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鏘鏘鏘冊

    先說一下這兩個人,劉墉和紀曉嵐確實是存在的人物,紀曉嵐是一個很小的官吏,而不是電視上所演的和和珅是一個級別的,兩人的級別是不對等的。劉墉和和珅是對等的,所以紀曉嵐和劉墉是兩個差距很大的官吏。電視劇改變了很多,只是起到良好的教育,告訴人們要如何去當官而已,如果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電視劇裡那兩人也只能是一面之緣,無法續寫兩個人的故事,歷史在那裡擺著,無法改變。如果想了解歷史,可以多看看書或者講壇節目,不要輕易相信電視裡的歷史。

  • 2 # 梅園布衣

    近些年來清廷劇太多太濫了,二月河的清帝史小說掀起了清廷熱,影視劇更是極盡所能地渲染大清王朝那些秩聞趣事,吊足了讀者和觀眾的胃口。但是,不論小說還是影視劇都不能無限地改編或添枝加葉,總要有些根據的。

    劉墉(1719~1804),32歲中進士,紀曉嵐(1724—1805年),31歲中進士。他們都是生於乾隆年間,卒於嘉慶年間,而且是同朝官。所大學士英和《恩福堂筆記》載,紀曉嵐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曉嵐文才好,劉墉字寫的好,二人之間常有詩聯寫作交流,筆硯相贈。

    紀曉嵐鄉試時,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主考,按當時的風氣,劉統勳當是紀曉嵐的恩師。紀曉嵐參與四庫全書的修訂,是劉統勳推薦的。由此可知,紀曉崗與劉墉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和珅生於1750年,小劉墉31歲,小紀曉嵐26歲。和珅應當算是小字輩。

    在對待和珅的問題方面,劉、紀均不是和珅一黨,和珅權勢熏天之際,二人也不肯依附。劉墉表面懶散,甚至乾隆也說他不實心任事,但在嘉慶查抄和珅時,劉墉奉旨而行,不怕得罪遍佈朝野的和珅黨羽,查實了和珅的二十大罪。可以看出劉墉在乾隆當朝時是有意裝糊塗,鬥不過和珅和乾隆,就回避,是一種策略。而紀曉嵐比較圓滑,經常善意提醒和珅,雖然也常有爭論,但和珅從未刁難過紀曉嵐,甚至還時常關照過紀曉嵐。乾隆一朝文字獄極其厲害,修訂四庫全書的主要大員中僅紀曉嵐一人得以善終,說明紀曉嵐很會來事,是另一種處世為官策略。

    因為二人性格、特點及與和珅的關係,更主要劇情的需要和藝術效果,所以突出紀曉崗而隱敝了劉墉。

  • 3 # 愛看愛思考

    劉墉和紀曉嵐是師兄弟關係,紀曉嵐的主考官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按著過去的慣例,劉統勳是紀曉嵐的老師。劉統勳是乾隆還沒有當皇帝時就在乾隆皇帝身邊,所以更加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最後,劉統勳因為勞累病死在任上。所以乾隆皇帝更加看中劉墉,這些是真實的歷史。至於說,電視劇?全是為了追求娛樂性,編出來的。

  • 4 # 扁月逐心

    因為要突出主次關係啊,畢竟在影視劇中劉墉和紀曉嵐都是主角的身份出現,都是可以以一己之力對抗和珅的人,這種印象已經深入大眾內心了。如果兩個人再碰面的話,兩人一起合夥算計和珅,那我覺得和珅就沒有活路了,而且兩個人主次關係安排不好的話還會容易讓觀眾產生反感,覺得對某一個不公平。這樣會使影視劇少了很多的觀賞性

  • 5 # 西府趙王爺

    劉墉和紀曉嵐是乾隆時期的兩個著名人物,二人年紀相仿,同殿為臣,一個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個是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都是一品大員。

    並且他們的關係還不錯,論師承,二人能算系出同門。劉墉的爹是乾隆初期極為倚重的劉統勳。而劉統勳正是紀昀鄉試時的主考,按當時的風氣,劉統勳算是紀昀的恩師,而且他修四庫全書,也是劉統勳舉薦的。並且劉墉和紀曉嵐都愛收集古硯。兩人還經常相互贈與,相互交流。他們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都是和珅的苦主,與和珅鬥智鬥勇,極為出彩。

    不過有趣的是,在電視劇裡他們很少同時出現,有劉沒有紀,有紀沒有劉。這是為何呢?

    原因有兩點!

    第一,這應該是電視劇本的安排,

    比如在《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這兩部電視劇中,劉羅鍋和紀曉嵐均沒有彼此,只有一個共同的對手和珅,完全是為了藝術效果。

    而且兩部電視劇名已經點名了主要簡述的人物,倘若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在描寫過多的劉羅鍋,在劉羅鍋中過多描寫紀曉嵐,這就太過於喧賓奪主。

    第二,他們彼此為政的地方不同。

    劉墉從1756年起就外放為官,此後20多年都主要在地方為政,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而紀曉嵐1756年伴駕熱河,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1759年任功臣館總纂等,都主要在中央任職。所以說劉墉與紀曉嵐交集比較少。

  • 6 # 鋒楓2016

    劉墉能力十分強,是一名幹吏。做事果斷幹練,深受乾隆皇帝的欣賞和喜愛。在乾隆打壓鄂爾泰極其黨羽過程中充當馬前卒和急先鋒,在做江蘇學政時也興起過大的文字獄並因此得到升遷。在其父劉統勳過世後,乾隆皇帝將劉墉調到北京任職。

    紀曉嵐與劉墉有點淵源。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紀曉嵐的恩師。但與劉墉長期在外做官不同,紀曉嵐則在朝中擔任翰林編修一類的文學侍從,陪乾隆皇帝吟詩作對什麼的。正史上的紀曉嵐並不想影視作品那樣受乾隆皇帝重視。有幾次紀曉嵐辦事糊塗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斥責,說他如娼伶一般。這一起大案中,紀曉嵐徇私枉法,給自己的親家提前通風報信。結果自己被髮配新疆伊犁軍中效力。當幾年後乾隆皇帝想起紀曉嵐時又將他特赦回京,回京後的紀曉嵐則在和珅手下編篡《四庫全書》。

    實際上,劉墉的官階要比紀曉嵐要高。清朝等級森嚴,兩人不可能有什麼交集。而與兩人都有交集的和珅則屬於官場新貴,乾隆帝晚年最為寵幸的權臣。當時幾乎沒有人可以動得了和珅。而乾隆時期是高度集權的時期,乾隆皇帝對大臣的控制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想《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那樣大臣之間鬥來鬥去的情況出現。紀曉嵐為人處世比較圓滑,他與上司和珅關係相處得比較融洽。和珅也比較照顧這位比他大很多的老下屬。

    劉墉則可能從心裡看不起和珅,時常與和珅鬧點小矛盾,經常給和珅難堪。但兩人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矛盾。劉墉也曾查辦和珅的下人,當這可能有乾隆皇帝的授意。

    當今天我們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詼諧幽默的影視劇時,不由得哈哈一樂而已。

  • 7 # 花近高樓1

    滄州最著名的特產是金絲小棗,但金絲小棗卻一直沒能成為朝廷的貢品,這其中的原由,傳說還是因為劉墉和紀曉嵐鬥智造成的。

    劉墉和紀曉嵐私交不錯,好詼諧,又都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有一年兩個人上書乾隆,請假回鄉祭祖,乾隆皇帝爽快的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卻提出一個條件,讓劉墉和紀曉嵐回家後,每人帶些當地的土特產給皇帝嚐鮮。

    一個月的假期轉眼即過,劉墉卻把皇帝的交代給忘得一乾二淨,他是山東人,在路過滄州時,才把土特產這件事想起來。

    劉墉突發奇想,從滄州採辦了一批金絲小棗帶回北京。而就在同一天,紀曉嵐也帶著金絲小棗回到京城。

    劉墉先下手為強,沒有回家,先進宮把金絲小棗呈給皇上。乾隆皇帝一嘗,果然是龍顏大悅,對劉墉供奉的金絲小棗讚不絕口。

    到了晚上紀曉嵐得到這個訊息後就犯了愁。他總不能拿一模一樣的東西去敷衍皇帝,好在紀曉嵐也足智多謀,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從菜市場買了幾根瘦乾的白蘿蔔進獻給皇帝。

    乾隆也沒有多想,拿起蘿蔔“吭哧”一口,結果辣得涕淚長流。

    乾隆很不高興,怒斥紀曉嵐,又誇讚劉墉帶來的東西好吃。紀曉嵐回稟道:“滄州地瘠民貧,這蘿蔔已經是他們最好的食物,而且產量不高,萬歲體察民情,就該免了滄地的稅負”。

    乾隆被紀曉嵐戴了個高帽,有些飄飄然,但又不甘心少了一地的稅負,於是又找紀曉嵐問計。

    紀曉嵐只說了一句:你劉愛卿供奉的特產是“鬥地打擔糧”(意思是說巴斗大的一塊土地就能打一擔糧食),然後就沒了下文。

    乾隆皇帝心領神會,於是召見劉墉,命令他以後每年滄州的稅負都由山東來承擔。

    劉墉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能咬牙答應下來,然後連夜派人回山東,修改丈量土地的標準,從那以後,山東一畝地的面積比其它地方要大一倍。

    乾隆皇帝雖然給山東加了一倍的稅負,但由於丈量土地的方式改變,山東的稅負並沒有增加多少。

    對於這件事,劉墉和紀曉嵐心照不宣,誰也不敢說破。

    而金絲小棗作為貢品,每年山東還要到滄州來採辦,劉墉對此耿耿於懷,後來他在山東主持修建了無梁殿,回來騙皇帝說那些“鬥地打擔糧”的莊稼,都被神仙收去蓋了無樑殿,乾隆不信,派人去山東私訪,果然沒有找到金絲小棗樹的影子,最後只得作罷。

    民間傳說,請勿當真。

  • 8 # 浩賢2

    想弄情影視劇中劉墉和紀曉崗沒碰過面是什麼原因:知情人兩位。

    1·編劇。2·導演。我很滿義此案的精準度!

  • 9 # 逍遙遊19950207

    怎麼說呢?影視劇畢竟是一種藝術形式,其二人都是一類人,都是清官的代表。對於電視製作而言,只要正派和反派個性鮮明就可,如果過多的性格相似的人加入,反而有點喧賓奪主。但有些歷史正劇,出於劇情需要,二人同臺的機會也會比較多。再者呢,劉墉和紀昀都是乾隆朝的名臣。二人的歷史知名度比較高,風聞趣事也比較多,再加上其二人為官比較正派,所以很多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都會成為很多影視題材的首選。

  • 10 # 茯苓書生樹洞菌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是這些年來電視熒屏上的“鐵三角”,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

    和珅和成吉思汗被評為近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兩個人。你說他不貪不佞把雍正挖出來跟他講一遍他都不信。這是電視劇的邪派的代表性角色

    劉墉是前朝大學生劉統勳的獨子,紀曉嵐相傳是劉統勳的弟子,那麼劉墉是紀曉嵐的師兄。劉墉愛字,紀昀愛詩。這兩個人是忠派的代表性角色

    兩人對待和珅的態度也有不同,紀昀對待和珅基本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你貴為宰相,我就是個修書的,不能跟你明著幹,但我暗地裡較勁搗亂。

    而劉墉對待和珅基本上是獨善其身的,我做我的清官,你貪你的錢財。互不相干,同時兩人官職相仿,劉墉還算是皇太后的乾兒子,和珅也不敢動他。

    如果按照題主的設想:

    兩人同屏的話,劉墉是主角,鏡頭要給一下紀曉嵐,鏡頭給的不夠,你也不知道哪個是紀曉嵐,如果給大鏡頭特寫或者給臺詞,那麼這些給臺詞的配角的結局要麼貪官跟和珅沆瀣一氣或被砍頭,要麼清官株連九族不得好死,作為劉墉或者紀曉嵐,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作為一個配角出演又提前領盒飯的。因為即便是電視劇,你也要尊重史實,紀昀卒於嘉慶十年,八十一歲,病逝於燕京。劉墉卒於嘉慶九年,八十六歲,壽終正寢。作為編劇不能把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配上兩句阿貓阿狗的臺詞,隨便演兩秒咔嚓再斬掉來突出和珅的佞,清官的忠。

    相反把兩個人分開來作為兩部戲來描寫,拓寬了宮廷戲題材的廣度,即便後邊沒什麼戲拍,作為經典拿來被翻拍也是吸粉引流的好方法。

    碼字不易求個關注唄?

  • 11 # 夜色釣手

    很有意思的問題,我曾經也有過如此疑問。

    首先,劉墉大多是在外任職做官,很少回朝任職。再說劉墉官職比紀曉嵐大的多,所以見面的機會很少。

    其次,大家看電視的可能都知道,就一個紀曉嵐都夠和珅對付的了,如果再加上一個劉墉,他可能都活不過兩集。導演編劇也是良苦用心,為了大家能看完整的電視劇,肯定不能讓他們一起出現。

    最後說一點,電視劇我們看看就可以了,不能太當真。你想劉墉紀曉嵐同朝為官,同殿稱臣,怎麼可能不碰面?

  • 12 # 青銅第一ADC

    在這裡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劉墉和紀曉嵐私交不錯,好詼諧,又都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有一年兩個人上書乾隆,請假回鄉祭祖,乾隆皇帝爽快的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卻提出一個條件,讓劉墉和紀曉嵐回家後,每人帶些當地的土特產給皇帝嚐鮮。

    我認為墉能力十分強,是一名幹吏。做事果斷幹練,深受乾隆皇帝的欣賞和喜愛。在乾隆打壓鄂爾泰極其黨羽過程中充當馬前卒和急先鋒,在做江蘇學政時也興起過大的文字獄並因此得到升遷。在其父劉統勳過世後,乾隆皇帝將劉墉調到北京任職。

    我認為劉墉大多是在外任職做官,很少回朝任職。再說劉墉官職比紀曉嵐大的多,所以見面的機會很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3 # 火火電影娛樂

    我認為在對待和珅的問題方面,劉、紀均不是和珅一黨,和珅權勢熏天之際,二人也不肯依附。劉墉表面懶散,甚至乾隆也說他不實心任事,但在嘉慶查抄和珅時,劉墉奉旨而行,不怕得罪遍佈朝野的和珅黨羽,查實了和珅的二十大罪。

    在這裡可以看出劉墉在乾隆當朝時是有意裝糊塗,鬥不過和珅和乾隆,就回避,是一種策略。而紀曉嵐比較圓滑,經常善意提醒和珅,雖然也常有爭論,但和珅從未刁難過紀曉嵐,甚至還時常關照過紀曉嵐。乾隆一朝文字獄極其厲害,修訂四庫全書的主要大員中僅紀曉嵐一人得以善終,說明紀曉嵐很會來事,是另一種處世為官策略。

    最後我感覺因為二人性格、特點及與和珅的關係,更主要劇情的需要和藝術效果,所以突出紀曉崗而隱敝了劉墉。

  • 14 # beebee看電影

    非常感謝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劉墉和紀曉嵐私交不錯,好詼諧,又都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有一年兩個人上書乾隆,請假回鄉祭祖,乾隆皇帝爽快的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卻提出一個條件,讓劉墉和紀曉嵐回家後,每人帶些當地的土特產給皇帝嚐鮮。

    一個月的假期轉眼即過,劉墉卻把皇帝的交代給忘得一乾二淨,他是山東人,在路過滄州時,才把土特產這件事想起來。

    劉墉突發奇想,從滄州採辦了一批金絲小棗帶回北京。而就在同一天,紀曉嵐也帶著金絲小棗回到京城。

    劉墉先下手為強,沒有回家,先進宮把金絲小棗呈給皇上。乾隆皇帝一嘗,果然是龍顏大悅,對劉墉供奉的金絲小棗讚不絕口。

  • 15 # 鑫鑫影視放送員

    他們的干係還不錯,論師承,2人能算系出同門。劉墉的爹是乾隆早期十分倚重的劉統勳。而劉統勳正是紀昀鄉試時的主考,按後來的習俗,劉統勳算是紀昀的恩師,而且他修四庫全書,也是劉統勳舉薦的。並且劉墉和紀曉嵐都愛徵集古硯。兩人還時常相互贈與,相互調動。他們的抽象時常泛起在影視劇中,少數是和珅的苦主,與和珅鬥智鬥勇,十分出彩。

    不過有趣的是,在電視劇裡他們很少同時泛起,有劉沒有紀,有紀沒有劉。這是為何呢?這應當是電視指令碼的安設,劉羅鍋和紀曉嵐均沒有彼此,只要1個共同的對手和珅,徹底是為了藝術成就

    而且兩部電視劇名已經點名了主要簡述的人物,借使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在描繪過多的劉羅鍋,在劉羅鍋中過多描繪紀曉嵐,這就太過於鵲巢鳩佔。

  • 16 # 山哥品電影

    在這大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劉墉(1719~1804),32歲中進士,紀曉嵐(1724—1805年),31歲中進士。他們都是生於乾隆年間,卒於嘉慶年間,而且是同朝官。所大學士英和《恩福堂筆記》載,紀曉嵐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曉嵐文才好,劉墉字寫的好,二人之間常有詩聯寫作交流,筆硯相贈。

    紀曉嵐鄉試時,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主考,按當時的風氣,劉統勳當是紀曉嵐的恩師。紀曉嵐參與四庫全書的修訂,是劉統勳推薦的。由此可知,紀曉崗與劉墉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和珅生於1750年,小劉墉31歲,小紀曉嵐26歲。和珅應當算是小字輩。

    在對待和珅的問題方面,劉、紀均不是和珅一黨,和珅權勢熏天之際,二人也不肯依附。劉墉表面懶散,甚至乾隆也說他不實心任事。

    但在嘉慶查抄和珅時,劉墉奉旨而行,不怕得罪遍佈朝野的和珅黨羽,查實了和珅的二十大罪。可以看出劉墉在乾隆當朝時是有意裝糊塗,鬥不過和珅和乾隆,就回避,是一種策略。

    而紀曉嵐比較圓滑,經常善意提醒和珅,雖然也常有爭論,但和珅從未刁難過紀曉嵐,甚至還時常關照過紀曉嵐。乾隆一朝文字獄極其厲害,修訂四庫全書的主要大員中僅紀曉嵐一人得以善終,說明紀曉嵐很會來事,是另一種處世為官策略。

  • 17 # 小培精彩影視

    在對待和珅的問題方面,劉、紀均不是和珅一黨,和珅權勢熏天之際,二人也不肯依附。劉墉表面懶散,甚至乾隆也說他不實心任事。

    紀曉嵐比較圓滑,經常善意提醒和珅,雖然也常有爭論,但和珅從未刁難過紀曉嵐,甚至還時常關照過紀曉嵐。乾隆一朝文字獄極其厲害,修訂四庫全書的主要大員中僅紀曉嵐一人得以善終,說明紀曉嵐很會來事,是另一種處世為官策略。

    我認為劉墉大多是在外任職做官,很少回朝任職。再說劉墉官職比紀曉嵐大的多,所以見面的機會很少。因為二人性格、特點及與和珅的關係,更主要劇情的需要和藝術效果,所以突出紀曉崗而隱敝了劉墉。另外大家看電視的可能都知道,就一個紀曉嵐都夠和珅對付的了,如果再加上一個劉墉,他可能都活不過兩集。導演編劇也是良苦用心,為了大家能看完整的電視劇,肯定不能讓他們一起出現。

     

  • 18 # 我是80後的尾巴

    劉墉和紀曉嵐服務於同一個皇帝——乾隆皇帝,但是在朝任職的時間差了將近二十年,因為乾隆皇帝是中國有皇帝稱號的帝王中活的歲數最大的一位,親自執政的時間就達到60年!他剛坐金鑾殿時出生的臣民,在他當太上皇的時候也是老年人啦。

    劉墉(1719—1804)

    乾隆四十一年(1781年)以前,劉曾在山西、江西、陝西、江蘇等地擔任地方官。

    1781年以後,劉基本上都是在朝廷任職。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月授予協辦大學士,正式入閣成為副宰相級人物。嘉慶二年四月(1797年)授予體仁殿大學士。

    劉墉是清代三大書法家,八十多歲仍身體健康,雙目炯炯有神。他一直在內閣工作,直到去世。

    紀昀,字曉嵐(1724~1805)

    乾隆十九年(1754年),紀昀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紀曉嵐給正被朝廷審察的兩淮鹽政盧見曾通風報信,儘管紀的手段高妙,仍被劉統勳偵破,結果紀受到法律懲罰,被髮配新疆。

    劉統勳是劉墉的老爸,也是紀曉嵐的宗師——就是考取功名時候負責批改卷子和錄取的主考官。在政治上,劉統勳比他兒子能耐大得多。紀曉嵐的發展,也一直得到老劉的關照。

    乾隆三十六年,為了編書需要,劉統勳向乾隆舉薦,紀得以返回京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紀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

    乾隆五十八年,紀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19 # 老農說電影

    因為編劇不允許啊!開個玩笑,真實情況是,歷史上的兩個人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而影視劇中,大多屬於藝術改造加工,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要突顯主角光環的,而這兩者都屬於觀眾緣較好的人,且都是正面形象,一旦會面的話,也不太好製造戲劇衝突,說白了,不太好寫出高潮,沒有看點,所以,避免麻煩,編劇乾脆就不給同時露面了。

  • 20 # 自由的飛人321

    和珅、劉墉和紀曉嵐三人在歷史上同朝為官,並且都是出類拔萃的奇才,他們的真實關係引起後人諸多想象。有關此內容的影視作品曾紅遍大江南北,讓人以為三人就像劇中一樣鬥智鬥勇、插科打諢,但歷史真相併非是如此輕鬆寫意。

    和珅出生於1750年,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從年齡上來看,和珅和劉墉、紀曉嵐是兩輩人,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錯綜複雜。

    和人們的固有印象不一樣,和珅於紀曉嵐的私交是比較友好的。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怙寵驕橫,權勢熏天又大飽私囊,剛直不阿的大臣是與他水火不容的,但紀曉嵐恰恰是一位處事圓滑的人,從來不會主動得罪權臣,何況和珅還是首屈一指的大紅人。紀曉嵐是讀書人,任職的也都是沒有實權的文官,與和珅並無衝突之處。紀曉嵐年輕時行事輕浮,吃過不少虧,見到年少得志、得意忘形的和珅,時不時也會提醒一下。和珅為此很感激,視之為長輩,撈到錢會分一些給紀曉嵐。和珅轟然倒臺後,紀曉嵐念在兩人私交不錯,並沒有牆倒眾人推去參和珅一本。

    相對紀曉嵐,劉墉與和珅的關係就非常疏淡了。劉墉來自號稱“天下第一家”高門大族,骨子裡漫著不輕易屈服的特質,並且和他的父親劉統勳一樣剛直不阿。劉墉曾在各地為官,絕不趨炎附勢並且政績斐然,官聲很好。進京城為官後,和珅一手遮天,劉墉不得不收斂一下自己的鋒芒,以獨善其身。但據朝鮮官員的回憶,劉墉依然是朝臣中少數幾位不阿附和珅的人。嘉慶登基後清算和珅,劉墉一手督辦這個案件,秉著公正公平的原則恰當地處置了和珅,顯示了一代宗臣的風範。

    紀曉嵐是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弟子,並且劉統勳曾力薦紀曉嵐,是紀曉嵐名副其實的伯樂。有了這層關係,劉墉和紀曉嵐也年齡相當,相處極為融洽,是人所共知的好友。兩位好友都愛好收集硯臺,得了好的就拿給對方鑑賞,相互贈送,或互相攘奪。兩人還經常寫詩唱和,暢談佛學。紀曉嵐的學問高於劉墉,但劉墉的書法相當了得,是清朝數得上的大書法家,因此紀曉嵐經常請劉墉潑墨寫對聯。嘉慶年間,劉墉曾贈送給紀曉嵐一副硯臺,紀曉嵐則在硯臺上題詞,對彼此的高情厚誼念念不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外留學生花十五萬買機票回國,國外農民工會怎麼回來?國家如何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