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羊腿子

    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雖然漢民族的宗室繼承傳統中有著“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的傳統,但在滿洲入住中原後建立的清朝卻完全沒有按照這個傳統來進行,“廢長立幼”在清代激烈的皇太子爭奪戰中更是家常。皇太子之爭不僅僅是一個名位,一場關乎皇權花落誰家的角逐,更是諸皇子之間鬥智鬥勇,各位朝臣之間勾心鬥角的戰場。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十二位皇帝中有十一位都不是嫡長子繼位。只有一位是嫡長子繼位,可以說他是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這位就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綿寧。

    道光帝在位時期並無卓越的功績,還讓鴉片在國內肆虐,也讓英國列強敲開了我們的大門。然而這位皇帝繼位,並不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襄助。

    當道光帝還是皇子時期,當時正值嘉慶帝在位。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作亂,一路殺到紫禁城內,直指嘉慶皇帝的寶座。當時嘉慶皇帝並不在宮中,宮中只有皇子和妃嬪。當聽到宮外喊殺聲震天時,大多數皇子和妃嬪都驚慌失措。這時,做為皇子的綿寧卻能冷靜應對,攜帶上火槍,率領一隊太監直面入侵的敵人。在射殺了幾名天理教教徒後,官兵們氣勢大漲,在援軍的支援下一鼓作氣誅殺了天理教叛亂教眾。經過這次事件,不僅是嘉慶皇帝,朝中文武大臣都認為綿寧處變不驚,頗有天子風範,於是嘉慶則有了裡綿寧為皇太子的想法,之後綿寧改名為“旻寧”,這就是未來的道光皇帝。

  • 2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皇帝唯一是嫡長子繼位的只有道光帝,本道光帝是嘉慶帝次子,因嘉慶帝嫡長子早年夭折所以道光帝是唯一繼承人

    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入關以前並不遵循漢族的傳統禮法,在入關以後,康熙皇帝一度想要遵照漢家禮制,於是立嫡長子為皇太子,結果因為他在位時間過長,導致太子沒有耐性等下去而生了異心。另外太子因為是法定的接班人,所以日益驕橫、目中無人,在朝中大失人心,與康熙皇帝本人也產生的矛盾。於是其他的皇子藉著皇權與儲權衝突的機會,紛紛覬覦皇位,互相明爭暗鬥,形成了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局面,最後太子兩度被廢,沒能繼承皇位。繼位的雍正皇帝有鑑於此,創立了密詔建儲制度,皇帝生前只指定接班人而不公開立儲,只是將接班人的名字寫好後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駕崩後再取出觀看。這樣一來,就讓皇子們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從而不會相互爭鬥,也不會為了皇位而逼宮謀害父皇,同時避免了接班人成為眾矢之的,而皇帝也可以放心地培養皇家子弟,予以重任,不會出現明朝皇子昏庸無能的情況,可謂一舉多得。這一制度的優越性使其成為定製,後世的清朝皇帝基本都遵循此例。

    我覺得清朝最有作為的就是康熙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5.4-1722.12.20),清聖祖仁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死後葬於清東陵之景陵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 3 # 樹新古

    首先,十二人中只有道光皇帝,有幸成為史書記載中,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清朝皇帝。所以我們讓這位仁兄早點出場。道光政績平庸,還有鴉片戰爭這一大汙點,在此不做贅述。他是他父親嘉慶的第二個兒子,生母是嘉慶的嫡妻,所以他雖然是嘉慶皇帝的次子,但由於他的兄長尚未命名便已經夭折,所以可以算是嫡長子。

    另外十一皇帝情況就不一樣了。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他的父親名字叫塔克世,母親是他父親的原配妻子,他也是長子,所以儘管當時的女真族漢化程度不深,但就宗法而言,努爾哈赤可以算作是他父親的嫡長子。只是那時他家沒有皇位可以給他繼承。需要自己刀山火海打天下。

    接著是皇太極,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後金時期的史料不算很多,有關皇太極生母的記載就更少了,嚴謹一點而言,他的母親可能短暫做過一陣子努爾哈赤的正妻,但據正史記載,她的皇后之位,乃是身為兒子的皇太極追封的,所以皇太極自然也不能算是嫡長子。

    順治是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生母為莊妃,即頗為有名的孝莊太后,她也不是皇太極的正宮皇后。

    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母亦是母憑子貴方能追封皇后,嫡長子out.

    雍正是康熙第四個兒子,生母是康熙德妃,這一點拜九龍奪嫡、各類清宮大戲如《甄嬛傳》,再三科普所賜,耳熟能詳。所以雍正也不是嫡長子。

    乾隆同樣也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生母史載為熹妃,生前不是雍正的正宮皇后,所以乾隆也非嫡長子。值得一提的事,乾隆在位時,清朝統治者漢化程度已經大大加深,宗法觀念強烈,乾隆對清朝歷代皇帝都不是以嫡長子繼承皇位,耿耿於懷,一直想彌補這個遺憾,只是他原配皇后所生的嫡子,先後夭折,最終十全老人,也未能實現這一夢想。

    嘉慶是乾隆第十五個兒子,生母魏佳氏,生前亦是妃位。

    道光前有所述,不再重複。

    咸豐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生母亦是妃位,告別嫡長子。

    同治大家就很熟悉了,他雖然是咸豐的長子子,但他的生母,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在咸豐時,是同樣有名的懿貴妃,而不是皇后,所以同治也不是嫡長子。

    清朝父死子繼的傳統,在同治時斷絕,光緒、宣統兩帝,都是以宗法制挑選近支親族過繼繼承而來,更加談不到嫡長子了。

    至於較有作為的皇帝,鑑於清朝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優劣比較,早有公論。封建帝王,各有侷限,比較起來,康雍乾當然可說是成功的帝王,除此之外的清朝皇帝各有優缺點,難有定論了。

  • 4 # 史中取樂

    根據你的問題回答:

    先說明三個概念。

    嫡出是什麼意思?答:正妻所生,不一定是長子。

    長子是什麼意思?答:第一個兒子,不一定是嫡出。

    嫡出長子是啥意思呢?答:第一個兒子是正妻所生。

    第二個問題:哪個皇帝最有作為?答:正如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康乾盛世,是清朝最NB的時候了吧。但是這裡面涉及到了三個皇帝:康熙、雍正、乾隆。最有作為的可以從裡面選出。

    康熙(平三藩,收臺灣,抗擊沙俄,平定叛亂...)

    雍正(推行新政(吏治、財政、軍機處、土地等均有作為)、平定西北叛亂等)

    乾隆(修典籍、減免賦稅、統一新疆、治理西藏、修海防)

    總之都有功,清朝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使命。所有人都值得尊敬,沒必要分出一二三來。

    如果非要分,個人首推雍正。

  • 5 # 阿布小殿下

    1.順治:永福宮莊妃所生非嫡子,皇太極第九子非長子。

    2.康熙:順治帝榮妃所生非嫡子,順治第三子非長子。

    3.雍正:康熙帝德妃所生非嫡子,康熙第四子非長子。

    4.乾隆:雍正帝熹妃所生非嫡子,雍正第四子非長子。

    5.嘉慶:乾隆帝寧妃所生非嫡子,乾隆第十五子非長子。

    6.道光:嘉慶帝皇后所生嫡子,嘉慶第二子,嫡出第一子,名副其實的嫡長子。

    7.咸豐:道光帝皇后所生嫡子,道光第四子,但不是嫡長子。

    8.同治:慈禧所生,非嫡子。

    9.光緒:醇親王奕譞之子,跟嫡長子兩邊都挨不上。

    10.宣統: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更是跟嫡長子挨不上邊。

    最有作為的應該是宣統吧,直接把大清朝給葬送了。

  • 6 # 樸實的青年

    第二點就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就我個人觀點來看,入關以後非康熙皇帝莫屬,其平三藩,收臺灣,親征準格爾,完成編纂康熙字典,都是彪炳史冊的功績。也同時為清王朝後續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其後續雍正 乾隆皇帝,得以使清朝國力達到鼎峰,為今日之中國的地理疆域做到了不可磨滅之功績,然清朝末年的百年屈辱史,非他之過,盛極而衰的週期定律,就像人生老病死,無回天之力。

  • 7 # 郄寬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奪取天下開始算起為268年。對於清朝歷史上的十二位皇帝,努爾哈赤雖然愛新覺羅·塔克世的長子,但是,努爾哈赤能夠建立後金,顯然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才打下的江山。在努爾哈赤之後的清朝皇帝中,不管是皇太極,還是康熙、雍正、乾隆,都不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至於清朝末期的皇帝,比如光緒、溥儀,則是因為之前的皇帝沒有子嗣,才被選中即位的。在此基礎上,對於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來說,真正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只有一位,這位皇帝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即同治皇帝。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制度起於商朝末年,定於周朝初期。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即自商周時期開始,嫡長子作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得以在大部分封建王朝中應用。比如在漢朝、唐朝、明朝等朝代中,嫡長子繼承製基本上需要嚴格遵守的。但是,清朝在取代明朝後,卻沒有繼續採用嫡長子繼承製,比如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在皇太極之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大家非常熟悉的皇帝,都不是憑藉嫡長子的身份來即位的。也即對於清朝皇帝來說,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不再將嫡長子作為第一原則。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就本文所要說的同治皇帝,就是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185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載淳生於儲秀宮。到了公元1858年,咸豐皇帝為太平天國運動而苦惱不已的時候,載淳的弟弟憫郡王早夭,其後載淳一直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親生兒子。由此,和之前的情況不同,因為咸豐皇帝只有載淳這一個兒子,也即沒有其他的繼承人可以選擇,所以,載淳的即位,自然是比較順利的。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他的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正式即位,成為同治皇帝。

    因為同治皇帝即位之初只有6歲,所以,當時的大權,自然掌握在慈溪太后手中。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朝朝廷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到了公元1865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之後,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而這,促使清朝朝廷更加依賴左宗棠與李鴻章等大臣了。在此基礎上,等到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捻、東捻後,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也即在同治皇帝在位初期,平定各地的起義成為重中之重。

    最後,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之亂之後,同治皇帝在位期間,清朝不僅獲得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歷史階段,而且因為洋務運動的出現,促使清朝在技術上得到了一定的進步,這一歷史階段被稱之為“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已經18歲左右的同治皇帝,開始正式親政。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同治皇帝親政一年多後,也即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崩於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縱觀清朝十二帝,愛新覺羅·載淳是去世年齡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嘆載淳可悲可憐,並且,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8 # 小蜜的剪輯之路

    大家好!我是小蜜剪輯

    我認為清宣宗道光皇帝(1782-1850),名愛新覺羅旻寧,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的身份繼位的皇帝。

    道光生平:

    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此後八年旻寧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 9 # 彪哥講歷史

    清朝都不是嫡長子當皇帝。清朝取代明朝後,從宏觀的體制方面,襲用了前朝之衣缽。本來是件很省心省力的事情。

    打江山的人卻不滿足,在一些至關重要的細節上又謀求變革,企望制度能更完善。且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點子。

    最具創新意識並且與國家命運、皇族命運休慼相關的,要數立以賢的帝位繼承法。

    明朝執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誰先出生誰就是最佳人選,有一種論資排輩、聽天由命的意思。表面上似乎容易減免是非,卻有後患:不是當皇帝的料,偏偏當上了皇帝;而在才能方面出類拔萃者,卻不見得有入選的資格。所以,明帝(共十餘位)中頗多昏庸之輩,禍國殃民。

    恐怕正是因為吸取前車之鑑,清朝選立皇儲太子的比賽規則修改了:摒棄了輩分的因素,以才取勝、惟賢是取,這樣對每一個皇子來說,則顯得公平多了。

    機會面人人平等,關鍵看你的才學武藝是否脫俗超群。

    而對國家的發來說,則更保險一些:畢竟,皇儲是經過嚴格的篩選與客觀的考驗的,非等閒之輩所能企及。康、雍、乾三個皇帝是清朝最有作為的。

  • 10 # 深水長帆

    不是的。因為雍正皇帝即位的過程相當困難,所以他當皇帝之後,便更改了皇位繼承的規則,即改為密立皇儲制。皇帝生前根據各皇子表現,提前將皇位繼承者的名字寫好,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後,先皇駕崩後取出,所寫之人便是新皇帝。電視劇《甄嬛傳》中是有相似情節的。所以清朝自雍正後,各皇子都比較注重個人品行,清朝後期皇帝雖各有缺陷,但至少都不屬於昏庸。

    最有作為的個人認為也是雍正皇帝。可能會有別人認為是康熙,乾隆或者皇太極等等。我認為是雍正的原因在於攤丁入畝的進步性,這是中國古代賦稅史的最後一次改革,改變了很多農民的生活。我覺得民生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會認為雍正最有作為,有一定的主觀性。

  • 11 # 王家大冊

    清朝十二位皇帝,只有同治帝是嫡長子,其餘都不是。這些皇帝中,康熙與乾隆創造了“康乾盛世”,據楊啟樵的評價:“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至於中間的雍正皇帝,正如他的遺詔中所說:“志願未竟,不無微憾”,這三位皇帝的功績都不錯,但如果要一較高下,個人認為應該是康熙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16歲殺權臣鰲拜,軍事上削三藩,收臺灣、驅沙俄,創“多倫會盟”聯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權,籠絡漢族士人。被稱為“千古一帝”。

  • 12 # 農民下鄉尋寶記錄

    清朝的繼承製度多數是先按照嫡出長幼的順序來繼承,於是我們的會發現如果說丈夫的原配夫人出生的孩子,多數都會繼承皇家的位置。雍正在康熙皇帝中排行第四位,由於母親烏雅氏出身不高,生下來沒多久就送到了當時乾隆的孝恭仁皇后身邊撫養,所以雍正與親生母親之間的感情也是非常一般的。

  • 13 # Leewai相聚重拾往事

    部分帝皇實行的立儲制度是秘密立儲制度。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位皇帝就是採用秘密立儲方法而被選定為皇帝的,這個傳位制度與歷代的傳位制度不同,不一定傳給長子,也不預立儲君,是在皇帝駕崩後以公開皇帝遺旨的方式的一種秘密的立儲制度,儘管這只是清朝的部分的傳位制度,但是也是清朝非嫡長子繼承的原因之一。最有作為的應該是雍正,老年康熙倦怠朝政,給雍正留下來一個虛晃的盛世,雍正在位13年幹了很多大事,給乾隆留下了國庫豐盈,人民安生的大清。

  • 14 # 換了時光

    舉個例子: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他的生母是佟佳氏,不是皇后,而且他是皇三子,所以也不是長子。他前面的太宗皇太極,他阿瑪順治帝,他兒子雍正帝,他孫子乾隆帝,他重孫嘉慶帝,沒有一個是嫡子。清朝皇帝立賢不立長。

    如果說最有作為的,我認為是雍正皇帝。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國庫空虛。雍正年間整頓吏治,以利民生。反對朋黨。反對因循苟且。設軍機處、攤丁入畝、改土歸流……

    清理錢糧虧空,是雍正帝關注的另一重大問題。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將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認為錢糧虧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與官員自身侵貪,這一判斷切中要害。據此,他向各級官員發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間,限期完結虧空,否則從重治罪。之後,雍正帝又成立了專司審查錢糧奏銷的機構——會考府,由其親信怡親王允祥主持。同時,他還令允祥管理戶部三庫,以整頓財政。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 15 # 香秀樹的知識空間

    並不是。

    首先研究一下“嫡出”,按通俗的話說就是大老婆生的,皇帝的大老婆是誰?只有皇后一個人,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皇后生太子或者大兒子當太子,太子的媽媽當皇后,但是這樣有兩個弊端:1 新皇繼位會受到太后及外戚干政。2對於昏君產生機率太大。所以歷朝歷代很少有嫡長子都做皇帝的

    到很好玩的是,就滿人入關以來的皇帝們,康熙被選為太子是因為小時候得過天花並且活了下來,身體抵抗力較強,而他的兒子們經過各種明爭暗鬥,最後以秘密立儲勝出的胤礽結束,雍正也效法此舉立弘曆為太子,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尊敬祖父康熙,在在位60年時退位給嘉慶皇帝,嘉慶在秘密立儲中選定四子(後成為嫡子)為太子,也就是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的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爺慈禧,從這之後皇帝的人選就都是慈禧一手操控的,秘密立儲實際上只用了3次

  • 16 # 快樂的搬磚醬

    關於清朝的繁榮,很多人都只會說‘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是最有作為的,可是,康熙末年國庫虧空,是後來的雍正努力的充足國庫,如果沒有雍正的勵精圖治,和珅哪有那麼多錢貪啊。

    乾隆雖然是明君,但也是個敗家子,把他老爸努力掙來的錢,都差不多揮霍(或送)光了,還好他兒子又把送出去的錢拿回來了。

    康熙嘛,除了後面那幾年他兒子們因為皇位弄出的事,他在位期間真的蠻好的。

    總結:清朝有作為的皇帝(按大眾人氣評):第一名:康熙 第二名:乾隆 第三名:雍正

    【嘻嘻,個人蠻喜歡這三位皇帝的】

  • 17 # 小昕與小慶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出生於1782年9月16日,去世於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最有作為的皇帝是康熙

    康熙,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 18 # 竹云溪

    清朝入關之前,據說早期稱呼有:<女真諸>、<滿洲國>、<後金>。

    清朝屬於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在入關以前並不遵循漢人的禮法。後來的康熙皇帝是一個非常尊崇漢家禮制的人,便有了立嫡長子為皇太子一事。後因他在位時間較長,導致太子出現異心,與康熙皇帝也日漸矛盾升級。在加之太子在位期間益驕橫跋扈、又目中無人,在朝中也大失人心。於是其他的皇子藉著皇權與儲權衝突,紛紛覬覦皇位,互相明爭暗鬥,從而形成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最後繼位者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繼位後,知此弊端的厲害性,所以後來創立了密詔立儲制,皇帝生前不會公公開儲物件,只將繼承人的名字寫好後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等皇帝駕崩後再在眾人的見證下取出立儲遺詔。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同胞相殘,皇子們也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對皇權的危害,等等好處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一制度的優越性便成為了後世清朝帝王的基本遵循原則。

    如果在清朝的帝王之中,要說誰最有最為的話,應該是康熙、雍正二帝,其“敬業”程度與社會功績也是非同小可,歷史史料中都有著詳細的記載。

  • 19 # 賽高小仙女丶

    向敬之

    題中所指的答案,一般認為是清宣宗道光皇帝。

    道光帝雖然是嘉慶皇帝的皇次子,但因其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是乾隆三十九年所定的皇子永琰嫡福晉,嘉慶元年正月封為皇后。而嘉慶的皇長子,只是嬪妃劉佳氏所生,庶出,故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子旻寧即位,也就是以嫡長子的身份即位。

    其實,清朝還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那就是道光之子咸豐帝。

    道光帝

    道光帝即位後,先後正式命名過三位皇后,一是即位之初追諡的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這是道光的原配福晉;二是道光元年十一月封的孝慎成皇后佟佳氏,薨於道光十三年四月;三是道光十四年十月的孝全成皇后,成為了道光帝第三任嫡妻,她是咸豐帝的生母。

    孝穆成皇后沒有生育,而孝慎成皇后僅生育了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道光生子九人,皇長子奕緯為和妃那拉氏所生,皇次子奕綱和皇三子奕繼為靜妃(也就是後來的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皇四子則是孝全成皇后所生的奕詝。

    孝靜成皇后為咸豐五年六月病重,其子恭親王奕訢強請,迫使咸豐帝尊其為皇太后的結果。咸豐雖然尊其為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后,但強烈不滿,故而不繫宣宗諡,不祔廟,與道光生前所追諡的孝穆成皇后,所冊立的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所得待遇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道光在位時,孝靜成皇后只是靜妃,她所生的皇次子和皇三子也只是庶子。而作為孝全成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則應該是道光帝認可的嫡長子。道光帝最後選擇才力不及皇六子奕訢的奕詝為嗣君,很大的程度是想再推一個嫡長子即位

  • 20 # 慎為585

    說來倒也有趣,清朝12位皇帝,唯有道光皇帝一人是嫡長子出身。

    作為不好說,畢竟在任期間發生了鴉片戰爭這樣的事情。

    歷史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從個人品德來講,道光皇帝恪守古代皇帝本分,沒有腐敗、沒有殘暴、沒有淫逸,不失為一位仁德之君。

    但從歷史事件看,他也確實揹負了鴉片戰爭失敗的主要責任,並簽註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然而戰爭得失卻非他一人之失,鴉片戰爭的失敗是註定的,似乎從他爺爺乾隆皇帝那個貌似盛世的時期就已經決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專科生有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