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粵語電影大放送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劉墉1719年出生,紀曉嵐1724年出生,劉墉比紀曉嵐大5歲。

    劉墉32歲考取二甲第四,入朝為官,紀曉嵐31歲考取二甲第二,入朝為官,兩人入朝都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兩位才子年齡相當,紀曉嵐還是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生,兩人也算是師兄弟了。兩人經常互贈硯臺,還經常一起談論佛經,紀曉嵐和劉墉兩個人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他們兩人這麼好關係,應該經常出現在各自的生活中,可是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從來沒有碰過面。

    主要是下面的原因:

    一是紀曉嵐入朝前二十年他們沒在一個地方為官

    1755年,劉統勳因為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36歲的劉墉受牽連也被懲治

    1756,37歲的劉墉被外放為地方官,此後20餘年主要在地方為政,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

    而紀曉嵐在入仕之後一直呆在京城,從事纂修相關的工作,除了45-48歲期間因為兩淮鹽引案被髮配新疆。

    從時間上計算紀曉嵐在入朝為官一年後劉墉就調任地方。

    因此紀曉嵐在入朝為官的前二十年都沒跟劉墉在一個地方為官,如果不是編劇特意而為,他倆肯定在這段時間不是在一起的。

    二是劇情需要,編劇特意這樣設定的

    而在影視拍攝時,為了更深刻的刻畫人物,一般都不會讓他們同時出現,不然他們兩個人同臺出現的話,和珅究竟跟誰玩尼。

    而且,在1776年,57歲的劉墉詔授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後,來到進城後的劉墉一改地方上為官的剛烈,任何事情都充當和事佬,乾隆曾斥之為遇事模稜圓滑。這樣的他也就不可能跟和珅當面硬剛。

    不過如果有哪位喜歡他們兩位的仁兄,到時可以寫一部他們的劇本。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2 # 搬磚的

    簡單的說就是編劇的事,可能是不想讓兩個有才華的人在一部劇裡,怕一部劇的精彩不夠兩個人分吧。

    其實劉墉和紀曉嵐年齡相當,又是同朝為官怎麼會不認識呢,最後還都做到了一品大員,據說他兩個的關係還不錯,拍電視嗎,一個人就夠和珅受的了,不是嗎?

  • 23 # 神31043049

    劉墉1719年出生,紀曉嵐1724年出生,劉墉比紀曉嵐大5歲。

    劉墉32歲考取二甲第四,入朝為官,紀曉嵐31歲考取二甲第二,入朝為官,兩人入朝都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兩位才子年齡相當,紀曉嵐還是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生,兩人也算是師兄弟了。兩人經常互贈硯臺,還經常一起談論佛經,紀曉嵐和劉墉兩個人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他們兩人這麼好關係,應該經常出現在各自的生活中,可是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從來沒有碰過面。

    主要是下面的原因:

    一是紀曉嵐入朝前二十年他們沒在一個地方為官

    1755年,劉統勳因為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36歲的劉墉受牽連也被懲治

    1756,37歲的劉墉被外放為地方官,此後20餘年主要在地方為政,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

    而紀曉嵐在入仕之後一直呆在京城,從事纂修相關的工作,除了45-48歲期間因為兩淮鹽引案被髮配新疆。

    從時間上計算紀曉嵐在入朝為官一年後劉墉就調任地方。

    因此紀曉嵐在入朝為官的前二十年都沒跟劉墉在一個地方為官,如果不是編劇特意而為,他倆肯定在這段時間不是在一起的。

    二是劇情需要,編劇特意這樣設定的

    而在影視拍攝時,為了更深刻的刻畫人物,一般都不會讓他們同時出現,不然他們兩個人同臺出現的話,和珅究竟跟誰玩尼。

    而且,在1776年,57歲的劉墉詔授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後,來到進城後的劉墉一改地方上為官的剛烈,任何事情都充當和事佬,乾隆曾斥之為遇事模稜圓滑。這樣的他也就不可能跟和珅當面硬剛。

  • 24 # 最美不過八大關

    劉墉和紀曉嵐是乾隆時期的兩個著名人物,二人年紀相仿,同殿為臣,一個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個是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都是一品大員,但是為何兩人沒有見過面呢?

    劉墉和紀曉嵐私交不錯,好詼諧,又都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有一年兩個人上書乾隆,請假回鄉祭祖,乾隆皇帝爽快的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卻提出一個條件,讓劉墉和紀曉嵐回家後,每人帶些當地的土特產給皇帝嚐鮮。一個月的假期轉眼即過,劉墉卻把皇帝的交代給忘得一乾二淨,他是山東人,在路過滄州時,才把土特產這件事想起來。劉墉突發奇想,從滄州採辦了一批金絲小棗帶回北京。而就在同一天,紀曉嵐也帶著金絲小棗回到京城。劉墉先下手為強,沒有回家,先進宮把金絲小棗呈給皇上。乾隆皇帝一嘗,果然是龍顏大悅,對劉墉供奉的金絲小棗讚不絕口。到了晚上紀曉嵐得到這個訊息後就犯了愁。他總不能拿一模一樣的東西去敷衍皇帝,好在紀曉嵐也足智多謀,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從菜市場買了幾根瘦乾的白蘿蔔進獻給皇帝。

    乾隆也沒有多想,拿起蘿蔔“吭哧”一口,結果辣得涕淚長流。乾隆很不高興,怒斥紀曉嵐,又誇讚劉墉帶來的東西好吃。紀曉嵐回稟道:“滄州地瘠民貧,這蘿蔔已經是他們最好的食物,而且產量不高,萬歲體察民情,就該免了滄地的稅負”。乾隆被紀曉嵐戴了個高帽,有些飄飄然,但又不甘心少了一地的稅負,於是又找紀曉嵐問計。紀曉嵐只說了一句:你劉愛卿供奉的特產是“鬥地打擔糧”(意思是說巴斗大的一塊土地就能打一擔糧並且他們的關係還不錯,論師承,二人能算系出同門。劉墉的爹是乾隆初期極為倚重的劉統勳。而劉統勳正是紀昀鄉試時的主考,按當時的風氣,劉統勳算是紀昀的恩師,而且他修四庫全書,也是劉統勳舉薦的。並且劉墉和紀曉嵐都愛收集古硯。兩人還經常相互贈與,相互交流。他們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都是和珅的苦主,與和珅鬥智鬥勇,極為出彩。

    第一,這應該是電視劇本的安排,比如在《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這兩部電視劇中,劉羅鍋和紀曉嵐均沒有彼此,只有一個共同的對手和珅,完全是為了藝術效果。而且兩部電視劇名已經點名了主要簡述的人物,倘若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在描寫過多的劉羅鍋,在劉羅鍋中過多描寫紀曉嵐,這就太過於喧賓奪主。

    第二,他們彼此為政的地方不同。劉墉從1756年起就外放為官,此後20多年都主要在地方為政,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而紀曉嵐1756年伴駕熱河,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1759年任功臣館總纂等,都主要在中央任職。所以說劉墉與紀曉嵐交集比較少。在對待和珅的問題方面,劉、紀均不是和珅一黨,和珅權勢熏天之際,二人也不肯依附。劉墉表面懶散,甚至乾隆也說他不實心任事,但在嘉慶查抄和珅時,劉墉奉旨而行,不怕得罪遍佈朝野的和珅黨羽,查實了和珅的二十大罪。可以看出劉墉在乾隆當朝時是有意裝糊塗,鬥不過和珅和乾隆,就回避,是一種策略。而紀曉嵐比較圓滑,經常善意提醒和珅,雖然也常有爭論,但和珅從未刁難過紀曉嵐,甚至還時常關照過紀曉嵐。乾隆一朝文字獄極其厲害,修訂四庫全書的主要大員中僅紀曉嵐一人得以善終,說明紀曉嵐很會來事,是另一種處世為官策略。因為二人性格、特點及與和珅的關係,更主要劇情的需要和藝術效果,所以突出紀曉崗而隱敝了劉墉。

  • 25 # 小丞相說史

    對於九十年代以來清宮劇流行,乾隆時期的乾隆、和珅、劉墉、紀曉嵐這幾個人中,乾隆、和珅是不變的,變的是紀曉嵐和劉墉。對於題主的問題,小丞相從兩個方面作回答:

    首先,劉墉和紀曉嵐有沒有在影視劇中碰過面的問題。

    其次,為什麼劉墉、紀曉嵐比較少一起被安排到影視劇中。

    小丞相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工作交集比較少、工作性質也比較不同。紀曉嵐文才很好,除了一次流放新疆外,基本沒出過京,基本上留在乾隆身邊,作為一個詞臣的角色,幾次南巡都帶著他。

    而劉墉雖然文才也很好,但是基本上是地方官起家,乾隆四十六年才開始進京任左都御史,結果又去山東查辦國泰案去了一年,後來又任直隸總督。所以實際上劉墉陪在乾隆身邊不多,而紀曉嵐一直都陪在乾隆身邊。

    2.類似影視劇多是詼諧搞笑劇。這些影視劇的型別不外乎都是劉墉或者紀曉嵐智鬥和珅,情結很多都相似。影視劇正反主角都有一個主要人物,如果兩個人都寫,這劇情就比較不好寫了。

    歷史上的劉墉,在地方官任上官聲很好,很多民間小說對他多有讚揚,劉羅鍋、劉公案廣泛流傳於民間。民間流傳的故事情節也往往吸收到影視劇的劉墉或紀曉嵐身上。

    總的來說,就是相似的劇情,只能有一個主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外留學生花十五萬買機票回國,國外農民工會怎麼回來?國家如何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