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圖拉仰

    什麼都是對比出來的,強不強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別人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偌大中國風雨飄搖,而益州遠離戰亂,又有千里沃野,在當時的中國算是最富饒的地方之一,所以這裡容易成就霸業。

    益州這麼個小地方,能成就霸業很容易,成就帝王大業機會只有一個,那就是趁中原尚未穩定之時,北伐中原,十五年一代人的時間,如果攻不下洛陽,蜀國遲早要亡。諸葛亮本來以為拿富饒的蜀地攻疲憊的中原,十來年時間綽綽有餘,可惜劉備攻吳把蜀地的資源拼光了。

    劉備死後,蜀地的優勢只剩下人心穩定了,跟中原比的確疲敝,但尚有一戰之力。無論人口糧食科技還是人才,蜀國增長能力都不能與魏國相比,拖得時間越久,蜀魏國力差距越大,諸葛亮那是一個急啊!

  • 22 # Bill153074528

    這是職場中常見的應對策略。隆中對時,諸葛亮要勸老闆進入益州市場,自然要把益州誇的像花一樣。出師表時,諸葛亮已經控制了益州,就一定要強調遇到的困難,這樣KPI不會定的太高,出了問題有退路,幹得好了更可凸顯個人能力。

  • 23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劉備平定益州之戰的艱難與殘酷,因為劉備的“主角光環”而被《三國演義》過分淡化了。其實益州之戰的直接結果,就是劉璋治下“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的益州被打到了“疲弊”不堪的程度。

    劉備取益州,龐統其實是希望他能在與劉璋會面時一舉將劉璋拿下,兵不血刃地取得益州,便劉備不肯。後劉璋回成都,龐統又提議讓劉備偷襲成都,一舉而定益州,劉備又不肯。其實龐統的計策說得很明白,如果活捉劉璋,那便是“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退一步偷襲成都,也可以“大軍卒至,一舉便定”。這兩條計策劉備都不採納,於是導致益州之戰陷入了長久的陣地戰。

    劉璋治益州是極得民心的。《三國志·劉二牧傳》中雲劉備“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也就是說劉備圍成都幾十日都攻城不下,而成都城內的百姓也有以死相抗之心。這時候是劉璋愛惜百姓,才開城而降的,但經過兩年多的陣地戰,益州早已是破碎。

    這一點從法正的一番話中可以看出:“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壞;三分亡二,吏民疲睏,思為亂者十戶而八。”也就是說,益州最富庶的是蜀中,而蜀中在劉備平定益州之戰後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諸葛亮所說的“天府之國,沃野千里”,至此已經不復存在。

    然而,災難還在繼續。劉備平定益州之後馬不停蹄進攻漢中,因為曹操早已經將漢中的百姓遷走,所以劉備得其地未得其民,人口沒有得到補充。之後關羽失荊州,劉備又抽調壯丁東征,最終敗於夷陵。經過益州之戰、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益州怎麼可能不“疲弊”呢?

  • 24 # 烈火長陽

    諸葛亮兩次說法不一樣,他是有原因的。在隆中時,劉備兵少將少,寄居劉表之下。無尺寸之地,無法施展拳腳。益州自古富庶,有揚一益二之稱。並佔中國四角之西南,地理優勢顯著,內有成都平原,都江堰灌溉其中,北有秦嶺、大巴山阻擋敵人南下,東有巫山,西有橫斷山脈,南有云貴高原。可謂金城固地,實為王霸之土,諸葛亮說沃野千里一點都不錯。可在出師表時又不一樣,先主劉備、關羽兵敗於荊州,大量青壯死傷。同時在入蜀建國時為拉攏當地豪強,允許他們大肆侵吞公家利益,藏匿人口。使得益州賦稅減少,兵疲民寡。老百姓負擔太重。

  • 25 # 周芳550

    益州就是主要是指現在的四川、重慶等。一年成邑,二年成都。益州有成都平原,秦時修都江堰,變害為利。沃澆國土,人口眾多,無論在何時都是國家財稅重地,沃野之土。而在出師表時,劉備、關羽兵敗,喪失荊州,更重要是損兵折將,青壯大量失去,人口減少,自然賦稅也少。而四面皆敵。必需擴軍,造成民間勞動力減少,稅費極重。時間長,不疲弊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鬼吹燈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