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失落的歌謠

    這是一部取材自真人真事的影片,馮小剛的多年摯友加戰友,張述夫婦的故事。

    張述夫婦自上世紀80年代和馮小剛就熟識,馮小剛見證著他們的愛情悲歡,離合之態,深深地被他們打動。

    2017年,張述妻子羅洋在加拿大因病逝世,老友馮小剛很希望把這段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搬上銀幕。越來越活的通透的,自我的馮小剛,很想告訴觀眾人世間美好的愛情該是什麼模樣。

    《只有芸知道》目前已經在全國許多城市點映很多場次,萬餘名觀眾已看過全片,包括許多大V和媒體人。

    知名影評博主影評老大爺暗夜騎士說:《只有芸知道》突出了“時間”的稍縱即逝與愛情的永恆,表現了情感與時間的對抗。我們雖無法戰勝時間,卻能將所愛留在心上,那便是“一生只夠愛一人”的永恆。在人心浮躁,追求速率的現在,這部電影的出現實屬難得

  • 2 # 夢之淚傷P

    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要不是片尾告訴我,這是馮小剛以友人真實生活為藍本拍攝的私貨,我差一點是想給一星的。

    但考慮到既然是馮導的私貨,那麼電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釋一點,因此最後給了兩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衝著《芳華》的名頭來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雖然是同樣的導演,甚至還是同樣的主角,我卻沒有在電影中看到類似《芳華》中那種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的滄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導演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由於這是馮小剛給友人拍的私貨,電影通篇帶有非常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但這恰恰也是電影不好看的致命缺點,導演無法將自己的這種強烈表達,透過電影傳遞到觀眾心裡。

    在個人看來,這個致命的缺點,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了電影全片每一個角落。

    從電影開頭說起。

    電影一開始,採取了由黃軒主角旁述來引入劇情的主線。

    這種方式,用得好的話,就是像《海上鋼琴師》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芸知道》這樣的災難。

    同樣的開頭,《海上鋼琴師》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為後面的人物劇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這種開頭給觀眾帶來的巨大懸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當觀眾看到了這麼一段旁述,會很自然地對後續的人物劇情產生比正常敘事電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後面的劇情無法給予觀眾超出期望的發展,就會顯得電影頭重腳輕。

    更要命的是,後面電影通篇,旁述卻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幾處無關痛癢的地方,才來了這麼幾句簡單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沒有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這種在電影結構上的處理方式,讓電影的不好看的問題,在起跑線上就變得非常凸顯和尷尬。

    再者,回到電影劇情本身。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導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愛情和生活。

    很多優秀的電影,故事劇情其實也是非常平凡。國內如《地久天長》,《我的父親母親》等,國外如近期比較火熱的《婚姻故事》,《蜂鳥》等。這些電影,通篇其實並沒有嚴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劇情起伏和變故,都是非常樸實地在描述著某一代人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過的雞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難和問題。

    但是,故事平凡,並不意味著電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長》和《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故事很平凡,但卻跟馮小剛的《芳華》一樣,在真實描繪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餘,也把個人命運和大時代的背景結合了起來,從而產生了一種琴瑟和鳴的蒼涼感。觀眾看完電影,會相信這就是那一代人確確實實的生活。電影裡說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觀眾也能透過電影的一些線索和特質,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過渡到去聯想時代與人物之間的聯絡,進而體會到一種超出個體命運的宏觀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主角之間的愛情,從產生到最後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鋪墊和緣由的。

    一上來就展示男主對女主的強烈思念,卻沒有具體事件鋪墊和解釋這股強烈;

    隨之用了大量篇幅講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樣也是沒有鋪墊和解釋他們為什麼需要狗狗的陪伴;

    無論是女主絕症的暗線,還是兩人日夜相處的明線,都在透過人物交流來試圖渲染一種《泰坦尼克號》式的淒涼感,但偏偏兩人的愛情又沒有《泰坦尼克號》式的巨大災難來承接這種淒涼感;

    試圖將人物情感關係延伸到第一批出國華人的大背景中,卻又缺乏足夠的大背景線索和情節。。。

    以上種種的問題,一方面無法準確地將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給說得清清楚楚真真實實,另一方面,過於薄弱的人物背景關係也無法讓觀眾把思緒從小人物身上進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題和核心上,導致電影看起來不倫不類。

    即便是這樣,如果說導演本身就無意敘述一段跟《芳華》類似的故事也就罷了,但偏偏卻是連最基礎的個人故事真實性和共鳴都無法保證。

    如《婚姻故事》和《蜂鳥》,不去討論人物與時代的關係,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來。這些電影裡,雖然劇情故事本身依舊非常平凡樸實,但也正是這一份樸實,營造出了一種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婚姻故事》裡的離婚和夫妻吵架,《蜂鳥》裡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極度寫實的電影描繪下活靈活現,從而使得觀眾相信,這些也都是真實的。跟上面說到的注重透過小人物表現大時代的電影相比,這一類電影則是透過大量的人物日常細節以及恰到好處的人物表現,共同營造出了這種基於角色本身基礎上的真實性,從而讓觀眾把注意力從宏觀敘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來,只要你電影裡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實的,那觀眾自然也就能相信電影是高度真實的。

    而《只有芸知道》裡的大部分生活細節描述,都是與觀眾日常理解相違背的。

    簡單來說就是,電影裡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生活。導演憑什麼相信,這樣的神仙生活,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和理解?

    再直白點說,觀看電影的過程,這好像是住在山腳的破爛草屋中的大家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而導演卻住著豪華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卻痛哭自己連龍蝦都沒吃過,偏偏導演還希望獲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博取同情的行為,無異於耍流氓。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特質。

    一開始我說過,電影的確是帶有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畢竟諸如侯孝賢,候麥等藝術先賢的電影創作,大多都是一種背向觀眾的個人表達。雖然大師們的創作大多艱澀難懂,但卻也很好地像觀眾輸出了強烈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方法論上的資訊,從而使得觀眾是能夠以一種入世的角度去觀看的,進而使得電影能成為一種充當觀眾理解和導演表達之間的一座橋樑。

    而《只有芸知道》,卻並沒有產生這麼一種橋樑般的作用。

    一方面,電影尚且沒有達到上面說到的大師藝術的高度,沒有什麼足夠深厚的藝術性質,本質上只是普通的商業片;

    另一方面,雖然電影是商業片,卻又處處透露出一種導演放飛自我的自戀藝術表達。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態的呻吟,例如通篇的紐西蘭美麗風景,再例如以上說到的種種問題。導演希望寄個人情感於電影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

    但是,藝術,往往是出自於藝術家,卻超越了藝術家。而這部電影,雖然出自於導演本身,卻沒有跳出導演的自我矛盾,從而顯得無法自洽。

    基於以上說到的種種,我覺得電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還是非常肯定馮小剛和她的《芳華》,唯獨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只要電影玩諧音梗的,基本是爛片

  • 3 # 朱朱說娛樂

    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只有芸知道》算的上是一部返璞歸真之作,電影沒有多大的格局,也沒有過多捧腹的笑料,其所有的只是一段源於馮小剛摯友真實愛情經的改編,所以這段發生在紐西蘭的華人愛情是私人的,它無法向《芳華》一樣帶來時代性的共鳴,但好在電影仍舊能讓人感知到一份純樸的愛意。

  • 4 # 有影視兄弟

    個人覺得好看,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只有芸知道》算的上是一部返璞歸真之作,電影沒有多大的格局,也沒有過多捧腹的笑料,其所有的只是一段源於馮小剛摯友真實愛情經的改編,所以這段發生在紐西蘭的華人愛情是私人的,它無法向《芳華》一樣帶來時代性的共鳴,但好在電影仍舊能讓人感知到一份純樸的愛意。

      電影故事非常簡單,一對華人青年男女在異國一見鍾情,共度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歲月,然而妻子卻因病去世,黃軒飾演的男主隋東風,中年喪妻的他決定去幫妻子完成生前遺願。《只有芸知道》並不是一部以結局為導向的作品,馮小剛在這部電影中打亂了時間敘事,希望用點滴的追憶穿插凝聚起一段純愛,而舒緩的節奏與配樂,紐西蘭絕美的風景則成為了電影盡力去勾勒這純美之愛的基色。

      純愛之所以迷人,則在於它是純粹而真摯的,《只有芸知道》其實在故事上與馮小剛早年的《永失我愛》頗為相似,兩部電影講的都是絕症下的愛情,而不同之處則在於《只有芸知道》更為專注於展現一段屬於兩個人的感情沉澱,十五年的相濡以沫使這部電影擁有太多可以切入的話題,當原本的文藝青年為了生計掌起了鍋勺,並不轟轟烈烈的愛情讓人所見的是一份源於時間的沉澱,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沉澱,使電影固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如果你能走入電影人物的情感之中,便能被其愛的純粹所感動。

      為什麼要加上一個如果?這在於《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太平了,他需要觀眾在電影伊始便帶有飽滿的情緒融入電影主人公的情感中,如果你對《只有芸知道》的期待是一場通俗易懂,又帶有意蘊的馮氏喜劇,那麼你必然會為此失望,《只有芸知道》更像是一首馮小剛為朋友所做的抒情之詩,非線性敘事的剪輯其實並沒有賦予電影懸疑或者是反轉,他只是成為了馮小剛的抒情手法,如果你無法在短時間內融被電影的情感所帶動,那麼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無疑會讓人倍感冗長。

      然而純愛也好,抒情也罷,《只有芸知道》仍舊是存在問題的,它雖然相比馮小剛過往的作品多了一份唯美,卻缺少了一份真實,這種真實是在歷經了多年的生活後,不論是男主還是女主都看不到他們面對生活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例如《地久天長》中的夫妻,也例如電影最後現身的真人,十幾年的時間和喪妻之痛能改變一個人太多太多,然而電影裡的黃軒和楊採鈺除了外貌有著些許的改變外,卻讓人看不到多大真正的變化,這種刻意在最高追求自我藝術表達或者說是演員無法為電影作出犧牲的表現,使電影所展現的這段跨越多年的愛情沒有能畫上一個真實有力的句話。

      馮小剛希望透過這部獻給朋友的電影讓世人去感知他所理解的純愛,去在平凡瑣碎中發現這一愛的美好,這樣的故事固然沒有錯,但馮導在表現手法上的私人,不願意注入過多戲劇性的平凡,註定了《只有芸知道》的純愛,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知道。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片子很長有2個多小時,講了導演的好友兼經紀人張述的愛情故事。沒有花哨的手段,就是像老友間的談話,娓娓道來地向你講述,把幾十年最美好的時光濃縮成兩個小時,確實不算長,這點可以對比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和《地久天長》一樣,這部電影同樣是講給中年人的。

      和80年代第一批出國的人一樣,男主隋東風堅韌、樂觀、滿懷夢想,可沒錢又是他們這一批人的共同特點,也正是因為可以免房租,年輕的隋東風在林太的房子裡遇到了羅芸,在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唯一和鄰居交談的方式就是每天留下的小紙條,他們在隻言片語中瞭解著對方,直到見面。用略顯生疏且跟不上節奏的鋼琴伴奏來和著對方的笛聲,這大概就是那個時候愛情最好的樣子了吧。買菜的路上,隋東風騎著腳踏車帶著羅芸,和那個時代大多數的情侶那樣,隋東風看似不經意的提問“你有男朋友嗎”實則掩蓋不住的波濤洶湧的內心,“就算是有吧”羅芸的回答含蓄而內斂實則對東風的愛戀也只有芸知道。

      婚宴上,隋東風看似一堆不著邊際的表白,但其實最打動的還是那句“咱們家最好吃的一定在你肚子裡”讓我這個單身狗好生羨慕,林太的一句“你為什麼偏偏在那個時候寫生呢,我就看了你一眼啊”看似是對亡夫的追憶,實則一記重錘,狠狠的打在觀眾心上,什麼事情都可以隱瞞,可唯獨“愛你”這件事瞞不住。是啊,就像沈從文說的那樣“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風景,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隋東風與羅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熒幕前的隋東風和羅芸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箇中滋味或許只有相濡以沫半生的人才能慢慢品咂的出來。

      打擊似乎是一連串的,布魯的去世,飯館大火,林太離世,再到羅芸,在最淡定的年紀遭受最不淡定的事,沒有歇斯底里,沒有聲嘶力竭,成年的奔潰都是無聲無息的。就像那句臺詞一樣“半路上留下來的那個人,苦啊”,清淡的描述,濃郁的情感。除了汩汩湧出的情感,我覺得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對紐西蘭風光的展現,每一幀畫面都是美的,得益於紐西蘭美麗風光的基底,可似乎片中的風景都有一種清冷的風格,包括他們家門口的那個孤零零的大樹,“好靜啊”羅芸剛搬家的時候說,而到了這個年紀的人“孤獨感”始終是陪伴左右的。

      最後隋東風帶著妻子的遺願,走過初識的地點,回到住了15年的小鎮,見了久違相遇的老友,出海看到了妻子盼望見到的鯨魚,當羅芸的骨灰隨風而去的那一刻,隋東風的心結也就此解開,而再一次拿起長笛,看到妻子的信,這個略顯滄桑的中年男人,已經和生活潦草的和解了,而他對妻子地久天長的愛戀,芸知道就好了。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很多人在觀影之前都會覺得這部電影是許茹芸《如果雲知道》的歌曲改編之作,但其實不然,本片實則是由馮小剛導演的摯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與歌曲基本沒有什麼關係,正因為取這個片名全是由於女主叫羅芸罷了,因而全片自然也並不會有這首歌曲出現,所以有誤解的觀眾請先撕下這層無關聯的標籤再觀影才對,不然多多少少就會有種走錯影廳的錯覺。

      本片看似沿用了《非誠勿擾》的標準人設:男主油腔滑調、女主細膩善良,但核心上大大地減少了馮氏冷幽默那種先入為主的特性,反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情感爆發的有效傳遞,說白了就是格外煽情。所以,即便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異國他鄉,但是這段生離死別的愛情依舊很中式很美好很令人感同身受,特別是電影中後段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時,兩位主角的情感流露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當然,本片其實更像是《芳華》的衍生續作,不僅依舊以旁白+插敘的相同手法來拍攝剪輯,更是沿用“劉峰”和“林丁丁”這兩位角色的扮演者來“再續前緣”。片中男主的“我怎麼看你那麼眼熟啊,咱倆是不是在哪見過”和女主的回答“我看你也挺眼熟的”讓人會心一笑,雖然大家都知道兩部電影之間並不沾邊,但這也算是一種側面的安慰吧,畢竟本片劇情越到後面越是有些虐人的意味。

      為什麼會很虐呢?那是因為很多臺詞都直戳人心窩,特別是這句“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其實看過本片預告和劇情簡介都知道,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相守、相濡以沫,直至死亡將兩人分開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感人至深,自然不只有片中兩位主角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青春愛情,更還有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

      一個沒有以後的人,用偷來的時間與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相伴度過,在有限的時間裡得到了無限溫存,即便沒能相守到老,但認真且用力地享受了生活的種種美好。

      雖然男主隋東風為了讓女主羅芸過得好就一心掙錢而多年沒再碰自己喜愛的笛子,他總說等再掙幾年錢,有錢了就不做了。而女主羅芸則逐漸嚮往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她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去消耗,她想去看極光想去看鯨魚,但是他們卻被困在了自己開的飯館裡。直到飯館燒燬了,才不得不離開,但那時也已晚了,羅芸的心臟開始支撐不了身體的負荷。

      不過,羅芸並不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女人,她得到了上天的眷顧,獲得了額外的生命,即便時限未知,但有隋東風和布魯的相伴,還能在賭場贏得了嫁妝,也如願地看到了極光,生後鯨魚也來迎送踐行,她值得擁有這些甚至更多。而隋東風履行著自己的諾言,雖然內心非常捨不得也很是掛念羅芸所有的一切,但還是不得不平靜地接受她的離去。這份愛情,即便與我們有一些距離,但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份真摯感情所散發出來的溫度。畢竟,男女主角或多或少何嘗不是現實中每一對情侶伴侶的縮影呢?!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電影講的是一個:一狗,兩人,三餐,四季的故事,時間跨度是15年,敘事結構:倒敘+閃回,攝影指導趙小丁把紐西蘭拍的很美,山川樹木,田園小鎮,鏡頭唯美,可以說是一部紐西蘭宣傳片。

      人和人的關係:不明白男主為什麼愛女主,前面沒有鋪墊,同居房子就能產生情感,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就那麼容易產生感情,前面故事交代,男主和女主在青年時期就邂逅了,男主文工團和女主做公交車邂逅,時隔多年在異國他鄉相遇,這個故事真小兒科,太扯淡了。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了。沒有細膩的情感戲。

      人和動物的關係:男主和女主收養了一條狗布魯,養了很多年,得病去世了,兩人都很傷心,但是前面根本沒交代動物和主人公的各種細膩的經歷。這層關係坦白講太淺了。

      人和自然關係:紐西蘭風景是好,有山有水,山川樹木,突然冒出來一顆大樹,顯得特別突兀,小鎮恬靜優美就是太安靜了,既然選擇了這個環境,住了一段時間為什麼厭倦。這層關係交代的太淺了,一點思考都沒有。

      最後說說主人公的愛情,男主就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女主想幹啥她都陪著一起去,女主生病去世還滿足她一生的夙願,男主為了一個停車位和人打架,他們結婚也是一場賭博,男主賭贏了一次,缺輸了一輩子。女主隱瞞了早產兒有心臟病的歷史,這其實就是一種欺騙,兩人相愛的前提就是互相坦白自己的一切,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很有很多的缺點,你是否能接受,你是否能愛我。女主想看極光,想看鯨魚男主都陪著她,看見極光還許願失去那個餐廳,因為她想要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顧及過男主的感受嗎?從這些事來看,女主就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雙魚座天真爛漫表現的特別突出。從來沒問過男主想要什麼,太自私了。難道男主就愛這樣一個自私的人嗎?

      兩人相愛,都需要付出,一起經歷,一起成就最好的的彼此,男主好像也沒啥夢想,全劇情都是圍繞女主轉悠,女主也沒有為男主做過什麼,也沒體現怎麼愛男主。如今這樣的好男人不多啦。不計任何回報的莫名其妙的愛一個人。

      最後說說馮小剛,這部電影講的是個啥,海外華人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真扯淡。失望透頂,流水賬故事。紐西蘭觀光MV,兩首歌貫穿電影。太忽悠觀眾了。

      最好的愛情就是一起經歷,一起體驗,一起攜手扶持共同進步。一起對抗這個世界。

      婚姻不是賭博,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有過《芳華》珠玉在前,原本大家對這部《只有芸知道》都只敢抱一個保守期待的態度,結果12月中旬點映之後,影片的口碑又是不俗。

      黃軒一如既往的穩,徐帆的特別出演貢獻了笑點和淚點,脫離開林丁丁的楊採鈺柔中帶美演技也好驚喜。

      許多人都說,如果《只有芸知道》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雙魚”的馮小剛的話,那影片女主角羅芸,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硬核”的楊採鈺。

      《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摯友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影片用文藝又溫情的手法,講了一個平淡又永恆的愛情故事。

      而楊採鈺在片中潤物細無聲的表演處理,輕輕柔柔的引人入戲,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足以讓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這位“馮女郎”。

      據說片子把馮小剛自己都看哭了,有人覺得沒想到楊採鈺在銀幕那麼美演技也遠超預期,也有人覺得這種有質感的表演,恰恰才是符合楊採鈺氣質的路線。

      其實哪怕拋開“馮女郎”這個頭銜,楊採鈺的實力也非常能打,從小到大都很優秀。

      楊採鈺出生於1992年,最早觸電熒屏是因為2003年中央電視臺的大型動畫《哪吒傳奇》。

      彼時年僅11歲的楊採鈺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哪吒傳奇》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演唱者。

      對,就是那首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小哪吒”,就是楊採鈺演唱的。

      之後楊採鈺去了美國讀書,2011年又同時被美國南加州大學、波士頓大學等五所大學的傳媒專業錄取,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沒錯了。

      但因為熱愛表演,楊採鈺放棄了海外高校,選擇了回國報考北電錶演系,一次考上、順利錄取,還憑著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藝術功底,成為了表演系的大一課代表。

      所以縱觀楊採鈺的成長史,她一直都算是三好學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過優秀的成績。

      在《只有芸知道》裡,故事背景發生在紐西蘭,所以楊採鈺的英語實力派上了用場。

      影片前半段,男女主剛到國外生活沒多久,口語很笨拙,後半段男女主已經在國外生活很多年了,英語慢慢變得流程。

      這期間楊採鈺切換起來就非常自如,並且用我們最初學英語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塑造出“中式口語”,看到這裡學英語還沒離開“拼音柺杖”的同學會不會覺得有點慚愧。

      據黃軒透露,他常在片場向楊採鈺請教口語。

      採訪裡兩人還開玩笑地說道,拍《芳華》的時候,黃軒是前輩,楊採鈺對他非常客氣和小心翼翼。

      結果到了拍《只有芸知道》的時候,換成黃軒要向楊採鈺請教英語了,兩人有點導師身份互換的意思,關係慢慢更熟絡起來。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楊採鈺作女主角,恐怕不止是老熟人和“英語好”這些理由。

      而再看楊採鈺的長相,正是兩個甜甜的梨渦。

      楊採鈺的長相其實算是成熟的那一種,成熟風的臉上梨渦增添了甜美,反而於距離感之中更添一份親和力。

      所以她在大熒幕中總給人一種舒服,同時又很有質感的感覺。

      大家知道《大江大河2》女主的位置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此劇不僅是獻禮劇,還有正午陽光這塊金字招牌作保,質量非常能打。

      第一部就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成為分最高的獻禮劇之一:

      片中女主樑思申是宋運輝的學生,之後出國留學,成長為一個海歸精英,同時也成為了宋運輝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靈魂伴侶。

      梁思申這個角色,既要有知識女性的精英範兒,又要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過的東方痕跡,這時候英語好、具有東方美長相的楊採鈺就很佔優勢了。

      而且正午陽光的劇一向很硬核,《琅琊榜》、《都挺好》、《知否》等這幾年的國劇標杆都來自於它。

      此前出品方為了專注創作還直接取消了藝人經紀部,因為他們拒絕潛規則、奶自家人、走後門等操作,選演員一切只為了角色服務。

      所以才造成了國內很多演員都對正午陽光的角色趨之若鶩,但最後卻沒有幾個能被選上的現象。

      梁思申這個角色官宣之前,關於正午欽定演員爭論不休,金晨,鍾楚曦、趙露思、何泓姍等多位知名小花,都參與過這個角色的競爭。

      畢竟《大江大河2》不僅IP硬、實力硬,第二部的播放平臺也非常可觀,還能和王凱這樣的優質演員對戲,是女演員們都渴望得到的機會。

      而楊採鈺則憑藉形象氣質的貼合和不落下風的演技,最終贏得了《大江大河2》的女主角色。

      所以不難理解馮小剛會二度選擇楊採鈺擔任女主,天時地利人和統統到位,看過電影,也覺得沒有比她更適合羅芸的女演員。比如在表演人物青年時期的天真與俏皮時,一個微微笑容,少女的羞澀和親和馬上就有了。

      《只有芸知道》中角色的年齡跨度大,對演員的體態、眼神、語氣的變化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楊採鈺也拿捏得非常細緻到位。

      比如早期新婚燕爾時,楊採鈺和黃軒在樹下打鬧:

      楊採鈺的體態就顯得輕鬆活潑又自然。

      到了中後期,生活平淡下來了,有了瑣碎的煩惱,和難以消解的無聊與寂寞時,楊採鈺的眼神又變得沉靜了:

      一個幾近於靜態的畫面,是最考驗演員表現力的時候。

      當然除了這些靜水流深般的表演,片中也有一些渲染力極強、情緒比較濃的時刻,比如新婚之夜。

      此時的羅芸,同時懷揣著希望與苦楚,聽男主說著那些彷彿一輩子也不會屬於自己的情話時,楊採鈺先哭後笑,那種帶著憂傷由泣轉笑的瞬間讓人極為驚豔:

      她剋制而自然的演繹,給後面的劇情做了鋪墊,即便是和馮小剛妻子徐帆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楊採鈺的表現也不落下風。

      後半段老夫老妻時,楊採鈺和黃軒的肢體動作、眼神方面的切換都非常自然:

      隨便擷取一個時刻,我們都能從人物身上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

      我們常說表演就是相互成就,黃軒和楊採鈺在《只有芸知道》中的表演,就像是高手在打乒乓球,一來一回,相互接得住,節奏感非常好。

      如果說《芳華》只是讓我們認識到楊採鈺這個人,為她貼上“馮女郎”這個標籤的話;那《只有芸知道》就是讓我們確認了,馮小剛確實沒有看錯人。

  • 5 # 盤點半刻鐘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愛情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隋東風和羅芸之間跨越15年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

     

    個人評價:

     

    這是一部浪漫、動人的文藝片它有自己細緻的地方

     

    比如:每一道光打到人物臉上,會帶給觀眾如何的體驗,都有自己的考量

     

    整部片子溫柔細膩地描繪出了主角隋東風和羅芸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單說故事情節我給三顆星,故事情感我給四顆星,電影畫面我給五顆星,中和一下就是四顆星

    故事情節相信已經被很多人詬病過了,兩個人莫名其妙地相遇,莫名其妙地結婚,莫名其妙地在一個偏僻的小鎮開個餐館生活15年

    故事情節很莫名其妙,沒有情節張力,故事不是好故事,但是情感是真的情感...

     

  • 6 # 有趣的小透明

    我是在家看的,邊吃著零食邊聊著天,可能沒有電影院那麼有氣氛,並沒有淚奔,不過還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那份愛情給人的溫暖

  • 7 # 娛樂8那些事兒

    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整體的節奏是現實和回憶穿插的敘述,很多時候這樣的敘述如果節奏把握的不好就會顯得很亂或者很散。然而這部電影卻一切都恰到好處,不急不緩,事情就是這樣故事就在你眼前,只需要靜下來慢慢的一點點的開始欣賞就好。

    但卻也不是平鋪直敘那麼直白簡單。每一幕回憶就像隋東風記憶長河裡的珍珠,一顆一顆的串起來才能變成完整的珍珠項鍊。

    其次,可能挺多人都會覺得這個片子很平淡無奇,而且很拖沓。確實,單從故事來看,這可能就是一個俗套的愛情故事,甚至還有有點狗血和離奇。但是,如果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一部影片未免有失偏頗。

    影片開始的幾個鏡頭切換就很明確的表達了是在插敘,故事的結局就是女主去世,留下了男主一個人緬懷她。但是他們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為什麼電影的名字是“只有芸知道呢”?我是懷著這樣的好奇開始看。

    整部片子給人一種很慢的感覺,就像從前的愛情,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沒有經歷過一見鍾情,更沒有經歷過瑣碎的婚姻。所以我純粹被他們的愛情感動,或許兩個靈魂契合的人才能歷經15滿眼還都是對方吧。

    最後,講一個打動我的點吧。就是在影片的最後,男主帶她骨灰回國的時候,我才知道影片為什麼叫“只有芸知道”。

    開始我只是覺得女生可能有事瞞著男主,從開始的不願意結婚,到後來的非常沒有安全感,非常渴望自由等,我就很好奇女主的故事,看到後面我還以為不會交代了,直到最後我才知道是真的“只有芸知道”。

    單單就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影片的故事性。

  • 8 # 寶哥剪輯

    《只有芸知道》 就是講述了一部,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的感人愛情故事。黃軒飾演的男主隋東風是一個性格陽光、喜歡樂器的男生,身處異國他鄉的他,除了追逐夢想外,他想一直就這樣無憂無慮生活下去。

    直到他遇到了楊採鈺飾演的羅芸,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兩個人,很自然地會喜歡上對方,相似的人生,彼此都是一個孤獨的靈魂,於是他們擁抱在了一起。

    ♡只有芸知道,人到中年,珍惜當下,便是塵世中最簡單的幸福

    不幸的是命運與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中年時期的妻子羅芸因病去世,失去愛人的隋東風陷入痛苦的絕境中變得蒼老許多,生活也因此發生巨大的改變。

    喜歡是一瞬間的心動,愛是千百年的守護,萎靡不振的他,重新整理下心情決定替在天堂的妻子完成生前所有遺願。

    個人覺得還可以的。

  • 9 # 是牛龍龍呀

    好看。大題簡述了一對情侶之間發生的故事,

    雖然結局不是很美好,但是隻要我們不斷努力結局也許並不美好但是你享受了過程,你曾經努力過,加油!各位

  • 10 # 達衛

    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要不是片尾告訴我,這是馮小剛以友人真實生活為藍本拍攝的私貨,我差一點是想給一星的。

    但考慮到既然是馮導的私貨,那麼電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釋一點,因此最後給了兩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衝著《芳華》的名頭來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雖然是同樣的導演,甚至還是同樣的主角,我卻沒有在電影中看到類似《芳華》中那種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的滄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導演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由於這是馮小剛給友人拍的私貨,電影通篇帶有非常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但這恰恰也是電影不好看的致命缺點,導演無法將自己的這種強烈表達,透過電影傳遞到觀眾心裡。

    在個人看來,這個致命的缺點,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了電影全片每一個角落。

    從電影開頭說起。

    電影一開始,採取了由黃軒主角旁述來引入劇情的主線。

    這種方式,用得好的話,就是像《海上鋼琴師》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芸知道》這樣的災難。

    同樣的開頭,《海上鋼琴師》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為後面的人物劇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這種開頭給觀眾帶來的巨大懸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當觀眾看到了這麼一段旁述,會很自然地對後續的人物劇情產生比正常敘事電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後面的劇情無法給予觀眾超出期望的發展,就會顯得電影頭重腳輕。

    更要命的是,後面電影通篇,旁述卻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幾處無關痛癢的地方,才來了這麼幾句簡單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沒有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這種在電影結構上的處理方式,讓電影的不好看的問題,在起跑線上就變得非常凸顯和尷尬。

    再者,回到電影劇情本身。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導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愛情和生活。

    很多優秀的電影,故事劇情其實也是非常平凡。國內如《地久天長》,《我的父親母親》等,國外如近期比較火熱的《婚姻故事》,《蜂鳥》等。這些電影,通篇其實並沒有嚴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劇情起伏和變故,都是非常樸實地在描述著某一代人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過的雞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難和問題。

    但是,故事平凡,並不意味著電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長》和《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故事很平凡,但卻跟馮小剛的《芳華》一樣,在真實描繪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餘,也把個人命運和大時代的背景結合了起來,從而產生了一種琴瑟和鳴的蒼涼感。觀眾看完電影,會相信這就是那一代人確確實實的生活。電影裡說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觀眾也能透過電影的一些線索和特質,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過渡到去聯想時代與人物之間的聯絡,進而體會到一種超出個體命運的宏觀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主角之間的愛情,從產生到最後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鋪墊和緣由的。

    一上來就展示男主對女主的強烈思念,卻沒有具體事件鋪墊和解釋這股強烈;

    隨之用了大量篇幅講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樣也是沒有鋪墊和解釋他們為什麼需要狗狗的陪伴;

    無論是女主絕症的暗線,還是兩人日夜相處的明線,都在透過人物交流來試圖渲染一種《泰坦尼克號》式的淒涼感,但偏偏兩人的愛情又沒有《泰坦尼克號》式的巨大災難來承接這種淒涼感;

    試圖將人物情感關係延伸到第一批出國華人的大背景中,卻又缺乏足夠的大背景線索和情節。。。

    以上種種的問題,一方面無法準確地將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給說得清清楚楚真真實實,另一方面,過於薄弱的人物背景關係也無法讓觀眾把思緒從小人物身上進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題和核心上,導致電影看起來不倫不類。

    即便是這樣,如果說導演本身就無意敘述一段跟《芳華》類似的故事也就罷了,但偏偏卻是連最基礎的個人故事真實性和共鳴都無法保證。

    如《婚姻故事》和《蜂鳥》,不去討論人物與時代的關係,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來。這些電影裡,雖然劇情故事本身依舊非常平凡樸實,但也正是這一份樸實,營造出了一種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婚姻故事》裡的離婚和夫妻吵架,《蜂鳥》裡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極度寫實的電影描繪下活靈活現,從而使得觀眾相信,這些也都是真實的。跟上面說到的注重透過小人物表現大時代的電影相比,這一類電影則是透過大量的人物日常細節以及恰到好處的人物表現,共同營造出了這種基於角色本身基礎上的真實性,從而讓觀眾把注意力從宏觀敘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來,只要你電影裡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實的,那觀眾自然也就能相信電影是高度真實的。

    而《只有芸知道》裡的大部分生活細節描述,都是與觀眾日常理解相違背的。

    簡單來說就是,電影裡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生活。導演憑什麼相信,這樣的神仙生活,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和理解?

    再直白點說,觀看電影的過程,這好像是住在山腳的破爛草屋中的大家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而導演卻住著豪華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卻痛哭自己連龍蝦都沒吃過,偏偏導演還希望獲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博取同情的行為,無異於耍流氓。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特質。

    一開始我說過,電影的確是帶有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畢竟諸如侯孝賢,候麥等藝術先賢的電影創作,大多都是一種背向觀眾的個人表達。雖然大師們的創作大多艱澀難懂,但卻也很好地像觀眾輸出了強烈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方法論上的資訊,從而使得觀眾是能夠以一種入世的角度去觀看的,進而使得電影能成為一種充當觀眾理解和導演表達之間的一座橋樑。

    而《只有芸知道》,卻並沒有產生這麼一種橋樑般的作用。

    一方面,電影尚且沒有達到上面說到的大師藝術的高度,沒有什麼足夠深厚的藝術性質,本質上只是普通的商業片;

    另一方面,雖然電影是商業片,卻又處處透露出一種導演放飛自我的自戀藝術表達。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態的呻吟,例如通篇的紐西蘭美麗風景,再例如以上說到的種種問題。導演希望寄個人情感於電影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

    但是,藝術,往往是出自於藝術家,卻超越了藝術家。而這部電影,雖然出自於導演本身,卻沒有跳出導演的自我矛盾,從而顯得無法自洽。

    基於以上說到的種種,我覺得電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還是非常肯定馮小剛和她的《芳華》,唯獨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 11 # 髮際線與我作對123

    首先說,馮導把朋友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來作為紀念,這樣的動機確實真誠並且讓人動容。

    以上是我看明白的地方。

    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特別有意思,看的時候完全知道在演什麼,已經不能再明白了,非常明白。但是看完之後回想,發現好像什麼都不明白。

    片名叫《只有芸知道》,說實話,到最後我才隱約反應過來只有芸知道什麼,但是知道這些沒有用,除了拍出來的東西,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

    一般來說,觀看電影的過程就是觀眾不斷的去發現的過程。

    哪位大師說過,黑澤明吧,說,電影最終形成於觀眾的觀念中。

    什麼意思呢,就是,導演給你看的是A,然後你自然會想到B,這個B不用拍出來,觀眾就應該能看明白,而且不斷的認識到B的過程,就是看電影的過程。

    如果導演把B也拍了,那這部片子就是囉嗦,節奏不好,對觀眾沒信心,電影語言不過關,總之在技術上有缺陷。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那這片子就牛逼了,有意思多了。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有的人感悟到了C,有的人感悟到了D或者別的,那這片子就是牛逼併且富有爭議的片子,有很多解讀的空間。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然後專業大牛們總結出來了X,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的領域,這片子就是影史經典。

    上面說的這些是電影誕生100多年玩得非常成熟的模式了,甚至可以叫套路。讓人不斷髮現,從而形成認知,普通觀眾跟著走肯定能跟上,這已經成了商業片的基本必須。

    因為讓觀眾不斷髮現,才能讓人產生共情,才能被電影中的生活帶入,才能讓人跟著角色一起使勁,跟著笑和哭。

    否則,你也過日子,我也過日子,我看你過日子幹嘛?像郭德綱說的,誰都會說話,你為什麼花錢看我們在臺上說,這是不容易的,也是技術所在。

    以上是很粗淺的示例,為了說明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有意思在哪呢,導演拍了A,我們明白了A,但是,B的部分是空白!最後也沒有C可以感悟。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沒關係,真情實感嘛,電影感差一些,真實就好。

  • 12 # 凱玟504

    我個人覺得內容空洞,沒有什麼實際內容!但我喜歡那個外國服務員 熱情漂亮善良 喜歡他對生活的態度!真是羨慕不來呀

  • 13 # 電影秀吧

    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整體的節奏是現實和回憶穿插的敘述,很多時候這樣的敘述如果節奏把握的不好就會顯得很亂或者很散。然而這部電影卻一切都恰到好處,不急不緩,事情就是這樣故事就在你眼前,只需要靜下來慢慢的一點點的開始欣賞就好。

    但卻也不是平鋪直敘那麼直白簡單。每一幕回憶就像隋東風記憶長河裡的珍珠,一顆一顆的串起來才能變成完整的珍珠項鍊。

    其次,可能挺多人都會覺得這個片子很平淡無奇,而且很拖沓。確實,單從故事來看,這可能就是一個俗套的愛情故事,甚至還有有點狗血和離奇。但是,如果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一部影片未免有失偏頗。

    影片開始的幾個鏡頭切換就很明確的表達了是在插敘,故事的結局就是女主去世,留下了男主一個人緬懷她。但是他們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為什麼電影的名字是“只有芸知道呢”?我是懷著這樣的好奇開始看。

    整部片子給人一種很慢的感覺,就像從前的愛情,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沒有經歷過一見鍾情,更沒有經歷過瑣碎的婚姻。所以我純粹被他們的愛情感動,或許兩個靈魂契合的人才能歷經15滿眼還都是對方吧。

    最後,講一個打動我的點吧。就是在影片的最後,男主帶她骨灰回國的時候,我才知道影片為什麼叫“只有芸知道”。

    開始我只是覺得女生可能有事瞞著男主,從開始的不願意結婚,到後來的非常沒有安全感,非常渴望自由等,我就很好奇女主的故事,看到後面我還以為不會交代了,直到最後我才知道是真的“只有芸知道”。

    單單就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影片的故事性。

  • 14 # 夜行人甲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2019年12月20日,該片在中國上映進軍賀歲檔,個人覺得值得一看

  • 15 # 阿甯看電影

    自2018年與崔老師發生那場人盡皆知的罵戰後,馮小剛就變得異常低調起來,不僅同年沒上映電影,而且今年出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在上映前居然沒有絲毫風聲,直到上映之後,很多觀眾才發現原來馮小剛又拍新電影了。

    可惜的是《只有芸知道》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有觀眾將之奉為經典,有觀眾認為電影太平淡,沒勁。這也直接導致電影票房成績不佳,無奈之下,馮小剛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四處宣傳造勢,甚至攜徐帆登上小S與蔡康永主持的《花花萬物》。

    在不懈努力下,《只有芸知道》上映四天,終於票房過億,為此,團隊還特意做了一個大紅慶祝海報以振士氣。

    但這樣的成績在現代這個票房“動輒20億起步,不過30億都不好意思慶功”的影視市場來說真的是比較尷尬,更何況還是賀歲片之王馮小剛的片子?

  • 16 # 歸歸去來來兮

    我覺得《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挺好看的。

    首先,這部片子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方式講故事,觀眾要靜下來,帶著疑問去看,可能中間有些疑惑,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謎團一個個解開,這裡我也不方便透露,劇透了,就失去了尋找答案的意義。

    其次,這部片子的畫面柔和,風景優美(大部分在紐西蘭取景),藍天白雲,小鎮,牧場,大海,極光……觀眾可以領略到一些生活中不一祥的場景

    第三,演員表演到位,黃軒將男主不同年齡階段的心路歷程有層次的表現出來了,女主溫婉動人,徐帆飾演的配角也很出彩。

    總之,這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文藝片,分享給大家一位觀眾寫的小詩,以及影片結尾處,女主給男主寫的信。

  • 17 # 乃由蜜翅

    一部備受爭議的愛情電影!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12月20日上映。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和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只有芸知道》文藝片的節奏。敘述視角嚴重老齡態,不斷追溯自己的韶華歲月,整個節奏緩慢坍塌。主題的愛情故事太普通了,就算電影用故事性的角度去刻畫,也毫無特別之處,打動不了觀眾。人物關係推進和情感變化毫無說服力,男女主的CP感沒這麼強。

    真的是除了風景優美以外,就感覺毫無優點可言。它是一部備受爭議的愛情電影,如果相信純真愛情的觀眾,也許會被影片那遠離塵囂的世界所打動,擊中心靈深處最為敏感的地方。

  • 18 # 三分有餘

    看了好多好多電影但真正讓我安下心寫一篇觀後感的反而是平平淡淡的這一部。

    總體而言是那種柔柔的給你一刀,後來才發現自己渾身是血的感覺。果然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更感人

    影片的開頭像是溫白開一樣沒有張力也沒有味道,唯一讓我有感受的就是取景太美了。但可能大多數人的生活愛情都像影片前半部分一樣吧。

    第一次流淚是在blue去世的時候。

    blue趴在樓梯下的那個場景我非常喜歡。溫馨幸福有濃烈的家的感覺,以至於在後面看芸一個人抽著煙看和blue的錄影帶時我又哭得稀里嘩啦...

    整部劇的後半部分情節緊湊且自然,林太的出現點睛之筆,林太在他們婚禮上的哭泣和訴說也必然奠定了之後的基調 留下來的那個人 苦啊

    小小病床上兩個人相偎相依,芸一遍遍訴說自己有多麼幸運時,東風可能心裡不止一次再希望當時在賭場的幸運再降臨一次。儘管對所有人而言芸的到來芸的存活都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但對東風而言,這是他的運氣。

    愛情好像就是這樣,彼此是對方的運氣。

    當然,如果我擁有愛情我也可能不會寫下這羅裡吧嗦的話,我會直接對他說我愛你接著聽到我也是的回覆。

    可惜,愛情永遠是可遇不可求的運氣。

    羨慕之餘更是期待。

  • 19 # 江睿謹

    勉勉強強的觀後感—2019.12.25

    《只有芸知道》看完了,電影院就剩我一個,還有一個工作人員。

    這電影適合一個人看,適合很多人看。

    一個真實的故事最能打動人,一份真摯的感情也是。

    現在市場上的愛情片啊,太鬧騰。

    我們一輩子哪有那麼多激情時刻呢?

    環繞周遭都是普通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輩子。

    我的工作其實可以經常看見別人的結婚照,看到老一輩的結婚照,你會感慨時光流轉,歲月不饒人。

    當年相片上的俊男靚女,如今也是尋常。

    再看兒女的結婚照,也是青春模樣。

    我想想,一個人還是要找到另一個人。

    有過一個家,那樣也是沒有枉來人世間一趟。

    —————————

    更新

    反對的理由多種多樣,贊同的卻很一致。

    很多人對電影的看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學成於歐美或者是學成於某些影評家的理論體系,試圖在專業的角度上去教一個專業的導演做人。

    作為普通人,看到一個真誠的作品就很好了。

    電影我看的算是蠻多,大火大熱的電影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

    說到底還是馮導這些年行為引起了一些反彈,以至於被人所責難。為了反對而反對很正常

    但是請溫和一點,安靜一點,看一部這樣的電影對的起票價。

    我們都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是90後,有的80後,有的70後,甚至也有60後。

    但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基本上不太瞭解

    對於我而言,這個電影不是我這代人,甚至不是我上代人的故事。按照年齡推算,應該是我父母那輩的故事。

    按照電影,父母那輩很多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有的經歷比這個還要奇怪,但是還是淪為平靜。

    我們有沒有時間去問問父母怎麼成家的呢?

    他們也曾年輕過,在柴米油鹽之前,也是青年男女。

    各種平臺上,曾經有人曬過父母的照片。

    我想應當去問問,平淡的生活之下

    會有雋永的愛情。

  • 20 # Laugh笑由心生

    我覺得比較清淡,很平庸的愛情電影!情節和劇情都比較平庸,就是講述了北京人在國外生活,戀愛,工作等一系列事情,沒有激動人心的情節!

    當然對於有過國外工作和生活經歷的人來說j可能比較有感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嫁人要看婆婆,什麼樣的婆婆是好婆婆,從哪些方面可以瞭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