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21 # 劍鋒園子

    我所知道的屈原:

    1.一個有出息的貴族。屈原是楚國的貴族,雖然是屬於底層那種貴族,但是畢竟是貴族,豐衣足食之外還可以接受貴族的良好教育。而屈原又不是個紈絝子弟,不做“我爸是李剛“式的吃祖宗飯的混混,而博覽群書,敏學好思,且關心國家大事,擁一腔報效國家之大志。這是他幸運,又是他的不幸和悲劇——他不幸遇到了那個昏聵的鳥君。

    2.一個清醒的政治家。他年紀輕輕就被楚懷王所信任,做了楚國的“左徒”,參與國家內政外交等重大事務,是個大官,“人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對應諸侯”。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楚國由盛及衰的時期。他做官時楚國還很強大,但是他很清醒,“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既沒有合唱盛世之歌,也沒有韜光養晦、把自己深藏起來,以圖更大的官位,而是居安思危,想透過楚懷王來實現政治抱負:“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以及“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國富強而法立兮,屬貞臣而日娭。”屈原的主張目的在於讓楚國不要自我陶醉和膨脹,要有危機意識,我們還遠不是盛世,得繼續努力才是。屈原的主張無疑放之四海而皆準,尤其是在當時七國爭雄的局面下,從楚國所處的地位和實力來看,絕對是正確而清醒的,更是切實可行的。公元前318年,屈原的外交工作卓有成就:楚懷王被推舉為東方六國的縱約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小人開始嫉妒,給楚王說他壞話,挑撥離間,而這個昏庸無能鳥君既不支援屈原的主張還聽信小人讒言,屈原的正確和進步的主張,卻得不到楚懷王和其他貴族的支援,加上秦國奸細的挑撥離間,使屈原遭到楚懷王的疏遠,屈原憋屈的恐怕不是被一個不如自己鳥君一年所疏遠,而是自己實現政治抱負的願望就此落空。

    3.一個不願被汙的人格典範。空有一腔報國熱血、雄才大略,卻遇上如此渾濁之世道,他又是潔身自好之人:“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我豈能讓這汙濁粘了我身?去他的:“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4.一個偉大卓越的詩人。這個不用多說了吧。他開創了楚辭文體,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中最早的浪漫主義文學流派,《離騷》和《詩經》一起構成了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後世文學產生了無窮的影響。

  • 22 # 譚小吵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楚辭》中最著名的篇章是《離騷》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週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透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23 # 一齋主

    據司馬遷《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對辭令。對內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裡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贊同,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惑於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看不明白,邪惡的小人妨礙國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遭到憂愁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就會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其原因大概是從怨憤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並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上溯到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就其文字描寫來看,不過尋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因為關係到國家的治亂),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由於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稱述的事物也是透散著芬芳的,由於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他獨自遠離汙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汙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後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於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於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願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後,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透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很後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係!”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裡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於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所謂賢臣並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瞭解人的禍害。《易經》說:“井淘乾淨了,還沒有人喝井裡的水,使我心裡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讚。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後,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弔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弔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 24 # 負鬥士

    屈原是貴族出身的北方人,他祖上的姓氏是羋,後來被改為熊。在周朝時期,家族袓輩人因為立功而得到了封地的獎賞,受封地在南方的楚國,才從現今的陝西遷到了楚國。遷居到達的地方地名叫「屈」,為了能世襲這塊封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整個家族就改姓屈,當地的佃戶也就全部跟從「屈」姓了。所以後代以“屈”為姓氏。

    “懷沙”這首詩不是他寫的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 25 # 大剛課堂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原姓羋,名平,又名正則,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偉大的愛國詩人。代表作《離騷》、《九歌》、《九章》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寄生蟲》和窮人的自尊心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