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花姐說育兒
-
22 # 雁妍老師
當孩子對大人有攻擊性傾向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用嚴肅的態度讓孩子瞭解到問題的嚴重性。
然後我們應該在孩子態度好轉的同時趁熱打鐵,悉心教孩子道德經之類的古文學,讓孩子瞭解到華夏民族幾千年禮與效的真諦。並且抽時間幫助孩子複習,幫孩子認識行為規範。當孩子有禮讓大人,孝敬長輩的行為時,及時誇讚,讓孩子瞭解到踐行禮與孝的快樂。
而對孩子日常的教育,我們同樣不能疏忽。在忙於工作的同時,我們同樣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何為敬,何為孝。並且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易。這樣也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在這個獨生子女家庭特別多的年代,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教育。跟孩子做到以理服人,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
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有攻擊人的舉動了,這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揮手拍父母的臉,是打人的行為,而有些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會因為孩子這種打他們臉的動作而笑。
而孩子看到大人笑,以為拍父母臉這種行為是搞笑的事情,能夠把自己的父母逗笑,而這時候他們就認為打人是對的,慢慢的他們長大了,他們在與小朋友玩耍時,可能會習慣性的揮手打人,他並不明白這種形為其實是錯的。
如果這時候父母能夠糾正他的這種行為,並且嚴厲的告訴他以後不可以動手打人,那麼孩子可能就會糾正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錯了。
但怕的就是有很多父母並不覺得自己的孩子動手打人是錯的,他們很多時候還會誇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孩子打的過別人的孩子是值得誇獎的事情,然後私下裡誇自己的孩子太棒了,而這時候孩子就覺得他打人是對的,他打人是能夠得到表揚的。
如果你的孩子動手打了大人,只能說明你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父母過,而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奴隸,為了討好孩子的歡心,什麼都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一旦不滿足他,他就會攻擊你。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你打回去,讓他知道他並不是非常厲害的,所有人都可以輕易的打倒他,並且讓他知道被打的人是有多疼。
這種孩子太叛逆,現在青春期的孩子都很叛逆,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長大啦,可以不聽家長的管教,自己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他們想脫離家長的束縛尋找自己的新天地,所以這很正常,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打罵孩子,這種辦法不僅沒有用還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你要試圖去教育孩子,從他們的心理出發,沒事的時候多和他們交交心。
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心理想法對你,你也要多關心孩子的一切,不要總是關心他們的學習,有的時候瞭解他們的心裡想法更重要,“望女成鳳,望子成龍”,這都是正常的,但是你也要讓他們明白你的苦心,讓他們也試圖瞭解你,慢慢的他們明白你的不易也就不會這麼叛逆,反而會更加願意和你去交心,讓孩子和你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樣的關係,這樣兩個人才能更聊得來。
還記得小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從小的時候弟弟就比較淘氣一點,然後又因為父母有一點重視兒子,所以家裡的人都比較寵愛他,一般來說偶爾闖點小禍爸媽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可是有一次,弟弟竟然動手打了媽媽一下,雖然不是很重但是的確動手了,也就因為那次弟弟被罰跪了,而且還被父親政治教育了一番,印象裡也就弟弟那次被罰過,長大後我也問過父親,那麼重視自己的兒子,那時候怎麼下的去手教訓他了!
父親是這麼說的,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敢動手打大人,長大了就會更加的無法無天,就像小樹苗一樣,小時候有一點點歪可以把它給扳正了,而且當時間不斷延長的時候,父母會逐漸老去,孩子會逐漸長大,這時候體力上面會有更大的差距,所以孩子動手打大人絕對不會姑息,萬一老了呢,兒子打老子也不是沒有!所以孩子只要敢動手打大人,必須從嚴教育,人應該有一些敬畏和孝道之心!
這種時候家長往往是需要先反思自己的,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有許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學習家長的,家長怎麼做的孩子都看在眼裡,如果你是個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家長,那出現這種情況應該不奇怪,如果家長不是這樣的,那就該尋找孩子身邊接觸的其他因素,比如說小夥伴們是怎麼樣的比如說看的動畫片電視怎樣的,這些都關乎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除了尋找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的開導孩子,千萬要記著不能動手,不要讓家裡出現暴力現象,要讓孩子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方式有很多種,正確的引導孩子,要給孩子講故事講道理,首先動手打人是不正確的行為,然後動手打打人更是錯上加錯的事情,尊敬長輩的觀念是必須要樹立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家長越是溫柔的心平氣和的講孩子越能感覺到自己的錯誤和愧疚感,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孩子多大?打人的原因是什麼?
0~3歲的孩子智力意識發展都不完善,打人抓人不能代表他們對大人尊重不夠。就好像小奶貓小奶狗,剛出生幾個月也會抓撓人,動物幼兒時期,總要透過一些行為感受外界,而打人抓人,也是感受外界的一種表現。
如果孩子再大幾歲,還有偶爾打大人的表現,那就要看看,是什麼原因了。孩子的行為反射了家長平時的作為。孩子打人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大人沒有滿足孩子合理需求,或觸碰了孩子的底線問題。作為一個人,不管多大的時候,都是有自己的底線的。也就是自尊需求。大部分大人對孩子的自尊向來採取忽視態度,可能在某件事上觸碰了孩子底線而不自知,或是因為孩子的合理需求不願滿足。這時候,應該好好和孩子溝通一下,瞭解孩子所想,問題很容易解決。
第二種,最差的一種,就是孩子被寵壞了!這種孩子的家長一般不教給孩子講是非對錯,培養基本素養,就因為家長不恰當的寵愛,對孩子過度放縱,有求必應,只養兒不教兒。這樣的家長,看似特別愛孩子,實則在毀孩子。對這種情況,解決難度較大,只能由家長下定決心重新定義教育模式讓孩子慢慢改了。
還有一種,就是前兩種情況都不符合的。這時候可能是孩子生了某種病,控制不了自己的意志。這時候可以多觀察孩子還有沒有其他奇怪舉動,如果發現了,儘早去醫院,早些治癒孩子受的苦越少。
孩子有時候打大人,這你都能忍?我不知道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但我知道尊老愛幼,還有長幼有別。你從小就不能讓你的孩子尊重長輩,那麼他長大了豈不是直接就動手打父母?新聞中有很多不孝子打罵父母,我認為他們有一部分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長輩的一味放縱,有些根本就超越原則的事情就不能容忍。
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現打家長的情況,那麼你跟他要好好交談,並嚴厲的訓斥他,如果他第二次再犯這個毛病,你一定要教訓他,就是俗稱的條子嘎的燉肉,一定要打得他不敢再犯。因為你第一次已經警告過他了,他第二次還犯,就說明你要透過其他的方式讓他明白道理。因為這完全就是底線的問題,孩子的教育不能讓他養成驕奢淫逸的毛病,三歲看老,以後豈不是他一生氣,不論長輩還是其他人都會拳腳相向嗎?
-
23 # 臨海聽風hxq
孩子愛動手打大人,首先我們需要反思在我們的家庭內部中或者家庭成員之間可有打人的現象,一般來講,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之所以愛打人,可能受到周圍環境影響,潛移默化下覺得打人沒什麼,是正常的行為;2.孩子愛打人說明孩子不懂如何表達自己不滿,對情緒和行為的管控出現偏差,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比如你是否慫恿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後你是否只是嘴上說說,卻沒有及時給到懲戒,又或者在孩子剛開始出現打人的情況下,你還去給他找理由,覺得孩子只是孩子,不懂事,給大人道個歉就完事了?這些情況反覆出現,孩子大腦裡接受到了這些慫恿的訊號,自然就會有下一次下下次了,所以總結一點就是出現這種打人傾向,一定需要言傳身教,講清楚道理並且給到相應的懲罰;3.是否孩子具有攻擊性性格?這個需要到專門的機構去進行一些檢查和測試,不管是不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找孩子溝通好,以身作則,全體家庭成員互相提醒和作出之前所述處理辦法,相信會有所收斂,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自然就會從根本上認識到打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也會自發地放棄去打大人。
-
24 # 英語坊
孩子愛動手打人令一些家長非常煩惱。有些家長也很無奈,夫妻倆溫和敦厚,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呢?
我們所看到的孩子所有的不好的行為,都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問題的本質,我們必須真正的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幫助孩子去糾正和改善。
事出必有因,大一點的孩子不會莫名其妙的就打人,咬人,發脾氣的,孩子打人一定是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是玩具被搶了?想吃糖沒得到?爸爸媽媽沒有聽懂他的話?等等。
孩子打人的原因是複雜的,總結一下無外乎這幾點:
1.孩子受身邊人的影響
比如經常一起玩的小朋友有愛打人的孩子,他就會不自覺的去模仿這種行為,並且在這種模仿中嚐到了甜頭,覺得自己很厲害,別的小朋友都害怕他。
2.暴力的動畫片看多了
孩子看的動畫片,一定要經過家長的精心篩選,當前的動畫片市場比較雜亂,暴力鏡頭很是常見,《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用平底鍋打人,灰太狼烤羊等場景,都很容易讓孩子模仿。
3.孩子想得到家長的關注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互動時間不夠,情感上有所疏離,孩子一打人就會引來爸爸媽媽強烈關注,所以,孩子就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父母關注。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克服這塊成長中的"絆腳石"呢?
1.堅決杜絕以暴制暴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的種種"惡習",說教無用,非得打才有效。既然你覺得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同時你又用武力的方式去制服孩子,告訴孩子打人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矛盾和逆反心理,弊大於利,也要讓孩子在內心進一步的確定:想要讓別的小朋友"順從"自己,就要打!
2.幫孩子消化情緒
如果孩子打人了,我們不妨蹲下來問問孩子:我看到你跟別的小朋友動手了,你們剛才一定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願意告訴我嗎?
只有讓孩子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他的行為才有可能被理解和除錯。幫助孩子梳理好情緒之後,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3.用繪本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家長可以買些相關的繪本,透過親自閱讀,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
總之,孩子打人必有原因,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的觀察孩子,一旦孩子出現情緒上的"失控",要及時幫孩子走出"情緒困境"。重要的是,家長一定不能用暴力的方式給孩子做"榜樣"。
回覆列表
3歲之前的寶寶出現打人的行為,是很常見,也很正常的行為,並不是家長所認為的“暴力”。
1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會比較頻繁地出現打人行為,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處在“手部敏感期”。
這時,孩子突然發現原來“手”還可以打人,就像遊戲一樣覺得很好玩。孩子在用“口”和“手”探索世界,在他們心裡,咬人、打人和咬物品、打物品是一樣的概念。孩子打人的時候並不知道哪裡能打、哪裡不能打。
這個階段家長不用太生氣,只需要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或者輕輕抓住孩子的手稍微阻止一下,不用把這個行為當作是孩子品行不好,處理的時候也不用太嚴肅,過了這個階段孩子自然會減少打人行為。
2~3歲的寶寶處於建立自我意識的時期,非常看重對所有權的保護,敵意和攻擊行為是他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反應。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全,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所以常常用打人來宣洩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能再忽視孩子打人的行為了。要堅定地告訴孩子“不可以”。例如:
奶奶很愛你,每天陪你玩很辛苦,你不可以打奶奶。
打人是會疼的,別的小朋友打你,你也會疼,會不開心的,所以我們不能打別的小朋友。
家長此時的態度非常重要,及時干預,切忌“以暴制暴”。如果孩子在憤怒時出現打人的行為,先帶Ta離開“案發現場”,給Ta一些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再堅定且耐心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疏導情緒,之後再帶孩子向被打者道歉,事後家長別忘了鼓勵孩子的勇敢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