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通史影片A

    為什麼不殺呢?如果李建成登基了,會不會不殺李世民?

    你要知道,他們血緣上兄弟,政治上是政敵,是皇位競爭者,你死我活的關係,為什麼不殺了他們?

    政治鬥爭哪有什麼溫情可言?父殺子、子弒父、兄弟相殘,也唐朝以前,是很正常的劇目,李世民做的事,在他之前,在他之後都很常見,沒什麼稀奇的。

    不要說殺李建成李元吉了,如果李淵不懂事,還想翻盤,那李世民殺李淵,也不是不可能。

    也不要驚訝,楚成王、趙武靈王、周幽王、拓跋珪、劉義隆、朱溫、安祿山、史思明這些人怎麼死的?不都是被兒子殺的??

    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李建成的兵馬手下,會不會以為還有機會翻盤?

    因為很簡單,李建成的嫡系班底,如果李建成死了,他們大機率也會被殺頭,如果李建成被抓了,他們必然造反,想擁立李建成,因為沒得選,殺了李建成,就是斷了他們的念想。

  • 2 # 資治通鑑學習讀書會

    其實在政治中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是不可能不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具體原因有以下3點。

    一是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政治鬥爭是非常殘酷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建成、李元吉一派與李世民一派已經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李建成一派多次想毒死李世民,但並沒有得逞。他們之間之前已經經歷過多次的鬥爭,可以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二是政治利益的排他性

    政治利益就這麼多,誰能夠佔得更多,誰就獲得了主動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當太子的機會,無論誰上位,誰都會首先把另一派給滅掉,因為這是當時跟自己爭過利益的人,這樣的人必須露頭就打,必須趕盡殺絕。這樣的話,整個皇權才能夠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三是政治勢力的裹挾性。

    作為李世民和李建成,其實本身也是不得不上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底下都有各自的班底,下面的班底都清楚,如果這一派失敗了,那麼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完了,自己的家族也會被誅連九族。出於這樣的原因,各自班底的人都會對李世民和李建成進行一種無形的裹挾進行裹挾。這樣的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一旦失敗,巨大的代價,他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承受!

    因此,正是基於政治的這三大原因,李世民必須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

  • 3 # 如椽筆

    這個不可能的。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果你登基了,還有潛在威脅活著,是不是很膈應。而且爭奪皇位時大家已經鬧翻了,所以兄弟情義早就沒了,與其這樣不如一了百了。

  • 4 # 北派說書人

    我們先看看“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的初期,大唐還未建立的時候,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配合還是很默契的,太子李建成主打內政,而李世民則負責南征北戰,二人因為分工的不同,所以在後期的團隊的性質也就不同。

    簡單來說,太子李建成主要負責內政,是李淵為其日後管理政事而準備的,畢竟有一個好的基礎,日後當了大唐皇帝,管理國家的時候也順手一點,所以這也造成身邊的人,大多為帝都文臣,而李世民經常身先士卒南征北戰,手下的人和同僚,大多為武將們。

    李淵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後來這一句名言,那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而且當時的李世民立功太多太大,李淵封他的官職封到就差把皇位給他了,若是一般的朝臣的話,功高震主肯定要殺,但是這是親兒子啊,所以李淵乾脆給了李世民一個權力,那就是自己可以有自己的小團隊,小朝廷,這是歷史絕無僅有的,此時已經與太子的待遇一樣了,但是這樣做太子舒服嗎?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身邊除了自己的一眾南征北戰的兄弟們外,在京城之中,都是太子的勢力,若要搞太子李建成,就要一次性搞定,若是單單將太子李建成抓住帶回去的話,我們可以想一下,京城裡到處都是太子的勢力,而且李淵還是比較中意李建成,我們用屁股想也會想的出,李世民會遭殃的,而且下次未必比太子李建成好到哪裡起,雖然說這幾人為兄弟關係,但是生在帝王之家未嘗是一件好事,帝王心難以捉摸!

  • 5 # 珞珈山的貓

    當然不行,畢竟此時的李世民還不是皇帝。殺之,永絕後患;留之,遺患無窮。

    玄武門事變是大唐王朝初期十分重要的一次宮廷政變。經過玄武門事變之後,大唐王朝的皇位繼承人選從太子李建成一脈轉移到秦王李世民一脈。同時也為唐朝留下了一個宮廷政變的隱患和先例。使得有唐一朝宮廷政變不斷、皇位爭奪不止。

    玄武門事變是由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親信將領秘密策劃,在玄武門提前埋伏好,伏擊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一次宮廷政變。儘管玄武門事變看起來是突發情況,但是導致玄武門事變的深層次原因則是長期以來的奪嫡之爭。雙方之間的奪嫡之爭矛盾從太原起兵之時便已經埋下。

    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親信之所以鋌而走險,選擇於玄武門之中發動宮廷政變,徹底解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威脅和競爭。實際上是因為在玄武門事變發生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大唐王朝基本上平定了全國範圍內的各方反對勢力和割據政權勢力。秦王李世民和擁護秦王的將領們已經失去了進一步拓展自身威望的機會。

    而唐高祖李淵也慢慢傾向於保護太子李建成的皇位繼承人地位,想要逐步的削弱秦王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和親信勢力。因此不斷地將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多年的將領調離京城,這才逼迫秦王李世民不得不選擇公平正面的方式放手一搏,要麼成功登上皇位,要麼留下個謀逆的千古罵名。

    果真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經過玄武門想要覲見父皇李淵。結果被早已經埋伏在那裡的秦王李世民和親信射殺在當場。並且將二人的頭顱斬下,令尉遲敬德帶入後宮之中脅迫唐高祖李淵就範。唐高祖李淵看到尉遲敬德披甲進入後宮和簡單講述後便明白了此時的形勢,因此冊封秦王李世民統轄三軍平定叛亂,同時憑藉著二人的頭顱平定了前來救主的太子親兵和齊王府兵。

    因此之前秦王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就是為了斷絕唐高祖李淵的最後幻想和表明自己這次宮廷政變的決絕態度,逼其就範。使唐高祖李淵意識到當時的大唐王朝已經落入了秦王李世民的手中。唐高祖李淵膝下子嗣中能夠與秦王李世民一較高低的兩個成年兒子已經被殺。

    果真唐高祖李淵在自知無力迴天之後,默許了秦王李世民的叛亂,藉此保全了自身的性命和太上皇的虛名。玄武門事變不久之後便退居太上皇的位置,從此之後躲在後宮閉門不出安享晚年。

  • 6 # 東秋妮

    1.自太原起兵開始,李世民就是李唐皇室真正的締造者!

    2.高祖李淵立長/立賢,左右搖擺,導致雙方衝突你死我活!

    3.政治鬥爭是殘酷的殺伐決斷,容不下慈悲情懷!

    所以"玄武門之變"中,太子黨必死,李世民且須斬草除根!

  • 7 # 娛樂好事君

    不可以……只有徹底消滅才能杜絕兩人東山再起。如果那兩人只是廢物的話,李世民還不用害怕,只是這兩人的表現不俗……所以囚禁只能是放虎歸山!

  • 8 # 經典守望者

    原因其實就在於“勢“。李世民雖然拿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他們的勢力都還在。最近的一支部隊正在拼命攻打玄武門,希望救出他們。殺死他們實際上就是為了瓦解當時的攻城勢力,安定局面。實際上,如果當時沒有軍隊攻城,可能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會立刻被處死,可能就是會被囚禁起來。一段時間後,暴病而死。

    他們與李世民的矛盾已經不再是儲位之爭而是你死我活的皇權鬥爭,李世民即使不立刻殺死他們,也不會讓他們存活於世。其實,在玄武門之變後很短的時間內,大唐內部就有很多股勢力起兵反叛,很多都是玄武門之變的連鎖反應。比如李瑗、李孝常、羅藝等等。所以,如果留下李建成的性命,恐怕會有更多的人以此為名起兵叛亂,不得不說李建成的朝中勢力和地方威望還是很強大的。因此,他只能一死以安定朝局。

    歷史上很少有經過激烈的軍事行動之後抓獲政敵後留下性命的例子。從春秋時期的趙武靈王沙丘兵變到漢代的剪除諸呂都沒有放生敵手的先例,因為政治鬥爭往往要比國家戰爭更加無情。李世民大敗東突厥後俘頡利可汗,但是卻沒有殺他,就是因為國家戰爭之中不夾雜權利鬥爭和個人恩怨。相比之下,頡利可汗的命運要比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好許多。

  • 9 # 重頭再來趣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為什麼一定要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活捉囚禁不可以嗎?

    這個問題提的好,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殺害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呢?他們可以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啊,把他們囚禁不就好了嗎!

    這個問題也是我小時候看各種故事書和影視劇所想的問題,直到後來,長大之後,看的歷史書多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才逐漸明白其中的原因。我一共總結了五點原因,其中有兩點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另外三點是大多數人忽略的原因卻是致命的。

    玄武門之變

    我們先說大家的共識的原因:

    第一,政治鬥爭是殘酷而且排他的。

    歷朝歷代的王朝更迭,都會屠滅掉前朝皇室宗族以防死灰復燃,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甚至同朝為官卻政見不合的大臣們都是欲致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所以,在政治鬥爭中,爭鬥的雙方一旦分出勝負,失敗的一方必然面臨著勝利方的趕盡殺絕。

    皇朝黨爭

    第二,被己方勢力裹挾。

    1、在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前,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人都曾對李世民說過類似的話“如果秦王再不動手,我們就要各自逃命了,因為這樣持續下去,我們必然會被各個擊破,沒有一個人能得善終。”

    2、在玄武門之變前夜,有人要為這次行動起卦,被長孫無忌阻止,其理由是“如果卦象不好,難道我們就不做了嗎?”也就是說,無論成敗,他們都必須得做。

    所以,無論李世民內心是想主動做還是被迫的,李世民都只能發動這次行動。

    長孫無忌

    下面,我來說說大部分人忽略了的三點原因:

    第一,李建成當時的實力其實是遠超李世民的。

    在隋末農民起義至建唐初期,李世民的功勞確實是很大的。但是,李建成的功勞其實是遠高於李世民的,由於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後對史書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導致我們對當時的實際情況瞭解的失真。但是,有兩件重大實踐李世民卻始終無法篡改——西取長安、北御突厥,這些都是李建成的功績。要知道,相對於當時一盤散沙的農民起義軍來說,突厥的戰鬥力是更加強悍的,就連李世民本人,在即位初期也不得不向突厥示好以保太平。

    由此可見,李建成手下如果沒有悍將,如何能做到攻取長安和防禦突厥?

    李建成手下武將雲集

    在北方穩定之後,李建成主要負責大唐的行政管理,所以,其手下的文臣實力更強,就連魏徵這樣的名臣都是在李建成的手下。魏徵甚至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李建成雖然也早已看出李世民的反心,卻始終念在都是同胞兄弟不忍下手。後來著名的貞觀之治不就是李世民和魏徵二人聯手創造的嗎?由此看出,李建成手下的文臣也是要超出李世民手下文臣一大截的。

    名臣魏徵

    可見,太子手下可謂是文武雙全,再加上有皇帝李淵的支援,怎麼能是一個區區的秦王李世民所能對抗的?只是李建成過於婦人之仁導致最終的慘敗。

    所以,李世民只能靠偷襲,既然是偷襲,就必須做到一擊必勝,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斬首行動”。因為,李世民完全沒有發動第二次的實力。而如果,李建成這次沒死的話,相信也就不會再對李世民手下留情了。

    所以,這次的行動目的就是——必須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第二,李建成如果不死,對政治的影響。

    1、如果李建成活著,其黨羽就必然會想方設法的救出李建成。然後,再想方法推翻李世民。

    這樣的話,李世民就會永遠生活在防止叛亂和憂懼中度過。也會嚴重影響朝局的穩定和社會動盪。

    2、如果李建成不死,他的原班人馬,就不可能真心為李世民服務,李世民自然也就無法使用這些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了。

    只有沒有了李建成之後,這些人才會死心,也才會死心塌地的為李世民所用。

    貞觀之治

    第三,李淵在位,如果留下李建成,李淵必定力保

    要知道,李世民是死活都不敢背上“弒父”這個罪名的,所以李淵一直都活的很好。

    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是什麼反應呢?他是,看到李世民之後先是感到震驚,後來又憤怒。也就是說,李淵當時的反應是有除掉或者至少是制裁李世民的想法的。但是在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遇害的訊息後,便一下頹廢了下來,他知道已經無望了,這才認可了李世民。

    而如果李建成還活著的話,外有太子府舊臣呼應,內有李淵支援,李世民即使得了皇位,還能坐得穩嗎?

    後世的明英宗和明景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景帝一念之仁救回了明英宗,明英宗找到機會,反手就讓景帝“病死”了。

    所以,李世民就只能是在弒父和殺兄這兩個難題中作出選擇。如果換成諸位,你們會選擇哪個呢?

    李淵

    綜上所述,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結果是必然的二選一問題,兩個人只能有一個人上位,也就只能有一個人活下來。所以,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李建成遲早也會除掉李世民。

  • 10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李世民被稱為千古明君,他創下的貞觀之治也是後世許多帝王無法超越的高峰。然而,李世民也有一個讓後世詬病的地方,就是他為了爭奪皇權而發動的玄武門政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及他們的十個子女,逼他的父親李淵退位,把皇位傳給了他。那麼,英明如李世民能否不殺李建成,李元吉只是把他囚禁,而不讓自己背上這個罪名呢?聽我慢慢說來。

    一,特殊情況下,李世民活捉不了李建成,李元吉。

    玄武門政變本身就是一場突然性的,以弱博強式的斬首行動。這種性質決定了,政變的特性,時間短,動作快,對目標的處理必須是一擊中的。

    實際情況是,當李建成發現有危險時,就夥同李元吉快速撤退了,並且,李元吉的動作更快,張弓搭箭射出了三隻箭,只是因為心情高度緊張而沒有湊效。

    李世民心理素質要好的多,只一箭就射殺了李建成。接下來的事危險,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因馬驚被摔下來時,直接的動作就是,用弓玄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假如沒有尉遲敬德及時趕過了殺了李元吉,李世民有可能就魂歸西天了。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李世民根本就活捉不了他們兄弟二人。

    當東宮和齊王府的衛隊發覺趕到玄武門時,情況同樣危險,薛萬徹等人決非尋常的將領,在他們的全力攻打下,李世民這邊因兵力的不足而險象環生。情急之下,尉遲敬德割下李建成,李元吉首級出示給他們,才瓦解了東宮衛隊的戰鬥意志。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薛萬徹,謝立方等東宮將領發現李建成,李元吉還活著,他們必定拼死攻打。到那時,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能否成功還真是未知數。

    二,假如,李世民沒有殺死李建成,李元吉。

    假如,李世民玄武門政變成功了,李建成,李元吉還活著。李世民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囚禁他們。

    那麼,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的唯一條件,就是李世民必須擁有絕對的權力才行。達到這個條件的條件,是李淵對李世民行動的認可。李淵會認可嗎?不可能,在李建成李元吉還活著的情況下,李淵是不可能認可李世民的這種謀逆行為的。

    那麼,李世民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把李淵軟禁起來,逼迫李淵對他的認可。二是直接殺掉李淵,自己親自發號施令來達到這個目的。

    話說到這裡,李世民犯得著冒這麼的風險去儲存兩個,本來除掉了就萬事大吉了的對手的生命嗎?更何況,留著他們倆個,萬一他們那一天,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時,大唐將會是一場更大的血雨腥風。畢競,李建成,李元吉在外部還有相當大的勢力。

    綜上所述,無論在那一種情況下,李建成李元吉都不可能從李世民手下活著走出去。

  • 11 # 公元前

    斬草除根,李世民肯定要剷除一切對他的皇位有威脅的人。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恩怨可以說完全是由皇位導致的。本來和李元吉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李元吉卻成了李建成的幫兇。

    當年李淵造反的時候,李世民在中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實李世民的野心要比李淵的野心還大,當初李世民幫助李淵,就是為了等李淵死了好當上皇帝。但是,沒想到李世民的年齡導致李世民在李淵稱帝之後離“皇帝夢”離他卻越來越遠。根據古代封建“立長不立幼”的制度。所以李淵稱帝之後,大兒子李建成順理成章就成了太子。而李世民卻只被封為秦王。

    李建成成為太子以後,勢力日漸龐大。因為,李世民戰功越來越高,李建成就害怕李世民威脅到他的太子地位,所以李建成就處處針對李世民。雖然當時李世民手中握有重兵,但是在和平時期李世民無權調動兵馬,所以李世民吃了很多虧。後來,李建成又許諾李元吉,拉上李元吉一起壓制李世民。並且朝中很多大臣都支援李建成。所以他們一直壓制李世民。

    後來,李元吉和魏徵都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覺得他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李世民,所以,沒有必要殺掉李世民。被迫無奈的李世民決定造反,玄武門之變前夕,太白星出現異象,天文學家傅奕告訴李淵,“太白見秦分,這就表示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當時的李世民正在和他的手下商量起兵造反的事宜,這個事兒正好被張婕妤聽到了,張婕妤把這件事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害怕,幾個人商量之後決定請求李淵原諒。所以兩人準備進宮,走到玄武門的時候,正好被李世民的伏兵逮個正著。隨後,李世民用弓箭射死了李建成,。緊跟著尉遲恭也用弓箭射死了李元吉。雖然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但是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開始圍攻秦王府。被迫無奈的李世民只能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圍攻李世民的軍隊看他們才停手。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李世民如果不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估計很有可能出現大亂。

  • 12 # 翰家大少

    答案就是三個字:不可以。

    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宣武門之變,逼退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殺死自己的哥哥,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大肆株連殺害了很多相關的人,才鞏固了自己的權力。

    雖然唐太宗被稱為明君,甚至還有魏徵的佳話,但是,李世民的內心始終不安,畢竟這個皇位是發動兵變搶來的,所以說,為了消除內心的不安,必須要快刀斬亂麻,將相關人等全部誅殺乾淨,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身在帝王家,有太多的不得已,有一點很重要:帝王家無親情,權力大於親情。

    為了帝王之位,兄弟相殘這種事情在古代太常見。

    當皇帝必須狠下心來,如果唯唯諾諾、太過於仁慈,只會將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權力的爭鬥本身就是成王敗寇,無論誰成功了,失敗者都無法逃脫被殺的命運。

    所以說,李世民不可能因為親情而留下這個隱患,畢竟李世民得位不正,如果不殺自己的哥哥,那就後患無窮。

    綜上所述。

  • 13 # 紀元的尾聲

    正統之爭,要不就不做,要不就要做絕了,放虎歸山是很愚蠢的事情,因此只能殺死。

    李建成要殺的原因:

    玄武門之事,李世民本是被動(這一點在歷史上是毫無爭議的),先同樣是李元吉先開的弓射殺秦王李世民,但奈何李建成緊張手抖,連射幾箭都不中。那對於李世民而言呢?李建成這態度擺明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李世民自然要動手反殺,即便涉及到唐太宗後世被人批判:弒兄奪權,但卻沒有人認為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真的放過了,李世民的唐王朝從一開始,就建立不起來,這就是帝王的心術和冷血。

    李元吉要殺的原因:

    再說李元吉。齊王李元吉在這裡面充當什麼人物?在許多史書的側面來分析,李元吉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算計兩個哥哥,先和不怎麼聰明的李建成幹掉李世民,而後自己再想辦法幹掉李建成,自己獲得漁翁之利。早期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是絕對的好兄弟,不論後期怎麼變,在隋末和唐初,兩個人相處得非常好。在後來李建成集團屢次對李世民出殺招,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李元吉的教唆慫恿,才導致的玄武門之變,所以即便李建成不該死,李元吉也一定要死!

    李唐家變 一玄武門事件的背後,是連李淵都無法掌控的一場內鬥,最大劣勢方是李世民!不殺李建成,即便壓制了玄武門戰亂,李世民逃不過李淵處死。

    李世民作為玄武門事變之後的大贏家,一開始卻是被動的。公元626年夏,李元吉在幾次出謀劃策都讓李世民化險為夷之後,就和李建成開始醞釀必殺一擊,抽調李世民身邊的將士去攻打突厥,其中就包括了尉遲恭。那麼按照常理來說,李淵知道嗎?

    當時李建成向李淵提出把將領換成李元吉,並且向李世民借兵借將,這都是要透過李淵同意的。因此,李淵本人在玄武門事件中的動機,對李世民是百分百沒有好處的!

    ▪️政治根源:李淵的縱容

    根據624年到626年這段期間,李建成頻頻對李世民下死手,李淵早就看出來李建成要殺李世民。他也想過阻止,他知道他的二兒子聰明有能力、不驕奢,所以在之前很多次雙方互相詆譭栽贓的時候,李淵都設法化解雙方矛盾。但久而久之,正統的思想還是佔據了關隴代表人李淵的頭腦。沒錯!當時的唐朝,根基是關隴而不是李唐,所以李淵準備向李建成妥協,讓秦王歸西,他們自然理所應當,認為這是時代的悲哀。(一旦二皇子繼承帝位,那麼正統就亂了,關隴也會有無數的藉口改朝換代)

    二皇子比太子有才能,在任何一個封建皇朝,都是該死的!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 ”——《資治通鑑》

    評:(毒酒意圖害死李世民一事中,李建成的毒辣,李淵的偏袒,才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反殺的導火索)

    因此,難題到了李世民手中。殺李建成,李世民順位獲得嫡傳地位,李淵也不可能再對他下手。不殺李建成,也別說什麼囚禁了,只要李建成破了點兒皮,李世民就得糟糕,遲早死路一條。

    所以局勢對於李世民來說是不公平的。李世民沒得選,他已經陷入帝王家的“蠱鬥”中了。李世民去求李淵解決,那也不現實,李淵要是有這個本事,也不至於後面被迫讓位也沒人幫他(李世民在李唐的威望很高,一手打造了半個唐朝)。所以只能殺,只能鬥。李世民一騎馬進入玄武門,理解就遭到李建成的死手,幾發致命箭矢射來,但都沒有本事把李世民殺死。(李建成這類人物註定成為炮灰,條件給他了,都無法獲得成功)李世民常年征戰,心智過硬,而且有著心靈主動權,毫無愧疚感地還擊,擊殺李建成,這一刻,奪嫡之爭,算是正式告一段落。

    所以歸根到底,李世民殺李建成,就是保全自己的唯一出路。先不說有沒有心當皇帝,正統就是當時兩方互爭的唯一物,是帝皇子嗣的毒藥,李建成要吃得安心,李世民也被迫搶著吃。(李建成死後,李元吉逃跑向皇宮求助李淵,半路被尉遲恭殺死)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狠毒心腸!

    其實在早期,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還是很好的。李世民沒有爭太子之心,平時就是喜歡打打勝戰,交交朋友。而李建成也是樂得清閒,弟弟打下江山,父親做完皇帝,又要輪到他。兩者相安無事。但有人不是這樣想啊,那個人就是李元吉!

    大哥不慧,二哥不爭的心態,那乾脆就便宜了有野心的弟弟好了。在李淵登基後,李世民依舊做著打手,但成績卻斐然。當時割據在北方的王世充和竇建德是兩個很難纏的人物,可最終還是被李世民拿下,李世民一時風頭兩無。於是公元624年,李元吉開始和大哥建議,殺掉李世民,李建成一開始還不肯,不相信二弟會影響他的地位。但結合之前李淵把領軍大都督給李世民,而在平定割據之後,還讓李世民擁有了更加重的兵權,還在許多賞賜上,和李建成持平,李建成此時就開始心裡生疑,決定殺掉李世民。

    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並圖之。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於是邀結宮掖,厚賂中書令封德彝,使為遊說,帝遂疏秦王,愛太子。——《新唐書·高祖諸子傳》

    說起狠毒,其實元兇就是李元吉。按常理說,李元吉跟隨李世民征戰,若是真的識得大局,必然是倒戈到李世民的麾下,扳倒李建成。那為什麼李元吉還是選擇和李建成去扳倒這個“看似無敵”的秦王兄呢?

    一是因為,在剿滅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中,李元吉一路跟隨李世民,看得出來,李世民為人灑脫,沒有奪權之心,但是手段卻不少,不易為敵。而李建成呢?說蠢那有些過份了,但是比起李世民,那絕對是比不過。由此可見,李元吉的目的很明確啊,弱弱聯合,殲滅唯強,奪漁翁之利,兩位順承哥哥都死了,那必然就是他登基了。

    後面的兩兄弟栽贓陷害,各種汙衊就不說了。李世民屢屢接下,上報自己的父親,父親一副“忍一忍”的姿態。換個角度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半功績,父親享受最高成果、隨後又是哥哥,現在連弟弟都要把自己殺了。試問?誰能忍?誰能容忍這些嫉妒的萌芽和禍根繼續留存?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觸犯到了李世民底線,兩人是必須要死,沒有餘地可論!

    李唐家變 二李世民根本沒有軟禁封王和太子的權利,一旦放過,就是放虎歸山!

    唐初李淵追封李虎為唐太祖,李世民雖不世之功卻不驕奢,這是李家一脈最為真實的一種孝順傳統。那麼後來呢,最開始的老好人“李世民”被針對,與李淵遊玩帝王心術有關,也與李建成的不安有關。

    ▪️李世民無權軟禁太子和封王

    李世民有著巨大的兵權,但是對於中央朝政呢?是不得肆意染指。先不說李世民於情於理上都要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即便真的心軟下不了手。那麼又是什麼後果?能軟禁嗎?能重歸於好嗎?

    這些都是幻想。軟禁太子,整個唐王朝,只有李淵有這個權利,首先他是皇帝,其次他是李建成的爹。李世民是弟弟,而且地位要比太子低,他一旦軟禁李建成,那就叫造反,就是他的死期。因為他想和李淵平起平坐,讓李淵知道了,再親的兒子都是不能留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數次離間計都讓李淵中招了。在現在看來,李淵的確是傻,這樣的藉口都信,但在唐朝,換任何一個人他都要信(除了李隆基不信)。所以從最初還想著立李世民為太子,到後來李淵打壓李世民,都能看出來李淵不僅不會覺得有一個這樣勇猛的兒子而開心,反而擔心起自己的地位了。

    歸根結底,李建成和李淵擔心的是什麼,是:德不配位!

    玄武門事變,其實李元吉註定是炮灰,李世民死,他還能活,但李淵會死盯著他(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麼玩意李淵自己非常清楚),李建民死,李元吉也要跟著陪葬,畢竟太子和齊王的反秦陣營中,李元吉才是最噁心的那個人。

    唯獨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最主要的。若是戰過一場,李世民和李建成未死,那麼李世民就肯定要死,畢竟李淵不可能殺太子,而且李世民對李淵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威脅,李淵自然會權衡!

    所以死掉的李建成,才是最好的李建成,才能讓李世民德配其位,被正統所庇護!

    ▪️只有夠果決才能被關隴所忌憚

    俗說唐初李唐並非最大,還有關隴在其中。其實當時皇朝的代表人就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他們主要的九家從西魏到唐初,一直合作很密切。其中宇文家、楊家、李家三家都做過皇帝,隋末楊廣成績差,就被迫下課。到了唐初,李淵上位,其實也有一部分是關隴的預設。那麼李世民在進入玄武門漩渦的時候就想好了:“這次就算是撕破臉皮了,要不就死,要不就當太子等著當皇帝”。所以這個時候,李世民自然要順勢讓關隴看到自己的手腕!

    首先是李世民在617年到626這9年間所積累的謀士和將才,就足以讓關隴世家看到李世民這些年來自己新建立起的政治核心,殺掉李建成,也代表著,唐朝遲早一天是李世民的,關隴也不要想著反亂撥正,李世民就是那個擁有著尉遲恭、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的李世民,可以說,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展示政治肌肉的一次機會!

    所以呢?不殺掉李建成,除了主要隱患,後者關隴也同樣會小看李世民,認為他優柔寡斷、不夠大膽。

    評價帝王家的孩子本就是一場“蠱鬥”,心狠手辣者勝之活之!

    李世民的優秀,註定他這一生不當皇帝都不可能平安。從一開始哥哥忌憚,到後來父親都害怕了他,對於李世民而言,這是莫大的悲哀。所以後來李世民乾脆讓尉遲恭控制李淵,最後一步步逼李淵結束帝王生涯。與其讓自己去逢迎別人的心情,還不如自己推到一切,主宰他人!

    而且李世民熟讀古書,自然會懂,為皇室成員,最邪惡的從來都是身邊的親人。李世民不算一個好人,帶過將領殺過兵,客觀且相對來說,他在李建成沒死之前,或許是個重視家庭感情的人。那麼後來呢,父親和兄弟教會了他心狠手辣的重要性,李世民自然不會乖乖等死,換句話來說,整個李唐王室,都沒有李世民重要,憑什麼他要死。該死的是李建成、李元吉這兩個不顧兄弟情義,為了權利謀殺自己的人,所以再老好人,也一定要發怒,並且鎮殺根源!

    再後來呢,李建成死後的幾個逃跑的殘黨,李世民也放過了。所以這很顯然,李世民不是一個嗜殺的人,殺兄滅弟,只因為他看到了危及他生命的根本所在,於是就對症下藥。所以說啊,最是無情帝王家,臣如何,君又如何,始終是一株風雨飄搖的脆弱浮萍,不攪碎風雨,永遠難以善了或成長,這與李世民人品無關,僅是封建皇朝的人性規律罷了!

    結語:

    《帝王只有殺》

    帝王家嗜殺,權由暗流亂驚馬。若是不得正統佑,萬般才華皆該殺,若想求得正統期,斬親斬情殿駕馬,歲月清秋,不鐵血,悠也作罷、賢也作罷!

    參考史料:《新唐書》《資治通鑑》《玄武門事變終論》

  • 14 # 聽雨者豐一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什麼一定要殺死自己的親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是由當時的形勢決定的:

    首先,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秦王集團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儲君集團(姑且稱之)長期以來的奪嫡爭鬥發展到最後階段的必然結果,你死我活,成王敗寇,骨肉至親也概莫能外,在高度集權的帝制時代,對於李世民和李建成而言,只有繼承帝位,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並決定對方的命運,在這場你死我活的奪嫡過程中,只有勝敗和生死,沒有妥協和和解,只有君臣之道,沒有兄弟之義。如果李世民不殺死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等到李建成登基之日,生殺予奪在彼之手,可想而知,秦王李世民的下場將是什麼。

    其次,自周代以來,嫡長子繼承製早已確立並深入人心,李建成作為嫡長子,在唐高祖李淵繼位之初便被冊立為太子,是合法的帝位繼承人。雖然李世民在武德年間平定山東和河北的戰役中功勳卓著,被封為天策上將和中書令等至高的官爵,但並不能取代嫡長子李建成的儲君地位。而李建成作為名正言順的太子,是德才兼備的繼承人,已經得到皇帝和朝廷重臣的普遍認可和擁戴。如果李世民想要像隋朝的晉王楊廣一樣透過騙取皇帝的信任,從而讓皇帝廢黜太子後取而代之,明顯是做不到的。非常之事,只得採用非常之謀。而秦王府多年來豢養的一群謀臣勇將也絕非忠厚仁義之士,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不得不和李世民一起鋌而走險,孤注一擲,透過收買守衛玄武門的將領,提前設下伏兵,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透過玄武門進宮時突發襲擊,由李世民親手射殺李建成,其死黨尉遲恭殺死李元吉,從而一舉消滅了“儲君集團”的首腦,為李世民取而代之掃除了障礙。

    再次,在秦王集團與儲君集團的這場奪嫡之爭中,作為父皇的李淵,實際上一直是傾向於太子李建成這邊的,這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皇帝李淵而言,李建成是自己的嫡長子,也是自己冊立的太子,並且在從晉陽起兵到登基稱帝再到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李建成同李世民一樣如同左膀右臂輔佐建功,其才具並不亞於李世民。而在上述過程中李世民之所以表現更為突出,其一是因為李世民本人的確有著卓越的領導和指揮才能,以及無人能及的氣魄和勇武,其二也是因為在李建成被冊立太子之後,攻伐征戰、親冒矢石的行為已經不再適宜於儲君了。而功高震主、鋒芒畢露的李世民,已經隱隱對父皇李淵的皇權構成了威脅。在這場父子兄弟,皇帝、儲君和藩王的權利鬥爭中,皇帝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和身後的順利傳承,對於日漸跋扈、尾大不掉的秦王集團痛下殺手,也是絕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在殺死建成和元吉之後,李世民立即派尉遲恭進宮“護駕”,使得李淵不得不當日就冊立其為太子,並在不久便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的原因。

    總之,自秦始皇帝開創中央集權的帝制以後, 太子和藩王之間的奪嫡之爭就從未停止過,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從這個角度講,秦王李世民比晉王楊廣並不高明許多,只不過因為隋朝二世而亡,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經過了唐太宗君臣以及後世史官(諸如司馬光等)的篡改打扮,才變得如此正宗和詭異。

  • 15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只有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全家,才能讓李淵沒得選擇,只能承認由李世民來接班;而原來屬於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除非鐵心造大唐的反,也沒辦法推舉李淵其他兒子(李淵其他兒子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也只有8歲)與李世民對抗,才能最快的安定局面。否則,李建成或李元吉任意一個活著,李世民做下如此惡事,群情洶湧之下,有很大的可能會翻船啊!

  • 16 # 絕塵的時光

    古代帝王之爭往往是不顧及骨肉兄弟之情,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幾乎是耳熟能詳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雖被譽為一代名君,堪稱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但是登上帝位的過程卻是血腥之極。

    在太原起事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其實是一對關係的親兄弟,和一般平民家庭的親兄弟一樣,他們互幫互助,但是自從李淵建立唐朝以後,他們越走越遠,反目成為了仇敵一般,但是畢竟是親兄弟,一母同胞之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本可以囚禁李建成和李元吉,可為什麼一定要殺了他們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斷絕李淵的希望,成為唯一的合法皇位繼承人

    李建成並不是如歷史記載的那般不堪,其實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李唐打天下的時候,李世民各李建成各有分工,李世民負責當主將衝鋒,而李建成也則在幕後作後勤排程,李世民能夠百戰百勝少不了李建成的運籌帷幄,他們都是李淵最優秀的兒子,李淵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也是搖擺不定,所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才會下狠手殺了李建成,以便斷絕李淵的幻想,讓自己成為唯一的嫡子皇位繼承人。

    二、斷絕朝臣的幻想,為自己的皇位之路鋪平道路

    李建成作為一個頗有能力的太子,同時也得到了眾多如魏徵一般的朝廷重臣的支援,唯有把李建成殺了,支援李建成的朝廷重臣才能斷絕希望,李世民的皇位之路才能更加平坦。如果只是囚禁李建成,那麼他的支持者會想法方設法救他出來,一旦李建成被救出來,那立國不久大唐將面臨著一場巨大的軍事政變,李世民的皇位都可能被掀翻,所以只能殺了李建成而不是囚禁。

    結論

    歷來帝王之爭都不能心慈手軟,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吳王夫差沒有殺勾踐,才讓勾踐三千越甲吞吳國,項羽一時的婦人之仁,才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只有像李世民一樣,像雍正一樣,狠起心來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盛世。

  • 17 # 伯樂說歷史

    1.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隋唐英雄傳》,很多人都停留在玄武門之變。

    電視上面的東西我們不能當真,但也不是全部是編造虛構出來了。

    不過我們可以瞭解到,李世民在其中充當的角色。雖然不是長子,但是其可謂是為其父親。

    2.

    可謂說,他的哥哥遠遠不如李世民,這也是他的父親李淵所擔心的事情。怕自己退位以後,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壓不住李世民,但心裡面又不願意兄弟相殘。這個心結一直壓在李淵的心中,他只能自己從中綜合他們兄弟的關係,但是事在人為,他自己也知道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

    但是自古以來,都是立長為太子。繼承家業,他實在也不想廢太子改立李世民,也沒有理由廢除。

    李建成非常討李淵的喜歡,因為其常常能投其所好,加上李建成收買李淵身邊的,那些紅人親信,包括李淵後宮的賓妃娘娘們。

    俗話說,男人們最怕的就是枕邊風,這使得李淵對李建成非常的信任,而且那些被收買的人常常說李世民的壞話,這間接性的導致李淵不斷的對李世民的印象不好。

    3.

    這使得李世民,心裡面非常的不滿。並且心生怨恨,加之其父對其印象很差,經常性的在朝堂上訓斥。

    使得李世民有很大的危機感,而李建成跟李元吉。倆人不斷地諷刺擠兌李世民, 這也促使了李世民節奏的加快,心生防備。

    加上其手下謀臣,長孫無忌,建議李世民先發制人。(這裡雖然說是長孫無忌出的主意,但是也不否認是,李世民不想揹負殺兄奪位的名聲。)

    李世民密奏李淵,稱其兄長倆人跟後宮賓妃有染,並且倆人想殺死自己。這使得李淵非常的吃驚,但又沒理由否認,只得退而起守,告誡李世民,明天上朝召見你建成跟李元吉,當堂對陣。

    不料其訊息走漏,但是我個人認為就是故意的。傳到了李建成跟李元吉的耳中,李元吉建議,第二天稱病不去上朝,但是人高膽大的李建成,並不贊成李元吉的建議,他認為房宮中侍衛森嚴,李世民不敢耍什麼心眼,他也怕李世民先發制人,所以倆人早上,連忙起早上朝,想搶在李世民前面,順便也是提前做個準備。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其謀臣加上親信,率先一步埋伏在玄武門四個城牆。

    等李建成跟李元吉,邁入城中之時,發現不對,已經為時已晚,城門早已關閉。

    跟誰來的親兵,雖然護著倆人。但是耐不住先發制人,加上二人所帶兵力不足,很快就敗逃。

    最後被包圍在城中,李世民勸其二人投降。不忍兄弟相殘,但是其手下大將,並沒有聽李世民的話,直接射殺了二人。(這裡不包含李世民心裡面想法,或者準確來說是壞人,讓手下做自己當個好人。)

  • 18 # 灰色時刻

    要麼殺了他兄弟,要麼就要殺了他爹。他是沒有選擇的餘地的。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

    李世明,李淵之子。發動玄武門事變,自封太子。逼退李淵!我們要知道,他乾的啥事?爭奪帝位啊,本來就是掉腦袋的事情誰會不謹慎?首先,太子不會自己退位的,如果只是囚禁,太子黨羽肯定千方百計的去救人唄,萬一救出來又是一堆麻煩事。至於為啥殺了齊王,同樣的,任何人不會給自己的敵人留機會背後捅自己一刀的。而李淵他是殺不了的,古人講究孝道,殺了李淵,會被天下指責的。更何況那是他爹,多多少少是有感情的。

    所以他只能選擇殺了一方,去斷絕死灰復燃的念想,很不幸太子,齊王。成了刀下亡魂。

  • 19 # 煮酒漁樵

    肯定不行啊!李世民這人是那種要不不做,做就做絕的軍事天才,肯定要殺掉自己倆兄弟。

    其實唐史這部分是經過了李世民後來篡改了的,寫的好像得天下就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功勞,沒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兩個人什麼事兒,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李建成實際上能力很強,在軍隊裡也有自己的勢力,平定山東叛亂也是成功的。早年也帶兵,起兵初期也是帶兵的將軍,沒出啥大紕漏。尤其是朝臣也擁護他,這人厚道。長期處理朝廷政務,文臣集團自然向著他,就像現在大明風華的太子一樣。

    之所以後來沒有機會領兵,一方面是李淵有意讓他往政務方面發展,把他作為未來皇帝培養,另一方面也是帝王之術尋求平衡,軍事上側重李世民,避免軍政權力集中,而且也故意挑事兒讓哥倆不和,目的就是保證朝廷內部的平衡。

    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能一下子治死,只是囚禁,那麼以後上有李淵一聲令下,下有文臣集團支援,還有軍隊勢力和舊部,一旦翻盤,李世民一家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李世民不但殺了李建成,順便還把他後代也殺了,來了個斷根兒,讓那些支援李建成的人連效忠物件也找不到。

    至於李元吉,一來是一個是殺,兩個是宰,沒啥大不了,第二點是李元吉有點混不吝,也有軍隊勢力,要是不死翻身,那是更沒原則底線的主兒,啥事兒都乾的出來。

    再說殺了他倆,李淵再無其他選擇,只能選擇李世民,等於三選一去掉兩個答案,何樂而不為?

  • 20 # 澤遠Style

    主要是方式原因

    玄武門之變是搞的偷襲,想想搞偷襲還要費那麼大的周折,可見在皇城之內太子一族勢力有多大了,而且李世民的能力並沒有歷史演繹的那麼突出,李淵,李建成他們也都很突出,而且搞這個伏擊時間不宜過長,時間一長御林軍啥的就都過來了,所以只能選擇快速解決戰鬥的方式。

    一旦活捉迫於各方壓力都得把人放了,而且太子一族的勢力肯定不肯歸復反而會舉旗反對這樣就麻煩了,只有殺了他們,令自己無論如何都是唯一的選擇,那就成功了,這就是為啥李建成的孩子啥的很多都被李世民殺掉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沙特記者被自己的國家肢解,美國為什麼要對沙特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