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美女同事看電視劇突然問到我這麼高深的問題,我竟無言以對?有前輩給解解惑嗎?
1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就那麼回事

    李世民可以成功當上皇帝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玄武門之變”,他的哥哥和弟弟全部都死了,只剩下了他一個人,這個時候李淵沒有辦法,只能將王位傳給李世民。仔細想想,感覺李世民的這一步沒有走錯,並且李世民也不負眾望成為了一名好皇帝,開創了大唐盛世,但“玄武門之變”到底是李世民不得已為之還是有預謀的政變奪權,這個問題確實引人深思,就讓小編來分析一下,李世民的這次行動。

    李世民的地位

    大哥李建成可以說就是李淵的合法繼承人,只要不是犯下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登上皇位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而他大哥也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比較圓滑,不會讓人抓到什麼把柄。他的三弟李元吉從小就和大哥關係特別好,形影不離,大哥幹什麼都會帶上小弟,萬一大哥有什麼錯誤,小弟就是義不容辭的“背鍋俠”。四弟李元霸本身就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就不要說了,況且在小說中他一身蠻力,武功又好,就算最後他什麼也沒有,配置這那麼高等戰鬥力在軍隊中也可以混得不錯。

    但是,李世民就不一樣了。他什麼也沒有,空有一身文韜武略,打那麼多勝仗,但是沒有什麼用,他身長在這樣的世家之中很快就會明白,自己將來什麼也得不到,倘若不小心惹了大哥或三弟,還可能會有殺身之禍。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李世民便開始不停的尋找機會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哪怕到了最後什麼也沒有,也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下場。當隋煬帝楊廣遊玩的時候,他讓李淵給自己造一個行宮,李世民便趁機把大哥自己秘密修的房子給供了出來,雖然得罪了大哥,但是他獲得了隋煬帝楊廣和自己的父親李淵的賞識可以說這一波操作不虧。

    李世民開始擴大自己的實力

    李世民知道,自己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就只能是一個萬年老二。因此他決定賭一下,自己去軍營裡面訓練自己,也為自己找可以掌控的力量。當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出現的時候。李世民就感覺到了,他們是可以依靠的力量。而秦叔寶他們努力殺敵,為大唐掃除反叛力量的同時,為“李世民”這個名字做了很好的宣傳,讓投靠李世民的人不斷增加。最後他的軍事實力已經相當強大,甚至將父親李淵給架空了。

    李世民認識到現實,下狠心,殺掉了自己的親兄弟

    李世民平定天下以後,班師回朝,一路風光,同時還為大唐帶來了很多的年輕將領。但是父親的賞賜遠遠不能讓李世民滿足。大哥李建成雖然打了幾次大敗仗,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卻絲毫沒有受到動搖。因此李世民認為自己再有多大的功勞,再立下什麼豐功偉績,等父親李淵死後,自己最多是個親王,並且還怕大哥和三弟嫉賢妒能,對他產生敵意。因此李世民決定幹一把大的,只要成功了,自己才能永遠立足。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玄武門之變”發生了,李世民設下埋伏,殺了自己的大哥和三弟,而李淵早已經看穿一切,只可惜他沒有任何辦法,最後不得不提前退位,將皇位交給野心更大的李世民。

  • 2 # 北海翁

    若沒有李世民便沒有唐朝!李淵,建成,元吉加起來都不及世民一半的功勞,而皇位繼承卻選擇了建成,這是封建思想導致的悲劇。以李世民之雄才偉略自謀劃起義到剪除群雄,身邊能人異士甚眾,兵多將廣,天下理當歸他!但到頭來卻差點被建成所害,古時以嫡長子繼承家業,自然為以後的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但到頭來世民及部下又怎能伏首就擒?玄武門兵變雖然慘烈,卻為太平盛世打了一個好的基礎!禍起蕭牆自古演之不盡,這玄武門兵變倒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 3 # 雲端白楊

    玄武門之變是唐代歷史上的大事件,它使李世民掃清了繼承皇位路上的絆腳石,為後來的“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但它也是一起兄弟相殘的歷史悲劇。

    這起發生在皇室中兄弟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可以說是由於李淵、李世李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兄弟間,錯綜複雜的綜合因素促成的。

    1.李淵方面。李淵自公元618年稱帝后,就立李建成為太子,而且在出兵打仗時一直將其帶在身邊進行培養,如果沒有意外,李建成接班的可能性很大。後來,隨著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在接班的問題上有點猶豫。但他卻始終記著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確定接班人時,因為楊廣的一點小陰謀,而廢了原太子楊勇,立了楊廣斷送了隋朝基業的教訓,所以,沒有輕意行廢立之事。

    2.李世民方面。自李淵起兵以來,李世民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被冊封為秦王。特別是天策府籠絡了一批謀臣猛將,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尉遲恭,等等。由於其長期在軍隊帶兵,軍隊中的重要將領都與其關係交好,對其極其擁護,可以說實力雄厚,是太子的有力競爭者。

    3.李建成、李元吉方面。太子李建成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與李元吉結成了聯盟,同時利用自己的權力勾結李淵身邊的妃子吹枕邊風,詆譭李世民,讓李淵把李世民身邊的重要謀士大將逐一調離,有意剝弱其勢力。

    最終,李世民在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之下,在秦王府一眾謀士大將的密謀之下,於公元626年7月2日,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最終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製造了“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並在兩個月後禪讓皇位,李世民繼位。

  • 4 # 邯鄲物流人

    有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玄武門之變”是由李世民發動的一次奪權的兵變。李世民在玄武門帶兵殺死大哥太子,逼迫其父退位傳位於他,從而當上帝國最高統治者。李世民也確實是個好皇帝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強大的唐帝國。人民富足百姓安居樂業,經濟軍事達到當時世界第一。但是玄武門之變永遠其黑點,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他是蓄謨已久嗎?

    首先,李世民不是太子他就會想奪權。自古帝王家沒有親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尋常百姓分家都會起紛爭,而且尋常百姓輸了只是家產多少,帝王輸了可是輸了命。可能你會說不一定就輸命,在分析下李世民當時是秦王,在打江山時候李世民就有自己的班底,而且各個是猛將,屢立戰功封的秦王已經最高了,在高就是皇上了。所以太子繼位功高震主,必殺他。

    其次,一起跟他打江山的手下,跟你幹為的是榮華富貴,拜將封侯,不是滿門抄斬。所以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法的造反,李世民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就像趙匡胤黃袍加身,其實心裡都明白。

    最後,歷史上哪次兵變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演反覆研究發動的,沒有一次是臨時起意的。他也可能是逼不得已,但絕對是蓄謨已久的不得已。

    所以李世民發動兵變蓄謀已久,只是蓄謀的時間早晚而已。

  • 5 # 笑看往事如雲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事變發生。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誅殺了兄長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以及他們的親屬數百人。而對於玄武門之變,正史上大多認為李世民是被逼無奈、自衛反抗,就連演義中也是如此說的。偶爾出現異議的是:司馬光和範祖禹從“立子以長不以功”的觀念出發,認為李世民殺兄殺弟“貼譏千古”。王夫之甚至是大罵李世民殺兄之舉。 而建國以來,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說玄武門之變實際上就是地主階級內部為爭奪國家領導權而產生的矛盾。但是近幾年來這種說法還是充滿了質疑。許多人認為,這場事變就是為了爭奪皇位而導致的兄弟相殘。至於被迫自衛的說法,許多人認為這是房玄齡篡改《國史》之後的說法。 而正史上一再聲稱高祖李淵一直企圖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是屢屢謝絕。但是李淵造反,極力鼓動的是老大李建成,李世民就是個幫腔的,並且成敗還不知道呢就想著立太子,怎麼可能。並且當時李世民也僅僅是表現出一些優秀的才能,但寸功未立,李淵怎麼可能會立李世民為太子。 至於唐朝建立後,李建成貴為太子,且與李世民乃一奶同胞,手足相親,站著嫡長子繼承等一系列優勢,只要不出啥大么蛾子,皇位制定跑不了,為啥閒的沒事陷害李世民。再說了人家是長子是太子勢力本來就比李世民大人家怕啥,要不是李世民自持勞苦功高為何會起爭端。這點有一人可證實,那就是魏徵,魏徵一開始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他曾多次勸太子設法除掉李世民或者解除李世民兵權,太子以手足情深,世民不會如此待我而謝絕了。由此可見,李建成根本沒把李世民當成敵人而是兄弟。 但是,太子李建成這麼想,李世民不一定啊,李世民早在武德四年攻克東都洛陽後就開始禮賢下士、招納人才,也是從這時起就開始聚攏黨羽。而政變前夕,李世民就決定先發制人了,集中心腹,密詔房玄齡與杜如晦往秦王府共商大計。 所以從政變開始到政變結束,我們似乎看到的都是李世民的處心積慮,而非是迫不得已。

  • 6 # 小龍女5505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既有迫不得已而為之,更是蓄謀已久先發制人的政變奪權,最終成功殺兄屠弟、逼父讓位登上帝位,開啟了貞觀之治。

  • 7 # 公元前

    在唐朝建立和統一的戰爭中,李世民的功勞是功不可沒,他手下可謂是謀臣猛將雲集,並且在唐朝建立以後,樹立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地方勢力。隨著其權勢的膨脹,那麼他奪取皇位繼承權的野心越來越大,其有預謀的奪權行為表現:網羅天下英才,圖謀篡位;李世民想要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圖謀,大概是在平定薛舉前後,當時唐朝已經建立,李建成成了太子,李世民被封為了秦王,隨著唐政權的進一步穩定,李世民又被封為太尉,軍政大權進一步得到鞏固,於是他開始為奪取皇位做準備,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網羅天下英才。其不安的原因有兩點:(1)身邊的優秀人才被調走,對統兵作戰不利;(2)勢力被削弱,對謀奪皇位不利。

    李世民不僅招攬天下英才,而且還下令房玄齡為其招收謀臣猛將,準備為奪取皇位繼承權謀求更大的力量。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展開了同李建成等人爭奪人才的鬥爭。武德四年,李世民開辦了文學館,招收四方之士,名義上是為了向文人討教儒學精髓,實際上以此做掩蓋,儲備英才,積蓄奪位力量。杜淹欲曾是李建成的門人,後來被李世民招進文學館為其所用,杜淹積為李世民奪權皇位,立下了赫赫戰功。李世民還在李建成身邊安插了耳目,比如:敬君弘、呂世衡等都是李世民的耳目。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派長孫無忌將已經被驅逐出秦王府的房、杜召回,開始謀劃政變的詳細計劃,制訂了突然襲擊的方針。李世民非常清楚,如果直接向李建成逼宮,成功的機率非常小,所以只能在上朝的時候,採取突然襲擊的方法,才能成功。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利用常何值宿玄武門的機會,率領長孫無忌等九人預先埋伏在此,由於當時李建成毫無戒備之心,等到他發現臨湖殿有埋伏時已經來不及了,當時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政變取得成功,隨後李淵被迫退位,就這樣李世民奪取了皇位。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有預謀的政變,是精心策劃的結果。

  • 8 # 唐風宋月

    玄武門之變絕對是偶發事件,但是這個偶發事件又有必然因素。

    李唐江山是由李世民,李孝恭和李建成打下來的,李世民帶著山東豪傑經營洛陽,李建成帶著河北群雄經營長安,李孝恭被抓起來軟禁了。李世民一直和李建成在明爭暗鬥,而且矛盾逐漸不可調和,只要不是傻逼都能看出來,這兄弟二人肯定得死一個,這是大背景。

    此時李淵是解決兄弟關係的關鍵人物。要麼取捨其中一個,要麼和稀泥。李淵最開始和稀泥,但是眼看越和越稀,和不了了,就提出一個方案,就是讓李世民歸藩,回到洛陽,兄弟倆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就是把收拾李世民的遺留問題交給了李建成。因為只要李淵活著,李世民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是李淵一死,兩人總得幹一仗,但是李淵就管不著了。

    李建成但凡是個爺們,就能接受這個方案,而且這個方案是各方勢力都能接受的方案,李世民也接受了,收拾行李準備走人,但是李建成不接受這個方案。因為他覺著自己日後幹不過李世民,如果老爹掛了,把皇位傳給他,他的皇帝當不了幾天。因此他想借李淵之手把李世民滅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經天,初三,太白再次經天。李建成於是派自己的嫡系跟李淵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得天下。李淵信了,把李世民叫來,跟李世民攤牌,要弄死李世民,李世民急中生智,你老婆都被李建成搞了,你不弄他們,竟然弄我。

    李淵愕然。於是讓二人當年對質,李世民當晚圖窮匕見,鋌而走險,第二天把李建成一箭穿心。

    陳寅恪說,這是李世民平生最艱難的一戰。

  • 9 # 丁強888

    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一場成功的政變,怎麼可能是不得已的臨時行動,肯定是蓄謀已久。

    玄武門之變成功的兩大關鍵

    我們後人看玄武門之變,只是簡簡單單的以為就是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擊殺了名正言順的太子李建成和他的死忠追隨者,齊王李元吉。然後李淵就不得不立僅剩的嫡子世民為繼承人,簡單搞定。

    但帶回到現場,搞定最大競爭對手確實是政變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如果你是大權在握身體健康的開國皇帝李淵,你會不會因為你的一個兒子把另一個兒子弄死了你就讓他繼承皇位自己甘心當傀儡去了?

    顯然不可能,不要說堂堂開國皇帝了,就是公認懦弱的李顯,在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而且目標並非指向他,而是武氏諸子和韋后安樂公主等政敵的情況下。李顯也要出面制止。而且李顯一出面,太子的政變部隊馬上倒戈。同樣的道理,漢武帝太子劉據政變佔據了長安又如何,只要老皇帝還能說話,說你謀反,全國士兵馬上撕了你李世民(劉據)。千萬不要說,再殺了李世民李淵沒有繼承人。李淵還有很多兒子,而且李淵身體非常健康,在軟禁中又活了九年。漢武帝晚年太子死後,人家立幼子為繼承人又不是不可以。

    所以,要搞這次政變,李建成和李元吉固然重要,但搞定李淵其實才是政變關鍵。

    偏偏從歷史的蛛絲馬跡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實是先搞定了他爹的。玄武門殺聲震天,兩個兒子死於非命。偏偏李淵和朝廷重臣在後宮湖面划船。而且秦王親信尉遲恭偏偏可以帶著兵器。滿身血汙的直入李淵所在,極為無理的對待李淵。

    你要說這時候的李淵還是自由身你信嗎?

    而且,玄武門之變畢竟發生在皇宮內院,皇帝的守衛力量呢?李世民能提前埋伏在玄武門內,甚至連太子齊王事先都一點不知情。太子的軍隊來救太子時玄武門守衛又很忠於職守的殊死抵抗了。

    這一切說明什麼?說明玄武門守衛被李世民收買了。

    而一場政變,皇宮大門的守衛被收買。皇帝先被劫持。主要競爭對手連事先一點風聲都不知道。你告訴我這是事發突然。你騙鬼呢?

  • 10 # 夏雨風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上了唐太宗。兄弟反目,骨肉相殘,全是為了一個皇位。

    唐太宗是逆襲,搶班奪權了。他殺害了大哥也是太子。歷史真相是預謀丶還是自衛?莫衷一是。有史料稱,三弟李元吉上了一杯毒酒,或另一個版本李世民已被軟禁,尉遲恭勇救主公。絕地反擊,李世民因禍得福,反而代兄當上了皇上。李世民治國又大獲成功,開創"貞觀之治",開創大唐帝國。成者為王,玄武門成就了唐太宗,歷史真相就被掩蓋了。

    要完整揭密成功者的歷史故事,歷史研究者還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沉澱和挖掘。

  • 11 # 老柴愛讀書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是是非非,自古以來都是爭論不休的。到底是不得已而為呢?還是早有預謀呢?我認為兼而有之。有前種因素也有後者緣由。李建成是欽定的太子,合法的繼承人,而李世民則是勢力最為強大,功績最為突出,。這時候就出現了很微妙的狀態,李淵很早就已經欽葑李建成為太子了,不好更改。而李建成要極力保持自己的地位,李世民根據自己的態勢論能力論功績,又不甘於落於人後。李淵也看出這個因由,可能也有意變更太子,但已經無能為力,所以李淵就認而為之。當時是圍繞著這個太子的問題,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你死我活,沒有調和。李世民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密謀和策劃,精心設計了玄武門事變,一舉登上皇帝寶座。

    不能一味的譴責李世民的這種不義做法,試想,如果沒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那麼李建成登臺會放過李世民嗎?不會的,說不定兩派又是一場大的戰爭或者廝殺,那天下又不知要多長時間才能太平呢。老百姓也會更多更長的痛苦和磨難。

  • 12 # 幽徑行人

    開始之時,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兄弟幾人都需要披掛上陣,為大唐打天下,因此,兄弟幾人都立了不少戰功,為大唐穩固立下了不少功勳。只是隨著大唐勢力的不斷擴大和地位的日漸穩固,太子李建成更多的是留守京城,協助父皇管理國政。而李世民繼續在外領兵征戰,收服四方,由於李世民治軍有方,又善於聽取意見,招納人才,所以在征戰過程麾下逐漸聚集了一大批良臣猛將。

    待天下初定,太子與秦王關係日漸微妙,一方是太子,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加上歷來皇位傳長不傳幼,李建成繼位可說是順理成章的。而李世民一方則是征服天下的主要功勞創造人,尤其是手下的良臣猛將更需要論功行賞,安享富貴。但自古功高蓋主,讓基本只聽命於李世民的這些良臣猛將出將入相,則會對李建成一方構成巨大威脅,即使順利繼承了王位也未必能坐得安穩。所以,李建成一方為自身安全計,也必須得對李世民及其強悍的部下進行打壓,乃至不得不採取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勢必將越來越不可調和。

    相互傾力相鬥的結果,最終還是李世民棋高一著,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斬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逼迫李淵退任太上皇,自己當上了皇帝。好在李世民能力強,又善於納諫,勵精圖治,最終開創了大唐盛世。只可憐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其幾個兒子都被殺死,斬草除根了。

  • 13 # 香山紅葉汪邦年

    兩種說法並存,莫衷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真相如何,有待史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希望有新的史料發現!我個人傾向兩種可能都有。

  • 14 # 楊詩鳩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從小就很聰惠,他也熟讀精書,知道戰爭政治的殘酷性,所以他只有嚇死黑手,也可以震懾四方,一舉兩得的事。

  • 15 # 陽春三月W

    歷史是後來者寫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李世民發動政變無論是不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我想他不這樣做,他也活不成,他也就當不上皇帝。他不負眾望,以人為本,以人為鏡,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大唐遠近聞名,盛世豪大。這樣的人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利益,就會得到人們的傳頌和敬重。

  • 16 # Hai子君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是被逼無奈後的處心積慮。有計劃發動這一場政變,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也不可能輕易取勝。

      但是我們要從李世民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的話,那李世民就不得不發動這一場政變。事情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何必要成為他人案板上的肉呢?

    01李世民戰功卓著,成為了李建成的眼中釘。

      李建成早就想要弄死李世民,這件事魏徵可以作證。魏徵作為李建成的謀士,曾經主動要求刺殺李世民。要不是李建成沒有同意,那這件事可能就辦成了。

      由此可見,李建成集團對李世民的成見那是很深的。只不過李建成這個人可能比較仁義,他認為李世民再囂張,好歹也是自己的親弟弟。

      太子建成,性寬簡,喜酒色遊畋;齊王元吉,多過失;皆無寵於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資治通鑑》

      他們是一母同胞,這份兄弟感情,在沒有成為皇子之前,那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李建成是顧念這份感情的。但是他手下人不會有所留情,因為皇太子若是落馬的話,那他們這些人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就衝著這麼一個原因,李建成集團也要想各種辦法去吧李世民給幹掉。所以說,李世民當時的處境非常困難。

      太子中允王圭、洗馬魏徵說太子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今劉黑闥散亡之餘,眾不滿萬,資糧匱乏,以大軍臨之,勢如拉朽,殿下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因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資治通鑑》

      這個時候他的風頭實在是太大,因為常年在外帶兵,他有天生的統帥能力,所以一批能征善戰的猛將都甘心跟著李世民打仗。

      久而久之,這幫人也就成了李世民的嫡系力量。這是李建成最看不慣的地方,李建成甚至曾經上書李淵,希望削弱秦王府的勢力。

    於是乎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位,也就被李淵強行從秦王府幕僚的位置上,挖到了朝廷裡面做官。並且李淵嚴令,朝臣不得跟皇子們私下有什麼交集。

      這偏袒的心思也太明顯了,顯然就是針對李世民的。因為李世民手下的幕僚和將領最多。一旦他們歸屬於朝廷的話,將來就再也無法幫助李世民了。

    02李世民手下的功臣們,希望李世民把這件事給做了。

      李世民想要殺兄弟嗎?我看未必。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李世民是絕對不會揹負上如此罵名的。我們可以發現,他這一舉動流傳了一千多年,依舊還是被我們津津樂道地流傳著。

      作為一位頭腦清楚的人,這種事情,一定是在逼急了的情況下,才會出此下策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逼迫李世民呢?

      首先當然是哥哥李建成對他的咄咄相逼,把他的門客一個個從秦王府弄走,減弱他的實力。再則李世民隨時都受到李建成那幫人的威脅。

      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資治通鑑》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那些跟隨李世民的功臣們,一個個都非常希望李世民能夠成為皇帝。

      因為他們是李世民的幕僚,如果李世民成為皇帝了,那他們也都能水漲船高,跟著李世民一起高升。相反也是一樣,如果李世民沒有做皇帝,鐵定是要被李建成給剷除的,到時候跟著李世民的這幫人,可就不再是功臣了,而是反賊。

      這筆賬誰都會算,這幫人主動找到李世民,告訴李世民,如果他不想做皇帝的話,那麼他們就要離開秦王府了。

      畢竟跟著李世民也沒有任何前途可言。而這幫人的離開,就註定了李世民一定會失敗。所以我們會發現,李世民才是那個真正被逼無奈的人。

    03兄長和幕僚的雙重逼迫,使得李世民開始佈局。

      一方面是李建成集團對李世民的迫害,讓李世民不得不想辦法反擊,至少是自保。另一方面是幕僚們的真誠相待,讓李世民覺得如果辜負了他們,實在是不應該。

      所以在這雙重壓力之下,李世民必須要做出選擇,他最終的選擇我們都知道,那就是跟李建成爭奪皇位。

      李淵當然是要讓大兒子繼承皇位,嫡長子繼承有利於江山萬古流芳。而且嫡長子李建成是個非常優秀的皇太子,沒什麼過錯,絕對合格。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資治通鑑》

      所以說李世民想要透過李淵這條奪取皇位,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必須要採取妃常手段。

      所以玄武門之變也就這麼爆發了。我認為這件事李世民此前絕對是有佈局,而且非常精密。當然了李建成也是佈局了,只不過人手和精密程度,比不上李世民。

      這一戰的結果很簡單,要麼李建成殺了李世民,要麼李世民殺了李建成。不可能兩個人同時走出玄武門。

      也就是說李世民在佈局的同時,李建成也在佈局。這就沒有誰對不起誰的說法了,只能說李建成比李世民要笨,所以輸給了李世民。

      這一次的政變,的的確確是李世民處心積慮去佈局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他在佈局之前所處的無奈場景。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會走那一步!

  • 17 # BD必達

    自古爭奪大位都是政權交替的重頭戲,誰爭奪得到證明手段到位,有能力處理大事,控制大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自古的事,無所為得不得為之之說。

  • 18 # 我從雪山草地走來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玄武門之變”在歷史上實屬是一場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在隋末天下大亂時期,以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群雄,經過艱苦奮鬥,最終平定了天下,並協助其父李淵建立了大唐王朝……對於大唐的建立,秦王李世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李淵登位後,便封平庸無能“寸功未建”的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而作為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戰神”秦王李世民,卻被昏庸的李淵和心胸狹窄的太子李建成所懷疑和防備……李建成怕其弟李世民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的太子之位……進而對李世民心生殺機……秦王李世民為了自保,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設計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我認為,這是一次無可奈何的,自我保護的,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變……李世民稱帝后,深感對手足相殘的內疚……並立誓要以史為鑑,以銅為鏡,勵精圖治,勤政為民……最終開創出了流芳千古的“貞觀之治”……也不失一代明君!!!

  • 19 # 甦醒的晴川

    有道是最是無情帝王家,玄武門之變絕非李世民的一時衝動行為,而是三個皇子之間矛盾積累的總爆發,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在該事件爆發之前,以李世民和李建成為首的兩個集團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李建成明白,他要順利繼位必須拿下對皇位虎視眈眈李世民,即使他當了皇帝,李世民一日不除,他的皇位一天就不穩。李世民必須消失隱患才能得以消除。他和他集團的人,利用太子所處的優勢,時時處處削弱李世民的實力,欲置其於死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而對於李世民而言,他和他身邊的人都明白,李建成登基之日就是他們的末日來臨之時。不除掉李建成他們就會死,除掉了李建成,他們才能活,形勢就是這麼殘酷,他們別無選擇,只有發動政變孤注一擲。

    當兩個集團都意識到唯一生路是必須除掉對方的時候,戰爭就不可避免了,而玄武門之變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發生的。

  • 20 # 萬孝能

    蓄謀已久,李淵早就明知,眾子嗣之中,唯李世民有治國安邦之才,李建成太子不堪大任,深知皇宮幫派已各自立,各為其主,廢太子有違常理,不廢大唐江山恐難興邦。任何一個登基都會引起一場血腥殺戮。但是都是唇齒骨肉,難計十全十美之策,終釀玄武門之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人越來越多,攝影究竟是為了什麼?