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21 # 梓元小維

    劉邦建國初期,曾與眾人約定“無軍功者不可封侯”,這直接導致了他及他後面的歷代漢朝皇帝不能輕易根據個人喜好隨便封侯。據說漢初三傑中的蕭何和張良被封候時都被很多大臣抵制,最後還是劉邦自己解釋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與諸將相比如打獵時的獵人和獵狗,才安撫了眾人,得以將他二人封侯。

    漢武帝時,窮兵黷武,更是將此很好的執行下去。由於對匈奴用兵,而大量封侯。當時,斬獲數百即可封低等候,可是為什麼李廣還是沒機會呢?

    讓我們回憶一下曾經讀過的關於李廣的故事。李廣善騎射,充當過先鋒,但是好像沒有督戰中軍的故事,這固然是因為他品級低,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在戰爭中主要從事快速突破敵方陣營或者側翼牽制對手的任務。這種機動性很強的分工,哪有空去收集敵人的首級呀。動作快,能完成任務,但是軍功不顯;動作慢,貽誤戰機,別說軍功,搞不好還會被殺頭的。

    史書記載“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也可以看出李廣的性格絕不是一個以個人得失為重的人,這樣的心態也鑄就了他雖可能有怨言,但絕不會為自己的加官進爵而棄國家利益而不顧的。

    總之,時也運也,李廣的功績和威望很大,但不符合當時漢武帝制定的KPI指標,所以業績考評得不了“侯”。

  • 22 # 天雄霸主

    李廣是西漢名將,歷文、景、武三朝,一生都在與匈奴對戰,征戰大小七十餘場,尤其以箭法見長,人稱飛將軍李廣!為什麼沒有被封侯就我個人而言,他的運氣太差了,而且他為人處世方面也不十分在行,漢武帝的心裡對他有成見,再加上李廣是一名性格耿直的武將,不太懂為官之道。武帝時期李廣的四次封侯機會:2次全軍覆滅,1次打了醬油,還有一次直接迷路了,甚至自己還被活捉了一次,這如何封侯呢?

  • 23 # 敢諍言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上述詩句出自唐代大詩人王昌齡,“飛將”乃指西漢的“飛將軍”-李廣,稍瞭解歷史的都耳熟聞詳,此君一生歷經西漢文、景、武帝三朝,戎馬半生,經歷了西漢王朝從防禦到反擊匈奴的歷史程序,頗具傳奇性!引得後人多有讚頌:“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盧綸),“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億李將軍”(高適)。但縱觀其一生,雖征戰無數,一生至死未能封侯,唐代大詩人王勃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彰顯了李廣傳奇悲壯的人生,讓後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觀李廣一生,雖大小征戰70多次,卻未能封侯,痛惜之餘,我們就李廣的個性、軍事才能等,剖析下原因:

    一、政治意識淡薄,缺乏政治頭腦。在漢景帝平定的“七國之亂”中,李廣跟隨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勇奪叛軍軍旗,立下大功,但“因梁王私下授將軍印”,還師後沒授封賞。私下接觸諸侯王,觸犯了封建帝王的忌諱,漢景帝臨終前告誡劉徹,李廣不可重用。

    二,心胸狹窄。當時西漢管控很嚴,夜晚不能隨意逛街,有次李廣出門玩到很晚,被霸陵尉(治安員)攔在外面一夜,霸陵尉:“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史記·李將軍列傳》,後來李廣找故將霸陵尉調來自己軍中,直接就給殺了。

    三、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軍功沒達到封侯的標準。西漢的封侯標準:捕獲敵軍重要首領,如王、相、將軍等;斬敵千級以上;為奪取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等。

    李廣作戰勇猛,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苦,但治軍不嚴,同朝的程不識將軍評價李廣:治軍簡便易行,行軍無嚴格佇列、陣勢,晚上不設打更自衛,如碰到敵人突然襲擊則無法抵擋了。其雖留下“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多種美談,純屬個人英雄主義罷了。李廣至多算是個將才,缺乏帥才的大局觀及運籌帷幄的能力,限制了其奪不世軍功的機會。

    接下來分析概述李廣參與的四次主要反擊匈奴的戰役表現:

    1、公元前129年,李廣以衛尉身份自燕門出擊匈奴不利,被活捉後逃回,出資贖罪,降為平民;

    2、公元前123年,李廣以後將軍身份隨大將軍衛青自定襄出塞,無功而返;

    3、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自右北平出擊匈奴,功罪相抵,沒有封賞;

    4、公元前119年,李廣以前將軍身份隨衛青出塞,因延誤會師軍期被問責,羞憤自殺。

    綜上所述,李廣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最後還是要看結果的,特別在崇武的一代雄主漢武大帝麾下,不唯資歷,只看結果,看看天才戰神霍去病年僅17歲出擊匈奴便大獲全勝,獲封冠軍侯!所以後人替李廣喊冤,其實一點都不冤。

    當然,李廣作為一代名將,保家衛國,出生入死,在我們國家歷史上基本作為一個正面的光輝形象存在,在其自殺後,很多部下及其他人流下了眼淚。史學大家司馬遷在《史記》裡贊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象地詮釋了其一生吧。

  • 24 # 國學日知

    李廣是漢代名將,戎馬一生,善騎射,留有“百步穿楊”的傳說,與匈奴人交戰七十餘次,屢建奇功。匈奴人聽聞李廣的名字,都會主動避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可就是這麼大名鼎鼎的將軍為何至死也未封侯呢?

    漢文帝時,李廣因討伐匈奴有功封散騎常侍,武帝時任北平太守,此後未能晉升封侯。與李廣一起征戰的將士,紛紛因功受封;李广部屬士卒,先後封侯的亦不在少數。為什麼最後淪落至“李廣難封”境地?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治軍不嚴謹

    程不識與李廣皆為漢初名將,兩者治軍方略對比高下立判:程不識治軍嚴明軍紀,防備嚴密,令行禁止;李廣愛兵如子,治軍散漫,戰時毫無章法,宿營時自由散漫,往往倉促應戰。《資治通鑑》記載:“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李廣多次因輕敵而遇險。公元前137年,李廣出雁門關與匈奴作戰,結果兵敗被俘,後僥倖逃脫。公元前121年,李廣再徵匈奴,被匈奴左賢王部包圍,激戰到第二天,幸得曾出使西域張騫率援軍擊退了匈奴。司馬光《史記》“為將者,亦嚴而已矣。然則效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哉!”

    二、有勇少謀

    客觀來講,李廣實為將才,可為先鋒陷陣殺敵,但欠缺兵法謀略,沒有大局觀,難以勝任統帥之職。李廣愛逞匹夫之勇,往往陷入絕境。《漢書》雲:“見敵,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數困辱,及射猛獸,亦數為所傷雲。”《史記》載:“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三、性格缺陷

    《漢書》評論李廣“訥口少言”,不善交際。李廣有一次夜間騎馬外出,被霸陵尉阻止,李廣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後來,李廣把霸陵尉調到了自己的軍隊中後,立刻就殺了他。公元前119年,李廣最後一次參戰,因行軍迷失方向,貽誤戰機,孤傲不願受審,自刎而死。

  • 25 # 山東大勝哥

    李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一生卻比較悲情!古詩有云:“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也間接的說明了李廣懷才不遇的悲苦,李廣最終帶著憤怒和遺憾自殺而亡。

    封侯拜相是古代名將和文人的終極報復!說起李廣,大家也會想到漢代名將韓信,他與李廣二人身上有許多相似的遭遇,兩人都留後市名,他們的一生卻都帶有悲劇色彩。

    但後人卻似乎更同情李廣一些。這可能與李廣的遭遇有關,畢竟韓信成功過,曾經被劉邦封為齊王,雖然最後被貶為淮陰侯,但也風光一時。

    但是李廣則不同,大家都知道李廣在軍功上是不能與韓信相比的。韓信在劉邦與項羽的戰爭中,屢次軍功,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劉邦的大漢王朝立下了不朽之功。

    而李廣他的功績卻僅僅是在邊境的幾次戰鬥中大勝,也沒有取得對敵壓倒性的勝利,儘管他武藝高強,但是卻不得志,傳說他的箭法超群,百發百中。但有才而不遇,荒廢一生,所以說,李廣沒有得到封侯,一是功勞不行,二是功勳還不卓著!硬指標上不去。

    李廣在邊塞聲名赫赫,卻一直封不了侯。很多不如他的官員卻封侯拜相,好多人以為他是懷才不遇,未見伯樂明主!以至於“李廣難封”,這讓後世人都為他感到不平。

    再者韓信和李廣相比較,韓信的胸懷恐怕要更為廣闊些,而李廣則不同,胸襟比不過韓信,大家眾所周知,韓信受過“胯下之辱”,而李廣在這方面可是失之千里!體味不到韓信的忍辱負重!這是李廣所不能比,也比不了的!性格使然!

    總之,李廣難封是有原因的,李廣懷才不遇連漢文帝都感嘆他:“惜乎,子不遇時!功績不高也讓群臣不服,天子不喜!最後,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未能封侯的命運,心胸不夠開闊,也註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明仁宗朱高熾的遠見和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