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就一顆小汽流

    ,讓影迷去追。 從昨天晚上20點到現在正好24個小時,前兩個小時是讓子彈飛,正如姜文所說,飛一會吧,結果這一飛飛了22個小時,時空穿梭,光影交錯,電光火石,無所不有,慢慢道來。 1、關於角色。 姜文的霸氣,葛優的幽默,發哥的機智,構成子彈飛的框架,有了神,再加十一羅漢讓形更加有血有肉,用片中的話說就是“又高又硬”,這樣的團隊打造了一部純爺們的戲,從小弟到大叔,不管你是蘿莉還是大嬸,總有一款適合你。 如果說女人去看的是男人,那麼男人在這片中看的只能是刺激,血腥、暴力、誇張、機警處處讓男人感覺到刺激。而片中的幾個女人,號稱鵝城四豔的四大美女中,除了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有血有肉外,其他幾位的硬性插入則有些牽強。 2、關於拍攝。 姜文式的手法, 十七年拍四部電影,可謂慢功出細活,絕對的姜式風格喜劇,08年看過《太陽照常升起》基本看懂,但沒太理解,為了昨天看《讓子彈飛》我又在網上找了《Sunny燦爛的日子》看了一遍,對比這十幾年幾部片子,拍攝手法對於蒙太奇的應用更加細膩快節奏,同時不乏寫實主義長鏡頭的應用,攝像機的機位更多的採用了仰視和俯視來表現很多誇張的場面,造成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馬拉火車,斧頭斷路,人擊冤鼓,夕陽硬漢等很多鏡頭都是應用了非平視角度,這也是姜式拍攝手法的獨特之處。 3、關於時代。 從葛優一句臺詞,這稅都收到90年後的西曆2010年了,可以說明這個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1920年,而故事開始吃著火鍋唱著歌,這道《送別》是李叔同在1915年左右寫的,在辛亥革命期間廣為傳唱,估計在1920年估計也算是流行歌曲, 張麻子在革命失敗後落草為寇,但他的軍人情懷還在,後來的在鐵血十八星下宣佈出城剿匪,很有軍人氣魄。 4、關於地點 第一次聽說鵝城,百度了一下,廣東惠州又稱鵝城,第二個是山西清徐縣東南二十三里有個稱鵝池村。但故事交代的背景是在四川,碩大的火鍋,讓川味更濃,據說還有一一版四川話版的,估計更逗,還有後面所說的,向東,向東是山西,或許這個地點是因為故事裡有幾隻鵝而杜撰的吧,不再深究。不過開始馬拉火車場景出現的時候,看著那山很熟悉,今天看報紙才知道這段是在北京郊區的山裡修了十來公里長的鐵路拍的。看樣子像是在密雲霧靈山一帶。 5、關於片名 2008年就知道了這電影叫《讓子彈飛》,不知道是怎麼樣一個故事,最近隨著宣傳知道了一些,但還是沒有理解《讓子彈飛》做為片名的確切含義,但當螢幕上出現《讓子彈飛一會兒》時,我腦子嗡的一下,難道宣傳有誤?難道我走錯影院了?緊接著一顆子彈從螢幕左邊飛出打穿四字、打走後三字,我這才確定,沒搞錯。。挺奇特的開場方式,一會兒,被幹掉了,看來這子彈不是要飛一會兒,而是兩個小時。 6、關於笑點 笑點,在姜文的片子裡總是以很冷的方式出現,這部也不例外,違反生活規律,讓眼睛相信,但腦子懷疑,再加上獨特的臺詞,笑點在片子裡隨處都是,再加上幾個犖笑話,可謂笑點多多,或許現在的審查制度寬鬆了,大家都笑的很開心,大概在13、14排有位女聲笑的很是豪放,聽著聲音很熟悉,有時間我要問一上,看我猜的對不對。。 7、關於尿點 以前在看新京報的影評時,總有一個噓噓時間的版塊,就是介紹電影某一段不太重要,可以去衛生間,但在這部電影寒傳時被修改成 了尿點,全片無尿點,很前衛的一個宣傳方式。但我感覺片中撒白銀,撒槍那一段有點冗長,有點無味,還有個很大的BUG,下雨還出大月亮,納悶,還三次出現,沒搞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8、關於劇情 拉斯韋爾問,誰,什麼時間,在哪,幹什麼,給誰看,想表達什麼,姜文,1920年,在西部,官匪商鬥智鬥勇,給2010年的人看。 表達什麼,到最後 縣長為情死在錢堆,四郎為孝體面自爆,麻子為義舍愛獨漂。看懂了,比太陽照常升起易懂。 最重要,政治敏感話題,居然通過了。只有自己想了。 讓子彈飛,讓影迷去追。追上了就明白了,追不上也不用明白。也許這就是要表達的。。 (附經典臺詞:怎麼感覺都是犖段子) “這哪是打我的屁股,這是打您的臉。”——武舉人 “我以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湯師爺 “你是要殺我還是睡我?”——湯師爺 “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張牧之 “寡婦不能睡了,必有大災。”“她已經是個寡婦了,我不能讓她守活寡。”——湯師爺和張牧之 大哥你還不瞭解我嗎。。。我。。我一向都是被動。。 大哥你還不瞭解我。。。。萬事不求人。 大哥你不會懷疑我吧。。。我到現在都還。。。俗稱處男 如果是我的話。。。。那麼趴在桌子上的就會是她丈夫!! 兩點疑問, 1 為什麼張牧之為什麼要兄弟們在鐵門上打個感嘆號,而自己又打成了一個問號? 2 馬邦德死時說有兩件事騙了張牧之,這兩件事是什麼?

  • 2 # 清風觀影軒

    《讓子彈飛》是姜文大導演的又一力作,特例獨行的人總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作品。

    1.荒誕的風格和表現方式,也應該算是姜文和他所拍電影的一大特色。

    2.一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四五個縣長、鵝城居民全都生活在黃四郎的壓榨之下、全城賦稅可以超收上百年等等這些,荒誕卻讓人有異樣的痛感。混亂的世道、鵝城的現實,何嘗不是那個時代中國的切膚之痛…

    3.黑色幽默。搶劫火車、縣長夫人的死時王麻子的嚎啕大哭、師爺的死樣,無不成為電影的點睛之筆。

  • 3 # 大寶影視秀

    姜文的《讓子彈飛》當年一經推出,狂掃影壇,票房全線飄紅,七億多的票房回報與社會大眾、專業人士的交口讚譽讓姜文儼然成為一種“電影傳奇現象”。

    姜文是中國電影人中的“異類”,被譽為“鬼才導演”,1994年迄今,僅導演了四部電影,但每部電影都成為了當年的文化事件,且皆會彪炳中國電影史。《Sunny燦爛的日子》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全新的電影,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一舉捧得當年戛納評委會大獎,《太陽照常升起》被譽為“經典的精英電影文字”。姜文的每部電影都是全然嶄新的創作,具有無可複製性與無可替代性,在成為文化現象的同時誘發了大眾對其“解密”的慾望。 從姜文的前三部電影作品中,不難看出涵蓋其上的強烈的作者性,這是種書寫個性化思想的欲求表達,集中表現為對於集體歷史記憶的個性化述說。姜文是個擁有濃重歷史情結的導演,前三部電影的作者性主要凸顯在對於典型民族歷史記憶的個人化顛覆,包括“文革”、抗日戰爭等。姜文的傑出之處在於顛覆後的重構,其間附著對革命、國民性、戰爭正義性等深刻命題的卓絕思慮。

    《讓子彈飛》顯然與前三部作品不同,故事背景為軍閥混戰的“北洋年代”,厚重與滄桑的歷史年代保證了影片足夠的敘事空間。如果說姜文以《讓子彈飛》宣告著作 者性書寫向商業智慧電影的華麗轉身的話,我們在欣賞作 品中超凡脫俗的商業智慧魅力的同時,一定也在固執地尋覓散綴在電影中的精英性文字表徵,探宄姜文如何將對民族、歷史、革命、人性等重大命題的思考與暴力、性、黑 色幽默融會交織,重新裝配。

    一、《讓子彈飛 》的程式配方

    程式,是大眾文字中一種反覆頻繁出現的能夠被大眾廣泛和迅速識別的符號體系,它經過傳播市場的驗證,因此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媒介配方,具有相對穩定性。它不同於精英文字 的 “形式”。程式具有因襲性,形式具有創新性,但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大眾文字和精英文字的交匯地段就是我們習慣稱之為的“雅俗共賞”,《讓子彈飛》理應歸屬這一範疇。

    我們很難將《讓子彈飛》歸於一種型別電影,一種成熟的電影型別的確立需要考量其文字構成中的標誌裝配,如:情節、結構、場景、細節等。比如武俠片程式,其文字標誌裝配是“行俠仗義”、“俠與反俠的對抗”、“武打場景”等,這是所有武俠電影的因襲性元素, 而 《讓子彈飛》之所以是個複雜的大眾文字,因為它在因襲中有很多創造性成分的發揮。

    準確地說,《讓子彈飛》是另類的強盜片,筆者把它稱為“俠盜片”。正反派的構建十分別致,正派張牧之是個落草為寇的強盜,反派黃四郎是“政府機關公務人員”。它顛覆了大眾普泛觀念中兇惡暴虐的盜賊形象,把盜賊“俠盜化”,換言之,把古時聖潔的俠客低位化至盜 賊,同時把盜賊高位化至俠客,這是一種復迭式的程式配方。

    二、《讓子彈飛》敘事模式分析

    作為大眾文字的典範,《讓子彈飛》很好地處理了文化模式與情節模式的關係。文化模式是附著於情節模式之上的文化符號的裝配。在影像傳奇敘事“表演在場的形式原則”的介面上,則注重呼叫富於中國文化的元素進行表意鋪排。故事發生地“鵝城”實為“惡城”,中國傳統文字諧音的運用隱喻著正反派間激烈的爭鬥:張牧之進城時,鵝城百姓的“群體性擊鼓”是中國民俗文化的表現,儀式化的場景把這一電影段落神聖化,“麻匪”的稱謂以及“麻將面具”是對中國大眾的戲謔調侃,因為麻將曾被奉為中國的“國粹”,搓麻似己成為一種國民的集體性癔症。

    傳奇敘事選材的原則追求的是“敘事就得寫奇人、奇事、奇情”:在情節結構上,敘事者的意志成為情節的動力,人物行動可以來自作者的任意安排,在儘可能把故事的曲折離奇推向極限的同時,又強化其縫合效應,致力於使這種曲折離奇被觀眾所信服和接受。《讓子彈飛》程式配方繁複,是很多配方元素的大交融,這些配方元素的選取取決於敘事者的意志,姜文可以把故事背景安排在北洋軍閥時期或者文革時期,取決於作者意識形態表達的需要。劇中人物行動來自作者的任意安排,情節發展動力主要來自於作者的意志,而不是劇中人物的意志。馬識途的《夜譚十記》中,張牧之對黃四郎的爭鬥以死亡悲劇收場,姜文將結局改為黃四郎死去,張牧之悲愴勝利,“古道西風肥馬”,揹著夕陽踏上未知旅途。

    “講茶大堂審涼粉”一場“很黃很暴力”,各種電影文字為我們呈現過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砍頭、槍斃、車裂、撞擊,等等。姜文另闢蹊徑,六子證明清白的方式是劃開自己的肚子掏出一碗涼粉(而不是兩碗),把這種暴力化的景觀以及曲折離奇的故事推向極致,以奇觀化的場面展示、構置看點。同時姜文抓住了觀眾心理深處的“潛隱窺私慾”,這種好奇的慾望促使觀眾急切盼知劇中人物腹裡真實情境,導演與觀眾“合謀”把六子置於死地了。這種奇觀化場景構置的看點在《讓子彈飛》中比比皆是,比如“發錢收錢”與“發槍收槍”。馬拉大車在街道狂奔,銀子和槍如同水銀瀉地,從天而降,這種奇觀化鏡頭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感官震驚體驗的同時有助於大眾對於影片隱喻的“國民恃強凌弱性格”的領會。

    三、《讓子彈飛》人物分析

    張牧之是英雄嗎?如果是的話,這個英雄卻以盜賊的面貌出現,由一幫盜賊來剷除邪惡維護正義,合理性何在呢?張牧之向英雄的華麗轉身是透過三重轉換而來的:(一)張牧之一夥兒是辛亥革命軍,因不滿當局腐敗迫害,落草為寇,這一前提性預設為角色轉換埋下道義上的可能性;(二)張牧之透過“盜官”由低於大眾的盜賊成為高於普通大眾的 “官員”,這是二層角色轉換:(四)張牧之剷除黃四郎為代表的黑惡勢力完成“治盜”,盜——盜官——治盜的三重轉換使張牧之的英雄形象得以確立,在中國電影史上創造了嶄新的“盜賊英雄”形象。

    張牧之一夥兒“劫富濟貧”的行徑頗有“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古風,正如陳平原所說 “千古文人俠客夢”,“仇富”成為這個社會一種普遍存在的群體性心理,姜文在影片中附和了這種心理。從張牧之一夥兒的人物關係譜系來看,明顯地呼叫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程式 “桃園三結義”,這是種朋黨之誼,為了一個共同的高尚追求統一行動,最容易調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喚起大眾潛在的對“結義情懷”的記憶及參與的渴望與激情。張牧之與六子的關係頗值得玩味,二者是父、子與兄、弟的混合體。處在這種張力與應力關係中的雙方最容易進發火花,影響故事的整條敘事線索。

    綜上所述,影像傳奇敘事是《讓子彈飛》的基本敘事模式,《讓子彈飛》是具有多重複迭式程式配方的型別電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姜文“盛世有亂象,亂世有盛景”的政治隱喻,更重要的是這種兼具作者性和商業智慧的電影一定會引領中國大片前進的方向。

  • 4 # 小希的漂泊之旅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好像是一零年的作品,是一個繳匪的故事,姜文利用他智慧諷刺舊社會,幾個人幹掉黃四郎幾代家業·

  • 5 # 影視細品師

    《讓子彈飛》暴力美學與自戀情結的混搭

    具有較高審美能力、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並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無疑,姜文算一個。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創作並高調推出《讓子彈飛》,把驚豔、傳奇、暴力、官匪、情色、滑稽等雜亂無章的東西一股腦地塞給你,於是大眾狂歡不已,粉絲瘋狂解讀,鬧得不亦樂乎。

    我說姜文是自戀的,因為他有自戀的資本。從演員到導演,從國內到國外,他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奠定了在電影界的堅實地位。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和個人意趣。《讓子彈飛》中有許多場景和情節的創設,有一廂情願之嫌。比如,一把斧頭絆倒了火車,而且火車一百八十度大翻轉落到河裡,現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鵝城四面環水,是個真正的孤島,美麗得有點離譜;被打成篩子眼的鐵門,原來只是薄薄的鐵皮門,拋卻其中的隱喻不談,只能說明黃四郎有點“弱智”,安全意識太差了;城中百姓極少,即使出現,都光著上身,窮人窮到這個程度也太直白了,等等。影片中,還有許多場景和情節是姜文刻意加入的,顯得生硬。比如馬拉火車、翱翔的鷹的“前後呼應”,有點落入俗套;日本元素的多次出現,不管是城門口的白麵女擊鼓,還是黛玉晴雯子,還是介錯文化的推廣,姜文的這種“偏愛”讓人不解;為喚醒民眾打倒惡霸,張牧之在演戲廣場先灑銀後倒槍,再聲嘶力竭的大喊,這種設計的確有點另類,這種智慧其實並不智慧;黃四郞找個替身,倒底有多大用處我不知道,很可能是為充分發揮發哥的演技而設。強烈的自信和特殊的偏愛,可以成就一個人,但有時也會被解釋成自負傲慢、妄自尊大和玩世不恭。

    的態度是誠懇的,情感是強烈的,正因為他本人有這樣的主觀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視作品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給人帶來豐富而美好的內在體驗。”這話有幾分道理。

  • 6 # 經典傳奇老電影

    《讓子彈飛》是部以基本敘事結構完成的電影,故事脈絡是一個包袱接著一個包袱,一環扣一環,幾乎容不得觀眾喘息。同時電影中伏筆的鋪設交待含蓄,也使電影結構嚴密緊湊,引人入勝。電影一經問世,便獲得了許多好口碑,我們在審視電影的好壞的同時,也在用視覺和聽覺去感受這部電影所帶來的衝擊,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在主題方面有深度,視聽語言方面也有著值得一提的地方。

    四種鏡頭的運用在電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種:影片一開始鏡頭隨著站在山上的張麻子,扣動扳機,一扣扳機、一換彈,鏡頭隨著這種節奏在一張一合之間來回快速硬切,給人一種緊張,激憤的感覺,讓觀眾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鏡頭運用。

    第二種:鏡頭的運用在張麻子站在屬於自己的炮樓上用望遠鏡進行觀察,為了展現是透過圓形的望遠鏡觀看到的景物,鏡頭變成了周圍黑中間圓形的樣式。

    第三種:六爺因為被誣陷死後,一家人為了表達報仇的誓言一般導演來講,會在人物的背後架設攝影機,但姜文卻與眾不同,他把攝影機架設在六爺墓碑上,前來祭奠的人用手扶著兩邊,頭伸向攝影機,形成輕微的畸變,在運用主觀鏡頭的拍攝手法,給人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彷彿觀眾就置身於其中,身臨其境般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和所處環境。

    第四種:在黃四郎的酒桌上,三個人進行激烈的對話,採用快速硬切的鏡頭,硬切放在這裡一點都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兀,反而增加了對話的緊張氣氛——唇槍舌戰,寸步不讓,讓觀眾提心吊膽,增加了影片的藝術張力。

    影片中除了鏡頭運用地老道之外,音樂、音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不單單侷限於在自己鄰域裡發光發熱,逐步地在電影藝術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透過許多樂器的聲音為電影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伴隨著換彈,上趟,開槍等一系列有規律的機械聲中,圓號那種恢弘的聲音響起,步步緊逼觀眾的內心,讓最原始的情感在那一刻迸發了出來。

    除了音樂和音響對本部影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細節也是值得觀眾去認真推敲

    就是電影中的火車片段,火車是個用鐵打造的沉重運輸工具,它不同於飛機、輪船等工具,火車其實代表著力量。同時,火車的開動伴隨著巨大的蒸汽升空,也起到了大氣透視的作用,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結合鏡頭的運用,音樂的運用,以及細節的隱喻等視聽語言的分析讓整部電影達到了淋漓盡致效果。

  • 7 # 小偉愛追劇

    中國當代的電影作品,大多以一種上帝視角講述故事,講述者像上帝一樣,瞭解故事全部的來龍去脈,再透過自己對於時空的主觀變幻加上敘事技巧的應用,讓觀者“看懂”電影。這種視角易被觀眾理解,方便傳達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所以被廣泛運用於各類電影之中。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關燦爛的日子》即是使用的全知視角,姜文作為一個回憶者和講述人,用自己的回憶支撐起整個故事框架,將片中主人公馬小軍的青年生活娓娓道來。

    而到了《讓子彈飛》,姜文則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敘事身份,改用了限知視角來講述故事。這種視角的特點在於只從片中的某個視點切入,而片中其他的部分不會完全被講述出來。這一方面可以給影片留下巨大的懸念和猜想空間,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當就很容易造成觀眾“看不懂”的現象,就對導演對故事的駕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慶幸的是在《讓子彈飛》中姜文做的很好,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土匪張牧之,騙子馬邦德和地頭蛇黃四郎,姜文只從張牧之的角度入手,而在馬邦德和黃四郎的身份問題和這兩人的暗中勾結上巧妙地一帶而過。例如片中馬邦德剛要講述秘密就一命嗚呼,這個秘密到底是死前真言還是驚天陰謀?觀者剛剛明朗的思緒一下子跌入谷底,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 8 # ONE剪影

    姜文導演的電影充滿了強烈的節奏感、到處可見的隱喻、意味深長而且猛烈的臺詞、夢幻般的鏡頭語言、荷爾蒙爆棚的槍戰、性感的女人。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滿了強烈的個人印記,姜文的導演風格獨樹一幟,有其明顯的性格特徵。

    影片一開始,張麻子一行人半路上劫持,鏡頭隨著山上的張麻子扣動扳機,一扣扳機一換彈,鏡頭隨著這種節奏在一張一合之間來回快速硬切,給人一種緊張,激憤的感覺,讓觀眾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鏡頭運用。結合了鏡頭的運用,音樂的運用,以及細節的隱喻等視聽語言。

    縱覽全片,多變的敘事手法、節奏明快的剪輯、高速運動的鏡頭、詼諧敏捷的人物對話,從始至終帶給觀者以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姜文大量運用近景、特寫等小景別,強調、誇張、放大地表現,《讓子彈飛》中很少全景,所有敘事幾乎在近景下完成,特寫鬧鐘、驚堂木和槍等能迅速讓觀眾抓住要點事物,這些特寫鏡頭構成的節奏感,在影片中營造了有力的視覺節奏基調。

    《讓子彈飛》裡黃四郎很喜歡用望遠鏡觀察張牧之一行人,張牧之斬殺假黃四郎的重要一幕也是透過黃四郎的望遠鏡近距離展現的。《讓子彈飛》天馬行空得不得了,馬拉車,割腸等細節足夠震撼。三個影帝互相照應,“鎮長”葛優的懦弱和惡霸周潤發的簡單襯托了張牧之的狡猾和姦詐。姜文將自己的角色放給了一個威武豪邁,“力蓋山河氣蓋世”的麻匪老大張牧之。

    這部影片不論在故事情節還是在細節刻畫上都表現的非常生動。演員的無厘頭表情,詼諧幽默的對話,兩派之間的攻心計,就是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戰場上的計謀的真實寫照。

  • 9 # 觀微影品歷史

    《讓子彈飛》作為中國產電影裡評價很高的作品之一。

    《讓子彈飛》能夠在數量冗雜的電影浩海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單中牢牢佔據前100名的位置,可見觀眾對它的評價有多高。《讓子彈飛》是如何贏得了如此多的青睞的?

    有人說是因為其中的暴力美學,這句話有失偏頗,平心而論這部電影並不靠暴力美學以饗觀眾。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它的話,我想應該是氣概。

    自從小鮮肉當道,實力演員逐漸失去了電影的主力位置。電影就失去了應有的靈魂,而集合了三大影帝的《讓子彈飛》又讓觀眾重新體會到了電影本身的魅力,而非男色帶來的視覺衝擊。

    極其炸裂的臺詞,充滿荷爾蒙氣味的演員,張力十足而又暗暗較量的演技,隱喻十足的劇情和細節,共同為我們架構起了《讓子彈飛》的世界。

    姜文的《讓子彈飛》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處浪費的幕景,沒有一個不出彩的演員,打破了小鮮肉把持的圈內資源,成全了實力演員的演戲熱情,這就是它的優秀之處。

    這部2010年上播的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有8.7,可以說中國大陸的電影<讓子彈飛>能有如此高的評分實在是可喜可賀,這在中國產電影裡面評分算是相當高了。

    劇情簡介

    電影主要講訴的是一個民國年間的故事,一個叫馬德邦的人出了些錢被委任做縣長,開始走馬上任,一路經過南國某地的時候,卻遭到劫匪張麻子一夥的伏擊,隨從全部被殺害,只剩下夫妻二人僥倖活命,馬德邦為了保命,稱自己是縣長的湯師爺,為他寫下的財富所動張麻子搖身一變化身為縣長,帶著手下趕赴上任,誰知是天高皇帝遠,一方霸主黃四郎隻手遮天,全然不將這個新來的縣長放在眼裡,為此張麻子痛打了黃四郎的武教頭,黃四郎則設計害死了張的義子,原本只是想賺錢的馬怎麼也不會想到無端被捲入這場土匪和惡霸的鬥爭之中。

    電影獲獎

    電影獲得第48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

  • 10 # 逆日寸釒十

    你好題主!我來說一下我的見解。

    許多知識分子心裡都藏著一個民國夢,或浪漫或混亂。姜文導演十分偏愛講述發生在民國的故事,《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構成了他的“民國三部曲”序列。 2010年的《讓子彈飛》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深受大多數觀眾喜愛、被許多人封神的一部。

    姜文的自我表達慾望極為強烈,甚至可以說是“自戀”,他讓整部影片充滿了男性荷爾蒙和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浪漫的想象、精巧的構思設計、黑色幽默的情節,以及膾炙人口的臺詞,使影片笑點密集,隱喻深刻。看上去荒誕不經的故事,經過他的設計,蘊含了豐富的內涵與多重可供解讀的隱喻。

    影片結構完整,敘事節奏緊湊,全程高能,狂歡化的表達能夠快速帶動觀眾的情緒,也最能使觀眾產生無限的快感。

  • 11 # 才哥的詩意生活

    姜文在《讓子彈飛》這片電影裡邊。採用的是暗喻的方式。飛馳的子彈是不能停頓的,也不會放慢速度的。他有一個執行的過程。就像他把黃四爺逐漸的在鵝城的勢力分解。直到最後的瓦解。有些事情不能急於求成。要懂得釜底抽薪。

  • 12 # 無聲說電影

    一、一些有趣的細節

    才華橫溢的導演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有相當多很個人的喜好和知識領域,並會把它用在自己的電影裡。本次姜文一如從前一樣,在電影裡融入了很多的個人志趣。

    馬拉火車

    很多人看到片頭馬拉的火車可能覺得很奇怪。其實最早的鐵路跑的都是這種車。鐵軌最早是給馬車設計的,特別是礦區有很多馬拉的煤車在軌道上跑。後來才有了蒸汽機車。

    當然在1920年的中國用馬拉的火車還是比較奇怪的,這裡一來是配合情節,二來營造一種奇異感,三來馬在視覺上自由、奔放、有衝擊力,也是姜文想給予本片的風格。

    說點題外話,中國無論拍古裝片還是現代片,用的馬種基本都是國外的體育用馬。中國馬個頭都比較矮小,皮毛也沒有那麼好,有時候看起來覺得很穿越。不過拍電影麼,也是合理的。

    鐵血十八星旗

    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現。其中紅色與黑色代表血與鐵,黃色代表炎黃子孫,九個角指禹貢九州,內外十八個圓點指當時漢族居住的內地十八省(當時東北和內蒙漢人還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義的旗幟。

    後來袁世凱加入以後方針從“驅除韃虜”變成“五族共和”,加之領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國的計劃,這個旗就只作為陸軍旗。

    1920年這面旗除了陸軍以外應該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愛這面很有民族主義風格的旗幟。

    蔡鍔和小鳳仙

    這個故事估計大家都知道,這裡就貼兩句二人的對話

    小鳳仙說:“現在舉國萎靡,無可救藥,天下滔滔,國將不國,貴在哪裡?美在哪裡?才在哪裡?我所以獨獨看重你,是因為你有英雄氣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問:“何以見得?”

    小鳳仙道:“我仔細看你的樣子,外似歡娛,內懷鬱結。我雖女流之輩,倘蒙你不棄,或可為你解憂,休把我看成青樓賤物!”

    姜文是很喜歡英雄人物,有英雄主義情懷的人,電影里人物說“追隨松坡將軍”,“變成小鳳仙”,應該是在表達自己。

    開平碉樓

    片中的鵝城在廣東江門開平取景。江門是著名僑鄉,早年美國加州的鐵路基本都是江門人修的。後來這幫人賺了錢回到家鄉就修了這個中西合璧,防澇防匪的碉樓。

    介錯

    日本切腹都會有介錯人,自裁的人切腹後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劍道高手在身後將其斬首,以縮短其痛苦,這就叫介錯。

    豔陽樓

    戲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勢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滸好漢子弟殺於其居所豔陽樓。

    二、姜文一貫的幾個主題的第三次表現

    姜文到現在一共拍了四部電影,風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學流派來分析,《Sunny燦爛的日子》是意識流,《鬼子來了》是現實主義,《太陽照常升起》是魔幻現實主義,到了《讓子彈飛》就比較荒誕派。但是扣去比較特殊的《鬼子來了》是為全體華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實都是在講姜文自己(某種程度上這可以構成一個自傳體三部曲,事實上看了子彈以後我從“太陽”中讀出來了不少3年前沒讀出來的東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題。這裡說說我感觸比較深的幾個。

    英雄主義

    在姜文的世界觀裡,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

    所以張麻子拿了錢還不夠,他還要除掉黃四郎,給百姓一個公平,給鵝城一個太平。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裡,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後,需要為大規模群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為代價。

    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才可以說你真正愛它。愛一個女子時是,愛一個國家時也是。

    雄性衝動

    本質上來講,英雄主義其實完全是一種雄性性衝動。但是這裡要講的是更直接的衝動。比如打架和性衝動。姜文沒有宣揚這些東西,但你看的出他認為這些東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沒有了男人氣概。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沒有把這部分東西交給自己的角色(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個化身)去承擔,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後面講到“剋制”的時候會說。

    對女性的迷戀

    姜文影片中主角對女性的迷戀,一部分是基於性衝動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種純粹的美和自己內心理想完美對映的吸引。從《Sunny燦爛的日子》到《太陽照常升起》再到《讓子彈飛》,前面一種的成分越來越少,後面一種的成分越來越多。

    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鏡頭會對準寧靜豐滿的胸,大腿和腳,從偷窺直到強暴。可是到了《讓子彈飛》,張麻子對花姐(周韻飾)的迷戀,只剩下淡淡的一條線,含蓄得甚至讓很多人到了結尾張麻子給花姐送槍時,會覺得突兀。鏡頭的焦點也相應地變成了臉,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處比較專注地描寫了張麻子對花姐的迷戀,除了最後的分別,一處是在進城初見時,花姐在領頭擂鼓,張麻子的眼神和望遠鏡的鏡頭的移動說明了問題(姜文是真的喜歡用望遠鏡來表現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現,這次尤其多);另一處是花姐雙槍一槍指自己一槍指張麻子要當土匪,同樣是姜文的眼神,還有雖然低緩卻充滿了感情的配樂。

    在《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裡面,周韻雖然戲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為用心的處理。姜文鏡頭下的周韻,不像人間應有的女子。她出現的時候,帶著笑容,和說“我也想跟你們一起去發錢,聽他們笑”的聲音,就像你原本以為只存在於內心理想深處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現在你面前。她是那麼的遠,遠到不可及,卻又是那麼的近,近到就在你心裡。

    一個男人得有多愛他的妻子,才會這樣的去拍她。

    浪漫主義

    這裡的浪漫主義指的是藝術流派。儘管幾部片子敘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來了》以外,影像的表現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體現在鏡頭上,就是在靜態場景的構圖(經常鏡頭上方恰恰少一塊頭皮)和動態場景的運鏡上都非常隨性。這造成一種非常濃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電影裡,理想有時是一種很虛很模糊的東西。張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卻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是什麼?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理想在內心最深處,在遠處的青山和夕陽裡。你知道它在那兒,卻永遠不知道如何去追尋它。可是當碉樓已破黃四郎已擒,你們抽著煙聊著天的時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兒等著你。

    三、讓子彈飛裡的姜文

    剋制

    張麻子開始是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後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裡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著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後的一種反思和內省。

    可是成熟了以後,也就無法再那麼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後,姜文騎著馬的背影,是悵然的。

    政治隱喻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後,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這裡說說我讀到的故事。

    錢鋪在街道上,卻沒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黃四郎開馬車出來收,又全部交還。張麻子再把槍彈鋪在街道上,同樣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黃四郎開馬車來收被張麻子把馬打死。可是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著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抓了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轉眼間變成了暴民。武舉人平日裡幫著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衝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評姜文還在宣揚“打土豪分田地”這一套價值觀,其實就算姜文跟張麻子一樣,信奉結果公平,鼓動群眾鬧革命,他也把這個事件中各方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讀到不同的觀點。這是姜文談政治的高明之處。

    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說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為我的民族落淚。

    首尾的呼應和對比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

    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鬥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弟兄們都走了,還帶著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一代豪傑,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

    本片表面來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姜文的日本情結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說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

    四、說說電影技法

    關於表演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葛優至關重要,如果最終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億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碼有一半得歸功於葛優。葛優一臉嚴肅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務。而且沒有葛優,周潤發和姜文鬥爭的戲出不來。這次的唸白和臉部表情造型實在是太絕了,很多腔調的拿捏令人拍案。

    發哥現在一般都說是票房毒藥,不過這個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屬。發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還是太差,沒聽出來是本人的還是別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樣,在本色基礎上略有針對性的傾向。

    陳坤此次用力夠大,略有點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為還在姜文之上,戲路很寬。武舉人雖然只是個配角,但是角色對於前面提到的政治隱喻卻至關重要。

    劉嘉玲戲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畫全出來了。

    廖凡這次承擔了表現雄性氣質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語氣很不惹眼的用了點北京腔調,效果很好。

    周韻比太陽照常升起裡水準更高,沒那麼出格,但是平凡處更見功力,特別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說戲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勁兒刻畫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後再在大銀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眾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後管張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群眾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群眾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攝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側逆光的鏡頭來用光暈表現張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氣概。

    鴻門宴那場戲在飯桌外面布了一個圓環,等距放了3臺攝像機,慢速的逆時針轉動,結合正反打,效果極佳。類似的方法後面還用過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為影史經典。

    音樂

    沿用了久石讓給《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因為有足夠的情節的緣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個規律,凡是姜文在很商業的說笑話或者發展必須的故事時,沒有配樂;每到姜文玩段風格了,配樂就上來了

    剪輯

    從頭到尾一路都很快,讓觀眾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讓一部分人來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細節,指責片子瘋癲而膚淺。

  • 13 # i米和平

    子彈飛最好的內域,是要說明一個道理,每個橋斷都用暗語在說明一個哲學思維穿透為,不是看戲而看戲,是在學明點什麼,在一切雜亂中有一道光照著人心。

  • 14 # 快樂李

    一、一些有趣的細節

    才華橫溢的導演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本次姜文一如從前一樣,在電影裡融入了很多的個人志趣。

    馬拉火車

    很多人看到片頭馬拉的火車可能覺得很奇怪。其實最早的鐵路跑的都是這種車。鐵軌最早是給馬車設計的,特別是礦區有很多馬拉的煤車在軌道上跑。後來才有了蒸汽機車。

    鐵血十八星旗

    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現。其中紅色與黑色代表血與鐵,黃色代表炎黃子孫,九個角指禹貢九州,內外十八個圓點指當時漢族居住的內地十八省

    蔡鍔和小鳳仙

    姜文是很喜歡英雄人物,有英雄主義情懷的人,電影里人物說“追隨松坡將軍”,“變成小鳳仙”,應該是在表達自己。

    開平碉樓

    片中的鵝城在廣東江門開平取景。江門是著名僑鄉,早年美國加州的鐵路基本都是江門人修的。後來這幫人賺了錢回到家鄉就修了這個中西合璧,防澇防匪的碉樓。

    介錯

    日本切腹都會有介錯人,自裁的人切腹後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劍道高手在身後將其斬首,以縮短其痛苦,這就叫介錯。

    豔陽樓

    戲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勢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滸好漢子弟殺於其居所豔陽樓。

    二、姜文一貫的幾個主題的第三次表現

    姜文到現在一共拍了四部電影,風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學流派來分析,《Sunny燦爛的日子》是意識流,《鬼子來了》是現實主義,《太陽照常升起》是魔幻現實主義,到了《讓子彈飛》就比較荒誕派。但是扣去比較特殊的《鬼子來了》是為全體華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實都是在講姜文自己(某種程度上這可以構成一個自傳體三部曲,事實上看了子彈以後我從“太陽”中讀出來了不少3年前沒讀出來的東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題。這裡說說我感觸比較深的幾個。

    英雄主義

    在姜文的世界觀裡,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

    所以張麻子拿了錢還不夠,他還要除掉黃四郎,給百姓一個公平,給鵝城一個太平。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裡,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後,需要為大規模群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為代價。

    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才可以說你真正愛它。愛一個女子時是,愛一個國家時也是。

    雄性衝動

    本質上來講,英雄主義其實完全是一種雄性性衝動。但是這裡要講的是更直接的衝動。比如打架和性衝動。姜文沒有宣揚這些東西,但你看的出他認為這些東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沒有了男人氣概。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沒有把這部分東西交給自己的角色(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個化身)去承擔,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後面講到“剋制”的時候會說。

    對女性的迷戀

    姜文影片中主角對女性的迷戀,一部分是基於性衝動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種純粹的美和自己內心理想完美對映的吸引。從《Sunny燦爛的日子》到《太陽照常升起》再到《讓子彈飛》,前面一種的成分越來越少,後面一種的成分越來越多。

    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鏡頭會對準寧靜豐滿的胸,大腿和腳,從偷窺直到強暴。可是到了《讓子彈飛》,張麻子對花姐(周韻飾)的迷戀,只剩下淡淡的一條線,含蓄得甚至讓很多人到了結尾張麻子給花姐送槍時,會覺得突兀。鏡頭的焦點也相應地變成了臉,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處比較專注地描寫了張麻子對花姐的迷戀,除了最後的分別,一處是在進城初見時,花姐在領頭擂鼓,張麻子的眼神和望遠鏡的鏡頭的移動說明了問題(姜文是真的喜歡用望遠鏡來表現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現,這次尤其多);另一處是花姐雙槍一槍指自己一槍指張麻子要當土匪,同樣是姜文的眼神,還有雖然低緩卻充滿了感情的配樂。

    在《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裡面,周韻雖然戲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為用心的處理。姜文鏡頭下的周韻,不像人間應有的女子。她出現的時候,帶著笑容,和說“我也想跟你們一起去發錢,聽他們笑”的聲音,就像你原本以為只存在於內心理想深處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現在你面前。她是那麼的遠,遠到不可及,卻又是那麼的近,近到就在你心裡。

    一個男人得有多愛他的妻子,才會這樣的去拍她。

    浪漫主義

    這裡的浪漫主義指的是藝術流派。儘管幾部片子敘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來了》以外,影像的表現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體現在鏡頭上,就是在靜態場景的構圖(經常鏡頭上方恰恰少一塊頭皮)和動態場景的運鏡上都非常隨性。這造成一種非常濃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電影裡,理想有時是一種很虛很模糊的東西。張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卻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是什麼?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理想在內心最深處,在遠處的青山和夕陽裡。你知道它在那兒,卻永遠不知道如何去追尋它。可是當碉樓已破黃四郎已擒,你們抽著煙聊著天的時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兒等著你。

    三、讓子彈飛裡的姜文

    剋制

    張麻子開始是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後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裡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著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後的一種反思和內省。

    可是成熟了以後,也就無法再那麼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後,姜文騎著馬的背影,是悵然的。

    政治隱喻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後,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這裡說說我讀到的故事。

    錢鋪在街道上,卻沒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黃四郎開馬車出來收,又全部交還。張麻子再把槍彈鋪在街道上,同樣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黃四郎開馬車來收被張麻子把馬打死。可是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著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抓了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轉眼間變成了暴民。武舉人平日裡幫著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衝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評姜文還在宣揚“打土豪分田地”這一套價值觀,其實就算姜文跟張麻子一樣,信奉結果公平,鼓動群眾鬧革命,他也把這個事件中各方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讀到不同的觀點。這是姜文談政治的高明之處。

    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說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為我的民族落淚。

    首尾的呼應和對比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

    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鬥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弟兄們都走了,還帶著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一代豪傑,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

    本片表面來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姜文的日本情結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說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

    四、說說電影技法

    關於表演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葛優至關重要,如果最終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億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碼有一半得歸功於葛優。葛優一臉嚴肅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務。而且沒有葛優,周潤發和姜文鬥爭的戲出不來。這次的唸白和臉部表情造型實在是太絕了,很多腔調的拿捏令人拍案。

    發哥現在一般都說是票房毒藥,不過這個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屬。發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還是太差,沒聽出來是本人的還是別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樣,在本色基礎上略有針對性的傾向。

    陳坤此次用力夠大,略有點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為還在姜文之上,戲路很寬。武舉人雖然只是個配角,但是角色對於前面提到的政治隱喻卻至關重要。

    劉嘉玲戲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畫全出來了。

    廖凡這次承擔了表現雄性氣質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語氣很不惹眼的用了點北京腔調,效果很好。

    周韻比太陽照常升起裡水準更高,沒那麼出格,但是平凡處更見功力,特別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說戲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勁兒刻畫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後再在大銀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眾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後管張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群眾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群眾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攝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側逆光的鏡頭來用光暈表現張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氣概。

    鴻門宴那場戲在飯桌外面布了一個圓環,等距放了3臺攝像機,慢速的逆時針轉動,結合正反打,效果極佳。類似的方法後面還用過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為影史經典。

    音樂

    沿用了久石讓給《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因為有足夠的情節的緣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個規律,凡是姜文在很商業的說笑話或者發展必須的故事時,沒有配樂;每到姜文玩段風格了,配樂就上來了

    剪輯

    從頭到尾一路都很快,讓觀眾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讓一部分人來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細節,指責片子瘋癲而膚淺。

  • 15 # 宜家影視放映

    《讓子彈飛》向我們所展示的,的確是一部完全在卡通動畫思維下創作的作品。

    不能說那些充滿著天馬行空想像力的精彩畫面都是卡通風格的功勞,但是那個烏托邦式的世界,那些誇張而具有符號感的人物,那些荒誕而脫離常規的情節,卻可以在一個卡通式的天真的邏輯裡得以合理地展開。

      正邪不兩立,好人壞人之間並不因為人性的複雜而混亂了是非,但卻可以用各種離奇荒誕卻單純至極的手段進行較量。

    因為這樣的單純,黃四郎這樣的惡霸,想求一個公平世界的土匪張麻子,以及左右逢源只想騙一個安逸的湯師爺,這三個非同一般的人物之間的較量,雖然血雨腥風,卻可以簡單到如同小孩子過家家般胡鬧好玩。

    那份單純,讓人無法質疑其中的不合理、不連貫、不真實。雖然誇張而天真,卻堅定地捍衛著正義的尊嚴,捍衛著英雄的傳奇,捍衛著人們心中冀望江湖俠義可以除暴安良那份超現實的夢想——至少在這個夢中,你可以出一口惡氣。

      

    電影是造夢,姜文是最懂得這一本質的導演。他用出色的才華和認真的創作,完成了一個頑童式的成人夢想。這個夢不教育人該如何向善,不標榜人性複雜,不談和諧與大局,只負責心嚮往之,並保證這心嚮往之不被閹割、痛快淋漓地到達彼岸。如此地尊重夢想、且捍衛把夢做爽的單純,我怎麼計較做夢者的不完美與不成熟?

    就像你無法不喜歡一個充滿著朝氣與創造力的孩子,無法不喜歡他的是非分明、充滿英雄主義理想,哪怕他尚魯莽幼稚。更何況,當他身邊站滿的,全是猥瑣功利的成人和某些不思進取的侏儒的時候。

  • 16 # 民間傳說故事書

    《讓子彈飛》是一部以謀求商業利益為目的的電影,而其商業上的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就如同姜文字身就是華語電影導演中最不可模仿和複製的一個一樣,對於中國的商業電影來說,這種完全靠卡司氣勢和導演個人趣味來征服觀眾的做法,總覺得有點撈偏門的感覺,這樣人力和物力支援,大多數導演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這部處處流溢著自由理想主義和“反動”隱喻的電影,靠緊湊精湛的臺詞和看似混亂無邏輯的節奏,居然神奇的騙過了審查部的那些智障老頭們,打入萬馬齊喑的中國電影市場,把那幾個被主子馴得服服帖帖的所謂“三大導演”給徹底地羞辱一翻,寧財神說:“姜文的王朝來了!”我對此表示舉雙手贊成。

    姜文不缺才華,甚至他可能是目前中國電影裡最有才華的導演和演員,但當這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發生擺盪的時候,他也不得不要出來證明自己除了才華之外,還有票房號召力。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的票房失利似乎成為了他永遠的痛,但那一次的失利,宣傳手法上多少要負一定的責任,因為即使是劇情複雜如《盜夢空間》這樣的好萊塢大片,都不會以“你看懂了嗎”作為宣傳重點。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錢掙了,還站著。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亂世,有美學意義上的複雜與戲劇性。自《Sunny燦爛的日子》開始,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非常鮮明的時代背景,從文革年代到抗戰時期,再到《讓子彈飛》的北洋時期,他偏愛亂世。有趣的是,在對亂世的描摹中,姜文所呈現的歷史觀與許多導演大相徑庭,迥異於常人的定式思維。姜文的牛逼之處在於,他的四部電影基本都保持在了一個很高的水準線上下,沒有太滑的鐵盧出現。浪漫氣息在《讓子彈飛》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電影的男性化特質、草莽情結、暴力美感、各類暗示、隱喻、荒誕的錯亂,這些都一覽無餘——但每一項都沒有做到位。所謂“沒有做到位”是和《鬼子來了》相比的。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土匪張牧之的一句對白,雖在整套影片中只說了兩次,卻能引得觀影者思考。“讓子彈飛一會兒”是讓我們看懂影片真正的內涵。開場時讓子彈飛一會,是讓我們看清楚張牧之並不真正是一個兇殘貪財的土匪,他也曾說“錢對我並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除掉社會上的腐敗,除掉社會上貪權貪利的。事實上孤寂的英雄只是陷在悲情自我的囹圄裡難以自拔,跳脫開這種情愫,真正的勝利者到底是誰?那幫百姓或者農民,也許今日得了兩把躺椅、一扇鐵門、數袋大米甚至若干金銀首飾,但是當這些戰利品都被消耗殆盡之時,大數人的生活依然會恢復原貌,根本不會有絲毫的改變。

    誠如片中所見,每一場革命中都有一個倒黴催、早早退出舞臺的炮灰馮小剛,有一個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的梟雄黃四郎,有一個風吹兩邊倒、兩邊拿兩邊吃、永遠餓不著的湯師爺,有一個自剖赤子之心、雞蛋硬碰石頭的壯烈六子,還有一個智勇雙全、善於周旋,運籌帷幄的張麻子。很多人很會設計一種很“擰巴”的情景,可是擰巴之後呢?緊張的氛圍如何鋪開;各方勢力如何一波三折地角力;節奏在某事某刻是改快一點兒還是慢一點兒;動作戲該打幾分鐘,讓誰贏;誰該死、誰該傷、怎麼死、怎麼傷,這種種的細節如何做到合理合適才是更顯示功力的。也正是因為在這些細節上的不斷精益求精,才使得修改了三十幾稿的《讓子彈飛》在故事層面上達到了近完美的姿態。

    喜劇怎麼拍,才是真正的聰明,本來《瘋狂的石頭》動了腦筋,讓中國觀眾知道看喜劇要動腦筋。只可惜這兩年惡搞古裝又壞了胃口,把智商水平拉了下去。《讓子彈飛》故事就是鬥智,三足鼎立,身份變換,替身陷阱,這些喜劇結構和手法早已被經演繹,但要觀眾相信,首先要觀眾愛上人物。有某種東西,但隨著電影越拍越多,我發現是在綠色和藍色之間,讓-呂克·戈達爾是這麼定義電影中隱喻的,電影作為強大的包容性的藝術載體,他體現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他的解讀也出現瞭如此的繁複,以至於不再存在真正合理的解釋,甚至連導演本身也無法解釋。“它不夠靈活,因而也就不夠模稜兩可。與此同時,由於它太清晰反倒又顯得太模糊了。

    姜文這次叫了一幫兄弟助陣,但歸根結底除了自己他誰也不信,包括姜武。影片前半段就是姜文帶著一群龍套的個人solo,中段開始連他這個人物也沒了。整部影片包括張麻子在內幾乎沒有一個人物立起來了,那麼多角色,幾乎都是帶著戲進來,然後又莫名其妙的沒戲走。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

  • 17 # 叔大影視剪輯

    《讓子彈飛》從片名就可以感受到時間似乎存在就不科學,子彈一旦發出速度是極其快的,又何來飛一會呢,在影片中不難看出這是姜文所飾演的張牧之的心理狀態,他與黃四郎的爭鬥絕非一朝一夕,讓子彈飛一會,也正體現了他的從容和霸氣。把此思想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急功近利不會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反倒失去了志在必得的心態,緊緊張張的生活讓人不敢懈怠,因此這種敘事時間的概念,姜文可謂給了我們一個非主流的心態,讓我們能夠在現世中更加灑脫。

    電影界的鬼才導演姜文導演的影片<讓子彈飛》的講述了北洋軍閥時代,一

    個惡霸和-一個土匪爭鬥的故事,透過荒誕的表演,幽默的語言讓公眾進一步認識

    了姜文。

    透過相關電影敘事學理論從電影敘事結構,敘事模式、敘事風格等方面進行

    分析,解析影片的結構、分析人物內在關係和姜文電影特有的電影敘事手法和導

    演獨特的個人敘事風格,品讀姜文電影的思想內涵,分析《讓子彈飛》的敘事策

    略,即姜文對於影片的敘事模式,因果性線性敘事結構模式的運用,以及情節在

    敘事模式中的個性詮釋.透過分析總結非敘事性元素在敘事中的作用,並運用格

    雷馬斯符號理論分析讓子彈飛中的敘事結構以及人物關係,體味姜文電影所特有

    的審美價值。

    《讓子彈飛》敘事遵循著時間的鏈條,設定- -環扣-環的情節,並且非敘事

    性元素象徵、隱喻的運用突出姜文電影的個人色彩,彰顯內涵,並且敘事結構的

    運用突出人物性格以及人物關係,推動敘事發展,應證了姜文精湛嫻熟的敘事策

    略和技巧,將影片的主題塑造得淋漓盡致。

  • 18 # 小張帶你看電影

    《讓子彈飛》這部影片,在敘事策略上採用了時間的鏈條,順暢、合理、有序地緊扣著每一個情節。而在整部影片中一些象徵以及隱喻的元素重點突出了影片的個性色彩。這樣的一種敘事策略,不僅對影片中人物的性格、關係等多個方面及多個維度進行了突出和深化,而且在影片主題的塑造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 19 # 聊資

    1、這是姜文《讓子彈飛》裡最牛的一句臺詞。隱喻,留一段時間讓觀眾想想這個電影、導演到底想說什麼,給大家的浮想聯翩的引子和空間。子彈 你想讓他飛多高 它就能飛多高 你想讓他飛多遠 他就飛多遠 呵呵 但是你買不到這種子彈 和啊 不過 你快看看電影《讓子彈飛》 據應該能找到 呵呵

    2、需要讓子彈飛的故事梗概、影片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影視手法、電影的主題、對於主題的理解、有哪些藝術特色,觀後感怎麼做在當下社會意義。

    3、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聖.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裡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兩年多後,姜文射出來的,是經過精心構化,尋求破局的子彈.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眾,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認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賺了.   我從沒見過中國產導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這野心聽起來又如此的不可實現.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脫離大眾,大神要高於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認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認同.大眾同行還算容易同時取悅.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這三群,在態度上冰炭不容.   現實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讚之後,電影自身素質迅速贏得了同行和大眾的青睞. 廣大小裝青年們在短暫的觀望後,看到寧財神同學的一句“姜文王朝來了!”後立即拜倒投誠.羅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來,“日,評價這麼高,不至於吧.(這電影沒啥思想啊)”,“下次拍個更有追求的電影”,“你們到底為什麼激動啊”. 更極端一些的人開始咒罵,“姜文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著,也能掙錢”這種事在他們眼裡是沒門的. “你媚俗了大眾,讓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經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諷刺了,你就已經跪下了!”.   連我這個不合群的小裝青年,看完後也充滿了疑惑.前兩小時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爽透了,結尾的節奏變化卻讓我無所適從.張麻子打倒了黃四郎, 最後卻一無所得,兄弟女人也離他遠去.他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場景讓我十分落寞.雖然最後的那場“起義”傾向危險…但這就是姜文電影裡想說的麼?   子彈呼嘯而來,透體而過,我卻沒一點感覺,好像沒打中一樣.搞的我連影評都不想寫了.   姜文說:“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賓士一夜一天,繩索終於斷裂, 我才舒服了.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誌,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裡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 20 # 瘋人院的瘋子

    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一經問世,便獲得了許多好口碑,我們在審視電影的好壞的同時,也在用視覺和聽覺去感受這部電影所帶來的衝擊,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在主題方面有深度,視聽語言方面也有著值得一提的地方。

    四種鏡頭的運用在電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種

    影片一開始,老湯,縣長以及縣長夫人在火車上吃火鍋,張麻子一行人半路上劫持,鏡頭隨著站在山上的張麻子,扣動扳機,一扣扳機、一換彈,鏡頭隨著這種節奏在一張一合之間來回快速硬切,給人一種緊張,激憤的感覺,讓觀眾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鏡頭運用。

    第二種

    鏡頭的運用在張麻子假扮縣長進入鵝城後也是很老道的,起初張麻子假扮的馬邦德進入鵝城,鵝城的地主——黃四郎,百般刁難馬邦德,他站在屬於自己的炮樓上用望遠鏡進行觀察,為了展現是透過圓形的望遠鏡觀看到的景物,鏡頭變成了周圍黑中間圓形的樣式,這和姜文執導的處女座《Sunny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用望遠鏡發現米蘭時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種

    六爺因為被誣陷死後,一家人為了表達報仇的誓言,在六爺墓碑前宣誓,按照一般導演來講,會在人物的背後架設攝影機,但姜文卻與眾不同,他把攝影機架設在六爺墓碑上,前來祭奠的人用手扶著兩邊,頭伸向攝影機,形成輕微的畸變,在運用主觀鏡頭的拍攝手法,給人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彷彿觀眾就置身於其中,身臨其境般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和所處環境。

    第四種

    在黃四郎的酒桌上,湯師爺、馬邦德、黃四郎在一張桌子前坐定,三個人進行激烈的對話,姜文沒有去用像《被解救的姜戈》裡環繞式鏡頭來交代人物,而是採用了最近上映的《邪不壓正》似的快速硬切,硬切放在這裡一點都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兀,反而增加了對話的緊張氣氛——唇槍舌戰,寸步不讓,讓觀眾提心吊膽,增加了影片的藝術張力。

    影片中除了鏡頭運用地老道之外,音樂、音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不單單侷限於在自己鄰域裡發光發熱,逐步地在電影藝術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電影《讓子彈飛》的配樂由宮崎駿導演的御用作曲家——久石讓先生創作,透過銅鑼、圓號、小號等樂器,在張麻子等人劫持馬邦德縣長那場戲中,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伴隨著換彈,上趟,開槍等一系列有規律的機械聲中,圓號那種恢弘的聲音響起,步步緊逼觀眾的內心,讓最原始的情感在那一刻迸發了出來。

    影片中為了逼迫葛優飾演的湯師爺說真話,張麻子(也就是後來假扮馬邦德的)用鬧鐘的計時功能,告訴湯師爺如果時間一到不說真話的話直接槍斃,就在這時導演故意放大了鬧鐘的聲音,隨著指標一點一點的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觀眾的緊張的心情隨著湯師爺的心情一同被推上高潮,彷彿時間一到槍斃的不是影片中的湯師爺,而是觀眾本身一樣,可見音樂,音響的作用對本部影片的影響。

    除了音樂和音響對本部影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細節也是值得觀眾去認真推敲的

    火車這個細節在常看姜文導演的作品時,會感覺似曾相識,火車是個用鐵打造的沉重運輸工具,它不同於飛機、輪船等工具,火車其實代表著力量,是姜文崇尚的陽剛之氣的影射,同時,火車的開動伴隨著巨大的蒸汽升空,也起到了大氣透視的作用,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結合鏡頭的運用,音樂的運用,以及細節的隱喻等視聽語言的分析,不難看出姜文作為導演的功力,作為“演而優則導”的代表人物,姜文給我們奉獻了一部很有欣賞價值的電影作品,一部優秀的影片可以鼓舞人的內心。姜文在這一點上為中國中國產的電影做了一個好榜樣。總之,《讓子彈飛》是一部值得觀眾推敲的中國產優質電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寫的所有武俠小說,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