孫子朱允炆。1是重點。朱棣篡位後一直掩飾自己不是皇后所生的事實。[可愛][耶][呲牙][大笑][捂臉][害羞][靈光一閃]

  • 6 # 琢言

    1.對朱標深深的感情,朱標在朱元璋當吳王時就被立為太子,師從大儒宋濂,完全按照下一任皇帝培養,朱元璋給了朱標100%的信任,朱標也爭氣得到了朱元璋所有大臣支援,在諸王中威望最高,如果不是早亡權利會順利過渡。朱標去世後朱允炆立皇太孫。

    2.明朝是典型的漢王朝,嚴格遵從長幼有序,朱標是長子而且是嫡子,嫡長子去世了當然是孫子繼承了。

    3.來個搞笑的角度逗大家一樂,朱標一脈輩分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一看就是皇帝一脈,老四朱棣家的輩分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輩分都定好了,王是王,皇帝是皇帝,不可更改,否則怎麼堵住大臣的悠悠之口,所以後來朱棣將朱允炆唯一的兒子朱文圭囚禁幾十年,沒留下後代,這個輩份也就二世終結,免了後面諸多麻煩。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捂臉]

  • 7 # 嗔痴歷史觀

    朱元璋之所以選擇孫子朱允炆做太子而不是第四子朱棣,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偏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任性,為何這麼說呢?我繼續為你深入分析。

    一、立太子經過

    朱元璋在稱帝以後,就立了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並且在稱帝之前其實已經確定好朱標成為太子的事實。還在朱元璋跟陳友諒作戰之時,就已經找名師宋濂對朱標進行教育,為的就是將來的江山繼承者能有文化,不要再像自己一樣吃了沒文化的虧。

    朱標仁義敦厚、重情重義,尊師重道,即使後來老師宋濂因為孫子宋慎參與胡惟庸一案被牽連,朱標也想盡一切辦法找父親求情,希望父親放過宋濂一馬。

    就是這樣的一位太子,在諸王中也很有威望,大家對他當太子並沒有什麼異議,不管是繼承的制度合理性,還是綜合能力,一切沒什麼缺陷。唯一糟糕的就是,朱標後來因病去世,讓太子一位暫時空缺。

    朱元璋對朱標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可以說悲痛欲絕。但是悲傷歸悲傷,國家大事還得繼續處理,太子一位也得再立,不能擱置耽誤國家穩定團結。

    可是究竟立誰為太子呢?排行第四的朱棣在朱標去世之後就成為家中長子,因為朱標的兩個兄弟老二老三也一樣英年早逝。

    按理來說繼承人毫無疑問就應該是朱棣,朱棣其人有勇有謀,能力線上,完全肩負得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可是朱元璋偏偏不選朱棣,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朱棣不是嫡出。

    其實這個理由純粹就是無稽之談,古代繼承製度說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如今滿足後者,為何不能立朱棣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朱元璋偏愛朱標,以至於愛屋及烏,想讓朱標兒子朱允炆擔任太子。

    但是麻煩事情又來了,他才剛說朱棣不是嫡出,如今朱允炆一樣不是嫡出,並非朱標正妻太子妃所生,而是其餘妃子,這就尷尬了。朱元璋怎麼樣才能自圓其說呢?

    朱元璋接下來做了一件掩耳盜鈴的事情,就是將朱允炆的母親升級封為太子妃,這樣一來朱允炆就成為嫡長孫了,在制度上說得過去。可是大家都不傻,朱元璋的做法人盡皆知,誰看不出來他的任性,並且歷史上自古以來沒有哪個皇帝在兒子在世的情況下選擇孫子做太子的,朱元璋是唯一一個。

    選擇朱允炆做太子之後,朱元璋又覺得朱允炆能力一般,擔心他管不住那些曾經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臣,於是朱元璋繼續為了掃除障礙殘殺大臣。

    可惜再怎麼做,最終朱允炆的皇帝之位還是被朱棣搶走了,畢竟能力在那裡擺著,哪需要這麼多複雜的套路。

    二、為何朱元璋選擇朱允炆做太子

    經過上述整個立太子過程的描述,現在再來分析這個問題,就顯得簡單很多,朱元璋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1、偏愛朱標

    朱元璋在朱標身上投入過多精力,如今朱標去世,但是朱標的影子一直伴隨朱元璋左右,朱元璋想找一個人來給自己心理慰藉,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最合適,因為朱允炆在性格上很多地方繼承了父親朱標,同樣也是仁義善良、敦厚老實。

    這在朱元璋眼裡,就是最好的繼承皇位的砝碼,朱元璋只需要有一個人像朱標即可,如果朱棣與朱標性格相似,朱元璋也會選擇朱棣,可惜朱棣與朱標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讓朱元璋不喜歡。

    就是因為偏愛,朱元璋才任性,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達到自己目的,哪怕不惜犧牲很多開國功臣的性命,依舊在所不辭。

    2、朱棣身份尷尬

    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的嫡系兒子,所以朱元璋更加想讓嫡系繼承,因此朱棣很無奈錯失良機,後來朱棣稱帝還偽裝自己是馬皇后兒子,這一點和朱元璋欲蓋彌彰掩耳盜鈴如出一轍。不過這個原因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其實就一個,那就是朱元璋偏愛。

    3、當時國家需要穩定

    打江山需要像朱棣一樣的勇猛之人,可是守護江山則需要朱標一樣的仁義之人,就像朱元璋選擇大臣一樣,在國家統一之後,文臣李善長的在開國國公當中排名第一,武將徐達排名第二,由此可見朱元璋的心裡想法。

    打江山需要武力解決,守護江山還是以文治最好,所以朱元璋不想選擇性格有些好戰的朱棣。

    結語

    當你犯下一個錯以後,你總需要繼續犯錯來彌補之前犯下的錯誤,從而越錯越嚴重,就像有人所說的撒了一個謊就要用十個謊話來圓,其實是一個道理。

    朱元璋選擇朱允炆做太子,就是錯誤的開始,以致於為了欲蓋彌彰,犯下更多錯誤,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雖然朱元璋一生建功無數,但是在太子選擇上邊,毫無疑問是其人生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

  • 8 # 陽明先生的小雅

    其實原因特別簡單!最主要的就一個,朱元璋愛朱標!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是在朱元璋和朱標這對帝王父子身上表現出來的舐犢情深十分的感人!儘管朱元璋很嚴格,朱標很懼怕他,但是朱元璋對這個兒子是百分百的信任與愛護,從小就拜名士為師,教育輔導,從自立為吳王起,朱標就是世子,大明王朝建立後,馬上立為太子,其他皇子根本不考慮!當然,朱標也很令朱元璋滿意,朝廷事物大多讓他參與進來,提前學習治國方略!但是,老天不佑,朱標憂慮過多,驚懼致死,這讓朱元璋傷心欲絕,自己苦心培養的接班人先自己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當然清楚朱棣的能耐,這位雄鎮北方,屢建戰功的兒子也是自己發掘的,他確實很像自己,但是晚年的他也很明白,國家在自己的治理下,大局已經穩定,但是自己武力過甚,殺戮甚多,以後需要一位寬厚仁慈的崇文君主,綜合考量,朱允炆進入了朱元璋的法眼!也罷,爺爺培養了你父親這麼多年,盡一切努力為他鋪平道路,好讓他做個太平聖君,但是天不佑明,帶走了標兒,這一切,就讓你來為你父親實現吧,大明王朝的基礎我已牢牢夯實,繁榮昌盛就看你的了孫子!你坐鎮中央,你的叔叔們我都已經安排好了,他們會輔佐你,為你保駕護航,你完全不用擔心,朝中不聽話的,難駕馭的我都統統處理掉了,以後得你沒有威脅,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幹一番屬於你自己的成就!

    朱元璋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上馬能安邦,下馬能治國,雄才偉略,對國家對民族功勳卓著,但是晚年的幾件事情對於這樣一位老人來說確實也很殘酷,死後的安排也被子孫一舉推翻!所幸,四兒子真的很有能耐,篡奪皇位後的永樂朝,足以慰藉洪武大帝!

  • 9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因為朱元璋實在是太喜歡自己的大兒子了,而且喜歡的不得了。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這一系列的制度直接導致了朱允炆能夠當皇帝。

    朱元璋對朱標的愛

    其實我之前想把這一系列的制度講一下的,但後來想想沒啥必要,這種制度無非就是繁文縟節,更多的時候是明朝的一個自上而下全都需要遵守的規定,這個規定是死的,但是我們把此規定排除在外的話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朱元璋最初的愛。

    咱們都說落魄夫妻不可拋,什麼意思呢?自己在落魄的時候遇到的那個夫或者妻往往是自己這一輩子需要去愛護走的人,而朱元璋在自己落魄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馬皇后。

    而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一個人是自己落魄時遇到的,那個人就是朱標,朱標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呢?答案:朱元璋在攻打集慶的時候。

    可能這樣講會有些突兀,因為這個邏輯鏈沒有連貫下來,我們簡單來講:朱元璋攻打集慶的時候非常困難,甚至困難到了自己的腦袋第2天極有可能不在自己脖子上。

    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朱標的出生給了朱元璋希望,也同時給了朱元璋更大的責任,一鼓作氣把集慶拿了下來。

    所以,自此開始朱元璋和朱標的關係異常密切起來。

    朱標的特殊性

    如果大家讀過對應的歷史文獻就不難發現:歷朝歷代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皇帝,而這樣的皇帝一旦登上皇位之後,瞬間就會和自己的兒子冷漠起來。為什麼冷漠呢?因為涉及到權權力的問題。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這樣,換句話來說,朱元璋和朱標並沒有關係冷漠。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時候朱元璋一心一意的想要把自己所有的權力統統給自己的兒子。

    這一點可以從朱標當上太子之後,短時間之內他的權力變化能夠看出一二來。

    在朱標剛剛當了太子的時候,朱元璋就給朱標準備了一個培訓班。而這個培訓班當中所有的人,都是整個明朝最為巔峰的臣子們。

    而除此之外,朱元璋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培養朱標,培養朱標成為合格的皇帝。

    愛屋及烏

    這其實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愛屋及烏,因為朱元璋對於朱標太愛了,所以慢慢的把這部分愛分給了朱允炆。

    只不過當朱元璋把所有的權力給朱允炆的時候,卻犯了一個忌諱,因為這個時候老四坐不住了。

    其實按照常理來說,既然自己的大哥死了,那麼剩下的弟弟們就有機會了。但是朱元璋沒有把機會給自己的孩子們,而是給了自己的孫子。

    這件事情幾乎成為了之後一段時間的導火索,但真正的導火索還是朱允炆削藩。

    無論如何,叔叔和外甥兩個人終究是沒有辦法在一起平起平坐,終究一個人要站起來,而另一個人要倒下。

  • 10 # 歷史中的詩和遠方

    朱元璋太子朱標暴病而亡,對朱元璋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導致他作出了一個不理智的決定,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長孫,他日繼承大統。對朱標來說,這似乎是最大的寬慰,而對明王朝來說,是福是禍,還是未知數。一時之間,舉國震驚。朱標的死,對他的父親朱元璋來說,是徹骨的疼痛,心愛的兒子,未來的儲君,竟然撒手人間,棄自己而去。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意氣風發,他老了,國家的重擔已經將他的精力壓梓得所剩無幾,他不知道,百年之後,誰來掌管這個江山。

    對於朱標的兄弟來說,這卻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長子去世,那皇位繼承人就必須重新篩選,也就是說,這一次,所有的藩王都站到了一條起跑線上,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雖然死去的這個人,是他們的哥哥,但在無上的權力面前,親情,是可以最先拋棄的東西。

    此時的朱棣興奮異常,他好像看到了祈求多年而不可得的金光大道就鋪展在自己面前。太子哥哥在時,自己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求能夠表現得好點兒,多得些恩寵。而現在不同了,太子一死,自己就有了競爭皇位的資格,遍覽所有藩王,只有自己是戰功赫赫,深得父親的賞識。再加上自己一直以來都表現得非常出色,看來,這個皇位繼承人,最合適的人選就是他了。朱棣很開心,但現實卻很殘酷。

    正當所有的藩王還在打算怎麼好好表現自己,以取得父王的青眯時,朱元璋再一次令所有人大吃一驚。不能從喪子之痛之走出來的他,竟把所有的對亡子的感情,全部轉移到了朱標年幼的兒子朱允炆身上,當即決定立皇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大明朝的下一任接班人。

    訊息傳出,舉世震驚。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的習性大家都瞭解,可關係到國本,怎可如此輕率?江山交到一個少年手裡,可以放心麼?看來,一生冷酷決斷的朱元垃,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柔軟情懷。

    把國家交給孫子朱允炆,並不是朱元璋完全沒有考慮過的結果,他也明白,現在國家看似安定,但外患仍在,不可掉以輕心。他為這個孩子已經安排好了一切,讓自己的兒子替他守衛國土,他只要安心地坐擁天下,好好善待臣民就好了。

    可誰料想,正是這些叔叔們,成了朱允炆最大的震夢。

    雖然自己的父親是太子,當之無愧,可自己何德何能,只不過因為爺爺的寵愛,就輕易接過了國家,這太不能服人了。況且那些叔叔們一個個手握重兵,他們的力量,保江山可以,推翻自己,再打一次江山,也不是不可能。而這些人中,最危險的,就是燕王朱棣。

    朱允炆成為皇太孫的訊息著實讓朱棣吃了一驚,而後就是無邊的憤怒。雖然朱棣很生氣,可畢竟還是處於發牢騷的階段,當不上皇上,好歹咱還是個王爺,而且是個很重要的王爺。

  • 11 #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之所以讓資質平平的孫子朱允炆繼位而不是能力出眾的兒子朱棣繼承皇位,總的來說,無非就一個目的:讓明朝社會安定,存在的更長久。

    這麼說可能會有些偏頗,畢竟決定的做出和朱元璋本人的性格,思想還有著很大的聯絡,又或者和當時的背景也有關係,但是不管有多少原因,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明朝的命運。其實,朱元璋的認定朱允炆為皇位的繼承人是綜合了各方面因素的。

    一,群臣擁護。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是原定的皇位繼承人,他和朱元璋的性情大不相同,溫文爾雅,對人寬厚,這和朱元璋武夫的形象大相徑庭。而朱允炆也正是繼承了他父親的些許性格,再加上他從小就學習儒家經典,身上自然會有讀書人的那份儒雅,這自然也造就了他性格上的溫和又極富教養,群臣認為他當皇帝一定是位仁君。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大臣進行大規模的斬殺,他這個人沒有什麼文化,處理事情起來只是憑藉著武夫的心態,朱棣這個兒子和他一樣,適合在戰場上廝殺,為人勇猛,如果把皇位交給他指不定會出來第二個朱元璋呢。相比之下,朱允炆對他們來說就顯得安全的多,而且朱允炆曾向朱元璋提出修改《大明律》,將其中過分嚴苛的條文進行了修改,深得人心。(朱棣劇照)二,朱元璋對長幼尊卑的重視。從朱元璋開創明朝開始便對皇位的傳承有了明確的安排,併為王朝定下了一個傳統,嫡長子繼承。所以在朱標13歲的時候便封他太子,朱標既是長子又是由皇后所生,其實早在此前朱元璋是吳王的時候,就已經封朱標為世子。朱標從小就受到朱元璋的悉心教導,被寄予厚望。從為他挑選教師到教習內容,朱元璋都很重視,因為朱標將來是要繼承大統的人,所學習的內容是要可以管理整個國家的。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提前培養朱標做皇帝時的需注意的一些事務,讓他經常面見朝臣和他們一起討論國家大事。朱元璋這麼做就是想要制定一個原則,即皇位的合法繼承,這樣一來關於下一任皇帝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不管怎麼樣,這一切都已經固定了。所以,雖然朱棣在軍事上的才能也很受朱元璋的讚賞,可是他仍然認為朱標是更恰當的繼承人,後來朱標去世後就由他的嫡次子朱允炆繼承,因為嫡長子早夭而亡。三,朝代的穩定。朱元璋為何對嫡長子繼承的制度這樣痴迷?甚至還為此專門寫了一本留給後世的書《皇明祖訓》?這其實都是有原因的。說到底他還是為了這個王朝著想,嫡長子繼承從根本上就杜絕了其他皇帝對王位繼承的可能,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進行不必要的紛爭。朱元璋還特地留下了祖訓,以此來告捷後世的人不準對他所寫內容進行修改,而且要嚴格遵守上面的內容,如果有違反者不論是封地上的皇子還是大臣都可以進行反叛。這也是為什麼朱棣後來在登上皇位後說自己的母親是馬皇后的緣故,因為他只有這樣做才會顯得名正言順。朱元璋為後世立下的這個制度,其實是想要明朝內部的安穩,觀看歷史會發現,歷代一來,因為皇位問題所產生的戰爭並不少,很多時候會弄的兄弟相殘,朝堂動亂,這很不利於王朝的長久留存。

    所以綜合而論,朱元璋所做的這一切的安排都是為了使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夠綿延不息,一直流傳下去。

  • 12 # 蕭郎君

    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愛屋及烏”。

    朱元璋於公元1398年病逝,同時下遺詔“皇太孫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於是,朱允炆作為朱元璋的孫子,在朱元璋駕崩後成功的繼承了皇位。

    朱允炆其實早就是皇位繼承人了,在他父親朱標去世後,他就被朱元璋立為了皇太孫。所謂皇太孫,就和皇太子一樣,都是繼承人。

    朱標在世時是明朝的太子。也就是說當朱標去世後,明朝沒有太子了,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立太子,反而立太孫呢?只有一個原因,他太愛朱標了。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長子,他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中,當時朱元璋正在外帶兵打仗,聽說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他興奮的跑到山上刻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後來朱元璋稱吳王,立馬將朱標立為了世子。世子是可以世襲王位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變為了太子。

    朱元璋對朱標抱有極大的希望,從小就耗重資來培養,朱標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心意,長大後的朱標一表人才,不僅溫文爾雅,還虛心好學。朱元璋愛他比愛任何一個兒子都多,在他身上,朱元璋耗費了畢生的心血。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391年,朱元璋命朱標去巡查陝西,在途中朱標感染了疾病。公元1392年,朱標病逝。當朱元璋聽到朱標病逝的訊息,整個人都癱了,甚至都沒有精力和心思去管理國家。

    1392年的年底,朱元璋寫下了《祀灶文》來表達自己沉痛又無奈的心情,在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得聽天”,從此句話足以看出朱元璋當時有多麼可憐無助,畢竟朱標是自己耗費心血來培養的繼承人。

    同年,朱元璋將朱允炆立為了皇孫,這一年朱允炆才15歲,朱元璋的意思其實就是讓朱允炆來當皇帝。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朱標才能有一個皇帝的稱號。

    古代皇帝都是可以給自己先輩追尊的,所以只有朱允炆才能做到這一點。建文元年,朱允炆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如此一來,朱元璋的目的也達到了。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讓朱允炆當皇帝,自己的兒子們肯定不服氣,所以後來發生了靖難之役,朱允炆退位,朱元璋四子朱棣做了皇帝。

  • 13 # 佳寧姐姐說歷史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他的皇位是從爺爺手裡傳過來的,明朝一共有十六個皇帝,而朱允炆則是唯一一個下落不明的皇帝,造成他下落不明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還得從他的皇位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他的江山都是帶領著眾兄弟出生入死打下來的,朱元璋戎馬半生,雖然肚子的筆墨不多,但是確實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而且辦事雷厲風行。

    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可以說他是歷史上生子比較多的皇帝之一,但是幸運的是,他沒有像同樣兒子做的康熙一樣出現“九子奪嫡”的事件,從這點上看出朱元璋比康熙有能力的多,有手段的多,有他在別管手下有多少兒子,誰也不敢對他說半個不字,因為朱元璋狠起來,連自己都不認識,三十四個開國大臣中,他殺了三十個,兒子們都懼怕他,再說他們的能力也不如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貴為皇帝,但是他卻自己的結髮妻子馬皇后敬重有加,在事業上馬皇后也的確是他的賢內助,幫了他不少忙,朱元璋對馬皇后除了愛還有感激,朱元璋疼愛馬皇后,自然對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朱標,更是愛屋及烏,所以多年來,朱元璋一直培養朱標,一直希望他能成為自己合格的接班人。

    朱標一向為人宅心仁厚,他也確實有能力一切照著朱元璋所希望的發展下去,朱元璋有時候一些大事小情,他都放開手腳讓朱標去幹,朱標所做的一切,朱元璋也一直都很滿意,多年來一直看在眼裡。

    對於朱標當太子的事情,任何人都沒有異議,朱標那些弟弟認為大哥就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甚至包括朱棣他也這麼覺得,大哥就是不二的皇位人選,如果事情一直這麼發展下去,順風順水的,那大明朝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但是天不遂人願,朱彪身體不是好,不到40歲就英年早逝,這讓朱元璋肝腸寸斷,多年的潛心培養化為了泡影,白髮人送黑髮人,讓他一夜之間白了頭。

    朱元璋那幾年也的確是不幸,先是馬皇后去世,緊接著,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一個接著一個的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的晚年是不幸的,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朱元璋的這一生都經歷了。

    對朱元璋打擊最大的是太子朱標的去世,太子去世應該再選一個太子出來啊,如果按照常人的考慮的話,應該會選擇皇四子朱棣,作為他皇位的繼承人,因為皇四子朱棣的能力不在朱標之下,選他再合適不過了,可能在當時的朱棣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他選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至於為什麼這麼選,朱元璋也有他的考慮,我想大概有兩點:

    第一:朱元璋的兒子們在各地為王,而他們個個都手握重兵,古代講有長立長,無長立嫡,但是朱元璋可能覺得,在剩下的兒子們選一位的話,難免他們會起紛爭,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他好不容易打下來江山,不想因為兒子們爭奪皇位而弄成一鍋粥。

    第二: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而朱標又是朱元璋最疼愛的兒子,朱元璋愛屋及烏,自然也就特別的疼愛這個孫子。

    總結:朱允炆能力一般,而且年紀又尚輕,他根本就不是朱棣的對手,而且他一上臺就大力的削藩,這簡直就是往朱棣的槍口上撞,所以才讓朱棣有藉口來了一個“靖難之役”最後朱允炆落了一個下落不明的下場。

  • 14 # 阿淶的一天

    古代皇帝,打下了江山不易,守著江山更不易,要考慮儲君問題,為他培養班底。可是一旦有意外發生,那多年的苦心也許就白費了。

    朱元璋就挺倒黴,他和馬皇后相濡以沫,所以一直致力於培養嫡長子,也就是朱標。在朱標兒時,他就請來宋謙,為他開蒙,成人後,他的正妻是常遇春的女兒。常遇春是蓋世名將不說,還有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也是能征善戰。

    有這些人的守護,朱元璋認為萬無一失,只等自已百年之後,朱標能繼承大業了。朱標為人溫和,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也有模有樣,深得臣子們的好評,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

    太子朱標早逝

    不幸的是,朱標沒活到四十歲,他患風寒沒治好,竟然死掉了,這可把朱元璋傷心壞了,此時他已經六十四歲,老年喪子的悲痛難以言說,讓他更愁的是江山要交給誰?

    朱元璋的兒子不少,但當時選皇帝,要符合宗法,最好是嫡子,或者長子。朱元璋曾經非常欣賞朱棣,因為朱棣性格和他很像,都是有膽識有智謀的型別。不過幾經考慮,朱元璋還是放棄了朱棣。

    為何不立朱棣為帝

    一、脾氣暴躁

    一是大臣們都主張擁立太孫,也就是朱允炆上位。因為朱元璋的脾氣太暴躁了,在朱元璋在位期間,官員被殺的無數,甚至好多清官都冤死。本來大臣們對朱標上位抱著極大的希望,現在朱標死了,和朱元璋性格一樣的朱棣再上位的話,還讓不讓人活了。

    二、朱元璋太喜歡朱允文

    二是朱元璋也確實喜歡朱允炆。雖然朱允炆並不是嫡長子,但嫡長子早夭,朱允炆就入了眾人的眼。朱允炆和他父親一樣,是個心地善良,脾氣極好的人,又非常孝心。在他十四歲那年,朱標患了病,他衣不解帶,日以繼夜地在床前侍候著,深深的感動了所有人。

    其實朱元璋並不太喜歡溫吞的性格,所以他對兒子朱標一直以來都有怒其不爭的感覺。不過隔代親,這句話不假,朱元璋對朱允炆疼愛有加,畢竟朱棣當藩王多年,在外守護一方,不能常與父親相會,可朱允炆打小在宮中,圍繞在祖父的膝前,自然感情非同一般。

    於是朱元璋就拍板決定,讓皇孫成了江山的接班人,為了防止老一輩不服,他還大開殺戒,把掌握軍權的藍玉等將軍拉下馬。反正他有幾個兒子做藩王,為孫子鎮守邊關,在他看來,自已人總比外人靠得住。

    但千算萬算,朱元璋還是沒有算過人心,在他死後不久,朱棣就打起了所謂“清君側”的大旗,公開發起對侄子的戰爭。最後皇宮被朱允炆放了一把火,朱允炆的屍體被燒得焦頭爛額,慘不忍睹。當然,也有人說這個屍體只不過是一個替身,真正的朱允炆透過密道逃跑了。總而言之,朱元璋的苦心白費了!

  • 15 # 一點點歷史

    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疑惑,把朱棣和建文帝相比較,很明顯朱棣更具王者風範,朱棣統治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後世稱之為“永樂盛世”。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沒有在諸多皇子中挑選皇位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皇孫繼承皇位呢?其實這裡面有好幾方面的因素。

    首先繼承製度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封建宗法制度中的“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確保了正妻所生的長子具有法定的繼承權,所以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朱標就被冊封為世子,朱元璋稱帝后朱標又受封太子。當然關於朱標是否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史學界還是有一定的爭議,這裡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問題,且按朱標為嫡長子來分析。

    既然朱標的太子之位無可爭議,那麼朱標一系就是“大宗”,其他皇子就是“小宗”,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皇位是由大宗一脈繼承,所以當太子朱標病逝後自然由朱標的兒子繼承皇位。

    當然建文帝也不是嫡長子,朱標和太子妃常氏所生的兒子朱雄英才是嫡長子,無奈朱雄英早夭,而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呂氏為繼妃,朱允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可以說是“嫡長子”,所以他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

    其次拋開“封建宗法制度”支援建文帝繼位之外,這裡面其實還摻雜了朱元璋對於朱標深厚的感情。

    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這時的朱元璋正在四處征戰,亂世中兒子的出生給與了朱元璋莫大的欣慰,所以朱元璋對朱標的愛至深。

    為了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君主,朱元璋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元勳皆兼領東宮,朱標也不負眾望,不僅有仁愛之心而且虛心向上治國理政也頗具才能。

    自古以來坐朝之君和儲君因為權力問題都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但是對於朱標,朱元璋給與了極大的信任,放手讓他簡國理政。

    朱標的死讓朱元璋痛徹心扉,所以愛屋及烏,朱標的兒子建文帝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厚愛。

    無論是封建宗法制度還是朱元璋的個人感情來說,朱允炆能成為皇太孫繼位並無不妥,可惜朱元璋費盡心思給朱允炆鋪好的路最終還是被朱棣奪走了。

  • 16 # 君臨天下Q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脈相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歷朝歷代關於皇位繼承人問題,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競選話題。然而歷朝歷代為爭奪皇位,發生流血的歷史案例數不勝數。朱元璋一生生育二十六個兒子,朱元璋作為白手起家的皇帝,在稱帝元年,就已經冊立長子朱標為太子,確保皇位繼承人選,防止兄弟為爭奪皇帝自相殘殺。然而天命不遐,朱標英年早逝。在新的皇位繼承人問題上,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冊立皇長孫朱允炆為繼承人,反而沒有選擇有能力的四子朱棣作為皇位繼承人,這與朱元璋個人觀念有很大關係。

    朱元璋根深蒂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觀點。

    嫡長子繼承製度起源於夏朝,發展與商朝,完善與周朝,嫡長子繼承製度對後世的封建王朝產生重要影響。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原則,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朱元璋作為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自然深受宗法制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朱元璋稱帝元年,就已經冊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對於朱標,也是重點培養,親自選拔名師給予朱標授業。也時常讓朱標參與政務。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嫡長子繼承製度的觀點根深蒂固。

    然而讓朱元璋也沒料想到的是,朱元璋在位時間太久,朱標英年早逝。這樣皇位的繼承人選有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是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子中選拔一個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選,還是選擇傳統觀念的嫡長子繼承製度。

    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子,雖然在能力上非常的才華出眾,也深受朱元璋的器重,讓其授命鎮守北平。在洪武年間,朱棣多次出兵深入漠北北伐元朝,也是功勳卓著。然而在嫡長子繼承製觀念下,朱棣在正史中記載,是馬皇后所生,但是在民間野史中,燕王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而且朱棣即位之後,篡改史記。

    因此,從朱元璋根深蒂固嫡長子繼承製思想下,朱允炆優先作為皇位繼承人員。

    朱元璋對朱允炆寵愛。

    朱允炆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孫,自然愛屋吉屋,自幼就深受朱元璋的寵愛。

    在馬皇后、朱標去世後,朱允炆就成為朱元璋身邊的精神寄託人,陪伴了朱元璋的晚年。朱元璋在晚年也經常親自教導朱允炆參與政務,講解帝王之道。

    相比較,燕王朱棣常年鎮守北平,不可能時期陪伴在朱元璋的身邊。朱元璋經歷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之痛。這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三件大事情。無意這些對晚年朱元璋打擊巨大。

    進入晚年的朱元璋,自然對時常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朱允炆感情更加深厚。

    朱元璋冊立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這樣做可以防患兄弟為爭奪皇位兇殘。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對於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幾乎屠戮殆盡。然後就在分封自己眾多兒子到全國各地為藩王,世代鎮守邊疆。

    在朱標去世後,為了防止眾多兒子參與爭奪皇帝,骨肉相殘局面,朱元璋冊立自己最寵愛的皇長孫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

    朱元璋為了防患於未然,朱元璋親自編寫《皇明祖訓》,同時對各地藩王的兵力、權力進行一定的限制。

    朱允炆繼承朱標的性格,性格溫和,作為守成之君,可以更好治理天下。朱棣常年征伐戰場,若是繼位,朱元璋一個怕以朱棣殺伐果斷的性格,可能會屠戮其他兄弟,另外一個是怕朱棣窮兵黷武,耗盡大明朝國力。

    貝勒說:朱元璋之所以選擇朱允炆作為皇位繼承人,這與朱元璋對朱允炆更多寵愛有關。也許朱元璋一切設想都是美好的,也正是朱元璋這一切的安排,也為後來“靖難之役”做了鋪墊。

  • 17 # 清蒸歷史

    朱元璋,布衣天子,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憑藉自己先天能力,外加好運氣,開創了大明王朝,成了一代天子。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就立了長子朱標為太子。然而,朱標還沒等坐上皇位,就病逝了。之後,朱元璋並沒有立其他兒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為皇太孫。

    其實,在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裡面,最像他的就是燕王朱棣,那為何朱元璋立孫不立子呢?

    一,愛屋及烏。

    二十六個兒子,朱元璋最寵愛朱標,朱元璋一當上皇帝,就立馬立朱標為太子。而且,朱標是嫡長子,其母親是跟朱元璋同患難的馬皇后。而且,朱標出生時,正值朱元璋打了勝仗,這就更加深了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以致於後來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將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全部轉移到孫子朱允炆身上。

    二,朱棣太像朱元璋了

    朱元璋很明白自己的性格以及殺人如麻冷血無情的做事風格。他深知朱棣太像他了,這種冷血的性格,在開國初年可以實施,但不能一直延續,所以他不能傳位於朱棣。

    三,朱棣並非嫡子。

    中國封建王朝,自古都是立嫡立長,而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且朱標去世後,還有其他嫡子在,所以也輪不到朱棣。

    四,朱元璋為了避免皇子手足相殘。

    見慣了歷史上為皇位爭的你死我活,兄弟相殘,父子反目成仇。嫡長子已經不在了,朱元璋不希望剩下的這些個兒子為了皇位相互殘殺。所以將他們都封為王,共同保護他們的侄子朱允炆。

    五,朱元璋覺得對不起朱標

    朱標的性格,跟朱元璋截然相反。從小接受儒家經典的朱標,性格仁慈寬厚,對待弟弟們也十分友愛。所以,在處理國家大事上,朱標很多想法跟朱元璋是不一致的,政見不合。朱標也因此鬱鬱寡歡。在一定程度上,朱標的病逝跟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儲君,也有一部分原因,覺得對不起兒子朱標。

  • 18 # 苦水君聊史

    朱元璋號稱得位最正的皇帝,窮苦人家出身,一窮二白,赤手空拳打天下,最終開創大明王朝,使的華夏政權又重新迴歸漢人手中,並且在位期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被後世稱為‘洪武盛世’,但是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而是隔代傳給朱允炆?其中兩點重要原因。

    第一點,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愛

    眾所周知,朱元璋之所以對朱標這麼寵愛,其中最重要一點是,朱標是馬皇后所生,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基本上都是母憑子貴,但是在朱元璋這裡恰恰相反,朱標是子憑母貴,朱元璋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為地主放牛才得以活命,後來朱元璋做了和尚,直到後來參加郭子興的軍隊,遇到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前半生基本都是在孤獨和漂泊中度過,直到遇到馬皇后二人結婚後,才感受到溫暖,再加上馬皇后溫柔善良,模樣端莊,神情秀越,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對馬皇后既愛又敬,朱元璋在朱標九歲時,被立為吳王,九歲的朱標馬上就被立為世子。

    朱元璋稱帝后便立朱標為太子,更是費盡心血培養朱標,愛屋及烏的情況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同樣深受朱元璋厚愛,在朱元璋的心中,只有馬皇后和朱標才算是自己的家人,朱棣等人只是臣子罷了,然而在馬皇后和朱標在先後去世的情況下,朱元璋把對馬皇后和朱標的愛轉移到朱允炆身上吧,因為只有朱允炆繼位才能追封朱標為皇帝,朱標與馬皇后才能得到最大的殊榮。

    第二點,天下局勢需要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殺戮過重,馬皇后與朱標在世的時候,就經常勸諫朱元璋,讓他少點殺戮,朱標是朱元璋最中意的繼承人,主要是朱標寬仁厚道,與人善良,在大明王朝經歷了腥風血雨之後,急需這樣寬仁厚道,仁愛善良的人來繼承皇位,然而不辛的是朱標過早的去世了,而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也帶有父親朱標有的美好性格,待人寬仁厚道,仁愛善良,

    而朱棣雖然戰功赫赫,有勇有謀,但是朱棣的性格太像朱元璋了,生性好戰,殘暴一言不合就要殺人,所以從性格上朱棣就不如朱允炆,朱元璋肯定不會讓朱棣繼位的,因為此時的天下要修養生息,一個好戰殘暴的君主肯定是不合格的。

    有不少說朱棣不是嫡長子一說,然而就算朱棣不是嫡長子,在古代“有嫡立嫡,無嫡立賢”的傳統下,朱棣和其他幾個兄弟一樣,都有機會得到皇位,然而朱元璋卻百無禁忌,打破常規,直接隔代傳位給皇長孫。此時的朱棣等人恐怕心中極不是滋味吧。

    朱元璋為了給繼承人朱允炆掃平障礙,大開殺戒,

    清代史學家趙翼對明太祖殺功臣的議論中可以得一個說法:

    “明祖則起事雖早,而天下大定,則年已六十餘,懿文太子又柔仁,懿文死,孫更孱弱,遂不得不為身後之慮。是以兩興大獄,一網打盡。此可以推見其跡也。”

    朱元璋不惜揹負屠夫皇帝的罵名,也要為朱允炆掃平障礙,朱元璋幼年喪父母,中年喪髮妻,晚年喪愛子,人生之極痛都在他一個人身上輪番出現,晚年的朱元璋內心之痛全由朱允炆來稍稍撫慰,只可惜朱元璋算無遺策,獨獨算漏了自己的兒子,可見人算終究不敵天意呀。

  • 19 # 萬水千山18

    朱元璋1368年結束了元朝統治,在應天即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1392年5月17日太子朱標突病早逝。朱元璋並沒有跳過二子和三子,去選擇能為出眾的朱棣,而是選擇太子朱標一系的長孫朱允炆為他百年後的皇位繼承人。

    一、朱元璋之所以沒選有能力的四子朱棣繼承皇位。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在立朝之初用盡六年時間主持編撰、幾經修訂了《皇朝祖訓》,其中明細規定皇位傳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標是與馬皇后親生的,既是長子,又是嫡長,立為皇太子勿庸置疑。朱棣是朝鮮族嬪妃所生,排行第四。馬皇后是在朱元璋創業最艱難最無助的時候一同風風雨雨、同甘共苦走過來的,生子與嬪妃生子,雖然同一父親,但因生母有尊有卑,兒子之間還是有區別的。退一萬步,朱棣就是馬皇后所生,排在第四,之前還有第二、第三,再怎麼選擇,皇位繼承人也輪上朱棣。這也是朱元璋在選擇長子朱標、朱標一系之子朱允炆為繼承人時毫不含糊的主要原因。也可從以下看出朱元璋對四子朱棣的態度。一次朝會,朱元璋見皇太孫居於殿右角,而燕王朱棣待於左前,他從這個細節看出朱棣有奪嫡之心後,心裡很生氣,將朱棣從宮中趕了出去,讓他住在別苑裡,並令宮中不許給他吃的,彷彿要把他餓死。若不是高皇后見朱棣可憐,偷偷讓人給他送吃的,朱棣真有可能餓死。關了很久,朱元璋才把他放了,後來"大分封諸王居國“,朱棣才正式就藩北平,正兒八經地當起燕王。

    ②朱棣武出生,成人後一直在朱元璋身邊,打打殺殺,立了不少功勞,加上小時跟儒臣學的古文詩書,經過練兵打仗,也學會了知書達理。朱棣會武能文,朱元璋心裡都清楚。朱棣後被派到北平做燕王,鎮守北關。與元朝殘部和北部犯敵較量都取得大捷,也得到朱元璋的欣賞和肯定。當時,在外藩王數朱棣兵多將廣,範圍不斷擴大,實力最為雄厚。朱棣野心也隨之一同生長起來。朱元璋也看出四子朱棣有野心,下詔規定在外藩王在皇帝沒有召時一律不準回京,並對眾藩王進行調配,使之間可以相互制衡,只要誰出軌都會有其他藩王進行牽掣。這樣就可將朱棣的野心關進鐵籠子裡。朱元璋做皇帝深感坐天下還是需要有文才的人才能治得好國家,才能讓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增強國家實力。朱棣在朱元璋眼裡始終只能是一個鎮守北關的藩王,只有與朝庭相互配合才可保大明江山。因此,朱元璋根本就沒有想四子朱棣做皇太子。

    二、選擇了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主要有以下考慮:

    ①按皇位繼承製辦事。朱元璋規定皇位是嫡長子繼承製,一般皇帝老子死了,由長子、長孫繼承皇位,這是歷朝歷代的傳統,朱元降也沒辦法改變。朱元璋親眼目睹了元朝因皇位繼承混亂相互爭鬥,大量消耗國力,最終導致國家滅亡。朱標是馬皇后所生,是嫡長子,立為皇太子,雖然還沒繼承皇位就離世了,按規定應由朱標的長子繼位。朱允炆作為朱標的長子,朱元璋的長孫,就成了皇位的繼承人。

    洪武十七年七月,馬皇后仙逝,朱標不停地用手拍打自己的胸部,哭得死去活來,多次背過氣去,差點氣絕,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朝夕痛哭,祭奠母親,"至是過哀成廣唉,不久而薨",傷心過度致病。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到西安考察回京,就一病不起,臨終時將朱允炆託付給了父親,不久不幸離世。朱元璋很心疼朱標這個兒子,是因為自己施加太大壓力,才加速了兒子的死亡,作為對兒子的補償,最大的照顧就是把江山留給朱允炆,所以他選定了朱允炆這個人。

    朱標不幸病逝後,朱元璋每當想起來就會傷心落淚。當時朱允炆還是個還在換牙的孩子,每當見太祖痛思,他就哭著勸諫:"自古生死有命,切勿過度悲傷,伏望陛下以天下為重,萬一龍體違和,臣等怎麼辦呢?"這哪裡是個小孩子說的話,簡直比大人還懂事,所以太祖"聞而奇之",加上在給他爹辦喪事過程中,他的行為舉止表現像個大人,給朱元璋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朱元璋命最有學問的儒臣對朱允炆好好培養。隨著年齡增加,朱允炆學問也水漲船高。並讓朱允炆跟著自己學習上朝理政知識,今後好堪以大任,應付自如。

    ②需要文人治國強國。朱元璋自登基以來,大力推行改革,嚴打不正之風,各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社會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洪武之治。要保持這一繁榮景象就得依靠象孫子朱允炆這樣文人,在自己百年之後繼續他的政策。

    朱允炆為仁待人。在朱元璋的眼中,寶貝孫子的仁孝和好學,以後將會是一位仁君。朱允炆性格寬厚、孝順,正是大明天下所需要的。現在國家在策略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而朱允炆是最符合這個特徵的。

    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做皇位繼承人,只可惜他忽視了朱棣的野心。朱允炆在朱元璋駕崩後登基半年時間,為了免除強勢藩王的威脅,接受三位文臣建議清理戍邊的幾個藩王,從而打破了朱元璋生前讓藩王之間制衡的格局,讓燕王朱棣沒有了其他力量牽掣,乘機兵率攻進皇城,朱允炆下落不明,自己做了皇帝。

    ③怕引起兄弟間內戰。自古以來,因為皇權的爭奪而引發的皇子間的爭鬥不在少數。皇帝具有非常強大的權利,朝野上下、內外都要聽從他一人指揮,故人們對於皇權既怕又愛,皇子就更不用說了。有的皇子非常熱衷皇權,在慾望面前心智就開始變得混亂,皇室的皇子為了得到皇權進行了很多的爭鬥。楊廣是隋煬帝,他為了得到強大皇位,將太子逼迫退位,並將廢掉的太子和與自己有競爭能力的皇子通通殺掉。他的兇殘讓自己父皇知道後,一併也殺害父皇,搶奪了隋朝皇位。引史為鑑,朱元璋不希望因為皇位引發血淋淋的爭鬥重演,極早及時選出皇位繼承者朱允炆並精心培護,消除皇子間的猜忌,慢慢樹立威望,掃除登基障礙。

    朱元璋一生二十六個兒子,也就是二十六個皇子。朱標去逝的時候,已經是有幾個成年的皇子都分封到了各地,如在皇子之間選擇其他皇位繼承人的話,可說這些皇子都是有可能成為繼承者的。也是因為這樣,朱元璋沒有從他們當中去選擇,而是最終選擇了朱允炆,說白了就是擔心皇子們因為繼承權的問題而引起爭鬥,而皇子已分封,爭鬥難免會使大明王朝不再穩定,這樣也就會使得王朝統治被削弱,如果一不小心,被有心人從中挑撥,那麼甚至是會引起皇子間的征伐,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這樣一來,身為皇孫的朱允炆就是最好的選擇。

  • 20 # 歷史湮滅的足跡

    在古代生活在帝王之家,不見得是一件幸運的事兒,每一個皇帝的上位都會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上演這場戰爭的主角就是這些高高在上的皇子們,然而這也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成王敗寇。

    我們知道朱元璋最開始定的接班人是朱標,朱標是嫡長子,從小就被朱元璋按照繼承人的標準去培養,老師更是儒學名師宋濂。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在朱標去世後,最優秀 能力最強的就是四皇子燕王朱棣了。《永樂實錄》中記載朱棣是馬皇后的第四個兒子,按理說也是嫡子,朱元璋為何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 而不是燕王朱棣呢?

    身份

    其實朱棣並不是馬皇后所生,《永樂實錄》是朱棣繼位之後為了名正言順而修改的。既然是謊言總是有漏洞的,在明史《黃子澄傳》中有記載:“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意思就是燕王和周王是同母兄弟。兩人是同母兄弟的事在《永樂實錄》中也有記載。這本不能說明什麼,但在《太祖成穆孫貴妃傳》中,記載:“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貴妃死後,由於沒有兒子,所以指派周王為貴妃服三年,但關鍵在後面一句:“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也就是說周王是庶出,而燕王與周王是同母兄弟所以也是庶出。

    制度

    朱棣在諸多皇子中算最優秀的,他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明朝對北方的統治,他在北方軍隊中影響力也非常大。

    但漢人執政都推行嫡長子繼承製,按照“父死子繼,立嫡立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朱棣上面還有兩個哥哥秦王和晉王,除了朱允炆是嫡出之外其他皇子皆是庶出。如果直接將皇位傳給朱棣,恐怕秦王和晉王會有不服,會造成叛亂也說不定。

    朱元璋個人喜好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和權威的皇帝,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其他人是干涉不了的。他選朱允炆為接班人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個人主觀意願。

    在朱元璋心裡朱標就是下一個皇帝,他的兒子也就是以後的皇帝,朱元璋用心良苦培養朱標結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希望將希望寄託在他的孫子身上。朱棣能力是很強,但朱元璋覺得朱棣太像自己了 殺戮太重,現在基業已經穩定更需要一個比較寬仁的皇帝,在他心裡朱允炆正是這樣的人。

    然而朱允炆得利於寬仁也失敗於寬仁,最終還是被實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奪得了天下。是非功過自由他人評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2年,女,公辦學校老師,相親無數,硬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感覺對找物件這件事不抱什麼希望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