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鏡鑑青年
-
22 # 歷史職業考古人士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一個問題 就是這兩個皇帝執政時各自處於什麼時期,萬曆在位時,國內無大事發生,一些邊境戰爭也可以由將領自己解決,並且萬曆不會去管,(補充一點,明代最不缺名人才士)在外無敵國外患,內有張海戚李的情況下,沒發生什麼大事是正常的,不過他為明朝後來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再來看看崇禎,他在位的時候明朝氣數已盡了,外有金兵,內有叛軍,加之他為人多疑,不善於用兵,沒主見,被滅國也是正常的了
-
23 # 何小亢
亂作為的皇帝比不作為的皇帝更有害 皇帝不作為起碼還有一批內閣成員維持政權運轉 不會作出太出格的事來
-
24 # 空蕩—1979
萬曆朝之初所有國家機關的首長都是向心力一致的。皇權最高代表李太后,政府機關張居正,國家暴力特務機關和軍隊都支援政府。。。國家怎麼不會興旺?萬曆親政後三大徵的錢都是張居正給贊下的否則用什麼打仗?
-
25 # 孔夫劍
這兩者的歷史條件不同,萬曆時期不上朝而國家相對穩定不是因為他不上朝,崇禎勤政而國家最終滅亡也不是因為崇禎勤政。縱使明朝的滅亡與崇禎能力有限不無關係,但崇禎本人的原因並不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古代,政府對整個社會有著相當強大的控制力與影響力;而皇權政治下,一般情況下皇帝對政府又有著絕對的決策影響力。這就導致了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下,整個民間社會的發展自覺性一直處於被壓制的狀態。正如此後英國的及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揭示的,資本本身就有追求利益的屬性。在那個時期,減少政府幹預,讓資本自由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然這種考慮僅僅是單獨就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言的,不考慮外部入侵和自然災害的因素。
明萬曆時期,上一任皇帝隆慶皇帝通知尚算平和,期間先後任首輔的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算是一代名相。所以從嘉靖後期一直到萬曆早期明代經濟有了比較大的恢復與發展。萬曆後面雖然不怎麼上朝,但卻使得政府對民間資本的干預大大減弱,資本追求利益的本性時期快速發展。以前為歷史學家所津津樂道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是出現於這一時期(此處我們暫不討論資本主義萌芽本身的真假問題,這裡只是為說明這一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萬歷年間明朝統治疆域內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內部政治生態在萬曆中後期雖然已經出現黨爭傾向,但還不是特別嚴重;外部滿洲、蒙古勢力還不怎麼強盛。所以這一時期萬曆不僅輕鬆平定了內部叛亂,還能幫助北韓抗擊日本侵略,完成北韓的國家重建。
崇禎時期就不一樣了,萬曆晚期開啟的黨爭問題愈演愈烈,崇禎即為時已經無法改變這一局面;中經天啟年間的魏忠賢專權(關於網上所言“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還找出了一些魏忠賢當政的好處,在筆者看來純粹就是故立新論,引人眼球,看似合理實際經不起人和推敲),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遭到了及嚴重的破壞;從崇禎登基開始,整個西北地區幾乎年年旱災,百姓流離失所;華北地區瘟疫連年,對於政府的基層統治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外部滿洲崛起(事實上這還是萬曆和和天啟皇帝的責任),年年侵擾。可以說,崇禎本來接受的就是一個很大的爛攤子,想要力挽狂瀾,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極強的能力。縱觀中華2000年400餘位皇帝,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所以,崇禎雖然是明朝少有的勤勉,奈何能力不足以應付晚明的局面,明朝的滅亡筆者以為他還真不是主要責任。
回覆列表
萬曆皇帝的怠政時間創造了明朝記錄,甚至是歷史記錄,有近三十年時間萬曆沒有上過朝,如此帝王可謂絕無僅有,但萬曆朝還是有驚無險地過去了。
當然,萬曆還是做了部分成績,比如萬曆三大戰役,寧夏之役、播州之役、萬曆北韓戰爭,這三大戰役不僅給萬曆挽回了面子,還鞏固了明朝在東亞的地位。
反觀崇禎皇帝,每日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吃喝用度能省就省,雖說崇禎也做錯了很多事,但他的做事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那麼為何崇禎勤奮節儉反而把明朝搞亡了,萬曆不上朝卻可以保證政權穩定?
一、萬曆初期有張居正扶持
萬曆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十歲的孩子來主政,明顯是不可能的,於是朝政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掌控。張居正內有李太后撐腰,還有馮保這個死黨,外有李成梁、戚繼光坐鎮,全國上下政令通暢,執行效力極高。
史料記載“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從萬曆元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國家煥然一新,國庫存銀六百萬兩,糧食堆積如山,可惜萬曆十年張居正就過勞去世了,否則萬曆年間的政績會更加突出。正是張居正改革成效,給了萬曆怠政的資本。
國庫有錢有糧,萬曆就算啥也不管,這些錢糧也能支撐很長時間,而且政府執行順暢,也不用萬曆過多插手。
反觀崇禎上位之初,閹黨權傾朝野,朝廷內部紛爭不斷,天啟皇帝交給崇禎的就是個爛攤子。崇禎即位後首先要剷除的便是閹黨,而不是什麼恢復經濟,因為權力還沒有回到他手中,怎麼開展工作呢。
除此之外,崇禎還沒有得力的重臣,底下的這幫人除了互相指責、謾罵幾乎什麼都不幹,連審判閹黨這種細節問題,崇禎都得親自決斷。這待遇跟萬曆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果崇禎還啥也不管,明亡時間可能還會提前。二、萬曆中後期有名臣主政
張居正去世後,張四維幹了一年內閣首輔就回家丁憂了,把舞臺讓給了申時行。申時行沒有張居正的本事,也沒有那麼大野心,但他的作用至關重要。
萬曆皇帝執政後,首先便是廢掉張居正的權勢,這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張居正教育萬曆的確嚴厲了點,引發萬曆的不滿,另一方面,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抹黑張居正,才能讓萬曆奪回皇權。史料記載“時行請毋下其章,而諷於仁自引去,於仁賴以免。然章奏留中自此始。”
萬曆年間言官也很不消停,針對萬曆的很多弊政嚴詞批評,萬曆很惱怒,隨即下令革除那些上疏的官員。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他的作用就是穩定朝政,有些時候他需要保住下面的官員,有些時候他需要保住皇帝的臉面。
申時行就是皇帝與眾臣之間的潤滑劑,他既防止了衝突的加劇,也保證了朝廷的正常運轉。無聊的萬曆皇帝還搞出了個國本之爭,這其實很令人無語,換言之萬曆不僅沒起到啥積極作用,還總在搞事情。
太子是國家的根本,而萬曆則偏偏為了鄭貴妃長時間不立太子,申時行則再度出馬,防止皇帝和官員們的過激舉動。這就是萬曆胡來的資本,內閣有人負責,奏摺有人批示,就算萬曆搞出再大的麻煩,也有人兜著,這在崇禎年間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再來看看崇禎年間的“國之棟樑”,初期,大臣們的主要任務是搞倒閹黨,閹黨是倒了也引發大量公報私仇的出現,朝政一片混亂。內閣首輔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什麼周延儒、溫體仁、大多毫無建樹,要不就是互相爭奪權位,薊遼督師袁崇煥就是個黨爭的犧牲品,崇禎除了焦頭爛額也毫無辦法。
三、崇禎年間自然災害嚴重
萬曆年間明朝並非風調雨順,但災害相對較少,而從萬曆四十年開始,直到崇禎十三年,災害連年決斷,這些災害包括旱災、洪災、蝗災、地震、雪災等等,持續時間很長,破壞力巨大。
為何李自成從陝西起兵,那是因為當地災害十分嚴重,百姓沒有飯吃,拿起武器反抗朝廷就變得順理成章。
史料記載“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這是崇禎初年陝西的情況,等一切都吃完之後,人們甚至要刨開山中石塊來吃,很快就能吃飽,但幾天後便腹脹而死。河南地區同樣苦不堪言,米價飛漲,還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這自然災害並非崇禎可以決定的,也就是說崇禎只得承受卻無法改變。
直至如今,自然的力量也是人類無法抗衡的,海嘯、地震、火災時刻都在威脅著人們生命。崇禎可以勤政,可以日夜不休息,但他無法阻止大範圍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亡並非人力可以改變。
四、崇禎是接盤俠
萬曆有張居正打底,可以讓萬曆隨意揮霍,不上朝也沒關係,搞出國本之爭有人管。直到萬曆末期,後金崛起,而明朝的那點本錢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於是薩爾滸一戰輸了個徹徹底底,之後的事情便交給子孫後代了。
明光宗僅僅在位一個月,不用多說,朱由校還是個木匠皇帝,朝政依舊是基本不管,只負責他的木匠活。魏忠賢一家獨大,把朝政再度攪得胡煙瘴氣,黨爭越發激烈。等到崇禎上臺,這事情早已不可收拾了,或許有人說崇禎性格有很大問題,或許崇禎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崇禎不是超人。內有災害,起義四起,外有後金鐵騎,原本的量變到崇禎這裡成了質變,哪怕崇禎有三頭六臂,或許也無法挽救危局。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六》、《明史·列傳第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