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有什麼捨不得的,秦二世胡亥又不窮。

    而且,越是來位不正,越是要表現得無比孝順,好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是最孝順的孩子,即位理所應當。

    雖然這是掩耳盜鈴,但胡亥還是得做出孝子的模樣。

    (電視劇中的胡亥)

    最重要的一點是,秦始皇的喪葬事宜,並不是由胡亥來主導的,秦始皇早就安排好了,自有一套班子去運作。

    咱們現代人不迷信,到那一天的時候往公墓一送,完事兒。但古代人可不一樣,他們很看重身後事,“事死如事生”,稍有能力的人家都會鄭重的請來相關人士給自家擇好墓地。

    皇帝就更慎重了,通常他們剛登基的時候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這是很大的一筆財政支出,但大臣們都不會去勸阻,因為這在他們的觀念裡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秦始皇也如此,早早就開始規劃自己的陵寢。他是公元前247年成為秦王的,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始稱皇帝。

    但在成為秦王兩年之後就開始修建陵寢,那時他應該是15歲,每年徵用七十萬民夫,一直修到公元前208年才完成,歷時39年,此時他都去世兩年了。

    這種浩大的工程,在胡亥還沒出生之前就開始了,早已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該陪葬什麼東西那都是有定數的,沒有胡亥、趙高、李斯等人插手的餘地。

    (電視劇中的秦始皇)

    況且,胡亥完全沒有輕忽秦始皇身後事的必要。

    根據各種歷史資料的記載,秦始皇屬意的繼承人是深得臣民愛戴的長公子扶蘇,胡亥登基,是篡了長兄的位。

    但是,他登基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後,也就是說,他可沒篡父親的位,依然可以父慈子孝。輕忽秦始皇的身後事,就等於輕忽他自己,因為他的地位來自於父親。

    胡亥需要營造的是這樣一種氛圍: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就是父親看中的繼承者。父親對我好,我要對他更好。

    如此一來,說不定還會多加陪葬品,以彰顯自己的孝道。活埋修建陵墓的工匠,就是因為陪葬品太多,擔心會被盜,也是不想有人打擾陵墓的安寧。

    至於趙高和李斯,他們是矯旨了,此時還沒想著謀朝篡位呢,對於先帝自然百倍尊崇,否則就是亂臣賊子。

    所以秦始皇依然可以享有死後尊榮。

    (秦始皇陵兵馬俑)

    【結語】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是一座輝煌的地宮。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頂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是一個完整的地下世界,極其奢華。

    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無數奇異珍寶。周邊還有許多陪葬坑,現已探明的約有4000多個,至今也沒有被完全發掘。

    總之,秦二世隆重安葬父親是一種對自己沒有壞處的政治需要,何樂而不為呢?但秦始皇陵雖然是當時建築的巔峰之作,卻也是秦朝百姓一項沉重的負擔,秦朝的滅亡,與此也有關係。

  • 22 # 魏青衣

    按照題主的意思,秦二世胡亥做的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既然都已經做了違背秦始皇的事情,那麼幹脆就一錯到底,直接對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乾脆更慘忍一點的好嗎?

    秦始皇去世以後,埋葬在了秦始皇陵之中,秦始皇陵的奢華程度,即使是放到現如今,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此奢華的陵墓,胡亥如何能夠捨得將本錢投進去?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殘忍,若是給秦始皇簡單辦個葬禮,不興師動眾,對胡亥自己一個人的口袋有益,但胡亥怕是要坐不穩皇位的。

    自司馬遷以來,在大部分人的想象中,胡亥其實並不應該成為秦二世,真正該登基的人應該是扶蘇,只不過,趙高聯合了李斯,胡亥等人,將秦始皇的遺詔改了,改成了立胡亥為秦二世,自此,長子扶蘇難逃一死,順帶著,一向站在扶蘇那邊的秦國大將,蒙恬也被逼死,秦二世做的此般種種,看起來就像是做賊心虛。

    如果秦始皇真的並沒有讓胡亥登基,而是選擇的扶蘇,那麼胡亥自然就要為自己的皇權討個正統,正統很簡單,只要讓秦始皇光輝萬代就足夠了。

    為了讓自己的皇位顯得更加正統,封住滿朝文武百官的口,最簡單的做法,莫過於將秦始皇風光大葬,將秦始皇風光大葬,顯示出了胡亥對秦始皇的敬畏之心,世人也便能夠少說些閒話。

    其次,秦始皇陵中的一切,其實在秦始皇去世以前就準備好了大半,僅僅是修建秦始皇陵,都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到了秦始皇真正去世以後,胡亥只是負責收一下尾,將秦始皇陵中該佈置的東西佈置一下就可以了,當然了,將眾多珍寶一同埋葬進去或許顯得有點浪費,但為了堵住天下人的口,胡亥又不得不這麼做。

    當然了,除了胡亥可能利用將秦始皇風光大葬,以遮世人之口以外,另一個可能的原因,便是本色出演了。

    說到底,胡亥的皇位來歷不明,都是司馬遷的一家之言,不管司馬遷將他的猜測說的如何生動,都不過是猜測而已,從近年來的一些考古研究中也能發現當年真相的一些蛛絲馬跡,秦始皇或許一開始就選擇了胡亥。

    儘管許多人認為秦始皇將扶蘇調離京師是為了磨一下扶蘇的銳氣,好讓他能夠更高的接管皇位,但實際上,秦始皇確實在生前將扶蘇排擠出了政治中心,若是為了讓扶蘇繼位,為扶蘇鋪路,將讓扶蘇掌握朝政不應該是秦始皇更應做的事嗎?

    又或者,死到臨頭了,秦始皇依舊沒有想好讓誰繼位,最終倒是讓陪在始皇帝身側的小兒子,胡亥佔了便宜。

    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本色出演,胡亥將秦始皇風光大葬都是必然的,秦始皇準備了幾十年,若是胡亥登基以後,簡單一句話就否認了秦始皇做過的種種準備,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必然會招致天下人之口舌,到時候胡亥的皇位必將更加不穩。

  • 23 # 悟空說史

    秦始皇在去世之後,對於後事也無法管控,在胡亥登基之後,他就是秦始皇“授命”成為的皇帝,無論如何,這個事情都已經板上釘釘,無法更改。

    而胡亥也是一個喜好鋪張的人,對於財物也十分的喜愛,可依舊花費了大量的財物去隆重的安葬秦始皇,這個情況放在古代一點也不用驚訝。

    古代都是以孝治國,兒女對於長輩要是有一些不尊重那麼族中的長者們都不會答應,並且在秦國的朝堂上都是秦始皇慢慢帶起來的人,對於秦始皇的忠心也經得住考驗。

    對於這些大臣來說,辦好始皇帝的後事也是重中之重,如果胡亥想要從中取巧,那這些老臣就不會答應!

    而對於胡亥來說,作為受命與秦始皇而登基的皇帝,他就要承擔起一個皇帝登基最起碼的責任,就是安葬好他的父親,本身秦國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就風雨漂泊,如果他再對於秦始皇的後事隨意而為,邊將都會不答應!

    所以無論胡亥心中是如何想法,他都必須要將秦始皇的後事辦的漂漂亮亮,如果一旦出了差錯,讓秦始皇沒有享受到他應該有的待遇,秦國的統治階層第一個就會對立!

    並且對於胡亥來說,這些財物在他登基之前,秦始皇都準備好了,而且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還對於這些東西小氣,也實在是個笑話!

  • 24 # 荳妮說史

    這個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總體來講有三個方面,一是欲蓋彌彰,二是子承父業,三是既成事實。且聽咱慢慢道來:

    一、欲蓋彌彰

    隨著年事已高,始皇帝自知精力不濟,或許來日不多了,就在多個場合表達了讓長子扶蘇繼承大統的想法。

    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做父母的都喜歡好孩子。扶蘇人性寬厚,接人待物都恰到好處,又是一個孝子;

    另一方面扶蘇與大將蒙恬等人的關係要好,有軍方的強力支援,民間的口碑也好。要說這蒙恬可是個歷史上的大人物,生於秦朝的軍事貴族世家,祖上就有輝煌的戰績,其本人更是如此,不僅忠心耿耿還戰功赫赫,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都是由他負責的,可見始皇帝對他的信任;

    還有就是長子繼位本就是傳統。雖然秦朝某種程度上有很多的西狄血統,但畢竟很長時間都是周朝的封國,同樣承襲了周禮的很多做法。

    可這樣的決定肯定讓其他子孫和圍繞在他們身邊的親信大臣有失落感,尤其是像秦二世和趙高這樣的野心家。

    傳說公子扶蘇接到秦二世的矯詔後,身旁的親信曾提醒他去核實詔書的真實性。他只是悲嘆一聲,言道:“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都是自家兄弟”,接著舉劍自盡。如果是真的,從這番話來看,他可能知道是自己弟弟動了手腳,只是不願意反擊或者讓國家動盪罷了。

    手握幾十萬重兵,屬下皆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蒙恬接到詔書後不僅沒有聽從建議舉兵造反,反而平靜的引頸就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得不讓人佩服始皇帝的識人之能。

    兩人的死,讓胡亥和趙高深深鬆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如何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位了,無疑承認和抬高始皇帝的地位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二、子承父業

    古時,人們的平均壽命都短,能活到六十歲就算“花甲”高壽了,七十歲就是“古來稀”了,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在成為皇帝后,並沒有驕傲自滿,坐吃山空,年事已高仍然在為大小國事操勞。從他統一後採取的統一貨幣,南拓嶺南,修築長城,拓展直道,頻繁出巡等等舉措就可見一斑。

    他做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

    鞏固統治。

    鞏固統治又為了誰呢?

    自己子孫。

    始皇帝年紀大了還在如此操勞,相信一直跟在身邊的秦二世不會不知道,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是自己的父親。他雖然跟自己的哥哥扶蘇有利益衝突,對自己父親的繼承人決定有嫉恨,但改變不了體內流淌的始皇帝后裔血脈。

    民間還有一種傳說,說始皇帝在山東(太行山以東地區)巡視的時候被襲擊受傷,秦二世和趙高趁其意識模糊準備用枕頭將他捂殺,因為這樣可以沒有傷口。

    支開守衛,當兩人躡手躡腳的走到始皇帝臥榻前,好像始皇帝意識到了什麼,突然將眼睛睜開直視兩人,又恢復了往日的威嚴,秦二世兩腿一軟“噗通”一聲就跪了下去。趙高不死心,狐疑的盯著始皇帝反覆打量,發現他看起來恢復了意識,其實眼睛目光渙散,忙拉起來癱倒在地的秦二世準備繼續行動。

    “唉,扶蘇太仁,天下初定,必嚴刑峻法方可啊,以此觀之,我兒胡亥更適。”這時,始皇帝像夢囈一樣說了這番話,聽的秦二世胡亥涕淚交流,這時候才明白父親的心跡。這可能是始皇帝在山東受到襲擊後的最後總結吧,有可能意識確實已經不清醒。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在趙高的連番慫恿下,秦二世還是心一橫殺害了始皇帝,至於詔書的真假就無從考證了。可能上面加蓋的印信是真的,內容卻是趙高和胡亥寫上去的。

    三、既成事實

    事死如事生,古人特別重視身後事。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始皇陵,如果秦二世雀佔鳩巢勢必會招致天下人的罵名。帝王的陵墓很多都是從繼位就開始修建的,自始皇帝繼位到遇襲身亡,在位二三十年,在此期間動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幾乎是傾天下之力修築陵墓。

    據說動用的人力有幾十萬人之眾,即使在秦朝滅亡時都還未竣工,陳勝吳廣就是被徵召去修建驪山始皇陵的路上造反的。

    另外,秦二世繼位時年紀尚青,以為天下永固,有的是時間為自己修建新的陵墓,也有的是時間搜刮奇珍異寶。只是沒想到很快官逼民反就成燎原之勢,而殺了扶蘇和蒙恬之後,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自毀了自家棟樑。

    再就是古人都比較迷信,認為佔用別人的陵墓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在秦二世的眼裡,陵墓中的各種陪葬品甚至是主觀認為死後可以發揮作用的陶俑衛士等等都是為始皇帝準備的,是為始皇帝服務的,自己如果入葬在裡面會招致始皇帝鬼魂和衛士的報復,死後會得不到安寧。

  • 25 # 乇三千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要說清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要從人性、權謀、禮法各方面去分析,想具體瞭解,聽我慢慢道來。

    ▲帝王之家的父子情深

    秦始皇有多少兒子?這個真說不清!《史記》上記載的被胡亥要求殉葬的那幾個,加上胡亥、扶蘇,也就四、五個。但是,據說秦始皇是有20多個兒子的!這個雖然沒有記載,可信度卻很高。首先,帝王兒子多,這並非怪事,三國時期的曹操子女也超過20,而且他還不是帝。其次,秦始皇長年出巡,路上怕是不少女人會臨時侍寢,誰知道會留下多少種。當然,這都是坊間傳聞,最多算猜測。

    史書記載,秦始皇最喜歡的兒子就兩個,一個是大兒子扶蘇,一個是幼子胡亥。喜歡扶蘇,是因為扶蘇為人聰慧好學,而且勤於政事,精於治國;喜歡胡亥,是因為胡亥處處以始皇帝為榜樣,而且年幼,和老來得子的始皇帝很合得來。

    所以,這兩個人,無論誰繼承王位,都應該是好好安葬秦始皇的。尤其是幼子胡亥,他跟秦始皇的感情在眾多皇子中恐怕是最深!首先他年幼,老父親最愛小兒子,小兒子也最崇拜老父親。其次,還是因為年幼,所以胡亥政事參與不多,“頂撞”父親的機會就最少,所以二人基本沒有任何矛盾,最多是老父親責備小兒子貪玩。

    這樣一來,始皇帝死了,小兒子胡亥其實是很傷心的,他感念父子情深厚葬父親,理所當然。

    ▲遺詔風雲下的欲蓋彌彰

    關於胡亥的繼位,其實史學界存疑。一派觀點是,就如《史記》中所說,胡亥是在趙高篡改詔書的前提下繼位的,也就是篡位;一種說法是近幾年興起的,由《趙正書》引發的大討論:胡亥是始皇帝欽點的接班人。

    這兩種觀點我們就不說了,兩種古籍都是實實在在的史料,像證物一樣,都擺在那裡,真相之爭無非是個人觀點之爭罷了,相信愛好歷史的各位都聽的耳朵出繭子了。而且,我們的這種爭論,跟始皇帝腦海裡想的很可能一樣,選誰當繼承人,始皇帝也是矛盾。扶蘇是非常理想的君王,但是和秦始皇政見不合,始皇強調法治,扶蘇學的卻是德治,而德治的儒家,正是始皇帝極力打壓的物件。胡亥倒是非常崇拜始皇帝,為人處世學始皇帝也有模有樣,但是年幼缺少歷練,而且為人比較懶惰,貪圖享樂。

    在這裡,我們就假設胡亥是篡位。既然是篡位,內心應該怨恨始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為什麼還要厚葬呢?這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了。你們不是質疑我篡位嗎?我就好好表現給你們看看!我對待先皇如此這般,看你們還怎麼說?

    當然,胡亥和趙高可能都會想到,此地無銀的結果往往是欲蓋彌彰,越是極力表現,反而越讓人生疑。但是,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總比草草了事留下實實在在的口實要強吧!而且,風光大葬,即使有人生疑,也不能說出口!無憑無據非議皇帝,豈不是找死!做做樣子給史官看就行了,時人的小心思不必在意。

    ▲借刀殺人之計

    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是非常有權謀的!沒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因為書法極好,加之熟讀大秦曆法,從胡亥還是孩童時,秦始皇就讓他教導胡亥。所以,當其他王子對胡亥的帝位產生威脅時,他自然要幫胡亥剷除異己。況且,胡亥這個王位說不定本來就來路不正。

    秦國喪葬有個傳統,人殉。雖然歷代都不提倡,但也沒明令禁止,最實實在在的證據,1970年代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就發現了186具殉葬人骨。所以,秦始皇的墓,怎麼可以沒有人殉呢!於是,始皇帝的墓葬就被風光大葬大辦特辦,就是為人殉做鋪引。國家這麼重視始皇帝,他死後怎麼可以孤身一人呢?你們幾個兒子女兒又是始皇帝生前為數不多的親人,理應隨始皇帝而去啊!

    於是,始皇帝的葬禮,就成了胡亥剷除帝位威脅借刀殺人的工具,葬禮規格越高,目的越容易達到,相關人員也就更有義務跟著去殉葬!

    ▲拉攏人心的政治手段

    以舉國之力而辦的隆重葬禮,自然要物盡其用,不能放過任何有利可圖的機會。厚葬始皇帝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拉攏人心。拉攏的是誰人的心,自然是始皇帝生前,那些誓死效忠始皇帝的將士們。

    蒙恬、蒙毅這樣的大將不可控,而且是扶蘇一黨,自然是要跟著始皇帝一起走的。而其他那些形成不了黨派的,就是重點拉攏物件。拉攏他們的手段,一是人性,就是把他們對始皇帝的信仰轉移到自己身上,這個手段就是對始皇帝尊崇有加,風光大葬。另一個手段就是高官厚祿,此時剷除蒙恬、蒙毅之黨的益處就更加顯現,他們空出的職缺,正是用來拉攏人心的重要條件。剷除了他們,才能收買更多章邯、王離之類的人。

    ▲歷來如此,跟著慣例走

    古人有個慣例,皇帝也不例外,就是人在死之前,都會提前準備自己的後事。當然,現在一些觀念保守的地區,依舊有為自己提前做壽衣的風俗,但是跟古人,尤其是跟皇帝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始皇帝的陵墓,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營造了,《史記》中有描述,什麼水銀做的海,各種暗箭機關。都是根據匠人的設計,也根據他的喜好。所以,陵墓中該放什麼東西,什麼規模,其實都是已經確定下來的。等始皇帝真的死了,作為新君的胡亥,自然要照辦,而且只能比預定的規制還要高,這樣才能體現對先皇的尊重,也體現自己的孝心,甚至對外國體現自己的國力。也就是說,從這個層面講,胡亥根本不必費心,只需要跟著既定路線走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打動你的故事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