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腦洞趣味歷史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劉邦建立的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

    秦朝末年的時候,中原大地上烽煙四起,百姓們為了躲避戰爭,只能背井離鄉不斷遷徙,流離失所的生活實在苦不堪言,往往是飽一頓,餓幾天那種。

    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秦朝已經滅亡五年了,當他拿著丞相遞上來的戶口統計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四大難題:人口損失很嚴重、田地荒廢沒人種、諸侯王們勢力強勁且影響巨大威脅到了中央政府、冒頓單于威脅著漢朝邊疆的安定。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面臨的問題很嚴峻,稍有不慎,便會動搖漢王朝的統治。為了擺脫這一局面,劉邦需要來一次包含經濟、政治、文化在內,全方位的政治佈局。

    一、經濟上

    孟子講:“什一而稅,王者之政”。

    劉邦覺得不可:我要十五稅一!

    《漢書·食貨志》:“漢興,按秦之敝,諸侯記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以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而稅一”

    漢朝時期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理論上來講,百姓們只要繳納了十五分之一的田租後,其餘資產便可以歸屬於自己。這個稅率相較於春秋戰國時期而言,已經非常優厚了。

    當時漢王朝為了鼓勵百姓們進行生產工作,他們除了降低賦稅外,還給每戶農戶解決住房問題,並分配100畝的良田,好保證農戶的生計問題。

    《漢書·食貨志》: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

    呂后還下令保護農戶的住房,防止地主隨意兼併農戶田地:欲益買宅,不比其宅,勿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

    如果是退伍軍人返鄉,可以享受六到十二年免除徭役的待遇:五月,兵皆罷歸家。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復之六歲,食之一歲。(《史記·高祖本紀》)

    為了發展農業,漢代繼承了商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漢書·食貨志》)

    二、文化上

    漢代是一個暢行讀書改變命運的朝代,劉邦在陸賈的勸諫下,改變了對儒生的歧視,他親臨孔廟,祭拜孔子,以示對讀書人的尊重。

    劉邦對讀書人的尊重不光表現在尊孔上,他還下令建立了”天祿閣、石渠閣”等在內的一批國家圖書館,負責收集整理天下流行的藏書。

    三、政治上

    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他見證了秦王朝統一六國和走向滅亡的過程。劉邦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他意識到新生的漢政權要想走向繁榮富強,首先需要處理好的便是“權力的分配和制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皇權對相權的制衡、皇權對諸侯王的限制……

    一言以蔽之:劉邦操碎了心。

    在大方向上,漢初推行了如下政策:

    1、實行郡國並行制,對異姓諸侯採取先安撫再逐漸分化權力的手段;2、治國方針上,推行黃老無為,休養生息的方法;3、外交方面,採取和親的手段,換取和匈奴短暫的和平。

    而在細節方面,漢朝統治者建立了包含人才選拔、輿論監督、官員考核標準在內的行政人員管理體系。

    以舉孝廉為例,地方上有名望的老人,可以直接向中央舉薦人才,以及彈劾地方“孝廉官”名不副實。

    朝廷在考察該官員在地方上的政績時,便會將彈劾或者舉報的資訊納入核實範圍。

    總結

    漢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新生政權,他們一方面採取了親近人民,讓人民修養生息的手段換取民眾的支援,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斷加強皇權對地方、丞相和諸侯王的掌控力。

  • 22 # 小北最光陰

    漢朝建立之初,主要採取了三條大措施來穩定政權統治!

    第一,選用黃老學說治國,推崇無為而治,與國休養生息;

    大漢剛剛建國的時候,國窮民弱,百姓們都快連飯都吃不上了,劉邦就是從農民階級成長起來的,他自然知道農民吃不上飯的後果,若是大漢和大秦一樣,也不讓百姓們吃上飯的話,那天下立刻便會有第二個大澤鄉起義,會出來另一個‘劉邦’來結束他的統治!

    大秦選用法家治國,刑罰比較嚴厲,大漢便選用了與之相對的黃老學說治國,推崇無為而治,讓老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最起碼能吃得上飯了。

    第二,打壓地方豪強;

    大漢一直都有皇陵制度,天子即位之後,便會選出一塊土地來建造皇陵,在這期間便會將關東地區地方大族全部安置到皇陵附近,以此來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漢初時期,大漢皇族對於地方豪強的打壓應該是歷代最狠的,只要地方上有豪族興起,或者是貪官汙吏橫行,大漢天子便會派遣一位法家酷吏過去,法家酷吏到位之後,二話不說,直接把地方豪族和貪官汙吏殺完,再把土地給分派下去,然後這個地方就大治了。

    第三,軟硬兼施,安撫匈奴;

    匈奴是漢初時期最大的外患,漢初時期匈奴屢屢犯邊,大漢天子遂令精兵強將屯駐邊關,之後匈奴再犯邊之時,便會遭到大漢官軍百姓的拼死反抗,父親戰死,長子拿起武器繼續上;長子戰死,次子拿起武器繼續上;兒子死完,婦女拿起武器繼續守城;在大漢邊民的拼死反抗之下,匈奴入侵的成本越來越高!

    再加上匈奴此時已經開發到了西域一帶,西域國小民弱根本無法反抗匈奴,匈奴在這裡劫掠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於是匈奴便開始了西進政策,開始大規模的向西探索,而不是對大漢用兵。

    大漢見匈奴態度軟化,遂實行結親之策定下盟約,長城之內為衣冠之國,大漢天子治之;長城之外為引弓之國,匈奴單于治之;

    有了上述三策,大漢對內打壓豪強與民生息,對外安撫匈奴解決外患,這才鞏固了大漢皇族的統治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過年是陪男方父母過,還是陪女方父母過?怎樣做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