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劍客97358232

    元朝建國初期,蒙古帝國戰鬥力太強,周圍各小國任意征服。元朝未期蒙古戰鬥力退化,被朱元璋推翻,同時明朝戰鬥力不夠強大,各小國獨立後,明朝無力收復。

  • 22 # 薩沙

    幾個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不要糊里糊塗。

    元朝其實只是忽必烈建立的帝國,疆域大概是今天的包括外蒙古的中國,同蒙古帝國不是一回事。

    蒙古帝國是元朝和四大汗國的統稱: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

    而元朝雖然自稱疆域1372萬平方公里,實際上真正比明朝多出又完全控制的,只有外蒙古100多萬平方公里而已。

    就西藏來說

    大明沒有實際上控制,但元朝也沒有。

    124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與來自西藏的藏傳佛教代表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在甘肅涼州舉行“涼州會盟”,雙方商議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地方勢力的公開信,勸他們歸順蒙古汗國。西藏的統治者由於自身利益幾乎沒有受到損失,並且還能繼續當自己地頭蛇,權衡利弊之後,表示願意歸順蒙古。此後,元朝先後三次在西藏地方進行人口普查、建立驛站、設定萬戶,將西藏地方完全納入中央政權的行政管理體制中。

    雖然是納入,但西藏管理權其實還是在這些地頭蛇手中,中央政府難以實際控制西藏地方。

    就西域來說

    誰都知道,新疆在當年主要是察合臺汗國的地盤。察合臺汗國長期同忽必烈敵對,甚至互相攻打。所以,新疆並不在忽必烈的控制下。

    就東北來說

    蒙古對東北的大規模征伐,實際上僅限於遼水東西之地以及女真人蒲鮮萬奴建立的東夏國。至於東北地區中北部的大片地區,基本是由東道諸王征伐並控制的。

    當時東北的西部和南部有著大量的草場,所有一些蒙古部落遷居這裡遊牧,形成自己的力量。

    成吉思汗諸弟的封地都調整到蒙古高原的東部,稱為左手諸王或東道諸王。其中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位於今大興安嶺西麓、海拉爾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的大片地區。

    窩闊臺時期,鐵木哥斡赤斤向遼東和大興安嶺以東擴張勢力。

    東道諸王是實際上的軍閥,歷史上多次反中央作戰。

    比如1287年四月,東北宗王乃顏與勝納合兒、哈丹(哈赤溫后王)、失都兒(成吉思汗弟哈撒兒后王)、也不幹(成吉思汗庶子闊列堅后王)等宗王起兵反元。

    蒙古的遼陽行省實際管轄的地域不大,大部分地區是東道諸王以及蒙古五大部落控制。

    也就是說,蒙古對於東北的控制力並不強。

    蒙古遼陽行省,完全掌控地方控制權的其實只有東北中南部一些地區,其他地方不是藩王控制,就是類似於明朝一樣的對女真人形式上管理。

    臺灣

    元朝對於臺灣並沒有實際上的控制,完全控制的只有澎湖。

    臺灣是大明時期,才被真正完全控制。

    主要是蒙古人的航海技術差勁,認為當時的不毛之地臺灣沒什麼意義。

    這樣一看,蒙古人控制的地盤並不比大明超出多少。

    唯一完全控制的只有外蒙古的高原了,因為這是蒙古人起家的地方。

  • 23 # HuiNanHistory

    並不是明朝不想要繼承元朝龐大的版圖,而是明朝根本沒有能力去恢復、維持元朝的版圖規模。

    歷史上的明朝,根本不是明粉眼中的強大帝國,只是一個極其軟弱無能的王朝。

    明朝建立的時候,北元仍然存在。這就意味著蒙古地區,始終都不會是明朝的疆域範圍。

    事實也是如此,有明三百年,其北方的邊境都侷限在九邊以內。九邊是明朝在北方沿長城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這些防線基本對應於今天的陝西、甘肅、寧夏一帶。

    這也就意味著:九邊以北的蒙古地區,不屬於明朝的疆域。

    除了北方的韃靼以外,西北地區也有強大的政權。

    察合臺汗國,以及隨後的葉爾羌汗國、吐魯番汗國,控制著嘉峪關以外的疆土。

    嘉峪關以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西域。終明一朝,西域都不屬於明朝的範圍,明朝的極限就是在嘉峪關。

    儘管朱元璋、朱棣曾有意向西推進,並一度在嘉峪關的西側設立關西七衛。但是,這些衛所最後都被吐魯番汗國消滅。

    由於實力達不到開疆拓土,所以明朝的疆域非常狹小。明朝,只有兩京+十三布政使司,遠遠比不了元朝和清朝。

  • 24 # 侃侃談談聊天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元朝和明朝的版圖差別在哪裡?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定四十餘個衛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斡難河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著蒙古復振,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就看圖片而言,明朝在推翻元朝後,確實有一些領土丟失了,主要的一塊就是後來瓦剌和韃靼那些地方,畢竟古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元朝的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在這個時候,明朝為了穩定國內的環境,不會為了一個殘部而傾全國之力。在這個時候,元朝殘部也因為自身的實力的受損,不得不北撤,但是總要有一個生產的地方,這就是明朝的一個政策,我雖然打掉你了,但是沒有趕盡殺絕,你自己也要有點熟,隨便鬧鬧就行,別逼急了我。這也是明初沒有大力用兵的其中一點,畢竟立國之初,最重要的是穩定國內的情勢。這也是沒有繼承的一些原因。

  • 25 # 這個歷史很正

    明朝根本就是沒有能力去繼承元朝龐大的版圖,而且事實上儘管明朝朱棣曾在女真人的生存區域設立了一個奴兒干都司,但是明朝並沒有取得這個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也就沒有所謂的失地。

    關於明朝為什麼不能繼承元朝龐大的版圖,我這裡簡單解釋下。

    元朝的蒙古族建立的,他們是遊牧民族,是生存在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沒有時代定居的地方,一生逐水草而居,而咱們中原王朝一直以來都是農耕文明,咱們的人民世世代代都是紮根在土地上的,要是沒有外部因素,古代的人民可能一輩子都會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

    因此,咱們中原王朝真正的擴張,那是找到了一片土地肥沃,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才會紮根下來。而蒙古高原根本就不適合耕地,這也從根本上束縛了中原王朝擴張的腳步。

    至於丟掉土地至一說法,根本就是有問題的,明朝有沒有取得實際上的控制權,只是在名義上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後來人家名義上也不尊崇明朝的皇帝,這怎麼算是失地。

    只能算是對明朝皇帝不尊敬,於是皇帝發兵,給這些人帶你顏色瞧瞧,打贏了,咱們還是名義上的主人,打輸了皇帝就落了面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悠和大侄子郭艾倫單挑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