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二世殺光所有兄弟姐妹,前還讓秦始皇屍體與鹹魚同車而行已對父親不敬,為何那麼隆重安葬父親甚至特別重視陵墓安全並不惜殺死所有修陵人!
11
回覆列表
  • 1 # 東方小事

    最近正好讀了這類書,其中帝國典客(外交部長)頓弱逃走是就下一句話,“禍首李斯,主兇趙高,胡亥從之”,二世就是個水貨,不然也不會指鹿為馬。

  • 2 # 青衣漢社

    秦二世只是趙高集團推出來的形象代言人,至於讓秦始皇的屍體與鹹魚車同行的背後,我們要看當時的故事環境。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東巡迴宮途中生病了,到河北一個叫沙丘的地方,病情加重,遂駕崩。趙高等人秘不發喪,因為夏天天氣熱,古人有沒有冷藏手段,秦始皇屍體都發臭了,所以與鹹魚同車而行,掩蓋屍體臭味。至於隆重安葬父親,秦二世皇位本就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出於孝心,還是政治目的,都需要隆重安葬秦始皇,做給世人看的,以正其明。

  • 3 # 45喥卬朢暒涳

    主要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確實是始皇所指定的帝國繼承人,雖然自身得國不正,且之後對同族同宗兄弟姐妹確有暴行,但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且秦二世胡亥是始皇的兒子,始皇也不是他殺死的,作為兒子對父親還是有一定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胡亥也很受始皇寵愛,要不東巡也不會帶上他,他這麼做也有一定的對父親的寵愛的報答,而且其在趙高這個集團中屬於從屬地位,從史記中對這件事的記載中就可看出,趙高為主謀,李斯是被脅迫的,而胡亥頂多算個從犯,很多事可能並不是他的本意,要不然之後也不會死在趙高的手中,所以他捨得大規模厚葬秦始皇。當然這些僅是個人觀點。

  • 4 # 正夏學史

    秦二世殺光兄弟姐妹是自己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的當皇帝,怕兄弟姐妹威脅自己的皇權,所以才殺的。秦始皇屍體與鹹魚放在一起是遮擋屍體腐敗的臭味,封鎖秦始皇死亡的訊息,秦始皇是在出遊的路上,秦二世也沒有回到京城,如果不封鎖秦始皇死亡的訊息,那麼自己又在外邊,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隆重的葬秦始皇難道不應該嗎?畢竟是千古一帝。在這不管怎麼說也是秦二世的老子,這當兒子的即使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他也不敢啊。畢竟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對自己老子不孝順,天下人都在看著,那麼結果就是秦二世會死的更快。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1.藏入大量財物,實為趙高與李斯欺名盜世,向世人彰顯二世登位正常、合理、合法。

    2.做面子工程,作為帝國繼承人要樹立良好的形象以利於本身的統治,眾所周知,他得國來自於篡改詔書,害死了合法繼承人自己的親哥哥扶蘇,且滅了同族同宗兄弟姐妹,如果不用孝順遮臉,難以收服人心。

    3.胡亥作為始皇帝的親生兒子,自有辯風識向、查顏觀色的本事,頗受始皇寵愛,有一定父子情誼,為紀念老子,兒子應該如此。

    4.葬入皇陵的財富,仍為皇家所有,並沒流失!所以他厚葬了老爸秦始皇。

    5.始皇帝生前主抓的皇陵,工程有一定的規模,空間寵大,要有豐厚的財富入葬才能與之相匹配!

  • 6 # 聾王異史

    秦二世胡亥是個貪玩的孩子,認為當帝王就是為了享樂,並沒有什麼壞心眼。秦始皇很喜歡他,父子關係不錯,巡遊時把他帶在身邊聊個天,開個心。胡亥是個喜歡擺譜的人,老爸死了,當然要厚葬,一是顯示親情,另一方面也能掩蓋一下改遺詔的事,撫平一下內心的愧疚。

    至於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殺兄弟姐妹這些壞事,都是他的法律老師趙高挑唆或親自幹的。

    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

    秦始皇死得很突然,在巡遊路上暴死,趙高沒有想好對策,於是隱瞞真相,思謀著如何取得利益。但天氣太熱了,秦始皇的屍體快發臭了,沒辦法,就說皇帝想吃鮑魚了,就在車後拉了一車鮑魚,掩蓋異味。等想出聯合李斯改詔書,傳假聖旨殺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的辦法後,才把真相告訴丞相李斯和太子趙高。

    挑唆胡亥殺兄弟姐妹

    胡亥繼位秦二世後,趙高開始大清洗,他告訴胡亥有些大臣懷疑遺詔是假的,為公子扶蘇鳴不平,還預謀和秦始皇的一些有權勢的子女一起謀反。胡亥是個腦瓜極其簡單的傢伙,聽了趙高的話就著急抓瞎了:“咋辦呢?咋辦呢?!!!”趙高正等這句話呢,告訴他就一個字 :“殺!”胡亥一點頭,趙高一口氣體殺了二十多個太子公主,殺了最大的威脅蒙氏兄弟、李斯父子和大批臣子,清理異己工作一步到位。

    陵墓風水好有利於後代

    古代人很迷信,認為陵墓風水好,對後代有好處。另外秦陵在秦始皇死前已經選好風水寶地開始修建,胡亥自然希望自己的父親不管是去了天上,還是在地下,都能保佑他穩坐江山,他不但把秦始皇沒有生育的妃子一起陪葬,還把修墓的工人全都活埋在墓裡,還在墓中灌注了大量水銀,以保證秦陵安全。

    因此胡亥是個糊塗皇帝,趙高才是罪魁禍首。

  • 7 # 開涮歷史

    秦二世是不是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其實目前還是有爭議。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暴斃沙丘,趙高胡亥夥同李斯發動"沙丘政變",矯詔殺公子扶蘇和蒙家兄弟,篡位登基!

    為掩飾天下悠悠眾口,趙高攛掇胡亥,制定更加嚴酷的刑法,大肆排除異己,屠殺兄弟姐妹,導致天下分崩離析,這是《史記》展示給世人,對於秦朝滅亡的一種解釋。

    2009年初北京大學接受社會捐贈,得到3300多枚西漢竹簡,其中史書《趙政書》對胡亥繼位提供了另外一種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說法。

    《趙正書》成書在西漢早期,書中寫到始皇帝將死之時,向重臣託孤,請求李斯等老臣盡心盡力輔佐幼主胡亥,這在史學家引起很大的反響。

    《趙正書》記載: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

    我們相信以司馬遷的治史嚴謹態度,他提供的歷史事實應該更可靠,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於“沙丘政變”謀權篡位的這段歷史描述過於細緻,彷彿插上“文學想象”的羽翼,反而讓其失真,細究起來產生更多質疑。

    畢竟當時親歷的人都已死,又是一件如此隱秘的陰謀,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而且還演繹得那般繪聲繪色。

    不管《趙政書》所記載的事實如何,至少它給我們提供一套有別於《史記》記載不一樣的說法,說明在西漢時期,關於秦始皇的嗣位問題,社會上已經是眾說紛紜。

    秦二世胡亥為了證明自己繼位對合法性,曾將繼位詔書刻在石碑上——琅琊刻石。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也是可以偽造的。

    那是呀!

    雍正的繼位詔書不是一直被人質疑是偽造的嗎?那還是秘密立儲呢。

    關於厚葬秦始皇的事,雖以秦二世名義下令,但是主意肯定是跟李斯、趙高、馮劫這些老臣出的。秦始皇十幾歲就開始建造皇陵,還特意下旨設立“驪山邑”專門管轄驪山陵寢建造事務,關於陪葬規模和事宜,或許始皇生前就會有安排,即便沒有周密安排,肯定也會在平時談起。讓嬪妃和工匠殉葬也可能就是始皇帝生前就有所交代。

    始皇帝雄傑偉略、一生雖暴戾但對臣下和宗親卻不曾有過妄殺。征戰天下的大將和權臣對始皇帝都算忠心耿耿。厚葬始皇帝是繼位的胡亥對父皇的追念,也是承繼大統必須要做的事兒,不然百官也不肯。

    古代對於死亡的認知是有限的,他們相信人死了只是到另一個世界,還需要繼續生活,還需要吃喝拉撒,還需要有人伺候有人陪。

    因此,作為功蓋古今的始皇帝,他把一生的輝煌也複製一份”縮小版”帶進了皇陵,妻妾奴婢自然不能少。

    直到清末,國家窮困沒落,慈禧依舊把巨大的財富帶進了墳墓作為陪葬。那些東西大部分是她生前享用過的。

    即便民間,一個人穿過用過的東西,在他死後,一般也會燒掉,尤其是衣物,何況是帝王呢。

    資料連結:

    史書《趙政書》,存竹簡50餘枚,近1500字。書中圍繞秦始皇之死和秦朝滅亡,記述了秦始皇(簡文稱之為“秦王趙正(政)”)、李斯、胡亥、子嬰等人物的言論活動,其成書年代應在西漢早期。書中的部分段落見於《史記》的《蒙恬列傳》《李斯列傳》,但又不盡相同,有可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參考的資料之一,具有史料價值。

  • 8 # 龍文說史

    秦二世忤逆秦始皇,不是對這個父親有意見,他最起碼做一個孝子,擺給百姓開,有個皇帝樣。秦二世胡亥作為秦始皇幼子,早年沒有什麼建樹,顯得不突出,並不像扶蘇那樣才能逐重,在焚書坑儒中扶蘇因為為儒士們求情被秦始皇發配到上郡守邊,從此例子可以看出扶蘇見識過人。他並不是在公子中愛出頭,只是意識形態和父親秦始皇迥異,親近儒學,儒學恰恰在當時和秦朝奉行的法家形成對立,這也就有秦始皇為以後的帝國開始擔憂,尤其是對這個長子不放心,怕把帝國搞亂。而胡亥卻比較低調,他又是趙高一手調教出來的,趙高是什麼人,他可是秦始皇的尾巴,所以胡亥受到如此信任,一定程度和趙高離不開的。

    每每東巡,胡亥就陪在父皇左右,擋風擋雨,一旦到最危難的時候,趙高和胡亥都挺身而出,化解危機,所以除了趙高因素以外,最主要是秦始皇對胡亥的器重有意讓他繼位,因為胡亥不像扶蘇處處和他悖著來,而是遵循父親意志發揚帝國事業,將法家列位國本,所以歷史對於趙高是不是竄改還存在這疑雲,秦二世忤逆更不用說。但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秦始皇之所以將扶蘇發配到北方目的就是歷練他,讓他成為他的接班人,有意將大秦的治國方略改變,因為當時他也意識到了弊端,可是時間不給他機會,最後導致趙高矯詔,賜扶蘇死,不管怎樣還是秦二世繼位了。胡亥繼承皇位後,開始著手完成父親遺留下來的遺願,除了完成建完阿房宮以外,還有馳道,長城,陵墓,總共動用了三百萬人,當時帝國才兩千萬,可見工程有多浩大!他為了使父親永遠擁有不朽的功業而將其埋在地下,意思就是將秦始皇和大秦帝國輝煌複製埋在地下讓給後人看。所以秦二世還算是個孝子,而且不顧民間疾苦,家國破滅執意要把父親的墳墓修好,在當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不得不把徵發給自己父親修陵墓的勞役組成軍隊上前線應戰。陳勝吳廣起義軍一直蔓延到驪山秦始皇陵附近,可見當時百姓對秦朝修陵墓有多憤懣,沉重的徭役和酷刑使百姓不得不拿起武器造反最後把無業遊民劉邦給逼出來了。

    等劉邦和項羽打到咸陽後,秦始皇陵墓已經完工,地上巍峨的建築覆蓋了秦始皇地下陵墓,使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時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於是就有後來項羽動用三十萬挖掘秦陵,甚至危及到部分兵馬俑坑,可惜半月沒見結果。所以,秦二世的心血沒有白流,他即便忤逆了也會遵循父皇遺願按步進行,因為那可是大秦的宗廟,秦始皇是太祖,是神,後世傳到千萬世都要按著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政治路子走,這樣帝國才可以千秋萬代,保住陵墓就等於保住社稷。

    可是結果卻恰恰相反,秦二世繼承了秦始皇留下的公共建設以外還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和思想,法家思想過於極端,弊端重重比如造成酷刑嚴厲,徭役沉重,百姓哪能經得起。秦始皇認為繼承法家就可以維護他統一的勞動果實,去分封行郡縣,可沒料到他一死,這種思想毀滅了他的帝國。

    他的繼承人秦二世生性就很殘暴,為了維護權利,將他的兄弟姐妹們趕盡殺絕,部分殉葬,還何況談國家呢?修完秦始皇陵後,為了保守秘密,封陵時將修陵的人隔著金剛牆統統活埋,秦始皇未懷孕的嬪妃被關入陵墓殉葬,她們在含有水銀的地下宮殿裡哪能存活下來,本來燃燒長久的人魚燈在沒有空氣情況下早都滅了。

  • 9 # 淡看天上月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下分兩種情況來看這個問題,一種是秦始皇傳位給了胡亥,一種是胡亥真的篡位。在這兩種情況下,胡亥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最合理,然後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秦始皇傳位給了胡亥

    若是事實和《史記》記載的胡亥偷截遺詔完全相反,事實如果是秦始皇真的傳位給了胡亥。胡亥是正統的繼承人,這樣胡亥風光大葬秦始皇,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若是秦始皇真的想傳位給扶蘇,那麼秦始皇最後出巡找藥治病的時候,就會把扶蘇召回來,監理國事,或者帶著扶蘇一起去。因為秦始皇知道這時候自己身體不行了,不然他也不會出巡。秦始皇是法家堅定的信念者,扶蘇不是,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國家一種被法家思想統治,故秦始皇沒有打算把位置傳給扶蘇,所以很多學者才認為胡亥應該是合法獲得的繼承人的身份。

    秦始皇傳位給了扶蘇

    若是秦始皇傳位給了扶蘇,秦始皇掛了之後,胡亥透過密不發喪等等手段獲得了皇帝之位。那麼更應該風光大葬秦始皇,這樣才不會惹得其他人的懷疑,這時候他的兄弟姐妹還沒有被胡亥用手段害死,胡亥這時候貪圖秦始皇要陪葬的寶貝,只會惹來自己兄弟姐妹的聯合攻擊。

    若是真是篡改遺詔這種大事,胡亥必然得到了李斯和趙高的承認,顯然不是傻子,反而可能有點小聰明和鬼點子。既然不是傻子那怎麼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因小失大?自己在皇帝位上,隨時享受人間各種美事,錢財寶貝還不滾滾而來。貪圖秦始皇的寶貝,只怕命都保不住,何來享受可言,不按秦始皇遺願下葬這種選擇只要傻子才會去選擇。

    兩種情況下,胡亥都應該按照秦始皇的遺願風光大葬秦始皇,而不是從中貪圖什麼。按照秦始皇的遺願風光大葬完了秦始皇,那麼自己的皇帝之位就進一步的鞏固。

    須知即使秦始皇掛了,但是他的餘威還是存在。而且能拿此做文章的不僅有胡亥的親兄弟,還有秦宗室的人。所以即使胡亥真的很傻,想要這麼做,李斯和趙高都會阻止胡亥這麼做。故哪怕胡亥只是一個貪圖錢財的傻子,也無法動秦始皇定下的東西。

  • 10 # 浮沉於史

    很多人都認可這一種說法:秦始皇東巡時死於沙丘,臨終留下詔書,命扶蘇趕緊回咸陽即位,趙高與扶蘇不睦,為了防止遭到報復,便與李斯聯手篡改了遺詔。

    然後就是胡亥即位,扶蘇與蒙恬被賜死。當然,秦始皇的死有很多版本,比如被毒死、病死、被隕石砸死、被胡亥害死……

    觀此種種,其實也沒有一個確鑿的證據,秦始皇之死是一個謎,他有沒有留下遺詔也是無從考證的。

    前文提到的篡改遺詔,是《史記》所記載,也就是說,這是司馬遷的觀點,事實上司馬遷記載這個事情的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很多年,漢朝都已經傳了七帝(包括前後少帝)。近年來,專家從海外蒐羅了一批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一卷竹簡——《趙正書》,這本書裡的記載是這樣的: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這推翻了《史記》的定論,事實上《趙正書》成書於秦,更貼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它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根據這本書的說法,胡亥即位是經過了秦始皇首肯的,既然如此,胡亥厚葬父親也就很正常了。

  • 11 # 談古論金

    且不說秦二世繼位到底是如太史公所言是沙丘之變篡奪的結果還是出於秦始皇的本意,我們假設秦二世忤逆篡位成立,這與捨得大量財物陪葬以及隆重安葬也沒有矛盾。

    秦二世也許昏聵,也許貪財,但他老人家不是黃土高原地主老財家的傻兒子,天子富有四海,有什麼捨不得的,在平民百姓或者我等後人看來天文數字的財富,對秦二世與趙高來說真的只是一個數字,多一個零少一個零根本沒有區別。李世民不會天天琢磨既然太上皇李淵已經沒有實權,那麼每天吃兩隻雞也就太浪費了,吃兩個雞蛋就可以了,有那麼多嬪妃幹什麼,安排個照顧生活的老媽子就夠了——對秦二世他們,這是同一個量級的問題,也就根本不是問題。

    更何況,厚葬秦始皇能夠產生很好的政治宣傳效應,我如此孝順老爸,自然就是合法繼承人,文宣目的達到了,黔首們搞得清楚個毛線?

  • 12 # 史海爛柯人

    根據近年來的出土文獻來看,胡亥的繼位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本意,不過,矯詔誅殺扶蘇、蒙恬,則是胡亥自作主張。由此看來,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沙丘之謀”,或許並不存在!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這次出行,一併跟隨的還有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不成想,秦始皇在沙丘時突然患病,結果趙高、李斯、胡亥矯詔奪權,並借秦始皇之名逼死了扶蘇和蒙恬。

    《史記》中的記載,成了兩千多年來“不可撼動”的公案。在太史公筆下,秦二世胡亥就是一個篡位者,而趙高、李斯也成了狼狽為奸的小人。相比之下,原本多次直言勸諫的太子扶蘇,則成了最為無辜的犧牲品。

    然而,幾年來有一批竹簡逐漸披露,讓世人見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北大簡《趙政書》中,記載了秦始皇、秦二世等人的言行,其中便包括秦始皇病重時的安排:

    (秦始皇)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趙政書》

    據學者考證,《趙政書》成書於西漢早期,早於《史記》。按照它的記載,秦始皇病重時曾徵求近親大臣的意見,而李斯等人考慮到當時形勢,舉薦了胡亥。臥榻上的秦始皇,也採納了這一意見。如這批竹簡所記述的情節屬實,則很可能會顛覆司馬遷的記載。

    不過,且不論胡亥繼承大統是否為秦始皇本意,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之死,卻是受胡亥殘害: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趙政書》

    根據竹簡的後文來看,胡亥繼位後擔心自己皇位不穩,便決定除去兄長扶蘇及其親信蒙恬。在這一系列滅絕人性的舉措中,不少人也遭到殃及。可以肯定的是,秦二世是一位暴君,這一點與《史記》的記載並不衝突。

    至於說秦二世奢華的安葬秦始皇,倒也是古代皇室的一種慣例。

    古代帝王生前便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甚至會提前籌備隨葬品。這種做法,主要是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另外,作為繼任者的新君,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也會勞師動眾地給先皇操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喪葬文化雖然看上去像是生人給死人舉行的一種儀式,但同時更是做給旁人看的禮儀。無論秦二世篡位與否,他勢必要表現對秦始皇的尊敬,絕不會吝嗇那些奇珍異寶。而且,秦二世要是真的篡位,這場戲便需要做的更充足。

    另外,作為皇帝的秦二世,又怎麼會在乎眼前那些財富呢?要知道,此時他就是天下的主宰,可謂是掌控著世間的所有財富和生殺大權。當然了,也正因為秦君的殘暴,才使得自己的江山並未傳至千世萬世。

  • 1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葭明通的觀點,歷史上的大人物再偉大也罷,再壞蛋也罷,他們終究是人,是人就脫離不了人性,自古以來,人性沒有改變,人類的情感生活也沒有改變。

    說回題目!秦二世這種忤逆子扮演孝子大操大辦老爹或者老孃葬禮的傢伙,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網際網路時代,也滿坑滿谷的存在呀!看官老爺,你敢說你在生活中沒有見過忤逆兒女扮演孝子嗎?你不敢!

    就算你生活幸福,總看電視吧!電視上有某種“調解家庭關係”的節目,總是看過吧!老父母有一套房子在哪裡。就有那種聰明人,看著老父母快死了,撐不了幾個月了,這時候開始爭“孝順父母”的權力了,哭著鬧著一定要把父母接到眼前,或者自己住進父母家中“孝順”老父母。

    自然,其他子女是沒有資格也不應該“孝順”老父母了,儘管以前都是其他子女在孝順。

    人性就是如此悲涼!偉大如秦始皇死後也落入了有點錢老頭下場,被忤逆子擺在哪裡當做道具,表演忤逆子的“孝心”,拿著老頭剩餘的財產大操大辦,藉著這個花錢無數的大操大辦大吃回扣,吃幹抹淨。

    秦二世為啥捨得大量財物葬入秦始皇陵呢?

    有啥不捨得的,又不是他秦二世的合法財產,他如果不捨得,反而可能失去他“合法”的二世皇帝大位呢!兩害相權取其輕,什麼有皇帝大位重要呢?什麼有秦二世是個孝子重要呢?扶蘇就是個不孝子,該死!

    還有你們這些大臣,大將軍,你們看好了,我依足了禮法規矩,該做的都做了,該給你們的也都給了,做人要講良心,我做皇帝,你們別搗亂。

    人生如戲呀!

  • 14 # 奕天讀歷史

    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初,曾經設想萬世不滅。可事情的結果,並未按始皇帝的設想進行,秦朝僅僅傳了三世,便亡了,反而成了中國歷史上相對短命的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朝皇位的傳承,三世子嬰的繼位,爭議相對較少,可是二世胡亥的繼位過程,隨著更多相關史料的出現,爭論卻越來越多。

    胡亥繼位的過程,流傳最廣的一種,就是《史記》所載的“沙丘之變”。秦始皇在東巡期間,病死沙丘。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支援下,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繼位成了秦二世皇帝。

    胡亥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偽造始皇帝詔書賜死了公子扶蘇和鎮守邊境的大將蒙恬。之後,又殺掉了其他的兄弟姊妹。胡亥成了秦始皇唯一在世的子女,這胡亥是自己把自己給滅族了。

    按照《史記》的記載,胡亥的確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才坐上了秦二世的寶座。但是,據北京大學所藏的西漢早期竹書《趙正書》的記載,胡亥是在丞相李斯和御史馮去疾的建議下,被秦始皇親自指定繼承皇位的。

    所謂的“趙正”,即“趙政”。秦始皇,名嬴政,贏姓趙氏。古人一般對男子都是以氏相稱,女子才以姓相稱,所以,趙政是對秦始皇比較正式、尊重的稱謂,而直稱嬴政則帶有蔑視的意味了。《趙正書》其實就是記載秦始皇去世前後事蹟片段的一個小傳。

    根據《趙正書》的記載,秦始皇在病入膏肓時,非常的悲傷,將李斯、馮去疾召到了病榻前,商議立嗣之事。李斯和馮去疾向秦始皇諫言:“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李斯和馮去疾的意思很明瞭,因為返回咸陽的道路遙遠,為了避免有大臣擁立秦始皇的其他兒子,陰謀作亂,請求立胡亥為皇帝。這裡的“大臣”,應該就包括蒙恬。要說李斯不擔心蒙恬奪他的相位,肯定是假的,只是李斯應該也同時考慮到了朝廷的穩定,所以,也不能說李斯就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一個人。

    秦始皇聽畢,說:“可。”由此可見,胡亥繼位為秦二世是經過秦始皇批准的。

    相對而言,秦始皇指定胡亥繼位的可能性更大。畢竟秦始皇信奉法家,胡亥跟隨趙高學的正是法家的東西,等於是一脈相承,而扶蘇學的卻是不讓秦始皇喜歡的儒家,秦始皇將扶蘇派去邊境,也是因為不喜歡扶蘇的儒家想法。

    不過,不管怎麼樣,胡亥都成了秦二世。那胡亥為什麼還要厚葬秦始皇呢?其實,答案並不複雜,不管胡亥是如何繼位成為的秦二世,他都要厚葬秦始皇。

    其一,就是向天下宣佈繼位的合法性。

    如果胡亥是篡了扶蘇的位,那胡亥更需要大張旗鼓的厚葬他的父親秦始皇。胡亥透過此舉,會讓不明真相的秦朝百姓都覺得,胡亥的皇位原本就是秦始皇指定給他的,所以,胡亥才要厚葬始皇帝。

    如果胡亥是被秦始皇指定接班的,那胡亥跟他父親的關係應該很好,胡亥更要厚葬秦始皇了。

    其二、秦始皇建立秦朝,胡亥必須順乎禮法,收買天下士大夫。

    胡亥要將秦始皇的神位放入宗廟,如果只是草草埋葬了秦始皇,肯定會被天下人,特別是士人所恥笑。所以,胡亥為了收買天下人心,必須厚葬始皇帝。

    其三、胡亥並不是一個徹底的暴君。

    按照《史記》的記載,趙高在勸胡亥奪扶蘇的皇位時,胡亥曾說:“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才華比較少的意思),強因人之功,是不能也。”可見胡亥還是比較明大義、孝道的,也認為自己的才能有限。

    胡亥後來的殘暴,昏聵,全都是趙高的作為。趙高原本就是胡亥的老師,趙高對胡亥施行了超強洗腦術,透過恐嚇、誘導胡亥的方式,讓胡亥先殺了自己的所有兄弟姊妹,又讓胡亥除掉了李斯、馮去疾、馮劫等大臣,將胡亥完全孤立封閉起來。然後,趙高又透過類似“指鹿為馬”的事情,威懾胡亥和群臣。趙高的所有作為,都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篡位,不過後來因為天生異象,“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趙高恐懼,才將三世之位給了子嬰。正是因為趙高,才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而胡亥也留下了一個殘暴的形象。

    其實,胡亥應該跟三國時的劉禪很相似,只是劉禪因為劉備的原因,重用了諸葛亮等賢臣,而胡亥卻用錯了趙高。胡亥留千古惡名並不無辜,不過胡亥並不恨他的父親秦始皇,所以,沒有理由不將秦始皇風光厚葬。

    至於胡亥殺死修建驪山陵墓工匠的原因,原因更簡單。古人選擇墓地非常講究風水,特別是帝王之家,還講究王氣、龍脈。如果祖墳被盜,會被認為王氣被破壞,龍脈被斷,是有害後世子孫的事情。胡亥當然希望自己氣運長久,秦朝的基業永存,那麼保護驪山陵墓的安全,就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 15 # 漢史趣聞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是在違背了秦始皇的遺照,篡權奪位當上的皇帝。在他當皇帝的過程中,他不但殺了秦始皇最看好的兒子公子扶蘇,還把秦始皇所有的兒女,全部給腰斬了。

    不得不感慨,秦二世這樣的做法,確實是沒有腦子呀。正是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所以,在秦末亂世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秦二世分憂解難的,再加上他自己本來就沒有主見,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一手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走向滅亡。

    不過,對於他來說有點小幸運的,也是最為可悲的就是,他並沒有見到秦朝真正的覆滅,因為在秦朝滅亡之前,他就被自己的老師趙高給殺害了。正是因為如此,秦二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臣子殺死的皇帝。

    我們再說秦二世本來就是違背了父親秦始皇的遺願當上的皇帝,為何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還捨得給自己的父皇陪葬大量的寶物呢?

    其一:古代的時候,人都是很迷信的。

    秦二世本來就是篡權奪位,所以,為了能夠給自己的父皇一點安慰,讓他饒恕自己犯的罪過,他只有多給自己的父皇陪葬一些財物,來彌補自己的過失了。

    所以,在秦始皇下葬的時候,秦二世把很大一部分,秦始皇生前從六國掠奪過來的寶貝都給秦始皇陪葬去了。

    當然了秦二世給秦始皇陪葬的寶貝只是少數,大部分都被他給留下來了。畢竟當時,他們擁有的是原來六國的寶貝呀。

    其二:秦二世即使給秦始皇陪葬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秦二世根本不把寶貝當成是寶貝。

    在秦二世眼裡,這些寶貝真的是什麼都不算,畢竟只要他能繼續當皇帝,天下就都是他的。說白了,他根本就沒有把這些寶貝給放在眼裡。

    既然下葬的時候,都需要埋葬一些寶物,更何況還是給自己的老爹,秦二世作為兒子的在這方面當然不敢吝嗇了。

    其三:做給外人看,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光明正大的當上的皇帝。

    秦二世之所以要給自己的父皇陪葬如此多的寶物,就是為了讓外人知道,他和父皇秦始皇之間的關係很好。

    因為老爹把皇位傳給了他,為了表達自己對父皇的尊重以及感激之情,所以,他要用最為貴重的物品,來給老爹來陪葬。

    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告誡世人,自己能當皇帝,完全是秦始皇指定的,自己並沒有越軌的行為。

    其四:秦始皇畢竟是千古一帝,他的葬禮必須隆重一些,這樣才能尊顯皇帝身份的不同尋常。

    秦二世之所以這樣做,要給後人開一個好頭。只要他對自己父皇的葬禮給予足夠的重視,等到他百年之後,他的後代也會效仿他的。

    所以,這個葬禮作為第一個舉辦人的胡亥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正是因為如上這些原因,所以,秦二世才放入大量的寶藏在秦始皇的陵墓當中的。

  • 16 # 錢多多讀文史

    說起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這個值得商榷。

    史載秦始皇病重,自知不免,特詔令公子扶蘇來見。並沒有明確記錄秦始皇定了扶蘇為繼承人。

    從種種跡象推測,秦始皇似乎原來沒有下定決心讓扶蘇繼位——把他送出權力中樞就是明證,讓胡亥隨車遊幸也似乎表示對這個小兒子並不反感。

    所以在這種曖昧情形下,胡亥有心謀位也是較為正常的,更何況趙高李斯兩個各懷鬼胎。至於說胡亥讓父親秦始皇屍體與鹹魚同車是為不敬——都已經謀位了,還談什麼敬不敬?況且,此時事情湍未完全定局,貿然發出秦始皇的死訊,肯定對他們仨的謀劃不利,他們的“大事”要緊,還顧慮什麼用不用鹹魚掩屍臭?

    至於隆重對待秦始皇的身後事——厚葬,這不是做給外人看的嗎?

    就說咱普通老百姓吧,孝順兒孫有幾個?長輩生前卻少有人問。等到家裡長輩去世了,哪個不是隆重舉行葬禮?請來和尚道士做上幾天水陸道場,出殯途中還要花樣百出,給柩夫道士賞些錢財以示重視。所謂薄養厚葬也。蓋因生前孝不孝無人知,死後孝不孝有人看!

    胡亥之於秦始皇,也是一樣的心理,謀位掩喪之事都不是檯面上的事 ,秘密進行中,知道的有限幾個人也是諱莫如深。但死後事,不可不隆重——這是面上的事啊。況且一國之君身後事,斷不可草草了之——又不要胡亥自己掏腰包。所以胡亥厚葬其父,既是家孝的面子事,更是國葬的公事,換誰都得這麼做!尤其胡亥更得這麼做——大張旗鼓地彰顯自己孝道,掩蓋自己得位的非法性。

  • 17 # 過去即歷史

    這有衝突嗎?

    豪華安葬父親跟自己皇位有關係嗎?皇帝已死,皇位已到手;要做的僅兩件事:一是剪除威脅皇位的人;二是安葬先王。這兩件事沒有衝突,遵從秦始皇安葬的要求還能彰顯自己的孝道,為什麼不幹。

    永遠不要用平常人的思維去看待帝王。

  • 18 # 微視集中營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巡遊的路上暴斃,趙高與李斯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篡改詔書,並殺害公子扶蘇,讓胡亥繼位,成為秦二世。胡亥繼位以後對可以威脅到他皇位的皇子們進行了屠殺。

    胡亥繼位以後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制定了更加嚴厲的刑罰,大肆的排除異己,造成天下怨聲載道,也為以後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至於為什麼厚葬秦始皇,雖然是秦二世胡亥下旨,但肯定是李斯、趙高等人的主意。秦始皇在其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皇陵,至於讓工匠和嬪妃陪葬的事宜的話,秦始皇應該是生前就有所談起。秦始皇雖然一生比較暴戾,但是對追隨其征戰天下的大臣卻沒有妄殺,所以其手下對他也是忠心耿耿。作為剛繼承大統的胡亥來說,厚葬秦始皇是必須要做的,不然天下的文武百官也不會答應,胡亥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胡亥是篡取皇位,為堵住天下之口,在安葬先皇這件事上肯定要做的漂亮些。

    古代人們認為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作為皇帝的秦始皇肯定要將他在世時候的輝煌帶入皇陵,當然就少不了陪葬計程車兵、侍女、嬪妃等。

  • 19 # 吐糟生活

    這個問題,我們分成兩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秦二世是否是忤逆秦始皇的本意繼位的?

    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巡遊至平原津病重,於是給公子扶蘇書信,要趕緊回咸陽料理後事,但是丞相李斯沒有將書信發出。同年七月,秦始皇病逝於沙丘平臺,趙高和胡亥有師徒之情,就聯合李斯銷燬了給扶蘇的書信,謊稱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扶蘇,蒙恬。

    《史記》,始皇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按照史記的這段記述,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秦始皇本意傳位給公子扶蘇,趙高和李斯密謀,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派人假傳聖旨,賜死扶蘇和蒙恬。但是仔細分析,也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第一,司馬遷是大漢王朝的官員,漢王朝正是在推翻了秦朝統治的基礎上建立的,為了證明漢王朝建立的合法性,是一定要極力醜化前朝的,前朝越是殘暴,腐朽,沒落,自己才越是“以有道伐無道”,就像商湯伐夏桀,武王伐紂一樣,是“受命於天”,也像我們今天總是說國民黨反動派如何如何,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如何如何,是一樣的道理。司馬遷既然是漢朝官員,他就不能吃漢朝的飯,砸漢朝的鍋。

    第二,仔細分析史記這段記載,秦始皇僅是賜書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並未說明立扶蘇為太子,按常理,秦始皇在感覺自己大限來臨時,一定會對繼承人作出明確安排。同時一般皇帝巡遊在外,作為選定的繼承人一定是陪在身邊或者留守京城監國,而此時陪在身邊的是胡亥,扶蘇卻遠在北方邊關抵禦匈奴,手握秦朝最精銳的長城軍團,此時召扶蘇回京,是否為了解除扶蘇兵權,為胡亥順利繼位鋪路呢?

    趙高和李斯銷燬秦始皇給扶蘇的書信,其實也是為了讓胡亥順利繼位,只是策略不同,他們向扶蘇隱瞞了秦始皇病逝的訊息,就是忌憚扶蘇手裡的重兵,一旦扶蘇知道秦始皇病逝的訊息,趁機起兵爭奪繼承權,將有很大的勝算,所以假意秦始皇賜死扶蘇,掃清胡亥繼位的障礙。當然,手握重兵的扶蘇和蒙恬,為什麼乖乖受死,也許永遠都沒有答案。

    第三,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大帝國,在很多方面的影響流傳至今,我們本身對這樣的帝國懷有一種樸素的民族主義情懷,所以普遍願意相信胡亥是篡權奪位,是由於胡亥本人的殘暴導致秦國滅亡,假如公子扶蘇繼位是不是秦帝國就不會滅亡呢?而且胡亥作為幼子繼位,也不符合立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所以我們不願意去探求歷史的真相,只是因為我們原因相信眼前的假象。

    第四,歷史文獻《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趙正書》以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以及子嬰的諫言等,其中記述秦二世胡亥之繼位是由秦始皇死前認可,而非李斯、趙高等人密謀篡改遺詔,很多學者據此認為關於秦末歷史,漢初已有多種不同的記述流傳,《史記》所取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史記》算作一家之言,《趙正書》也能算作是一家之言。

    所以說,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本身就是偽命題,經不起歷史的檢驗。

    現在我們再來回答第二部分,胡亥為何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中國古老的哲學觀認為萬物生靈皆由上天創造,萬物生靈都是上天的臣民,上天會指定一個代理人代為管理臣民,這個人就是天的兒子,也就是天子。那為什麼指定的是胡亥呢,因為胡亥是有道德的,有德之人,受命於天。

    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延續的奧秘,君王的德治和法治相結合,而仁孝恰恰是有德聖君的最佳體現,所以胡亥是一定要隆重安葬父親秦始皇的。

    當然,還有一個繼承權合法性的問題,只有繼位之君才有資格主持先帝葬禮,大張旗鼓的安葬秦始皇,不進能體現自己的孝道,還能彰顯自己是合法繼承的皇位。

    封建社會,帝王的葬禮絕不僅僅是帝王自身一個人的事情,縱然有帝王貪圖生前的權力和財富,想在極樂世界也擁有同樣的地位,所以將生前喜愛之物一起陪葬。但帝王的葬禮更是整個統治集團的事情,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寢,舉辦極具奢華的葬禮,能夠體現國家力量的強盛,用以震懾不臣之心,以達到延續統治的目的。

  • 20 # 路之意
    首先來回答秦二世有沒有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

    《史記》有秦始皇傳位於扶蘇的記載。

    根據《史記》記載:

    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迴去的路上,剛過黃河,抵達平原津,便開始身體不適,時冷時熱,精神恍惚,而且日漸嚴重,眼看病危。當西歸的隊伍到達沙邱時,秦始皇眼看就要死了。臨終,秦始皇召來李斯和趙高,自己口述遺書,李斯趙高們寫,寫好後要他們送公子扶蘇,遺書意思是,召扶蘇火速回咸陽,處理後事,繼承皇位。遺書寫完,秦始皇就去世了。

    可以說,胡亥之所以登上皇位,是趙高、李斯矯詔的結果。

    古代的皇帝選擇接班人都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矩的。

    第一:,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是一條。而扶蘇是長子,在接位資格上,當排第一。

    第二:作為接班人,也必然是皇子中口碑好、學問高的,而這一條,扶蘇符合。

    第三:這個接位的人,除了資格夠、口碑好外,當然還要有一定歷練,有足夠的經驗,有足夠的能力,能駕馭大局,能面對複雜局面,而這,扶蘇又符合。

    所以,秦始皇確定的繼承人是扶蘇,而不是胡亥。

    2009年初史書《趙政書》對胡亥繼位提供了另外一種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說法

    《趙正書》成書在西漢早期,《趙正書》記載: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

    《趙正書》卻明確指出:王死而胡亥立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自己所確定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一個歷史的迷。雖然後來,胡亥繼承了皇位,但在秦始皇的心目中,胡亥是真正的繼承人嗎?這隻有秦始皇自己知道!

    再來回答二世為何還捨得大量財物葬入始皇陵並隆重安葬父親呢?

    一:主要是為了向世人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確實是始皇所指定的帝國繼承人

    雖然自身得國不正,且之後對同族同宗兄弟姐妹確有暴行,但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且秦二世胡亥是始皇的兒子,作為兒子對父親還是有一定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胡亥也很受始皇寵愛,要不東巡也不會帶上他,他這麼做也有一定的對父親的寵愛的報答,

    所以他捨得大規模厚葬秦始皇。當然這些僅是個人觀點。

      

    二:秦二世只是趙高集團推出來的形象代言人

    至於讓秦始皇的屍體與鹹魚車同行的背後,我們要看當時的故事環境。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東巡迴宮途中生病了,遂駕崩。趙高等人秘不發喪,因為夏天天氣熱,古人有沒有冷藏手段,秦始皇屍體都發臭了,所以與鹹魚同車而行,掩蓋屍體臭味。

    至於隆重安葬父親,秦二世皇位本就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出於孝心,還是政治目的,都需要隆重安葬秦始皇,做給世人看的,以正其明。

      

    三:父子之情

    秦始皇畢竟是千古一帝。在這不管怎麼說也是秦二世的老子,這當兒子的即使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他也不敢啊。畢竟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對自己老子不孝順,天下人都在看著,那麼結果就是秦二世會死的更快。

    總結:不管秦二世是不是忤逆秦始皇本意繼位,但秦始皇始終是他的父親,他隆重安葬自己的父親,也算是給朝廷官員一個交代。可惜原想著萬世基業的秦始皇,沒想到自己創立的秦朝二世就滅亡了,僅僅存在14年,28個子女及若干孫輩,也在他死後三年統統死於非命,不由得讓人嘆息:人間已無秦皇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打動你的故事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