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歷史名將錄

    細說起來,有四個原因:

    1、立嫡立長

    我們知道,曹操開始就鑑於袁紹家族內亂的教訓,堅持立長子為繼承人。

    晉武帝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本著立長子的原則,司馬衷是當仁不讓的太子。然而司馬衷實在是個奇葩,或者是司馬懿、司馬師等人把家族的智商已經透支光了的緣故,司馬衷的智力發展水平簡直讓司馬炎無比抓狂。

    無論請來什麼高明的師傅,教的東西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偏偏司馬炎的楊皇后寵愛笨兒子,天天吹枕邊風,軟磨硬泡要求立嫡以長。司馬炎經不住天天被煩,於是就立了司馬衷為太子。

    2、認為太子不算呆

    不過,司馬衷是個白痴,人所共知。某一天,尚書令衛瓘假裝醉酒,走到晉武帝坐的椅子跟前嘀嘀咕咕: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晉武帝心知肚明衛瓘啥意思,他自己也不是沒有嘀咕。過了幾天,晉武帝就找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他先召集太子手下幾個官員出去吃飯。

    接著,就突然給太子送去幾封公文,讓他趕緊擬回覆意見。太子的老婆賈妃一看,就趕緊讓太子老師捉刀,老師什麼水平,很快就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寫好文章。

    就在要交給晉武帝的時候,太子身旁的東宮給使張泓看了試卷,連忙阻攔,說,皇上本來就知道太子水平不高,這個文章寫得卻是滿分,一看就知道請人代寫。

    賈妃一聽,確實有道理,就趕緊讓張泓重新抄了一份看似粗淺,但也文理通暢的文章。

    果然,交到武帝那裡之後,看了文章感覺雖然不高明,但是起碼有問有答,於是“覽而大悅”,就不再把衛瓘的提醒放在心上。

    3、立同姓王輔佐太子

    不過,立皇帝非同一般,晉武帝也不是沒考慮到太子水平太差,他就做了一個自認為聰明的辦法:分封同姓王。

    於是,他就把25個兒子和其他宗室都分封為諸侯,這些諸侯不僅有地盤,還有兵權。

    其中最有實力的十個,分別是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囧,長沙王乂,梁王彤,淮南王允,成都王穎,東海王越等,此外,還封自己的叔叔汝南王亮為太尉,管理中央。

    可惜,這些被寄以厚望的宗王都是些狼心狗肺的野心家,司馬炎死後沒多久,他們就掀起了八王之亂的滔天巨浪,最終把司馬家族打入地獄,悲哀的是北方中華文明也一同陪葬。

    4、太子有個聰明兒子

    據說司馬炎立司馬衷這個白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子生了一個聰明兒子。

    說起來,司馬炎曾經和一個謝姓宮女想處,覺得這個女的既聰明,又漂亮,用完之後就把她轉贈給司馬衷。

    老子用過的女人,兒子心甘情願接受,大概也只有白痴能做到。

    一年之後,謝宮女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司馬遹。

    據說,司馬遹長得很像爺爺司馬懿(鷹視狼顧?),而且非常聰明(我懷疑是不是司馬炎自己的種?)

    司馬遹5歲的時候,去司馬炎那裡玩耍,正好宮中失火,武帝準備登上高樓看看什麼回事,結果司馬遹緊緊拉著爺爺的衣服不鬆手。

    司馬炎問為什麼,回答道,“現在夜色已晚,您登高瞭望,目標明顯,萬一是壞人故意縱火,就很危險了。”

    據說司馬炎沒想到5歲小孩能有這麼高的見識,武帝本人異常驚訝。(就我看來,5歲小孩能有這樣的見識,可能性極度低,很可能是後人為了貶低賈南風所編出來的)

    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司馬遹並沒有傳說中的能耐,年歲漸長後,性情殘暴且奢靡無度,還熱衷一些奇怪的巫術。

    最後,司馬遹也沒能活著繼承皇位,而是先被賈后所廢,接著又被害死。

    反倒是白痴皇帝司馬衷本人,在西晉末年的腥風血雨中,硬生生的坐了17年皇位,最終還逃過亡國之禍。

    實在讓人感慨。

  • 22 # 東郭笑笑

    司馬炎西晉第一位皇帝,因為有開拓之功被稱為晉武帝。總體來說司馬炎執政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攻滅東吳也是時勢所致,在執行政策時出現猶豫和搖擺不定,特別是晉武帝的執政後期,貧富差距過大,奢靡之風盛行,而大量分封自家子弟為王更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每個執政者選定繼承人都是頭痛的,哪怕是唐宗宋祖般的明君在選繼承人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而無深謀遠慮者更容易造成禍患。在司馬炎確定太子時,嫡長子夭折了,嫡次子司馬衷成了嫡長子,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

    首先司馬炎對於司馬衷這個兒子的智商肯定是清楚的,三國時袁紹、劉表、孫權、曹操等英豪兒子們你死我活的鬥爭也歷歷在目。所以在司馬衷無大錯的情況下嫡長子繼承是晉武帝的第一選擇,而且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聰明過人,司馬衷過後傳位給司馬遹也能保證大晉帝國的平穩。其實這就有種賭的成分,一個合格成熟的政治家不會賭這種風險係數高的遊戲。最終司馬炎還是賭輸了,輸了自己一手建立的西晉。

  • 23 # 奇葩歷史大觀

    封建社會皇位繼承人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

    晉武帝司馬炎雖說不是什麼賢明的君主,但他好歹也結束了三國時代,司馬炎一共有26個兒子,卻選擇了最傻的兒子去繼承。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司馬炎的皇后是曹魏通事郎楊炳之女楊豔,楊豔為司馬炎生下三兒三女,他的大兒子早逝了,所以說司馬衷就成了嫡長子。司馬炎擔心司馬衷能力不夠,將來不能做一個好皇帝,多次想換繼承人。但是楊皇后不同意,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兒子本性比較善良,只要教育好就可以成才。

    為了檢測司馬衷是否有能力勝任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司馬炎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考他,並限他三天交卷。司馬衷自然是一問三不知,但他的老婆是一個狠角色。找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幫他完成了答卷,而且答的很不錯。

    司馬衷的母親楊豔是弘農楊氏,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是門閥大族賈氏。兩個家族的勢力非常的強大。所以說司馬炎不得不選擇司馬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弟弟,從小就特別聰明,當年也是男神級別的人物。

    而到了司馬炎晚年時期,又有人建議司馬攸繼承大統。如果司馬也不傳位給自己的嫡長子,那麼就會把位置讓給司馬攸,這顯然是司馬炎不願意看到的一件事情。所以最終司馬炎選擇了司馬衷作為繼承人,也造成了八王之亂。

  • 2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說司馬衷是白痴無非是因為那句“何不食肉糜”,但是能夠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已經證明了司馬衷不是白痴了。試問,一個白痴又怎麼會去想饑民吃什麼的問題?而且還給出了替代方案——“食肉糜”。這個故事充其量只能說明就司馬衷自幼長於深宮,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可以作為司馬衷是昏君的證據卻不能作為他是白痴的證據。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司馬衷的智商或許的確不是那麼高,能說出“官私蛤蟆”和“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話來,恐怕智商也著實高不到哪裡去。但是,白痴應該也談不上,充其量也就是腦袋不那麼太靈光罷了。反正不管怎麼說吧,這樣一個人的確不適合當皇帝。那麼,司馬炎為什麼最終卻選擇了司馬衷呢?

    嫡長子繼承製

    司馬炎的原配楊氏一生給司馬炎生下了三個兒子,司馬衷是老二。本來他與嫡長子這三個字八竿子打不著,可司馬衷的那位嫡長子胞兄司馬軌兩歲就夭折了。如此一來,司馬衷便成了事實嫡長子,他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太子,這是最大的前提。或許有人要說了,司馬衷不是還有一個胞弟司馬柬嗎?而且這個人智商、情商都很高,頗得司馬炎真傳。為什麼司馬炎非要拘泥於嫡長子繼承製立司馬衷呢?誠然,嫡長子繼承製這個東西並不是鐵律,皇帝真要是不想遵循還是可以辦到的。但司馬炎不行,他必須遵循,而且必須高調地遵循!

    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司馬攸!司馬攸何許人也?司馬炎的胞弟,彼時唯一在世的胞弟。司馬昭一生生了很多兒子,嫡子也不少,但是大多夭折了,只剩司馬炎和司馬攸兩個嫡子在世,其他都是庶出。問題的癥結並不在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司馬攸除了司馬炎的胞弟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司馬師的過繼嗣子。那麼問題就來了,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作為司馬師的“兒子”,在宗法層面司馬攸的地位比他胞兄司馬炎還要高!加之司馬炎篡魏之後又給大爺司馬師追尊了一個皇帝名分,司馬攸的地位就更高了。仗著這一連串優勢,司馬攸對司馬炎也一直是虎視眈眈……

    為了壓制司馬攸的氣焰,司馬炎一直在刻意淡化司馬師與司馬攸的這層“父子”關係,同時又在不斷強調自己的嫡長子身份——自己是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父親司馬昭之位的!這也是司馬炎相對於司馬攸最大的優勢所在。如果司馬炎自己主動拋開了嫡長子繼承製、立司馬柬為皇太子,就等於是昭告天下,嫡長子並不一定是唯一合法繼承人。那麼,司馬炎相對於司馬攸的最大優勢也就失去了,此舉無異於是在給司馬攸加碼,得不償失。因此,只要司馬攸活著,司馬炎就必須強調嫡長子繼承製,他別無選擇,只能立司馬衷。

    隔代傳位說

    關於司馬炎選擇司馬衷還有一種說法,即著名的隔代傳位說——雖然司馬衷智商堪憂,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卻非常聰明,頗受祖父司馬炎喜愛。甚至有人認為司馬遹其實就是司馬昭“扒灰”所生,司馬衷不過就是一個掛名老爸而已。因為司馬遹的生母謝玖原本就是司馬炎的小妾,後來被司馬炎送給了兒子司馬衷。“扒灰”這件事的真實性我們就不去具體考證了,但司馬炎對司馬遹這個孫子另眼相待的確是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不過,細究起來隔代傳位這種說法似乎並不能成立,因為司馬衷成為皇太子在先,生下兒子司馬遹在後。換言之,司馬遹出生時司馬衷已經是皇太子了!又何來隔代傳位之說?

    雖然隔代傳位之說站不住腳,但司馬遹對司馬衷鞏固皇太子的地位多少還是有些幫助的。幼年時期的司馬遹聰明機靈、“頗具司馬懿之風”,在司馬炎眼中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苗子”。衝著這個孫子,兒子差一點就差一點吧,忍了!只可惜,司馬炎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個孫子長大之後變得任性胡鬧、奢侈殘暴,就算沒有被賈南風搞掉,他繼承了皇位恐怕也不見得會是什麼明君……

    外戚勢力

    這裡提到外戚勢力,並不是說司馬衷生母楊氏家族與妻家賈氏家族對他當上皇太子有多大幫助。楊氏家族是司馬衷生母的孃家不假,但他們同樣是司馬柬生母的孃家,不是嗎?司馬衷與司馬柬對於楊氏家族而言區別並不大。至於賈氏外戚就更加無從說起了,賈南風嫁給司馬衷之時,司馬衷已經成為皇太子了。

    這裡提到外戚勢力主要是指司馬衷成為皇太子、皇帝之後並不一定要能力如何出眾。何解?有強大的楊氏外戚和後來的賈氏外戚存在,司馬氏宗室威脅不到司馬衷的地位。同理,司馬氏宗室存在,外戚勢力也很難威脅到司馬衷的地位。外戚勢力與宗室勢力、外戚勢力之間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勢力可以形成相互牽制的局面,達到一種權力平衡格局。畢竟彼時是門閥政治盛行的時代、又有“職業經理人”的相權存在,對皇帝的行政能力要求並不高,更重要的還是維持幾方政治勢力的平衡。

    只可惜,司馬炎對楊氏外戚和自家兒媳賈南風也同樣看走了眼。司馬炎去世之後不久,權欲旺盛的賈南風很快搞掉了楊氏外戚,之後又搞掉了皇太子司馬遹,使得權力天平徹底失去了平衡,同時也讓司馬氏宗室看到了機會。於是,“八馬之亂”發生了……司馬氏家族的這次內訌直接引發了後來的所謂“五胡亂華”,使得北方地區陷入長期戰亂,沒幾年西晉便亡了。

    至於什麼司馬炎測試、司馬衷作弊云云,其實沒有實際意義。如果司馬炎不想立司馬衷,司馬衷考對了又如何?如果司馬炎想立司馬衷,司馬衷交白卷又如何?這根本不能稱其為一個原因。更何況,彼時司馬衷已經當上了皇太子,司馬炎再搞這些意義已經不大了。說白了,司馬炎就覺著司馬衷不是當皇帝的料,可又不得不讓他當這個皇太子,心中不安,想透過這種方式找尋自我安慰罷了。

    正是因為司馬炎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司馬衷,最後直接導致西晉五十年亡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至於後來的東晉,雖然仍然姓司馬,可那不過是匹死馬而已……更何況還有所謂牛代馬後之說,司馬睿到底是不是司馬家的人都還兩說呢!

  • 25 # 有風物語

    這個“白痴”的說法有點太簡單粗暴了,司馬炎的繼承人晉惠帝司馬衷確實是比常人駑鈍一些,但絕非重度智障,“白痴”只不過是後人恨司馬氏不爭使得五胡亂華的誇張之詞。司馬炎確實是開國之君中比較奢靡昏聵的那一個,但他這個皇帝也不是傻子,勉強立司馬衷為繼任者實屬是無奈之舉。他把更多的希望寄託在小時候酷肖司馬懿的孫子身上,可惜,他低估了兒媳婦賈南風的狠毒與野望,後來不僅弄死了他青睞的孫子司馬遹,還鬧得天下大亂。怕弟弟爭皇位 搶先立了太子

    265年,晉朝立,司馬炎為帝,二年後,他馬上就立了才九歲的司馬衷為皇太子。司馬炎立太子未免急了一些,就說前朝曹魏,曹丕快死了才立曹叡為太子,而曹叡繼位十年後才立了曹芳為太子。

    (史載司馬炎好美色 後宮佳麗過萬 兒子也多 活下來封王的就有18人)

    司馬炎為什麼這麼著急立太子呢,無外乎是是覺得立太子後則社稷定,既安定了人心,熄滅了一些人想要奪位的心思。

    這一些人都是想著讓他的親弟弟司馬攸繼位的。

    司馬昭一開始原本是想讓司馬攸繼承家業然後稱帝的,不僅是因為司馬攸“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更是因為他“才望出武帝(司馬炎)之右,宣帝(司馬懿)每器之。”(《晉書》)

    司馬昭是從哥哥司馬師手裡繼承家業的,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就把司馬攸過繼給了他。

    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司馬昭“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晉書》)

    所以即便的最後司馬炎繼承了大業,但是仍然有一批人擁戴司馬攸。自然引起司馬炎的警惕,於是就早早立了太子。有太子了,哪怕有一天自己突然嗚呼哀哉了,也不會給司馬攸可乘之機。

    司馬昭雖然有二十多個兒子,可是皇后所出的嫡子以司馬衷為最大,所以哪怕是司馬衷比一般孩子蠢笨一些,無奈之下也只能立了司馬衷為太子。畢竟等自己坐穩了位置之後,再換儲君對於皇帝而言不是那麼難。

    看好了自己的孫子 兒子傻點也無所謂

    司馬攸就是因為得到爺爺司馬懿的看中,所以才使得司馬昭有心讓他繼承大業。而司馬炎這裡,兒子雖然不令他滿意,但是司馬衷在13歲就鼓搗出一個兒子來,就是司馬遹,這孫子就很讓司馬炎滿意。

    《晉書》說司馬遹“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恆在左右。”

    提到了兩件事。一是司馬遹五歲的時候,皇宮著火,司馬炎閒著沒事去看熱鬧,結果司馬遹牽著他的衣角到了暗處。司馬炎問他為什麼,司馬遹答道:事發突然,應該防備有無意外發生,所以當皇帝的不能被人看到。

    後來直接封了五萬戶給司馬遹,因為相師說廣陵有天子氣司馬炎就封了司馬遹廣陵王,可見對這個孫子的器重與期許。

    (八王之亂中 造反的就有司馬炎的三個兒子)

    不過,這個孫子還是帶了點宮闈花邊的。

    司馬遹的生母是謝才人,可不是司馬衷的才人,是司馬炎的女人。當時司馬衷要納妃,也就是要娶賈南風,怕司馬衷不懂男女之事,於是司馬炎就把謝才人派去教導司馬衷。想不到謝才人居然懷孕了。賈南風是歷史上有名的醋罈子,自然容不下謝才人,於是這謝才人又懷著孩子回到了司馬炎處。

    更為有趣的是,司馬衷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個兒子,直到有一天司馬衷去看望司馬炎,司馬炎正和自己的一堆兒子玩呢,司馬衷就過去按個握手寒暄,到了司馬遹這裡,司馬炎說話,這是你兒子。“惠帝乃止。”也就是司馬衷沒再繼續和自己的兒子握手。透過這點其實可以看出,司馬衷並不是一個白痴,至少是知道行為舉止分寸的。

    兩個女人硬挺 外戚勢力讓司馬炎不敢換太子

    有鑑於前朝曹魏就因為宗室力量薄弱所以才失了社稷,司馬晉的應對辦法就是大肆分封同姓王,在司馬炎初期,已經累計有司馬氏為王的幾十位。這看似能穩定司馬晉的統治,實則是嚴重威脅了中央集權。

    (晉朝雖大 卻是被世家門閥與諸王極大削弱了朝廷的集權)

    而為了對抗以司馬攸為代表的宗室力量,司馬炎只能抬出外戚來和他們打擂臺。

    司馬炎最開始是想讓衛瓘的女兒成為太子妃的,因為長得好看這一家還都能生養。不過司馬炎的皇后楊豔則和賈充的媳婦關係好,於是跟司馬炎說讓司馬衷娶賈家的女兒。

    倒不是因為司馬炎有多偏信枕邊風,讓賈家女兒當太子妃,實則是無奈之舉。因為司馬氏是憑藉著世家門閥的助力才能代魏的,可是也因此讓世家門閥的實力坐大,賈充就是世家門閥的代表,而且賈充的一個女兒就嫁給了讓司馬炎一直提防的司馬攸。只有讓賈家也成為外戚,這樣才能獲得賈家的支援,也就能得到世家門閥的支援。

    司馬炎的設想應該是,既有外戚楊家,又有外戚賈家,再加上朝廷,這鐵三角就能穩定朝局。只是當外戚勢大時,他司馬炎更沒什麼選擇了。

    當時很多朝中大臣都知道司馬衷這個太子愚笨的事,於是紛紛勸司馬炎更換王儲。司馬炎也去跟皇后討論了一下,皇后可是司馬衷的親孃,馬上就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世家門閥最重嫡長子繼承製,作為最大世家門閥家主的司馬炎自然不敢捅這個馬蜂窩。

    實則是此時司馬炎更重視外戚的態度。因為他在227年曾經得了疫病,朝廷上下都以為他挺不過去了,於是很多人紛紛要求讓司馬攸繼位。想不到司馬炎活下來了,於是更加擔心司馬攸會奪權。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更重用外戚。比如他在病癒後為太子安排了三位輔佐之臣,除了司馬攸之外,賈充和楊珧都是外戚。

    可是司馬炎沒有想到的是,亂國的正是外戚,尤其楊家的三位,最後竟然把司馬炎軟禁於宮中。而賈家也不是善茬子,居然發動政變一下子平滅了楊家,最後引發了八王之亂。

    司馬衷到底是不是白痴?

    司馬衷之所以被認為是白痴,後人多是因為王夫之的話,“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讀通鑑論·卷十二》

    《晉書》也記載了司馬衷的糗事,最有名的就是那句“何不食肉糜”了

    說的是,有一年天下鬧饑荒,結果餓死了很多人,官員們就把這事彙報給了司馬衷。司馬衷一聽就納悶了,問,沒有飯吃?那幹嘛不吃肉糜?

    書上板上釘釘的記載,自然就把司馬衷的白痴相在歷史上釘得死死的了。

    不過,司馬衷只是智商低下,卻絕非重度白痴。

    八王之亂,司馬衷親征討伐司馬穎,當時司馬衷面中三箭,所有人都跑了,只有嵇紹身著朝服護衛在司馬衷身前。

    亂軍想要殺嵇紹,司馬衷大喊,這是忠臣,不要殺他!

    當然他這個做了幾十年傀儡皇帝的話不管用,嵇紹被殺,血濺了司馬衷一身。後來服侍的人要給司馬衷洗衣服,司馬衷就說,這上面染著忠臣的血,不能洗!

    倒不是說司馬衷智商正常,但透過他的表現看,他絕對不是什麼也不懂的白痴。當然,這樣的人當皇帝自然會成為千古玩笑。

    結論:司馬炎的選擇是無奈之舉

    司馬炎自然知道自己這個兒子腦子不靈光,但是他需要外戚來制衡咄咄逼人的宗室集團,於是不得不將皇位交由司馬衷。更何況在他最後病重的時間裡,外戚已經堂而皇之地將他軟禁了,即便是他再想為江山社稷考慮換太子也沒有機會了。

    總而言之,司馬晉政權本身就是個怪胎,一開始就是世家門閥與司馬家共治天下,而為了壓服世家門閥,就大封同姓王,可是當同姓王勢大威脅皇權的時候,司馬炎又不得不依靠外戚來進行制衡,這才最終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慢性病,你是相信西醫終身服藥,還是相信中醫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