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六經三史

    當年的土木堡之戰,可以說是慘烈非常,明朝20萬人左右的軍隊,死傷過半。甚至在混亂之中,死去的官員就超過了50人,至於馬匹以及軍備更是損失無數。但是在經歷過土木堡之變後的明英宗卻有了一個令人欣喜的成長。

    土木堡之變對明朝政治的影響

    在此之前,王振幾乎獨掌國家大權,張廷玉曾這樣形容他:

    “作大第皇城東,建智化寺,窮極土木。興麓川之師,西南騷動。”

    但是經歷過此事之後,雖然明英宗重新上位之後並沒有什麼大的人員變動。但是明英宗對於李憲等這樣的賢臣,態度有了非常明顯的轉變,雖然他也錯殺了幾名賢臣,但是對於這些賢臣的重視也換來了他們忠誠的回報。在他們盡心盡力的輔佐之下,明英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並且明英宗延續了前任的策略,重新與外部割據勢力打好關係,這樣一來,不僅明朝的內部社會得到了穩定發展,外部也換來了和平,更有利於內部的穩定發展。不過明英宗再度上位之後,卻因對宦官的過度重視,使得宦官集團的力量不斷膨脹,地位不斷上升,最終導致了明朝滅亡。

    土木堡之變對於明朝軍事力量的影響《明朝紀事本末·土木之變》中記載:“軍西寧侯朱瑛、武進伯朱冕全軍覆沒。”

    也就是說在這一戰之中,明朝最精銳的軍事力量幾乎損失殆盡,軍事發展迎來了第二次斷層。要知道明朝最開始的軍事力量主要是以主動進攻為主的,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以及多次的打擊,再加上這一次的戰役,明朝的軍事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主動出擊,變成了現在的只能被動防守。所以以前的明朝是從來不會修建邊境的防禦體系的,因為那時的他們足夠強大,但是現在的他們只能防守了。並且由於軍事力量的銳減,也沒有多餘的人手來守衛邊境。因此明朝開始在邊境修建大量的軍事防禦體系,並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備的防禦體制。

    為了儘快地提升軍事力量,明朝的軍事制度也進行了調整:改變了編制方式和募兵制度。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後,明朝幾乎衰竭的軍事力量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和上升。

    參考文獻:

    《明朝紀事本末·土木之變》

    《明史》

  • 22 # 歷史評說

    隨著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熱播,社會上形成了一股明朝熱,很多朋友對土木堡之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土木堡之變,對於大明帝國來說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一系列大變局的開始。

    明英宗朱祁鎮,這是明朝真正意義上的頭號昏君,在排名上能夠力壓崇禎,在把國家搞亂,這方面很有兩把刷子。

    其實他剛剛繼位的時候,他的排面非常好,可以說手捏四個二兩個貓,三楊內閣,在整個明朝時都算得上是頂級配置。再加上還有太皇太后,這位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坐鎮,整個國家的執行仍然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向上態勢。

    可是朱祁鎮這哥們不學好,不像三楊,這樣的政治高手,學習治國的本領,偏偏喜歡和太監王振混在一起。而這個王振恰恰是個有些想法的太監,就是在他的鼓動之下,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對抗瓦剌。

    其實按照當時明軍的實力,只要指揮得當,扛住瓦剌的進攻,應該沒有問題。偏偏王振這個人堪稱榮譽蒙古人,為了自己的私心,置大軍安危於不顧。結果明軍在土木堡這個地方被敵人打的落花流水,明英宗朱祁鎮也落到了瓦剌人的手裡,開始了明朝版的變形記。

    土木堡之役後,于謙等人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做皇帝,號召天下勤王,最終打敗了敵人,保住了大明朝,沒有成為大宋的翻版。

    朱祁鎮這位老兄,回到國內,不安安穩穩的閉門思過,反而痴心妄想再次登基,發動奪門之變。這位叫門天子,再次登上皇位之後,不顧于謙等人的功勞,將於謙殺害,天下寒心。而朱祁鎮的奪門功臣曹吉祥以及石亨,謀反被殺,整個土木堡之變得餘波算是告一段落。

    但是土木堡之變的影響卻沒有結束。由於土木堡大敗,明朝的國防政策出現了變動。在此之前明朝的軍事實力非常的強大,明朝對待北方的蒙古族,所採取的國策都是主動進攻,敢於侵犯自己邊境的,那就是一頓胖揍。此時的明朝將領,個個都信奉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一信條。

    但是,土木堡大敗之後,明朝精銳損失殆盡。雖然北京城下明軍打敗了敵人,但是要緩過這口氣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明朝統治者不得不改變以往的積極的主動進攻的態勢,從此就形成了明朝被動防禦的局面。

    而且明朝政府從此跟國家的主要威脅定在北邊,整個戰略重心也北移。雖然這麼做能夠確保北方地區尤其是對處在北方的首都北京的安全。但是由於對南方地區的控制力的削弱,南方地區衛所的崩壞也就順理成章的不可逆的速度發生著,這也是導致明朝中葉幾十個倭寇就能橫行東南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朝堂上也出現了大的變局。由於在土木堡大敗中,以英國公張輔為代表的的武將功勳集團遭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而在北京保衛戰中,作為文官的于謙又表現得極為出色,整個官場文武之間的緊平衡被打破,力量對比的天平明顯的朝文官傾斜,武將們逐漸淪為了文官的附屬品,文官們強勢崛起。

    由於朝堂上的局勢出現了一邊倒,為了加強皇權,皇帝得為文官集團找一個對手,很快他就找到了這個人選,那就是那些太監們。

    用太監製衡文官,這成為了明朝皇帝們的一條金科玉律,於是就出現了汪直汪公公,劉瑾劉公公,魏忠賢魏公公等一系列大太監。可以說就是因為土木堡的慘敗,才使得這些大太監有了出人投地的土壤。

    應該這麼說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直接影響了明朝的走向,是明朝從一個開放的進取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保守的不思進取的內部問題多多的國家。

  • 23 # 小姜聊史

    有人說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明朝經過“仁宣之治”國力仍然強盛,透過北京保衛戰就可以看出即使主力部隊被殲滅率領老弱病殘仍然可以守衛北京,由此可見大明仍然很強,但是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政治、軍事、和思想確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一、政治體系被破壞、武將深受打擊軍西寧侯朱瑛、武進伯朱冕全軍覆沒——《明朝紀事本末·土木之變》

    在朱祁鎮親征瓦剌的時候,為了顯示大明朝的威風,將朝中的武將功勳全部帶走,但是戰爭的指揮權朱祁鎮確交給了自己的貼身宦官王振,此人根本不懂得軍事,做人飛揚跋扈,比較專橫,在指揮過程中不斷出現失誤,最終導致土木堡之變的失敗。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等五十二人,均死於土木堡之變中。

    明朝的政治體系為文官與武將互相制衡,但是朱元璋開國後殺了一批武將、朱棣靖難時殺了一批武將、明朝最後的武將集團也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殺害,至此武將體系出現了斷層,從此一蹶不振,政治平衡被打破。此後文官集團勢力一路做大,並且出現架空皇權的跡象。皇帝只能透過宦官來對文官進行限制,進而促使了宦官集團的崛起。

    二、軍事遭重創、由擴張轉為防守時京師戒嚴,羸馬疲卒不滿十萬,人心洶洶,群臣聚哭於朝,議戰守,有欲南遷者。——《明實錄》

    土木堡之變中明軍損失精銳二十五萬人,這其中包括了直屬京城的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等精銳中的精銳。從此明朝軍事實力遭到重創,雖然最後在於謙的指揮下大明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但軍事實力已大不如前。對外的戰事也從進攻開始轉為防守。至此明朝軍隊在也沒有擴大大明的版圖。明朝的全面戰略收縮,最為嚴重的影響就是導致明朝對遼東統治的全面弱化,這為明朝末期女真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三、皇位更迭,政局動盪

    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孫皇后在於謙的建議下廢英宗另立朱祁鈺為皇帝,但在北京保衛戰之後朱祁鎮又被放了回來,後朱祁鎮在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幫助下復位登基,史稱“奪門之變”,為斬草除根朱祁鎮殺害了朝廷重臣于謙和王文,于謙所提拔的官員也紛紛被貶。之後,石亨、曹吉祥等人大權在握專橫跋扈、培植黨羽,後來二人又企圖謀反弄得朝政腐敗、政局動盪。

    四、皇帝坐井觀天、不知民間疾苦

    皇帝變成敵國的俘虜絕對是一個朝代的恥辱,朝廷百官為了避免這等丟人的事情再度發生,於是限制皇帝出京,此時皇權已被文官集團壓制,此後明朝皇帝再也難出皇宮一步,而此舉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斷絕了皇帝直接感知民間疾苦的可能,而這也是明朝中後期農民起義極為頻繁的原因之一。

  • 24 # 奇趣講史

    “土木堡之變”給大明帶來的後果是一個王朝由繁盛變衰落的標誌。

    大明王朝在“土木堡之變”以前的時期國家是很強大而繁盛的。朱棣時期軍事上五次親征北伐蒙古,南征安南、望海堝之戰,擴大了不少疆土。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永宣盛世”。

    走滑坡路的朱祁鎮

    可是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統初年,張太后與三楊治國有道,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然而好景不長,正統五年,楊榮去世(諡號文敏);正統八年,張太后駕崩(諡號誠孝昭皇后);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諡號文貞);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諡號文定)。

    隨著三楊去世,太后駕崩,一直以來被皇帝朱祁鎮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入滑坡路。彼時,皇帝從少年天子長成熱血青年,頗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在為初期勵精圖治,令南方諸省籌措糧餉,派遣南兵穩定因宣德皇帝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發地緣地震後動盪不安的雲南承宣布政使司。

    “土木堡之變”讓大明王朝由盛到衰的開始

    “土木堡之變”是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堡之變”導致的嚴重後果

    土木之變致使明英宗被王振集團出賣;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無數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軍火武器研發亦被大大阻礙;京城的門戶亦已洞開;明英宗復位後更是殺了以于謙為首等眾多權臣,導致明朝軍政在土木之變之後第二次斷層。

    明英宗南歸後,以及皇儲問題,景泰、天順年間,明朝皇權鬥爭愈發激烈,朝臣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左右搖擺、嫁禍誣陷,鬥爭也更加殘酷。

    引用資料:

    ————《明史》

  • 25 # 傾一世榮耀

    明朝興起後,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北元分裂成東、西蒙古(明朝稱東蒙古為韃靼,西蒙古為瓦剌),彼此互相爭雄,瓦刺向大明稱臣以借大明之力打擊韃靼,韃靼最終被瓦刺擊滅,瓦刺也逐年強大起來

    瓦刺貪於朝廷厚賞,年年加大來使人數,正統十四年,瓦刺還謊報3000人,實則兩千餘人的使團來京,太監王振不爽,按實際人數分配賞賜,瓦刺那脾氣一上來,土木堡之變就開戰了,後來大家都知道的,明軍軍事上的錯誤指揮和撤軍時王振的“保家鄉田地”政策,明軍慘敗土木堡,那麼 土木堡之變對當時的大明有什麼影響呢?

    政治上的影響

    一、皇權爭奪激烈

    英宗被俘,代宗即位,後來瓦刺放回英宗,皇權之爭必然引發,代宗軟禁英宗,而英宗最終也是發動政變奪回皇位

    二、文官勢力擴大

    隨著大量武官陣亡,明太祖明成祖留下的軍事集團基本瓦解,空缺位置都由文官代替,文官勢力不斷壯大

    三、宦官集團暫時消沉

    隨著大太監王振死於軍中,以及王振餘黨被明代宗處死,宦官集團暫時消沉了下去,但隨著英宗復位,對過程有功的宦官進行封賞,宦官集團又開始崛起

    軍事上的影響

    一、邊境政策變化

    土木堡之變明朝精銳軍隊損失慘重,三大營全軍覆沒,因此,明朝對邊境政策也由主動進攻變為被動防守,例九邊防禦體系

    三、募兵制度興起

    戰後,明朝在全國各地興起募兵制,以擴充軍隊

    總的來說,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起點,明朝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快來指正錯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書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