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Wo柒茹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楊廣出生於公元569年,是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所生的第二個孩子,史書上記載,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可見應該的個長得超好看的才子!楊廣在十三歲時就被封為武衛大將軍,十八歲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楊廣二十歲的時候,就掛帥統領五十萬大軍,去攻打富裕、強盛的陳朝,當時陳朝依據長江天險,可楊廣不慌啊!他統領的軍隊軍紀嚴明,英勇善戰,最後度過長江,一舉攻克陳朝,統一近四百年分裂的中國,實現了大一統。

    楊廣在位期間,重建了東都洛陽,修建的大運河,實現了南北文化經濟的充分交流。在軍事方面他三駕遼東,西巡張掖不僅開拓疆土、安定西疆、還開展貿易、暢通絲路。在國內的人才培養方面,他重視教育、尋求典籍、開創科舉。

    在他的個人文學方面,他留下膾炙人口的《飲馬長城窟行》、《紀遼東二首》、《春江花月夜二首》,楊廣創制新樂府,推動詩歌格律化的成熟,拓展詩歌題材,尤其以邊塞詩歌開拓宏闊激昂的新氣象,啟發盛唐邊塞詩的先聲。他的詩歌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南北詩風的融合,促進了南北詩風的融合發展。在齊梁至初唐這一段由南北詩風向盛唐氣象轉變的歷史上,楊廣的成就是不可忽視的。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這是隋煬帝在這次西巡所做的《飲馬長城窟行》,成為千古名篇。“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後代文人對他詩篇的評價極高。

    隋煬帝楊廣失敗的地方就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修大運河、東都的時候傷民大重,據史書記載,楊廣在修建東都的時候,用了百萬民眾,並且定期一年完成,修建大運河的時候那可是徵民無數了。在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義、叛亂的,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手下李淵的軍隊後來平定叛亂看出。

    最遺憾的是楊廣在宮庭政變中死於鮮卑族的復辟。公元618年楊廣死在宇文家族手中,因為他爹隋文帝楊堅從鮮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裡奪得王位,宇文化及又從楊廣手裡搶回。一代大帝楊廣是被暗殺的。

    隋煬帝被害死後,天下才真正大亂、各路諸侯紛紛割據。後來他的手下的唐國公李淵也是楊廣的表兄弟,打著為楊廣報仇的旗號,剿滅了宇文鮮卑貴族的復辟,並平定了農民起義與戰勝各路諸侯,最後建立唐朝。後來李淵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

    可以說楊廣為唐的發展、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廣為李世民做了嫁衣。而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煬帝卻成了萬惡的昏君。可這是為什麼?因為唐史是唐朝人寫的歷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寫的歷史,真可謂是勝利者書寫一切啊!

  • 2 # 霖霖歷史錄

    歷史上真實的楊廣

    楊廣他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他登上了皇位這一生可謂是順順利利,但是後世之人對於他的評價全是罵名,聽到隋煬帝這個名字,很多男孩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昏庸無道,不顧百姓安危,只顧貪圖享樂等等這些,而且最後還導致了國家的滅亡,而且曾經有著這樣一段傳說,隋煬帝聽說揚州的瓊花特別的美就想要去看一看。

      但是根據當時古代的交通狀況來看,如果走陸地再轉水路來回折騰折磨幾次,應該也要好幾個月,那時候的情況恐怕早已經凋謝了,不僅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光是身體上的來回折騰,就已經是承受不住,所以說隋煬帝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直接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於是乎民間百姓們就開始跟著受苦,我們先不管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是先簡單的說一下。

      開通京杭大運河到底有著哪些好處和壞處?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極大的促進了南北之間的經濟交流,並且直到現在還發揮著重要作用。那麼楊廣真的只是想要去看花才開通的京杭運河嗎?其實不然,在現實中是楊廣從小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好學,而且刻苦用功,還非常的喜歡詩文,甚至做事情也懂得如何去變通。對於國家大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說隋文帝楊堅在眾多的兒子中獨獨就喜歡他一個人。

      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太子楊勇,就是看了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其實並不只是為了看花而已。而且還有一些人說楊廣後宮中有著好幾千的妃子,其實我們也誤會他了,隋煬帝去世之前,只留下來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而且歷史上有哪個皇帝的孩子如此的少,他的妃子真的到達好,幾千的話又怎麼會只有四個孩子,其實隋煬帝楊廣只有這兩位夫人。

      他也並不是好色之徒,在楊廣在位期間,他就曾經把東都遷都到洛陽,而且他還曾經做過很多的舉措,都對於後世有著很大的影響,文采很好的楊廣曾經做過一篇詩歌,一直被人們傳頌到現在,看完這些之後,不知道大家對於楊廣有沒有一個新的認識。其實歷朝歷代書寫的歷史都是勝者為王,而真實還是有待考證的。歷史上真實的楊廣,非但不昏庸,就連妃子也只有兩位。

  • 3 # 天天子了

    對於一個歷史的研究者來說,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能夠稱得上千古一帝的有那麼四個人,分別是:嬴政 劉徹 楊廣 李世民。

    此話一出,應該會有很多人不服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楊廣是一個弒父淫母 陷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頭上長瘡 腳底生濃的貨,對於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我想對大家說的是:1.影視劇屬於藝術加工不可信,那麼以前的史書類書籍應該沒毛病吧,其實不然,我們要帶著理性的思維去看,去聽去看你不可全信,不然,你會是一個沒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2.不可否認的是下令創立進士科,科舉制的誕生,之後歷朝歷代皆延承且完善,不僅僅如此,緩解了社會矛盾和擴大了統治基礎;不可否認的是下令開鑿大運河,就是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如今1000多年過去,依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俗話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4 # 任十三讀史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

    因為隋朝和秦朝都是二世而亡,因此很多演義都把楊廣寫成了和胡亥一樣的昏君。只是他被描寫的更加殘暴和聰明,因為胡亥基本是個傻子。

    但實際上的楊廣真是這樣的嗎?真實的答案當然不是。

    楊廣對於中國的歷史貢獻是非常顯著的。最有名的就是修建了京杭大運河。這條在中國水利史上最為著名的運河,把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有機的聯絡在一起。京杭大運河的很多河段,到今天依然能夠通航,這可以說是千秋功業。

    另外楊廣在位時,發動了針對高句麗的戰爭。儘管結果是非常的悲慘,大敗而歸。幾十萬隋軍將士的屍骨被高句麗人築成了“白骨京觀”。但是作為當時中原政權迫在眉睫的敵人,這個戰爭是無法避免的。

    等到李淵建立了唐朝,和高句麗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歇,一直到了他的孫子唐高宗李治的時候,才取得了對高句麗壓倒性的勝利。時間跨度是非常大的。唐軍著名將領薛仁貴就是征討高句麗的主將。

    很多演義都把修運河和徵高句麗當成楊廣的罪過,這是很失偏頗的。

    楊廣之所以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他對世家大族的鎮壓。兩晉南北朝以來,天下形成了許多實力強大的世家,如清河崔氏,山東盧氏等等,他們把控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進而也就把控了天下人進階朝廷的梯子。天子經常會被他們聯起手來掣肘,有利於百姓但不利於世家的政令難以推行。

    楊廣是個急性子,他即位後就開始對世家的問題進行處理。他發明了科舉制度,旨在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受到教育,從而擺脫世家對朝廷官員系統的控制。於是世家和楊廣之間成了生死矛盾,無法調和。最終,隋煬帝被趕下臺,身首異處。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依然在進行著與世家的鬥爭。所以公允的說,楊廣作為皇帝,肯定有很多槽點,但是功績同樣是不可抹殺的。

  • 5 #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首先,楊廣絕對是文武全才。楊廣的文化素養問題,毫無疑問,在一票文盲半文盲皇帝交流圈裡,應該能名列前茅。楊廣的武功,不能因為三爭高麗失敗而否定他做為九十六路大軍總管滅南陳的功績。要知道,李世民徵高麗也是無功而返,李治平高麗也是因為高麗內亂才得手的。所謂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楊廣徵東,三條都不佔,所以非但失敗,也因此亡國。

    後世人對於楊廣的評價,無外乎驕奢亡國,昏憒無能。驕奢是一定的,昏憒卻不見得。歷來帝王巡狩,都是名符其實的燒錢操作。做為喜歡得瑟的楊廣,更是出類拔萃,不過他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亡國之君,這些操作會成為他將來被口誅筆伐的斑斑鐵證。成語罄竹難書是他的獎章上最亮的那顆星,要知道,相隔不到七十年,也有位得到優質檄文的君主,不過這位主子比他命好,沒失敗,所以那個檄文也就成了廢紙,不但沒給女皇帶來傷害,還成了她惜才愛才的神助攻。對於前期的積極進取,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後來他在揚州的坐以待斃。

    拜《隋唐演義》所賜,楊廣弒父淫母的形象永久的釘在了恥辱架上。非但野史,正史也這樣記載。撩開歷史嬌羞的面紗,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從一個女人身上找點線索吧。楊廣除了一個他害死的大哥外,還有個大姐,北周宣帝天元皇后,靜帝皇太后,大隋樂平公主楊麗華。楊麗華因為父親篡國,對父母一直都是不滿意的,但對楊廣卻似乎沒有多大成見。楊麗華只有一個親生女兒——宇文娥英,下嫁李氏。做為前朝餘孽,似乎哪個皇帝都不會手下留情,哪怕是骨肉至親。宇文娥英說好聽了,有她媽保護她,說難聽點,她媽都不知道讓誰保護呢,怎麼保護她?她能免死,一來是因為是女兒身,二來是因為楊堅有愧於楊麗華。由於楊麗華的堅持,她的丈夫很年輕就是柱國。這一招雖然可以保障了她的富貴,也為她們後來被殺埋下伏筆。當然,這些都在楊麗華死了以後才呈現出來。想想,楊廣可以顧及姐姐的感受,應該不算是泯滅人性的極品,只能算半成品,這一點,後來的李治和武則天做的比較絕,無論姑姑姐姐妹妹只要沾上一點和權力鬥爭有關係的,統統去死。成王財寇,何況李世民一向有漂白自己抹黑別人的習慣,隋史的真實性可想而知。

    無論楊廣和宣華夫人究竟怎樣,他對結髮妻子蕭氏,還是敬重有加的。蕭氏的兒子太子楊昭是楊廣最愛的孩子。做為丈夫,能愛老婆愛孩子,應該說這個男人還不算不靠譜。

    對了,據說楊廣還是美男子呢!

  • 6 # 來世笑笑生

    歷史都是勝利者為了維護自己合理位置編寫的,從楊廣開大運河造福後世,堅持打高麗遏制高麗強大,以及他只有一個皇后,也很少子女來看和歷史上的荒淫無能不相符,只看他的成就個人感覺算千古一帝,可惜

  • 7 # 將xin比心

    人們都認為楊廣和秦二世胡亥一樣,是最壞的皇帝。其實,楊廣時期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起作用,這是他的功績,應該肯定。既然對於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完全地否定,那麼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也應該給予肯定。總之,楊廣應該是個譭譽參半的皇帝,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父親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除了王位外,還讓楊廣做幷州(治所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的總管。 楊堅之所以要讓很小的兒子擔任幷州總管,拱衛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沒有親近的重臣輔佐,而被自己滅掉的教訓。為了讓兒子得到鍛鍊,真正能在以後勝任,楊堅讓很有才幹的大臣王韶擔任楊廣的輔臣。王韶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對楊廣盡心盡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長城時,楊廣便趁機造園林,結果等王韶回來後立即勸止了楊廣。 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但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滅掉陳後,楊廣進封太尉之職。 此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從這點來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戰功,都是透過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過李世民比楊廣的政績突出一些,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的人們就對李世民稱譽多一些,對楊廣貶低的多一些。另則,強盛的唐朝對亡國之君楊廣竭力譭譽也在所難免。所有這些都要從歷史背景加以分析,而不應被野史、傳說所左右。深信隨著人們認識不斷提高和對歷史背景深入瞭解,對楊廣的評價必將越來越公正!

  • 8 # 高考志願規劃師

    荒淫且好好大喜功,奢華無度,這是現代很多人對楊廣的評價。楊廣在地下發聲:好難過,好傷心,好悲哀,我不是這樣的,我只是想幹事太心急了心了點。

    諡號是對一個皇帝一生功過的總結。《諡法》有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煬”這麼惡的諡號,歷史的皇帝基本沒有,楊廣被諡煬皇帝,稱:隋煬帝!

    這個諡號是後來的李唐王朝給的。

    現代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涉及楊廣,他總是一個沉迷女色、殘暴荒淫的昏君。太冤枉楊廣了,他不是一無是處的昏君和暴君。相反,他的功績,相比很多明君,其實大很多,對後世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非常長久,後人受益匪淺。

    第一,楊廣可是一個少年勇將,多謀且善戰。他率領大軍南下,滅掉了南陳。當時大隋朝廷中普遍認為長江天塹無法逾越,滅陳朝是比較困難的事,但楊廣不這麼認為,在他大力建議下,楊堅派他指揮40萬大軍,軍紀嚴明、英勇殺敵,兵不血刃,一舉消滅陳朝。完成了天下一統大業,而後他為拉攏江南學子,親自學習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為妻,重用學子整理典籍。使得中國結束幾百年來的紛爭局面,文化上也得一統一。

    第二,楊廣開鑿大運河,萬世受益。為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他命人先後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連結貫通,連成了大運河。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的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運輸方便了,帶動經濟發展,更是日日增進。

    其三,楊廣開創了科舉制度,這是人類文明歷史上,意義非凡的重大進步。他這一措舉,至今仍在襲用。功在後世,利在千秋。自隋朝後,中國寒門學子得以參政建言,一步登天,他功不可沒。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

    評論隋煬帝楊廣,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他建功立業的熱情太澎湃了,以致於勞民傷財,讓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繁華盛世怎麼能一蹶而就呢?得民心者得天下,楊廣給自己的年號叫大業,可見他建功立業多麼心急,歸根結底隋煬帝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可謂千古一帝,因為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建樹最多的皇帝之一。看人不能一葉蔽目。對一個人的評價要客觀,不能光看反面還得多看正面。多看別人的長處,少用別人的短處去打擊、攻擊一個人,是為妥當。

    這是楊廣寫的詩《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9 # 梁師易友

    楊廣,本名楊英,乳名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即位於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於大業十四年(618)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在他死後,隋恭帝楊侑追諡他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諡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諡為閔皇帝。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來自唐高祖李淵的追諡,即“煬”。 “煬”這一諡號,對於楊廣並不是含有崇敬之意的,相反是有鞭撻的意味的。“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也就是說,在李淵看來,隋煬帝是一個勞民傷財、眾叛親離、窮奢極欲、性情暴虐的皇帝。那麼楊廣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位帝王呢?為什麼會得到“隋煬帝”這一諡號呢?首先,江都地理位置優越。江都一般被認為在揚州內,處在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大運河的流經地。當時運河上可以說是商船絡繹不絕。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帶來的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隋唐時期有說法“揚一益二”,是說揚州的富足排天下第一,由此可見江都真的是富得流油。同時,江都是江南水鄉,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鐘情之地,所以楊廣喜愛也不奇怪。其二,以江都為中心的江南是隋煬帝楊廣長期經營的勢力範圍,隋煬帝在繼位前曾以晉王的身份統轄江都長達10年的時光,江都也是他事業的出發點,政治上走向成功的起點,他對江都有著很深的感情。楊廣在開皇二十年(600),成功取代兄長楊勇成為皇太子,能讓楊堅廢太子,這其中必然少不了一番算計。楊廣制定了兩套方案:一是利用各種政治手段,再私下結黨,收買人心,最後讓楊堅對他的信任日漸加深,從而名正言順的取代楊勇,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二就是要以江都為核心,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擁兵自重,待到合適的時機,一舉攻入都城,逼宮奪取皇位。隋煬帝在江都期間,發展了強大的力量,有著深厚的根基,這裡有願意為他肝腦塗地的下屬,有能完全由他支配的資金,有一套完整的政治體系。其三,他在北方缺乏勢力基礎。西京長安,地位雖然顯赫,號稱國都,但隋煬帝在位的十四年裡,卻只在那裡待過短短的數月,至於他傾力營建,新都城的所在地東都洛陽,林林總總算在一起也只不過待了四年。停留時間不長就意味著發展出的勢力範圍小而且根基淺,這對一個帝王是很不利的。他在兩京中基本沒什麼勢力基礎,帝王的威儀與命令的執行力也大大折扣。一方面是自己勢力紮根、並長期生活,有著深厚感情的南方;一方面是自己勢力薄弱,並不熟悉的北方,隋煬帝會怎麼選,自是不言而喻。最後,是來自隋文帝楊堅的遺留問題。隋文帝借關隴集團發家,不可否認的是,在隋朝建國的過程中,關隴集團功不可沒,但在全國統一後,政權卻還是由他們把持,這就是對皇權最大的威脅。而且作為北方的勢力集團,他們非常排斥最後被征服的南方地區計程車族,甚至還有人認為南方人是吳國遺民。但不巧的是隋煬帝在長期離京後,最長停駐的地方是以江都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更為信任的是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著他的舊臣。何況關隴集團內部構成複雜,派系林立,不光有支援他本人的,還有支援他過去的競爭對手即前太子楊勇的,以及不少權勢滔天卻有恃無恐的權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作為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帝王,怎麼能容忍這些威脅時時刻刻在身邊?所以,在楊廣即位後,與關隴集團離心離德,而對江南士人的倚重越來越強。綜上三點,楊廣選擇了江都,想要一步步將江都打造成整個大隋王朝的中心,發展真正從屬於自己的軍隊,營造自己的政治脈系。楊廣倚重江都並不是單純為了享樂,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他想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大隋王朝,但是由於本人急功近利的性格,不能體察民情,導致百姓怨聲載道。君舟民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楊廣在紛紛舉起的起義大旗下死在江都,也有了“煬”這一併不光彩的諡號。

  • 10 # 奧小捷讀歷史

    處心積慮弒父登基

    隋煬帝楊廣出生於權貴世家。他的爺爺楊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時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他的外公獨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地位更加顯赫。他爺爺去世以後,他的父親楊堅襲爵隨國公。後來,楊堅的女兒、楊廣的大姐嫁給了周宣帝宇文贇為皇后,周宣帝在為一年就傳位給太子宇文闡,即周靜帝。北周大象元年,太上皇駕崩,倖臣鄭譯、劉昉為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假傳遺詔,命楊堅入朝,掌握軍政大權。此後,楊堅打擊北周宗室,平定地方叛亂,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於北周大定元年二月稱帝,建大隋朝,此時,年僅13歲的楊廣被封為晉王。

    楊廣自小看多了爭權奪利的殘酷與血腥,看到父親成為皇帝后,掌握大權,擁有財富,他深深的感到這才是政治勝利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滅陳以後,楊廣駐守揚州10年,這段人生經歷,他得到了歷練,增長了政治經驗。在做太子期間,楊廣小心謹慎,得到隋文帝的信任,大臣們也誇他任孝、有治國之才。隋文帝直到臨死前,才看到了楊廣的真實面目。仁壽四年,隋文帝病重,楊素等大臣與太子楊廣侍駕。此時,楊廣與楊素商量文帝的後事,而楊素給太子的回信卻錯誤地送到文帝手中。老皇帝這時候看透楊廣的不擇手段跟處心積慮,於是命人傳廢太子楊勇前來。楊廣隨即與楊素密謀,楊素假傳聖旨,將知情的大臣逮捕入獄,更換皇宮宿衛。歷史上對於楊廣是否弒殺了隋煬帝是有爭議的,假設這件事是真實的,那麼權力跟親情相比較,楊廣本人更加看重權力,為實現夢想,他不惜清除一切阻礙,不惜向父親痛下殺手。

    自欺欺人炫耀國力

    公元605年,隋煬帝改年號為“大業”,隋文帝為楊廣留下了大量的財富、眾多的人口,這些為楊廣的“大國夢”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援。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繼位不久後,首先宴請突厥、西域諸國的首領來東都洛陽歡度新年,甚至不惜揮灑重金向來朝者炫耀國勢。隨後大業五年,隋煬帝親率大隊人馬進行西巡,西巡最重要的活動還是以武力破事長期在西北地區稱雄的吐谷渾政權歸降隋朝。正如《資治通鑑》記載:大業六年(610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西域各國使臣雲集洛陽,隋煬帝派人在洛陽城端門街搭設規模宏大的百臺戲場,參與演奏樂器的樂工多達一萬八千人,樂曲聲響徹天宇,數十里外依稀可以聽到。可以看出,過度的炫耀,給大隋政權的只有一天天的衰落和人民政權的日益不滿。

    大擺排場南下北上

    為了便利南北交通,也便於南下揚州迅遊,隋煬帝於大業元年下令河南、河北各郡百萬人修建通濟渠,據史料記載通濟渠僅170多天就竣工了。同年8月,隋煬帝組建了規模宏大的船隊開始南巡,想象一下數千艘不同用途的大小船隻裝載各種物資隨性,在船隊的最後是數千艘兵船負責安全保衛。陸地上,幾萬名縴夫、騎兵一路相隨,極度的滿足了隋煬帝的個人權欲。

    隋煬帝還多次北巡邊疆,特別是突厥地區。甚至在北巡途中,隋煬帝乘坐了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觀風行殿,住在“行城”裡面。其實,觀風行殿就是一座巨大的車,車子的底部有許多大輪子,上面用模板做地面,而在上面修建宮殿。這車的執行主要靠人力,隋煬帝的舒適是建立在大量人力為其服務的基礎上的。

    迷信武力兵敗遼東

    隋煬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夢想大隋政權能夠得到海內各國的擁戴與臣服,自己能夠成為萬國之主,對於不歸附的政權,他決不會手軟,三次出兵高麗就是一個例子。三徵高麗雖然取得了勝利,同時也使得隋國國勢衰敗,等待隋煬帝的不是舉國歡慶,而是大規模的歲末農民起義。

    縱觀隋煬帝的一生,他有野心有抱負,但是過於理想,縱然他開鑿了舉世聞名、澤被後世的京杭大運河,但同時他留給人民的傷痛也是不可挽回的。隋朝的滅亡為後來的唐朝盛世的到來也做了必要的準備,所以歷史總是在偶然性與必然性中不斷前行。

  • 11 # 陶蜀山翁

    從歷史程序的角度來看,隋煬帝楊光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在位期間開疆闢土、修建京杭大運河、改革官制開創科考、尊儒重道弘揚聖學,為大唐盛世打下了根基。

    可惜急於求成,好大喜功,最後民不聊生,所有宏大抱負被民意擊碎。加上自兩晉以來,門閥興旺,各政治軍事集團勢力鼎盛,中央政權尚未完成真正的權威統治,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奮起,最終為中華文明留下了居多遺產,也留下千古一“煬”。

  • 12 # 老沈講史

    隋煬帝的這些政策沒有錯,錯的是他太急功近利了,在短短十幾年裡同時開展五項偉業,這遠遠超出了隋朝百姓的承受能力,以至於隋末盜賊蜂起,十人九盜,遍地起義。這些大事,如果花個30年、50年去做,那肯定是利大於弊,天下稱頌,但只可惜有著致命人格缺陷的楊廣無法控制住自己的異想天開和虛榮心。

    但是他急於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這才使得原本利在千秋的好事變成了亡國滅種的導火索。楊廣到底有多虛榮呢,從幾件事例我們就能看出來,如果說修建大運河還可以說利國利民,但是他為了自己的面子大建用於遊玩的龍舟艦隊就是勞民傷財了,據史料記載,楊廣的龍舟艦隊至少有五千之多,楊廣乘坐的龍舟更是巨大無比,足以堵塞江面,就算是隋朝全部的水師,恐怕都沒楊廣的龍舟多。

    再比如楊廣的通西域,與西域聯結、互通有無本是好事,但是他為了顯示自己的慷慨,居然下令所有外國人在隋朝吃飯一律免費;另外楊廣為了顯示排場,還大肆搜刮民間的綢緞,將皇宮內掛滿了金銀綢緞,以讓外國人開開眼界。但外國人也不傻,當即就問:中國號稱富庶,皇宮裡的樹都纏滿了綢緞,可為什麼路上還有很多挨餓受凍的人呢?隋人不能答。可見,楊廣完全沒有考慮黎民疾苦,在乎的只是自己的虛榮,為此老百姓餓死多少都不在乎。

    再比如徵高句麗,明明十萬人就能搞定的事(唐朝兩次征伐高句麗都10萬人左右),偏偏要動員百萬人征伐,使得後勤遭受巨大壓力,冬天以來,後勤斷絕,導致隋軍大批餓死凍死,三次征伐高句麗,徵一次國內一批人起義,最後直接把隋朝搞完了。更可氣的一點是,楊廣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容,居然下令一旦高句麗人宣佈投降,隋軍就要立即停止進攻,出城以迎接投降,結果高句麗人知道後,多次假投降,使得隋軍辛苦拼殺的結果付諸東流,搞得隋軍士氣大跌。

    從這幾個事例可以看出,楊廣這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根本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可謂是極其的好大喜功和極其的虛榮,這樣的人,只會考慮自己的名譽,是斷不會考慮其他人的,在短短十五年裡同時開始大運河、建洛陽、徵高句麗、北巡突厥、江都遊玩、通西域這麼多大事,百姓怎能承受?再加上楊廣本人的虛榮,總是濫發錢財,使得百姓更加痛苦。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楊廣的功業背後,是成千上萬百姓的屍骨,以至於楊廣在臨死前也向叛軍承認自己對不起老百姓,不管楊廣多麼天才,多麼具有戰略眼光,他這種以一人之私為天下之大公的行為都不值得任何同情,人類是群居動物,楊廣這種連基本同理心都沒有的人不配成為一個明君。

    對於楊廣的評價,應該介於秦二世和他父親楊堅之間,基本上功過相抵,他不過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產生的一個慣於意淫和幻想的偏執天才罷了。

  • 13 # 兜兜影視廳

    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著書寫的,隋煬帝雖然不是意義上的好君王,但並非像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荒淫無度暴虐成性。所以說隋煬帝是被史官狠狠的黑了一筆。

    首先,咱們先說說繼位這件事,首先,楊勇和楊廣都是獨孤皇后親生的,獨孤皇后是一位通達書史,有這良好的政治素養的一個人,這樣一個人怎麼會不知道廢長立幼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陷害自己親兒子這件事寫的有點過了。實際上,可以說是當時的太子楊勇自己把這個太子的位置給作沒的,再加上楊廣本身在眾多皇子裡面的才智比較突出,屢立戰功,禮賢下士,詩詞方面也頗有造詣,不管是不是裝的,但他至少表現除了一個帝王該有的素養。

    楊廣知道他的父皇和獨孤皇后一向是很節儉的,因此他自己的每次車馬隨從都很簡單,他寢宮裡樂器都落滿了灰塵,這就和只知道花天酒地的楊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獨孤皇后崇尚一夫一妻制,和楊堅夫妻恩愛舉案齊眉,楊廣似乎是深得父親的真傳,對自己的正牌妻子也是相當的寵敬,至於楊勇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太子妃當一回事。

    還有就是楊廣的戰功這點是沒辦法黑的,如果前面那些你說他是裝出來的,那能夠隱忍那麼久也是很了不起的。再說,咱們從小到大的歷史書上些的楊廣荒淫無度,但楊廣對蕭皇后的愛護和尊重也不是假的。

    接下來咱們說一說楊廣的好大喜功、勞頓人民,這事確實是事實,這也是導致農民起義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楊廣剛剛懂得“與民休息”的重要性的時候起義已經嗎,沒有辦法鎮壓了。說白了隋朝的滅亡來自他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外擴張的野心,

  • 14 # 燃木fire

    楊廣生於大興,在位14年(604年——618年)。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眾說芸芸。這個我們先不管,我們先看看他都做了哪些事。

    一、統一全國

    在其未繼大統之前,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結束了中國上百年的的戰亂時代,還對戰亂中的百姓加以安撫。剛出場來了個大一統簡直是明君的標誌,以致當時“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二、修建大運河

    然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隋唐大運河了,因當時楊廣修建東都,遷都洛陽。所以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費時六年全線貫通,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更好的加強了對全國的控制,也為運輸帶來了便利,為之後北征高句麗糧草運輸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立科舉制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由隋文帝楊堅創立,隋煬帝時期正式設定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沿用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在此之前魏晉時代採用九品中正制,這樣使的出身卑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士沒有擔任高官的機會,從此科舉制徹底改變了這種弊端。

    四、三徵高句麗

    三徵高句麗是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在這三次征戰中隋文帝均御駕親征。但由於指揮失當,輕敵大意,以及國內發生農民起義,致使三徵高句麗以失敗告終。然而,高句麗在這幾場大戰中也元氣大傷,失去了成為東北亞霸主的最好機會。

    以上可以看出隋煬帝在位14年間,多項國策都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表現在他對於自身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上。事實上,正是因為隋煬帝盲目追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業績致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國力日漸衰落。直接導致了大隋王朝的滅亡。可以說隋煬帝是暴君但不昏,無德但有功。

  • 15 # 蒙大師伯

    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楊廣都被冠以昏君之名。比如:《隋唐英雄》、《隋唐演義》等等,對歷史上的真實楊廣嚴重詆譭。可能是為了收視率或者票房,博取觀眾的眼球,特地的將楊廣塑造成一個偽君子。在登基之前,作為晉王還是太子,都以勤儉、愛惜百姓塑造自己。登基稱帝之後,便一改作風。弒父殺兄淫嫂,而且還收納母妃。還有一句著名的名言: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無不可。

  • 16 # 影視職員

    隋煬帝(569—618年),名楊廣,楊堅次子。581年封晉王。588年十月,為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後,晉為太尉。他平時偽裝仁孝儉樸,博得文帝歡心。600年,立為太子。604年七月,文帝死(相傳為楊廣所害),楊廣即位,殺死兄長楊勇。即位以後,他下令開通大運河,還設進士科,促成科舉制的形成。隋煬帝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國力富強,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他在位時,幾乎年年徵發繁重的徭役,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的勞動人民不下1000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他年年遠出巡遊,三遊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遊,大造離宮,從行的人幾十萬,騷擾地方百姓,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他三次發兵進攻高麗。隋煬帝的暴政,終於激起全國範圍的農民大起義。為了躲避起義烈火,他第三次遊江都。勸阻南下的人,都被殺死。到了江都,他還讓地方官去民間挑選美女,充實後宮,仍然整日花天酒地。他預感到末日臨近,就對蕭皇后說:“好頭顱,誰當斫(zhuó,斧砍)之!”618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率軍士發動兵變,衝入江都宮中,用綢巾將他縊死。

    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客觀上對南北經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三次派人去流求(今臺灣),又派人去西域,加強了內地同邊境的聯絡;設進士科,促成科舉制的形成。隋煬帝的暴政,無休止的兵役和徭役,農民背井離鄉,大量田地荒蕪,社會生產嚴重破壞,隋末農民起義爆發,隋亡、兩者比較,隋煬帝是一個罪大於功的暴君。

    楊廣即位後,也做了一些收買人心的事,把政治體制也做了些改革,多少也取得一點政績。

    功績較大的是建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主要是進士科的建立,這為選拔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第二是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將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錯誤,法律的嚴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煬帝將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取消,或者是減輕處罰程度。但這也僅是表面文章,是沽名釣譽。在隋煬帝統治晚期,他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殘忍了許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專斷性很強。

    第三是興辦學校,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楊廣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儲存我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隋煬帝在位期間搞了一些大的工程,主要是修建東都洛陽,以及開鑿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 此外他還組織修建洛陽城的工程。

    隋煬帝歷來以殘暴著稱,其實他也很有文才,不過才能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為他鄙視文人所依賴的條件。他如果看出來誰的奏章是在指他的過錯,是在進諫,他肯定要想方設法地打擊報復,因為說話內容刺激了隋煬帝而被賜自盡的大臣有很多。在三次征伐高麗結束後,太史令庾質因為勸諫他不要到洛陽巡遊,說應該讓百姓有個喘息的機會,結果被他殺死。時間一長,大臣們就沒有敢於進諫的了。這就為小人的橫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隋朝末年,隋煬帝親眼看著自己的江山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一潰千里,無法挽救。各地的將領也有很多割據稱帝的,從太原起兵的李淵也意圖自立為皇帝。但他明知道日子不多了,還沒有忘記和嬪妃們尋歡作樂,醉生夢死。他甚至還對蕭皇后說:“那麼多的人想把我趕下去,代替我來做皇帝。我就是被趕下去了,也能做個長城公,你也能做第二個沈後(就是南朝陳的末代皇帝陳叔寶的皇后沈氏),咱們還是喝酒吧,何必自尋煩惱。”

    公元618年,即隋煬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從的衛士們推舉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領,發動了兵變,隋煬帝最後被勒死,時年五十歲。後來的諡號是“煬帝”,是評價最低最壞的一種。隋文帝楊堅原來奪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後自己的兒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殺,歷史在這轉了一個小圓圈。不過帝位沒有再傳回去,而是到了李姓那一邊,歷史演進到了唐朝。

  • 17 # 歸零心態10

    楊廣是個蠻有才華和能力的,楊廣十八歲帶興滅陳非常成功,而且政治能力非常有手腕。如果不是好大喜功楊廣是個非常優秀的君王

  • 18 # 稷山第一快訊

    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著書寫的,隋煬帝雖然不是意義上的好君王,但並非像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荒淫無度暴虐成性。所以說隋煬帝是被史官狠狠的黑了一筆。

    首先,咱們先說說繼位這件事,首先,楊勇和楊廣都是獨孤皇后親生的,獨孤皇后是一位通達書史,有這良好的政治素養的一個人,這樣一個人怎麼會不知道廢長立幼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陷害自己親兒子這件事寫的有點過了。實際上,可以說是當時的太子楊勇自己把這個太子的位置給作沒的,再加上楊廣本身在眾多皇子裡面的才智比較突出,屢立戰功,禮賢下士,詩詞方面也頗有造詣,不管是不是裝的,但他至少表現除了一個帝王該有的素養。

    楊廣知道他的父皇和獨孤皇后一向是很節儉的,因此他自己的每次車馬隨從都很簡單,他寢宮裡樂器都落滿了灰塵,這就和只知道花天酒地的楊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獨孤皇后崇尚一夫一妻制,和楊堅夫妻恩愛舉案齊眉,楊廣似乎是深得父親的真傳,對自己的正牌妻子也是相當的寵敬,至於楊勇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太子妃當一回事。

    還有就是楊廣的戰功這點是沒辦法黑的,如果前面那些你說他是裝出來的,那能夠隱忍那麼久也是很了不起的。再說,咱們從小到大的歷史書上些的楊廣荒淫無度,但楊廣對蕭皇后的愛護和尊重也不是假的。

    接下來咱們說一說楊廣的好大喜功、勞頓人民,這事確實是事實,這也是導致農民起義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楊廣剛剛懂得“與民休息”的重要性的時候起義已經嗎,沒有辦法鎮壓了。說白了隋朝的滅亡來自他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外擴張的野心,

  • 19 # 吳建彬

    一個外國人對楊廣的評價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是丹尼斯・克利斯平・崔瑞德的簡稱,文名杜希德,1925年9月23日生於倫敦,最初研究地質和地理學,《劍橋中國史》主編,發起人,2006年逝世。

    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對這個歷史上稱為隋煬帝的人的性格刻劃是非常困難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覺外,人們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說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竄改的歷史和傳奇後面,對此人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的瞭解。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從下面建設東都和完成運河體系這一節可以看出,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這種人的特點可用以下的語言來表達:“的確,自欺欺人也許是一個規律,因為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個人的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關於他(楊廣)對三個年長資深的批評者採取的粗暴行動並在607年將他們殺害之事,我認為並無誇大;而這一年正是頒佈刑罰較輕的新律之時。這些嚴酷的措施預示著以後幾年不幸地加劇的暴虐行動方式的來臨。即使我們姑且假定處決先皇的三個主要政治家的指控有一定的根據,609年年邁的薛道衡因含蓄地批評時局而被蓄意判處死罪之事,也肯定使煬帝的執政由此進入了更黑暗的第二階段。“儒家修史者對煬帝道義上的評價的確是苛刻的,因為他們把他描寫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間傳說、戲劇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觀眾的隨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個無節制地使用權力、有豪華宮殿和享有無限聲色之樂的世界中,只能產生這種感情上的共鳴。在中國的帝王中,他決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但是他希望歷史會肯定他的執政以及他追求豪華壯觀的慾望,這就使他的判斷力不能發揮出來。那種驕奢淫逸的作風只能使阿諛奉承之輩得勢,而他周圍確有這樣一批人,這對他是致命的。遠征高麗——這種企圖的目的我相信是合理的,即使是傳統的——隨著每次失敗,卻使他越來越著迷,而著迷對於擁有最高權力的專制君主及其統治的人民來說往往是致命的。”

  • 20 # 小島知風

    不為了洗白楊廣也不為了抹黑楊廣,客觀的來說歷史上真實的楊廣絕對算不上昏君,但是隋朝確實是因為他而亡國。楊廣在帝王之中算是比較有能力,有雄心壯志的皇帝。

    但是楊廣的雄心壯志有點太大了,他太急於求成,好大喜功,最終欲速則不達,反而落的亡國之下場。

    隋朝之亡完全可以歸結於楊廣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濫用民力所導致,這也是楊廣亡國的根本原因。

    楊廣在位十三年,他為政的很多舉措其實都是有利於我們後世子孫,但是他也因為這些政策方針而亡國。下面分析一下楊廣主要導致其亡國的施政方針。

    一、大力推行科舉制

    楊廣在繼位之後一直大力推行隋文帝發明的科舉制,要知道在科舉制之前,中國政治一直是察舉制,為官者多為豪門士族,但是楊廣大力推行科舉制就不再需要看家族名望做官了,而是儘可能公平平等的去選拔人才,那這樣一來就觸犯到了豪門士族的利益。

    所以久而久之豪門士族對楊廣勢必產生怨憤,豪門士族階層在王薄起義之初也已經起兵反抗楊廣了,以隋朝開國功臣楊素之子楊玄感為首的豪門士族階層趁楊廣東征高麗時起兵造反,後來被鎮壓下去,但是從這也可以看出豪門士族對於楊廣的統治還是比較有怨憤的。

    二、征討四方

    楊廣為人可以說是雄心壯志好大喜功,他十分喜好武功,所以在他繼位之後,隋朝四處征戰,徵吐谷渾、徵契丹、徵琉球以及三徵高麗,勞民傷財。

    打仗勢必要徵集士兵,還需要耗費錢糧,雖然隋文帝留給楊廣的是一個非常富庶的政府,但是架不住楊廣好戰啊。

    三、四處巡遊

    最初就說過楊廣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那麼這樣的人肯定會非常喜好炫耀自己的功績,在古代帝王中如何炫耀自己功績呢?那就是巡視四方,告知天下皇帝如何英偉。

    所以楊廣登基後幾乎沒在都城長安怎麼待過,要麼打仗要麼就是四處巡視向天下炫耀自己的功績,但是皇帝巡視天下可不是老百姓出去旅遊,那是最為勞民傷財的活動,需要四處修建宮殿,需要大批錢財建造宮殿,需要徵集各方民夫建築宮殿,所以這種行為肯定會加深民怨。

    四、開鑿大運河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皮日休的這首詩形容的很貼切,壓垮隋朝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這條大運河。雖然它壓垮了隋朝,但是我們後世子孫無不享受這大運河為我們帶來的交通便利,南北溝通更加融洽。

    開鑿大運河是一項非常宏偉的專案,自古以來凡是能把水路修治好的都算是被後世傳頌的聖君,比如大禹治水,始皇修都江堰等等,楊廣也是想效仿秦始皇。

    開鑿大運河確實是非常宏偉且有利於後世子孫的好事情,但是大運河不是一代人就能修通的,需要數代人的努力而完成,楊廣卻急於在有生之年開通大運河,所以他不停的加大錢糧投入,加大徵調民伕力度。

    結果就是四處征戰需要民力,四處巡遊需要民力,開鑿大運河還需要更多的民力,那一下子民怨就沸騰了,參加這些對老百姓來說都是意味著九死一生的事情,所以與其被皇帝累死或戰死,那不如殊死一搏反抗皇帝。

    就這樣豪門士族對皇帝有怨憤,底層窮苦百姓也對皇帝有怨憤,於是去看隋朝歷史就會發現自大業中後期,貴族起兵造反,農民起義越來越頻繁,最終釀成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為什麼要叫做大起義,因為隋末農民起義據史書官方有記載的就有大大小小100多支起義軍,這裡麵包含了地方豪門貴族起兵造反,也包含了底層窮苦農民起義造反,這只是官方記載,還有很多小股義軍或流寇,那真是天下大亂,義軍不計其數。

    歷史上真實的楊廣

    楊廣這些為政舉措其實從後世角度來看都是非常不錯的政策,利國利民的決定,但是他具體辦下去的時候辦錯了,因為楊廣太著急,太急於求成,這些政策都是需要歷經數代人才能完成的舉措,他妄圖在有生之年全部實現,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科舉制一直到武則天時代才逐漸完善,到了唐玄宗年間才真正大成發揮出它的意義;高麗歷經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不停的征討,才徹底征服高麗;大運河則用了唐朝歷代皇帝心血去疏通開鑿。

    楊廣其實和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像,他和李世民都喜好武功,都是以次子身份依靠軍功而獲得權力,之後都是靠剷除太子才獲得了皇帝之位,只是兩人在中間所使用的手段略有不同,但兩人的際遇和雄心壯志是大同小異。

    李世民為什麼給後世留下了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在繼位以後正是充分認識到了他和他的表叔楊廣之間的相似之處,所以處處以楊廣為鏡,吸取楊廣的不足和教訓,所以李世民成為了千古一帝有道明君。

    楊廣如果能像李世民那麼善於自省及時的自我反省自我修正,那麼以他的所作所為,他不失成為一代明君的可能。

    雖然隋朝亡於大運河,但是大運河絕對是讓後世子孫都受益,楊廣與李世民所差者,只是楊廣所作所為是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看《西遊記》最瞧不上八戒,為何現在最想活成八戒?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