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愛心的管小稀
-
2 # 蕪湖本地
司馬衷是司馬炎的次子,本來皇位是輪不到他坐的,但他的嫡親哥哥司馬軌在兩歲左右的時候不幸夭折了,司馬衷就由老二變成了老大,且又是楊皇后所生,所以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公元267年,司馬衷9歲了,在他老媽楊皇后的一再堅持下,司馬衷被立為皇太子。這個時候司馬衷的表現就和正常的孩子有點不太一樣,遇事遲鈍且反應慢,一開始司馬炎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司馬衷還是個9歲的孩子。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司馬炎發現這個孩子的智商似乎確實有點問題,就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司馬炎的第三子司馬柬也是楊皇后所生,但不知什麼原因,她就是偏偏喜歡司馬衷,力挺自己這個白痴兒子,見楊皇后態度堅決,司馬炎只好作罷。司馬衷16歲的時候,他老媽楊皇后去世了,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楊皇后煞費苦心,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堂妹楊芷扶上了皇后之位。由於有了這層關係,新皇后對自己的這個傻侄子也是照顧有加,格外維護。
-
3 # 小空話歷史
司馬衷,西晉的第二位皇帝,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
司馬炎是有兩個兒子的,但是大兒子司馬軌很早就夭折了。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這個傻兒子司馬衷當時才9歲所以也就被冊立為皇太子了,等著以後繼承皇位。
司馬炎其實早就懷疑司馬衷的智力有些問題了,於是便多次測試司馬衷的智力,可惜每次都被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幫助司馬衷糊弄過去,司馬炎也就一直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司馬炎雖然不喜歡司馬衷,但是卻非常喜歡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通。司馬炎曾經多次誇讚司馬通說此孩子必定可以壯大家族,可見對司馬通的喜愛了。雖然他知道太子不才,但是為了司馬通繼位也就忍了。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逝,作為皇太子的司馬衷也就自然而然的登上了皇位,立賈南風為皇后,楊芷為皇太后。
總結:司馬炎有20多個兒子,但是在古代立長不立幼的規矩無法改變,大兒子司馬軌很早就夭折了,司馬衷自然也就成為了嫡長子。當時朝中的大臣們也都支援嫡長子繼承皇位,並且司馬衷母親的家族楊氏一族和妻子的賈氏一族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就算司馬炎立了其他的兒子估計在他死後也會被廢掉。
-
4 # 三十年人間
晉惠帝司馬衷,我們上學時在歷史課本上就學過關於他的故事!
最出名的莫過於“何不食肉糜”。司馬衷在位期間,有一年全國鬧饑荒,百姓流離失所,餓死很多人,樹皮都肯光了,大臣如實上報給朝廷,而晉惠帝說出了這句千古流傳的笑話“何不食肉糜”。
再者就是官私蛤蟆。有一年司馬衷外出遊玩,到了一個池塘邊,水裡的蛤蟆哇哇的叫個不停,晉惠帝沒見過這玩意啊,什麼東東,很是好奇,就問下臣這是官家還是私家的?估計這意思是要帶走!下臣是個捧哏的人才,回答到“要是在官家叫就是官家的,要是在私家叫就是私家的”。
我感覺這倆故事適合說相聲的題材!改編改編挺不錯的。說點正事吧,就是這司馬衷啊一開始也是挺讓晉武帝司馬炎擔心的,畢竟他是楊皇后的兒子,又是長子(他哥哥早夭),從小就是笨的可憐,以後把國家交給他怎麼辦呢,國家制度又是立長不立幼!所以晉惠帝就給他出了幾個題目,限他三天時間回答,是司馬衷老婆賈南風替他回答了這個問題,晉武帝一看這不還可以啊,不算太笨!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還是司馬炎的孫子,也就是司馬衷的司馬遹。據記載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在司馬遹三歲的時候,司馬衷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兒子,不過司馬炎早就知道一直帶在身邊!在司馬遹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宮中晚上失火,晉武帝司馬炎登樓遠眺,檢視什麼情況,這時司馬遹拽著司馬炎的衣襟到黑暗處。司馬炎問他原因,他說“夜晚倉促之間,情況不明,應防備變故,不應讓火光照見陛下”。晉武帝一看,這孫子不是一般人哪,考慮的挺全面。
還有一次是跟著司馬炎去參觀豬圈,司馬遹看了一圈對司馬炎說“這些豬都已經長這麼大這麼肥了,為何不殺掉來犒勞將士大臣呢,卻讓它們在這裡浪費糧食”?司馬炎一聽有道理啊,就殺了這些肥豬,搞了個篝火晚會。關於司馬遹的故事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晉武帝司馬炎曾經說司馬遹“此兒當興我家”,亦有其高祖父司馬懿的遺風。再加上其祖母對司馬衷的大力支援!所以才使晉武帝下了決心立司馬衷為太子,他是看到孫子輩的希望!
說點題外話,司馬炎也是看走了眼,司馬遹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把晉朝發揚光大,估計九泉之下也會後悔!司馬遹小時聰明,但年紀漸長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不學無術,飛揚跋扈,最後被皇后賈南風派黃門孫慮將其殺害與許昌宮!才二十三歲!只落個愍懷太子的身份!可悲!!!
司馬衷
-
5 # 鼎玉軒轅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司馬衷之所以可以坐上皇帝,有以下三個原因,其一,晉武帝有20多個兒子,那麼為什麼選擇司馬衷繼位呢?那是因為他是嫡次子,而嫡長子很早去世,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制度來說,司馬衷是唯一人選。第二,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手段高明,晉武帝怕太子孱弱,多次考驗,都讓賈南風給化解了,另外還有一點,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遇很受司馬炎的喜歡,司馬炎是為了把皇位傳給孫子,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皇后楊豔的支援,從史料上記載來看,晉武帝是比較聽這位皇后的話的,有一次晉武帝看上了一個卞氏的女子,楊皇后不同意,晉武帝就停止了,從這一點看,楊皇后保護了自己兒子的皇位繼承保障,從日後的八王之亂來看,晉武帝的那幾個兒子還是大多正常的,無奈是司馬衷的地位和家人的保護和支援,讓他做了皇帝,也開始了他荒誕悲慘的一生。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
6 # 肆草堂主人
首先,我認為司馬衷並不是我們認為痴呆,智力上有問題,我懷疑大概是有什麼自閉症之類的心理疾病。但是,他不適合當皇帝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司馬炎有二十多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十幾個兒子,而且除司馬衷之外都是智力正常的,甚至有幾個是很聰慧的兒子。司馬炎對於司馬衷智力不足的情況非常清楚,但是他不得不立司馬衷做太子並且最終傳位給他。這不僅僅是因為司馬衷嫡長子的身份,更是關係到他自己的奪嫡之路,關係到他自己的合法性問題。
這話要從頭說起了,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位由司馬師繼承,司馬師死後由司馬昭繼承權位。司馬昭是司馬師的弟弟,之所以由弟弟繼位,原因有二,第一當時司馬家的地位還不穩固,必須要有一個年長的人繼位,小孩子不適合繼位;第二是因為司馬師本人沒有親生兒子,是把司馬昭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做自己的兒子。因為這兩個原因,司馬昭就繼承了司馬家的權位。
但是,到了司馬昭要考慮繼承人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到底是把位子傳給長子司馬炎呢?還是已經過繼給司馬師的司馬攸呢?
“此景王之天下也”
這是司馬昭一再說的,首先是因為他是從哥哥那裡繼承來的地位,這份恩情必須記住。其次司馬師在司馬代魏的過程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對於司馬家來說,最關鍵的高平陵政變就是司馬懿司馬師兩父子共同策劃的,並且那起到翻盤作用的三千死士也是司馬師直接負責的。於情於理在局面穩定的時候,司馬昭應該把皇位還給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同時司馬攸也是他的親生兒子。
但是,最終司馬昭把位子交給了長子司馬炎。原因不明,大概是因為父親愛子之情,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不想永遠被大哥壓一頭的緣故。但是這個傳位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
到了司馬炎正式代魏稱帝之後,這個麻煩又來了。司馬炎當皇帝之後,要選擇儲君的時候,他的弟弟司馬攸還活著,而且在朝野內外非常有人望。很多人希望司馬攸能夠成為儲君成為“皇太弟”,即是效法了司馬師傳位司馬昭的傳“賢”不傳子,也是把順理成章的把皇位還給了司馬師家。
但是,司馬炎不想還啊!他就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站穩了“嫡長子繼承”這一政治正確了。如果因為司馬衷智商有問題,選了其他兒子,那麼請問為什麼不能選擇他自己的親弟弟,而且還是司馬景王的兒子的司馬攸?這說不過去,也說不通啊!難道要承認是為了一己之私?這豈不是自己否定自己的統治合法性?不能夠的。於是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個傻兒子,把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
同時,當時的世家大族勢大的情況也是最關鍵的社會背景,皇帝只是天下擁有最大股權的控股股東,天下這不是皇帝一人的。如果皇帝沒有一套讓人說不出話的政治正確,其他大世家是不會心服的。更何況,司馬家是篡位,本就得位不正,不能再不正了……
當然,司馬炎是不會想到他死後沒多久就開始了八王之亂,徹底把晉朝的江山毀了。
從司馬懿到司馬炎,父子兄弟祖孫幾代狡詐的陰謀家,壞事幹盡,最終出了一個司馬衷這樣的弱智兒童,不知道算不算是老天爺給他們家的報應?
-
7 # 婆羅古談
司馬衷,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次子,西晉第二位皇帝,母親是武元皇后,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何不食肉糜!”這句經典語錄就是出自這位皇帝。司馬衷能繼任皇帝我覺得有重要的三點:
1、嫡長子身份 司馬衷母親是武元皇后楊豔,弘農華陰人,在當時門閥士族當權的時代,弘農楊氏是比司馬氏還要源遠流長的名門望族,四世三公。武元皇后深得晉武帝司馬炎的寵愛,司馬衷是為嫡長子,在古代皇帝繼承製度中,嫡長子繼承製是最常見穩定的,在身份上面司馬衷佔有很大的優勢;
2、妻子賈南風 西晉開國元勳賈充之女,賈充作為司馬昭身邊的重要人物,在西晉開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司馬昭曾想立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世子,被賈充竭力勸阻,司馬昭對司馬炎也是這樣教導的,讓司馬炎一定不能辜負了賈充。因此賈充在晉朝顯赫一時。賈南風歷史記載,身材矮小,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後還有一大塊胎記,很醜!而且繼承了其母郭氏的妒暴性格,對待司馬衷很是強勢。司馬炎也不是沒有懷疑過司馬衷的智商,也對司馬衷進行過考核,但在賈南風的操作下躲過了!再加上賈家的勢力影響,司馬炎也就默認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3、兒子司馬遹,司馬遹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深得其祖父晉武帝司馬炎喜愛。類比後世的明仁宗朱高熾之子朱瞻基(深得明成祖朱棣喜愛)和清世宗雍正皇帝之子乾隆皇帝弘曆(深得康熙喜愛)愛屋及烏,司馬炎也就保留了司馬衷的太子,最終登基為帝是為晉惠帝。
司馬炎有二十多個兒子,中上考慮還是選擇了司馬衷作為太子繼承西晉大統。在司馬衷和賈南風這一對夫妻的作妖下西晉也就隨之發生了“八王之亂”(造成了中原經濟的大破壞,西晉也隨後被滅亡)。
-
8 # 墨說雜談
因為晉惠帝是嫡長子。
晉惠帝司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楊豔,西晉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
司馬衷於267年被立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皇後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惠帝去世,時年48歲,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
9 # 國子監小祭酒
對於這個問題咱也困擾了很多年。以前實在想不通,晉惠帝司馬衷,一個皇帝,居然問出田中蛤蟆為誰叫,百姓沒飯吃為什麼不喝肉粥這樣奇怪的問題,簡直傻得跟個世外高人一樣,這要是也能當皇帝,那咱也能當。後來細細發掘了一下才發現,讓司馬衷當太子,司馬炎有自己的考慮。
這得從司馬炎當太子說起:
在沒當皇帝之前,司馬炎也是個太子,而且差點成不了太子。當時司馬昭也有其他兒子,而且司馬昭更喜歡這個兒子。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司馬炎,另一個是早已過繼給他大哥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因為司馬師死的早,所以司馬攸幾乎也是司馬昭自己在養。司馬昭是特別喜歡司馬攸的,每次看到他,都摸著自己的床說:“這是桃符(司馬攸小名)的座位啊”!
“初,攸特為文帝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晉書·齊王攸傳》)皇帝爹(西晉是司馬炎建立的,不過司馬昭跟皇帝也沒什麼區別,就是死的太突然沒稱帝,司馬炎追封他為晉文帝。)說自己的床是兒子的座位,怎麼看都是想立司馬攸為太子,然而最後並沒有立成,反而立了不太喜歡的司馬炎,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等級森嚴,層層分化,是早就固定下來的。
皇帝就算特別喜歡一個兒子,特別想立那個兒子為太子,但是如果所有的大臣都反對,他也立不了,就算立了,等他死後,江山也不會穩固。一般情況下,歷朝歷代如果嫡長子還在的話,不會輕易立其他皇子的。
因為受益於自身嫡長子的身份,司馬炎成功被立為太子,也成功當上了皇帝。
現在輪到司馬炎立太子了
靠一手嫡長子身份登上皇位的司馬炎即位後十分忌憚自己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在位期間一直都限制他的權力,等到司馬炎晚年的時候,由於司馬衷實在是太蠢了,朝臣們都想著不“立長”而“立賢”換個太子,結果“傳賢”的節奏在朝堂中帶了起來,居然有人想到了齊王司馬攸,說要立他為儲君。這下算是觸犯到司馬炎的底線了,他即刻抵制朝堂之上“傳賢”的呼聲,堅持嫡長子繼承製,立司馬衷為太子並下令讓齊王司馬攸之藩,把他趕出了京城,最終齊王司馬攸在太康四年( 公元 283 年) 的時候憂鬱而死,死時僅三十六歲。
讓司馬衷當太子是司馬炎以嫡長子繼承製對付齊王的手段,齊王一死,司馬衷的太子地位就更加穩固了。而且朝中“傳賢”之聲四起,自己那麼多兒子,誰都可以是賢,但嫡長子只有一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一樣兄弟相殘,司馬衷的太子地位就此確立。
太子之位是確立了,但是司馬炎很清楚司馬衷是個傻子,他當皇帝大晉肯定完了,所以他還準備了一些防範措施。
首先就是為司馬衷找好輔助,他下了一封遺詔,說是在他死後由司馬衷外祖父,外戚集團的太傅楊駿與皇室宗親宗室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佐皇帝,一個外戚,一個宗親,外戚搞內政好好打工,宗親掌軍事,為皇帝掌控軍隊,兩個人互相制衡,共同執政,傻皇帝只要坐著玩就行了。
然後就是幫司馬衷立好儲君,沒錯,司馬炎不但立了自己的太子,連太子的太子都立了,當時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沒有兒子,也就沒有嫡長子。司馬炎十分喜歡司馬衷偏室謝夫人的兒子司馬遹,就將他立為司馬衷的儲君。據說司馬衷的太子地位這麼穩固還是沾了他兒子的光:
“帝知太子不才,然恃遹明慧,故無廢立之心。”(司馬光《資治通鑑》)知道兒子傻,所以當皇帝的時候給他安排兩個有能力的打工仔,甚至連他的身後事都給安排好了,這傻兒子估計也活不了多少年,等聰明的孫子即位了,一切就好起來了,至少司馬炎是這麼想的。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司馬衷可以當太子大約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爹司馬炎受益於嫡長子繼承製,又靠嫡長子繼承製穩固統治,所以身為嫡長子的他跟著受益。二是他有一個好兒子,司馬炎把希望放在了他兒子身上,他兒子要即位只能透過他。不過從司馬炎的一番運作就可以看出這父子倆的關係是真的好,司馬炎確實比較心疼這個傻兒子。
最後總結一下:
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是有著充分考慮的,並非是單純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因,他在位的時候已經規劃好了今後的設想,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安排好一切後,他的兒媳婦賈南風會參與爭權,使國家陷入混亂,由此引來五胡亂華,讓中國進入南北朝的亂世。不過這都是後話了,死後的事,不是他能決定的,他顧得只有眼前的統治穩固。
總之呢,立太子這種事並不是光看智商的,比司馬衷聰明的人有很得多,但沒他那個家室,沒他那個血統,沒他那個盡心盡力全面考慮的爹,咱就是再聰明也當不了皇帝。
-
10 # 國內ERP專題
司馬炎有其他兒子,這不就是被下面的人合夥給騙了,包括自己的老婆和兒媳婦
司馬炎並不缺子嗣其實司馬炎並不缺兒子,他有多達二十六個兒子。那麼多的兒子,那為什麼偏偏要挑這個最傻冒的兒子司馬衷做太子呢?
這裡面就是司馬炎的皇后楊豔從中使的壞。
皇后楊總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司馬軌早夭,次子就是司馬衷,第三個兒子為司馬柬。司馬軌死後,司馬衷就成了嫡長子。
司馬炎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嫡長子司馬衷是個弱智兒童,也因為這樣一直沒有立太子,司馬炎也一直想過,在自己其他的兒子中,選一個適合的人當太子。
立誰當太子,皇后的意見很重要,所以楊豔在這裡面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從個人立場而言,一定會選自己生的小孩為太子,這是人之常情,除非自己沒有生養能力。
為什麼楊豔不勸司馬炎立自己的次子司馬柬為太子呢?
楊豔就一個私心在裡面,楊豔作為皇后,肯定是要立自己 的兒子為太子,這是人之常情,目前的候選人:司馬衷、司馬柬。其他的不是自己親生的,首先排除在外。所以,就在這兩個人之間進行篩選。
選司馬柬司馬柬年齡上不佔優,立他容易授人以話柄。因為排在司馬柬前面還有幾個比他大的皇子。當時司馬柬當時只有兩三歲,語言能力很差,還不怎麼會說話。也不排除這個孩子的智力有問題。對於已經生了司馬衷這麼一個傻瓜兒子的楊豔,也不敢保證司馬柬就不是傻子。
而當時司馬衷只有七八歲,智力稍弱於同齡孩子,並不會極大反差,甚至,她還抱有自己的兒子司馬衷長大了,肯定變得聰明一些的美好願望。
選司馬衷兩個理由。
第一,自古以來,選繼皇帝繼承人都是立長立嫡不立賢,如果立他人為太子,就是違反古人制度,有可能違背了天意;
第二,司馬衷還很小,才八歲,有可能是童心未化,心智未開,也指不定能大器晚成,世上也不缺泛小時候笨,長大後變聰明的例子。
楊豔皇后經過反覆對比掂量之後,決定還是用司馬衷嫡長子的身份來爭太子,這樣會更加穩妥一些。
司馬炎的立場而司馬炎本來就與楊豔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自己也是長子,當年父親司馬昭不喜歡他而更喜歡小兒子司馬攸,就讓自己差一點兒沒有繼承權利。
再三權衡,無論是夫妻感情、古制禮法。楊豔對兒子的僥倖心理,自己童年的陰影匯織在一起,司馬炎作出錯誤的決定,在泰始三年立司馬衷為皇太子。
而且司馬炎不知為何,自己娶老婆揀漂亮的娶,給司馬衷卻娶了一個奇醜無比的賈南風,也許是政治婚姻,賈南風是賈充的女兒。
司馬衷長大之後,智力一點沒有見長,大臣們也開始有動作了。
朝野大臣都認為司馬衷在愚蠢了,根本沒有能力勝任守住江山,當時任尚書令的衛瓘則決定冒一次險,勸司馬炎換個太子。這本來是皇室內部的事,外臣也不好直接干涉,衛瓘一開始寫了幾個奏章,但最後還是不敢遞上去。左思右想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既不會讓司馬炎怪罪自己,同時又能勸諫司馬炎改變主意,兩全其美的辦法。
有一次司馬炎設宴招待各位大臣,衛瓘假裝酒醉,搖搖晃晃地走到司馬炎面前,口齒不清奏道:“臣,臣,有事,啟,啟奏。”。司馬炎問衛瓘有什麼事要奏。衛瓘還是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手指了指皇帝的寶座嘆道:“這個位置可惜了!”
司馬炎是何等聰明之人,當然明白衛瓘意思,自己也覺得司馬衷有點傻得過份。所以也想考一考這個傻兒子,如果不合格,換掉太子之位,也就名正言順了。
就從四書中的《尚書》中選出了幾道題,派人送到太子那裡,讓他考試。本意是沒有錯,但司馬炎卻考慮不周,不僅沒有人監考,時間也很不限,這就是讓人作弊有巨大的空間。
醜太子妃賈南風,關鍵時刻她的聰明起了作用。知道這是事關太子之位折大事,就讓自己的侍從將考題悄悄帶出宮外,找了一位很有學問的老儒者代筆。老儒生答試卷當然沒有多大問題,很快就一揮而就,讓其帶回,而賈南風則讓司馬衷抄一篇。
但是有一個太監就建議了,如果原本的抄上去肯定不行,司馬衷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水平,還不如根據老儒的意思,用大白話寫一篇。賈南風采納了這個意見。
果然,司馬炎一看,文筆雖然差一點,還有錯別字,但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符合要求的。就這麼瞞天過海的過了這一關。於是認為司馬衷可能只是表達能力差了點,算不上優秀,但智力屬於正常範圍內的人,還是有能力守住江山的,便把換太子的事又擱下了。
還有一個起關鍵作用的人,司馬衷的兒子,司馬炎的長孫:司馬遹。可能是隔代傳的原因,還是他根本就不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的生母被司馬炎寵幸過,反正當時也無法親子鑑定,反正司馬遹比司馬衷聰明得多,
司馬炎特別喜歡自己的這個孫子,兩人經常在一起玩。某日宮中失火,司馬炎就帶著司馬遹登樓遠遠地看, 崦司馬遹則拽著他的衣袖將其拉到暗處,並說:“黑夜裡,爺爺您應當多加防備,千萬不能讓火光照到您的身上,這樣的話,您就非常危險。”幾歲的小孩能說出這樣的話,讓司馬炎對這個孫子刮目相看。有個好皇孫也好,從此再也不提換太子的事了。
所以,太子的地位就這樣穩固了,也就是皇后楊豔的私心,司馬炎這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晉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就在司馬衷即位的期間,就發生了賈氏亂權和八王之亂。 -
11 # 閒聊長短
據史料記載司馬炎至少有二十多個兒子,那麼司馬衷為什麼能成為皇帝呢?這就要看穩定司馬衷太子地位的因素有哪些,我認為有其下四點因素。
其一·有合理的繼承權眾所周知,司馬衷雖然是司馬炎的次子,但是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軌很早就死了,此時的司馬衷已經是名義上的長子了,而且是正妻楊皇后所生。根據夏商周時期的流傳下來的王位繼承製,立嫡長不立幼規則,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只有司馬衷了。
據春秋公羊傳中記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嫡長子就立嫡長子,如果沒有嫡長子就看母親的身份,誰的母親身份尊貴,就立誰的兒子。基於此原則之下,沒有其他人的身份比司馬衷跟合適了。這句話可以說就是當時社會,對於家族繼承者篩選的條件。也可以說就是這條準備去評斷你是否擁有繼承權。
當時的晉武帝司馬炎也有考慮自己這個兒子,有沒有能力將來管理好這個國家,然而楊皇后說完這句話後,就打消了司馬炎的疑慮了。
其二·斷絕司馬攸的念頭據晉書中記載: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
意思是,在司馬懿死後,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官職地位,但是司馬師膝下無子,於是司馬昭將自己的小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在司馬師病逝後,當時的司馬攸是擁有司馬師的繼承權的,然而卻只有八歲。主少則國疑,當時依附司馬家族的勢力都推薦司馬昭繼承司馬師的職位。司馬昭就順利繼承了司馬師的職位,並且說等司馬攸長大後,在把繼承權讓給他。
晉書記載: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由是遂定。
可在司馬昭死後,他又把繼承權讓給他的長子司馬炎,因為當時的司馬炎在朝中的人品口碑都不錯,長相也異於常人,說這樣的人怎麼能給別人當臣子呢,於是司馬昭就把繼承權給了司馬炎。司馬昭也沒對現當初的承若。
等到司馬炎繼位後,司馬攸還是有繼承皇位爭奪權,為了徹底讓司馬攸斷絕念頭,於是就立司馬衷為太子。既合乎情,又合乎禮。
其三·賈氏家族的協助晉武帝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太聰明,就想給他找些能幹的大臣來輔佐他,當時賈充可以說是司馬家族重要的謀臣之一,他不僅幫助司馬昭殺死了當時的魏帝曹髦,也在幫助司馬炎繼位的過程中大力諫言。於是透過楊皇后把賈充的女兒賈南風許配給了司馬衷。並且跟賈南風唱起了雙簧來維護太子地位。
根據晉書記載: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嶠等多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妃大懼,倩外人作答。
意思是說,晉武帝司馬炎知道知道自己的兒子不聰明,有擔心朝廷有人議論太子,就設宴請百官參加,並且給太子出了一道題,在宴會期間交給太子,讓他答完送過來。題目送過去後,賈南風就找人代筆,寫了封答案送給了武帝。武帝難道後就傳給大臣們閱覽,說我的兒子也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差吧。至此過後,大臣們就沒在議論太子的事了。
由此事可以看出,武帝認可了楊皇后的觀點,並且還給司馬衷找了強有力的外援賈氏,來幫助鞏固自己的地位。
其四·司馬炎想透過司馬衷把皇位傳給司馬遹晉書原文記載: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負荷,然恃皇孫聰睿,故無廢立之心。復慮非賈后所生,終致危敗,遂與腹心共圖後事。竟用王佑之謀,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關中,楚王瑋、淮南王允並鎮守要害,以強帝室。又恐楊氏之逼,復以佑為北軍中候。
意思說,晉武帝到了晚年,知道司馬衷難當大任,但是他有個聰明的兒子司馬遹,自己非常喜歡。想著,等自己把皇位傳給傳給司馬衷後,司馬衷能把皇位在傳給司馬遹。又擔心司馬遹不是賈南風所生,這件事可能不會如願,就找心腹大臣過來商議,最後聽從王佑建議,派遣太子的親弟弟秦王司馬柬守在關中,又讓楚王司馬瑋、淮南王司馬允鎮守要害地方,以此來加強皇室的安全統治。又怕皇后的家族楊氏的威脅,又以王佑為北軍中侯,統領禁軍,來掣肘楊氏。
由此可以看出,司馬炎在晚年又一次動搖了這個太子能不能當此大任的心思。但是這個孫子卻讓自己很喜歡,為了皇位能順利傳給這個孫子,還是想方設法穩定司馬衷的太子地位。
-
12 # 半畝先生
司馬衷之所以能當皇帝,就是因為他娶了世家豪強的女兒賈南風。司馬炎突然去世,賈氏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把司馬衷推上了皇帝寶座,傻皇帝是一個好傀儡,老丈爺不傻,老婆不傻,一樣能坐穩龍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各方勢力的均衡,可惜賈南風過於專權,操之過急,首先舉起屠刀,進而引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導致西晉滅亡。
-
13 # 食傷生財
司馬炎正常的兒子很多啊,例如司馬瑋,司馬柬,司馬熾,司馬乂,司馬穎等!但是其中只有司馬衷和司馬柬是嫡子。 嫡子就是皇后的兒子,皇后還有一個兒子司馬軌是老大,二歲夭折,司馬衷是老二,老大死了,司馬衷就是名義的嫡長子了。
首先糾正下司馬衷不是完全痴呆,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商低於正常人。
司馬衷
中國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製深入封建社會的骨髓,很難被改變!除非司馬衷完全痴呆。衛瓘,王華等大臣屢次上書武帝司馬炎,均惹的龍顏大怒,從而作罷。
司馬衷的太子之位非常牢固,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司馬炎和司馬衷之母也就是皇后楊豔關係很好,楊豔一定要立自己的兒子司馬衷做太子,司馬炎也架不住枕邊風的猛吹,不僅自己吹枕邊風,而且楊豔也請其他嬪妃幫忙,一起吹,說太子仁義,對司馬衷的讚揚之詞,說了一遍又一遍,司馬衷即使低智商,也被傳頌為優秀的繼承者了。這還不算楊豔又給司馬衷找了一個太子妃,是賈充的女兒,賈家勢力很大,用來鞏固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更有甚者,楊豔死後,逼迫司馬炎取了自己的堂妹楊芷做妃子,難得的是楊芷通情達人,深得聖寵,不久又被立為新皇后,從而司馬衷頭上又多了一層保護傘。
楊豔
楊芷
2)知子莫如父,司馬炎也知道自己兒子司馬衷幾斤幾兩,為了堵住那些朝廷裡面的反對者,他舉行了一個開卷考試,結果司馬衷考的不錯,他就拿著司馬衷卷子給反對派說,你們看看司馬衷還是挺不錯的,治理國家的考試題答的也還可以,沒有大問題,反對司馬衷當太子的大臣們一看也不好多說什麼。熟不知這個卷子是找人代答的。
3)司馬衷有個聰明兒子,司馬衷在娶太子妃之前,其父親擔心其不懂床幃之事,就派了自己的才人,謝玖前去調教,結果很快,謝玖肚子就大了,278年就生下了男嬰司馬遹,司馬遹小時候聰明伶俐,大有其祖上司馬懿的風骨,看著這個男孩兒,司馬炎也很是喜歡,覺得自己兒子傻,孫子聰明啊,就早早的定了司馬遹為皇太孫。
4)請好的老師教,司馬衷雖然智商不高,但是其父其母都認為請個好的老師,可以教他啊,結果請了很多老師,司馬衷還是那個低能兒。
以上四點,導致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很穩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進入皇家後,呼風喚雨,弄的宮內雞犬不寧,最終由於妖后賈南風胡作非為,導致了朝綱崩壞,引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最終導致大好河山損失殆盡。
有詩云:
也曾君臨天下
笑看山河坐擁
無奈帝王霸業
終變枯骨崢嶸
-
14 # 包山種樹
晉惠帝司馬衷是西晉第二任皇帝,在位17年,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司馬衷一般被歷史評價為“甚愚”或者“白痴”,他能做上西晉皇帝的原因有:
第一,晉武帝司馬炎和皇后楊豔有三個兒子,司馬衷排行老二,他有個哥哥叫司馬軌。可是司馬軌很早就死去了,這樣一來司馬衷就成了實際上的嫡長子。中國自古就有立長不立賢的古訓,不管在皇室還是民間,在繼承這件事上,嫡長子具有天生的優越性,幾乎是法定繼承人。所以司馬衷在九歲是被立為太子,走出了登上皇位的第一步。
第二,晉武帝司馬炎對自己這個痴呆兒子是有幾分瞭解的,他也擔心司馬衷擔不起祖宗開創的基業,於是就想試探一下。司馬炎從《尚書》中選了三道題,讓司馬衷解答,約定三天交答卷。司馬衷雖然傻,但他的媳婦賈南風卻是個聰明機智的女人,她找來幾位熟讀經書的老先生幫忙解答,還在他人的建議下將答卷改得通俗簡潔。司馬炎看到答卷後,覺得雖然文辭有點差,但總體思路還是通順的,所以就放心了。經過了考核的司馬衷,皇位繼承人身份又得到鞏固,繼承皇位幾乎沒有了懸念。
第三,司馬衷能最終登上皇位,他的母親和媳婦起了很大的作用。司馬炎和楊豔的感情很好,楊豔自然不想讓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做皇帝,所以,處處維護包庇司馬衷。而司馬衷的媳婦賈南風是魯郡公賈充的女兒,賈充在當時的很有影響力。
司馬衷這個痴呆皇帝,最終也沒有擔負其他祖先創下的基業。他繼承皇位後,實際權力一直有皇后賈南風把持,而賈南風驕奢淫逸外加妒忌,將朝廷整得烏煙瘴氣,最後引發“八王之亂”,致使西晉從此元氣大傷。歷史名家王夫之評價司馬衷為:“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關於司馬衷的傻事流傳最廣的是“官私蛤蟆”和“何不食肉糜”的問話。
-
15 # 蕭文昌
每個男人都會和兄弟們爭鬥。每一個父親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和睦相處。
司馬家因為家族團結,奪取天下,又因為家族爭鬥失去天下。
司馬炎有其他兒子,但是他為司馬衷鋪墊太多。
-
16 # 亭安讀書
司馬衷的確經常被人當做痴傻皇帝,尤其是出自他的“何不食肉糜”和“官私蛤蟆”典故,更是體現了這位晉惠帝的痴呆之名。
而司馬炎也並非沒有正常甚至聰慧的兒子,像西晉末期參與“八王之亂”的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和成都王司馬穎,都是司馬炎之子,這都是能在亂世之中爭奪權柄的雄傑。包括司馬炎的幼子司馬熾,成為西晉第四任皇帝的晉懷帝,也擁有著不俗的為君之能,甚至有與司馬越爭權的心機。司馬炎的這幾個兒子,相較而言在能力上都超過了司馬衷。
那麼,為什麼司馬炎最終會確立這位明顯“痴呆”的兒子司馬衷為西晉皇帝呢?除了在宗法繼承順序上的考量之外,還有著幾方面的原因:
一、司馬炎的私心:與司馬攸的對立、後宮的影響、對朝中意見的考慮立司馬衷為太子,當然包含晉武帝司馬炎的私心,尤其是在當時齊王司馬攸繼位呼聲很高的情況下,明知道司馬衷有些痴傻,但依舊不廢除他的太子之位的原因,必然也包括了司馬炎的私心。這種私心,也包括幾個方面:
1、由爭立而形成的司馬炎與齊王司馬攸之間的對立關係
當初司馬昭在選擇太子之位時,便有心想要立齊王司馬攸為太子,而司馬炎依靠著賈充等人的支援,才得以獲得司馬昭的認可,成為了司馬氏的掌權者,最終稱帝建立西晉。在司馬炎與司馬攸爭奪太子之位時,雙方之間是對立關係。
等到司馬炎稱帝,立司馬衷為太子,但司馬衷作為太子表現來的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讓眾多朝臣認為,應當擁立當時更加賢明的齊王司馬攸,在司馬炎死後繼位。但是司馬炎在兄弟和親子之間,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血脈司馬衷。而對於司馬衷的支援,與當時想要爭奪儲君之位的司馬攸,也形成了對立關係。
當時支援司馬攸繼位的大臣中,王濟、羊琇等人,都遭到了司馬炎的貶謫,足見當時司馬炎即便知道,司馬攸比司馬衷更加適合繼位,但卻依然選擇了自己的兒子司馬衷。這是源於當初司馬攸與司馬炎本人爭立,和之後與太子司馬衷爭立,而導致的對立關係。
2、在司馬炎優柔寡斷性格下,後宮對選擇繼承人的影響
司馬炎的性格十分優柔寡斷,當初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太過殘虐,讓人杖殺司馬衷懷孕的妃子,司馬炎得知訊息後想,想要廢除賈南風。但是經過武元皇后楊豔等人的勸阻,司馬炎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收回了廢除賈南風的詔令。足見司馬炎的性格十分優柔寡斷。
在司馬炎知道太子司馬衷的真實才能不足後,其實有過想要廢除司馬衷的想法,但是司馬炎的武元皇后楊豔,勸說司馬炎要“立長不立賢”,最終優柔寡斷的司馬炎也沒有下定決心廢太子。
等到武元皇后楊豔臨終前,請求司馬炎立自己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優柔寡斷的司馬炎再次答應。這樣楊氏後宮力量,再次成為司馬衷太子之位的護持力量。並且,由後宮而壯大的外戚力量楊駿、楊珧等人,也成為了楊豔親子司馬衷能夠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依仗。而這也離不開司馬炎甚至在政務處理上都優柔寡斷的性格。
可以說,司馬炎優柔寡斷的性格下,加之後宮和外戚等力量對司馬衷太子之位的擁護,讓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得到了更多力量的支援。
3、出於對當時朝中力量對抗的考量
司馬炎諸子之中,如司馬瑋、司馬乂、司馬穎、司馬允等人,都有著優於司馬衷的才智,但是司馬炎最終還是沒有更換太子,除了與司馬攸的對立關係和後宮的影響之外,出於當時朝中力量的考量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即便當時司馬瑋等人表現出更勝過太子司馬衷的才智,但是並未獲得朝中各方勢力的支援,沒有達到如司馬攸那般的聲望,也由此司馬炎的其他兒子並未成為太子之位的人選。
而且,當時司馬衷獲得了賈充、楊駿、楊珧、荀勖等權臣的支援,在與當時支援齊王司馬攸繼位的勢力對抗中佔據上風。像任愷、張華、羊琇等支援司馬攸的朝臣,都被排擠出朝或遭到貶謫,可見當時支援司馬衷一方勢力更加強勢。
在這種情形之下,也包括自己私心,繼續讓並不聰慧的兒子司馬衷繼任,也是符合當時朝中力量對抗的考量。
二、西晉朝中朋黨之爭的影響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溫顒、向秀、和嶠之徒皆與愷善,楊珧、王恂、華暠等充所親敬,於是朋黨紛然。——《晉書·任愷傳》不得不考慮的是,在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西晉朝中出現了很明顯的朋黨之爭。而不同朋黨勢力之間,為了爭奪朝中權柄,在擁立儲君人選上也有很明顯的對抗。
1、楊氏外戚力量對司馬衷的支援
《晉書》當中記載,在齊王司馬攸有心爭立儲君之位時,弘農楊氏楊珧曾經策劃司馬攸離開京師到封國,當時執掌京師兵力的羊琇和成粲,想要謀殺楊珧。可見當時在儲君之位人選的支援上,存在不同勢力之間的對抗。
而楊珧為楊駿之弟,身為楊氏外戚,自然也是當初武元皇后楊豔的“後手”,為支援司馬衷太子之位的外戚勢力。而羊琇等支援齊王司馬攸繼位的朝臣,便與楊氏外戚之間存在對抗關係。
2、賈充對司馬衷的支援
呂思勉在其斷代史當中認為,齊王司馬攸和太子司馬衷雖然都是賈充的女婿,但因為賈充對於家中第二任正妻郭槐的“內懼”,導致賈充明顯地偏向於女兒賈南風嫁給的太子司馬衷。而賈充作為當時朝中重臣,因其諂媚取容的做法,成為諸多剛直之臣的攻擊物件。
賈氏勢力與依靠賈南風形成了“同盟”關係,於是由賈充為首的朋黨勢力,對於太子司馬衷的支援,也成為壓制張華、王濟等反對司馬衷繼位勢力的最大對手。而藉由外戚勢力、後宮支援以及諂媚取容之道,張華、任愷等剛直之臣,在朋黨之爭中敗下陣來。
而缺少了朝中勢力支援的齊王司馬攸,也逐漸失去了爭奪儲君之位的機會,最終被排擠出朝,在回封國的路上憂憤吐血而死。
最終,在朋黨互相對抗的過程中,獲得外戚勢力和賈氏勢力支援的司馬衷,最終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三、司馬炎對於司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從司馬炎的私心以及西晉朝中朋黨之爭的情況來看,司馬衷獲得了司馬炎和朝中忠臣的支援,得以讓太子之位不被廢黜。而從西晉王朝整體時局的情況來看,司馬衷得以成為西晉第二任皇帝,也有著司馬炎對於司馬氏宗室力量的警惕
1、司馬炎對於司馬氏諸多封王的態度
很多人都知道司馬炎執政過程當中,對於司馬氏宗親勢力的縱容,但是在繼承人選擇上卻忽視了這一點。雖然司馬炎對於齊王司馬攸十分警惕,甚至有刻意針對的可能,但是司馬炎“大封宗室”的執政策略並沒有改變,即便是為了逼迫齊王出朝,也制定了更加優厚的分封食邑制度。
司馬炎過分信任司馬氏諸王,甚至在自己臨終之前,知道了外戚楊駿聯合皇后楊芷妄圖專權,便想要讓汝南王司馬亮來出任輔政之職,但最後被逼迫之下才不得已讓楊駿輔政。
結合司馬炎對司馬氏諸王和齊王司馬攸的態度來看,司馬炎既想要以宗室力量來拱衛晉室,又有點私心地想要讓自己血脈繼承皇統。也可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才有了讓齊王司馬攸等離開京師回到自己封國的決定,這是有效避免司馬氏宗親勢力爭奪皇權的手段。
2、當時司馬氏封王勢力的“輩分”問題,以及西晉朝中重臣勢大
泰始元年,司馬炎稱帝后大封宗室時,後來的太子司馬衷才六歲;泰始六年,司馬炎立立第三子司馬柬為汝南王時,司馬柬才八歲。足見當時司馬炎子嗣在當時司馬氏宗親中,並不佔很大的輩分優勢,以至於在司馬炎稱帝后的大封二十七人當中,多是他的兄弟、叔伯、堂兄等。
而在司馬衷太子之位最受質疑的時候,也就是齊王司馬攸繼位呼聲最高時,當時司馬炎子嗣當中年紀最長的司馬衷也尚不足二十,相比較於正年輕力壯的各司馬氏宗親,無論是在輩分和勢力上,都不佔優勢。
世人都說司馬炎忽視了宗親強勢的隱患,但結合司馬炎執政後期,與司馬氏有姻親關係、司馬氏功臣之後等,都逐漸在朝中勢大。並且,值得考慮的是,如賈充、荀勖等西晉重臣,或多或少都明確地表明瞭對於司馬炎所選太子司馬衷的支援,而這些人當中還靠著向司馬炎諂媚而受到重用的也不在少數。
由此來推測,司馬炎依靠姻親等關係,籠絡朝中大臣,來節制司馬氏宗親力量的考量是極其有可能的。結合司馬炎對支援司馬氏封王司馬攸的王濟、羊琇等人的貶謫,足見司馬炎不想朝臣依附司馬氏宗親勢力的態度,尤其是在涉及儲君之位的人選之事上。
結束語司馬衷作為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子,司馬炎在選擇繼承人的決定上自然也或多或少包含私心。這種私心還涉及到當初與司馬攸的爭立而導致的對立關係,以及在他優柔寡斷性格之下受到後宮的影響。而出於當時對朝中力量對抗情況的考量,也是司馬炎選擇選擇司馬衷為太子的重要原因。
西晉朝局當中朋黨勢力之間的爭鬥,也對太子之位的人選有著很大影響。楊珧等外戚力量對於太子司馬衷的支援,與羊琇等支援司馬攸勢力之間形成對抗,而賈充等諂媚之臣與剛直朝臣之間形成了對抗。但支援司馬衷的勢力佔優,讓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更加鞏固。而且,司馬炎對於正勢大的宗親勢力的警惕,也是自己血脈司馬衷得以保住太子之位的重要考慮。從整體局勢來看,對於齊王司馬攸的限制,體現出了司馬炎不想朝臣依附宗室的態度。
-
17 # 知道的太晚了
講跟別人一樣的就沒意思了,司馬衷當皇帝以及有晉一朝從司馬衷開始,司馬一族就在償還自己四個先祖的債了,坑蒙拐騙背信棄義的家族執掌天下天理不容,中國歷史沒再找不出第二個朝代能跟晉一樣不敢提倡以忠孝治天下,李密的陳情表開篇就是本朝以孝治天下,不忠無義的朝廷才會怪事不斷,就像司馬衷這傻子能當皇帝一樣,司馬炎至少在平吳之前都算是是成色不錯的能人,盡然能傳位給傻子。無論有人原因都不應該是決定性的,只有一句報應最合適了
-
18 # 遊子dream
常聽人說:傻人有傻福,這話用在司馬衷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然而作為皇位的繼承者,將來是要統領江山、造福百姓的,可晉武帝司馬炎偏偏傳位於痴傻兒子司馬衷,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對其抉擇,作了以下分析:
一、司馬衷乃皇次子,因其兄長早夭,他也就成了嫡長子,自古儲君之選立長不立幼,且其又是國母所生,地位非比尋常。因此他自然而然成為了帝位接班人。
二、司馬炎深知此子頭腦簡單,智商不高,對此他也焦灼不已。後來為了檢測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用出題的方法限其三天內完成作答。司馬衷拿到題目後一頭霧水,其妻賈南風見狀,靈機一動,請來幾位知識淵博的學士幫他解題。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不但順利通過了考核,還使得司馬炎對其刮目相看,接替皇位也就變得順理成章。當然在他繼位後,本來面目表露無遺,也因此引發許多啼笑皆非的趣聞,諸如我們所熟知的“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都記錄了其痴傻的一面。
三、雖說司馬衷看上去呆頭呆腦,但他卻義氣深重。永興元年,一次交戰中,司馬衷的軍隊被石超的將士打得潰不成軍,其本人也深受三箭,當時他身邊近侍紛紛落荒而逃,唯有穿著朝服的嵇紹挺身護衛。這時石超的將士奉命欲殺嵇紹,司馬衷還為其求情,但沒有效果。嵇紹被殺後,血漬濺到司馬衷衣服上,一時間他感到無比悲痛。待戰事平定,在他換洗衣物時,吩咐侍從莫將血跡洗去,因為這時嵇侍中的血。可見司馬衷是位仁義皇帝,或許當初司馬炎也發現了他這一優點,才傳位於他吧。
總結
無論司馬衷是否痴傻,司馬炎既然讓他成為接班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無法深究原因,但只要做到尊重歷史足矣。
-
19 # 煮酒聽史
說起西晉,大部分對這個朝代的印象就是不堪。司馬懿憑藉著自己悠久的壽命架空了曹魏的皇室,成為了曹魏名義上的主人。隨後,其孫司馬炎更是接受了魏帝的禪位,成為了真正的皇帝,並且建立了西晉。
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司馬家族的天下順利地傳承下去。這本沒有什麼大問題,可問題是,司馬炎膝下有著十幾位兒子,他卻選擇了一位痴呆的兒子司馬衷做太子。
事實也的確如此,司馬衷成為皇帝以後,西晉爆發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爆發,更是導致了後面的“五胡亂華”,這些都對司馬家族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司馬炎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難道他急著將司馬家族的江山送給別人嗎?
以司馬炎的角度看,選擇司馬衷為太子並沒有什麼錯一、司馬衷是嫡長子
司馬炎固然有著許多的兒子,但是其皇后所生的嫡子卻要數司馬衷最大,其他嫡子年紀都太小,更加不適合當皇帝。
自西周以來,歷朝歷代都奉行著嫡長子繼承製,這個制度雖然並沒有被很好的傳承下去,但是很多皇帝卻依舊將嫡長子作為立太子的標準。因為嫡長子繼承製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穩定。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根基尚淺,維持國本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嫡長子為太子。別說是他,西漢劉邦,明朝朱元璋都是這麼做的。
二、司馬炎被騙了
當然了,如果司馬衷只是嫡長子,但卻是真正的傻子,司馬炎還是不會立他為太子的。因此,司馬炎對司馬衷做了一個測試。也正是這個測試,才讓司馬炎放心地將皇位傳給了司馬衷。
司馬炎為了測試司馬衷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曾經給他出了一道題。當時,司馬衷已經娶了一位妻子,名字叫做賈南風。這位賈南風手段高明,也是直接引發“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
總之,在司馬炎給司馬衷出了題以後,賈南風就找了人給司馬衷代答。不過,她這個代答十分巧妙。因為司馬衷平時並不看書,所以如果真是司馬衷答的題目,那麼一定是十分淺顯易懂的。賈南風深諳此理,所以在找人作答的時候禁止引經據典,只准用大白話作答。
還別說,司馬炎看了以後深信不疑,認為司馬衷只是不愛讀書,不是腦子不行,於是就沒有廢了他。
三、司馬衷蠢,但是他的兒子十分聰明
雖說司馬衷本人比較蠢,但是好在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聰明伶俐,深得司馬炎的喜愛。因此,只要將司馬衷立為太子,並且給他配一個好一點的輔政大臣,待他百年以後,司馬遹繼承皇位,西晉還是能夠繁榮昌盛。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問題就出在這個太子妃賈南風身上。賈南風的父親是賈充,賈充在司馬炎稱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深受司馬炎喜愛。
為了鞏固自己這個貌似愚蠢兒子的太子之位,司馬炎特意將賈充的女兒許配給司馬衷,以此壯大司馬衷的實力。
但是誰都沒想到,這位太子妃不僅野心勃勃,還心狠手辣。在司馬炎去世以後,賈南風就開始獨攬大權,排除異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
四、司馬炎的私心
人都有私心,更何況是帝王家。在古代,人們對於嫡系一脈特別重視,對於那些分支則不是特別認同。司馬炎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司馬家族篡位曹魏的天下,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曹魏家族的皇室力量薄弱,這才給了司馬家族機會。
司馬炎篡位曹魏,對此事大有感觸,因此開始大分同姓王,以此增加司馬家族的實力。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可能導致自己嫡系一脈的勢力過小,從而造成諸侯割據的現象。
如果司馬炎再次立別的庶出子弟為太子,那麼自己司馬家族的天下馬上就要易主了,雖然還是姓司馬就是了。
結束語古代的皇權更替,向來十分現實,哪怕司馬衷真的是個痴呆兒,司馬炎為了自己的天下,也會立其為太子。
-
20 # 君山話史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弱智的皇帝。有一個有名的故事,他當皇帝時,大臣稟報天下饑荒、百姓沒飯吃餓死,他居然說了這麼一句話:“何不食肉糜?”小民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這堪稱千古笑話。這麼一個傻皇帝,為什麼會被立為儲君呢?
第一,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母親是皇后楊豔。司馬衷是嫡次子,他還有個哥哥,但這個哥哥年僅兩歲就夭折,依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他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司馬衷在九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為什麼晉武帝這麼早就要立太子呢?
晉武帝這樣做,是吸取三國時代的經驗教訓。三國時代以來,凡是“立幼不立長”的,都沒有好下場。劉表立幼不立長,結果他一死,荊州就丟了;袁紹立幼不立長,他一死,河北就丟了。立幼不立長,極易導致兄弟相殘,這是有史為鑑的。
第二,晉武帝曾打算廢掉司馬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儘管有某些合理性,但也存在問題。如果長子是個傻子,明知他不能勝任,卻非要讓他當皇帝,這不是把國家給坑了嗎?
晉武帝立司馬衷為太子後,很快就發現這個兒子,比阿斗還扶不起。他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曾經不止一次想過廢掉司馬衷。但司馬衷最終沒有被廢掉,主要得益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三,司馬衷未被廢的原因之一:母親楊豔的保護司馬衷能保住太子位,一則是母親的保護。母親楊豔皇后是個很厲害的人,儘管晉武帝十分好色,後宮妃嬪多達萬人,但楊豔始終得到晉武帝的寵愛。不過,楊豔福分不深,年僅37歲就病死,在臨死前,為保住兒子司馬衷的地位,她向晉武帝提出最後一個請求:立堂妹楊芷為皇后。楊豔以自己的絕頂聰明,死後仍然為傻兒子保駕護航。
第四,司馬衷未被廢的原因之二:生了一個乖巧聰明的兒子說來很奇怪,司馬衷是個弱智,但他卻生了一個十分乖巧聰明的兒子。司馬衷的兒子名叫司馬遹(yù),小時候便聰明過人。
有一則故事。司馬遹五歲時,有一天晚上,皇宮發生火災。晉武帝匆匆趕去察看,當時火光沖天,亮如白晝。這時,司馬遹扯著晉武帝的衣襟,把爺爺拉到陰暗處,並說道:皇帝不能站在明亮的地方,大半夜發生火災,也不知是不是有奸人陰謀,得注意安全才行。
一個五歲的小孩子,竟然能想得如此周全,令晉武帝大感驚喜。晉武帝非常喜歡自己這個孫子,後來常在大臣面前誇獎,說司馬遹很像自己的祖父司馬懿。
正是因為有個乖巧聰明的孫子,晉武帝最終沒有廢掉司馬衷,他希望這個聰明的孫子能後能繼承皇位。不過,後來歷史的發展,並沒能如晉武帝的預料。他低估了一個傻皇帝帶來的嚴重後果,最終葬送了自己乖巧聰明的孫子。
回覆列表
受“廢長立幼,取禍之道也”的擔憂。同時西晉為避免大權旁落,重視培養宗室勢力,認為即便皇帝無能,也能保證權利控制在司馬氏家族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