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人文歷史誇誇談

    個人認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既然李世民已經政變成功,奪取了京城的控制權,在這個時候處決太子和齊王是最佳時刻。

    其一,在這個時期中,各部大臣人人自危,唯恐禍及自身,眾臣斷然不敢聯合出面阻止李世民殺太子,

    其二,太子黨羽遍及天下,如果不處決,後期必然會合圍李世民,造成更大被動。

    其三,李淵當時還是皇帝,並沒到非得廢掉太子的時候,還是偏袒太子一脈,當時的局勢雖然對李世民有利,但並不是絕對的,不誅殺太子,或許太子之位不會換人。

    其四,玄武門政變本身就是成則活,不成則死的一場事變,成了也需要找個正義的理由,太子活著正義的理由難以成立,

    其五,殺掉太子和齊王,能夠有資格做太子的只有李世民,有能力治理好國家的也只有李世民。

    其六,玄武門政變的勝利絕非偶然,這是大勢所趨,歷史的必然,玄武門政變的成功也是日後輝煌的貞觀之治的基礎。

  • 2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自古以來宮廷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一個統治者絕對不能有婦人之仁,否則就會給自己釀成大禍。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深,兩人之間早就沒有了任何兄弟情義。假如玄武門之變帶兵埋伏的人是李建成,那麼李世民也會被李建成殺死。

    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世民和李建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已經進行了數次明爭暗鬥。李世民透過楊文幹謀反一案,險些就取代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李建成也透過買通李淵的小老婆,說了很多不利於李世民的話。

    根據史書的記載,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建成和李元吉曾經不止一次的想要謀害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去李元吉家裡做客,李元吉埋伏了武士想要殺死李世民,當時李淵和李建成都在身邊,李建成為了避免惹惱李淵,阻止了李元吉的刺客。

    後來李世民去找李建成喝酒,回到家裡便吐血數升,李世民懷疑被人下毒,但是李淵不願意處置李建成,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還有一次李淵帶著三個兒子去打獵,李建成和李元吉給了李世民一匹烈馬,李世民征服了烈馬,才避免被烈馬摔死。

    從史書上的這些記載來看,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皇位爭奪已經到了殺紅眼的地步,兩個人都想要將對方置於死地,誰也不會給對方留機會。而且玄武門之變時期,李世民的勢力不如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李世民有婦人之仁,那麼玄武門之變很可能會失敗。

    我們假設李世民沒有殺死李元吉和李建成,而是將兩個人囚禁起來。那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舊部肯定會拼命反抗,李世民在長安的軍隊人數不多,遠不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更大。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軍隊險些就攻克了玄武門,最後尉遲恭拿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出來,才震懾住了這些軍隊,避免了玄武門之變功虧一簣。如果李世民不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那麼這些軍隊肯定會拼命的救援,到時候倒黴的可能就是李世民。

    李淵之所以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主要就是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殺死,李淵的其他兒子都比較年幼,李淵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假如李世民沒有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那麼李淵肯定會要求李世民釋放他們,到時候李淵必然會對發動政變的李世民痛恨至極,李世民的結局可想而知。

  • 23 # 安殊意

    不是不給自己留後路,是不給李淵留後路。

    李淵是皇帝,掌握天下大權,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勢力再強,都沒有李淵強。

    李淵認定了太子李建成,要傳位給他。李世民搞政變,要是不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就能想辦法營救,心裡會有希望。

    李建成死了,李淵終究要讓位,小兒子們年幼,給他們,北方還有突厥,保不住江山不說,還可能被一鍋端,李唐就完了。只有李世民守得住江山。

    李世民做絕了,大臣們沒了其他指望,李淵再恨李世民,也要從大局出發,只好讓位。

    而且為了逼李淵就範,李世民不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連他們一家都殺了,真的狠。

  • 24 # 孔六十三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帶領手下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埋伏在玄武門。等到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上朝進入玄武門來到臨湖殿的時候,李世民埋伏的人一擁而上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擊退了隨後趕來的太子衛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其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也很快退位,一代雄主李世民正式登上帝位。

    有人會說,李世民要的無非是皇位,活捉囚禁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成嗎?為什麼非要殺了他們呢?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來說。

    第一,李建成、李元吉視李世民為對手,曾幾次下手預謀除掉李世民,他們已經積怨很深,視彼此為死敵,感情上都是欲殺掉彼此而後快,早已沒了兄弟情份。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聯合李淵的后妃曾多次誣衊、抵毀李世民,雙方的明爭暗鬥很激烈。而據歷史記載,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動了殺機並付諸行動的就有三起。第一次是李淵帶著李世民和李元吉去仁智宮後,留守都城的李建成趁機讓他東宮的警衛楊文幹招募勇士,準備起兵殺了李世民。因為被手下人出賣而暴露,最後失敗。第二次是一次李淵帶著皇子們去打獵,李建成故意把一匹烈馬給李世民騎,意圖謀害李世民。第三次是李建成夜間叫李世民去喝酒,在酒裡下毒,至使李世民吐血數升,險些喪命。

    既然李建成、李元吉都已經對自己屢下殺手了,那麼李世民自然也不會手軟,皇位之爭非常殘酷,本來就是你死我活。

    第二,當時的形勢是李世民殺了兩人才能更快、更有把握的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李世民雖然戰功卓著,軍權在握,但他手裡掌控的軍隊大都在京城之外。京城和皇宮的護衛軍隊的大權肯定都是被皇帝牢牢握著的,所以可供李世民用的人並不多,主力都是秦王府養的勇士,而太子的東宮光護衛就有兩千多人,再加上齊王府的人馬,李世民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這也是李世民不選擇直接衝到東宮去殺人,而要多番謀劃在玄宗門截殺的原因。

    既然李世民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那麼立馬誅殺兩人是最好的辦法。李淵的其他兒子都小,沒什麼能力,未來的皇位只可能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中產生。李世民當即殺掉了兩人,會讓當時手握兵權的將領們審時度勢,立馬站到他那一邊。掌管宿衛軍、駐紮在玄武門的敬君弘就是因為看到李建成、李元吉已死,才去賣命抵抗太子衛隊的進攻。太子與齊王府的護衛軍本來是拼了命的在攻玄武門,他們看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後,知道大勢已去,便很快崩退逃跑了。

    所謂“擒賊先擒王”,身經百戰的李世民自然知道這種時刻要速戰速決,以防變故。

    第三,殺了二人可以防止很多後患。

    李世民雖說是功勞最大、軍權最大,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而且他們在朝中還有很多的親信和支持者。最主要的是父親李淵也偏袒二人,兩人對李世民的幾次暗殺,李淵都是不了了之,並沒有重罰。如果只是把兩人囚禁,皇帝和朝臣必然還會有很多謀劃,說不定還會被二人反殺,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他是一定不會留的。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斬草除根,不給兩人留下任何希望,也只有這樣他才能抓牢江山,坐穩自己的皇位。

  • 25 # 梓元小維

    宣武門之變改變了唐王朝的走向,有人認為它也為“髒唐”埋下了伏筆,作為勝利者的李世民窮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手足相殘,弒兄殺弟的惡劣行徑粉飾,他因此也揹負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既然如此,為什麼在取得勝利的時候,他不選擇囚禁李建成和李元吉,而非要殘忍殺害自己的一奶同胞,並且斬草除根侄子們呢?筆者認為,在於以下三點:

    一,當時兩方勢均力敵,甚至李世民相對還差一些。

    李世民雖然是勝利的一方,但是當時整體情況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並沒有傷了根本。作為李淵長子,李建成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早年起義,李建成曾主導河東招兵事宜,並且率軍攻佔了西河,霍邑,潼關等地,進而攻克長安,是一個有能力的儲君。作為太子,他有名分,是未來合法的君王,冊封太子後,他協理朝政,多次率軍打退了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在軍中和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宣武門之變只是針對李建成兄弟及親隨衛隊的襲擊,支援李建成的文臣武將基本沒有損失。只有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才能成為李淵活著的唯一嫡子,才能斷了這些人的念想,才能確保自己成為唯一的儲君希望。

    二,為了不背更大的罵名,李世民不敢殺李淵。而李淵是個變數。

    說實話,能幹出殺自己一奶同胞的勾當的人,弒殺父母也不會很困難,但是李世民沒有這麼做。因為殺了兄弟,可以栽贓他們,事實他也是這麼做的,可是弒父,他將背上千古罵名,他得位也就不正了。另外,李世民擅殺兄弟並不是後來支援他的那些人都認同的,只是形勢所逼,既成事實,作為臣子,大家也就緘默其口罷了。但是如果李世民殺了李淵,那在中國禮法和道義上,是絕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了,所以李淵不能殺。既然李淵不能殺,那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活著,就會有很大的變數。萬一李淵下密旨誅殺李世民,讓李建成或者李元吉登基呢?又或者李建成李元吉逃脫,利用李淵反制李世民呢?總之,如果此二人不死,變數多多,所以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一殺了之。

    三,跟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的黨羽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跟隨李世民進行宣武門之變的人們都可以算做亡命徒,他們自是知道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另一方面,他們支援李世民絕對是有為自己打算的成分,而且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而不是什麼秦王殿下。即使李世民想網開一面,他們為了自身安全也會把李世民逼到絕路,讓他無法回頭,也會把對他們有隱患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殺死。從一開始決定發動政變,李世民及其黨羽就已經是罔顧人倫,一心為己了,李世民為自己的安全也需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不僅是他向李淵暗示的工具,也是給他黨羽們的投名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沙特記者被自己的國家肢解,美國為什麼要對沙特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