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陳平的長處,不是治理國家!

    如果說張良是陽謀家,那麼陳平是陰謀家!

    做為名相,他需要他制訂的管理策略,在他死後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的執行,而曹參是第一人選。

    他們相知甚深,史書上都記載,蕭何病危,曹參就知道自己要當相國了。也就是說,在曹參眼裡,蕭何一定會舉薦自己。

    相愛相殺!

    陳平也有相才,從他的事蹟來看,他沒有天下為公的想法,也沒有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他是一把刀!太平盛世裡最鋒利的那把刀!

    除非無人可用,否則任何一個相國都不會舉薦陳平的!

    因為任何一個舉薦,在陳平眼裡,都有可能是一種陰謀。弄不好會劃傷自己。

  • 2 # 孝陵衛小校

    劉邦病重以後,他自覺不久於人世,親自安排了此後的丞相人選次序,《史記》載: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劉邦沒有說為什麼要讓曹參接任相位的原因,但是他說了陳平的不足,那就是難當大任,也就是說陳平沒有足夠的威望,或者說平衡各方的能力。

    反過來我們就可以推出,曹參是符合作為一個丞相的標準的。

    為什麼呢?

    1、親近程度

    曹參跟陳平相比更是劉邦中心可託的的心腹,蕭何和曹參都是沛縣人,都是劉邦的老鄉,也就是自己人。而且在當時曹參任沛縣獄掾,而蕭何為主吏,他們當時的關係就特別好,曹參也是當初最先推舉劉邦為沛公的心腹之一。

    2、有過當丞相的經歷

    曹參在高祖二年就以“假左丞相”(即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北進關中,開始率領漢軍出征。當時漢軍在北方開疆拓土的就是韓信和曹參,在攻破趙國後,韓信被任命為相國,東進擊齊,曹參以右丞相作韓信的副手,同時也制約韓信。總之在戰時,曹參的官位就已經做到了丞相。

    在國家平定以後,韓信被調離齊地,這片東方大地交由高祖長子劉肥控制,而由曹參擔任齊國國相,成為實際的齊國管理人,可以說曹參有著豐富的丞相經驗。

    3、戰功最大,力壓群臣

    眾臣:“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也就是說,在整個戰爭中蕭何用心為多,但是戰場上拼殺,曹參的功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所有人都敬服的。

    其實曹參在劉邦被封為漢王的時候,曹參就被劉邦封侯了。在戰爭漢中曹參的功勞是: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曹參的功勞是誰也比不過的,由曹參擔任丞相,是眾望所歸的一件事情,因此曹參要比陳平合適得多。

    漢初的丞相基本都是由功臣擔任的,大致也是按照劉邦的遺命進行,次序如下:

    陳平在和周勃平定諸呂后才真正成為丞相。

  • 3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蕭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他是劉邦奪得天下或不可缺的一個重要人物,他雖說不是武將,但是他起著比武將更重要的作用,因為他替劉邦謀天下。而且他自從漢朝建立到他死去,他都擔任著漢朝的丞相,在他將死的時候,漢惠帝問他誰能接他的班,他說選曹參,還說選曹參為相,即使自己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恨了。可當時朝廷中還有陳平,為什麼蕭何不選陳平當相?

    蕭何推薦曹參為相,一是在於他們倆交情深,他們倆在沛縣時就一起為官,還是上下級的關係,算得上是至交,而且蕭何對曹參的脾性自然是瞭解,知道曹參會依照自己的治國方針,並且漢朝初年就需要一個遵循蕭何制定的方針,所以蕭何會推薦曹參當丞相,因為他需要政策的穩定性。二是陳平雖說對劉邦奪天下起了不小作用,可是陳平每次使用的策略都比較陰,算是不入流的辦法,蕭何對這種辦法是嗤之以鼻的,連劉邦都說他“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而且陳平用的方法都不會遵循蕭何的策略,他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蕭何當然是要選一位能夠服從自己政策的人。

    蕭何推薦曹參當丞相,可以說是個英明的決定,因為曹參絕對的執行了蕭何的政策,成語“蕭規曹隨”就是說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的故事。曹參的做法也對,漢朝初年就需要休養生息,因為百姓們經歷了太久的戰亂,不應該再勞民傷財了。

  • 4 # 公長師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轉換一個問法,如果排“漢室四傑”,那張良、蕭何、韓信之後第四位是陳平還是曹參呢?

    中肯的講,陳平為大漢所立的功勳還是要多於曹參,計謀智慧也要勝過曹參,但曹參也有他的過人之處。漢初這些開國元勳之中,文武全才的只有曹參一人,張良、蕭何、陳平,甚至包括韓信都不能衝鋒陷陣,但是曹參能,而且經常千軍萬馬之中取敵上將首級,其所立軍工要多於武將出身的樊噲、周勃、灌嬰。這不得不說曹參是一個複合型人才,而且冠傑一時。後來雖然周勃也當了宰相,但卻勝任不了,不得不辭去相位。可以說,整個漢初,暨有能力當武將,又有能力當宰相的,只有曹參一人了。

    亂世用重典,盛世用輕典,漢初百業待興,毫無疑問要首選老成穩重的曹參,而不是見風使舵的陳平。不僅劉邦熟知他們二者之間的個性,蕭何更熟悉他們之間的個性,在獲得周圍人支援方面,陳平根本無法和曹參競爭。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插曲,沒有舉事之前,蕭何是沛縣監獄的典獄長,曹參是副典獄長,兩人交往特別深。但是等到打完天下後,兩人之間有了隔閡,斷絕了交往,這非常奇怪,而且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解釋,讓人懷疑這是他們兩人合演的一齣戲。至於為什麼要演這齣戲,一來為了欺騙劉邦,讓劉邦覺得蕭曹不可能聯手做大,二來保全兩家身家性命,避免步韓信後塵。

  • 5 # 一個人的歷史

    蕭何臨死之前,推薦曹參繼承相國之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前,曾經指定曹參作為蕭何的接班人,曹參之後是陳平和王陵,這樣的安排是有原因的。

    話有深意,綿裡藏針

    作為劉邦的老部下,蕭何的水平自然不會比主子劉邦差到哪裡去,在漢惠帝劉盈問他誰能繼承丞相之位的時候,儘管蕭何病體沉重,但他還是推薦了常人眼中自己不可能推薦的人物。蕭何說的話很有深意,他說知臣莫若君,皇上應該知道臣會推薦誰。劉盈笑說道:“蕭丞相認為曹參怎麼樣?”蕭何老淚縱橫的對劉盈說:“皇上已經找到可以擔任丞相職務的人了,老臣就算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遺憾的。”這句話並不是虛偽之詞,至是蕭何的肺腑之言。

    恩怨分明,任人唯賢

    世人都認為蕭何和曹參之間有私怨,因此認為蕭河斷然不會推薦曹參為相。但蕭何是為國家舉薦相國之才,而不是選擇自己的仇人和恩人,自然要按才適用,這也正是蕭何的高明之處。

    循規蹈矩,蕭規曹隨

    著名的“蕭規曹隨”就是由此而來,曹參繼任相國之位後,所有法律制度都按照蕭何制定的漢法執行,並不創新。儘管看上去因循守舊,但實際上卻是西漢初年休養生息之必須。

    文武兼備,有勇有謀

    曹參在西漢建國初期,曾擔任諸侯國齊國的國相,因此在相國崗位上他是有工作經驗。況且曹參還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作為漢初的第二號功臣,曹參前後攻城略地身先士卒,可以說是劉氏最忠心的臣子。

    關於陳平其人

    說完了曹參,我們再說一下陳平,陳平以奇謀見長,治國非其所長。因此劉邦在指定相國繼承人的時候,曹參之後是由陳平和王陵共同擔任左右相國,王陵的地位還在陳平之上,讓二人互補有無。治國最重要的是原則,保證國家的法令言行一致,而陳平最擅長的是陰謀詭計、打破原則。做為丞相陳平個人的道德上有汙點,不能服眾,因此陳平不能獨自擔任大任,劉邦死之前就曾預言,能安定劉氏天下的只有周勃,並沒有提及陳平。

  • 6 # 故紙匯

    蕭何是劉邦手下最重要的開國功臣,一直擔任劉邦的丞相。劉邦在外征戰,蕭何主持後方的全面工作。沒有蕭何在後勤方面的支援,劉邦早就完了。可以說,蕭何一直是當著劉邦的半個家。

    劉邦當了皇帝后,論功行賞,表彰蕭何是第一功臣。

    陳平是劉邦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他對劉邦的貢獻不亞於“運籌帷幄”的張良。劉邦後來封他為萬戶侯。

    劉邦臨終的時候,蕭何還是丞相。呂后問劉邦,蕭何去世後誰可以做丞相。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又問曹參之後誰可以做丞相。劉邦說是王陵,但劉邦又說王陵一個人做不好,要陳平做副丞相輔助王陵。

    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目中,曹參是蕭何的接班人,陳平是要往後排的。

    蕭何去世的時候,皇帝是劉邦的兒子漢惠帝。惠帝問蕭何誰可以接他的班。蕭何推薦了曹參。

    曹參對蕭何一直不服氣,兩人的私人關係並不好,那麼為什麼蕭何推薦曹參而不是陳平呢?

    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1、蕭何與曹參早年就認識,都是劉邦的豐沛舊人。所以蕭何對曹參太瞭解了。他知道漢初需要的是修養生息不折騰,能夠繼承自己這個政策的只有曹參。

    2、蕭何推薦曹參完全是出於公心。儘管兩人關係不睦,但兩人卻是相互瞭解的知己。蕭何出於公心推薦曹參。曹參當時在外地做官,得知蕭何故去,馬上就收拾行李,告訴家人自己要進京當丞相了。

    3、兩人的不睦很可能是表面文章。蕭何權力太大、威信太高,劉邦多次懷疑他會造自己的反。劉邦對其他功臣也很不放心。一個是威權極高的丞相,一個是戰功第一的大將。為了消除皇帝對自己結黨的疑慮,兩人估計做戲給劉邦看。讓劉邦認為他們不會聯手。

    4、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蕭曹兩人都是劉邦的豐沛功臣集團的。

    劉邦依靠家鄉豐沛的舊人建立了漢朝,豐沛舊人中蕭何、曹參、夏侯嬰、樊噲、周勃、灌嬰等等

    都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功臣,組成了勢力龐大的豐沛功臣集團。這些驕兵悍將只有蕭何、曹參能壓制的住。陳平不是這個集團中的人,他能力再強,壓不住這些人。所以,蕭何推薦曹參。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豐沛集團式微,陳平才出任丞相。

  • 7 # 君山話史

    曹參的能力,不僅是蕭何認可,漢高帝劉邦同樣是認可的。

    在劉邦去世前,呂后曾請示他說:“在您百歲之後,蕭何要是去世,誰能接替他呢?”劉邦回答道:“曹參可以。”呂后再問:“那曹參之後呢?”劉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過王陵忠厚老實,陳平則精明過人,可補他的缺點,陳平聰明有餘,卻不夠厚重,難以獨當重任。周勃厚重,雖不善言辭,不過可以肩負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以讓他擔任太尉一職。”呂后又問:“那周勃之後呢?”劉邦道:“以後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了。”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國蕭何去世。蕭何病危時,漢惠帝前來探望,問他說:“相國百歲之後,有誰能接替您的位置呢?”蕭何並不直接回答,只是說:“知臣未如君。”漢惠帝便問道:“曹參如何?”蕭何從床上爬起來,頓首道:“陛下英明,臣死而無憾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對於帝國丞相的人選,劉邦與蕭何都不約而同地選中曹參。為什麼是曹參而不是陳平呢?其實劉邦已經說出來了——陳平雖然足智多謀,但是不夠厚重,難以獨當重任。陳平雖然也是開國元勳,但是畢竟不如蕭何、曹參這些從一開始就跟隨劉邦參加革命的老同志,經歷無數的大風大浪與沉沉浮浮。

    蕭何推薦曹參,足顯其心胸之廣闊,因為曹參與他有隙。

    曹參是漢軍中的一員虎將,在秦末戰爭與楚漢戰爭中,身經百戰,多次在戰場負傷,全身傷口竟然多達七十餘處。他與蕭何兩人年輕時就是好朋友,到了劉邦封賞大臣時,把蕭何的功勞列在第一位,曹參排在蕭何之後。這使曹參非常不服氣,兩人的關係便急轉直下。可是曹參沒有想到,蕭何並沒有因此而貶低他,在臨死之前,推薦他當丞相。

    那麼,曹參除了會打仗,有沒有能力當丞相呢?

    有的。

    大家都知道漢初的“黃老之治”,黃老之治,實際上是從曹參開始的。

    最初把黃老思想成功應用於政治的,就是曹參。

    曹參擔任齊國相期間,曾召集齊國儒生,請教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的方法,結果這些儒生一人說一套,把他聽得摸不著邊。後來,他聽說膠西有一個老先生,人稱蓋公,對黃老之術很有研究,便以重金將蓋公請來,向他討教治國撫民之策。蓋公對他說,治理國家,關鍵在於清靜無為,只要統治者不擾民,民眾自然安分守紀。曹參聽後非常佩服,便請蓋公留下來,當他的顧問,協助他以黃老之術治理齊國。在曹參治齊九年後,齊國的秩安民生都非常好,人們稱他為賢相。

    劉邦與蕭何一致看好曹參,不是因為曹參是老戰友加老鄉,而是曹參的政治能力在治理齊國時已經表現出來了。

    曹參出任帝國宰相後,他把在齊國實施的那一套黃老之術又搬到了朝廷,所謂“蕭規曹隨”就是對他無為而治思想的形象說明。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曹參當了宰相後,卻沒有什麼大動作,什麼事都跟蕭何在世時一樣。漢惠帝有點怪他了,在朝廷上責備曹參無所作為,有負朝廷重望。曹參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從容不迫地問:“陛下覺得自己與高帝相比如何呢?”漢惠帝拂然道:“朕哪裡敢望先帝之項背?”曹參又問:“陛下覺得我與蕭何相比,誰更賢明呢?”漢惠帝也直說了:“您好像不如蕭何。”曹參道:“陛下所言極是,高帝與蕭何平定天下,制定法令,如今陛下垂拱而治,我謹遵蕭何制定的法令,避免有過失,這樣做不就行了嗎?”

    這就是“蕭規曹隨”的來歷,實際上也是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曹參這個做法,就是要各項制度平穩地執行,避免頻頻更換政令,以擾天下。

    對此,史書有一段中肯的評價:“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 8 # 惠水濟善

    你蠢呀,

    老劉欽定,誰能改變,蕭何敢嗎?

    蕭何千古第一明相,既有忠心,又有智慧,呂后專權,只有曹參能干預,陳平,就是牆頭草,自保有餘,保國不足,除了陰謀,不能當頭。文帝時,忽悠周勃,也沒有獲得文帝的信任。

  • 9 # 蕭武

    劉邦集團的功臣按照參加劉邦集團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集團,基本上是三個同心圓。最核心的是劉邦初起到奉楚懷王之命西征滅秦這個階段就加入劉邦集團的,是為碭泗集團,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盧綰,都是這一類;中間一層是魏趙集團,也就是劉邦西征滅秦過程中,路過魏國和趙國,在當地收留的一些人,比如張良;最外面則是六國慕從,也就是在楚漢相爭階段才加入劉邦集團的人,比如陳平和韓信。

    蕭何曹參都是最早參加劉邦集團的元從功臣,資歷很老。劉邦早期在芒碭山落草為寇,脫離編戶成為群盜,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沛縣老百姓自發暴動,殺死沛縣的秦朝官員,將劉邦迎回沛縣主政,因為按照楚國的制度,縣的長官稱公,所以劉邦被稱為沛公,實際上就是沛縣的行政長官。蕭何當時是秦朝的沛縣卒史,曹參是獄掾,都是秦朝體制下的基層官吏,之前就和劉邦有接觸,並且有了交情。所以,迎回劉邦是他們參加並主導的結果。

    劉邦集團群盜時期的人多數是武人,在和劉邦一起落草成為群盜之前,實際上就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文化水平比較低,政治經驗也比較缺乏,好勇鬥狠可以,要做點比較複雜的政治性的工作,就不行了。而在當時,秦朝官僚體系下的基層官吏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的,最起碼的是要識字,不僅要識字,而且要會聽說讀寫,這樣才能幹得了官僚體系運轉所必須的檔案往來的活兒。所以,劉邦進入沛縣開始建立政權,就必須依賴蕭何曹參這樣的人。

    也因為蕭何曹參有文化,而且曾經做過基層官吏的工作,所以對秦朝的政府運轉體系非常熟悉。最基本的,比如建立政權之後要徵調當地的老百姓參軍,要收租收稅供應軍事行動,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而這些都是蕭何曹參比較熟悉的工作,尤其是蕭何。從沛縣起兵到漢中建政,劉邦一直在不斷的打仗,對佔領區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交給蕭何負責的。而曹參基本上都是隨軍行動的,有時候需要分兵的時候,也經常是曹參獨領一軍,和劉邦率領的主力軍協同作戰。滅秦過程中,曹參就一直是單獨領兵的。

    曹參既和蕭何一樣,出身文吏,又長期單獨領兵作戰,所以他在劉邦集團的文官和武將兩邊都人氣很高。這一點劉邦也是承認的。漢元年,劉邦按照項羽的分封,到漢中建立漢王政權,拜蕭何為丞相,曹參就被拜為假左丞相。這就說明,在劉邦和他手下人心目中,曹參才兼文武,可以出將入相,這時候就已經被視為蕭何的備胎了。只不過這時候他的主要工作仍然領兵打仗,參與軍事行動,而不是像蕭何一樣留守後方,為前線提供兵源和糧食。後來,又以右丞相的身份,率兵和韓信一起行動。

    高祖五年,滅項羽之後,劉邦稱帝,論功行賞,封賜功臣的時候,功臣之間為了爭奪更多的賞賜和爵祿,鬥爭是很複雜的。劉邦認為蕭何應該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而諸將都認為是曹參,這顯然是武人想把曹參拉攏到自己這邊來,以他為他們的領袖,好讓曹參能在爭功的時候為他們多爭取一點利益。但劉邦最後還是說服了諸將,將蕭何列為第一功臣,接下來就是曹參。所以,在《史記》的漢朝開國功臣世家裡,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張良第三,陳平第四。

    《史記·蕭相國世家》: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曹參和蕭何早期關係不錯,但後來在劉邦手下共事,卻慢慢有了矛盾。其實也不難理解,在曹參看來,如果沒有蕭何,那麼蕭何的地位就要給曹參。換句話說,是蕭何擋住了曹參進步的路。為了避免兩個人的矛盾激化,在滅項羽之後,劉邦特地將曹參任命為齊國丞相。當然,也是因為項羽死後,劉邦將韓信從齊王徙封楚王,而將他的私生子劉肥封為齊王,劉肥當時還年幼,而齊國地盤又大,需要一個得力的人去鎮守。陳豨英布造反,曹參都率齊軍參與了平叛。

    漢朝初期,諸侯王在封地內都是完全自治的,軍事、行政、財政、人事基本上都是完全自主的,只有諸侯王的丞相是由朝廷任命的,實際上也帶有監視和輔佐諸侯王的意思。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項羽分封的時候就被拆分成了衡山王、九江王、吳王、長沙王以及西楚等,地盤已經大大縮小了,齊國雖然也被拆分,但在封韓信為齊王的時候,齊國的地盤又恢復到了戰國時期的規模,是漢朝初期最大的諸侯國。而漢朝的直接控制的地盤,實際上就相當於秦國的地盤,所以曹參的齊國丞相許可權是很大的。

    蕭何是秦朝基層官吏出身,所以從劉邦起兵之後,蕭何為劉邦確定的治國思路基本上就是對秦法秦制的改良和簡化版。尤其是入關中咸陽之後,蕭何收集了秦朝的圖籍,其中包括大量的國家統計資料以及山川地理等情況,到漢中之後,蕭何也基本上是沿用了秦朝的一些制度和法律,只是把秦朝一些擾民和暴虐的做法剔除掉了。但曹參在齊國當丞相的時候,實際上和蕭何並不一樣,所謂的以黃老治國,就是曹參在齊國先開始實驗的。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也就是說,曹參在齊國其實是另搞一套的,和蕭何在漢朝中央的治國思路並不一樣。這也可以視為一定意義上的曹參和蕭何之間的“隱匿的對話”,或者是視為曹參與蕭何之間的路線競爭。漢初全國各地經過秦末和楚漢之爭的全國性戰亂,人口減少,經濟蕭條,是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期。但從自然條件來說,齊國要遠遠好於秦國,所以齊國可以清靜無為,垂拱而治,但秦國卻不行,必須要官府採取比較積極的政策,來鼓勵生產,恢復經濟。

    所以,到劉邦死的時候,呂后問劉邦,蕭何之後誰可以繼任丞相,劉邦的回答就是曹參。而曹參自己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蕭何死去的訊息一傳到齊國,曹參就命人趕緊準備行裝,他馬上就要到中央去接替蕭何了。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從資歷來說,在當時必須由開國功臣擔任宰相的潛規則之下,蕭何第一,曹參第二,蕭何死了,自然該輪到曹參了。另一個原因則是,曹參治理齊國的政績是非常好的,已經有了賢相的名聲,具備了這個能力。

  • 10 # 史學達人

    關於西漢丞相的任職,其實早在劉邦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內定好了。

    當初劉邦躺在床上就要奄奄一息的時候,呂后問他,丞相蕭何百年之後,誰來當丞相比較合適呢?

    劉邦的回答是曹參。然後呂后說,那曹參之後呢?

    劉邦說陳平可以,但是,陳平不能獨自擔當如此大任,讓他和王陵一起就可以了。

    呂后又問劉邦,那陳平、王陵之後呢?

    劉邦說,那時候說不定你也不再了,這就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了。

    那麼劉邦為什麼推舉曹參做蕭何之後的丞相,又為什麼說陳平不能獨當大任呢?

    這就不得不佩服劉邦的眼光了。

    蕭何之後的曹參確實是合適人選,劉邦之所以推舉他,是因為他在齊國,擔任劉肥的丞相的時候,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齊國還一度成為了全國最富有的地方。

    到了蕭何死後,曹參就從齊國來到的中央擔任丞相了。

    西漢在他的治理下,經濟得到了發展,民生得到了生息。他還得了一個“蕭規曹隨”之賢相的美名。

    要知道他的名聲在歷史上是僅次於丞相蕭何的,可見他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那麼為何又說陳平不能獨擔大任呢?

    因為陳平這個人,為人做事比較雞賊。遇到問題的時候,考慮自己的利益比國家的要多,所以,這種人不能讓他獨自擔當大任。

    到了曹參死後,陳平和王陵擔任宰相,陳平的作為果然如同劉邦說的一般。

    你看呂后說要立自己的侄子為王,徵求陳平和王陵的意見。

    王陵說我們給高祖劉邦有個白馬盟約,非劉姓不能為王。所以,這件事不能透過。

    呂后很生氣,他又問陳平,陳平說,劉邦當皇帝的時候,可以封劉姓為王,如今執政的是呂后,所以,呂后也可以封呂的姓王。

    呂后對陳平的答案很滿意,然後把王陵的丞相給罷免了。

    呂后因為沒有聽劉邦的安排,後來真的遭報應了。到了呂后死的時候,是陳平開始帶領功臣派,把呂后的全族給滅了的。

    你看陳平就是這麼一個人,誰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他就為誰服務。沒有利用價值了,一腳就會把他們給登開。

    所以,陳平是人品不行,他當丞相沒有曹參合適。

    那麼蕭何死的時候,為什麼也是推薦曹參當宰相。而不是陳平呢?

    原因還是曹參是比較靠譜的一個人,而且為大漢的建立立下過漢馬功勞,他的威望比較高,所以,他比較合適。

    還有一個就是,漢惠帝之所以在蕭何死的時候,問他丞相的合適人選。也僅僅是想驗證一下,當初自己的父親劉邦選的人對不對。

    誰知,劉邦和蕭何選的人,不謀而合了。這恰恰說明曹參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 11 # 漢史趣聞

    陳平資格沒有曹參老,曹參和蕭何是一起跟著劉邦打天下的,陳平是半路投靠劉邦的。曹參和蕭何是劉邦的老鄉,陳平是外來人。所以於情於理,怎麼算都是曹參比陳平當宰相的接班人更加的合適。

    當然最主要的是,大漢的宰相接班人,在劉邦死的時候,他就已經把接班人給選好了,劉邦死的時候,對呂后說。若是丞相蕭何去世,就讓曹參當丞相。

    曹參之後,就讓王陵和陳平一起擔任丞相之職。為什麼不能讓陳平獨擔大任,用劉邦的話來說,就是陳平這個人,比較雞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國家的利益。

    劉邦在死前把丞相的傳承人都訂好了,跟了劉邦一輩子的蕭何,豈不知劉邦的心思。

    其實曹參當丞相實至名歸。劉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人家曹參才是第一功臣,最後之所以選了是蕭何,那都是劉邦在力保蕭何。

    就是因為這一原因,導致了蕭何和曹參之間的關係進入到了冰點期,兩個人雖然同朝為官,但是基本上是不說話的。

    當蕭何病故的時候,漢惠帝問他誰來當丞相。

    蕭何不計前嫌,推薦了曹參。所以,無論是怎麼選,人家曹參都是最佳人選。

    當然曹參當了宰相之後,把大漢治理的井井有條,也證明了他確實是一個好宰相,歷史上留下的成語“蕭規曹隨”就是誇獎蕭何和曹參的丞相之能的。

    至於陳平,這個兩面三刀的傢伙,不說也罷,呂后當國主的時候,他幫助呂后打壓劉邦的子孫,呂后死了之後,他又開始殺呂后的親戚。

    這個人真的是無原則,無底線的人,劉邦對他真的是看的透透的,不能獨當大任,遇到事情的時候,只會考慮自己。

  • 12 # 宋朝六先生

    劉邦起家是依靠的蕭何,曹參,樊噲等徐沛集團。曹參軍功最大,徐沛集團沒人敢反對他。陳平是後期投靠的,並且陰謀比較多,蕭何一方面怕陳平上臺鎮不住徐沛集團,另一方面怕自己的政策被陳平改變。

  • 13 # lucifer4065

    治國靠的是正道,行的是陽剛。立國之初用權謀詐術的都不會國祚長久,在我國曆史上早已都證明了這一點。玩權謀詐術的位居高位,會帶壞風氣,只適合危機時權宜。漢朝初立,天下一統,正適合蕭何那樣的人。

  • 14 # 我是趙帥鍋

    首先,曹參接替蕭何的位置,絕不是因為蕭何的推薦。曹參是外戚與功臣集團聯合推選出來的代表人物,曹參作為相國的地位,是誰也無力動搖的。

    在蕭何快要去世之前,作為外戚的代表人物呂后就直接告訴眾人:她在劉邦臨死前曾問過劉邦,蕭何死後,誰可以繼承相國之位。劉邦說了,是曹參!

    雖然說,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不會太高。因為,劉邦的這個遺言包含兩個致命的硬傷:

    一是劉邦在臨死之前,就知道蕭何一定會死在曹參之前,這也太神了吧!如果說曹參的年齡比蕭何小很多,那也說得過去,但問題是蕭何和曹參的年齡都差不多大,而曹參常年征戰身創七十餘傷,他在蕭何之前去世,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情。

    第二,劉邦說蕭何死後,曹參可以繼任;曹參死後,王陵可以繼任。這就更不可思議。因為,王陵出道比劉邦還要早,劉邦剛開始混的時候還給王陵當過小弟,王陵的年齡明顯要遠大於蕭何、曹參。劉邦不是上帝,他怎麼可能知道,王陵會死在蕭何、曹參的前面呢?

    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邦遺言的真實性實際上是非常低。但是,不論這件事是真或是假,它主要透露的內意思,就是呂后只認可曹參繼承蕭何的地位,其他人想就別想了。

    另一方面,蕭何作為功臣集團的代表人物,他說的每句話,都是深思熟慮的,換句話說,他在臨終之前推選曹參繼承自己的地位,絕不是頭腦發熱擅自做主,他必然是和功臣集團集體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 因為,蕭何的繼承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這個人必須能夠代表功臣集團的利益,並且其資歷和能力能夠讓功臣集團裡面的所有人都信服,否則即便他上去恐怕也很難坐穩位置。

    二是必須讓以呂后為代表的外戚集團無話可說,否則兩個利益集團的觀點要是不能達成一致,必然會出現大規模的衝突和火併,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曹參是唯一能夠勝任的人。因為,呂后已經公開表示她認可曹參繼承蕭何的地位,而同時,曹參一直都是功臣集團僅次於蕭何的核心人物,並且曾一度呼聲比蕭何還高。

    對此,我們只要看在看劉邦大封功臣時,眾人都要求把曹參排在功臣集團的第一位。(“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在這種背景下,不要說蕭何不推薦,就是蕭何極力推薦陳平,陳平也是沒辦法成為相國的。事實上,在曹參和王陵都去世之後,功臣集團都沒有想要推舉陳平的意思,他們所推舉的是周勃,只不過因為呂后不同意,最後才把陳平拉出來做折中處理,讓陳平和周勃平分了相國權力。

  • 15 # 漩渦鳴人yy

    說起來的話,當時就有這麼一個事情,蕭何死的時候,曹參還在齊國做宰相,那個時候,蕭何死的訊息傳到曹參耳朵裡面,曹參就說我看來得離開齊國,要去中央當宰相了。

    證明那曹參代替蕭何做宰相這件事情是當時所有高層的一個共識,這個事情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呂后在劉邦快要臨死的時候就問劉邦說你看。其他的事情都好說,但是宰相這個位置怎麼辦呢?如果蕭何去世了,我們該選誰呢?

    劉邦就告訴呂后說如果蕭何死了,就讓曹參過來代替,如果曹參死了再讓陳平過來代替。

    曹參和蕭何再加入劉邦之前都是文官,兩個人都t當時劉邦所載那個縣管理事務,首先兩個人都有工作經驗,第二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可以說都是鐵桿兒鐵哥們。

    第二點,曹參在劉邦成就皇帝之路的途中,可以說立下的功勞是數一數二的。蕭何排第一,他曹參排第三,誰敢排第二?可以說是眾望所歸,所有人。都覺得曹參如果當成像沒有任何的異議。

    第三點,曹參在齊國做宰相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幫齊國治理得風調雨順,也有賢相之名,所以說這個人是有專業能力,是有成績的,這種人確實是一個人才確實當得起宰相這個名號。

    自然有人會說了,陳平這個人能力,難道不如曹參嘛,難說,但是術業有專攻,常平更多的能力是體現在陰謀論上,這個人在投靠劉邦之前可是去過很多個地方,投靠過很多人。

    以至於劉邦第一次見到這個人的時候,都感覺皺眉頭,說這種人可以用嗎?有忠心嗎?

    陳平這個人更多一種能力體現是在於人心的把控,包括他在劉邦快要臨死的時候,違抗了劉邦的命令,放過了樊噲,明哲保身這件事情上來看成品這個人可以為了自身的存活而做出任何事情。

    所以比起鐵哥們兒曹參,劉邦還是不信任陳平。

  • 16 # 若愚老朽

    丞相是國家的大管家,每天要處理大量繁雜的具體事務,而陳平是計謀大師,是個陰謀家,不適合作丞相!而更適合作國家的軍師。

  • 17 # 乙丙丁6

    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前,曾經指定曹參作為蕭何的接班人,曹參之後是陳平和王陵,這樣的安排是有原因的。

    劉邦病重,呂后問及相國人選,劉邦說了:蕭何之後曹參,曹參之後王陵和陳平,再往後就不知道了。

    有了這個事,大家原則上是遵從劉邦的遺囑,就像白馬之盟,非劉不王一樣。

    至於蕭何一死,曹參立馬就知道要回中央當相國了,說明他是知道劉邦臨死前說的話。

    至於劉邦為什麼這麼安排,我想原因還是從曹參的聲望上來看的。擊敗項羽後大封功臣,劉邦心裡認為蕭何功第一,眾人認為曹參功第一。為此相持不下,劉邦丟擲蕭何功人,曹參和眾將功狗的言論也不能讓眾將信服。直到有個人說蕭何的功勞是萬世之功,曹參的功勞只是一時救急的功勞,如此一分,蕭何才得到第一功。

    曹參的功勞僅次於蕭何,而且處事方法獨到。文帝的時候,整日不辦公,只是喝酒遊玩。

    文帝看不慣,就問曹參:你位居相國,為什麼沒看到你幹任何一件事情呢?

    曹參反問文帝:陛下您跟高皇帝相比,如何?

    文帝:自然比不過高皇帝。

    曹參又問:陛下覺得我和蕭相國相比如何?

    文帝:那你也比不上蕭相國。

    曹參:對,既然陛下比不上高皇帝,臣也比不上蕭相國,所有的規定都是蕭相國制定好的,我們只要按照這個規定執行就行了嘛。

    文帝無語,細想又覺有理。

    至於陳平,智有餘不假,就是會破壞規矩,玩陰謀詭計的就不能守規矩,所以要用堅持原則的王陵跟他一起幹相國。

    以上搞錯了,我也不改了,我再附上史記原文: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參為齊丞相。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後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後相曰:“治無大於此者乎?”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並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遊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窋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窋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歸,間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諡懿侯。

  • 18 # 靜裡水聲1

    那時候劉邦沒死,心裡要殺陳平,怎麼會讓陳平做宰相呢?就一箭雙鵰,命令陳平去殺樊將軍,殺樊將軍,侶後必殺陳平。沒想到陳平看出來厲害之處,只把樊將軍抓回來,而此時劉邦死了,侶後掌權,見樊將軍沒死 ,大喜!升了陳平的官,而且是肥缺!

  • 1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去世前,呂后到劉邦的病床前問劉邦,蕭何去世後,應該選誰當宰相(指右丞相)?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曹參去世後呢?劉邦說王凌。

    (呂后劇照)

    蕭何去世的時候,劉盈問他,該選誰來接替他當宰相呢?蕭何也只是推薦了曹參一人。

    其實,說起來,陳平顯然更有智謀,水平更高。但是無論是劉邦,還是蕭何,卻都只是推薦曹參當宰相。而且,呂后最後竟然也真的就讓曹參當宰相了,這是一件奇怪的事。

    我為什麼會說呂后讓曹參當宰相,是一件奇怪的事呢?要知道,當劉邦把韓信遷封到楚地,把齊地給了他的長子劉肥以後,就封曹參為齊地的宰相(先叫相國,後來叫丞相),曹參跟著齊王劉肥多年,與劉肥的感情非常深。也就是說,曹參是劉肥的人。呂后用劉肥的人為宰相,她竟然沒有意見,這難道還不奇怪嗎?

    再一點不太容易讓人理解的是,曹參當了宰相以後,竟然什麼事也不做,“不作為”。但是朝堂上下的人,包括呂后,對他都還很滿意。

    明明曹參“不作為”,為何大家對他還那麼滿意,還對他一致稱讚呢?

    我認為,曹參之所以能夠獲得各方肯定,恰好在於他“不作為”這一點上。

    (劉邦劇照)

    一、為什麼劉邦要選擇曹參?

    劉邦最擔心的是什麼?最擔心的是他死後,國家會亂,他劉家的江山會像大秦江山一樣滅亡。因為他的兒子劉盈太仁弱,狠不下心來,不敢殺人,也鎮不住功臣們。為此,劉邦為了江山永固,還一度想撤換劉盈。但是最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他沒能撤換成功。沒能撤換成功,並不表示他就對兒子放心了。事實上,他更加不放心。因此,為兒子選擇一個恰當的宰相來輔佐,就是劉邦最大的心願。

    曹參為什麼會成為劉邦的不二人選呢?

    一是曹參沒野心。他不會像韓信、英布那些人那樣,會奪劉盈的權。

    二是曹參有威望。曹參在朝中是擁有巨大威望的。當劉邦建國後,他讓大臣們商量誰的功勞最大?大家都說曹參的功勞最大,應該排第一。不過劉邦卻說蕭何的功勞最大,他把蕭何排在第一。由此可見,曹參是很有威望的。他沒有野心又有威望,因此能幫劉盈鎮住朝中大臣。

    三是不折騰。不折騰,就不會給劉盈亂出主意。不給劉盈亂出主意,劉盈就不會亂政,因此國家就不會亂。陳平可就不行,他太有智謀。一個太有智謀的人,讓他一點兒主意也不出,是會讓他憋得難受的。

    四是曹參是齊相。曹參當過齊國宰相這一點,也是劉邦選他為漢朝宰相的重要原因。當年胡亥當了皇帝以後,就殺光了他的兄弟們。劉邦當然不願意這樣的悲劇重演。所以,他把劉肥的宰相提拔為漢朝的宰相,就是有著這樣的考慮。

    (蕭何劇照)

    二、為什麼蕭何要選擇曹參?

    有人可能會說,蕭何之所以選擇曹參,是因為之前劉邦去世前提過這個話,因此蕭何順水推舟。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劉邦在臨終前和呂后說過的話,肯定是不會流傳出來的。儘管當時有史官做記載,但是史官也不會把這話流出來。畢竟如果劉邦說的“蕭何過了是曹參,曹參過了是王凌”這話讓曹參、王凌知道了,可不是什麼好事。而且從蕭何死後,曹參立刻對家人說,你們趕緊給我做準備,我要進京當宰相了,而當時他的家人都不相信這件事來看,也說明劉邦的話,確實沒有流出去過。

    如果蕭何並不知道劉邦說過那樣的話,他為什麼要選擇曹參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參能夠延續他的政策。

    我們知道,每一任領導下課前,都想要選個合適的接班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希望接班人能夠延續他的政策。而曹參肯定是能夠延續他政策的人,因此,他才選曹參。

    而事實上,蕭何的眼光是對的,“蕭規曹隨”的故事,就發生在曹參身上。

    (曹參劇照)

    三、為什麼呂后會選擇曹參?

    有人可能又會說,因為劉邦去世前,給呂后交代過這個話。

    但是要知道,劉邦給呂后交代的話多著呢,但呂后上臺後,基本上都反對了。劉邦的愛妾戚夫人,劉邦的兒子們,呂后相想殺就殺,她怎麼還會顧忌劉邦?何況,曹參當過劉肥的宰相,她難道不擔心她去世後,曹參會幫助劉肥欺負劉盈嗎?(她也不知道劉盈會死在她前面啊!)

    我覺得,呂后之所以也選擇曹參,恰好是因為曹參不多做事。說曹參是懶也好,說他是沒能力也好,說他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也好,說他是大智若愚也好。總之,曹參“不作為”這一點,非常符合呂后的調性。呂后因此可以放手一搏,為所欲為。所以最後她才實現了把權力從劉家,轉移到呂家手裡。

    曹參上任後,劉盈是抱有很大希望的。想讓他和自己一起,有所作為。但是曹參一句“我不如蕭何,你不如高祖”的話,就破了他所有的夢想,最後只得自暴自棄,過早掏空身子去世。

    曹參的“不作為”,雖然讓劉邦的愛妾和兒子被殺,沒能幫到劉盈。但是,他休養生息的政策,對老百姓是有用的,最歷史是有貢獻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 20 # 醉心創作

    噢呵呵,還死後大力推薦呀!真太牛了!

    如果確實如此的話,只能說明曹到地府也走了一遭,目的當然是上貢去啦——

    另外當時的皇帝老兒也被他邀去陰曹一遊了……

    三位在那邊大擺宴筵,推杯換盞,不亦樂乎……

    在一陣爽快的“一個哥呀,兩個弟啊!三張嘴哇,四斤酒呀!五盤菜啦!六碗飯呀!七盆湯耶!八隻筷嘍!就這樣呀!十分好呀——”

    如此這般後,於是這事就敲定下來了……

    隨後兩人互相攙扶著還了陽……

    以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裡不再細表。

    只說那陳平呀!儘管陽謀有一套,然而入地的“陰”計就……

    哎——

    所以他陳某隻能靠邊站嘍——

    大家感覺意下如何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半個喜劇》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