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說文解字侃文化

    書法行筆中的“疾澀”,並不等於快慢,只是與用筆的快慢有些許關係罷了!疾澀的關鍵是筆勢。“疾澀之道”最早是漢代大書法家蔡邕提出“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法妙矣!”

    首先大家都知道,疾澀和快慢有一定的關係。清代包世臣曰:“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疾澀是即矛盾又統一的美學概念!與書法中的黑與白、陰與陽、向與背等一樣,都是為了使筆勢富予變化,筆勢時而歡快高昂;時而低沉雄渾,如跳動的音符,奏出滌盪起伏的華章!疾澀,既要有疾,更要疾中求澀,就是透過疾澀和快慢將筆畫的抑揚頓挫的美感發揮到淋漓盡致,盡而才能寫出不朽書法作品!

    如唐顏真卿在聽到收復失地後的愉悅之情,在《劉中使帖》中的一個“耳”字的痛快舒展表現,可見疾澀之妙用。

    其次中國書法之美,主要表現在充滿生命活了。怎樣才能充滿活力,就必須掌握“疾澀之道”,如寫橫畫時要“勿忘不收”;寫豎畫時要“無垂不縮”,所以才有過“疾”(太快)則浮滑,一帶而過;過“澀”則呆板,臃腫拘滯。所以歐陽詢說:“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決不可緩,緩則骨疾”。要在疾中求澀,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達到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的“筆法跳越,勁骨洞達,血肉豐美”,寫出的字形似和神韻統一的效果,即有雄強渾穆的筆力,又有俊秀瀟灑的神氣!透過疾澀的變化追求放縱和收斂的完美統一。最後,“疾澀之道”是每一個書法創作者的主要法則!

    古人形容用筆“如逆水行舟,千古不易”。所以在寫每一筆一劃時,這種速度和節奏感都要透過疾澀表現出來,“疾”為陽剛,澀為陰柔,剛柔並濟,方能陰陽和諧,陰陽和諧才符合大美自然中庸之道!

    書法自然之美,才是至上大美!用筆疾澀從容,就像泉水叮咚般,從自己胸襟流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每一筆、每一字、每一行、每一幅字的風采神潤都富有運功感和變化感的特點!

  • 22 # 文鳳堂

    疾澀之道是中國書法美學的核心概念,疾澀與用筆的快慢有關係,但不等於快慢。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

  • 23 # 範瑞鋒

    書法行筆中的疾澀也是通俗說的快慢,一幅作品中章法體現有快慢、輕重、緩急、連貫、用墨的濃淡枯溼;每個字在運筆時也需要快慢。特別是草書作品中更要體現出疾澀的表現。

  • 24 # 一紙一墨一乾坤

    疾澀與用筆的快慢有關係,但不等同於快慢。疾澀的關鍵是筆勢,所以,古人特別強呼叫筆的“擒縱”和“操縱”。在疾澀之中要處理好行留的關係,在行處留,在留處行,且行且留,這是放縱和攢促的統一,是沉著與痛快的統一。疾澀之法涉及到書法筆法的諸多問題,比如對筆畫中截的重視、要筆心實實到了,在提按變化中能筆筆中實而又能流動,故含有“曲”意,用筆千古不易等等。疾澀之中,要以澀為要。在疾中求澀,就是將頓挫的美感和飛揚的氣勢結合起來。書法家就是製造矛盾的高手,使得矛盾的兩方面在完美統一中張揚了各自的特點,其理論基礎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疾為陽,澀為陰,疾澀之道就是陰陽之道,疾澀之道蘊含陰陽精神。疾澀之說的提出始於漢代的蔡邕,蔡邕言書法之妙,得二字,一為疾,一為澀。“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矣。

    什麼是疾,什麼是澀呢?蔡邕將它們定義為筆勢,即所謂疾勢和澀勢,他說:“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注:參見蔡邕《九勢》,見《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第7頁。]啄是短撇,如鳥嘴啄食而急遽有力;磔是波捺,要有曲折流行之勢;緊趯是豎鉤,趯須快行,才能緊而不散。又說:“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駃”有二解,一為一種北方良騾,系公馬母驢所生;一為快,因良馬,故快也。“緊駃”,如同收住馬之韁繩,在快行中有緊收之力,兩種讀音其含義接近而相關聯。“戰行”,一曰即顫行;一曰如戰鬥的行動,即不是無阻礙地直行,而是審慎地用力,節節推進,節節頓挫,甚至有時還要退卻一下,再推進,也即《書譜》所謂“衄挫”[注:孫過庭《書譜》雲:“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衄鋒用筆,唐人多所關注,李世民《筆法訣》雲“上磔衄鋒,下磔放出”,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雲:“六雲衄鋒,住鋒暗挼是也。”這反映了唐代筆法論的日益豐富和在理論上的成熟。]之法,衄挫即挫折,失敗,退縮之意。

    疾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澀則是“愈挫愈奮,愈奮愈進”,是在生命意志受到挫折後,能生出更強大的意志力來戰勝困難,在困難面前謹慎地、審慎地前行。

  • 25 # 一起學畫畫美寶

    疾澀是書法術語,用以對筆勢的評述

    筆勢由用筆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筆鋒順逆諸因素產生。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東漢蔡邕《九勢》稱:“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然精於疾澀筆勢者往往寓澀於疾。東晉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稱:“勢疾則澀。”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古人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跨境電商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