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四做美食

    秦始皇死後反,有幾點好處:

    1,出於對胡亥皇位的合法性的懷疑以及對扶蘇的平反,造反能活得一部分士紳官員的庇護。

    2,秦始皇一統六國,威名何其強盛,各遺老遺少們不敢直掠鬍鬚。秦始皇在一天,整個秦王朝就有主心骨,不是誰都反得動的。

    3,一個王朝新舊交替期間,加上又有個趙高玩權敗壞朝政,更是造反的最佳時機。

    4,秦始皇走得太高,自然就把他的繼承人的威信反襯得極低,胡亥在始皇的陰影下,根本沒有什麼威信可言,反他跟玩兒似的。

  • 2 # 長安陳四

    因為後來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根本就是秦二世與趙高,倒行逆施的結果,與秦始皇時期無關。

    秦始皇在位之時,帝國的總體局勢雖然不穩,但大規模的武裝爆動,卻從未有過。並非是天下人懼怕秦始皇的赫赫威勢,而是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必要。

    秦始皇大興土木,南北用兵,最終耗盡了帝國的國力,使天下苦秦久矣,但並非完全叛秦。只要稍待時日,也不是完全不能恢復元氣。結果始皇一死,二世一登位,帝國朝堂上再無人才和雄氣,憑區區一個趙高,便可以攪動天下風雲,足見其無能。無能而又無德,天下人心向背,造反只是時間問題。登極七個月而天下反,並非只是六國臣民,甚至老秦國人民也是如此,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 3 # 陳輝紀實

    秦始皇在世為何陳勝項羽劉邦沒有出來造反 ?

    陳 輝

      秦始皇在世時期為何陳勝、項羽、劉邦沒有出來造反,主要原因有四點:

    一、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正是秦朝的鼎盛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被稱為“千古一帝。”當時秦始皇兵強馬壯,要造反等於送死。

    二、秦始皇為防止造反,統治嚴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天下所有的兵器收繳上來製造了12個金人,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手持武器能夠造反。因此想要造反最重要的是秘密打造武器,這個準備過程需要時期。

    三、秦朝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充分爆發。社會矛盾、階級矛盾的激化要有時間過程,秦始皇的殘酷統治在他生前還沒有激化到非要造反的地步不可。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胡亥的統治更加殘酷,而他的威望和統治手段又無法秦始皇相比,最終引發造反。

    四、秦始皇修長城不顧百姓死活,建阿房宮驕奢淫逸,為其死後農民造反埋下了火種。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

      當然,陳勝、劉邦、項羽在秦始皇時期沒有造反,還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劉邦沒有造反,是因為當時他沒有造反的理由。楚國的文人、士大夫是很有氣節的,因此在楚國滅亡的時候能夠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讓秦始皇一生揮之不去的詛咒。但劉邦並不是楚國貴族,早年間的他生活習性接近於一個市井無賴,雖然經歷了國破家亡,但對其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因此不像亡國的貴族那樣一心想著復國。秦國在滅掉楚國之後,實行安撫政策。劉邦還做了泗水亭的亭長,可以說還受到了秦朝的恩惠。劉邦的老家沛縣,這一個“沛”字就體現出了當地雨水豐沛,土地肥沃,因此當地百姓無需過多勞作就能獲得不錯的收成。照這樣看來劉邦最初在沛縣的生活還是非常滋潤的,為什麼要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反抗秦國呢。

    秦始皇死後劉邦為何造反了呢?秦二世胡亥繼位之後大興土木,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裡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裡裝了殺人的裝置,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徵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且不概幼兒和婦女。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秦二世胡亥命令全國各地抽調服徭役的人員到咸陽修建阿房宮和史皇帝陵。由於服徭役的人員需求巨大,劉邦所在的泗水亭需要出三百名壯丁,劉邦的一夥兄弟們都被迫去服徭役,而他本人則負責押送這些徭役去咸陽。由於人們知道去咸陽服徭役的人很多都被累死在現場,與其等死不如提前逃跑。因此一路上逃跑的人很多,隨行的官差跑回去向縣令舉報劉邦造反,劉邦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帶著一夥願意追隨他的兄弟上了芒碭山,開始了他的反叛之路。總的來看,劉邦造反完全是被繁重的徭役逼迫的,如果扶蘇繼位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劉邦則不會造反。

    ——項羽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為何沒有造反?是因為時機還尚未成熟。項羽在秦始皇在世時就一心想要起兵造反,恢復楚國。當秦始皇的車駕從他面前經過時,他那一句“或可取而代之!”就將他當時的心理表達的淋漓盡致。只不過項羽的叔叔項梁認為時機還尚未成熟,當時六國貴族都有恢復自己國家的想法,但誰也不想做那隻出頭鳥。大家都在等著其他人率先起義,之後再順勢拉起反秦的大旗。

    ——陳勝、吳廣為何在秦始皇死後領頭造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

    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終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拉開了秦末天下大亂的序幕,陳勝的軍隊人數發展迅速,也吸引了秦朝絕大多數的軍事力量。

    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項梁見時機已經成熟,就率領八千子弟兵過江,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亡秦復楚的鬥爭中。成大事者不爭一時之長短,項梁項羽叔侄厚積薄發,成為撼動前朝統治的一支最強大的力量。

    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但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陳勝吳廣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爾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後群雄四起,終於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完)

  • 4 # 至德堂

    第一,老百姓的積怨和怒火,壓的越久,爆發越猛烈;第二,秦始皇在帝國統治組織內部威望高,掌控力強,二世篡位大殺宗室和功臣,導致內部分裂,力量大大削弱,例如嶺南分裂自立;第三,秦始皇治國理政能力強,巡遊威懾各地,工作勤勉,二世能力弱,只會享受和內鬥。

    綜合以上三點,陳勝吳廣星星之火,就點燃全國各地成燎原之勢。

  • 5 # 探索時光的痕跡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在13歲時繼承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親政。重用李斯、尉繚,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在位期間對內實行中央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焚書坑儒統一思想,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雖然秦始皇晚年貪圖享樂修建阿房宮;好大喜功,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19年)至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迷戀長生不老術,派遣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仙藥。這些舉動雖然勞民傷財,損害了秦朝的根基。但秦朝的政治體系和軍隊實力並沒有受到動盪。

    秦始皇晚年雖然暴政,但憑藉著早年的功績和政治手段牢牢掌控整個國家,民眾雖有怨言但不敢反抗。

  • 6 # 水一白聊歷史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是,不僅僅是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陳勝、劉邦、項羽等人沒出來,甚至於秦二世胡亥當上皇帝以後出來巡遊的時候,他們也沒出來,而胡亥巡遊結束距離陳勝起兵,不過僅有四個月的時間。

    秦二世的巡遊

    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病逝於沙丘,九月葬於驪山陵墓。胡亥祭拜宗廟禮畢,成為秦朝二世君。雖然對自己的父親未必有多親近,但是二世對於秦始皇的仰慕之情還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他也想學著他的父親一樣,巡遊天下。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天,秦二世在李斯等百官的陪同之下,開始了他的巡遊之遊。從咸陽東行,出關中,由三川東海大道北上至碣石、遼東,然後沿海返回,走並海道,經泰山、之罘、琅琊、朐縣,過長江到會稽,然後走南陽武關道,四月返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應召戍守漁陽,行至大澤鄉時,遇連天大雨,逾期不可避免。於是,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關東很快便遍地起義軍了。

    在此之前,劉邦落草芒碭山;

    在此之後兩個月,項梁、項羽在會稽郡起兵,他們避仇所在之地,恰是會稽郡治吳中,並且《史記》中明言“吳中賢士大夫皆出其(項梁)下”,項梁在吳中的威望如此之大,也沒有在秦二世巡遊之際有所行動。

    所以說,為什麼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他們不敢出來?

    第一,沒有“領頭人”。沒有陳勝帶頭,自然就沒有後來的燎原之勢。

    第二,秦滅六國之威勢。這不僅僅是秦始皇在與不在的問題了,所以,即便秦始皇不在,秦二世巡遊,依然安全如常。

    可以想見的是,即便秦始皇不死,起義也是會到來的,只不過可能稍晚一點而已。

  • 7 # 大民(劉育民)

    看到這個題目,我也來不及多想,詩聖李白有古風一詩,共六句: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這六句是簡寫,為省筆墨,不以完全寫出。秦始皇何等人也,千古一帝。按說偉人也有不足之處,但評觀古人要講主要功績貢獻。蠃政在世,威名震天下,即是有人不滿,也決無膽量造反,沙丘之變,昏庸無能的胡亥繼位,倒行逆施,在趙高謀逆,逼殺兄弟,自斷手足,趙高指鹿為馬,李斯不足為相,鬧的亂七八糟,把自己的江山自毀,如秦始皇早定接班人,也不會落此下場。始皇多次外巡,就是不放心,想依威勢壓境,可天不假年,巡視中不幸病亡,假如秦始皇能高壽的話,歷史可能有變,但歷史是沒有“假設的″。

  • 8 # 減水書生

    秦始皇確實很雄主,但陳勝吳廣以及後來的劉邦項羽這些人,也不會給他面子。該揭竿而起的時候,也不會看始皇帝是死是活。

    但是,秦始皇若在,這些人不是不敢起義,而是不能起義。即便起義,也會被立即撲滅。

    01.秦始皇死後的帝國朝堂

    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就在這一年,大將蒙恬被逼自殺、蒙恬的弟弟蒙毅獄中被殺。支撐秦帝國統一天下的兩大家族,蒙氏家族和王氏家族。這時候,就直接被幹掉一個。整個蒙氏家族,這股朝堂力量,就被幹沒了。

    而在整個帝國的權力格局中,蒙氏家族的權勢不僅碾壓王氏家族,甚至連丞相李斯都不夾在眼裡。主要是蒙恬和蒙毅這個兩人太重要。

    蒙恬在外領兵修長城,在王翦和王賁之後,它就是秦帝國的第一武將。而秦朝的時候沒有重文輕武一說,武將封侯拜相的,比比皆是。所以,蒙恬是有望入主朝堂當丞相的。

    蒙毅雖然不領兵,但是與秦始皇出則同車、入則同居,基本上就相當於秦始皇的第一貼身秘書。見到李斯,就是代表秦始皇;見到趙高,說宰了就宰了。所以,這種權勢不讓三公。

    但是,秦始皇這杆大旗一倒,蒙氏家族這股勢力立即煙消雲算。這就意味著朝堂出現了權力真空。這兩個人應該發揮的作用,這時候得找人填補上。但還沒找人填上的時候,陳勝吳廣就起義了。

    而在天下風起雲湧的時候,右丞相馮去疾、原御史大夫馮劫又被害秦二世和趙高害死了。所以,整個朝堂上,三公級別的高官,就剩下李斯一個人了。

    於是,大秦帝國遭遇了核心坍塌的問題,就是朝堂上已經沒人主事了。不是還有皇帝嗎?皇帝只是國家領袖,要幹事得靠朝堂。而朝堂就剩下李斯一個人,再有趙高虎視眈眈,還能有什麼作為。

    所以,秦始皇死後,秦帝國面臨的最大危機是朝堂危機而不是民治危機。即便老百姓鬧得再兇,秦朝的武裝力量也能搞定。

    02.陳勝吳廣為什麼起義

    在陳勝吳廣之前,楚國這個地方就沒怎麼消停,動不動就有一夥人起義。不僅楚地土著起義,甚至駐守楚地的秦朝政府軍也會跟著造反。

    所以,陳勝吳廣之前,並非沒有農民起義。但是因為規模不大,又被及時撲滅,所以史書上記載的就不多。

    陳勝和吳廣以及他們帶的九百戍卒,就是楚國人。所以,什麼秦法嚴苛、什麼“失期當斬”,都是扯淡。本身這夥楚國人就看秦朝不順眼,現在又讓他們跑到幾千裡外的漁陽當苦力,所以那就造反得了,反正我們楚國人就好造反。

    本來就想起義,又有起義的觸因,還有就是正好聚集了這麼多人,所以起義也就非常順理成章了。而起義的地點又恰恰在中原腹地,當真是中心開花、四處起火。

    然而,陳勝吳廣起義雖然聲勢大,但光靠這夥人也成不了什麼氣候。關鍵是六國王室貴族立即看到了機會,逐漸接手了起義的領導權。所以,大澤鄉起義才鬧得這麼大。

    而這時候的秦帝國,這部戰爭機器正面臨權力洗牌的問題,所以當週文的起義大軍都已經趕到了關中,秦二世才開始著急。之前,他們幹什麼去了?一是沒當回事;二是互相內鬥。而當秦帝國發動了戰爭機器,章邯在得到關中秦軍的補充後,天下起義就是一幫烏合之眾,幾乎全被收拾了。

    別說項羽鉅鹿之戰有多彪悍,但是鉅鹿之戰前的時候,項羽不也是哪安全往哪逃嗎?

    03.為什麼秦末起義消滅了秦帝國

    鉅鹿之戰打得非常弔詭。

    秦帝國的兩大王牌軍團,章邯的關中軍團和王離的長城軍團,硬是一個被消滅、一個被逼降。而項羽之所以接受章邯的投降,是因為起義軍的糧食不夠吃了。但是,章邯的軍隊還是有糧食吃的。

    所以,就不能只從戰場之上找原因,原因還得在秦帝國的朝堂上去找。

    直接而又根本的原因就是李斯被殺,跟著秦始皇一起打天下的將軍大臣,這時候就剩下章邯一個人了。章邯面臨了一個死地,打不過諸侯軍、被諸侯們殺掉;打得過諸侯軍、被趙高殺掉。所以,李斯死後的章邯就出工不出力了。派使者到咸陽彙報,印證了自己跟趙高的關係實在處不到一起去,於是,索性就直接帶著軍隊和糧食投降了。

    所以,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能夠做大成事,是因為秦帝國的權力洗牌,沒看住他們;而項羽鉅鹿之戰能夠創造封神項羽的奇蹟,還是因為秦帝國的權力洗牌,李斯被殺、章邯“生無可戀”。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秦始皇死了。秦始皇不死,帝國朝堂穩定、天下秩序井然,即便陳勝吳廣造反,也會迅速撲滅;而六國諸侯貴族們,也不會有插手起義和領導暴動的機會。劉邦和項羽這些人,就繼續該當亭長當亭長、該去遊俠去遊俠。

  • 9 # 石華望

    楚人正奇來回答。

    導讀:這些人與秦始皇相比猶如寒鴉比鳳凰,駑馬比麒麟,一句話,在秦始皇面前這些人都是弱雞。秦始皇何等英雄!廢話少說,來詩一首: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此詩將秦始皇橫掃六合,席捲八方的雄才大略展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秦始皇的雄才陳勝等人無法望其項背,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一,天下大勢使得陳勝等人此時沒有什麼出來反抗的空間: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實行書同文,車同軌,天下百姓一時間可以免受戰亂之苦,人心思定,沒有人願意再破壞當下稍微比以前寧靜的生活。這裡要說明一下,此時的秦朝百姓雖然承受著很多的苟捐雜稅,但勉強還能應付的過來,並沒有像秦二世事情那樣的嚴重。在中國的歷史上凡是造反的都是些不管怎麼樣努力都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他們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才會走上揭竿而起的道路。一言以蔽之,雖然此時的社會矛盾重重,但此時的社會矛盾還遠沒有尖銳到朝廷與民間勢同水火的地步,百姓並非要揭竿而起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第二,陳勝才能太過於平凡,因為才能平凡,所以無法在秦始皇時期煽動人心起來造反。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這是過秦論中賈誼對陳勝才能的評價。大家都知道,項羽等人的起義是在陳勝之後,也就是如果沒有陳勝的第一波起義就難有後面項羽劉邦等人的崛起,陳勝是拉開反秦暴政序幕的第一人。因為陳勝才能平凡,導致起義無法在秦始皇時期發生,陳勝無法起義後面的項羽等人也就無法崛起。

    第三,秦始皇手下盡是些攻必取,戰必勝的將軍如王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如范雎。有這些人坐陣,陳勝等人就算是拉起了一支隊伍在這些人面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陳勝等人在這些豪傑面前是翻不起什麼風浪的。

    第四,秦始皇個人超高的領導能力。俗話說的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果說秦國是一輛風馳電逝的火車,那秦始皇就是提供動力的火車頭。秦始皇作為一名領導人,善於使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比如他手下有很多都是六國的人,像范雎,李斯等數不勝數。秦始皇超高的領導力使得他得到眾多豪傑的鼎力相助。

    總結:秦始皇時期天下由亂而入治,人心思定;陳勝等人沒有非常人不能及的才華本事,無法在社會矛盾還沒有尖銳到是個人振臂一呼天下就應集響應的時候出來揭竿而起;秦始皇個人的領導能力及人格魅力使得秦始皇手下能人異士極多,任何的反動勢力都會被這些人扼殺在搖籃裡。綜上四個原因便是陳勝等人不敢在秦始皇時期就出來作妖。

  • 10 # 漳河南一身正氣

    秦始皇在世時,秦國國力強盛,將士所向披靡!造反者沒機會!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大量動用民工,修城建墓,民怨四起,而秦國軍隊守北方匈奴三十萬人,南守嶺南六十萬軍隊,加上邊關正常的防務,陳勝,劉邦,項羽造反時,秦國能守衛的兵力只有軍力的三分之一左右,還不是秦國的精銳之師,所以劉邦項羽造反才能成功!

  • 11 # 煮酒聽史

    秦始皇作為我國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績是不需要反駁的。他滅六國,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將中華民族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不過可惜的是,他建立的大秦帝國僅僅二世就被起義軍推翻了。而這些起義軍推翻的時機恰恰是在秦始皇死後,這一切難道僅僅只是巧合嗎?

    秦軍威名尚存

    秦始皇從滅六國,到去世,僅僅只過了十幾年。而在這十幾年之中,秦始皇一刻也沒有停息,他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使得大秦帝國聲名遠播,使得大秦士兵威名遠揚。而與之對比的則是六國貴族的國破家亡,戰戰兢兢。

    在這樣的強烈反差下,六國貴族升不起反抗之心,也沒有反抗的資本。畢竟昔日國家尚存之時,都打不過大秦鐵騎,更何況如今手無縛雞之力的自己。

    因此,在秦始皇在世之時,沒有人敢,也沒有人配反抗秦朝。

    胡亥的無能和陳勝吳廣的率先起義

    秦始皇在位之時,儘管秦朝依舊有著嚴苛律例,但是秦始皇畢竟不是昏君,百姓們儘管活得艱難,但是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而在秦始皇去世以後,胡亥既沒有秦始皇的手段,也沒有改變局面的能力。這等於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陳勝吳廣起義了。他們起義以後,使得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就這樣,以陳勝吳廣為開端,各地郡縣紛紛響應,以圖推翻暴秦的統治。

    軍事力量的喪失

    亂世之中,武力鎮壓永遠是最好的方式。只可惜,胡亥比起秦始皇來還是差得太遠。上文說過,秦始皇在位以後,曾經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因此,這兩個地方,佔據了秦朝許多的兵力。

    胡亥即位以後,殺死了蒙恬,將北擊匈奴的軍隊交給了王離。而南平百越的軍隊則是趁亂自立為王了。此外,秦朝還有臨時徵召的一支章邯軍。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那也就罷了。畢竟王離軍和章邯軍也不是吃素的,秦朝尚有轉機。可是,秦朝碰上了項羽。這裡要說一下,章邯原來並不是將軍,僅僅只是少府罷了。雖然章邯出道以來,屢戰屢勝,但是並不代表他很強。(我更傾向於起義軍弱,畢竟起義軍裡大多都是農民出身)

    鉅鹿之戰,項羽行破釜沉舟之計,以少勝多,阻截了王離軍的糧道,擊敗了王離。而章邯則因為恐懼趙高的迫害,選擇了投降。

    章邯投降後,項羽又連夜坑殺了幾十萬秦軍。至此,秦朝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

    結束語

    秦始皇的功勞太大,使得他不需要出現,就能夠在當時的老百姓心裡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我想除了張良這樣少數不怕死的六國子弟,其餘的六國中人只怕連看秦始皇一眼的勇氣都沒有吧。

    再加上秦始皇在位之時,秦朝的軍力尚處於巔峰狀態。自然沒有人敢這時候起義。

    可是胡亥登基以後就不同了,一方面趙高連續殺害忠誠良將,很大程度削弱了秦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秦朝所直轄的武裝力量極具減少,使得起義軍有了對抗的資本。

    於是,起義軍便趁勢推翻了秦朝。

  • 12 # 馬弓手關習習

    當時秦始皇已經是所向匹敵的霸主,小嘍囉造反等於送人頭。

    應該把這個問題拆開回答,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不過是既然已經是死,在說陳勝也不是等閒之輩,起義的那天正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機會,所以造反了。

    項羽劉邦造反是當時天下開始亂套,各路諸侯並起,百姓都有要復國的決心,而且有一個靠山支援創業,也是順應天命,爭霸戰場。

  • 13 # 這個歷史很正

    秦始皇千古一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制國家。秦始皇13歲繼位,對內解除了呂不韋專權,鎮壓了嫪毐叛亂。後來更是史無前例的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關於為什麼陳勝吳廣,項羽等人沒有在秦始皇生前起義。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秦始皇活著時政局穩定,所有力量都受控於秦始皇

    秦始皇作為天下共主,一舉覆滅了六國,可想秦國的實力有多麼強大,而且秦始皇在位時可以把這股力量凝結在一起,任何人敢於反抗始皇帝,它的下場不會比秦滅六國時的下場更好。

    朝堂上政治力量穩定就足以鎮壓任何的起義,而且秦始皇沒殺過功臣也就意味著秦始皇手下大把的經驗豐富的將領可以前往鎮壓。要知道章邯當時帶領著奴隸兵團都把當時最強大的義軍陳勝大敗了。連努力兵團都如此之強,足以相信秦朝的正規軍團有多強了。

    雖然後面章邯的奴隸兵團被項羽打敗,但是這也要看情況,當時朝堂上趙高一人獨大,無人可以制衡,所以沒有中央支援的章邯,帶兵打仗時顧慮很多。

    第二、為什麼選在始皇帝死後這個時間造反

    我認為這一點主要是始皇帝死後,二世胡亥上位,但是由於胡亥並不是秦朝正統的繼承人,而佔據大義的是公子扶蘇,所以民間大多都是支援公子扶蘇的。

    這樣本來強大的秦朝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繼承人之爭,中央不穩,地方上如何能穩,在加上胡亥繼位後,大權逐漸集中在趙高的手裡,趙高把國家弄得烏煙瘴氣,官逼民反,所以有陳勝吳廣牽頭,起義之風迅速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

    第三、陳勝吳廣的起義缺少一個契機

    我們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大雨阻路導致不能按期到任,按大秦律應當判死刑的,那麼這就是一個契機。陳勝吳廣抱著反正去了也要死,不去還可能活的心思,所以殺死押送的官兵起義了。

    當時的秦始皇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做到了前無古人之事,在那個愚昧的時代,秦始皇就是天命之子,連六國都陸續被秦朝鐵騎踏滅了,更何況是一些農民起義軍。

  • 14 # 歷史果然很精彩

    鐵腕治世的秦始皇被看作是神一樣的存在,加之當時的社會矛盾還沒有激化到非要造反才能活命的地步,何況秦始皇收繳了天下兵器,鑄造了12座大金人,民間想造反也要先秘密鑄造武器才行,總不能舉著燒火根子跟武裝到牙齒的秦軍拼命吧?加之歷來帝王都神話自己,老百姓只能認命老老實實做個順民,所以以前就沒有農民起義這個先例,老百姓哪敢想象自己有一天還能當家作了主人?當然了,具體到他們三個身上,陳勝之前基本上沒考慮過造反,劉邦更是滅國以後從一個社會無賴混入了公務員體系,更是沒有造反的動力,項梁、項羽叔侄倒是不安分,可是沒那個條件,也就是敢暗中積蓄個力量!所以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出來造反!

  • 15 # 遊逛歷史村

    秦始皇還活著的時候,英布、彭越這樣的人就已經佔山為王、據水為盜了。還有像張耳這樣的名士,也是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潛伏到陳地,等待時機反秦復國。所以說,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反抗他的人可以說是此起彼伏。準確的說,陳勝,劉邦,項羽敢不敢出來,不取決於秦始皇是否去世,而是取決於當時的情勢。情勢到了,即便秦始皇年富力強,照樣反他。情勢不到,就算秦始皇死了,也是無能為力。

    我覺得取決於兩點。

    第一,當時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治改革的影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秦始皇那些統一六國之後的政策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獲得了後世人的認可。可是以當時的情勢來看,卻是冒進的欠考慮的。秦始皇是一代雄主,他類似於之後的漢武帝。雄心勃勃,目光遠大。他能看到天下的大勢,洞悉歷史的走勢。可惜的是,他對於自己的統治能力過於自信,對於潛在的危機估計不足。統一貨幣,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卻不是立即去做的,不能急於求成。貨幣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它的影響面太大了,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經濟危機。六國貨幣已經流通幾百年了。秦始皇把六國貨幣全部改用本國貨幣,他的目的就是想迅速集中天下財富於自己手中,從而達到在經濟上控制六國殘餘勢力。但是他的做法太冒失了。此種作法使大量的民眾財富縮水,破產失業,更嚴重的是為舊貴族的造反提供了足夠的民眾基礎。

    第二,六國餘孽未清除乾淨,勢力仍在。現在認為暴政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可是為什麼秦國的本土沒有爆發起義,而起義的地區基本上是六國的故地呢?這說明什麼?說明真正反抗秦朝的是六國之後。六國世族一直在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秦始皇父子的雄心壯志給了他們這個機會。銳意改革,強行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統一,卻造成了社會動盪,經濟危機,逆反心理。六國世族正好利用了這個機會。

    而此時的陳勝劉邦項羽才會應運而生,應勢而動。所以說不是因為秦始皇死了他們才造反的,而是時機到了。

  • 16 # 婷婷愛歷史

    婷婷認為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敢造反主要,還是軍事力量的強大,再加上對鐵的嚴格控制,更需要一個臨界點。

    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和趙姬的之子,嬴政13歲被立為秦王,21歲親政,並重用賢臣李斯、尉繚,最終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建立秦朝,並且發兵50萬,南征百越,發兵30萬北擊匈奴,修阿房宮動用70萬人,再加上修築長城,秦始皇這樣大力的動用人力,為什麼都沒有在秦始皇在位的時候造反?而是在秦二世的時候紛紛造反?

    強大的軍事力量

    秦始皇憑什麼能統一六國?主要還是源自於他強大的軍事力量,有了強大的軍隊,才能對那些心懷不軌的人起到震懾的作用,即使他們想要造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其次就是你即使造反佔領了領地,但是你根本就守不住,秦始皇隨便派一支人馬,分分鐘就能把你給滅了。

    對鐵的管制非常嚴格

    想造反你必須得有武器,而造武器又需要鐵,可是在秦始皇時期對於鐵的控制非常的嚴格,嚴厲到你每家每戶擁有什麼鐵製品都必須到衙門去備案。

    綜上所述要想在秦始皇時期造反,純屬是不要命,秦始皇分分鐘就可以把你給滅了,但是到了秦二世就不一樣了,秦二世只知道自己貪圖享樂,最終葬送了秦朝。

  • 17 # 天香引

    二十二歲那年,秦王嬴政親政,二十三歲那年,秦國開始推行六國滅亡計劃。這個計劃從秦王嬴政二十四歲那年開始,九年滅趙,兼以並韓,三年滅楚,間以吞魏,其後摧枯拉朽,犁庭掃穴,盡收燕齊於囊中。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三十九歲。從此天下一統,始皇稱尊。秦王嬴政自號始皇帝,迎來了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 無論是劉邦也好,項羽也罷,在秦朝氣勢正盛之時,無人也沒有任何一方勢力能夠與如此龐大的帝國勢力對抗,六國之人對於國家滅亡是無能為力的。

    秦始皇駕馭著當時最強大的暴力機器,在其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治期,就如同一個體形龐大的巨人,把他的屁股死死地壓在這些有反叛之心的人臉上。在秦始皇面前,無人能夠抗拒他。 到了秦始皇五十歲那年,他很成功地讓自己死掉了,這就為比他小三歲的劉邦等人創造出了足夠的空間。

    我們知道的是,由於秦始皇的權力無遠弗屆,出於對長生不老的渴望,死亡於他而言成為了禁忌。所以他的死亡被掩蓋,被雪藏。巨大的權力真空,為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及宦官趙高所填補。胡亥很好地運用了秦始皇打造的權力體制,他殺死了自己的十七個哥哥,十個姐妹被車裂而死。

    秦二世誅殺自己的十七個哥哥,或可用爭奪權力來解釋。而將自己的姐妹用殘酷的車裂刑法處死,這就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了。他和自己的姐妹們,有這麼大的血仇嗎? 如果秦二世的行為符合理性,能夠為人所理解,那麼向劉邦這些人仍然不會有機會。正因為秦二世倒行逆施,自毀帝國,才讓劉邦項羽等人的餘生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秦始皇去世後,繼位的胡亥繼續父親的苛政。受苛政逼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軍打敗了陳勝、吳廣,但是被項羽、劉邦的軍隊合力剿滅,秦朝滅亡。秦亡後,劉邦和項羽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戰爭,稱為“楚漢之爭”。最後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新王朝。由於劉邦之前被項羽封為“漢王”,所以新王朝稱為“漢朝”。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做了很多事情來維持帝國的統治。他的很多做法都是正確的,奠定了中國長久統一的基礎。光憑這一點,秦始皇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但他還是辦錯了一件事。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難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秦始皇也是一樣。他達到權力頂峰的那一刻,也是他最有自信的一刻。他以為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是正確的。秦始皇太自信,結果步子就邁得有點大了。在不長的執政時間裡,秦始皇幹了一大堆事:他造長城、徵南越,把大量的囚徒和百姓遷到帝國邊境。他還開鑿運河、建造從首都直達邊境的高質量馬路,這些在古代都是極為龐大的工程,每一個專案都要消耗大量國力。這還不算,他還調動全國的民力來滿足他的私慾。

    率先舉起反秦大旗的陳勝、吳廣,就是在去戍邊的路上和同去的百姓一起造反的。隨著陳勝、吳廣的起兵,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秦帝國就滅亡了。注意,只有兩年哦。秦帝國擁有先進的制度,裝備精良的軍隊。為什麼滅亡的速度這麼快?陳勝、吳廣的造反,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有短短十二年的時間。秦帝國那支橫掃六國的強大軍隊還在,為什麼剛剛橫掃了六國正規軍的秦國軍隊,反倒打不過由普通百姓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呢?

    決定戰爭勝負最重要的因素是國力。秦始皇把大量的國力浪費在修宮殿、修陵墓,以及南征北戰等對強化國內穩定並無幫助的事情上。國力浪費得太多,等真正需要鎮壓反叛的時候,已經沒有足夠的國力用來支撐、補給部隊,那就只能等著失敗了。

    秦帝國役使民力太重,民力被壓榨到了極限,那些被逼到死亡邊緣的百姓都有反叛帝國的動力,一有機會就會揭竿而起。當被逼到極限的百姓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大澤鄉起義時的效果:剛一打出反抗統治者的口號,就遍地都是呼應聲。反叛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大批被逼向絕路的百姓加入隊伍。反叛軍的實力增長得異常迅速,等到反叛軍的實力超過了帝國日益衰弱的國力,造反的成功就是歷史的必然了。

    簡單地說,秦帝國的滅亡是秦朝統治者自己造成的。先是自損國力自毀長城,又把珍貴的民力拱手送給了叛亂一方。秦帝國全線崩潰的種子早就被自己埋下,陳勝、吳廣等人的造反,只是順勢而為罷了。

    我們看歷史書,很容易會覺得造反這事其實不難。你看,書上都寫了:某朝末年,民不聊生,某某英雄造反,成功了;另一朝末年,民不聊生,某某英雄造反,又成功了。這成功率還挺高的嘛!其實只有那些在歷史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造反者才會被史書記載,為數更多的失敗了的造反者,書裡沒有提他,所以我們才會覺得造反的成功率很高。

    絕大多數的結果,都是悲劇。大多數“好漢”,不過是佔了一個縣城,殺了幾個差役,東奔西跑在山裡躲了些日子,就被官兵剿滅了。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根本留不下名字,頂多在地方誌或者朝廷的檔案裡留下一個“王二麻子”“李大膽”之類的外號,具體的來龍去脈史學家們根本不屑於記錄。少數“英雄”幸運一點兒,糾集了上千上萬號弟兄,打下一兩個州府,扯出了自己的旗號,甚至大言不慚地稱了回皇帝,沒高興兩個月也身死夢破了。

    如果不去讀史書原文,我們也不會接觸到他們。還有極少數更厲害的角色,打下半壁江山,成了割據一方的軍閥,在群雄中笑傲過,在中原上馳騁過,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成為了帝國鎮壓部隊的功績,或者是其他英雄的墊腳石。這樣的人歷史書上也不是全都能提到,只能挑其中最有名的幾位提一提罷了。

    為什麼陳勝、吳廣能掀起反秦的大旗,能席捲大秦的半壁江山?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嗎?不能說一點兒過人之處都沒有,他們肯定要比一般的百姓更有領導能力,更善於鼓動百姓,要不然大澤鄉好幾百人,也不能讓他們來當領袖。但是,他們的能力並沒有超過歷史上那些只佔了幾個縣城就被剿滅的流寇。

    在陳勝、吳廣之前,也有很多類似起義者,但是因為時機不對,剛冒頭就被地方軍鎮壓了。在陳勝、吳廣之後,也有很多類似的起義者,同樣是因為時機不對,只能投奔已有的起義軍,給陳勝、吳廣這樣的人當將領。陳勝、吳廣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是因為他們起事的時候正好趕上秦政權崩潰的臨界點。假如他們沒有趕上,也會有其他什麼張三、李四之流的趕上。到那個時候,被歌頌的人民大英雄就是張三或李四了。所以,是歷史創造了陳勝、吳廣,而不是他們創造了歷史。

    項羽比陳勝、吳廣能力更強一些,勝績也就更多一些。項羽是楚國貴族,他的家族在楚國非常有威望,因此項羽有整個楚國的勢力支援他。這是項羽背後的國力基礎,比陳勝、吳廣那種無依無靠的平頭百姓要高多了。項羽還是個歷史上少有的軍神級別的軍事天才,他訓練的部隊戰鬥力極高,作戰勇猛,項羽本人又善於運用戰術,當時橫掃六國叛軍的秦軍主力和項羽硬碰硬地正面交戰,愣是被項羽打敗了。項羽如此剛勇,六國貴族紛紛臣服,奠定了項羽的統帥地位。

    劉邦呢,又是另一種玩法。如果拿網路遊戲打比方的話,項羽這個角色的戰鬥技能點滿了,但是外交技能忘了點。劉邦正好相反,戰鬥技能一點兒沒加,外交技能卻加滿了。項羽是楚國貴族,他只能得到楚國百姓由衷的支援。其他諸侯國雖然臣服於項羽,只是因為欽佩和恐懼,並非同心同德。項羽稱霸的時候只有二十歲出頭,還是個毛頭小子。他一路攻略殺伐,沒遇到敵手,自然有些心高氣傲。項羽滅掉秦國以後,認為天下都是自己打出來的,對其他諸侯國不知道籠絡只知道遏制,因此得罪了不少諸侯。當時不僅僅是劉邦在反抗他,還有不少諸侯也反叛了他。不應該在同一時間得罪所有人,這是項羽在戰略上犯的錯誤。

    劉邦不同。劉邦大項羽二十多歲,項羽稱霸的時候,劉邦已經四十多歲了,社會經驗非常豐富。劉邦從小就混跡在市井和基層官吏之間,深刻了解人性,懂得利用人的弱點。劉邦實力不如項羽,但是他能夠用盡一切手段策反天下諸侯,時而離間,時而拉攏,讓諸侯幫助他圍攻項羽。項羽再能征善戰,也只能靠楚國一地的國力,終究打不過天下諸侯的輪番進攻。最後項羽終於戰敗,把天下讓給了劉邦。

    簡單說來,劉邦的國力比項羽的差,但也沒有差太多(沒有差到項羽隨手就能把劉邦滅了的程度),同時,劉邦的戰略水平又比項羽高出好幾個等級,用戰略上的優勢彌補了國力上的差距,所以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就是政權爭霸的勝負規律。

  • 18 # 寄暇學宮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並不是沒人敢出來,已經有人開始行動了。只不過這時候都是在暗中進行,沒有公開打出反秦的旗號!

    張良把家中的財產都花光了,到處尋覓能夠反秦的義士。後來張良得到了一名大力士,就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張良在刺殺行動失敗之後,就隱藏在下邳這個地方。張良分析了失敗的原因之後,覺得刺殺秦始皇的辦法不足以推翻秦朝。於是張良就到黃石軍校繼續深造,這一學就將近十年。

    等到陳勝高舉起反秦的大旗之後,張良這才聚集起百十號人加入反秦陣營。這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

    項羽小時候他叔叔給他報了不少興趣班。又要學習讀書認字,又要練習劍道,抽空還要和他叔下下軍棋。整天忙著教育孩子,哪有精力去想怎麼創業。

    等到項羽這孩子長大了,項梁卻又殺了人。為了避免對方找他們復仇,爺倆兒就躲避到了吳中。到了吳中之後,項梁開了個禮儀公司,有關婚喪嫁娶的事兒,都有項梁出面一手操辦,生意居然還是挺忙的。

    直到項羽看到秦始皇出巡,項羽才忽然想起“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項梁一聽立刻就打擊他的夢想:“等你先當上士兵再說吧!”

    等到陳勝高舉起反秦的大旗之後,項梁就殺了會稽太守殷通,得到了八千精兵。這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

    劉邦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張耳玩得挺歡。後來秦始皇花一千金買張耳,花五百金買陳餘。這倆兒就逃到陳縣,充當里門的守衛。

    劉邦離開張耳回到沛縣,很快就混了個亭長。然後又開了張一萬錢的空頭支票,娶了一個老婆回家。每日喝喝小酒,小日子過得挺滋潤!

    再後來劉邦押送役徒去驪山,一路上役徒們都跑得差不多了。劉邦就把剩下的役徒都放了,然後跑到芒碭山去玩躲貓貓了!

    等到陳勝高舉起反秦的大旗之後,劉邦才被蕭何等人請了回去。這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

    陳勝一個農民工,整日出力幹活。偶爾偷偷懶的時候,跟同事們談談如何創業,別人都要笑話他。

    這時候陳勝一沒本錢,二沒人脈,想搞也搞不起來。沒想到秦始皇一死,秦二世胡亥忽然給了他九百多人。

    這會兒本錢人脈都有了,那張楚公司就開張嘍!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9 # 歷史吐槽

    秦末漢初這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亂世,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像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等,演繹了一段精彩的歷史,後人對他們的評判也是相當之多。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建立起來的版圖延續了幾千年,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王朝,可是就這樣一個偉大的王朝,如同天上的流星一閃而過如此的短命,可是在中國歷史上,卻留下了濃彩重墨的一筆,那麼迴歸到這個問題,秦始皇在世期間這些人都去了哪裡,不敢出來?

    秦始皇嬴政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分析,

    君威之盛

    秦始皇嬴政本人作為一個前無古人的千古一帝,其思想和作為都是值得品味的,那自然而然其個人的威嚴在世間猶如神話一般,試想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之輩,那個時候也都是普通人:

    陳勝吳廣普通百姓2個,一窮二白,可能整日都在為活下去發愁。

    陳勝吳廣

    項羽雖然是楚國貴族後裔,但當時也是秦朝重金懸賞的物件,整日逃命的途中秘密搞些反秦活動。

    劉邦是做了個泗水亭長,可是在村裡面自我感覺混的挺好,可是說白了就是混吃混喝的人。

    對於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及最起碼的景仰,也可以說是恐懼之感還是有的吧。秦朝還沒有統一六國的時候,燕國太子丹招募荊軻刺殺秦王嬴政,當時跟隨荊軻的一個副手叫做秦舞陽,這人在燕國也是小有名氣,殺人不眨眼,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可當兩個人來到秦國大殿面對嬴政的時候,秦舞陽想到自己是來刺殺嬴政,看到這高高的宮殿和嬴政的君威之後,在大殿上嚇得哭了起來。可見君威是一種震懾之力,這些人也真的不敢出來和嬴政叫板。

    國勢之強

    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做皇帝也沒有幾年,國勢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可以說是地表最強了,幾個農民聚在一起造反,秦始皇分分鐘可以滅掉他們,為什麼?

    在秦始皇在世時間,秦國國勢是其他六國根本無法匹敵的,這就說明秦國本身就是一個重武的國家,建立秦朝之後,自己對於軍隊的控制做的也非常順手,留下來的將軍身經百戰,活下來計程車兵也都是訓練有素,當時的精銳部隊都在秦始皇的手中,從各個方面來講,反對秦朝的勢力都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現,因為非常容易就被消滅掉。

    劉邦百姓的目的

    幾千年來的老百姓,可以說是地球上容忍能力最強的一個群體,能吃的飽飯,能夠好好過自己的日子,沒有人願意起來造反。但是秦朝末年,嬴政去世之後,秦朝對於百姓的壓榨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比如修建宮殿、長城等大型工程,各種變態稅收,結合在一起壓在老百姓身上的負擔空前的沉重,然而這還不算,有些政令更是不考慮百姓的死活,輕則罰身為奴,重則砍頭取命。

    而且陳勝吳廣的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的,陳勝吳廣本來是被押送到咸陽做工程的,結果在大澤鄉的路上,遇到連日的暴雨,不得已行進受阻,已經誤了趕到咸陽的時間,秦朝有一項法令:如若誤了規定時間,趕到到咸陽,這批人直接全部殺掉。搞了半天,我去咸陽是領死去了,這也是做工程啊!所幸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反對秦朝。

    項羽國力衰微

    當時秦朝的國政懈怠,政治黑暗,各種忠臣干將被自己人搞的要麼死了,要麼罰了,留下的都是下拍馬屁求生存的人了。最有名的就數趙高和二世胡亥組合,二世他家祖宗辛苦建立的基業,被這個組合輕鬆從內部瓦解,也不得不佩服這對組合的工作效率之高啊!

    上樑不正,下樑則歪,反映到現實的情況就是:政府官兵潰不成軍,被陳勝吳邦打得滿地找牙,而且尷尬的事情是秦朝很多地方聯合起來反對秦國。等快打到潼關了,也就是咸陽的門口了,二世胡亥才知道事情竟然嚴重到了這個地步,也不知道早他去幹嘛了,最後秦朝重視了起來,也組織了一批軍隊,打敗了陳勝吳廣的起義。

    可是起義就像星星之火點燃了許多人的反秦之心,而且這個時候的秦朝也是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無力迴天了,項羽劉邦緊接著不懈的努力,推翻了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

    這也是陳勝吳廣項羽劉邦這些人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出來的主要原因了。

    一句話:萬事皆要順勢而為。

  • 20 # 史學達人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歷史第一個把中國統一在一起的人。這個人在現在看來,都是恐怖如斯的存在,他的歷史功績都是無人能超越的。

    這樣的秦始皇,可以說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陳勝、項羽、劉邦活著的時候,秦始皇在他們的心裡,就像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這樣的一個人,連六個國家都給滅了。試問,當時還有誰敢去挑戰秦始皇呢?

    那時候沒有人能打得過秦始皇,因此,沒有人敢站出來挑戰秦始皇的餘威。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有八十萬大軍的人。

    這八十萬大軍,三十萬被蒙恬帶走北上去驅逐匈奴,修建萬里長城去了。還有五十萬人,他們到嶺南去開疆拓土去了。

    這些人都是直接聽命於秦始皇的命令的,若是有人造反,秦始皇一句話他們就會回來,試問哪一個人有能力和這樣的秦始皇相抗衡呢?

    秦始皇的強大,就是沒有人敢挑戰他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然了除了這些主要原因,還有陳勝、劉邦和項羽的個人原因。那時候他們都是屌絲,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這樣的他們拿什麼反秦始皇呢?

    要知道陳勝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還是給別人種地,屬於是老實巴交的一個孩子。這樣的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自己去造反的吧。

    他最後之所以要反,還不是被秦二世逼迫的走投無路了。若是不反的話,就很有可能被殺了頭了。

    在這種情況下陳勝才敢反的,但是,他反的不是秦始皇,而是昏庸的秦二世。

    秦二世是不得民心的,他因為受趙高的懵逼,被趙高玩弄於鼓掌之間,導致天下人多有怨言。

    秦朝的存在,已經讓人感到厭倦了。

    因此,在陳勝想要造反的時候,才有很多人要一起造反的。

    劉邦也是如此,說實話劉邦還不如陳勝呢。至少陳勝在受了壓迫之後,他懂得反派。可是劉邦呢?

    劉邦是帶著一夥人逃到了芒碭山,過上了野人的生活。那時候的他一直都是大秦帝逃犯,若是沒有陳勝的起義,劉邦很有可能就老死在芒碭山了。

    這樣的劉邦,靠著陳勝起義上位的劉邦,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敢和秦始皇抗衡的。

    項羽也是如此。

    那時候的項羽還是一個孩子,儘管說他見秦始皇的時候,也說過一些大話,但是,終究是一個匹夫之勇。

    項羽年齡小,沒有威望,沒有社會地位,他也是沒有能力對抗秦始皇的。後來項羽之所以起義了,他是跟著自己的叔父項梁在一起混。

    靠著項梁帝地位和影響力,別人才認識他項羽的。

    項梁去世之後,項羽才開始獨挑大樑的。

    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是秦二世統治的時期。秦始皇在的時候,是沒有人敢謀反的。因為秦始皇不容許,他打過太多的仗了,滅了太多的國家了,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都是不敢和秦始皇作對的,因為他們勝不了。

    所以說沒有人敢挑戰秦始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果樹坐果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要採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