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番茄不加雞蛋

    《蝸居》更貼近現實生活很多人窮其一身,花掉幾代人的積蓄才能湊到一套房子首付,社會讓年輕人很壓抑很落魄,揭露的問題更刺骨更現實。

    《安家》更多是買房的一個過程,買房中遇到的問題和波折,有窮人的東挑西選也有富人的一擲千金。裡面只是人物角色在買房過程中的家庭生活的體現及主要人物的賣房過程中人生成長和經歷。可以說是一部理想與現實結合的溫馨劇。

    因此《蝸居》看了更有感觸,更上頭,更貼近我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拼,想要在這些大城市活下去的無奈與心酸。

  • 22 # 一起來笑笑吧

    我認為還是蝸居比較經典 ,畢竟這麼多年了。

    最近《安家》以其囊括度最廣的話題性,成為當前現實題材職場劇的當紅製作。集合了好幾年沒有演現代時裝題材的孫儷,霸道Quattroporte演膩了變得君子溫潤如玉的羅晉,還有一大堆叫得上名字的演員, 用現實裡倒了八輩子黴才會遇見的所有雞毛狗血的示例,來凸顯上海“魔都”這個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那些生活在中上層的房屋中介人員的生存狀態,順便,再透過《蝸居》成功十餘年以後的餘熱,繼續感嘆一下華人因為房產所帶來的水深火熱!

    01 《安家》口碑不好,非戰之罪! 《安家》的其他方面基本上代表了當前主旋律電視劇的平均水平,不論話題度,宣傳力度,還是場佈置和服化道水平,演員狀態,它都稱得上達到了當前主流劇該有的水平。 可問題在於根子上的模糊不清。劇本的倉促和缺乏磨合,使得觀眾感覺這部劇達不到之前該有的水平。直截了當的說,在於劇本的劇情衝突和劇情裡描寫的現實,太具有特例性,不夠普世,可以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但是情理上不足以說服觀眾。 說實在話,誰都知道《安家》脫胎於去年日本人職場劇《賣房子的女人》。而為了讓隔海相望但社會意識迥然不同的兩個社會找到共通性,先後請了六六,九枚玉,顏立維三位編劇,共同將島國的故事平移然後落實於當今的中國社會主義國情。 另外兩位咱們不熟悉可以先不說。但是,六六是資深的作家和編劇,在文字行業裡沉浸了幾十年,甚至可以說,8090的觀眾基本是被她一路拿著“房子,車子,孩子”三座大山,用一代人的生存焦慮壓迫著長大的。 不知道是8090後成熟了,發覺她作品裡的東西太過於有獨特性,還是她生活得太順風順水,逐漸脫離所代表的底層居民,觀眾總感覺最近幾年她拿出來的作品,戲說的成分越來越重,給人一種來源於生活而無限拔高於生活的懸浮感——不是高於生活的概括性和適當提升,而是僅僅羅列一堆生活裡的雞毛狗血,用各種小機率的事情來填充一個人的生活,弄得主角如同全天下跟她過意不去一樣焦頭爛額,疲於奔命,來喚起觀眾的同理心博取同情。 可這樣情感激烈的情節堆砌多了經常性收不住,何況她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和改變這些生活裡的負面情緒,或者說她根本不在乎她描寫的人物能不能擺脫這些負面因素,所以劇情基本會散漫無機地發展到了一定的集數就為了結束而結束,強行用“閤家歡”或者“親情可貴”來強行收尾。

    02 六六不是那個六六,觀眾也不是那個觀眾了! 六六的厲害之處在於,她能夠塑造每一個在道德觀有缺陷但是情理上說得過去的人物來作為情節的最佳推動點。 這個人物總是大範圍內道德偏頗但是又不觸犯道德底線。但是這樣的人物可以輕易的成就觀眾一致的同情或者憤恨,很適合用來承擔情節的推動點,和劇情情感的引發人。 六六現在對於把弄觀眾的情緒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她很善於用劇中人物的行為邏輯失誤,來勾起觀眾的激情。更善於用一些列生活裡細微的不公和失衡,來帶領觀眾的情緒走向,讓觀眾在忙於分辨是非和宣洩情緒的過程裡,忽略她細節不到位和生造事實的弊端! 就像在《安家》前期房似錦的出場劇情裡一樣,她羅列了很多行業內的行為和人際錯誤。透過房似錦的鯰魚行為,把這些展示給觀眾看,在激發觀眾的同理心和憤慨之後,又想用房似錦的不得已來往回圓。但是,你前期太用力,後期就需要更大力度的情節來作為填補,一旦情節力度不夠,很可能會越描越黑。 這也成為她近幾年作品,尤其是劇本創作,開篇有力,中道崩殂,後期狗血,最後強行閤家歡的最大核心問題所在。

    03 它呈現的房產中介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房產中介! 房產中介,這個職業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裡,並不算一個很正面的形象。 因為大眾心目裡,他們追求利益的成分居多,對於底層居民實質性的優惠或者得利少之又少,所以本能的感情上會有所牴觸。 而《安家》所呈現的價值觀也有問題,中介的內鬥呈現得太多,高回報率也呈現得過多,這種變相的在刻畫方面扭曲了客觀性,主觀意味太重使得中介的勤奮就是對於客戶的騷擾和隱私的窺探。對客戶說話做事遮遮掩掩,宣稱的全能中介是對這個行業的貶低。 《安家》不是以前那種透過房市來引入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的生存焦慮,而是以中介人員的主視線和身份,給自己的職業洗白。所以,劇情中間那些刻意說慘的橋段,在身為消費者的觀眾眼裡,可能都帶有一種賣慘博同情的性質。 從這些立意上面來說,它已經棋差一招了!而緊隨其後的人設,她也為了呈現職場里人性面面觀,而犯了角色太有個性,人設失真的問題。 作為職場劇,《安家》其實想呈現的是每個人性格迥異,他們之間性格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以撐起整個劇情氣氛的職場環境。 她需要用這些性格里都帶點奇葩屬性的人物來帶動劇情的活躍氣氛,可是前期工作不夠精細,弄得奇葩是真奇葩。一個個位數從業人員的中介公司,活生生弄成了《奇葩大會》。 所以,在房似錦衝入這個群體之時,就攪起了整體局勢的波瀾,但是這個攪局的鯰魚,卻出現得很不得人心。編劇想要呈現一個相互摩擦,有笑有淚的氣氛,透過從分歧逐步走向和解的情感磨合,達成一個最後閤家歡的局面的用意! 可是,這些性格衝突,因為角色設定的強硬和不知回寰,而顯得突兀和不近人情。所以,這種架構,就顯得刻意和缺乏緩衝。

    04 開局太陡,就怕後繼無力,最後流於狗血! 好的職場劇可以有職場生態,社會陰暗的呈現,但是《安家》這種一味的透過人物之間的矛盾來構建戲劇衝突,並且刻意的在職場裡掀起內部爭鬥來製造戲劇衝突,這種職場生態,有足夠的噱頭,但是,對於劇情的構建和情緒的表達,顯得過於迅猛! 六六很懂得用生活裡的不對等現象來勾起觀眾的情緒,用生活裡那些以南和欺騙來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然後又打感情牌來強行為這些行為圓謊。 但是,《安家》裡面開篇的矛盾來得過於激烈和對立了。六六很明顯想要用極端的個例,去製造激烈的內部衝突。可呈現出來的劇情卻與主題和表述手法完全不匹配。 所以,這種生活態度顯得過於特例,可以激起觀眾的一時同感,卻很難經歷觀眾的再三品味——因為稍微回味一下,就察覺得出這些劇情安排的過於刻意。 誠如有人說的:”它切入矛盾的角度,陡峭得近乎失真“。而且,這樣的陡峭情節來得迅猛,後期的情節必然需要更加猛烈的衝突來推進主題,才能避免主題的中段崩徂。可是,太過於激烈的衝突會被某些原因所規避,使得中段開始會特別的往情愛方向發展,藉以調和情緒。所以,六六最近幾部作品都有前期激烈,中後期崩盤,最後和稀泥強行閤家歡的尷尬!

    05 《安家》已經不是《蝸居》能夠一統天下的年代了! 六六想著透過《安家》來延續當年《蝸居》的話題性和收視輝煌,可惜,十多年過去了,房市不是當年的房市,觀眾也不是當年的觀眾,甚至於,六六,也不是當年立足群眾書寫社會的那個六六了。 《蝸居》的火不是因為劇情的完美,而是因為創作者直面了當時社會的熱點問題。當年的《蝸居》不是現今想要的把所有問題往裡面裝的筐子,但是它勝在尖銳,用圍繞著房子這一點事,直接呈現出底層居民的困窘,宛如一根直指現實的尖刺,讓觀眾在疼痛裡審視自己當前的處境。 而十年以後,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社會心態和影視劇創作氛圍都發生了變化。如今雖然房子仍然關乎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但居民的生存焦慮逐漸轉移,這時候拿著房子的事情來當議題,顯得主題吸引力不足。 而且,六六雖然擅長拿中產階級的生存焦慮在做噱頭吸引話題,但是,這麼多年她樂於展示困窘卻完全沒有想要深入揭示問題的起因,發展和困局的原委。 所以,整體陳述出來的劇情,來源於生活,扭曲於生活,表面上是講當前居民在房子這個生存焦慮源面前如何掙扎求存的世間百態,可骨子裡,還是在幹給中介行業暗中洗白的勾當! 所以,現在的《安家》已經淪為看看可以不必當真的娛樂片,再也找不回當初《蝸居》時代,拿著一個主題折射整個社會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可信度了!

  • 23 # 大冬瓜影視劇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孫儷演的戲的,最早的一部應該是《鐵觀音》,後來只要是她演的劇,不看也會多多少少去了解一下。

    很多人都說孫儷演的這部《安家》和13年前的《蝸居》有點相像,但是我看過後只想說,我更懷念13年前的《蝸居》。

    兩部劇雖然都是圍繞房子展開講故事,但是想要表達的主題完全不一樣,要談的深度也完全不一樣。

    兩部劇都圍繞房子來講的,為什麼我會更懷念13年前的《蝸居》?

    一、雖然兩部劇都是圍繞當下熱點“買房子”來講,但是《安家》更像一個賣房子的故事,就是更像女主的升級打怪,真正關注社會痛點的部分少之又少,在這方面,《蝸居》是更勝一籌的。

    二、盲目迎合當下年輕人的笑點。這部劇融了很多年輕的“梗”,比如“腦子what了(腦子怎麼了),好看的臉蛋滿大街都是,不要臉的靈魂獨一無二(好看的臉蛋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樓彼(low 逼)”類似的現代網路用語還有很多,現代化元素確實很多,但是隨著劇情的開展,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比如為了玩“梗”而玩“梗”,沒能很好連線劇情,起不到痛點與笑點並存的效果,反倒。

    三、主角光芒太強了,狗血劇情太多。這部劇不像是反映一個社會的現狀,更像是女主的獨角戲(就目前來看)。在這方面《蝸居》相對來說,要更有共情力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在最近的新劇裡,《安家》也算好看的,越看越上頭,雖然在主題上表現得沒有那麼深刻,但是當一部下飯劇還是可以的。希望後面的評分和收視率都能上去呀!

  • 24 # 我就是這樣的女子

    六六,華裔女作家,2003年以小說《王貴與安娜》名揚海內網路壇。擅寫都市家庭倫理體裁類的小說,《雙面膠》、《蝸居》、《心術》、《寶貝》都是她的代表作品,其中2007發表的以兩性和房子為主題的《蝸居》更是將六六的事業推上了巔峰。

    時隔十年後,又一部經六六改編,以“房”為主題的《安家》熱播,該劇雖然不是六六原版創作,但是卻仍一如既往的透過小人物的生活百態來體現中國當代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現狀。

    《蝸居》與《安家》,我認為無從說起哪個劇更“上頭”。兩劇有共通點,但又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因為兩劇是從不同視角看社會熱點問題。

    先看共通點,兩劇都是以“房”為主線,房即是家,從古至今,華人最注重的就是安居樂業,有一個穩定的家庭,居有定所是太多華人的追求。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房價隨之不斷升高,買房成了社會熱點話題,“房奴”成了社會的一個特有群體,房子成了衡量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而《蝸居》和《安家》之所以能火,其主要因素就是房子是能引發大眾話題,更貼近百姓生活。

    《蝸居》講述的是一對外地姐妹為留在大城市能有穩定生活的情感經歷。已婚的姐姐,名牌大學畢業,婚後一心想在上海能有一處自己的房子,卻因經濟能力不足,每天為此煩惱不斷,並因此差點離婚。妹妹為了幫助姐姐,向對自己有好感的高官借錢,由此進入了“小三”行列,最終賠了愛情,失了一切。

    該劇雖然是由“房”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但是劇中的重點更偏重於高官與妹妹的感情糾葛,“兩性”、與“貪腐”更像是故事主線。故事的結局,當海藻在穿梭的人群中看到小貝與女友幸福的身影,獨留她悲涼地站在馬路上,過往的榮華都已成浮雲,所有的又回到了原點。該劇更想告訴我們的是面對繁華且充滿誘惑的世界,不沉倫深陷其中,守住本心才為幸福。

    《安家》是以房產中介職員為視角,透過介紹不同人群買房、賣房來反映社會現狀。故事中女主角房似錦,從小家境貧寒,透過自身努力奮鬥成為職場精英,不論什麼房子,在她的手裡就沒有賣不出去的,雖然業務能力無敵,但是卻有些缺少人情味以及團隊精神。與之相反,男主角“徐姑姑”帶領的團隊雖然業績平平,但是團隊中的幾個人更像是一家人,在職場中有原則、有互助、有溫暖。

    劇中安家中介中的5個職員也分別代表了5個不同的社會人群,職場中的“老油條”、剛步入社會的“985”、一心想要釣到金龜婿的“門面擔當”、走富婆路線的“王牌銷售”以及來自農村為人憨厚的“樓山關”。太多角色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門店裡來來往往的各色人群,透過中介買賣的是房子,展現的卻是現實中一個個家庭的縮影。

  • 25 # 影視傳播局

    還是覺得《蝸居》更真實更有感染力,房奴、小三、婚外情、隻手遮天的政府官員、為了生意不擇手段的老闆等等,都很接地氣,當年可謂紅遍大江南北!近日同為六六編劇的《安家》正火熱播出,個人認為故事情節方面還是《蝸居》更勝一籌,當然孫儷的加入讓《安家》增色不少,以上緊代表個人觀點!讓我們期待《安家》有好的收視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堅持扎馬步真的有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