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暗香如故

    謝邀!上京趕考是在中舉之後,中舉之後各地方政府對於上京趕考的考生會有一定的資助。這時考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各地達官顯貴、土豪鄉紳的家人,這種考生一般都是提前做好準備,有書童伴讀,有家丁保護,騎著高頭大馬,時間充足,盤纏充裕,一路遊山玩水,儘量避開險要之道,所以這一種是不會遇上土匪的。第二種是農民的兒子。雖然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資助,但這點錢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除了父母砸鍋賣鐵外,還得靠鄉親們的幫助。湊足盤纏之後開始上路。這考生都會盡量選擇走官道,官道除了來往商客多、安全之外,主要的是官道有驛站,驛站會為這種上京趕考的人提供免費食宿。但驛站是以馬一天的路程而設定的,馬跑一天你步行就得好幾天了,所以驛站只屬於接濟,不能全指望的,餘下的仍需自己解決。一路走下來幾個月的時間你有時難免錯過飯店,難免錯過客棧,這就難免要風餐露宿,借住破廟之類的了。這時最怕的是遇見野獸,或病倒之後盤纏耗盡。至於土匪我認為兩種兼有;對於知識的敬畏,這些人都沒讀書或少讀書,但他們內心深處同樣渴望知識,渴望功名的。盜亦有道,一者一個書生搶了也沒有幾個錢,二者盜匪也是窮苦人出身,不願為難同為窮苦人出身的書生。

  • 2 # 18819332610

    土匪並不是不講道理,他們也是有思維的,他們打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錢,一個書生又有多少錢他們也心知肚明,在一個問題他們也想到一心想進京考試的人都是發奮學習的,思想上都比較純潔和單一,我曾經在一篇雜誌上看見過一篇文章,一幫土匪還送盤餐給一個進京考試的書生,這也休現了他們人性化的一面,當然十惡不赦的土匪我估計他們不會有這菩薩

    心腸的。

  • 3 # 夢破絕戀

    古時有句話如是說:富時習武,窮時學文。當然這只是一種現象。同時也反應了趕考學子多為窮苦人家。再者是一般趕考的學子身上也帶不了多少銀兩,搶了無益。所以這才是不搶趕考的學子吧。

  • 4 # 大白話說金融

    一個字,“窮”,十年寒窗都想改變命運,大多都是窮苦出身才會走上這路,家庭富裕的都找別的出路了,所以劫匪估計趕考學子都沒錢,搶了沒意思吧。

  • 5 # 風輕雲淡75281

    書生都比較窮,土匪搶他們沒有油水可撈。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被劫的書生做了官,也會清剿土匪。土匪也有規矩,有的不搶老人,不搶讀書人,不搶婚喪之人。如果搶了讀書人,會為同道所不齒。

  • 6 # 池竹衍彳亍

    一、古代學子以舉人身份才能進京趕考,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

    (1)鄉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於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透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2)會試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京城地域)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又稱為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後一般要舉行復試。

    所以,能進京趕考的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舉人老爺。

    二、讀得起書能考上舉人的家境要麼是大家族子弟,一路上自有保鏢相送。寒門子弟考上舉人的,當地官員也是非常重視的,一來可以舉人高中狀元可以給自己增加政績,二來又以為自己在官場上多一個助力,大多數當地官員都會拉攏進京趕考的,派官差相送也是有的。土匪搶劫他們既是與官府正面作對,與打手對上又會折損人馬,萬一日後官府清算,實在是虧本買賣。

    三、江湖也有江湖上的規矩,古代書生大多數與“窮”字掛鉤,又手無縛雞之力,算弱者,針對老弱病殘這類社會弱勢群體,土匪有不可出手的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哪個山頭的土匪壞了規矩,會遭到道上的其他土匪勢力的排斥,得不償失。

  • 7 # 永登的姑舅

    古代人都敬重讀書人,這是其一,二是書生在沒考取功名之前都是比較窮的,第三,如果考上了,那很可能就會成為一方父母官,還是不搶為妙。

  • 8 # 血色浪漫198705948

    要回答古代土匪為什麼不打劫趕考的書生這個問題,還得從當土匪的人說起。那麼,誰會去當土匪呢?當土匪的不外乎兩類人。

    一類人如西漢末年的“綠林好漢”。當時的官府壓迫使得人民的生活過得十分沉重,加上自然災難連年發生,各地紛紛鬧起了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面對這樣的滅頂之災,為了爭搶一口糧食,為了能夠活下去,有點能力的便成了“匪”。

    這類土匪知道自己乾的也是壞事。但他們內心心存善良,也知道“話不說死、事不做絕、情不散盡”的道理。為自己留有餘地,不至於將來自取其辱,堵了自己的路。所以,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卻不做。

    雖然,當土匪幹的是把命掛在褲腰帶上的活。但當土匪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活命而不是送命,做事自然也得算計算計風險收益比。當土匪不是為了拉仇恨,風險太大的事土匪也不會去做。

    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經驗總結,土匪知道了哪些人可以搶哪些人不能搶,於是就有了“規矩”,比如“七不搶八不奪”之說。並被貫以“盜亦有道”的標籤。美化自己“土匪”的形象。

    對於寒門子弟的窮酸書生既沒有可搶的財物,又可能帶來將來的後患,所以,自然也在“七不搶八不奪”之列。

    另一類人如湘西土匪張平。張平的父親曾經是本地十分有名的地主,家境豐裕,自小生性玩劣,不束管教。長大後則成天遊手好閒,欺男霸女。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欺壓百姓,他建立了自己的武裝,當起了黑社會老大。

    張平為匪之時,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甚至連自己的嬸孃也不放過。這類土匪既無外在的約束,也無內心敬畏。根本不存在什麼“規矩”,所以,他們會肆意殺人,“七不搶八不奪”在他們面前根本就是個笑話。他們已喪失了人類的良知和理智,當他需要發洩時,他便不計後果地去幹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以至於當時有首民謠這樣唱:天見張平,日月不明;地見張平,草木不生;水見張平,渾濁不清;人見張平,九死一生。

    即使是去趕考的書生,遇到這幫土匪恐怕也難倖免!

  • 9 # 任馳贏天下

    土匪土匪一般指地痞無賴 ,江湖上落草為寇的那些人,這些人都是生活所迫,被逼無奈才幹起了土匪強盜的行當。所以這些人大多都是講究江湖道義的,對於進京趕考的窮書生來說,他們還是比較同情的。

    可是同情歸同情,土匪畢竟是以搶劫他人財物為主,沒飯吃,沒酒喝,沒錢花,土匪自然也就顧不了那些啦!所以他們只要遇到有錢財的過客是絕不會放過的 ,唯獨有一點,就是遇到進京趕考的書生,通常都是一路綠燈放行。這又是為什麼?

    其實很好理解,這些進京趕考的書生都是經過多次考試篩選出來的,最終在秀才考試中矬子拔大個脫穎而出的舉人。通常都是來自於窮苦百姓人家,所以這些書生本身就沒有錢,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土匪撈不到油水,但這也只是土匪不搶劫他們的原因之一。

    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是他們不搶而是不敢搶,因為這些舉人都是在全國範圍內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出來的才子,在當地州府都是備了案的,就是說朝廷非常重視這件事。所以這些舉人進京趕考都是一路給予照顧,並且當地衙門還會派發一些銀兩資助他們 ,舉人在趕考的路上沿途關卡都會得到幫助,據說官府還會準備驛馬給他們用,所以他們一般都是輕裝上路,並不帶多少銀兩。有條件的家庭會派書童相伴,或者這些書生們結伴而行。官府會發布一下告示,凡是對這些進京趕考的舉人有不軌行為的 ,一律嚴懲,絕不姑息。

    這也是土匪不搶他們的主要原因,因為土匪們心知肚明,這些窮書生本來就一窮二白,就算搶了他們也沒有錢財可得,而且還因此得罪了官府,所以土匪也不是傻子,他們絕不會這麼幹的。

    有官府照著,這些書生們自然一路平安,那麼那些土匪又是怎麼知道他們是進京趕考的書生呢?

    其實也很簡單,官府會發給一些通關信物給這些舉人們。比如說會發給他們一個用黃綢子做的旗子,上面繡有“奉旨會試”字樣,這樣識別起來就很方便,另外書生們特殊的扮相也和普通人兩樣,大部分人後背上都要背一個木盒子樣的揹簍,上面插上朝廷給發的小黃旗,所以土匪一眼就會看出來,也就不敢妄動了。不過也不是所以的土匪都不搶劫書生,箇中案例還是有的。

    這樣久而久之,在歷代土匪中不搶劫進京趕考的書生,也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 10 # 順其自然65491946

    古代的土匪一般來說並不是壞人強盜,而是生活沒有著落的農民,。他們還有良心,主要是劫道搶那些富裕的地主老財和商戶。讀書人在古代是被人尊重的,敬仰的進京趕考的舉子也同樣被尊重,且大部分家庭並不富裕。所以那些為生活所迫而當土匪的人一般來說是不會搶那些讀書人和進京趕考的舉子的。當然,如果遇上了真正的殺人越貨的土匪強盜,就倒黴了,那些壞人不管是誰都不放過的。

  • 11 # 剛日讀史

    在人們印象中,土匪就是以搶劫、勒索為生的一群亡命之徒,他們行為殺人越貨,為所欲為,是一群烏合之眾。

    可是事實上,土匪也遵循一定的規則,多數土匪隊內部是有約束的,有的土匪紀律還相當嚴厲。 想要加入土匪組織,也是要有規矩的。

    一般入夥前要找保人保舉。

    這個保人一般和土匪比較熟悉,保人寫個字據交給土匪首領,上面寫明被保舉人的生辰八字、入夥原因,還要寫清楚其自願"走馬飛塵"、"不計生死"。

    然後再試探申請者的膽量,這叫"過堂"。

    叫來者在頭上頂個葫蘆之類的東西,走到百步之外,土匪頭子突然舉槍將葫蘆擊碎。

    隨後,叫人去摸摸來者的褲子,看他是否嚇尿了。如果尿了,說明膽小,當不了土匪;未尿的便可進行正式的入夥儀式。

    儀式開始,將紅紙書寫"的關聖帝君神位",供於堂前。入夥者手拿三枝香,宣誓忠於組織,永不背叛。

    然後將手中的香砍成二截,如果違背了誓言,就像香柱一樣,將來一刀兩段。

    接著匪首便宣佈紀律,然後喝雞血酒,這才算是加入了土匪隊伍。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遵守“七不搶八不奪”的規矩,七不搶是:

    臨近的村子不搶;送信的(郵差)不搶;接親的不搶;請醫生看病的不搶;送葬的不搶;進京趕考的讀書人不搶;回門的小媳婦不搶。

    如果搶了以上這七種人,就會被其他土匪一起鄙視,在江湖上名聲也就臭了。

    為什麼對趕考的舉子要放一馬呢?

    我們知道古代人比較迷信,都說狀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些高中的舉人、進士也是天上星宿投胎,是萬萬得罪不得的。

    土匪們地走江湖,講的是一個“義”字,拜的是關二爺,關二爺和天上的星宿們都是同事,劫了二爺的同事,關老爺肯定生氣,後果很嚴重。

    這是不搶舉子原因之其一。

    趕考的書生雖然目前無職無權,但誰也不能保證他這次能不能鯉魚跳龍門。

    萬一金榜高中中,立馬便成當官的了,今後報仇是妥妥的跑不掉了。

    土匪就算實力再大,也不願意得罪官府,面對潛在的“未來官老爺”,從數百年的經驗上來看,還是不動為妙。

    有些人說趕考的書生帶的錢不多,這種看法不完全對。固然有窮秀才,但有點油水的還是佔大多數。

    真正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沒有資本讀書的。

    就算家裡不富裕,舉子們進京身上多少都有點盤纏,總比過往的行人要有油水一點。

    所以錢財多少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土匪並不能保證每次行動能撈到很多財物,有些小商小販並不比這些書生更有錢,但土匪劫起他們來毫不手軟。

    土匪怎麼區分趕考的舉子?

    建議您看看張國榮的《倩女幽魂》就知道了,寧採臣的裝束就是標準的書生,土匪閱人無數,這一點是難不倒他們的。

  • 12 # 歷史漫談君

    我覺得“古代土匪為何不搶趕考書生”這個問題,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考慮。

    土匪首先講義氣。

    土匪又名鬍子,也叫綹子。

    在電視劇《闖關東》裡,鮮兒在二郎山入了土匪的夥,嫁給了大當家的,自己成了二當家的,那可憑的是真本事。

    在《水滸傳》等影視劇裡我們都會看到,要想入夥當土匪,是要有條件的。

    比如你的誠心,你的能力,你的膽魄,還要規規矩矩的做土匪。

    長久以來,土匪亦有道:

    喜事喪事不搶;書生郵差不搶;擺渡人不搶;行醫者不搶;賭博的不搶;賣瓜果梨桃的小販不搶;車店不搶;僧人、道士、尼姑不搶;鰥寡孤獨不搶;單身的夜行者不搶。土匪搶哪些人?

    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殺富濟貧,搶土豪,搶有錢人,但一般絕不欺負老百姓。

    因為做土匪的大多是窮人家的孩子,他們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

    況且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可搶的。

    為何不搶書生呢?

    只有是通過了鄉試,已經是舉人的人,才有進京的殊榮。

    他們進京趕考參加的是會試和殿試,進一步的進行選拔。

    那麼作為國家後備幹部的他們,很受官府的照顧。

    比如官府給他們發路費,保證那些因為家庭貧寒而沒有路費的書生也能進京。

    為了保障路上的安全,還會發通行證——一個黃色的旗子(上寫“奉旨會試”)。

    他們還可以去驛站住宿,借用驛站的車馬等。

    官府又是提供資金,又是提供通行證的。如果他們的安全出了問題,官府絕對會深究。土匪們深諳這個道理。

    土匪自立山頭,稱王稱霸,他們如果惹毛了官府,會有被剿滅的危險。故此,他們輕易不去招惹官府。

    土匪大多沒有文化,他們打心眼裡敬重讀書人。

    土匪不敢造次未來官府的後起之秀。

    至於有沒有特列,估計也有。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更別說土匪們了。

  • 13 # 優己

    書生進京趕考往往會有衙役隨從護衛的,這是由官方提供的。當時的科舉是國之大事,而且能夠取到進京趕考資格的人不多,往往全國也就那兩三百人左右,這分攤到各省也就是一二十人而已。一旦在自己治下出現了舉人進京趕考被搶劫綁架那麼當省的巡撫總督等都會掉面子,會被追究守土不利之責。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所謂的丟人現象,舉人只要到縣衙報道就會有縣衙派專人護送到省府,再由省府統一護送到京城。獨自上路的距離只是從自己家到縣衙的這段,一般也就是一兩天的路程。

    其次,本縣的土匪不會去搶本縣的學子。所謂是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這些學子都是本縣子弟,他們跟土匪們算是老鄉,他們如果能夠高中狀元進士,那麼全縣人臉上也有光。畢竟土匪也是講道義的。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書生窮!當時的有錢人都住城裡,他們的子弟根本不需要從鄉下進城,而只有窮書生才會住鄉下,因此即便打劫了書生除了搶一堆書之外什麼都得不到,然後土匪們又不想讀書搶那些書沒啥屁用。根據記載,莊子也曾被土匪綁架搶走當肉票,但是由於找不到人交贖金最後土匪們還得管他吃管他喝。

  • 14 # 魚多米多

    在人們印象中,土匪就是以搶劫、勒索為生的一群亡命之徒,他們行為殺人越貨,為所欲為,是一群烏合之眾。可是事實上,土匪也遵循一定的規則,多數土匪隊內部是有約束的,有的土匪紀律還相當嚴厲。 想要加入土匪組織,也是要有規矩的。 一般入夥前要找保人保舉。這個保人一般和土匪比較熟悉,保人寫個字據交給土匪首領,上面寫明被保舉人的生辰八字、入夥原因,還要寫清楚其自願"走馬飛塵"、"不計生死"。然後再試探申請者的膽量,這叫"過堂"。叫來者在頭上頂個葫蘆之類的東西,走到百步之外,土匪頭子突然舉槍將葫蘆擊碎。隨後,叫人去摸摸來者的褲子,看他是否嚇尿了。如果尿了,說明膽小,當不了土匪;未尿的便可進行正式的入夥儀式。

    儀式開始,將紅紙書寫"的關聖帝君神位",供於堂前。入夥者手拿三枝香,宣誓忠於組織,永不背叛。然後將手中的香砍成二截,如果違背了誓言,就像香柱一樣,將來一刀兩段。接著匪首便宣佈紀律,然後喝雞血酒,這才算是加入了土匪隊伍。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遵守“七不搶八不奪”的規矩,七不搶是:臨近的村子不搶;送信的(郵差)不搶;接親的不搶;請醫生看病的不搶;送葬的不搶;進京趕考的讀書人不搶;回門的小媳婦不搶。如果搶了以上這七種人,就會被其他土匪一起鄙視,在江湖上名聲也就臭了。 為什麼對趕考的舉子要放一馬呢?我們知道古代人比較迷信,都說狀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些高中的舉人、進士也是天上星宿投胎,是萬萬得罪不得的。土匪們地走江湖,講的是一個“義”字,拜的是關二爺,關二爺和天上的星宿們都是同事,劫了二爺的同事,關老爺肯定生氣,後果很嚴重。這是不搶舉子原因之其一。 趕考的書生雖然目前無職無權,但誰也不能保證他這次能不能鯉魚跳龍門。萬一金榜高中中,立馬便成當官的了,今後報仇是妥妥的跑不掉了。土匪就算實力再大,也不願意得罪官府,面對潛在的“未來官老爺”,從數百年的經驗上來看,還是不動為妙。 有些人說趕考的書生帶的錢不多,這種看法不完全對。固然有窮秀才,但有點油水的還是佔大多數。真正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沒有資本讀書的。就算家裡不富裕,舉子們進京身上多少都有點盤纏,總比過往的行人要有油水一點。所以錢財多少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土匪並不能保證每次行動能撈到很多財物,有些小商小販並不比這些書生更有錢,但土匪劫起他們來毫不手軟。土匪怎麼區分趕考的舉子?建議您看看張國榮的《倩女幽魂》就知道了,寧採臣的裝束就是標準的書生,土匪閱人無數,這一點是難不倒他們的。

  • 15 # 歷來現實

    土匪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一群地痞無賴,衣衫不整,嘯聚山林,靠攔路打劫,勒索為生,簡單概括就是無惡不作,渾無顧忌。為了得到錢財貨物,殺人根本不足為奇,富商官員、地主大戶,不管什麼人都敢搶。

    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搶趕考的書生?

    已經到了進京趕考這個層面的書生,都是進行縣試院試多次考試層層篩選出來的,最終參加鄉試脫穎而出一舉成為舉人,這時候他們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國家後備幹部的他們,很受官府的照顧。不僅會給他們一些資金資助,保證那些因為家庭貧寒而沒有路費的書生也能進京。還會準備驛馬供其使用,以免趕考的途中不會被耽擱,為了保障路上的安全,還會發通行證——一個黃色的旗子(上寫“奉旨會試”)。而且在當地官府也是備案了的,官府會發布一下告示,凡是對這些進京趕考的舉人有不軌行為的,一律嚴懲不待,絕不姑息。

    那些土匪也不都全是殺人不眨眼的,有些也是貧困家庭,被生活所迫,落草為寇,被逼無奈才幹起了土匪強盜的行當,也只是為了謀求生存。大多數的土匪也不是什麼事都幹,無惡不作,他們有著相當明確的行為準則和做事的底線。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所以也有些不搶的,喜事喪事不搶;書生郵差不搶;擺渡人不搶;行醫者不搶;賭博的不搶;賣瓜果梨桃的小販不搶;車店不搶;僧人、道士、尼姑不搶;鰥寡孤獨不搶;單身的夜行者不搶。土匪之間也講究名聲的,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循的。不然會被同行所唾棄,看不起。

    土匪大多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他們打心眼裡羨慕和敬重讀書人。如果他們搶了書生,如若書生日後能夠為官成為大富大貴之人,想起今日被搶之辱,定要前來報仇雪恨,來個秋後算賬,那麼土匪們就要為這次行動付出代價,所以土匪一般不會輕易搶劫書生,不敢招惹未來的官府中人。這幫書生後面都有官府給他們撐腰,搶了他們就等同於跟官府宣戰,俗話說官匪一家親嘛,沒逼到一定份上,誰也不願意得罪官府,攀交情還來不及呢。

    況且大多數的讀書人也並沒有多少的油水,寒門出身,窮困潦倒,衣食無著,能有多少錢,估計有個盤纏夠路費都不錯了,搶他們的財產無疑是要他們的命,斷其仕途。而且十年寒窗苦讀,是個人都於心不忍啊。

    歷史上有很多位高權重的大臣都是從窮酸書生走過來的,而且整個天下都是被這些人所管理,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因為土匪們搶劫書生導致全天下計程車人階層下定決心剷除土匪,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因此土匪們也樂意給官府面子,朝廷賣個順水人情,還能活的滋潤。

    歸根結底,土匪為什麼不搶趕考的書生,就是因為風險高,利益小,不成正比罷了。

  • 16 # 我就是竹韻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膽敢說不字,上前揪腦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鄉臺,永遠回不來。

    這古代土匪打劫的臺詞,也說得文采飛揚似的,但土匪就是土匪,生性兇殘,早已視法紀法綱如無存,很多事情說得道貌岸然,實際上是將它美化,用來忽悠別人,明明乾的就是殺人越貨的事情,偏偏說得很有義氣似的。

    這些土匪要是碰上趕考的書生,肯定也搶,反正都已經當了土匪,是朝廷眼中的重點打擊對像,他們才懶得管打劫物件是書生還是老弱病殘,要是有這良心發現,他們也不會當這種人神共憤的職業。

    相傳古代的這些土匪中,有“十不搶”之說:一、喜事、喪事不搶。二、僧侶、道人、尼姑不搶。三、鰥、寡、孤、獨不搶。四、單身的夜行人不搶。五、擺渡的不搶。六、揹包行醫的不搶。七、車店不搶。八、賭博的人不搶。九、郵差不搶。十、挑八股繩的不搶(八股繩是指賣瓜果糖梨的)。

    還有“七不奪”“五不準”之說:娶姑娘送媳婦的不奪;送葬起墳的不奪;和尚道士不奪;妓女不奪;吹鼓手不奪;學士不奪;醫生不奪。不準搶窮苦人;不準調戲、姦淫婦女;不準進產婦房間;不準走豬或驢在前面橫走過的路;不準動用娶親人家的酒飯等。

    我看了這些“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的不打劫物件,貌似很仁義,但是老百姓的身份基本就是裡面的人,如果按照這些土匪的原則,這也不能搶,那也不能搶,他們哪有打劫物件了?

    特別是不打劫趕考書生,眾說紛紜,說書生窮,為了改變命運赴考不容易,土匪有憐憫之心,不對他下手,或者說書生有朝廷的保護,土匪不敢對他們下手,更有說,土匪擔心打劫了他們,若是日後他們高中,會來報復。總之,無論法理上,還是道德上,甚至邏輯上,土匪就是不搶趕考書生。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土匪若懂法理,有道德,邏輯清晰,哪還是土匪嗎?若是土匪有這種才華,早就做個守法的好人民了,何須幹這種打劫勾當,心驚膽戰的擔心隨時被朝廷剿滅掉腦袋?

    不排除一部分有良知的人,被朝廷逼著落草為寇後,他們為避免朝廷追殺,霸佔山頭,招兵買馬。可再有良知,這些人也得生存,他們當了土匪,收入從何處來?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成?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顯然還是得去打劫,而至於打劫物件,哪會分得這麼清楚,再者這也不能劫,那也不能劫,這些土匪只能喝西北風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夠有仁義的了,但乾的勾當依然是打劫,哪怕一百零八好漢集齊在梁山伯後,整頓兵馬,在梁山泊四周設店設關卡,就是黑店,就是打劫,否則哪有收入維持整個梁山泊的運轉,至於打劫物件,則難說其仁義了。

    中國歷史上對土匪強盜的敘述與諷刺文字,知名度最高的當數《莊子·外篇· 篋第十》。

    蹠之徒問與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翻譯成白話,大家看看土匪祖宗蹠如何將偷盜之事說得高大上的:能夠推測屋裡儲藏著財物,這就是聖明;率先冒險進到屋裡,這就是勇敢;財物弄到手,為保護大家的安全,最後一個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採取偷盜行動,這就是智慧;財物得手後分贓公平,這就是仁愛。

    明明就是令人不齒的偷盜行動,偏偏就把聖、勇、義、智、仁給扯上了。可見,土匪的很多言辭是為了美粉飾他們的罪惡,他們給自己找理由,淡化他們的不良形象。

    再比如,一些土匪偷盜陵墓,很“虔誠”地在偷盜前,在墳墓裡面點上蠟燭,說若是蠟燭滅了,就是神靈或者陰魂不准他們偷盜,得趕緊離開,偷盜者也必須得有道德的遵守神靈鬼魂的“旨意”。

    實際,墳墓裡面的蠟燭若是滅了,即意味著裡面的氧氣稀缺,他們會窒息身亡。當然在古代,他們不知有缺氧這麼一說,但當他們在墳墓裡面感受到呼吸困難時,為了保命,也必須趕緊離開。

    就是這麼一種保命之舉,他們卻上升到道德的層次,說是遵守神靈陰魂的意思,用所謂的“仁義”,掩飾著自己的非法勾當。

    至於土匪不搶趕考書生這一說辭,明顯是土匪們將自己的形象提升,將自己的形象美化,但實際上,當了土匪,就早已沒有了倫理道德,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只要有錢財,只要能搶到,他們哪管對方是書生還是僧侶貧尼。

    有意思的是,古人為了保護尼姑,故意說遇見尼姑就會倒黴,所以土匪強盜們遇到尼姑還真有怕會倒黴的,趕緊的離開了,這樣也就保護了尼姑的人身安全。

    總而言之,土匪就是土匪,決非善類。他們做了太多為非作歹的事情,在文字上的掩蓋,圖的依然是錢財。土匪談仁義道德,無非是欺世盜名。

  • 17 # 一壺酒一張琴一溪雲

    古代百姓不管是官還是匪,各行都有各行的江湖規矩即潛規則。但凡是盛世王朝,假如百姓們都豐衣足食,是沒有人願意上山為匪的,畢竟被時時刻刻防備官軍的日子不是是個人都能接受的。再說這古代的書生,據史料記載古代因為交通欠發達,書生趕考一般都要在路上耽擱很長的時間。那麼土匪為什麼不搶趕考的書生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大多數書生比較貧窮。古代靠讀書改變命運,而往往需要改變命運的都是窮苦的人。讀書在古代也是一件昂貴的事情,拜師禮不說,讀書的課本筆墨在當時的年代都是價格不菲的。好不容易熬到有進京考試的機會,那時他們也必然沒有多少身家了。也因此,土匪不願意搶書生的原因有一點是因為大部分書生貧窮,搶他們浪費時間,畢竟土匪出現一次就要冒一次被官軍抓住的風險。

    其二,官府的保護。各朝各代對人才的需求都是十分旺盛的,往往一個書生多少年讀出來,經過大大小小各種考試,通過了才能有上京趕考的機會,人才得之不易。所以一直以來官府對本地的讀書人出去趕考都是十分重視的,會給書生髮放證明身份的東西,一種小旗子,藉此說明受官府保護。官府重視書生也是必然的,首先是朝廷對書生的重視,其次書生萬一功成名就,本地父母官也算是一種值得宣揚出去的政績。

    其三,書生的未來不可預知。站在土匪的立場上,他們會考慮到書生去趕考假如高中,一旦回過頭來找他們麻煩,他們也會日日擔心。畢竟古代,民不與官斗的思想是深入每個人的內心的。而書生,或許就是未來的官員。

    有此三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古代土匪很少會去打劫書生了。

  • 18 # 無筆

    在答這道題目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所謂的趕考書生是從什麼時候才會有?這是我們回答這道題目的一切基礎。

    在秦朝漢朝的時候,其實並不存在趕考書生這一職業,因為那個時候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根本不存在什麼趕考書生,到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候天下大亂,按理來說是盜匪出沒的最頻繁時期,但這個時候的選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以,也沒有什麼趕考書生。

    只有到了隋唐乃至以後的宋和明清,由於科舉制的確立和完善,所以才出現了大量的趕考書生,所以,這道題目應該是問隋唐時期和之後的王朝的趕考書生為什麼不會在路上的盜匪給搶劫了?

    那麼傳統意義上,有大概這麼幾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土匪也是有道德準則的,什麼叫道德準則,有人可能要笑了,土匪要是有道德準則這種東西土匪還會有嗎?

    但是這不對,按理來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他自己的道德準則,土匪這種職業也不例外。如果違背了,往往會受到其他同行的擠兌和嘲笑。

    第二種解釋是這樣的,土匪之所以不對趕考的書生進行搶劫,是因為趕考的書生極有可能是個窮書生,那種兜裡比臉上還乾淨的那種,土匪又不是殺人狂,做事情也是要講究成本與收益的,所以搶窮書生完全沒有油水,那如果是大戶人家的子弟去趕考呢?那就必然會有家丁護院前擁後護,土匪都是活不下去的可憐人,哪有那個和營養良好的家丁搏殺的勇氣啊。

    第三種解釋則稍微有點牽強,它是這樣說的,由於土匪往往不識字,因此他們非常的尊重讀書人,但如果是這麼一個問題的話,我們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當年西遊記裡面的一個劇情,那就是水賊曾經殺死了唐僧的父親,然後冒名頂替他的身份去江州做官,這可能和題目不符,但是這說明當時的社會上的土匪也不是很有什麼對讀書人的敬畏之心——畢竟那個時候已經普及開了科舉制度,也就擴大了官員的人才來源,讀書考試做官成為了一個基本邏輯。

    如果土匪對趕考書生放過一馬,那沒道理不放過一個前去赴任的官員啊,有人可能要說了,也許這只是一個小說裡面的劇情,為了劇情需要才會有的,實際情況不會出現的,可是我們都知道,藝術往往來源於生活,土匪被逼著成為土匪,是什麼人逼迫他們成為土匪的?當然是貪官汙吏和統治者,他們也許會尊敬文化,但是對於那些官僚候選人,也會愛屋及烏的尊敬起來嗎?要是這樣的話成立,世上可能就沒有所謂的“殺官造反”了。

    對於土匪不搶趕考書生傳統解釋無非是這三種,當然了,不過站在土匪角度,對於這三種解釋,真的能攔得住土匪對於財富和搶劫的渴望嗎?最後一種我們已經分析過了,說實話,實在有點扯,土匪顧忌讀書人身份可能性真的非常低下,前兩種的第一種所謂道德約束,其實站在土匪角度,制約作用也許有,但效果也許並沒有那麼好,畢竟在那種餓得頭昏眼花的土匪眼裡,什麼規矩都會拋在腦後,文弱的書生的不也是肥肉嘛。

    至於第二種解釋,倒是最接近實際情況的,隋唐乃至明清,能夠長途跋涉趕考的大部分書生往往家道並不算太差,一個地主階級是跑不了,這樣的人好歹都能僱得起一些武裝力量,土匪準備打劫的時候,確實要好好掂量掂量。

  • 19 # V587累

    在古時落後的交通條件的限制下,書生們或乘車或騎馬、更有條件差者不得不徒步穿越深山老林趕赴京城,參加這或許能改變自己一生的盛會。而這長達幾個月的路途中,就免不得要遇到盤踞一方的土匪老爺。

    提到土匪,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往往是為禍一方、欺男霸女、肆無忌憚的亡命之徒。他們看似目無王法,每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提著腦袋快意江湖,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任何一個行當或者是團體要想長久,就必須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而土匪這一行業想要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存活,自然也要按規矩辦事,其中有一點就很值得說道說道:土匪不搶書生。

    首先就要分析到土匪老爺們的來歷。叫土匪們老爺無非是對土匪這一身份的畏懼,然而大多數土匪的出身往往比大多數人更加落魄。古時生產力低下,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一家幾口人全要倚仗家裡的幾畝田吃飯,如遇天公不作美糧食歉收,或者賦稅沉重,就會災民遍地,民不聊生。

    膽大體壯的災民為了養家餬口、填飽肚子,就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在商道上打劫一票商隊,全家就能有口吃的多活幾天,也是實在是時局所致。甚至有一部分農民在農忙時下地勞作,農閒時便化身土匪,久而久之,就有了土匪這一行業的誕生。

    凡事都要講規矩,這個道理放在土匪這一行當中也是適用的。經過漫長的發展,土匪這一行當中也有了自己的行規,就比如先前提到的:不搶進京赴考的書生。一旦有違規的土匪,就要受到整個行當的唾棄。

    書生不被搶劫的第二個護身符便是貧窮。常言道窮書生酸秀才,長途跋涉幾個月進京赴考的書生通常是想透過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人用腳趾想想也沒什麼油水,劫了也沒多大收穫。況且古時書生受到皇帝的庇護,趕考路上出了差錯萬一被查到,未免太過得不償失了。

    第三個原因則體現了土匪們也不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萬一這窮書生以後當了管呢?出於長遠打算,土匪老爺們也不敢招惹這些未來的官老爺們。一旦書生做了官想起他們來,可就惹了大麻煩。

    這樣看來,進京趕考的書生們也不用太擔心路上遇到土匪。

  • 20 # 貓眼觀史

    在影視劇裡面,劫匪是一種常常會出現的角色,他們由於各種的因素,到山上去做打家劫舍的勾當,人們印象裡面的劫匪,就與《水滸》中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梁山好漢大部分都是原本山上的劫匪,他們非常講義氣,劫富濟貧,看起來還是不錯的一群人。

    可實際上,劫匪可遠比書中描寫的要更狠。歷史上的這些劫匪,大部分都是心狠手辣的主,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由於生活貧困,這才不得不上山來做劫匪,而他們搶劫的物件也不只是富人,只要有人在他們面前經過,就會遭到他們的洗劫。但有一類人,劫匪卻不會去動手,那就是讀書人,尤其是一些趕考的書生,為何他們不會被劫匪盯上呢?其實書生要比一般人還要有錢,因為要沒有帶夠錢財,在古代那種環境下只有死路一條。

    劫匪們不對書生下手,主要還是當時的人們都非常迷信,在他們的眼裡,書生都是一些天上下凡的文曲星,這些人不是一般人,因此他們不會隨便去動。但為了生計,單單迷信的思想是很難影響他們的,在綠林的行當裡面,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出現了一些特殊的規矩,這裡面規定劫道的是不能對一些人下手的,其中趕考的書生就是這類人。

    為何會制定這種規矩,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後來的這些劫匪還都遵守著這些規定。想要混山頭,就必須要講規矩,否則早晚會被其他的勢力給滅掉,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這些人在山頭混了這麼長時間,他們必然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否則很難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劫匪們內部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趕考的書生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很少會有落單的情況,因為在當時,每個地區能出來的這些趕考舉子數量都是有限的,這可都是當地的寶貴資源,他們必然會得到沿途官府的照顧,這些人裡沒準就有未來的大官。

    還有一點,這些書生他們也不傻,不會自己單獨去進京趕考,往往都是結伴同行,他們還會得到當地大戶們的資助,畢竟沒有錢不可能進京來考試。在明朝就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東南地區的很多書生,都會得到當地大戶們的資助,在這些書生成功做官後,再回饋這些大戶,雙方就這樣官商勾結,這些書生就是這些富商大戶手中的寶貴資源,他們在趕考的過程中會帶著不少的護院或者是鏢師,因此防護能力還是非常強,劫匪想動手也有可能會栽跟頭。

    還有一點,對這些考生下手,那可是要冒著非常大的風險,其實大部分的兇惡匪徒,都是在一些荒僻的深山中,大部分的考生是不會選擇這些道走的。因此他們沿途遭遇的這些劫匪,不僅規模不會太大,而且也算不上是最兇惡的匪徒。這些匪徒膽子非常小,不敢對書生們下手,能進京來參加考試,都會被稱為是天子的門生,天子門生要是在半路上出事,那必然會讓皇帝異常憤怒,每年科舉考試的時候,皇帝都非常非常關心,而朝中的這些大員也都非常關心。

    各地不僅要進行戒嚴,還要加大對於這些匪徒的清理力度,不能讓他們威脅到這些舉子。一旦有人出事,官府會大力來處理這些匪徒,這些人依靠著山勢,官府要想把他們給剷除掉確實不容易,但要是官府真的下大力來對付他們,這些土匪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雙方無論是軍力還是人數差距都非常大。

    估計綠林的這些人,制定這些規矩是有自己的道理,要是他們經常會對趕考書生下手,那就不可能在當地發展下去,但要是國家政局不穩,官府對地方的掌控力量不夠,各地的匪徒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顧慮,必然會對這些書生下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紅燒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