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風痕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後,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后。

    呂后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后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麼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裡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后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說到底,還是功高震主,又不急流勇退,做不到王翦一樣軍事才能突出,政治才能突出,不懂帝王心思。最後君王賞無可賞,只能殺了。

  • 2 # 王松林

    韓信死在自已人手裡,非常慘的,這源自於人的猜疑和嫉妒,有句話可以說是形容的非常的貼切,那就是可以有難同當,但是不能有福同享,這句話用來形容一些皇帝非常的適合,劉邦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在很多後人看來,劉邦在打下江山之後對之前的功臣良將趕盡殺絕的行為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上皇帝之後需要擔心的不是如何對外,而是如何穩定內部,那些功高蓋主的人對劉邦來說確實是個威脅,人心難測,即便那些人毫無心思去爭名奪利,劉邦依然不能放過它們。

    誠然這些陪自己打下江山,剛剛成為開國元勳的大臣們是沒可能背叛他的,可是難保以後不會,如果這些大臣們對自己的子嗣不利該怎麼辦,所以只有完全的抹殺才能包拯絕對的安全,劉邦絕對也是這樣想的,他們都想自己的子嗣能夠安全的繼承這篇江山,內部的問題絕對不能出現在自己的手上,因此皇帝的眼中只有權力,沒有兄弟!

    要說劉邦殺掉的最大功臣肯定還是韓信了,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無論如何都是鬥不過項羽的,在成立了自己的王朝後,用兵如神的韓信還有用嗎?肯定沒用,甚至不如一個地方官員,並且韓信在軍中的威望非常高,而且權利也非常的大,因此劉邦非常地不安,因為韓信自己能鎮的住,但是自己的子孫們卻鎮不住。

    劉邦本來是打算把韓信權利奪去之後,便不再管他了,可是野心勃勃的呂后卻騙來了韓信,然後殺死了韓信。

  • 3 # 公元前

    謝邀,關於韓信之死,有兩種觀點:(1)‘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2)韓信位居人臣,有功高蓋主之威,挾不賞之功。也就是韓信的功勞太大了,不知道該賞他什麼,所以韓信只有死路一條。這兩種觀點。也是很多人所認可的觀點。

    據《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知道韓信不處死的死訊之後,他既高興又對韓信惋惜!

    在鴻門宴,項羽的手下全項羽殺死劉邦,但是項羽全不屑一顧。其實劉邦對自己的功臣也有這樣的心理。劉邦有殺韓信的想法,但又因為韓信的功勞太大,所以不忍心殺他,這一點劉邦和項羽不一樣。但是既然韓信被殺了,劉邦是且喜且憐之,這就是人性最真實的反映。任何潛在敵人的死亡,換了誰都會高興的。

    韓信被軟禁以後,劉邦專門陪他解悶,以此來緩解他的心裡的壓力,還經常與韓信下棋聊天。這也說明了劉邦對韓信是有愧疚之心的,根本就不忍心殺他。

    而且《淮陰侯列傳》上很清楚的寫著,殺韓信的是呂后,並不是劉邦!

    呂后也算是一個政治強人,她猜測到了劉邦的心裡,想殺韓信但又不忍心殺韓信,所以呂后就替劉邦殺了韓信。呂后處死韓信並不是為了討好劉邦,她是懷揣有政治陰謀的。

    (1)韓信是大漢王朝第一功臣;(2)韓信也是漢朝第一個被殺的大功臣。

    呂后殺韓信主要有兩個效果:

    (1)殺猴給雞看,連韓信這樣的建國大功臣都敢殺,那麼任何人都可以被處死;

    (2)呂后殺韓信所用的方式讓人不寒而慄。她採用先斬後奏的方式殺了韓信並夷其三族。而且劉邦非常認同這樣的方式。在大臣們的心裡產生了巨大的效果!

    這也說明了呂后是有先斬後奏的權力。那麼以後有誰膽敢造反呂后就可以先斬後奏並夷三族。

    總結呂后透過殺韓信起到了震懾群臣的效果,並且樹立了自己的威權。其實呂后殺人的道理很簡單,她就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權力,她要殺的不只韓信一個人,還有所有對她構成威脅的功臣!

  • 4 # 淵默小生

    韓信,軍事大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最後成為了漢朝的開國元勳,關於韓信之死,總結一下大概有四點原因致其落得身死:首先,其本人是有一些過於張揚,恃才傲物,擺不正位置;舉個例子,當劉邦問他自己能帶多少時,韓信直接脫口而出,十萬,然後劉邦問你韓信能帶多少兵時,他說他沒有上限,越多越好,作為古代君主,這就是觸碰了君主的底線;第二點,持功要官,劉邦很難掌控他;舉個例子,關於攻打齊王田廣,本來齊王田廣已經透過酈食其的遊說降了劉邦,但韓信為了搶功勞,還是舉兵伐齊,致酈食其被烹,齊王田廣身死,之後要挾劉邦封自己為齊王,劉邦沒辦法,持功要官,不受掌控,埋下殺身的隱患;第三點,不能夠做到知己知彼。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不瞭解劉邦的性格,不懂得揣測君主的意圖;第四點,作為大將軍卻不懂政治,也是其惹來殺身禍的原因之一,皇帝可以不懂軍事,將軍不可以不懂政治,戰爭階段,還有利用的價值,一旦到了天下平定,那就是要考驗將軍的政治意識。以上是作為韓信身死的一些觀點和見解。

  • 5 # 每日一點小歷史

    按照春秋時期的習俗,往往是貴族才會、才有能力攜帶寶劍。韓信劍不離身,說明了他的身份,很可能是一個落魄貴族。第一,韓信窮困潦倒,寧可四處混飯吃,也不願經商或找一份工作做,以至於遭到很多羞辱,後來是一個漂母幫助。然而,韓信手中的寶劍是青銅材質,古代貨幣主要就是銅,為何韓信不拿寶劍換錢,不願經商做工?顯然,韓信是貴族,生活習性深入骨髓,故而如此。第二,在楚漢爭霸中,韓信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然而,韓信軍事知識誰教的,史書上沒有記載。第三,韓信能忍胯下之辱,說明了韓信有隱憂,是在擔心什麼被人發現,很有可能是他落魄貴族身份。

    現在我們看看,韓信有過良好教育,家道中落,不找工作、不經商,每天隨身攜帶一把寶劍,四處遊學,真實身份呼之欲出。

    而劉邦集團都是什麼身份?劉邦集團多數是由客、中涓、舍人、卒一類人構成的,和貴族有天生的對立,這是無法調和的,不管現在說什麼原因導致韓信被殺,事實上,韓信更適合項羽,而不是劉邦,然而時代的進步和韓信身份的特殊,韓劉間必然起衝突,並越來越嚴重,成為你死我活之局。

  • 6 # 新爆點

    我的看法:

    我覺得韓信之死,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最終的起因是他自己。

    像韓信這種頭腦靈活能力強,在軍隊的威望高,年齡又遠小於君王,想必換作誰都會憂心忡忡,害怕自己剛辛苦打下的天下一夜之間改名換姓。韓信之死,其實更多是自己害了自己,如果能夠多有點耐心,等待劉邦給過官職看過滿意與否之後,也不會讓劉邦總有一種韓信會起兵造反的錯覺,劉邦看在幫助他奪得天下,贏得多場戰爭的勝利的份上,也不至於趕盡殺絕。小編認為,劉邦擔憂也是情有可原的,雖說韓信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但他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語中,總透露著當王的願望,讓劉邦深深的感覺到了威脅,開國元勳也難逃被殺的命運。

    反應了什麼問題?

    我覺得這其中反應了以下幾個問題!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政治不只是行軍打仗,如果在政治漩渦中沒有意識到危險,那麼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

    果斷隱忍應該是一個政治家必備的素質!在應該行動的時候果斷,不拖泥帶水。在應該忍耐的時候低調,不引起關注!迅速而又準確的達到目標。而韓信就沒有做到這兩點。所以他被殺也是正常的!

  • 7 # 老王講史

    關於韓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麼問題?

    歷史上記載韓信是被蕭何算計,借祝賀之名把韓信騙到了長樂宮,之後被呂后早以佈置好的武士給殺死。可憐一代梟雄,幫劉邦打了半個天下,最後還是逃不過被害死的命運。關於韓信的死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韓信的狂妄自大為他的下場做了鋪墊

    韓信在當時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原來韓信在項羽的麾下工作,職務是一個小兵。他曾多次接近項羽向項羽表明自己的看法,怎奈項羽比他更狂妄,根本就聽不進去一個小兵的話,最後韓信跑到了劉邦的麾下。

    到了劉邦的軍隊,韓信一樣不被重用,但是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韓信的命運,這個人就是蕭何。蕭何跟韓信談話後感覺這個人談吐不一般,絕非等閒之輩,於是便向劉邦舉薦。最後韓信成功的當上了大將軍,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韓信最後為何會慘死,我感覺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還記得打敗項羽後劉邦跟韓信在一塊喝酒,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當時不假思索的就回答說:10萬。劉邦反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說了四個字,多多益善。試問有那個主子甘心自己的下屬比自己強。因此我感覺韓信的死與他狂妄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2.劉邦奪韓信的兵權導致韓信的謀反

    建國後天下太平,對於劉邦來說韓信已經失去了價值,因此劉邦用計奪回了韓信的兵權。被奪兵權的韓信一直在生悶氣,處於極度失望之中的韓信產生了謀反的念頭。韓信當時已經沒有了兵權,所以他拉上了陳豨,兩個人密謀一塊造反。

    但是造反還沒開始就被呂后知道了。於是在蕭何的計謀下,韓信被蕭何騙到了長樂宮,而韓信的此行也是他生命的終結。因此韓信的謀反之心是導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透過韓信之死我們不難看出做人做事要分得清場合,必要時候要懂得收藏自己的鋒芒,狂妄自大最後不會有好下場。

    總結:韓信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奇才,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但最終還是逃不過被處死的命運。

  • 8 # 歷史小公子

    即使一個人本領再厲害,也是需要手裡握有兵權的,如此才能發揮所長!

    而當手中權利流失後,等待他的必然是當權者的屠刀!

    韓信就是如此,他的悲哀在於此時已經人為刀俎,他為魚肉了!

    其實在此之前蒯通就在韓信是齊王時候,勸說過他,讓他及早參與楚漢爭霸,三分天下!

    可韓信卻不聽,認為劉邦對他有大恩,他不應該背叛劉邦,

    他是一個人,要知恩圖報!

    韓信的野心重來就不大,只想一地稱王,可現實就是,不進則退!

    所以他的宿命是註定的!

    自重蒯通說出那番話後,蒯通就再無退路了!韓信選擇了苟安,那麼蒯通就註定要死亡了!

    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必須具備著審時度勢的眼光,而韓信他卻毫無此項能力!

    所以這也就造就了他的死亡結局!

    我們要知道此時的韓信,已經沒有了兵權,他的選擇面已經很窄了,

    他的功高震主,是統治者無法容忍的

    韓信,毫無察覺,依舊以是我行我素

    這在統治者眼中是什麼?

    那是找死!如今你韓信連我都要忌憚萬分,如果有一天,我死之後,誰還能治你?

    是你不就要反了天啦?

    只能說韓信,功高已震主,還不自覺,政治蠢貨一個!

    韓信的死亡!反應的是地主階級內部鬥爭的慘烈景象

    在封建制度下,帝王擁有著,絕對權威,他的意志代表著一切!

    即使你位列王侯,依舊無用!

    擁有各種安全措施,可當上位者要殺你時,同樣只能等待死亡!

    權力的過度集中,導致不公平的產生,最終必將讓這種不公平徹底淹沒人性,讓人人失去理智,失去仁愛!

    徹底走向權利鬥爭的世界!

  • 9 # 婷婷愛歷史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是韓信至死才知道的道理。可惜知道的太晚了,最後落得個被殺三族,而且還揹負著謀反罪。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兵家四聖之一,剛開始投靠項梁、項羽得不到重用,後又投靠劉邦才被重用,先是拜為大將軍,後又被封為齊王,在平定天下以後,被人告發謀反,被劉邦誅殺三族,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我們從韓信這件事上反映出了什麼?

    功勞越大,越要低調:功高震主

    不管是哪一位皇帝打下江山以後,第一件事肯定要鞏固自己的權利,而那些陪伴自己打下江山的人,就是最大的威脅,因為他們手裡握著大部分的兵馬,即使罷免了他們的軍權,但是他們在軍隊裡面的影響力也是一呼百應,只能用殺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而韓信雖然沒做錯什麼,但是韓信的影響力和兵權讓劉邦坐立不安,最終才被劉邦誅殺三族。

    功勞越大,越要低調,不管你做沒做錯事情,最好的歸宿還是卸甲歸田,越是訴說自己的功勞,越是死得快。

    事例:朱元璋

    最悲慘的莫過於陪伴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也是因為誣陷謀反,到朱元璋死的時候,陪他打天下的兄弟基本上都死完了。

    成功案例:司馬懿

    剛開始幫助曹操打天下,曹操死後,又幫他兒子曹丕對抗諸葛亮,又幫曹操的孫子曹叡對抗孫權,最後司馬家族取代了曹氏集團。

    總結:只要你還有利用價值,不管你手裡邊有多大的權利,當權者不管有多麼的想殺你,也不會輕易犯險,有你在他就可以坐穩皇位,你不在他可能連皇位都會丟失。還是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 10 # 錦衣乞丐

    韓信少年落魄,軍事才能可謂是天生,但他少年的落魄已經說明了他這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必定有缺陷。一個成年男性在古代是一個很好的勞動力,只要努力根本不會淪落到靠別人救濟才能存活下來的地步。

    而他的性格,也導致了他不會是張良那種智者,在他攻下齊國的時候,這時的他掌握著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力量,但他卻在自己沒有反心的情況下,請求劉邦封他為齊王。即使這是他的計謀,為了穩定齊人的心,但在劉邦心裡,韓信這種行為就是威逼,但當時韓信勢力很大,還有強敵在側。所以劉邦不得不嚥下這口氣,而劉邦是一個真正的帝王,並且沒有什麼美德,於是就在項羽剛死不久,劉邦就開始剝奪韓信的兵權,之後就開始了對韓信的一系列打壓,因為韓信這個人他是漢初三傑裡邊對劉邦威脅最大的一個,他在軍中的威望太高,軍事才能太過出色,劉邦害怕有一天韓信一旦有反心,振臂一呼就能召集數萬大軍。並且韓信是在劉邦進入蜀地之後才加入的,並不是劉邦從微末起就陪伴在身邊的兄弟,兩人之間並沒有太多的感情基礎。所以韓信就相當於劉邦的一個工具人,一旦用完就被隱藏了。

    而劉邦對韓信的一系列打壓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於是在劉邦出征的時候,韓信準備造反,但卻因為處事不密,被人告密,而被呂后和蕭何密謀殺死。可見韓信這個人為人如何?密謀造反的事都能被洩密,所以他的死亡無可避免。

  • 11 # 雅兒達的朝陽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他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他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分兵往北擴張擒獲魏王,奪取代地;擊敗趙國;向東進佔領齊地;向南挺進駭下滅項羽……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勳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后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們枉殺韓信的一個藉口。

      早在韓信平齊敗楚殺廣田等將時,項羽曾派人游水韓信煽動他背叛劉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誘餌遭到拒絕。齊人歸通多次暗示韓信,若背叛劉邦則“大貴”,他毫不動心。辯士蒯徹在游水韓信脫離劉邦時曾給過韓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死死的追隨劉邦不是件好事。韓信雖然內心猶豫卻偏偏念著劉邦對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漢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漢”,還自以為功高“漢終不虧我齊”。最終拒絕蒯徹的建議。由此可見韓信在有勢力有機會自己成就大業時沒有想過背叛劉邦,更何況在劉邦建漢以後。再說如果韓信有謀反的真憑實據 為什麼當初韓信被捕後不經過大堂審問?還要採取近似暗殺的手段,斬韓信於長樂宮的鐘室之內。

      就劉邦來說,多有負於韓信,且待韓信一直假意惺惺,時時提防。有人認為韓信自請為代理齊王有不軌之心。這樣看未必武斷。從當時戰略考慮出發,齊為新地遠在東境,面臨強楚確實需要一個定身份的人壓陣。再說一個功臣要些封賞無可厚非,(劉邦因一個鄰居關係就封過人家燕王,和韓信要求的比起來似乎不為過。)畢竟人都有名利的願望。只是韓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斂自己。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索取自己應得的那份酬勞。傑出軍事才能的韓信卻是一個笨拙的政治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韓信以商人的心裡乘機為自己謀利,以君子的心裡要求劉邦報恩,在當時的那種要求以主子為馬首是瞻的社會環境未免太難。由此可見,韓信的死已經是一種必然。無論其後來謀反事實與否。

      在劉邦稱帝之後。韓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庇護劉邦憎惡的項羽部將,不聽差遣,羞與繹侯周勃將軍灌嬰同等地位,笑自己後半身與樊噲為伍。不難想象種種跡象已經讓劉邦生厭。難怪劉邦對他削兵權,減爵位,最終將這位如鋒芒在背危險分子引到洛陽成功殺掉。剔除了自己眼中釘。這正印證了韓信自己喊的話,“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在亂世劉邦的大業需要韓信,但天下太平後他就是帝王權威的絆腳石了。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捨棄的棋子。

      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

  • 12 # 聚氺軒

    戰神之稱的韓信死的原因,韓信怎樣死的

     

      死因:誅殺三族

      韓信是漢朝開國的第一功臣是無可爭議的,但他到底有沒有謀反實在是個難解之謎。可憐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千古名將,竟被小女人呂后斬之於長樂鍾室,誅殺父、母、妻三族,只是成就了兩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戰神韓信

      可以說,韓信為了打勝仗,不惜加深劉邦對自己的猜忌,不肯去支援劉邦,寧願養精蓄銳,想要抓住一個機會,一舉擊破敵軍,造就自己百戰百勝的戰績。為了取得戰場上的勝利,韓信在打戰前做了很多準備,尤其是偵查。

    “戰爭是一種社會必然的現象,其帶有不確定性,需要為將者根據諸方面因素做出判斷。”可見,為了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得要有多方面的偵查。《孫子兵法》中也提到,作戰前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打勝仗。為何要偵查?那是因為多次的偵查,可以探悉敵軍的部署,才可以做出相應的措施。

      韓信用自己實際戰爭詮釋了這個道理,他在每次作戰前,肯定會派出很多哨兵前去,進行嚴密地偵查,做到對敵情有所瞭解,甚至對敵軍主帥的性格等方面都要了解的一清二楚。例如破趙之戰中,韓信就因為偵查的仔細,瞭解到了陳餘和李左車的作戰特點,並且其二人存在軍事分歧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攻打魏國也是如此,韓信對柏直等將領瞭解的一清二楚,對其部署的兵力分配和臨晉關軍事部署也進行了嚴密的偵查。其餘的大大小小戰爭,韓信依舊是如此,這也保證了他打仗的勝利。

      偵查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探查地形,主帥需要對戰前地形進行實地考察,才能夠駕馭地形,做出巧妙的策略。最為經典的就是破魏之戰,韓信先是觀察了一下地形,採用木罌,然後在夏陽古渡那個位置,東渡黃河,直取魏國首都。夏陽古渡這個地方,是一個河面很開闊,並且河岸較低,水流緩慢,容易渡河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有平原,可以聚集軍隊,因此從這裡渡河是最正確的戰爭選擇。

      在漢朝建立十一年的時候,呂后忌憚韓信,命人將其抓起來,懸掛在長樂宮中,將其殺害。在臨刑前,韓信曾感慨道:“我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安心做一個臣子,卻遭受到婦人的暗算,這難道就是天意如此嗎?”於是,韓信的親屬都遭到了屠殺。

      司馬遷曾說過:“我到了淮陰那個地方,那裡的人跟我說,韓信還只是平民的時候,他的志向就跟常人不一樣。在他母親死了之後,家境貧困的他,無法埋葬自己的母親,可是他還是尋找到了一個地勢高且又寬敞的地方,將其母親葬在那裡,其墳墓的旁邊可以埋葬萬戶人家。我看了那個墳墓之後,的確是這樣。假如韓信能夠謙虛,不過多的炫耀自己的功勞,不認為自己的才能舉世無雙的話,那麼他的功勳,的確跟召公等人差不多,後世的子孫可以延續下來。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其宗族被滅,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韓信這人任勞任怨,在兵符被漢王盜取之後,其士兵被帶走,只是留給他2千的兵,讓他攻打齊國。他並沒有什麼怨言,也沒有覺得漢王做的有何過分,在他的眼裡,能夠有仗打,他就已經很滿足。他一生替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卻不知回報。 推薦閱讀:歷史上鉅鹿之戰簡介

      

      戰神之稱的韓信死的原因是自身問題嗎

      韓信是一個重義的人,他對漂母的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可見一斑,充分體現了大丈夫的仗義氣概,很有些男人味。

      韓信在追隨劉邦之前,曾經“仗劍從項梁”,後“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韓信在項羽的帳下是一名侍衛,在給項羽當警衛員期間,韓信提了那麼多合理化建議給項羽,項羽沒有及時採納,韓信很惱火,就投奔了劉邦,劉邦安排他當了一個負責糧秣的軍需助理員。當時,韓信在劉邦軍中只與蕭何相熟,經過多次交談,蕭何對韓信的軍事才能有了充分的認識。當時,韓信也多次向劉邦提一些建議,仍然不為劉邦所用,韓信心裡就很不是滋味,雖然跟著劉邦混上了個機關幹部,比給項羽當年個警衛員強些,韓信還是大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他終於私自開了小差當了逃兵。蕭何一聽,趕緊策馬追去,演出了一場“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鬧劇。蕭何把韓信追回來之後,倚仗著自己的老資格,向劉邦提條件,說韓信是“國士無雙”,非要劉邦給韓信封個職務,劉邦就很為難,但看在蕭何的面子上,劉邦說給韓信個將軍做怎麼樣?蕭何說將軍有點小,劉邦心裡就有氣,心說,韓信開小差當逃兵我不殺他就便宜他了,給他個將軍做還嫌小,也多少有點太過分太牛皮了吧?劉邦畢竟有他的過人之處,他的肚量不僅僅是能撐開船的問題,簡直能停幾艘航空母艦。再說蕭何也是為了漢室江山才推薦韓信的,劉邦最後咬了咬牙說,封他個大將軍總行了吧?蕭何說行,但必須選個良辰吉日,設個拜將壇,一切禮節具備才可以留住韓信。劉邦皺了皺眉頭,很不耐煩地說,行了行了,你看著辦吧。

      當時劉邦的部下一看是韓信拜大將軍,“一軍皆驚”。

      劉邦看在蕭何的面子上,封韓信為大將軍,多少有些無奈的成份。一則劉邦對韓信嫌官職小而逃走耿耿於懷;二則劉邦對韓信的軍事才能還不瞭解;三則對蕭何推薦韓信由普通軍官一下升為大將軍,劉邦心裡怎麼也不是滋味。

      韓信一上任,劉邦就很沒好氣地問韓信:“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劉邦本來一肚子氣,韓信卻不知趣,想首先在心理上戰勝劉邦,馬上抬出他的舊主項羽來,韓信說:“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這一問鬧了劉邦一個大紅臉,劉邦倒也坦然,告訴韓信說:“不如也。”韓信一看自己的譜兒已經擺得夠足了,氣勢上已經壓過了劉邦,才慢悠悠地分析天下大勢。韓信對項羽等人的弱點,對戰略戰局的把握,以及用兵謀略、民心向背等問題都分析得透徹入微淋漓盡致,這才讓劉邦大驚且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劉邦畢竟是一代名主,對於天下的征討還是胸有成竹,正是用人的時候,他就果斷地把韓信推上了戰場。韓信果然不負劉邦所望,東擋西殺南征北討,定三秦、收韓魏、擊趙破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戰功赫赫於當世,盛名昭著於千秋。這時候,韓信還沒有要篡權的野心,因為他離皇權的距離還遠著呢。一個人要篡權必然要有個條件,你讓一個平民百姓去篡權,他既沒這個心也沒這個膽。而讓一個距皇權的位置離得不遠,在差不多跳起來就夠得著的位置上,你不讓他篡權,他也不能不有這個想法。

  • 13 # 福自福地來wjf

    韓信,是一位很有影響,併為天下大多人所熟知的一位歷史人物。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

    韓信,秦未淮陰人,從小喪父,家境貧寒,但人貧志不屈,從小就立志長大要成為英雄人物或人上之人,自小習兵練武,劍不離身。為的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所作為。

    小時侯,因窮苦常受人們欺負。也曾落個袴下受辱的歷史名言。

    在秦末陳勝,吳廣,和項梁項羽起兵伐秦時,韓信投靠到項羽的部下,屢立戰功而不被項羽重用。當劉幫打破漢中,被封為漢中王后,韓信逮著機會,逃出了楚營投奔到了劉幫的帳下。後多次立功而不得重用。有一次有漢大將夏侯嬰遇見,透過交談很是賞識韓信的才幹,就把他推薦給了劉幫,讓他做了一個小官。後來韓信結識了蕭何,二人經常接觸交談,蕭何知道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堪任大將之職。蕭何多次把韓信推薦給劉幫以求重用,可劉幫置之不理。後韓信不願埋沒在此,但承夜出逃。這就引出了蕭何月夜追韓信之名言。後在蕭何的再次推薦下,劉幫便設壇封韓信為大將。從此便拉開了真正意義上的楚漢相爭。經過多次戰役,劉幫看到了韓信的真本事,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韓信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以聲東擊西,背水一戰等多種策略,直把項羽而殺滅。可以說漢朝的天下,有韓信六成以上的功勞。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至於韓信之死,有一下幾種原因:一是韓信自負才高,天下無人能及者。這是劉幫所反感的。二是才能太強了,強到震主不安的層面,劉幫既嫉妒,又害怕。三是韓信確有謀反之心,劉幫早想殺而未殺。四是無主見,當蒯通和謀時,若是有主見而果斷之人,絕不會落此殺頭之罪。五是死於自己之手。當他和陳豨謀反將要成功時,而被自己的手下小卒告秘給呂后。等於是自己斃了自己。六是死於蕭何之手。韓信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若呂后讓蕭何騙韓信去宮中時,蕭何是完全可以救他或放他跑的,可蕭何沒有這樣做。

    究其本源:韓信自大太強。思慮不周。對於蛟兔死,走狗煮及國成而必退的道理還是沒有吃透的緣故。且對於功名面前無情義之論當屬至理名言吶,不然,蕭何若有一點兄弟情味,歷史上決不會落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說吶!

  • 14 # W一家之言

    這個問題已經答了好幾遍了,我都不願意答了。韓信之死,兩個原因,一個是咎由自取,第二是兔死狗烹。咎由自取是韓信攻下齊國後擁兵自重,逼迫劉邦封王,垓下之戰又再次擁兵求封地。做了楚王后又收留項羽部將鍾離昧,被貶淮陰侯又多出怨言,和陳貕密謀造反。

    兔死狗烹是天下平定,已經沒有大的戰事了,韓信這樣的名將已經無用武之地,放在外邊劉邦不放心,留在京城又多出怨言。劉邦年齡又大了,擔心死後無人能夠壓制韓信這樣的蓋世名將。

    所以韓信必須死,如果韓信沒有密謀造反這件事仍免不了一死,但至少能留下子嗣,不至於最後身死族滅。有興趣探討的朋友關注下我。

  • 15 # 中國歷史故事

    韓信前期發展並不順利,生活窘迫卻不願平凡勞作,唯獨喜愛研究戰略戰術以及軍事部屬,在生活上沒飯吃的情況下還在對兵書兵法進行研究,他在軍事上的痴迷是值得肯定的。後來他經由鍾離昧的推薦加入了項羽軍營,也多次向項羽推薦戰術兵法,但沒有得到項羽的垂涎重視,後經由蕭何的引薦,背棄項羽投靠了劉邦。韓信是有過背棄舊主的,但也可以說他是良禽擇木而棲。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從此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盡情的發揮。先後清剿敲定了北方的趙、燕、齊等諸侯,此時韓信完全有稱霸一方的實力,其帳下謀士蒯通勸他自立為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韓信感念劉邦舊情,猶豫不決,最終失去了最佳稱霸機會。韓信是有婦人之心的,但也可以說他是重情義。

    韓信攻佔齊地時,劉邦正與項羽在滎陽對峙,被項羽楚軍圍困於滎陽,情勢危急,劉邦就要求韓信發兵相援。而韓信卻各種推脫不派兵,其目的是為了討賞,劉邦無奈封他為齊王才得以救兵解圍。韓信的這種乘人之危、逼宮似的做法,劉邦肯定是懷恨在心。

    在劉邦登上皇位以後封韓信為楚王。後來有人向劉邦告發韓信謀反。於是陳平就讓劉邦出遊,在雲夢澤這個地方召見韓信,然後藉機將他拿下。在拿下韓信之後將韓信押解回了長安。劉邦見韓信沒有謀反的意圖但是也不能將他放回楚地了,怕他真的謀反。於是就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讓韓信留在長安。韓信覺得自己和不如自己功勞大的人一樣封侯心裡不痛快。時間長了就真的生出了謀反之心。

    韓信和陳豨聯合謀反,韓信讓陳豨在外面謀反,而自己則在長安城內謀反。在劉邦率軍征討陳豨之後韓信就在積極的準備謀反。但是這件事讓人向呂雉告發了。呂雉想將韓信叫進宮來殺掉他但是怕韓信不來。於是蕭何就去叫韓信進宮了。結果韓信最後被一群宮女拿著竹籤給殺死了。

  • 16 # 怪獸小火龍

    韓信之死,根本不是功高,我以前已經說過,不想再解釋。“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段話是大漢六年韓信從劉邦從楚地羈押到洛陽的感慨之言,也是後來很多人覺得韓信死於功高蓋主的源頭。然而,劉邦羈押韓信回到洛陽之後,並沒有處決韓信,他只是降韓信的爵位,將其從楚王改封為了淮陰侯。事實上,韓信被降爵這件事,可以看出劉邦在處理韓信事件上也不想做的太絕……難道怪呂后嗎?事實,之後……韓信的種種事蹟表明,他還是不甘心,還是想脫離劉邦集團,至於說他謀反,他還有軍權嗎?一個被軟禁的人能有多大作為,韓信的死是他想成為諸侯國的一方霸主世襲罔替,而劉邦可沒想和他們共治天下,這才是韓被殺主因。

    韓信本是劉邦(豐沛)集團裡的人,要知道劉邦沒有殺豐沛集團裡的任何一個人,可韓信非要從劉邦集團裡分離出來,自己想單幹,變成和彭越,英布等這樣的軍閥;英布,彭越等人是和劉邦一起反霸王的兄弟,他們和劉邦關係說白了是群雄盟友關係。劉邦治國理念或漢初雖然保有分封制,但劉邦本就沒打算建立一個像周朝那樣的天子與諸侯國共天下的制度,劉邦與韓信在國家政治結構的構思上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不只是韓信,還有那些諸侯,只要諸侯在,那麼劉邦就寢食難安。不是劉邦不容韓信,實在是韓信走上了諸侯王的道路,這和劉邦國策相對立,所以不得不殺啊!……

  • 17 # 藍環魚

    說到韓信之死,個人看法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淮陰人,軍事家,西漢時的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擁有許多著名的案例,韓信為漢朝立下了漢馬功勞。

    韓信年輕時並不得志,最為明顯的就是在項羽手下當兵時,多次向項羽獻策,但是都沒有被採用,當時的韓信只是一個守門官,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前途。

    投奔漢王劉邦,事業才慢慢的有了起色,這裡要提起他的第一個貴人,那就是夏侯嬰,是他向劉邦推薦,成為了治粟都尉,但是當時的韓信可不僅僅滿足於這個職位。

    結交蕭何,這是韓信人生的轉折,蕭何策馬月下追韓信,這使得韓信成為了漢軍的大將,於是韓信向劉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建議,幫助他打下了一片江山,由於韓信巨大的野心,劉邦不得已將他封為齊王。

    野心太大,不聽主子的命令,最為著名的是韓信為保護鍾離昧違反劉邦的命令,這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三字言,狡兔死,狗肉烹,高鳥盡,良工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以定,我固當烹。這一次劉邦將他赦免,但是把他降為了淮陰侯。

    企圖造反,這使得韓信被殺,因為和陳豨國合謀造反,但是被蕭何和呂后識破,最終被殺,誅連三族。

    縱觀韓信的一生,不難發現他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但是卻不懂得滿足,一心想要當王,有才但是卻沒有懂得感恩。因為蕭何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也因為自己的愚蠢使得自己失敗。

  • 18 # 大唐西風

    狡兔死,走狗烹。一,能力太大。二,做事不擇手段“親手埋了自己的生母。”三,對皇權有威脅。四,是呂后謀取權利的犧牲品。

  • 19 # 司馬武侯

    大家好,我是司馬。

    說起韓信之死,大家都會說“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劉邦往往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都說劉邦屠殺功臣,但劉邦手下將領哪個死於非命?劉邦殺死的不過是異姓諸王而已。

    這些異姓諸侯王國都建立於劉邦稱帝之前,分封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當時,劉邦僅是漢王,尚屬於項羽式的霸王,與其他諸王尚無上下之分。異姓諸王有權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為法令而不用漢法,自拊循其民。

    所以說劉邦剪除異性諸侯王並不是屠殺功臣,這更多的是是楚漢之爭的延續。而劉邦殺死這些異性諸侯王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並不是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功臣。

    一代兵仙最終死於婦人之手的確令人遺憾,也是憋屈得很。但究其原因,韓信是個有賊心沒賊膽的小偷,對問鼎天下總是有想法,但是卻猶豫不決,放棄了一次次好機會。劉邦喘過氣來肯定是要跟韓信算賬,結果韓信還沒覺悟,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陳豨升官至鉅鹿太守,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這是韓信謀反的鐵證,何來兔死狗烹之說?

    韓信從一個小軍官破格提升為大將,可以說劉邦以國士待韓信,而韓信呢?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

    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這就是韓信對待知遇之恩的方式?

    所以說劉邦剿滅異性王的行為基本上是消滅項羽後的連續動作,為的是鞏固國家的統一,消除所有不安定因素。這其中,劉邦從諸侯王但天子的身份轉變使他更加多疑,他斷然容不下異性王,然而這些王爺們也沒一個是冤枉的,韓信數次顯露出不臣之心是他下場悲慘的根本原因,至於真正的功臣,劉邦其實一個沒殺。

  • 20 # 飛將龍城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歇後語,關於韓信,我們大多數人更多從電視熒屏上熟悉的。韓信、蕭何、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能夠崛起,打敗項羽,一統天下,建立漢朝大業,就是靠他們三人。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圖:韓信劇照)

    當然,三傑立下如此巨大功勞,到論功行賞的時候,都是位極人臣,享受勝利的果實。張良呢,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沒有接收劉邦的挽留,早早退隱了。蕭何位列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上榮光。韓信被封為齊王,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榮華富貴。當然,韓信和蕭何下場悽慘,蕭何被抄家,被囚禁,韓信更慘,被呂后指使宮女殺死。

    (圖:韓信劇照)

    那麼,回到我們今天這個問題:關於韓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麼問題?

    看法:滿招損,謙受益

    要說韓信,他確是軍事才能優秀。韓信拜將後,制定“漢中對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劉邦兵敗彭城後,帶兵大破楚軍,平定魏豹。北伐代國,背水一戰擊敗趙國,降服燕國、平定趙國。劉邦成皋兵敗,再次剝奪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帶兵會師垓下,圍殲西楚霸王項羽。

    韓信這個人,恃才自傲,放縱不羈。憑藉自己的卓越才能和累累功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包括劉邦。有一次韓信和劉邦喝酒,劉邦問韓信,自己能統領多少兵馬,韓信說劉邦能夠統兵十萬,劉邦反問韓信,韓信說自己點兵多多益善,這可把劉邦氣壞了,從此,劉邦就對韓信留了一個心眼子。

    ( 圖:劉邦劇照)

    呂后是太子劉盈的母親,以後劉邦百年以後,那劉盈就是皇帝。但是,呂后知道自己兒子的能耐,沒有父親劉邦那樣的雄才大略,在他年幼弱小的時候,壓不住那些方面一起打天下的老一輩大臣,當然,呂后最忌憚“漢初三傑”,張良早就退隱,只剩蕭何和韓信,呂后和蕭何溝通後,為表達自己的衷心,聯合呂后把韓信騙進宮將其殺害。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回想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那是何等可親,可悲可嘆。

    我們看一下韓信,從一開始他就不懂得收斂,從來就是我信我素,放蕩不羈,你說,這樣的作風能讓領導放心嗎?答案否定的。正是滿招損,謙受益。

    反映的問題

    縱觀歷史長河,自古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從伍子胥為吳國賣命的工作,結果就是當吳國成為國力強盛的大國後,夫差給伍子胥一把劍自殺了。再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經過忍辱負重後,勾踐滅吳,成就一番霸業,在這背後,是大夫文種鞠躬盡瘁的忙碌,結果,被勾踐用當年夫差賜給伍子胥的那把劍賜給文種,就這樣,狡兔死,走狗烹。

    回顧歷史,再思考現實,何嘗不是這樣,正所謂,可以一起吃苦,但是要一起享福可難了,很多夫妻進過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最後創業成功,但結局就是離婚和鬧翻,可參考噹噹網老闆李國慶和他老婆,據說現在還在互相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