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21 # 範兒必須有

    這個比法很開腦洞,雖然兩個人感覺上都是在大老闆身邊出謀劃策,我個人認為兩者的謀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諸葛亮的智謀的智謀著眼點是天下,是以天下為己任那種胸懷,所以才有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種境界。

    而吳用則是幫著各個老闆挖坑:有組織,無原則,目標是小團伙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吳用的的能量是螢火之光,那諸葛亮堪比太陽!

  • 22 # 歷史遨遊

    人家施耐庵都明說了;“吳用(無用)”,你還拿他和諸葛丞相比,什麼意思?看不起我諸葛丞相,想我諸葛丞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小小的吳用怎能比。

    既然要對比,那就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從兩個人的接觸層面分析

    吳用,綽號智多星,經常把諸葛亮作為自己的偶像,自己號稱加亮先生,落草前,主要職位是鄉村教師。

    吳用每天面對的,大多數是一幫沒文化的草寇,用的都是江湖計量,自己能獨佔鰲頭,也就是總之我最有文化。

    吳用在他們面前背誦一首鵝鵝鵝,曲頸項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李逵一干人都會跪在地上說好棒好棒啊。

    諸葛亮每天面對的,不是曹操孫權集團的各種頂尖人才和軍事強敵,就是本國內政的事務。

    而吳用呢,只需要跟大家說,“來!乾了這碗酒,大家燥起來!”下面的人便會說:“軍師哥哥,我們都聽你的!”

    這方面,吳用連給諸葛亮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再來看看所作的事業

    諸葛出場,帶著自己的三分天下論,幫助劉備實現三國鼎立,又被劉備託孤於白帝城,成為後期蜀漢的實際掌權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何人能比。他的戰略眼光,足以和華夏史上任何大戰略家直接對話。

    吳用出場,手持鐵鏈,謀劃智取生辰綱。

    智取之後,毫無佈置,致使自己差點蹲大牢、砍腦袋。典型的小富即安,上無謀國之機,下無謀身之智。

    輔佐晁蓋時,三心二意,見宋江勢力越來越大,就見風使舵,自動改換陣營——晁蓋帥兵攻打曾頭市,不點吳用隨軍出征,是他看出來了,吳用已經拋棄舊主,另攀高枝。

    梁山前有王倫,後有晁蓋,都不主張被招安,宋江反其道而行之,吳用對宋江不敢有片言隻語的規勸,只敢指示下屬暗地裡搗亂,一輩子都在玩兒“智取”這一套把戲。

    梁山大軍,幾次被宋徽宗安排駐紮在陳橋驛,這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換言之,是宋政權的一個兵變奪權、奪國之地。

    這種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操作,只說明朝廷招安絕無誠意。身為謀士、軍師,吳用和任何人一樣,一點兒門道都看不出來。這洞察力,不過常人而已。

    如果不是水滸故事太出名,吳用佔了便宜,就這謀略水平,倒貼錢,任何不想趕快死的組織,都不敢要。

    一不能為己謀,二不能為主謀,三不能為國謀。要他幹嘛!

    人品的對比

    我拍案而起。

    一首藏頭詩,讓盧俊義家破人亡,盧俊義本人,差點死在牢裡。為了把朱仝弄上梁山,指派李逵砍死一個四歲的小男孩。

    諸葛丞相的人品沒的說吧,就算黑粉也不會從人品方面黑,因為沒得黑。

    人品這方面,真讓人頭大!

    算了,就到這吧。

    吳用一個虛構的人物,讓他自己來,他也不敢說要和諸葛丞相一比高低。

    疫情在家,隨手答一發,各位看個熱鬧。

  • 23 # 濤哥聊趣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搞笑,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謀略上,吳用都是沒法和諸葛亮比的,諸葛亮就好比皓月當空,吳用就是那螢火之光。

    諸葛亮未出茅廬就以知三分天下,並在著名的《隆中對》中提出以四川作為根據地,從荊州進攻中原,聯吳抗曹,然後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而吳用的沒有提出什麼戰略方針,也沒提出具有發展性的規劃和綱領性的方略,就是“替天行道”這句話都是宋江提出來的。

    諸葛亮在軍事上咱不說《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等吧,就說正史中,著有兵書,發明了連弩,發明了 木牛流馬保障了後勤供應,戰勝南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七擒孟獲,六伐中原,對排兵佈陣很有研究,發明了八陣圖等等。吳用在智取生辰綱的時候漏洞百出,如果楊志不喝酒會怎麼樣呢?還留下大量線索,不久就讓官府通緝,在三打祝家莊的時候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偽造蔡京書信的時候,出現重大失誤,攻打遼國時,連人家擺的什麼陣都不認識。

    諸葛亮在治理國家的時候,修改律法,發展農業,並修建維護水力設施,吳用對發展農業根本沒有什麼計劃,一心想著詔安,

    所以說吳用和諸葛亮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

  • 24 # 丁迎勝

    當然是諸葛亮歷害,兩人同樣都是軍師,思想境界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吳用雖然自始至終跟著宋江,為宋江出謀畫策,事事只能順著宋江的思維行事,最終自然只能陪著宋江一起上吊共赴黃泉路,空留一個忠義之名。

    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他雖然也是一個軍師,可他三分天下,東和東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思想影響了千百年來的中國的軍事路線,被後人相繼效仿。劉備去世後,政歸諸葛亮,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把一個弱小的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始終按照自己制定的戰略思想!東和孫吳,北拒曹操,對北魏發起攻擊,終因無力迴天,病死軍中。有是提出諸葛亮如果勝利了,會不會取代劉氏,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最終是人性來做決定。

    正因為諸葛亮的不同凡響,後世才成為智慧的化身。三國志是陳壽寫的,陳壽原本是薥國人,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很高的,諸葛亮很多人認為他打仗不行,不是一個軍事家,但他應該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好象陳壽還是他家人受過蜀國的處罰,陳壽是代表晉朝來書寫歷史的,他的記述應該是可信的,自古以來史官都是忠誠於事實的。

  • 25 # 觀察號

    諸葛亮無論是政治、謀略等方面軍事吳用相比更勝一籌。吳用,字學究,北宋時期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

      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與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

      說起《水滸傳》梁山上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書中是這樣形容:“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但筆者再閱《三國演義》後,平心而論,吳用和諸葛亮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吳用,只是在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做鄉村教師,只是動了劫生辰綱的念頭,想發上一筆橫財,就此享用一生罷了。從《水滸傳》中描寫吳用也沒有遠大的理想目標,只是生辰綱案發,吳用與晁蓋不得已落草為寇。

    從書中可以看出吳用和諸葛亮相比有以下幾點差距。 首先,可以說吳用的戰略眼光很一般。

      吳用自上了梁山後,並沒有提出什麼遠見卓識和綱領性方略,連類似朱升那樣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大處著眼的方略也沒有,倒是宋江提出了“替天行道”這一政治綱領,可見吳用戰略眼光很是平淡。

      歷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有極高的前瞻性和驚人的預見性,像毛主席在抗日戰爭初期就預見了抗戰的三個階段等等。所以吳用從“大局觀”沒有戰略眼光,書中也沒有特別的描寫,由於吳用沒有遠見卓識,最後導致梁山好漢以悲劇告終。

    其次,吳用在謀略上疏漏也頗多。

      吳用在具體的戰術謀略上疏漏也不少,比如偽造蔡京書信一節中,最後還是被黃文炳發現書信的破綻,而吳用等戴宗去了許久後,回來喝酒時才想起來其中的失誤,當下拍腿後悔不迭。

      又如,高俅被擒上山後,假意答應回去後替宋江等在皇上面前爭取招安事宜,又藉口要個精細的人跟隨他回去,宋江招安心切,當場派聖手書生蕭讓跟高俅去,吳用卻又讓鐵叫子樂和也去。可高俅剛下山,吳用便擔心的說:“我觀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

      他折了許多軍馬,廢了朝廷許多錢糧,回到京師,必然推病不出,朦朧奏過天子,權將軍士歇息,蕭讓,樂和軟監在府裡。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軍師吳用既然明知這樣,放了高俅也就罷了,為什麼不但不阻攔宋江派蕭讓去,自己又讓樂和也跟著去?難道是怕蕭讓被“軟監”起來太寂寞,讓樂和陪他說說話、閒來解悶?

    其三,吳用沒有獨擋一面把握乾坤的氣度。

    《水滸傳》在描寫征討方臘之前,因朝廷猜忌,既沒有封賞梁山眾好漢,又出榜禁止梁山諸人不得擅自入城。一時“眾將得知,亦皆焦躁,盡有反心,只礙宋江一個。”

      這時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昆仲來對吳用說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權,閉塞賢路。……如今倒出榜文,來禁約我等,不許入城。我想那夥奸臣,漸漸的待要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

      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若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在這緊要關頭,吳用不敢扛起這杆大旗,更不敢做主,吳用是這樣說的:“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杆。自古蛇無頭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張?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張,你們要反,也反不出去!”

      吳用明知宋江不肯,又來告知宋江,宋江驚問是誰,還好吳用是有點良心的,沒有把這些水軍頭領的“黑名單”交上去。宋江於是做出一副嘴臉來開全體梁山好漢會,將此事壓了下去。

      如果這時候吳用等和張楊一樣也來個“兵諫”,逼宋江造反,到時候也不由得宋江不依。 但是說起來吳用和宋江還是大不相同的,宋江對梁山其實並無感情,梁山在宋江眼裡只是個藉以發跡的本錢而已。宋江似乎於此。而吳用對梁山是有深厚感情的,從吳用的最後自縊的結局,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這一點上吳用之死相比諸葛亮的“運祚身殲軍務勞”的結局更具悲劇色彩。

      最近,筆者再讀三國感覺諸葛亮是所謂“廬中先生獨幽雅,閒來親自卻耕稼,專待春雷驚夢迴,一聲長嘯安天下”的豪邁人物。

    無論是政治、謀略等方面與《水滸傳》軍事吳用相比更勝一籌,這是因為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

      諸葛亮具有不凡的戰略眼光。諸葛亮與吳用不同,身臥隆中之時就早已將“西川五十四州”之圖繪好,提出了以西蜀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事實證明後來世事的演變也是按隆中對的大政方針發展的。

      諸葛亮料事如神,就用下圍棋為喻,諸葛亮好比高手觀人下棋,對局人一招壞棋落下後,旁人還都不覺得怎麼樣,諸葛亮就早已算出勝負已分。如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 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封建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

      使得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聯軍大破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而吳用隨手棋太多,常常自己剛落下子後,馬上又撓頭嘆氣,《水滸傳》中的江州偽造蔡京家書救宋江、東平府顧大嫂協助史進越獄和杭州攻打八門趁虛而入,這些都是吳用的瑕疵計謀,最後被對方識破。

    第二,

      諸葛亮精通兵法。諸葛亮精通兵法,可以說眾所周知,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火燒赤壁、水淹七軍等一系列生動精彩的故事,使人過目不忘。書中描寫的何等機智豁達、出謀劃策,遊刃有餘,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有情有義、細節迭出。

      諸葛孔明先生一生用兵謹慎穩當,很少折損大將。而《水滸傳》軍事吳用用計雖有雷同,但多數都是派內應,先在內部鬧將起來,然後裡應外合而取勝。如攻打祝家莊是這樣,曾頭市也類似,鬧華山大略也如此,最後徵方臘還是依樣畫葫蘆。《水滸傳》中的吳用幾乎不能信手拈來幾處發現其大智大勇的範例。 諸葛亮還精通陣法,在《三國演義》中隨便排個陣就夠司馬懿喝一壺的。所以嚇得後來司馬懿不敢交手了。而吳用呢?《水滸傳》中在攻打遼國時蠻夷之族排的陣卻不識得。

      倒是地煞級的朱武看出是“太乙混天象陣”,最後還是宋江做夢,夢中得九天玄女指教,方才破了“太乙混天象陣”。

    第三,

      諸葛亮對農田水利建設貢獻卓越。諸葛亮對包括都江堰在內的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和維護非常重視。

      以都江堰為例,《水經注》載:“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卷33《江水》)諸葛亮把保護和改善都江堰等水利設施看作農業的根本,國家發展的資本,專門設定堰官,加強管理,並抽調士兵常年進行保護和修理,使大小渠道暢流無阻,為保證農業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

      諸葛亮的農戰思想是其實現北伐魏,東征吳,達到興漢之終極目標的思想基礎,因此,蜀漢在同魏、吳的長期戰爭夾擊中能夠獲得較長時間的生存、發展,與諸葛亮的農戰思想有直接的關聯。

      而《水滸傳》中宋江、吳用對發展農業生產根本沒有計劃,一心想著招安。當時水滸梁山在興旺時期人馬最少也有六七萬之眾,要養活這些人馬的花費可是不小。

      每天每人吃一斤糧食一天就得支出六七萬斤糧食,梁山好漢要長期盤居水伯梁山抵抗北宋官兵的圍剿談何容易?逼得眾好漢沒有了退路,最後只有隨同宋江、吳用一起招安。 《水滸傳》中108名好漢各分為36天罡,72個地煞。

      智多星吳用的智慧是梁山眾好漢中一流的,書中描寫真實而實在,《水滸傳》還把他比作諸葛亮。筆者最近再閱《水滸傳》對吳用的描寫,與《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有著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說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高瞻遠矚,而《水滸傳》中吳用則處處因事而施計、依“主”而定策,並無戰略遠見;

      諸葛亮目標主張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和吳用誰最厲害?從《三國演義》與《水滸傳》這兩部經典名著已經做出瞭解答。在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層面,諸葛亮是救民為國,一以貫之;吳用是由“圖個一世快活”到“扶國安民”,又迴歸到追求“快活”。

      所以我們透過各種事情的比對,不難看出:在智慧才能層面上,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傑出戰略家,吳用則是戰術家而缺乏戰略眼光。

  • 26 # 獨一家店

    我覺得還是諸葛亮厲害些,要不說那些不沾邊的傳說,就說諸葛亮留下的《誡子書》《出師表》等名作就不是吳用能比的!

  • 27 # 維生素2B

    吳用的才能遠遠比不上諸葛亮!

    透過下面這些實時一比較就知道:

    政治眼光和戰略格局

    吳用響應和支援了宋江的招安大計,招安本身是一條還不錯的出路(具體後續再另外專門來寫),但招安之後怎麼辦?吳用並沒有提出更加長遠的發展計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今天宿太尉說要徵遼,就跟著徵遼;明天宋江說要不咱們去打田虎,就跟著打田虎;後天蔡京攛掇皇帝派宋江打王慶,就跟著打王慶。最後李逵和燕青聽說朝廷要打方臘,跑來告訴吳用,吳用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大喜”,也不判斷一下對方的實力,就慫恿本來就已經頭腦發熱的宋江向朝廷主動請命征討。

    首先作為一個軍師,方臘造反、朝廷派兵征討,那麼大的事情你居然不知道,還要靠李逵來告訴你?

    其次如果沒有方臘這件事,梁山班底的幾萬大軍就駐紮在京城附近,一方面李逵、阮氏兄弟這些人天天想著造反,另一方面蔡京、高俅這些奸臣時刻盯著要抓你把柄,吳用對此毫無主張,完全不知何去何從。

    最後吳用知道了方臘的事情之後,也根本不去打聽打聽方臘的實力,有些什麼將領、有多少人馬,就直接慫恿宋江去打,就這樣盲目選擇對手,最後不損兵折將才怪。

    對比一下諸葛亮《隆中對》。先說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最大的敵人,一時半會咱們打不過;再說孫權,國險民富,可以作為同盟;然後就是給劉備出招:第一步取荊州,第二步取益州,第三步內修仁政、外聯孫權,待天下有變,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奪取中原——曹操怎麼樣、孫權怎麼樣、劉表怎麼樣、劉璋怎麼樣,誰是敵軍誰是友軍,各有什麼優勢什麼劣勢,先幹什麼後幹什麼,短短几百字都給你整的明明白白——1700年後的經典SWOT分析模型,也不過如此。

    再看另一位戰略大師荀彧,官渡之戰前的分析。先說結論,袁紹雖然兵多將廣但法令不整,根本不足為懼。然後分析謀臣武將:“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後來果然,田豐犯言直諫入獄,許攸犯法家人被審配扣留後叛逃曹操,顏良文丑被一戰斬殺——類似的案例,還有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周瑜在赤壁之戰前的分析、司馬懿對孟達和公孫淵的分析等等。

    相比之下,吳用連方臘是個什麼樣的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分析方臘手下的石寶、鄧元覺等大將,這一點還不如後來主動提出去臥底的柴進。正因為缺乏戰略眼光,所以吳用在徵遼時還一度提出投降遼國——且不說民族大義,要知道遼國那時候早已是強弩之末,幾年之後就被北方崛起的女真人一鍋端,再給你高官厚祿也是浮雲。更何況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投降了遼國,第一個命令就是讓你掉轉頭打大宋。這種稀裡糊塗看不清形勢的事情,諸葛亮、荀彧、周瑜、司馬懿這樣的戰略家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治國理政方面吳用毫無表現,至於政治鬥爭,吳用的表現就更差了。面對蔡京高俅等奸黨的攻擊,吳用和宋江一樣步步退讓,毫無反擊之法,最後徹底失敗。相比之下,諸葛亮雖然後期也被李嚴、黃皓干擾,但總體上還是穩穩掌握朝政幾十年,風雨不動。

    帶兵打仗和出謀劃策

    論統率兵馬,吳用只有一次單獨帶兵攻打大名府,戰績不錯但是沒能約束部隊濫殺5000餘無辜平民,治軍能力嚴重不足。

    論坑蒙拐騙,屬於吳用的看家本事,劫生辰綱騙楊志,後來騙李應、徐寧、盧俊義,唯一的失策是沒騙過黃文炳,如果放在三國雖然不一定比得上賈詡、程昱,但也算得上是個一流的毒士。

    最後詳細說戰場上的謀略,這反而是吳用和諸葛亮差距最小的地方。破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東昌府,破曾頭市、勾結孫立破祝家莊、擒索超,絕大多數勝仗都有吳用的功勞。而吳用一不在,梁山軍就先後輸曾頭市、輸呼延灼、輸關勝,勝率嚴重下降。

    對童貫和高俅的防禦戰,朝廷先後總共投入兵力25萬左右,梁山這邊開局兵力只有3萬,在吳用的策劃之下,十面埋伏擊潰童貫、火燒高俅戰船,五戰五勝,最後官軍只剩9萬,梁山軍越打越多發展到7萬——這場防禦戰的戰績,不說和陸遜這樣的頂級水平比,至少也是一流。

    徵大遼,總共19場戰役,宋軍13勝6敗,這6場敗仗要麼是吳用沒有參與,要麼是主帥沒有聽從吳用的建議。宋軍總兵力10萬,殲滅遼軍30萬,雖然說當時的遼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並且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戰績也非常優秀了。

    總的來說,直到徵方臘之前的吳用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唯獨兩次考慮不周到:一次是在大名府讓孔明孔亮假扮乞丐,被自己人時遷看破;一次是在東平府派顧大嫂救史進,結果史進搞錯了時間越獄失敗——兩次只能算是小紕漏,都沒什麼大問題。

    吳用的主要汙點是在徵方臘戰役,尤其是張順戰死之後,從宋江、吳用到其他將領全都心態崩潰,全軍上下瀰漫著憤怒和悲觀情緒。吳用一反常態,徹底放棄了當年的引蛇出洞(青州、東昌府)、圍點打援(大名府)、反間計(祝家莊、曾頭市)、裡應外合(祝家莊、大名府)等眾多成功戰術,轉而一路強攻。

    先是四面強攻杭州,第一戰索超陣亡,第二戰劉唐陣亡,第三戰李逵主動請纓,酒後帶著衝鋒營強攻石寶,導致副手鮑旭陣亡,吳用事先竟然完全沒有阻止。後來打下桐廬,李逵帶著人在城裡殺人放火,吳用也是不聞不問。再到強攻烏龍嶺,宋江派阮小二帶水軍冒進,結果陣亡,吳用同樣沒有阻止。最後又留馬麟、燕順兩個偏將防守石寶,導致這兩人陣亡——在徵方臘戰役中,吳用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糟糕,完全失去了一流謀士應有的風範。

    相比之下,諸葛亮北伐時在陳倉城下面對郝昭的嚴密防守也有過心態不穩的時候,但還是能很快調整,斬殺王雙、奪取陳倉。而面對司馬懿閉門不出的戰術,諸葛亮也很少冒進。

    雖然諸葛亮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但要知道他長期面對的是曹魏優勢兵力。諸葛亮初期手裡完全是一把爛牌,能夠幫著劉備從喪家之犬打到鼎足三分就已經是個奇蹟。即使後期北伐時,蜀漢的總人口也不到曹魏的十分之一,而且又是客場作戰。

    而吳用在招安之前,外出征戰的時候大都有兵多將廣的優勢,五次反圍剿防禦戰則有地理優勢,客觀條件遠遠優於諸葛亮。到了打方臘需要攻堅戰的時候,戰前準備和估計嚴重不足,戰役中心裡素質又出現重大問題,直接導致了梁山軍遭遇了慘烈的損傷。

    綜合來說,如果把吳用放在三國時代,他完全可以做一個稱職的謀士和幕僚,即使是在人才濟濟的曹營,也能夠發揮出優秀的戰術謀略才能,上限可以接近於荀攸的作用,甚至可以期待他偶有神來之筆。

    但是如果要擔當首席軍師,比如荀彧的角色,吳用是顯然不稱職的。他的戰略眼光和格局幾乎為零,過一天算一天,完全不能為自己的主公提供什麼有價值的戰略規劃。

    如果要讓吳用作為統帥獨當一面也是不行的,他的心理素質並不穩定,而且統率能力嚴重不足,有過多次縱容部下燒殺搶掠的記錄,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陷入危機,和諸葛亮、周瑜、陸遜相比都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之上。

    最後,如果真的如李逵所說要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吳用也是萬萬做不了一個好丞相的,他的個人品德、意志力、內政能力和政治鬥爭水平,都遠遠比不上諸葛亮。

  • 28 # 一朵盛開的青蓮

    諸葛亮生於東漢光合四年(公元181年)誕生於徐州琅琊郡陽都縣,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常以自比為管仲,樂毅。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給劉備說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給劉備指明瞭想要稱帝的策略,先取荊州後取益州最後奪取中原的策略,反觀吳用並沒有幫助宋江制定什麼策略,從大局觀上分析諸葛亮是更勝一籌。

    諸葛亮指揮的最著名的一場戰爭就是:赤壁之戰。

    曹操經過200年官渡大戰,207年北征烏桓之後,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208年曹操開始準備統一全國的大業,208年秋曹軍百萬雄師逼近荊州準備一統全國,。這個時候劉備只有區區兩千人馬,手中又無糧草人馬,只能選擇和孫權合作而孫權內心裡已經認定打不過曹操步入早點投降來保住江東父老,諸葛亮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給孫權指出曹操的敗處以及對敵策略這才促成孫劉合作,共同對抗曹操!

    曹操所率將領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這樣也給了孫劉大軍一個機會,可以用火攻戰勝曹操!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孫劉大軍戰勝了曹操,也至此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幫助劉備打下了蜀漢的基業。

    吳用生於(?~1124年)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 我們從吳用指揮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來分析吳用的軍事才能。

    吳用指揮晁蓋,阮氏三兄弟等人,把自己等人扮作賣棗的商人,讓公孫勝扮作賣酒的商人騙楊志一夥人喝帶有蒙汗藥的酒,來蒙暈楊志一夥人來擷取生辰綱,雖然最後成功截取了生辰綱但是也留下了破綻最後無路可走只能上梁山了。在水滸傳裡有很多諧音字:宋江及時雨,以及吳用(無用)軍事也透過作者的描述能夠體現出來,智多星吳用的軍事才華和諸葛亮相比是相差甚遠。

  • 29 # 愛妮品歷史

    吳用完全沒有戰略眼光,只是個黑幫師爺而已。就連小事他都幹得錯漏百出。一封家書幾乎害死宋江和戴宗、智取生辰綱一點都不智、江州救人最後差點撤不掉之類的事情,就不再一一拿出來黑了。最關鍵的是,吳用大節有虧,沒有基本的做人操守。像什麼指使李逵砍死小孩,在他的劣跡裡真的算不了什麼。

    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所以梁山才得要三個軍師,公孫勝管天文陰陽,朱武管陣圖,吳用管陰人。

    吳用的計策不周詳,手段太殘忍,而諸葛亮擁有妖孽一般的智力和聖人一般的道德,吊打吳用無疑。前者是中國古代農村體制外野生小知識分子的代表,有一定的智力,但是缺乏道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對體制的執行並不知曉多少,喜歡透過行賄等潛規則來做事。

    後者是體制內士大夫的代表,深諳體制的規則,明面和私底下都是滴水不漏,有著崇高的個人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所以,用吳用比諸葛亮是在侮辱諸葛亮。

      諸葛先生精通兵法,什麼水攻火攻,生間死間,詐降誘降,將計就計等運用的得心應手。諸葛先生一生用兵謹慎穩當,很少折損大將。而吳用之計極為雷同,多數都是派內應,先在內部鬧將起來,然後裡應外合而取勝。祝家莊是這樣,曾頭市也類似,鬧華山大略如此,取大名再演一次,最後徵方臘還是依樣畫葫蘆。

      諸葛亮還精通陣法,隨便排個陣就夠司馬懿喝一壺的。所以嚇得後來司馬懿不敢交手了。吳用卻連人家遼國那樣的蠻夷之族排的陣也不識得。倒是人家地煞級的朱武看出來是“太乙混天象陣”,但也不會打,還得讓宋江做夢,夢中得九天玄女指教。但假如諸葛先生復生,看此小小陣法,又何足道耳。怪不得後世中原之地屢受欺凌,看來中原人才凋零,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勢。

  • 30 # 歷史的陪伴者

    諸葛亮和吳用比,誰更厲害?那肯定是諸葛亮很厲害了。分析如下:

    第一、兩人的志向PK

    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漢室,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在沒有自己滿意的明主出現時,他安然若泰在南陽等待自己的明主出現。當劉備三顧茅廬後,被劉備的真誠感動,因而決定出山輔助劉備。而劉備的志向和諸葛亮不謀而合,因此兩人的合作如魚得水。最後,諸葛亮還助劉備成就帝業。

    志向PK,諸葛亮完勝!

    第二、治國能力的PK

    因為吳用沒有治理一個國家的歷經,只能拿他治理梁山的事蹟來比,但是不管怎麼比,吳用在治理國家的能力都被諸葛亮碾壓。原因很簡單,治理一個山頭比治理一個國家要容易得多。治理山頭,只要制定好家規,自己的威望極高,那肯定就很容易治理。

    但是,治理一個國家,不僅要制定嚴謹的法律,還要考慮百姓生活,國家的未來發展;治理一個國家,不僅要平衡國內的各種勢力,還要助周邊的國家周旋,絕不能出現內憂外患的局面。而諸葛亮卻是治理國家的能手, 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治國能力PK,吳用慘敗!

    第三、軍事才能PK

    吳用的貌似沒參加過大的戰役,最大的可能是“智取生辰綱”,不過那是對官府的偷襲,沒有參加過正式戰爭。從“智取生辰綱”也能體現他足智多謀,再加上他多次用計收買不少的英雄好漢,也算是運籌帷幄的軍師。

    歷史上的諸葛亮參加過不少戰役,比如擒孟獲的戰役就體現諸葛亮也有不凡的軍事才能,因為這場戰役諸葛亮的目的是穩定蜀國的南方,而不是消滅南方的勢力。所以,諸葛亮選擇了攻心的戰略,果不其然,孟獲被擒後真心歸順蜀國,在諸葛亮的有生之年從未出現背叛蜀國。而諸葛亮的五次出兵北伐,雖然勝少敗多,但是確實也有勝仗的。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歷史上沒有演繹中那麼厲害,但是他還是有一定的軍事實力,這是毋庸置疑。

    軍事能力PK,諸葛亮勝!

    第四、知名度PK

    吳用的知名度是靠《水滸傳》撐起來的,其實歷史上沒有吳用這個人的名字。不過,因為《水滸傳》這部小說很經典,成為很多讀者的追捧,就連明太祖朱元璋也很喜歡看這部小說。後來,它又被人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知名度更近一層。而吳用作為書中的人物,作為108條好漢的其中之一,也隨著名著知名度的提升,吳用的知名度也隨之提升。再加上他是梁山好漢中唯一的智囊,因而更讓人們記住這個人物。

    但是,和諸葛亮相比,吳用的知名度遠不如諸葛亮的知名度高。除了《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提升諸葛亮的知名度外,民間很多評書都在神化諸葛亮,都在追捧諸葛亮。也就是說,在《三國演義》還沒出現之前,諸葛亮在民間就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三國演義》問世後,諸葛亮的知名度達到了巔峰,諸葛亮在演義中成為了智慧的代名詞,可以說在演義裡諸葛亮神鬼莫測,是一位神人出現在演義裡。

    知名度PK,諸葛亮完勝!

    從以上四個方面PK,吳用幾乎被諸葛亮碾壓。

  • 31 # 大王小娛樂

    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是拔高了諸葛氏門第,使得諸葛氏和琅琊王氏並稱王葛。但是不意味著之前門第不高——門第不高根本不可能拔高到這個程度,諸葛誕也不可能在特別重視門第的曹魏名望那麼高當葛侯“居正道而臨有罪”的時候曹叡就應該趁早投降!老梁說98版水滸拍的很細,其實這源於原著就很細,比如不同的場合下,“宋江大喜”“宋江暗喜”“宋江歡喜”那肯定是不同的情況,還有比如具體事件中,宋江屢次讓位給盧俊義,這時候施耐庵安排幾個人出來說話,不是隨便出來的,都是有派系的:李逵說不能讓,劉唐說不能讓,魯智深還是武松也說不能讓,為什麼是李逵 劉唐 魯智深 而不是張順時遷楊雄?《水滸》之所以是傳世名著,就因為這些細節。

    儘管水滸這種累積演化而成的作品討論起來沒啥意思,但還是要說,不論哪個版本里的吳用,表現出來的形象都真的是“無用”。生辰綱讓本地有頭有臉大流氓晁蓋出面假扮商客,結果留下線索大案立破;寫蔡京假函印信馬馬虎虎留個天大破綻差點送了宋江、戴宗的命;三打祝家莊損兵折將這軍師無計可施靠的是孫立這種賣友求榮的小人千里送大禮;幾次招安不成都是些餿主意而且都是事後諸葛亮;最後被朝廷利用打方臘斷送整個社團落得自盡而死。吳用最成功的一次親自出馬,是坑害盧俊義,生生把一個河北首富逼得家破人亡、落草為寇。這整個計劃也是漏洞百出,幾次關鍵關頭不是燕青、石秀當機立斷,盧俊義早就沒命了,哪還上得了梁山?整個水滸中的吳用毫無用處,就是個認識兩個字的農村小學民辦老師的水平,擺明一幅三家村不第秀才狗頭軍師的形象,不是“無用”是什麼?

    不僅能免除戰爭,免除曹魏邊民面有菜色的結局。更重要的是葛侯治國能力天字第一,國家怎麼都不會比晉更爛!不會生靈塗炭四百年!而且如果季漢再興,天下估計沒人再敢挑戰漢的神性,變成一個萬世一系的國家從而在近代進去君主立憲也是非常可能的諸葛亮的岳母是當時荊州最大豪族蔡諷的女兒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劉表都是蔡諷的女婿;而蔡諷的兒子是蔡瑁也是劉表的屬下。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躬耕只是一種姿態,而且出山時才27,儀表風度亦是不凡。說是高富帥也不為過。開始看水滸傳的時候挺喜歡吳用的,好像挺聰明,但後來看了三國演義才知道根本沒有一絲的可比性。一個是至情至性的忠臣,一個是一幫亂臣賊子的首領,有可比性嗎?

    還是愛我的大神亮亮前段時間剛看了一遍水滸,以前一直以為梁山是一塊鐵,兄弟都親密無間。這次看卻不是,梁山可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以李逵為主的暗系。暗系唯恐天下不亂,時時刻刻不想著吃香喝辣,報仇雪恥,混打廝殺;而另一方人數雖少但咖位重。主要人員有: 武松、林沖、魯智深 ,內心是不願意與此類人為伍的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暫居於此;他們甚至連梁山的核心價值觀“招安”都不認可,雖身背命案卻不殘害無辜,雖身處亂世卻能辨別忠良;這類人在我看來是可以稱之為英雄的。諸葛亮殺人確實不少,南征打的南中夷漢父死兄喪,北伐僅滷城一戰殲滅數萬人,此外還有上邽、木門、陽溪等戰役。

  • 32 # 龍嘯天鑑藏

    劉備厲害,首先輔佐的是劉皇叔,有利於以後轉正成皇帝,吳用輔佐的是宋江等胸無大志不能成為霸主的人物,一開始兩位就已經定輸贏了。何況諸葛亮格局比較大,統籌國家,而吳用牽扯太多兄弟情義,展示不了才華,格局決定輸贏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試官問你的缺點是什麼,要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